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徐子融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克斋集》卷四
示还子颜丈书,且蒙谆诲,所见甚善。
但谓「三子者出,曾皙后,颜子必不后,孔子亦无云云之答」,此未免以世俗之心窥圣贤也。
盖三子者出,曾皙偶自未出,安知颜子不然?
曾皙之学虽未到颜子地位,此个意思即与颜子无异。
观舍瑟气象,无些私意,世人之所轻重者,岂足道哉?
以其有德色,独后三子出,今世学者粗有识者且耻之,况夫曾皙乎?
自以为高见而议其后,恐与曾皙所见无交涉矣。
颜子固未敢道,只曾皙之肩亦未易遽齐也。
又谓「百尺竿头,更须进步,克伐怨欲不行,谓未是百尺竿头则可,若于百尺竿头,又欲进步,即脚不踏实地矣」。
持论甚高,过于《中庸》,但恐无下脚手处也。
鄙拙之见,不敢不尽以倾倒,傥有未然,幸不我吝。
祭徐子颜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克斋集》卷一一
二程夫子倡鸣绝学于河雒之间,至是百有馀年,人知正道,然深信而笃行者盖寡。
惟公禀资纯固,用志不分,凡夫子所言,手抄心记,以终其身,毫釐不敢易置。
然则为学之士,求其笃信如公者,诚未易多得也。
故于斯道,患有不知,知之未尝不行也。
世味如饴,人皆嗜之,公则萧然一室,甘心于寂寞之滨。
荣利可炙,人皆趋之,公则介然一操,独知其性分之重。
与朋友交则然诺无不谨,泛与物接则痒疴无不通。
望之者知其为有德,而即之者服之为长者,惜乎无用于世,而老死于山林,公虽释然无憾,而吾党之士所共叹悲者也。
文蔚其在乡里,视公为父行,辱知遇最厚。
秋仲拜公,嘉其气象清彊,尚谓未艾。
自是远役,归已冬暮,则公已长逝矣。
呜呼痛哉!
属方弛担,不克拊棺一恸,惟以茶果缄辞致奠。
临风怅然,悲涕无穷,敢冀英灵,来鉴斯意!
孟使君子颜隐庐次韵余安叔所赋 南宋 · 韩淲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祝家山映一荒途,霜满晴空树色虚。
太守去寻高士宅,比邻只道野人居。
朱轮不碍檐前,白屋惟堆案上书。
想见猿惊鹤飞走,袁安卧雪画堪如。
次韵子颜 其一 南宋 · 韩淲
五言绝句 押鱼韵
乐道匪时趋,山间得自如。
老来情味别,冬日且闲居。
次韵子颜 其二 南宋 · 韩淲
五言绝句 押鱼韵
冬日且闲居,谁停五马车。
从容见真意,锄尽世骄虚。
次韵子颜 其三 南宋 · 韩淲
五言绝句 押鱼韵
锄尽世骄虚,宜乎爱隐庐。
高风照千古,此道卷还舒。
子颜挽章 其一 南宋 · 韩淲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信城多士固多才,乡老凋零安在哉。
自哭湖团王处士,每逢人逝有馀哀。
子颜挽章 其二 南宋 · 韩淲
七言绝句 押歌韵
被褐纱巾醉后歌,寻常还往记婆娑。
遁翁九日同登处,残照吹红玉水波。
子颜挽章 其三 南宋 · 韩淲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坚坐山头十数年,后来卜筑转萧然。
古梅风折篱倾倒,朱橘空垂屋角边。
子颜挽章 其四 南宋 · 韩淲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门外曾听刺史车,也令乡国重贫儒。
伤心又赙君之葬,此事应须近日无(自注:去冬孟守访之,今冬赙之甚至。)
子颜挽章 其五 南宋 · 韩淲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人营家室因妻子,二者何能一一贤。
到底伶俜反无累,反乎真宅总如然。
子颜挽章 其六 南宋 · 韩淲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霜风漠漠叶阑斑,积水陂池映浅山。
气尽敛形阴野土,一生心事白云閒。
子颜挽章 其七 南宋 · 韩淲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覆雨翻云以利名,汉庭无日不公卿。
试言行志今谁是,却羡长贫过此生。
子颜挽章 其八 南宋 · 韩淲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宗人相送入山阿,谁挽谁扶谁作歌。
既老无家且无子,不知君者谓如何(自注:学录徐大有送终甚劳。)
子颜挽章 其九 南宋 · 韩淲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常与交朋奉杖藜,放怀携手动移时。
苍茫溪北溪南路,忍对交朋只自知。
子颜挽章 其十 南宋 · 韩淲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谈天谈佛共谈仙,静里光阴不计年。
几度过家扶醉去,岂知今日见沉泉(以上《涧泉集》卷一九)
庄氏子名字说 南宋 · 陈淳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三○、《北溪大全集》卷一二
庄氏子冠,请命于余。
缘姓命名,而以字俱,名之曰约礼,字之曰博仲。
以人生秉彝,无不公共,自禀气之不齐,而感物之易动,非有礼以约之,则必流于放荡。
此古之君子所以必庄严敬祗,约此身于三百三千之内,无细大之或违。
视以礼而无邪,听以礼而无欹,言以礼而无妄,动以礼而无非,皆所以固其肌肤之会,筋骸之束,揉气质而使纯,杜物欲之交铄,无一节之不中,以会归于至约。
然其至约之由,又在斯文之博。
盖博所以明万理于心,约所以会万理于身。
不博则无以识夫约中止宿之地,不约则无以体夫博中闻见之真。
尽心知性,而后能存心养性;
物格知至,而后能心正意诚。
苟蹊径之少差,于堂奥而莫升,惟两尽以造极,信学功之大成。
子颜子从事于此,竭吾才而无馀,如有立之卓尔博约之,至是而俱融,无惚恍拘絷之病矣。
亚圣人而具体,为后学之指南。
尔约礼其景慕,无斯名子之惭。
鱼复捍关铭 南宋 · 李𡌴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八、《全蜀艺文志》卷四四、乾隆《夔州府志》卷八、嘉庆《四川通志》卷二七、《南宋文录录》卷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七四
古梁州域实兼巴汉庸蜀地,汉孝武改梁曰益,梁州总八郡。
梁之为言强也,益之为言阨也,此昔圣贤察其风俗,按其形势,而为之名也。
故其人则彊毅精敏,嗜义负勇,其地则山屏水堑,险介重阻,沃野丛颠,幅员万里。
北以剑门为限,东以鱼复为守,此二物者,蜀之襟喉扃闑也。
战国交侵,楚肃四年始建捍关,突在鱼复,置江关都尉,以鱼复尉治
东汉省尉,而关如故东汉《志》有捍水、捍关,不言都尉治。)
张仪说楚,谓下水而浮,不十日而拒捍关;
李雄公孙述,谓东守巴郡,拒捍关之口,皆指此。
魏郦道元注《水经》,谓捍关乃廪君所置;
唐章怀注《范史》,谓关故基在夷陵巴山县巴山县唐天宝八年巴山郡界,峡州西南五十里。),二说皆非也。
鱼复之有关尚矣,无事则严封域,察奸轶,有急则扼险要,捍陵暴,有国者所宜致谨也。
虽然,尝考诸古剑门,以汉中武都为屏蔽,失汉中武都,则剑阁不足赖矣。
鱼复秭归夷陵为保障,失秭归夷陵,则鱼复不可恃矣。
考秦以下以迄于今,举兵定蜀者凡十有三,唯司马错汉之来歙魏之邓艾钟会之杨安后魏尉迟迥隋之梁睿唐之高崇文之郭崇韬,本朝之王全斌,实出剑阁、阴平道
至若吴汉,若岑彭,若诸葛亮,若桓温,若刘敬、朱龄石以及刘光义,皆拥舟师西指,溯江扣关,麾城斩邑,易如拾芥,何者?
皆以先得秭归夷陵也。
汉昭烈袭取刘璋,既北收汉中,即东争夷陵
呜呼!
昭烈者可谓能知保蜀矣,功之不遂,此天也。
然而刘禅继世,犹以苟安者,徒以与孙氏交欢也。
且蜀与吴楚为唇齿之国,两全则固,一失则危。
是以自古欲图江南者必先奄蜀。
何者?
地势便,兵力接也。
秦取楚,晋取吴,隋取陈,耀兵上游,舫船载卒,乘流而东,曾不烦一刃,折一矢,而荆扬之区已望风褫气矣。
苻坚伐晋,亦分军而下,不幸苻融之兵先败于淝水,故不能成功。
以此知英雄图事,后先一揆。
然则,蜀之重也审矣。
自古言蜀人嗜乱喜祸,故所以制御操切之者尤尽其术。
呜呼,何其过也!
观从昔乱蜀者,皆非其国之人,率由奸雄乘隙外至,因窃据焉,而蜀人莫之与抗。
公孙述著祸于卒正扶风人。)刘焉蓄奸于州竟陵人。)钟会兆谋于降将颍川人。)李特奋迹于流人略阳人。),程道养怨激于苛刻枹罕人。)刘季运计成于彭城人。)司马勋出于王族,萧纪兴于帝胄,王谦衅于易代太原人。)刘辟绝乱于留后,王建发踪于椎埋舞阳人。)孟知祥绍难于违愎邢州人。)
东晋谯纵宕渠人,然纵之初起,实出逼胁,观其仓皇赴江以逃,则知纵本庸人,初无异志,劫于群叛,不能自还。
以下数子者,则其险诡睥睨,有从来矣。
彼见蜀之险足恃,蜀之富足资,趯然动心,逆节萌起,盖有观剑门之险而追笑刘禅兵甲之盛而思效玄德
之人形格势制,不能不折而从之,其间能截然自固,耻污于伪,如青衣之不宾公孙述、牂牱之不臣于李特者,类有之矣。
呜呼!
一定而不易者地形也,难保而易变者人心也,故地形惟所守,而人心惟所化。
茍知所守,则力约而功倍,圉固而敌畏;
茍知所化,则嚚傲革为勇毅,柔脆易为信顺。
不知所守,则嬴氏家函谷而灭,田宗国东海而亡矣;
不知所化,则暴悍踵起于江汉,奸丑接迹于洙泗矣。
鱼复剑阁埒险角壮,并为西南镇
昔有铭剑阁者,独此缺。
诸江出岷山行二千里,合众流,毕出瞿唐之口,山竦而嵥崒,水激而奔迅,天下瑰伟绝特之观至是殚矣,是宜有铭。
琢刻盘石,以侈寡匹,以厉罔极。
其词曰:
惟梁州域,神禹所别。
有岿其闸,险肇天设。
控引荆襄,枕倚牂越。
岗联岭属,㟏岈巀㠔。
洪流下瞰,澎渗荡潏。
衡潜抗高,华岱媲桀。
上柱天倪,旁扼日辖。
惟所屏障,则恃于峡。
如户斯辟,此为之闑。
寇来是捍,兵势攸接。
镜前考古,棋势辐列。
水陆攻击,岩披谷抉。
玄甲熣烂,白刃鎗䶪。
云舸倏驰,羽纛斯揭。
山奔貙兕,壑濆螭蜺。
水奸脱入,孰睨旋窃。
虐环千里,燉人于钀。
曾不逾时,宗陨祚拔。
四方之人,王化所达。
宁甘嗜乱,实首攸胁。
岂富是怙,忍上之觖。
惟此山川,重阻复叠。
德守者固,兵据者蹶。
惟此黔庶,嶷嶷业业。
力制则离,道怀乃协。
皇帝圣武,恩被䎀狘。
国有至仁,九土臣妾。
勒铭山阿,永彰宋烈
止酒赋辛亥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八七
余晚抱疾,谒告屏居。
表如栀蜡之萎,里如芭蕉之虚。
庖屏鱼蟹,筵却果蔬。
室靡樽罍,案无杯杅,乾糒数匙,仅给朝晡。
垂首痴坐,如老浮图。
门有剥啄,声疾且粗。
问客为谁,肃入庭除。
中山之族人,称高阳之旧徒,戟手擢发,数余之辜:「昔与吾子,情好素孚。
长安之楼,临邛之垆,新礼之市,步兵之厨,饮啐子同,游息子俱。
虽终朝之酣鬯,亦有时而空□。
□王媪之见贳,泥便了之行酤。
子尝穷愁,浩叹长吁;
我沃子胸,子颜为舒。
子尝苦思,叩竭搜枯;
我浇子舌,子唾成珠
顷刻非我,无以自娱,谓没齿之绸缪,忽晚节之阔疏。
意者子于交朋,情久则渝,始不异于,终有类于者乎」!
余乃修礼容,吐款要而起谢曰:「幸容宽假,毕陈其愚。
年事有老少,物理有乘除。
方其少也,则阮籍入林之始,王绩逃乡之初;
及其老也,则陶公真止之后,涪翁刚制之馀。
察其色则昔渥丹而今湿灰,量其腹则今椰子而昔瓠壶。
觉形神之欲离,赖丹艾而小苏。
纵曲糵以自伐,与堇鸩其何殊!
凡余之所悲伤感慨者乃今我,而客之所记忆责数者乃故吾。
倘虚受沉湎之名,宁显著绝交之书。
又况鼹鼠之量已盈,鹳鹤之状益臞,尚不思于节腹,久必至于𢦤躯。
一旦庭设元会,朝赐大酺,称兕觥于堂,陈兽尊于衢,九宾在列,万玉环趋,弁嵬峨而屡侧,步蹩躠而欠扶。
纵明天子赦其不上船之罪,贤宰相宽其吐车茵之诛,彼御史在前,执法在后,其肯汝贷也夫」!
客乃踧踖失辞而去,顾命童子退而笔诸(《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四九。)
鹳鹤之状:原缺,据清抄本补。
祭侄伯恢文 宋末元初 · 罗椅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六三、《涧谷遗集》卷三
呜呼!
昔也父子,今也叔侄。
今昔虽殊,情义则一。
自归本生,益我乎密。
上下商确,愈练愈历。
事求其是,言覈其实。
谅深有悟于世事之日非,而古道之或可终吉也。
呜呼!
好善而恶恶,践直而去伪,有所不友而其友无不诚,有所不取而其取莫非义。
俭其身而尊师取友,有厚而无薄;
啬其用而待人接物,有隆而无替。
五七年来,由粗入细。
可取可尚之分数益多,而骎骎乎一出于粹也。
岂但门户之所托,抑亦闾里之所恃。
何辜于天,而忽至是也耶!
念子先君,奇子五行。
虽清通之差欠,而力量之匪轻。
大车之甫,遽轴折而轮倾。
念我先兄,辛勤于
归从昭化,意已有属。
幸果自天,兄愿斯足。
何膴仕之始跻,曾不沾于寸禄。
忆子乙丑,还自京师,骤观子颜,怪子何黧。
朝朝暮暮,一见一疑。
问何恙也,则曰无之。
间尝勉子,问药与医。
子必对曰,念兹在兹。
别去踰岁,书邮屡驰。
此月三日,希孟之来,长书自言,未老而衰。
防风养胃,加以健脾,步履差胜,枯槁未滋。
视其日月,乃夏至前一夕之题。
呜呼!
孰知作书之次日,而子即病;
书未至之三日,而子已形神相离也耶!
呜呼!
念我今昔,念我父兄,万事永已,吞不复声。
怅子从宦,怅子治生,怅子卜宅,一未有成。
万事永已,亦不复陈。
独儿女之成行,孰不为之悲辛?
冠笄未多,襁褓有人。
男婚不可迟,而尤莫急于诗礼;
女嫁固为要,而尤莫切于组紃。
保身体者虽不患其落落,传德义者果孰从而谆谆?
且日引而月长,宁不懈而常勤?
至公有季叔,而能豫其纤悉一体;
有贤弟而兼综多位,亦戛戛而难胜。
我虽朽拙,分当尽瘁,而匏系官守,欲自竭而无因。
若默若庶,少不更事,又安能裨益乎毫分!
呜呼!
先君与龄,已久过期。
每思以老身而累子,是乃子报我之时。
䌷绎吾言,左右吾儿,庶几多位,赖子扶持。
岂期今日,乃读韩昌黎祭老成之文,而不赓昌黎韩湘之诗也耶!
事不可料,天不可知。
滔滔西江,莫浣我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