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新序(案《新序》三十卷,见存。十卷不录,录其佚文。) 其十二 西汉 · 刘向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九
孙武乐毅之徒,皆前世之贤将也,久远深奥,其事难知。
至于吴汉,近时人耳。
起于贩马,立为良将,垂名竹帛,天下归德,此可慕也(《御览》二百七十六)
诏书告吴汉 东汉 · 汉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
直捕兵到成都,据其心腹,后城营自解散(官辑本《东观记》)
诏书戒吴汉 其一 东汉 · 汉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
成都十万余众,不可轻也。
且坚据广都城,这五十里,待其即营攻城罢倦引秘首尾这,勿与争锋。
述兵不敢来,转营即之,移徙辄自坚(官辑本《东观记》)
诏书戒吴汉 其二 东汉 · 汉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
广都民都五十里,述若来攻,待其困弊而攻之,勿与争锋。
述若不来,转营逼之,彼必坚壁袁宏《后汉纪》六)
诏书戒吴汉 其三 东汉 · 汉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一
成都十余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须其力疲,乃可民(《后汉·吴汉传》。案:此诏三见,皆小异,故并录之。)
吴汉(八年)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诸部甲卒,俱坐费粮食。
若有逃亡,则沮败众心,宜悉罢之(《后汉·吴汉传》)
与朱伯然书(元年)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交锋之日,神星昼见,太白清明(《北堂书钞》百五十引《东观汉纪》,又见《御览》五。案:《光武纪》「朱鲔遗讨难将军苏茂冯异寇恂与战,大破之,斩其将贾强,于是诸将议上尊号。及即位,使吴汉等十一将军朱鲔洛阳。」此云交锋,即其时也。字伯然淮阳人。)
吴汉(十二年) 其一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勃乱!
既轻敌深入,又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贼若出兵缀公,以大众攻尚,尚牙,公即败矣。
幸无它者,急引兵还广都(《后汉·吴汉传》)
吴汉(十二年) 其二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吴汉(十二年)广都,甚得其宜,述必不敢略尚而以也。
若先攻尚,公从广都五十里,悉步骑赴之,适当值其危困,破之必矣(《后汉·吴汉传》)
令军中 东汉 · 吴汉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一
贼众虽多,皆劫掠群盗,「胜不相让,败不相救」,非有仗死节义者也。
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后汉·吴汉传》,建武三年,与刘永将周建战,不利,椎牛飨士,令军中。)
说陈康 东汉 · 吴汉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一
盖闻上智不处危以侥幸,中智能因危以为功,下愚安于危以自亡。
危亡之至,在人所由,不可不察。
京师败乱,四方云扰,公所闻也。
萧王兵强士附,河北归命更始初公所见也。
谢躬内背萧王,外失众心,公所知也。
公据孤危之城,待灭亡之祸,义无所立,节无所成。
不若开门内军,转祸为福,免下愚之败,收中智之功,此计之至者也(《后汉·吴汉传》,「光武谢躬在外,乃使岑彭袭其城。先令辨士说陈康」云云。「康然之,开门内等」)
诣阙上书理马援 其一 东汉 · 朱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七
臣闻王德圣政不忘人之功,采其一美,不求备于众。
高祖蒯通,而以王礼田横,大臣旷然,咸不自疑。
大将在外,言在内,微过辄记,大功不计,诚为国之所慎也。
章邯畏口而奔楚,燕将据聊而不下。
岂其甘心末规哉,悼巧言之伤类也。
窃见故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以四年冬始归正朔。
当此之时,虏述矫号于益州隗嚣拥兵于陇、冀,豪杰盱睢,且自为政。
援拔自西州钦慕圣义,间关险难,触冒万死,孤立群贵之间,傍无一言之佐,驰深渊,入虎口,岂顾计哉!
宁自知当要七郡之使,徼封侯之福邪?
八年,车驾西讨隗嚣,国计狐疑,众营未集,援建宜进之策,卒破西州
隗嚣克定,有力焉。
吴汉下陇,冀路断隔,豪强叛城,酋羌杀吏(二语从《书钞》一百五十六引《东观记》补)
唯独狄道为国坚守,士民饥困,乃啖驽者履(此语从《书钞》补。梅鼎祚文纪》别收《东观记》一条,题云「救狄道策」,列于《理马援书》之后,实即此书之约文),寄命漏刻。
奉诏西使,镇慰边众,乃奋不顾身,间关山谷之中,挥戈先零之野,招集豪杰,晓诱羌戎,谋如涌泉,势如转规(《文选·王仲宣诔》注引作「转圜」),遂救倒悬之急,存几亡之城,兵全师进,因粮敌人,陇、冀略平,而独守空郡,兵动有功,师进辄克。
诛锄先零,缘入山谷,猛怒力战,飞矢胫。
征在虎贲,则有忠策嘉谋于国。
又出征交阯,土多瘴气,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遂斩灭征侧,克平一州使王府纳越裳之贡,边境无兵革之忧。
间复南讨,立陷临乡,师已有业,未竟而死,吏士离疫,不独存。
夫战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致败,深入未必为得,不进未必为非。
人情岂乐久屯绝地,不生归哉!
得事朝廷二十三年,北出塞漠,南渡江海,触冒害气,僵死军中,名灭爵绝,国土不传。
海内不知其过,众庶未闻其罪,卒遇三夫之言横被诬罔之谗,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栗,死者不能自明,生者莫为之讼,臣窃伤之。
夫明主醲于用赏,约于用刑。
高祖尝与陈平金四万斤以间楚军,不问出入所为,岂复疑以钱谷间哉?
夫操孔父之忠,而不能自免于谗,此邹阳之所悲也。
《诗》云:「取彼谗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此言欲令上天而其恶。
惟陛下留思竖儒之言欲令上天而其恶,无使功臣怀恨黄泉。
臣闻《春秋》之义,罪以功除;
圣王之祀,臣有五义。
得事朝廷二十三年所谓以死勤事者也。
愿下公卿功罪,宜绝宜续,以厌海内之望。
臣年已六十,常伏田野,窃感栾布彭越之义,冒陈悲愤,战栗阙庭(《后汉·马援传》,袁宏《后汉纪》八)
大司马吴汉 东汉 · 杜笃
四言诗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八
以为尧隆稷、契舜嘉皋陶伊尹佐殷,吕尚翼周。若此五臣,功无与畴。今汉吴公,追而六之,乃作诔曰:
朝失鲠臣,国丧牙爪,天子悯悼,中宫咨嗟。
四方残暴,公不征兹,征兹海内,公其攸平。
泯泯群黎,赖公以宁。
勋业既崇,持盈守虚,功成即退,挹而损诸。
死而不朽,名勒丹书,功著金石,与日月俱(《艺文类聚》四十七)
政论 其十 东汉 · 崔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六
大赦之造,乃圣王受命而兴,讨乱除残,诛其鲸鲵,赦其臣民,渐染化者耳。
战国之时,犯罪者辄亡奔邻国,遂赦之以诱还其逋逃之民。
汉承秦制,遵而不越。
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乃赦,示不废旧章而已。
永平建初之际,亦六七年乃壹赦。
亡命之子,皆老于草野,穷困惩艾,比之于死。
顷间以来,岁且壹赦,百姓忸忕,轻为奸非。
每迫春节,徼幸之会,犯恶尤多。
近前年一期之中,大小四赦。
谚曰:「一岁再赦,奴儿喑𫫇」。
况不轨之民,孰不肆意!
遂以赦为常俗,初期望之,过期不至,亡命蓄积,群辈顿聚,为朝廷忧。
如是则劫,不得不赦。
赦以趣奸,奸以趣赦,转相驱踧,两不得息,虽日赦之,乱甫繁耳。
由坐饮多发消渴,而水更不得去口,其归亦无终矣。
又践祚改元际,未尝不赦。
每其令曰:「荡涤旧恶,将与士大夫更始」。
是褒己薄先,且远无改之义,非所以明孝抑邪之道也。
昔《莞子》有云:「赦者奔马之委辔,不赦者痤疽之砭石」。
匡衡吴汉将相之隽,而皆建言不当数赦。
今如欲尊先王之制,宜旷然更下大赦令。
因明谕使知永不复赦,则群下震栗,莫轻犯罪。
纵不能然,亦十岁以上,乃时壹赦(《群书治要》)
谏曹公南征 其二 东汉 · 傅干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八十一
昔在唐虞之禅,列于帝典。
殷、周之代,叙于《诗》、《书》。
天之历数,昭焉著明。
周笃后稷公刘,积行仁,至乎文、武,遂成王业。
虽五德殊运,或禅或征,其变化应天,与时消息,其道一也。
故虽有威力,非天命不授,虽有运命,非功烈不章。
高祖袭唐之统,受命龙兴,讨秦灭项,光有万国。
世祖攘乱,奄复帝宇,人鬼协谋,徵祥焕然。
皆顺乎天而应乎人也。
然而帝王之起,必有天命瑞应自然之符,明统显祚丰懿之业,加以茂德成功贤智之助,而后君临兆民,为神民所保祐,永世所尊崇。
未见运叙无纪次,勋泽不加于民,而可力争顗觎神器者也。
豪杰见二祖无尺地之阶,为专智力,乘衅而起,不知在祚圣哲,帝王自有真也。
哀哉非徒,暗于将来,又不考之于既往矣。
自开辟以来,奸雄妄动,不识天命,勇如蚩尤,强如共工,威如夷羿,皆从分横裂,为天下戒,又况浅智小才,勇不足畏,强不足惮,未有成资,而敢失顺,视不轨之事也哉!
夫行潦之流,不致江海之深,丘垤之资,不成太山之高,鱼鳖之类,不希而龙之轨,一官之守,不经天人之变。
王莽之末,英雄四起,而邓禹耿弇,识世祖之福祚,赢粮间行,进其策谋,遂胥附之任,享佐命之宠。
张玄苏秦蒯通之业,周旋嚣、述,西说窦融,言未及终,而梁统已诛之矣。
见命祚之兆,其福如彼。
张玄蔽逆顺之理,其祸如此。
审斯二事,趣舍之分明矣。
且世祖之兴有四:一曰帝皇之正统,二曰形相多异表,三曰体文而知武,四曰履信而好士。
加之以聪明独断,达于事机,发策如神应,视远如见近。
偏旅首进,摧军百万之众,单师独征,平河北万里之功,识邓隆之将败,知刘兴之必死,然犹乾乾日昃,博采训咨。
吴汉于小尹,擢马武于行伍,宠功臣以兼国之爵,显卓茂以非次之位。
言语政事、文学之士,咸尽其材,致之宰相,权勇毕力于征伐,搢绅悉心于左右,此其所以成大业也。
高祖方娠,有云龙之表,其始入秦,五星同轨,以旅于东井,在天之符也。
世祖之徵符,其详可闻也。
其初育则灵光鉴于室隩嘉禾滋于邑壤,其望旧庐有火光之异,其渡呼沱有河合之应,西门君惠光识其讳,强华献符,于里同验,刘歆改名而陨其身,王长错卦而见吉兆,故王遵谓之天授,非人力也。
览废兴之运会,观徵瑞之攸祚,审天应之萌兆,察人物之所附,念功成而道退,无非次而妄据。
后之人诚能昭然远览,旷然深悟,收、述之暗惑,忠邓、驻虑,好谋而要成,临事而知惧,距张玄之邪说,思在三之明数,则福禄衍于无穷,奕世不失其通路矣(《艺文类聚》十)
孟达荐王雄诏 曹魏 · 曹丕
 出处:全三国文 卷六
萧何韩信邓禹吴汉,惟贤知贤也。
雄有胆智技能,文武之姿,吾宿知之,今便以参散骑之选,方使少在吾门下,知指归,便大用之矣。
天下之士,欲使皆先历散骑,然后出据州郡,是吾本意也(《魏志·崔林传》注引《魏名臣奏》)
大将军司马裔 南北朝 · 庚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三
公讳字遵胤河内温人也。
颛顼之命,始则南正司天重黎之后,又以羲和掌历
夏阳适晋,得随会而同奔;
东海避秦,与毛公而俱隐。
其后金行受命,玉笥南迁,帝系极于舆图,中朝至于江表。
曾祖楚之,太傅录尚书扬州会稽文孝王之次子,元显之幼弟也。
元显见害之后,桓玄篡逆之初,爰自龆龀,客身屠钓,河内道左,抱剑长号,代郡城前,恸悲灵祭。
江淮志节之士,汝颍风尘之客,感激一言,咸多依附。
既而云生伏龟,星出鲸鱼,太白经天,蚩尤映野。
公乃收合余烬,泣血登埤,临武牢之关,据成皋之坂,拥众万家,归于魏室。
魏明元皇帝遥授平南大将军荆州刺史袭封琅邪郡王,尚河内公主,命王承制,从宾国之仪。
于时宋兵凭陵,旗鼓侵逼,虎牢不封,金墉无援。
魏太武皇帝王使持节侍中安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给前后部鼓吹。
见城启行,志雪冤耻,登坛慷慨,三军掩泣。
黄河漕粟,已出石门,白马连旗,将临野坂。
既而云中檄起,代郡烽燃,反旆南辕,途穷北略。
征西大将军都督梁、益、秦、宁、荆、兖、青、豫、、洛十州诸军事扬州司徒谥贞王
祖金龙,封琅邪镇西大将军仪同三,司吏部尚书,赠司空谥康王
父悦,镇南将军豫州刺史渔阳庄侯,以荆河刺举,时值乱离,衅起萧墙,遂终非命
遗腹载诞,流离寇逆,复壁襁负,深山拥树。
程婴之匿赵武,从役家臣;
王成之藏李燮,为佣酒市。
遭太夫人忧,苫草坟茔,以终灰燧,形骸毁瘠,逾于丧礼。
年十有五,始干家事,楹前凿柱,即取遗书,石上开,仍求故剑。
出身司徒参军,除中坚将军员外散骑常侍
值魏室多难,所在蜂起,孟津以北,无复封畿,嵩山已南,即为锋镝。
公建议修武,立栅温城,函谷西封,河桥北断,长亭籍马,并入武城,百里租车,咸输温县
太祖文帝缔构关都,经纶夷阻,招携以礼,怀远以德。
马文渊之择主,去陇坻而归身;
窦周公之入朝,在河西而奉诏。
大充七年,蒙授平东将军北徐州刺史
十年,河内故义四千余家,愿立忠诚,须公衣锦,乃授使持节、领河内太守,加前将军
怀州拓境,两镇奔波;
柳泉转战,三城授首。
十三年,太祖山东诸立义之将,能率众入关者,有加重赏。
公率先而至,领户千室。
即以为封,固辞不受。
其菽粟之赐,或以指囷
马牛之赏,将同量谷。
朝廷以华阳西极,汉水东流,叹孟达之奔兵,怪刘封之失策。
魏前元我镇汉中,除白马城主,领华阳郡
昔称导漾,今闻上潴,烟沈冰井,雨歇云门。
其年授大都督,加散骑常侍、柱国、蜀国公
开金牛之道,通牧马之关。
公卷甲北塞,悬车束马,遂得策预葭萌,勋参绵竹
封龙门县开国子蒲州刺史,仍领新州,寻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中正
隆周受图,天保大定,以公才望,仍为旧臣,遂乃义深追远,恩隆继绝,即改封琅邪县公,邑五百户,仍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巴州诸军事巴州刺史
武成二年,被敕赴援信州
鱼复道阻;
屡却岑彭荆门水急,几沉吴汉
公乃月峡先登,瞿唐直上。
天子以公操履忠勤,仪刑亮直,乃征为大御伯,寻转大御正,邑一千一百户。
枢机近侍,出纳丝言,所谓多识旧章,殿中无双者矣。
四年,大将军东讨,公所领义众,先守枳关,授都督怀州诸军事怀州刺史
偃师张幕,河阳牧马,虽接战于富平,已连营于官渡。
五年诏追还,拜始州刺史
更讨信州,贼山彰、寻宝渝恃险。
峡路,五尺䊺钓,才通县水,三门桥飞济渡。
既而风行草偃,谷静山空。
前后平十一城,获九千余口,马归平乐,金输水衡
天保二年,除信州刺史都督信州诸军事
朝发白帝,暮宿江陵,气振巴丘之兵,威警建平之戍。
五年,迁潼州刺史益州柱国公,降帝子之重,镇天井之星,延阁拟于丛台,岷山方于代郡
公仰禀雄谟,参谋远略,故得身预舞阳之功,位极长平之宠。
六年,授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西宁州诸军事西宁州刺史
方欲关沫若,徼牂柯,见夜郎之侯,习昆弥之战;
而飞鸢堕水,马援去而无归;
金马骋光王褒行而不反。
呜呼哀哉;
七年正月十日薨,春秋六十有五。
诏赠使持节大将军,怀、邵、汾、晋四州诸军事怀州刺史
夫人襄城公主魏献帝之曾孙,赵穆王之季女。
王姬萧恭褕翟典礼,四教竞庄,三星令淑,有光隆虑之贤,足表平阳之盛,生则从夫以秩,死则同穴以礼。
建德元年八月十二日,合葬于武功三时原,大夫墓树以,诸侯坟高于雉。
吁嗟滕公,来居此里。
谥定公,礼也。
公资忠履孝,蕴义怀仁,直干千寻,澄波万倾,逢蒙射法,力牧兵书,星辰高下之占,风雨逢迎之气,故得师出以律,天幸将军者也。
至如官曹案牍,未常烦壅,戎马交驰,不妨余裕,足使四岳弥峻,三台更明。
在朝四十一年,身经一百余战,凡任四郡,历八州,未尝以货殖经怀,去如始至。
渭南千亩之,更惧盈满,池阳二顷之田,常思止足。
身殁之日,家无余财,素车白马,狭室崎岖,黄肠玄甲,阶庭仄陋。
有诏冬官为营寝室,朱邑祭酹无所,汉后是以赐金;
陈表妻子露立吴王为之开馆。
呜呼哀哉!
世子侃,孝家忠国,扬名显亲。
是以勒此丰碑,惧从陵谷,殖之松柏,不忍凋枯。
铭曰:
钦若历象,平秩寅宾。
少梁奔华,地入咸秦
族夷兴马,书穷获麟
玉镜去始,金行乃构。
象浦通关,龙沙开候。
上糁石起,河阳水斗。
五马南浮,三星东宿。
太傅作牧,奄有江沲。
司徒避乱,承制荆河。
既劳推毂,犹思枕戈,龙媒被野,苍兕凌波。
庄侯季年,祸机相接。
诞公遗嗣,崎岖怀挟。
山窜越武,家藏李燮伍员道阻,燕丹路遥。
南奔楚塞,北
水流登垄,寒风度辽。
有功都护,则重嫖姚
怀书上马,习礼从戎。
阵图六甲,兵占八风。
宝剑,射柳雕弓,推诚贾复,屈节廉公。
八翼频飞,六条亟秉。
勇此仁义,行兹宽猛。
持印山开,沈黎盗静,取甲无丘,均田不井。
懋功赐爵,上将赏官。
军中受诏,塞外登坛。
方图参合,更鏖皋兰,渝山毒水,僰道灾氛。
地亡都尉,滩悲使君
谷寒无日,山空足云。
北风吹旐,秋霖泣军。
遣奠双设,铭旌两布。
泌水同坟,平阳合墓。
悲哀嗣子,攀哀靡诉。
恸甚风枝,悲深霜露。
自此何世,从斯几年。
麒麟欲斗,华表中燃。
地形楼起,松心盖圆。
茫茫丘垄,代代英贤(《文苑英华》九百四)
车骑大将军小司空宇文显墓志铭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六
公讳显,字某上党武乡人也。
自大雾浮河,长虹映渚,承源于若水,纂系于苍林。
上党居韩之西,常山在赵之北,因地为氏,可略而言焉。
祖求南,卫将军冀州刺史
父金殿,征南将军定州刺史
并控鹤兵,俱张戎乐,声荣之盛,继踵当年。
公禀山岳之灵,擅风云之气,容止矜庄,声名籍甚
弯弧挽强,左右驰射,故得名高上谷,威振楼烦
袭爵安吉县食邑五百户
永兴三年,幽、并叛换,有无君之心。
帝顾谓公曰:「天下汹汹,将若之何」?
公曰:「择善而从之」。
乃诵《诗》云:「彼美人兮」。
西方之人兮,帝曰:「是吾心也」。
乃定入关之策。
以公母老家大,领预为计。
公曰:「今日之事,忠孝不并。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帝怆然改容曰:「卿是我王陵」。
迁朱衣直阁、阁内大都督改封长广县公,邑一千五百户。
武帝初至潼关太祖亲迎溱水
太祖素知公名而未之识也。
目于众,疑而不问,直云:「令此人射水傍小鸟」。
应手即著。
太祖喜云:「我知卿名矣」。
即用为帐内都督沧州诸军事沧州刺史,增邑并前二千五百户。
黄公衡之快士,魏后是以推心;
潘承明忠壮吴王为之降礼。
异代同荣,见之今日。
东夏边隅,地连荒服,井陉塞道,飞狐路断,乃以公为使持节卫将军都督东夏州诸军事东夏州刺史
白波、青犊之兵,铜马、金绳之乱,莫不交臂屈,膝,牵羊抱马。
在州遘疾,解任还朝。
小马留厩,余床挂柱,吏人攀恋,刊石陉山。
虽非汉阳之城,还似扶风之路。
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
以魏后元年疾甚,亡于同州,春秋五十七。
天子辍乐,群公会丧。
太祖亲临吊祭,哀恸左右。
于时兵革交侵,普断赠谥,即以本官印绶葬于同州北山
今建德二年二月二十三日,迁葬于咸阳长安县之洪渎原。
时逢礼乐之迁,代属讴歌之变,国虽异政,人足追荣,乃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小司空,丹、延、绥三州诸军事延州刺史谥某公,礼也。
夫人高氏,渤海人也。
柔参晋政,拒曹爽之异谋;
起在汉庭,共王陵而俱对。
况乎箴训有仪,言容以德,肃恭中兴,贤才内侧。
岂直不听杂乐,以变齐国之风;
不食鲜禽,以断荆王之猎。
昔之合葬,季武子之西寝,今之同穴,长平侯北陵
世子神举兄弟,至性纯孝,善居丧礼,有终有始,于身无改。
是以宦成名立,孝显忠存。
铭曰:
北岳二名,葱河两本。
其峻惟极,其源惟远。
俗禀山川人,人资台衮。
义烈桓桓,才雄悃悃。
乃祖乃父,继踵威雄。
摐金北陆,鸣玉南宫。
隐若吴汉,贤哉窦融
负霜依德,无雷向风。
挺此含章,生兹秉德。
孝实天性,忠为人则。
畅毂镂膺,燕南赵北。
若水将通,九部可勒。
帷幄参谋宫闱典职。
善择忠言,能防变色。
繁弱已劲,淇园乃直。
戟中小支,禽穿左翼。
建旟赤谷,挥戈武州
长城万里,河水双流。
颍川多恙,淮水未瘳。
义重穿壁,恩深置邮。
于谷之口,于渭之阳。
丘山零落,碑阙低昂。
草衔秋火,树抱春霜。
书剑俱没,人琴并亡。
哀哀嗣子,纯心靡托。
孝水未枯,悲先落。
室进巢任鸟,门通吊鹤
功臣身殒,会图麟阁(《文苑英华》九百四十七)
大将军琅邪壮公司马裔墓志铭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六
公讳裔,字遵胤河内温人也。
南正司天北正司地,是谓羲、和之官,即嗣重、黎之政。
卬之归楚,与章邯而并封;
豫之避秦,共毛公而俱去。
祖龙,仍居选部,水镜三台
父悦,再牧荆、河,威风千里。
而身遭祸机,遂为季布所哭;
获存遗嗣,实赖程婴之患。
国家追念功臣,更抚叔敖之子;
言思官族,还求女齐之胤。
公始应辟,为河内功曹,除员外郎常侍
汲郡治兵,黄河浮马,雄锋轵关之捷,逐北长城之陈。
平东将军北徐州刺史
柳泉风尘,三城席卷,堂阴锋镝,千室入关。
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开国龙门县,仍除巴州刺史
虽复巴水三回,夷歌数曲,徒逢白竹之弩,已济青衣之功。
朝廷以汉之功臣,须开上将之府;
晋之代胄,宜绍琅邪之国。
骠骑大将军开府改封琅邪公食邑一千五百户。
宫闱近密,实俟忠贞,诏为大御伯,仍除大御正
职司常伯,任总,王道既平,丝言惟允。
寻除始州刺史都督始州诸军事
蛮夷恃险,狼顾鸱张
高山寻云,深谷无景,九地纵横,三门起伏,峰危马束,水险桥飞,遂得谷静山空,冰消雾散
仍为信州刺史都督信州诸军事
精兵守于白帝,足惧巴丘之城,船可行性下于荆州,弥动西陵之戍。
即授使持节大将军都督西宁州诸军事西宁州刺史,将启北户之人,向通南云之国,闻宠若惊,奄从深夜。
天和六年正月十八日亡,春秋六十五。
诏赠本官,加怀、邵、汾、晋四州刺史谥壮公,礼也。
建德元年七月十三日葬于武功郡之三畴原。
公爱敬纯深,有隐无犯,忠贞亮直,知无不为。
在戎四十二年,身经六十九战。
至于多灶唱筹,并得成功;
飞沙拥石,未尝乖律。
恂恂教义,吴起西河之风;
闲闲鼓旗,李牧长平之政。
身死之日,家无余财,山木所资,一由诏葬。
有始有卒,生荣死哀。
铭曰:
祝融是命,重、黎克举。
公族乃建,天官即序。
避世于秦,承家于楚。
金行失驭,玉镜沦辉。
我之烈祖,识变乘机。
黄旗东没,青盖西飞。
落星置道,长州出围。
及我皇父,荆河再、抚。
世属丧乱,身沈猾竖。
嗟我遗嗣,崎岖赵武
寒覆鸟翼,饥吞兽乳。
获归河内,更袭琅邪
年方小马,怨结长蛇。
兵九地,置剑千家。
雪山埋马,冰河陷车。
既乃班政,超然荣守。
朱鹭频飞,金龟转纽。
筑塞长榆,营军高柳
玉案推食,河桥劝酒。
石门冰释,金堤电散。
芦水门关,茅津成观。
驭风逸翮,修途始半。
建武功臣,先悲吴汉
泬寥摇落,游扬浸微。
金城路断,郿坞人稀。
风松云盖,白水
贤忆星殒,人没兰衰(《文苑英华》九百四十七)
下符讨陈宝应 陈朝 · 陆琼
 出处:全陈文卷十七
晋安士庶,昔陇西旅拒,汉不稽诛,辽东叛涣,魏申宏略。
若夫无诸汉之策勋,有扈夏之同姓,至于纳吴濞之子,致横海之师,违姒启之命,有甘誓之讨。
况乃族不系于宗盟,名无纪于庸器,而显成三叛,舋深四罪者乎?
案闽寇陈宝应父子,卉服支孽,本迷爱敬,梁季丧乱,闽隅阻绝,父既豪侠,扇动蛮陬,椎髻箕坐,自为渠帅,无闻训义,所资奸谄,爰肆蜂豺,俄而解印,炎行方谢,网漏吞舟,日月居诸,弃之度外。
自东南王气,实表圣基,斗牛聚星,允符王迹,梯山航海,虽若款诚,擅割环珍,竟微职贡。
朝廷遵养含弘,宠灵隆赫,起家临郡,兼昼绣之荣,裂地置州,假藩麾之盛,即封户牖,仍邑栎阳,乘华毂者十人,保弊庐而万石。
又以盛汉君临,推恩娄敬,隆周朝会,乃长滕侯,由是紫泥青纸,远贲恩泽,乡亭龟组,颁及婴孩,自谷迁乔,孰复为拟?
而苞藏鸩毒,敢行狼戾,连结留异,表里周迪,盟歃婚姻,自为唇齿,屈强山谷,推移岁时。
及我彀骑防山,定秦望之西部,戈船下濑,克汇泽之南川,遂敢举斧,并助凶孽,莫不应弦推摧衄,尽殪丑徒,每以罪在酋渠,悯兹驱逼,所收俘馘,并勒矜放,仍遣中使,爰降诏书,天网恢弘,犹许改思,既走险,又逃刑,诳侮王人,为之川薮,遂使袁熙请席,远叹头行,马援观蛙,犹安井底。
至如遏绝九赋,剽掠四民,阖境资财,尽室封夺,凡厥仓头,皆略黔首,蝥贼相扇,叶契连踪。
乃复逾超瀛溟,寇扰浃口,侵轶岭峤,掩袭述城,缚掠吏民,焚烧官寺,此而可纵,孰不可容?
今遣沙州刺史俞文囧、明威将军程文季、假节、宣猛将军成州刺史、甘他、假节云旗将军谭瑱、假节、宣猛将军、前监临海郡陈思庆、前军将军智远、明毅将军宜黄县开国侯慧纪、开远将军、新除晋安太守赵彖、持节通直散骑常侍壮武将军定州刺史康乐县开国侯林冯、假节、信威将军都督东讨诸军事益州刺史余孝顷,率羽林二万,蒙冲盖海,乘跨沧波,埽荡巢窟,此皆明耻教战,濡须鞠旅,累从杨仆,亟走孙恩,斩蛟中流,命冯夷而鸣鼓,鼋鼍为驾,䡾阑方壶而建旗。
义安太守张绍宾,忠诚款到,累使求军。
南康内史裴忌、新除轻车将军刘峰、东衡州刺史钱道戢,并即遣人仗,与绍宾同行。
司空欧阳公,昔有表奏,请宣薄伐,遥途意合,若伏波之论兵,长逝遗诚,同子颜之勿赦,征南薨谢,上策无忘,周南馀恨,嗣子弗忝。
广州刺史欧阳纥,克符家声,聿遵广略,舟师步卒,二万分趋,水扼长鲸,陆掣封狶,董率衡广之师,会我六军。
潼州刺史李䐗、明州刺史戴晃、新州刺史区白兽、壮武将军脩行师、陈留太守张遂、前安成内史阙慎、前庐陵太守陆子隆、前豫章太守任蛮奴、巴山太守法慈戎昭将军湘东世子徐敬成吴州刺史鲁广达、前吴州刺史遂兴县开国侯详、使持节都督征讨诸军事散骑常侍护军将军昭达,率缇骑五千,组甲二万,直渡邵武,仍顿晋安,案辔扬旌,夷山堙谷,指期掎角,以制飞走。
前宣威太守钱肃、临川太守骆牙太子左卫率孙诩、寻阳太守莫景隆、豫章太守刘广德,并随机镇遏,络驿在路。
使持节散骑常侍镇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新建县开国侯法氍,戒严中流,以为后殿,斧钺所临,罪惟元恶及留异父子,其党主帅,虽有请泥函谷,相背淮阴,若能翻然改图,因机立效,非止肆眚,仍加赏氦擢其建晋士民,久被驱迫者,大军明加抚慰,各安乐业,流寓失乡,即还本土。
其馀立功立事,已具赏格。
若执迷不改,同恶趑起,斧钺一临,罔知所赦(《陈书·陈宝应传》,天嘉四年,命章昭达都督众军由建安南道度岭以讨宝应,并诏宗正绝其属籍,于是尚书下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