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钱良臣”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宋故右大中大夫敷文阁待制正议大夫蒋公墓志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二、《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七
义兴蒋氏以东汉亭侯澄为鼻祖,距今千馀年,诸戎乱华,大盗移国,名臣巨室,捐坟墓,弃印绶,老死岩谷,何可胜数?
而后世之兴,往往不知其族之所自出。
义兴之蒋,祖孙相望,名迹斑斑然,以宦学世其家,为闻姓
奕世显融,以至宋兴,尚占数义兴,谱𠙶亭之昭穆,为三十一世祖,今常州宜兴县𠙶亭乡是也。
咸平中,有讳堂者,以进士起家,事仁宗皇帝,为吏部侍郎枢密直学士,赠太尉
而犹子太师魏公之奇,又以文学政事称天下,繇开封尹翰林学士知枢密院,尊显三朝。
而蒋氏子孙有名籍于朝者,比比出焉。
公讳璨,字宣卿
曾祖九皋,赠太傅
祖滂,江宁县主簿,赠太师
考之美,奉议郎通判真州,赠正议大夫
妣,硕人程氏;
所生母令人李氏。
公生十岁而孤,鞠于世父魏公。
诵习群书,操笔为章句,已卓越不凡,魏公喜而赋诗曰:「渥洼之驹必汗血,青云之干饱霜雪」。
器重盖如此。
奏补假承务郎
崇宁五年,调将仕郎婺州兰溪主簿
秩满,监泰州海安盐仓,升通仕郎开封府酸枣县主簿,迁文林郎,改宣义郎、监京东抽税竹木场,转宣教郎编修,迁史局检阅官
丁令人忧,忧除,除都水监丞,转通直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四迁右朝散郎、知抚州
江西漕计空乏,军士廪食不继,一日聚而噪于转运使之庭,排门闼,击胥吏,出不逊语。
公闻变驰往,麾其众诣常平仓受粟,已乃推首事数辈论杀之。
临川岁荐饥,群盗白昼入市,市人惶扰不知所为,会公谒客与之遇,尽执以归,戮其魁以徇。
戍兵由上饶路趋抚吉,所过侵暴,公为治次舍,具粮糗,严兵惮之。
既至,敛兵以入,受一日之食而去,秋毫不犯。
上书请祠,主管亳州明道宫
未几召见,擢尚书比部员外郎、知通州,转右朝奉大夫
通州并海,实鹾商舟楫之聚。
有杜兴帅所领屯淮上,遇敌,奔海陵,谋欲袭通据城,以待招纳之命,官吏惊怖欲逃。
公曰:「此等妄意室中之藏,故昧于一来」。
饬吏卒持酒胾逆之,而尽驱鹾商出境。
兴至,周视四顾,怅然失望,留一夕遂行。
事闻朝廷,就除淮南东西路茶盐,进直秘阁淮南东路转运判官,又直徽猷阁,升副使
逾年,直宝文阁、知扬州
淮海大都会,更建炎戎马蹂践之后,独有孤城,块然在草莽中。
于是增浚城隍,建置府寺,召募吏卒,安集流亡;
立关市,招商贾,治废田,开阡陌,而江之南、湖之北,有操橐耜、携妇子而至者。
两浙转运副使
公叹曰:「假我数年,可以尽复其故,而以不卒业为恨」。
累转右中奉大夫直龙图阁知临安府
临安浩穰,典治京师,世家大族恃恩骄横,公稍以法绳之。
两浙转运副使
俄徙江西,道出临川,公旧所临也,州人罢市出迎,环立道左,启问使君无恙?
公褰帷劳遣,赋诗纪其事,今刻石存焉。
豫章守帅调军食,出助教补牒率民钱,期至不如律令,一境骚然。
公移书喻止之,贷漕钱以纾其乏。
所过属州,暴骨朽胔,狼籍道路,公视而太息曰:「朝廷有掩骼之令,州县吏无一人推行者」。
乃募道释流,分授钱米,每敛数百躯,则穿一大坎瘗之,用富韩公故事,号丛冢云
淮南路提点刑狱
居数月,知镇江府
当是时,权贵人执爵禄之柄,视苞苴丰俭为低昂,公独无所饷,遂罢归。
请祠得台州崇道观,赐服三品,转右中大夫,凡四任宫祠
十二年,乃即𠙶亭之西山水胜处,筑室居焉。
閒遇胜日,棁杖履,从常所往来者饮酒赋诗,自肆于林壑之閒。
魏公耆儒宿学,所为文章精深典丽,一时士大夫传诵;
而公于群从中,独能传其学,尤工于诗。
清醇雅奥,声比字属,皆中律吕。
凡悲愉欣戚,行歌坐啸,不平有动于心,皆于诗见之。
东坡先生,魏公所善也,故公蓄东坡诗文,自幼壮逮老,连榻累笥,至不能容,乃营一堂储之,号景坡云
余南迁,过疏山,见公《拟东坡煨芋》诗,刻龛之僧壁,诗律句法良是。
赵令畤家藏东坡遗文,中有公数诗,不能辨也。
权贵人死,诏起公为淮南转运副使
明年召归,擢户部侍郎,除集贤殿修撰、知平江府,进敷文阁待制右大中大夫
公在淮南,奏言:「两淮荐经兵火,公私埽地,滁小州,尤为穷陋,独有上供钱向著板籍中,户部移文督索无虚月,积二十年,终不得一钱,徒费纸札耳」。
有诏蠲之。
又言:「朝廷募人治淮上废田,设有侵冒,变斥卤为,奚不可?
而无赖告讦,官吏追呼,无宁居者。
令丞职在劝耕,实扰之也。
以故良田上腴芜没为污莱,为可惜矣。
今欲令占田者免租税三年,使肆耕其中,人人歆艳,相慕相先,无旷土矣。
而后按所占田简徭薄赋,积谷实边,为公私百世之利,不亦善乎」?
平江大府,大家势人、豪商富贾舟车之会,号难治
公禁戢奸偷,锄刈强梗,植善柔,抚贫弱,狱市为清。
诸军牧马有厩屋数百区,茨以茅竹,岁一更之,用财与力皆出于民,公请于上,出内帑金佐其费,庀徒赋工,抡巨材,陶瓦覆之,坚壮可支数世。
州人欢呼,相率诣北禅寺作佛事以报上恩。
诸将掠人为兵补军籍,率用大舟往来漕河无人处,道遇强壮少年,束缚钳梏之。
恶少利其赀,通为囊橐囚闭栅中,无脱者。
公密缉,尽得其姓名,穷治株穴,捕寘诸法,遂绝。
水潦大饥,诏发常平,公调十二万石,计道里远近,视男子妇人老幼强弱,分日异处各有法,无饿者。
已而属县长洲鬻狱,公与诸司皆坐贬,降右中大夫提举洪州玉隆观。
明年,复右太中大夫,上用公之意未衰也,而公病矣。
以二十九年四月己亥卒,赠右正议大夫
公仕三朝,出使入侍四十馀年,所涖皆有迹。
平江时,已过七十,日阅讼牒百馀纸;
延见官属理庶务,接对宾客,饯过迎来,虽精练少年不能过也。
自朝廷表疏奏议笺记,部使者书檄之文,与夫朋友族姻寒暄之问,一不以属记室,皆自手出。
客至命酒,即席赋长短句,畀歌者持杯劝侑,巧丽清新,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
府治有唐刺史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遗像,号三贤,废于兵火久矣。
公即故地缮治祠屋,绘三贤像,自书榜揭之,以示邦人尊贤尚德之意。
公从祖太尉公堂、与从父大夫公之翰尝典此州,至是,公以西清法从踵其后,衣冠之盛,󲦤绅叹慕,以为口实。
公善书,得古人用笔意,大者径尺,细者如蝇头,怪奇伟丽,独步一时。
凡今仙宫佛庐、穹堂奥殿、层台崇榭,得公书榜以为壮观,至今尺牍人皆宝藏之。
公除户部时,奏事殿中,上顾见所进疏劄,小字楷法,笔势遒健,不类老者,嘉叹久之。
有诗文三十卷藏于家。
享年七十五。
娶同郡李氏,承事郎畸之女,赠令人。
一男子:志祖,右文林郎、监潭州南岳庙
一女,适左从事郎李处全,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门。
孙男五人:蘧、蔺,并登仕郎
盖、萧、范,该公遗恩而未命。
孙女适进士张操,一尚幼。
公平生无嗜好,冲澹简远,有晋人之风;
家无十金之产,声伎之奉,终日据一几,游戏翰墨,至忘寝食。
读书著文之暇,则写佛经,作禅偈,皆出世间语。
遇人无贵贱少长,恂恂然。
自州县小官、贵为公卿,人不见其小异。
尝治斋室为便坐,榜曰师恂,实信践之。
其在官府,驭吏民如家,待寮吏如宾友,不立崖堑以自矜大,至抵冒宪禁,未尝有所私贷,亦不自为轻重,以故人畏而爱之。
公守临安,坐小法,知、通皆贬秩一等。
是岁当郊,通判应任子而坐贬,公造堂,请独任其咎,遂两已。
遇恩当任志祖,而魏公诸孙独思祖未著仕籍,改奏登仕郎,蒋氏诸老唶曰:「真吾宗之表也」。
公尝过县之永丰乡碧云寺,顾见一地冈阜深秀,曰:「此佳城也」。
卜之吉,乃自营冢墓,手种松环之,从旁筑屋十数楹,舍守冢者,名曰「西归」。
后五年公没。
祖以三十年三月某甲子奉公柩以葬,举李氏令人以祔。
铭曰:
蒋侯开号,自𠙶亭始。
奕世蝉连,祖孙代起。
或仕或已,维桑敬止。
千载相望,不去其里。
于赫太尉,发迹初仕。
历宋二叶,持橐入侍。
魏公继出,文武兼备。
硕大光明,噌吰卓玮。
繄公挺生,前人是似。
屈首受书,不俟愤悱。
落笔千言,四座惊靡。
于时魏公,孰视而喜。
喜而赋诗,吾道东矣。
一干昂霄,可拱而俟。
剖符一州,曰古循吏。
振饥,如哺其子。
按节十城,曰古肤使。
布宣上恩,泽及枯胔。
阁省之华,殿庐之秘。
父祖百年,三贵并峙。
公材经纶,犹未尽试。
天不憖遗,俛仰一世。
君山之阳,碧云之址。
曰此佳城,山蟠水委。
公所自卜,顺以卒齿。
有铭昭之,以配信史。
钱师魏参政挽辞 宋 · 史浩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冠岁踵英游,桥门隽逸流。
文章唐杜老,事业汉留侯
未旨黄金鼎,先成白玉楼
经纶展不尽,识者为时忧。
吴郡三贤堂绍兴二十八年五月 宋 · 仲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四三、《吴郡志》卷六、《吴都文粹》卷二、《永乐大典》卷七二三六、正德《姑苏志》卷二二、道光《苏州府志》卷一九、同治《苏州府志》卷二一、民国《吴县志》卷二九
绍兴二十八年春敷文阁待制阳羡蒋公之镇吴门也,既期年矣。
治最上闻,帝用褒宠。
民安初政,郡以无事,公唯益勤不懈。
事有关于风教,纤悉必举。
前人遗踪胜概,以次复焉。
又以前政信安孟玉之意,尝捐金欲兴三贤堂
唐左司郎中洛阳韦公、太子少傅太原白公太子宾客中山刘公,皆尝牧此邦者,邦人尊之曰三贤。
曩岁为堂以祀之,毁于兵火垂三十年,邦人念之叹息。
公访其遗基,得于郡治故木兰堂之左,攘剔榛翳,抡材庀工。
百姓不知,僚属皆乐从也。
三月辛酉堂成,制度古雅,不陋不奢,称三贤之居焉。
塑其像,以次位置于堂,南向东上。
并尝一再从公过焉。
曰:「其为我记岁月」。
固辞不获。
并每独怪《唐史》,如文艺、儒学、循吏三传,几二百人。
韦公法当处一焉,乃独不为立传,亦史册之遗恨也。
惜哉!
贞元初,由左司郎得郡于此。
清德临民,民乐其政。
暇日宾礼名流,与之酬唱。
于时白公客游郡下,盛称公风流雅韵,播于吴中,至有诗仙之目。
自以不得与公游宴为不满。
已而罢郡,寓永定僧庐。
羁旅萧然,欲求田课耕而未得。
每端居焚香扫地而坐,清风峻节,可想而知。
其后白公自杭移苏,实宝历初元也。
首以公郡宴诗镵之石,酷爱慕之,每自谓不及。
韦公大概可见于此。
史不传,不得不致详焉。
若白与刘,行事始终则有本传在。
二公共生大历壬子岁,真辈行也。
晚益相厚,世谓刘白
之去郡,刘以诗遗之,有「千家万户婴儿啼」之句。
虽三代遗爱,何以加焉?
后六七年,当太和中刘亦继来。
乘郡荒疫之馀,抚摩安辑,免民于转徙,文宗锡服以宠之。
白公时在河南,犹以诗为刘贺
三贤平时道义相先,分相好,诚相与也。
而文声政绩,兼优并著,且俱为有意于民者。
名藩巨屏,得一师帅,吾民幸矣。
乃接踵来临,岁月未远,声名风采,炳乎其辉。
一时盛事,他郡所未有也。
去之三四百岁,邦人怀慕之不衰,宜哉!
复振起而一新之,是将传之愈久而愈无穷也。
蒋氏代以儒学显,至公而守兹土者三世矣。
公少受知于世父枢密师魏公,翰墨篇章,悉有家法。
晚逢明天子擢登法从,处剧以简,中扃湛然,到郡今踰年矣。
锄荒植废,皆如此堂,未易一二书也。
并闻元祐中魏公帅南海,郡人绘前刺史吴公隐之、宋公璟而下八人,筑室以祠之。
魏公阅图籍所载,又得滕公修、王公林,合前八人者号十贤,各为之赞叙。
公今新斯堂也,视十贤之举,盖不谋而契。
益知公之心,真魏公之心哉。
敢并书以告来者。
五月庚申朔左朝奉郎、前差通判信州军州、主管学事江都仲并记。
广平绍祖书。
邵武县兴造记庆元六年九月1200年9月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四三、《渭南文集》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太平兴国五年,诏即建州邵武县邵武军,而县为属,其治在军之东。
建炎三年,盗起闽县邵武亦被兵,焚官寺民庐略尽。
绍兴十年,作谯门,十六年,作守丞治所。
于是学宫军垒,囹圄仓廥,以次皆复其旧。
独县故地废为教场,而县寓尉廨。
至二十一年知县事叶邃始复县治,未及成,安抚使兵官王存之请,即日撤除,涤地皆尽,而县徙寓武阳驿。
乾道六年知县事尤昂始作县门,他犹未暇及。
庆元四年宣义郎史君定之来为县,始至而叹曰:「县,古子男国也。
因时之治忽,政之善否,以为盛衰。
建炎己酉,讫今岁在戊午,凡七十年。
高宗皇帝至今天子,历四圣,宽赋薄征,休养元元,岁且屡丰,公饶私馀,生齿繁滋,考之九域图,郡户八万七千九百有奇,今增五万四千二百有奇,为户十四万二千一百有奇,可谓盛矣。
邵武一邑,独当户五万六千四百有奇,为郡境十之四,则吾邑顾不又盛哉!
而反寓其治于传舍,诏敕法令,图志符檄,护藏不严,栖列无所,决讼问囚,延见丞佐与宾客之来者,其地皆褊迫庳陋,仰漏旁穿,非所以宣布德泽、示民以上下之分也」。
念非所先,姑置弗议。
比为政期年,家无弗伸之冤,庭无弗直之讼,善无滥刑,恶无佚罚
太守赵侯不谫知君为深,君所设施,郡未尝以势挠焉。
以故君之政成,民之俗变,有所为,辄共成之
于是始有意于新县治矣。
会得吏蠹与用度之馀,为钱百馀万。
自五年七月甲午鸠工,至十月己巳落成,出令有所,燕息有次,劳宾有馆,胥吏徒役,咸有宁宇,货布器物,各司其局,事立令行,老稚舞歌,视承平旧观有加焉。
而木章竹个瓦甓髹丹,悉视时低昂,交手畀予。
梓匠圬镘百工之来者,得直皆如私家。
讫事,民不及知,吏不得沿以为奸,非君之才有馀,顾能若是哉!
堂之名有九:曰昼帘,曰无私,曰近民,曰仁平,曰居敬楼,曰瞻云轩,曰读书,曰如水亭,曰海棠
其扁榜多君自书,有笔法。
其命名之意,即其地可知,故不详著。
君盖故丞相师魏公之孙。
予魏公客也,故君与赵侯皆以记县之兴造为请。
予受知魏公时,甫壮岁尔。
俯仰四十馀年,同时宾客,凋丧略尽,而予偶独后死,见君以才称于世,且犹能秉笔有所纪述,亦可谓幸矣。
故不复辞。
庆元六年九月癸酉中大夫直华文阁致仕陆某记并书。
文忠烈公丙午同甲会诗今执政府凡三位枢密使王季海参政钱师魏先在焉前岁某忝参预连墙而居适然齐年时号丙午坊次文公(二)壬寅春1182年1月 南宋 · 周必大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文公八十会伊川,盛事于今又百年。
岂意苍颜华发叟,亦陪黄阁紫枢仙。
府居末至容连栋,班路前瞻愧比肩。
丁丙连干支合德,君臣庆会岂虚传(自注:上丁未生。)
朝奉大夫给事中侍讲钱良臣辞免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不允诏淳熙五年六月二十三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九、《玉堂类稿》卷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功名之会,必与当世英杰共图之。
卿以文武全材,兼孝恭令德。
朕初识擢,即有大用之意。
然犹试之总赋,以观其知略;
倚之专对,以察其忠信。
演纶批敕,又灼知其词章议论之美。
一旦置诸宥密之地,协赞规模之远,师言罔不穆,士心罔不附。
知人则哲,朕方自以为喜,而卿过为逊避何哉?
所辞宜不允。
端明殿学士朝奉大夫签书枢密院事钱良臣辞免参知政事不允诏淳熙五年十一月十七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玉堂类稿》卷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朕以西枢本兵权,以东府议国政。
其在二柄,固有所分。
至于聚精会神,修明治道,而图国家长久之术,则二三执政,倚注一也。
卿学问器识,议论风采,绝出汉廷之右。
君臣契合,所谓不胶漆而固者。
兹从宥密,进于疑丞,非以卿文武宪邦,左右具宜故耶?
成命已行,何避之有?
所辞宜不允。
朝奉大夫参知政事钱良臣辞免监修国史日历恩命不允诏淳熙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玉堂类稿》卷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起居有注,时政有记,萃于东观加纂修焉,国家之大典也。
卿学识高明,文辞赡丽。
畴厥望实,服在左右。
凡朕出入言动,固已目击耳闻,而政事弛张,人材进退,又皆参豫而奉行之矣。
总率诸儒,以事系日,使是非不失其正而可传信于万世,固其职也,又奚逊焉?
所辞宜不允。
新授中大夫参知政事钱良臣辞免同提举敕令所不允诏淳熙五年十二月四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玉堂类稿》卷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有政典,商制官刑,周命六卿,垂法象魏,因时损益,虽或不同,合于人情,其揆一也。
卿博习今古,有猷有为。
以助万机,方资硕望,参裁三尺,更藉通儒。
往贰相臣,讲明画一。
俾予宪度,不愧盛王
兹惟汝谐,毋咈朕命。
所辞宜不允。
降除朝请大夫参知政事钱良臣辞免纂修日历特转行两官例恩不允诏淳熙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玉堂类稿》卷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朕闻汉兴五世,隆在建元。
外攘夷狄,内修法度,改正朔,易服色。
当是时,乃有司马迁断自太初,著为《今上本纪》,岂非亲见者其事详,传闻者其辞略,以时纂录,固太史氏之职欤?
朕祗承内禅,历年于此。
宵衣旰食,发政施仁,不敢不勉,顾闳休伟绩,未有以光汗青副墨之传也。
今卿以辅弼真才,笔削大手,总率诸彦,奏成钜篇。
翰墨策勋,实为之冠。
进阶二等,仍衍户封。
懋赏维公,孚令惟信。
逊章来上,非朕意也。
所辞宜不允。
中奉大夫参知政事钱良臣辞免敕令所转官例恩不允诏淳熙六年七月十六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玉堂类稿》卷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福威惟辟,固出一时;
轻重视功,当存三尺。
卿爽邦哲辅,博古鸿儒。
比贰政机,参裁赏格。
制而行之谓之法,既遂宗成
推而行之存乎通,更资恪守。
以应无穷之绪,斯为可久之规。
迁秩则宜,执谦毋过。
所辞宜不允。
中大夫参知政事钱良臣辞免叙复三官于见今官上转行恩命不允诏淳熙六年九月二十四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一、《玉堂类稿》卷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维我仁皇,公于刑赏。
于时贰政,曰度曰庠。
尝削文阶,伸其自效。
务隆体貌,旋俾如初。
著之史编,朕用时宪。
卿知周物表,学探道原
参预政机,夙夜匪懈。
比坐谬举,恳求自惩。
眷知日深,固欲甄复。
矧遇恩霈,岂拘叙期。
褫以终朝,昔成卿志;
接于昼日,今著朕心。
君臣之间,恩义两得。
祗服显命,毋烦逊章。
所辞宜不允。
朝奉大夫给事中侍讲钱良臣再辞免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批答淳熙五年六月二十四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一、《玉堂类稿》卷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省表具之。
朕绍纂高皇,肇兴汉室。
外资信、布,作士气于军中;
内倚良、平,定兵谋于掌上。
兹简求于人杰,以参斡于神枢。
卿志节激昂,风猷警迈。
契合殆同于天授,践扬久耸于民瞻
宜从平奏之司,亟服延登之宠。
臣作股肱耳目,允谓相须;
视如手足腹心,所期交敕。
毋留朕命,思奋尔庸。
所辞宜不允,仍断来章。
钱良臣再辞免参知政事批答淳熙五年十一月十八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一、《玉堂类稿》卷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省表具之。
朕御图滋久,为政益勤。
昼当馈以思贤,夜揽衣而揆事。
粤若泰和,在唐虞成周之世;
亦惟圣主,得皋陶之臣。
肆依任于辰髦,期隮攀于治古。
卿猷为肃给,识虑疏通。
夙推文武之才,尝著将明之效。
预闻兵本,亶协民瞻
三杰运筹,既备观于远略;
四人昭德,宜擢赞于繁机。
延登之指具孚,控免之章奚再?
虽嘉谦牧,难抑诏除。
所辞宜不允,仍断来章。
参知政事钱良臣生日诏淳熙六年十一月三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二、《玉堂类稿》卷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朕简求邦俊,赞贰国均。
眷言六射之初,适在三之仲。
厚加攽赉,助洽燕私。
往膺寿岂之祥,永对明昌之运。
贺金国正旦使钱良臣等口宣内侍李琪 淳熙五年二月十二日1178年2月12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四、《玉堂类稿》卷一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有敕:卿等肃持朝命,远聘朔廷。
兹讫事以言归,想遵涂之良勚。
迎加宠劳,仍有分颁。
钱良臣再辞免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口宣淳熙五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五、《玉堂类稿》卷一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有敕:枢廷之重,兵政所关。
用人盖协于佥言,锡命已孚于众听。
岂宜控避,往即钦承。
钱良臣再辞免除参知政事口宣淳熙五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五、《玉堂类稿》卷一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有敕:朕简求俊杰,协赞机衡。
胡为逊避之坚,未谅眷怀之厚。
已批需牍,亟服涣恩。
遣使贺来年正旦国书淳熙四年十一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玉堂类稿》卷一六
十一月日,大宋皇帝谨奉书于大金应天兴祚钦文广武仁德孝皇帝阙下:乐岁载新,庆三阳之交泰;
欢盟弥固,与万物以皆
饬遣轺车,肃持菲币。
冀缉熙于繁祉,共康乂于黎元。
颂咏良深,敷陈罔既。
今差翰林学士朝请大夫知制诰、兼侍读普宁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一百户、赐紫金鱼袋钱良臣严州观察使知閤门事兼客省四方馆事永丰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延玺贺正旦国信使、副,有少礼物具诸别幅,谨专奉书。
不宣。
钱良臣辞免监修国史日历恩命不允诏奏淳熙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玉堂类稿》卷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今月二十二日准御封下参知政事钱良臣辞免监修国史、日历所劄子一道,除已草不允诏进入外,其间偶有所疑,理合奏禀。
臣窃谓国史、日历者,书名也,曰所者,官司也。
提举则可言某所,而监修则止当作监修国史、日历
内尚书省批旨却作「监修国史、日历所」,似多一「所」字。
若就出敕改正,颇为允当。
乾道元年春,命参知政事钱端礼虞允文分领书局时,并按景德间参知政事王旦权领史馆故事,各带「权」字,自后十馀年间,执政皆用此制。
今所降旨却无「权」字。
是以钱良臣奏劄云:「疑丞兼领,止加承摄之名。
忽冒真除,蔑闻近比」。
若是特出圣意,固无不可,或一时偶然差误,臣以职守所及亦合奏知,并乞睿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