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赵汝梅” 相关资源
诗文库
赵汝梅降授朝散大夫黄汉章降授宣教郎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四、《鹤林集》卷九
敕具官某等:科举之法,自唐已弊矣。
若士以正应,有司以公取,则法虽弊而人犹未弊也。
今言者谓汝梅之请托,汉章之徇私,则有弊人矣。
朕方革去旧习,以新美多士,则汝等一阶之罚,尚何辞?
可。
重建逸老堂记1259年7月1日 南宋 · 吴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七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逸老堂
逸老堂者,绍兴十四年郡守莫侯将所创,并为文以记之者也。
其义盖摘李太白所云「四明逸老贺知章」之语。
贺公字季真唐开元十三年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肃宗储副,授秘书监太子宾客
天宝初,移疾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剡川居焉。
剡隶越,鄞故越封部,公亦自号四明狂客,故侯缔堂妥灵于是邦之月湖,且合太白而祀之,谓二公皆抱气识之全者也。
然以予观之,太白初见明皇,倨傲鲜腆,待高力士辈若奴仆,其气真可以挥斥八极,驱役群动。
而其末也,乃陷于永王璘之党,毋亦气有馀而识未足耶!
季真遭时遇主,弹指可睹显位,忽飘然引去,人知其为高而不知其所以高也,于是肃宗之人品已瞭于季真胸中矣。
使相与终始,则灵武之事犯父子之大伦,季真亦将不能逃万世之责。
《易》曰「知几其神」,季真有焉,又岂止于蠛蠓富贵、涕唾卿相而已哉!
此之谓真识,而非徒气之所能为也。
是堂之建,殆今一百十五年矣,屋老圮坏,屡葺屡颓,片瓦尺椽几无存者。
予领郡之三年,始克鼎新之,规模宏敞,视昔稍异。
乃求季真之像于越,绘而龛之,且诔以词,述以赞,用诏永久,俾邦之人士景清风而企芳躅,或少裨于风教云。
呜呼!
自有天地以来,上下数千百年,其间据权位,擅势利,呼吸祸福,顾盼荣辱,以狂走盲趋一世之人者,不知其几矣。
未几声消迹灭,影响无闻,甚者流腥遗臭,有孝子慈孙百世莫之能改。
乃若孤标劲节之士,身没而名愈彰,千载之下,虽渔人樵子亦为之兴起,不以时迁世换而二其心也。
为士者宜知所择矣。
堂既成而对涵虚馆,表里及东西两桥并缮治之,轮奂丹雘,皆灿然华美,要不可无以叙岁月,于是乎书。
开庆元年秋七月癸卯朔观文殿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沿海制置大使、判庆元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金陵郡开国公食邑五千九百户、食实封一千七百户吴潜撰,中散大夫、直秘阁致仕张即之书,朝散大夫直宝章阁赵汝梅题盖(《履斋遗稿》卷三。又见《四明续志》卷二,《敬止录》卷二五,嘉靖《宁波府志》卷一九,《两浙金石志》卷一二,《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二○,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三五○。)
「谓二公」句及下句「以予观之」:原脱,据《四明续志》补。
与婺守赵侍郎汝梅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七、《本堂集》卷七三
某托盟门墙,与他人不同,拜状只用事严父礼,套俗语兹不具,首乞尊亮。
某伏自千骑过剡,获攀拜于道周,随而麾盖谦贲,帘影亦华,探同前茅,廪饯不敏不谨。
阳春之脚,飙驰电抹,遥遥耿耿,竟无及也。
更分之隙,每思解后匆忙之际,意气所予,教诲所加,春人之雨,不足喻其畅洽。
甚欲急修中诇书,坐冗到今。
一岩先生以靠里学问为儒宗,以宽后心,应世用。
天惠宝婺,起家建牙,曾未几时,行碑拍路,谓百姓沃诗书之泽,诸邑乐约束之宽,极弊大坏之郡,声色不动,景象日新。
鸡翘豹尾,班虚位良多,固有待也,褒召当旦夕。
某皆直言,即非谀佞。
某学制于此,今已八阅月,规模仅定,蠹弊承流,但如惊风怒涛之后,摧败漂荡者多,驾轻舟而收拾焉,未能尽如意耳。
所藉云天远覆,未速旷败,欲望痛赐鞭警,以玉于成。
某恃辱眷遇之隆,有为夹袋助者,不敢不进。
某自到,不妄与人接,风闻此间之有学问、有见识、有才具、有气骨者一人焉,新义乌主簿赵炎字先叔。)是也。
某时就见之,彼亦三五次来见。
问本邑则有源流,问发用则有条理,守信义泰山,避势利如粪壤,自是异禀,非碌碌科第功名人比。
今于六月间之戍,适在统临之下,彼意欲在易序书册琴瑟之侧,盖于平常议论察之,然今日受容,必不肯携人书乞荐口。
某谓此等人不可使之沉埋外邑,当于参庭之初,留置幕府,以婉画尝试,必有可观,不负异盼。
某身不能从函丈游,以迂自见,所以见赵簿为第一义。
某自谓幕中得此等一两人,则无事不了,而功用便与俗吏腐儒不同。
高明其乐从之,勿以人废言可也。
某虽甚僭越,实为忠爱。
兹因专候起居,亦欲专及此人之详。
〔内幅〕某忝知爱绝等,求人奉状,岂不欲少见,而山邑更无他物,惟蜜饵颇见珍于外方,辄以四十封拜纳。
此亦以居山不以鱼鳖为礼之意。
邑庠书版,独有《剡录》颇详明。
邻邑有石可为器,宜煮茶药,就以两铫为渎。
倘蒙先生领略,真忱试尝蜜饵,瀹以烹茶,读《过剡》百遍,岂不可为燕清之一助?
观文殿学士正奉大夫史宇之墓志铭1292年4月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四明文献集》卷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诗》、《书》所称世臣之美盛矣,惟宋丰芑涵育之仁逾三百年,父子为相者三家,鄞史氏与焉。
燕及后昆,茀禄昌衍,盖世德之积也厚,而承德用誉,亦在其子孙。
观文殿学士正奉公,其淳德有常者欤。
越在内服,靖共厥位;
越在外服,惠政施于民。
涉世变,守素履,耄耋弗更,其操近古,所谓吉人长者。
公既葬,前进士黄君翔龙纂次行事,子嘉卿等请著石章。
应麟尝执事太史,窃观先朝盛际,上以礼义遇其臣,下以忠厚世其家,于法宜书。
瞻彼乔木,岿然故国,纂乃祖、乃考,铭于烝彝鼎,其可使遗老无传?
兹后死者之责,不敢辞。
公讳宇之字子发,世为明之鄞人。
高大父诏,以八行举于乡,赠太师越国公
曾大父师仲,赠太师越国公
大父浩,相孝宗,为太师保宁军节度使封越王谥忠定,侑享庙廷。
父弥远,相宁宗、理宗,为太师保宁昭信军节度使封卫王谥忠献
母潘氏,齐鲁国夫人
公忠献季子也。
粹温端悫,忠献以福艾期之,谓他日亢吾宗。
初命承事郎绍定五年吏部铨。
宝章阁右文殿修撰,奉佑神祠,除将作少监,赐同进士出身,迁枢密副都承旨
忠献薨,服阕,除司农太府少卿集英殿修撰,仍畀佑神祠。
即家授沿海制置使参议官,进宝章阁待制,赐金带。
华文阁,知处、严、温三州,皆力辞。
理宗眷受遗定策之勋,日笃不忘,公兄忠清公宅之既践扬中外,入式枢机,公怡默自持,淡于荣进。
上欲试之治民,乃以敷文阁待制守婺,时淳祐八年也。
婺比岁旱饥,出橐装籴浙右米三万石往赈贷,民罔捐瘠。
易守处州,始至,狱多淹系,阅实,上部使者谳决,圜扉一清。
赋税三年,民苦之,公倚阁其一年。
版部期会苛迫,以己俸代民输。
未几督趣如故,公以累年之逋一朝求足,民必重困,奏以三十年最高者为数,疲氓感悦。
忠清之丧,以在原急难谒告奔赴,得请遂行,耄稚遮道攀留。
召为兵部侍郎,辞不拜,进待制宝文阁提举佑神观。
工部侍郎权尚书
愿就散秩,陟宝章阁学士提举万寿观奉朝请
宝祐二年,召为兵部尚书
焕章阁学士绍兴府、浙东安抚使
惟祖惟兄,遗爱在越,公来镇,耆老驩迎。
念绍先哲,壹以宽和,抚柔此民。
初,忠定作牧,创义田,为士大夫贤而贫者丧嫁之助。
岁久实惠不沾,至是柅弊栉蠹,始复旧规。
越为南阳乡,公宽而有制,无所回挠。
郡大阅,一夫径造厅事,乃卒伍怙王邸势者,曰:「犯阶级有常刑」。
执而黥流之,军民慑服,咸曰仁者之勇。
甫期,治最转闻,玺书褒美,升徽猷阁学士,因任。
寻除工部尚书五年进长兵部,兼工部
宗祀明堂,为桥道顿递使。
礼成,拜端明殿学士
时畀执政恩数,恳避至再,御章批答曰:「卿继忠孝,谨牧养,予维宠嘉之。
祖孙父子昆弟先后列政涂,惟吕氏暨卿门,式克钦承,以为邦家光」。
景定二年,进资政殿大学士、知建宁府
叶公梦鼎、陈公昉之后,廉明勤俭,遵其成规。
南方多岚雾,日高乃视事,公常夙兴见吏民,不以贵少懈。
夏潦,崇安松溪水汎滥,民惩壬子灾厄,携扶入郛,公盛服露祷,为民请命,移时澄霁。
桥梁岌焉几坠,民凛凛沈垫,亟募舟筏拯之,有阻渡剽攘者罚无贷。
黎明水退,民以更生胥庆。
建俗禨鬼,恶少身殉淫祠,愚氓神事之,公捕为首者正其罪。
溪流湍悍,竞渡斗争多覆溺,严为科禁,俗遂革。
阅岁再召,进观文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奉朝请
居生母齐韩国夫人林氏忧,哀毁过礼。
咸淳二年终制,以旧职知宁国府
郡上供米隶淮东、西两饷,俾其属受委输。
淮西使者建康地,追符尤峻,或转馈江北,跋涉耗失,纲欠数十万计,而郡官兵饩廪常不继。
公控吁于朝,始得专隶淮东,郡以稍纾。
明年祈閒,提举洞霄宫,优游里第垂十载。
自是閟光韬华,若未始有轩冕。
晚岁阖门养疾,一榻萧然,人希识其面。
至元三十年,病革却药,遂不起,春二月十三日也,年七十有九。
阶自初命至正奉大夫,爵自鄞县开国至奉化郡食邑四千六百,实封户六百。
娶洪氏,再娶高平郡赵氏,皆先卒。
子男五:吉卿承议郎太府寺丞,知武冈军,先一年卒。
沂卿,承事郎,为兄待制后。
嘉卿、彭卿,命承事郎
韦卿幼。
女子六。
孙男六:辰孙、观孙、景孙、庆孙、增孙、满
孙女四。
曾孙男一,公颐
曾孙女二。
是年四月丁酉,葬于鄞县阳堂乡金岙,与高平合兆。
公性孝友,敬保先绪,粥粥如弗胜,佩训言罔敢坠。
忠献冢木已拱,隧碑未立,论撰先德,属吴公渊状其行,进彻乙览,理宗至道熙宁铭两忠献故事,亲制文,题其额曰「公忠翊运定策元勋之碑」,奎藻汉章,贲耀松槚。
孝子扬父之美,公有焉。
别墅在钱唐西湖,密迩枋臣私第,欲得之,怵以荣利,公以先人旧业,终不与。
姊适故户部侍郎赵公汝梅,早卒,窆奉化邻山有讼,公割田易之,争者遂息。
乐善不倦,故家流风犹存,名誉以谦,亦允蹈之。
处乡党恂恂,似不能言,与人交,臧否不出诸口,而胸中有泾渭。
自奉菲薄,服用如臞儒。
治五郡,护根本,缓茧丝,虽无赫赫名,一念爱民,隐然膏泽之润,纯终领闻,集享备福,克对前人光。
于戏贤哉!
铭曰:
史以官氏,相肇于唐。
迨宋昌大,台衮相望。
有若甘盘,有若伊陟
叶钧衡太常纪绩。
象贤维公,胙乃旧勋。
用彰厥善,不专为恩。
佩玉徐趋,翔于常伯
处贵无骄,在丰能约。
迪简眷知,职联辅臣。
有世旧,岂伊异人。
公拜稽首,对扬明命。
绍闻衣言,秉心无竞。
始政于婺,终政于宣。
振乏平赋,民瘼以蠲。
禹会价藩,维祖赐履。
勿剪,二季涖止。
爱民厚俗,汉吏之循。
安静悃愊,善不近名。
岩居川观,殊庭燕佚。
仁者之寿,秀眉华发。
时行则止,脱屣浮云。
一其初终,驹皎鸿冥。
嗣守维艰,前修所叹。
允矣君子,归飞无憾。
曰晋遗老,曰殷故家,胡不百年,乡闾之嗟。
古碣苍苍,视此铭诔。
忠定,忠献之子。
筮宗序 宋 · 赵汝梅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二、《经义考》卷三六、《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六三、乾隆《鄞县志》卷二一、嘉庆《馀杭县志》卷三四、《宋元学案补遗》卷六五
神哉乎!
圣人所以决疑定志,明吉凶以成大业。
斯兴治辅化之务,君子所当尽心,非卜史事也。
圣人无惑,众人未能免惑。
圣人不欲以己意解人之惑。
天生神物以前,民用圣人托之,虽曰神道设教,非无是理,而矫诬斯世也。
大极既判,气化而凝,寒暑之往来,三光之运烛,动者植者之荣瘁消长,夫孰使然?
必有妙于其间者。
故祸福之至,有开必先,斯实然之理。
若而吉,若而凶,曷去曷就,众人惑焉。
圣人洞其几而发其缊,而神蓍告焉。
是以事举而民信,业钜而名巍。
若夫进德修业之君子,趋吉避凶之众人,莫不以之。
嗟夫!
道,道生于庖牺
用,用著于妫帝,而详于箕畴。
筮有职,大宗伯率之;
揲有法,《大传》明之;
占有验,《左氏传》、《国语》可考也。
孔圣没,错歇至唐,始有裔孙推明其法。
幸经程子、朱子之正订,后学得讲求之。
汝梅承先君子训,且俾博考先传,粗得其说,作《筮宗》。
宗,聚也,筮之学聚此编也。
抑尝谓太极未判,则为阴为阳不可测,判则阴阳著矣。
未分,则为九六、为七八未可辨,分则九六、七八定矣。
人心未动,则为吉为凶未可必,动则吉凶断矣。
方无思无为、寂然不动之时,吾心犹太极也,犹未分之也。
一有感焉,图存而亡兆,计安而危伏,固不待驷舌之追。
措诸事业,而吉凶祸福已对立于胸中。
是知吉凶界限,判于心动之初,君子必恐惧于不闻不睹,而致谨于喜怒哀乐之未发,使此心凝然湛焉,昭乎絜如,常若大极之未判,蓍策之未分,则天理全,人欲尽。
念兹释兹,语默出处,皆纯乎道。
夫如是,有不动,动斯吉;
有不筮,筮斯神。
此圣人心筮之妙,是为蓍筮之本。
汴水赵汝梅叙。
按:《筮宗》卷首,通志堂经解本。
周易辑闻自序 宋 · 赵汝梅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二、《经义考》卷三六、《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六三、乾隆《鄞县志》卷二一、嘉庆《馀杭县志》卷三四、《宋元学案补遗》卷六五
《易》道函三极而神万化,《易》书立三极而万化神。
道主于有,书主于用也。
体《易》君子处而用身,出而用世,皆于此焉。
出以用为动,则静者其体也。
动之变无穷,近而显者,百姓与能;
远而微者,贤智未易知。
夫道妙于无形,而著于有象,确乎不易,而变动不居。
以虚而言,则至于无畔;
以固而言,则或有所不通。
圣人于是立象倚数,探赜索隐,载之于书,莫非日用常行之实。
使人因有象而悟无形之妙,即变易以求不易之方,玩而体之,服而行之,言有据而动有则,措诸事业,自诚意正心以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随用辄效,此体用兼该之学,伏羲画卦之旨,文、周忧世之情,夫子传《易》之志也。
汝梅齿耄学荒,何敢言《易》?
独念先君子自始至末,于《易》凡六藁,日进日益,末藁题曰《补过》。
汝梅得于口授者居多。
外除以来,踰二十载,因辑所闻于篇,庶不忘先君子之教,且以观吾过云。
汴水赵汝梅序。
按:《周易辑闻》卷首,通志堂经解本。
易雅自序 宋 · 赵汝梅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二
《尔雅》,训诂之书也,目张而汇聚,读之事义物理秩然在前。
富哉书也,经之翼乎!
厥后《广雅》、《博雅》、《埤雅》,虽依放为书,大概于道无所益。
《易雅》之作,则异于是。
易,变易也。
卦殊其义,爻异其旨,万变毕陈,众理丛载。
学者如乍入清庙,目衒于尊彝币玉,体烦于升降盥奠,耳乱于钟鼓磬箫,凡礼之文、乐之节,且不暇品名,况能因之以知其实乎?
又若泛沧海而罔识乡往之方,游建章而不知出入之会。
汝梅尝病焉,乃复熟画辞而为此书,庶几缘是指入《易》之迷津,求体《易》之实用。
或曰:「子何沈锢辞画,不能融浑希微若是哉」?
余曰:「程子论为学之害曰:『昔之害乘其迷暗,今之害因其高明』。
自谓之穷神知化,实则不足以开物成务。
言为无不周遍,实则外于伦理。
嗟乎!
浅深非二水,体用非二物,精粗无二理也。
《易》之为书,言近而指远,不知言何以知其指?
通乎近则远固在是。
傥慕远而失诸近,吾知两失之而已尔。
世或外辞画以求《易》,则此书为赘;
否则,不易吾言矣。
程子之论,真为学之大闲欤」。
赵汝梅序。
按:《易雅》卷首,通志堂经解。又见《经义考》卷三六,《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六三,乾隆《鄞县志》卷二一,嘉庆《馀杭县志》卷三四,《宋元学案补遗》卷六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