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井仪堂记 北宋 · 钱公辅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二五、《会稽掇英总集》卷一九、乾隆《绍兴府志》卷七一
天下登览之胜,有以天成者,有以人为者。天成必待人为而后发,人为必得天成而后会。二者合并,乃可谓嘉。余于会稽山水,千情万状,昔尝探而究之矣。今而再至,登井仪堂,环相周视,恍然瑰绝,殆非昔之所见。视其堂之后枕,则卧龙一山之股也。视其堂之前直,则亭山与王氏之小隐山也。视其堂之东,则东之秀林美峤,莫不咸在,而城坊万屋,满于眉宇,故命之曰阜轩;阜轩云者,以夥书也。视其堂之西,则西之远峰近壑,皆可指寻,而原田亿计,莹乎目睫,故命之曰旷庑;旷庑云者,以广书也。视其堂之名,则射礼之所自讲也;视其堂之实,则宴喜之所最宜也。视其堂之两轩,则客主之所以休而望也;视其堂之高下,则蓬莱阁之上,望海亭之下,而其平与四彻亭等也。傍而俯乎东南,则西楼隐然其左也;傍而俯乎西南,则西园蔚然其右也。问其成之岁月,则嘉祐六年二月七日也;问其作之主人,则太守刁公景纯也;问其常所偕游而共乐者,通判沈君兴宗也。谁其文之?晋陵钱公辅也。
琅琊山题名 北宋 · 钱公辅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二五、光绪《滁州志》卷九之二、民国《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卷一二
治平二年秋八月癸卯哉生魄,兄子美挈幼子世伟为琅琊之游。观日于晓光亭,宿了了堂。诘朝,西观琅琊洞,饮寒泉井煮茶而还。又明日,往观广照上人之塔,由南岭路以归。自初及今,至山者三,而未有如兹游之胜且悉也。滁人雍成之为客,长老僧继诠在行。责授滁州团练副使钱公辅题。
按:《琅琊山石刻选》,滁州市文化局编。
与李龙图帖 北宋 · 冯京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二
承示书,深悉庆慰。尝一到府廨,褊陋,但东园差胜耳。同年七人皆动,介甫何峻,而君倚何衰也!而君操又皆在极塞,日与哙伍,何其异耶!年来志气消沮,盖大忧累年,不能堪之耳。日夜惟望南归,江湖予乐也。宠及川笺,至愧至愧。蒲萄四萝,辍附来介。馀翼遵爱,攀企攀企。
按:《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七,清抄一百五十卷本。
寄(《两宋名贤小集》作遥)题明州太守钱君倚众乐亭 北宋 · 郑獬
使君何所乐,乐在南湖滨。
有亭若孤鲸,覆以青玉鳞。
四面拥荷花,花气摇红云。
使君来游携芳樽,两边佳客坐翠裀。
鄞江鲜鱼甲如银,玉盘千里紫丝莼。
金壶行酒双美人,小履轻裙不动尘。
壮年行乐须及辰,高谈大笑留青春。
游人来看使君游,芙蓉为楫木兰舟。
横箫短笛悲晚景,画帘绣幕翻中流。
贪欢寻胜意不尽,相招却渡白蘋洲。
日落使君扶醉归,游人散后水烟霏。
紫鳞跳复戏,白鸟落还飞。
岂独乐斯民,鱼鸟亦忘机。
使君今作螭头臣,游人依旧岁时新。
空馀华榜照湖水,更作佳篇誇北人。
赐护葬使钱公辅等茶药并传宣抚问诏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六七、《郧溪集》卷八
敕公辅:公族送终,王臣衔命,顾尔遵途之远,谅多将事之勤。载示谕言,式昭至意。
荐钱公辅状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七三、《郧溪集》卷一二
右臣伏奉圣恩,诏充翰林学士,已称谢讫。缘臣于嘉祐八年内与天章阁待制、兵部员外郎、知邓州钱公辅同日除知制诰,次年公辅以封还枢密副使王畴辞头,责授滁州团练副使,首尾四年,两经恩霈,方迁邓州。而臣已被采择,入登翰苑,在臣之分,实有未安。公辅辞学登科,俱在臣前,志节坚方,勇于事为,论事得罪,原情可恕。近西掖缺员,搢绅竦望,以为宜当还职,于今寂寥,未闻诏音。欲乞陛下赦过用才,召还舍人院,依旧供职。
题钱公辅众乐亭 其一 宋 · 邵必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海边民物鲜欢娱,太守经营与众俱。
园圃新阴多杞柳,池塘生意足鱼蒲。
长空不碍高飞鹄,浅水兼容短胫凫。
此乐有谁知我趣,归来红旆日西晡。
题钱公辅众乐亭 其二 宋 · 邵必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城外千帆海舶风,城中居市(《延祐四明志》卷二○作民)苦憧憧。
几生佳景为民老,一日贤侯与我同。
道上槐阴连帟翠,水边人面照花红。
寄言乐有时还尽,徒见甘棠忆召公。
按:宋张津《乾道四明图经》卷八
奏乞于郊赦前复钱公辅官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七、《范忠宣公奏议》卷上、《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五
知制诰钱公辅因缴进词头,责授滁州团练副使。窃缘缴进词头,亦是中书舍人故事,其言虽有过当,其情应亦无他,不过欲补陛下聪明,尽其愚直而已,不应重蒙贬责,遂同邪佞赃污之人。中外人心,宁不疑惧?因此言路颇壅,实损惟新之政。今闻陛下以水灾之后,深求直言,然在数十近侍之臣,亦未闻各上封章,指陈时政阙失,得非以公辅为戒,各务保全其身?是使受恩无言,于陛下将何所赖?伏望圣慈特于南郊赦前,牵复公辅一官,以明陛下容纳直言之意。庶使大小之臣,各尽忠正,上补圣猷,则天下幸甚。
再奏乞复钱公辅官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七、《范忠宣公奏议》卷上、《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五
臣近曾上殿奏陈,乞于南郊赦前牵复钱公辅一官,至今不蒙施行。盖以自公辅贬官之后,朝廷除授,宁无不当?臣寮各以公辅为诫,不复敢有言者。使滥进者不畏公论,苟容者足以偷安,亏损圣明,无甚于此。况臣僚中能不以身计为心,而以职事为恤者,十无一二。陛下容而纳之,尚恐不劝;今又深加贬谪,则谁不各求自安?人或尽然,国家何赖?臣之区区,实在于此。伏望圣慈降臣前奏,付中书、门下施行,使言路复开,圣政无壅,尽忠勤职者有所劝,苟容偷禄者有所羞,则天下幸甚。
五言次韵和邻几喜司马君实钱君倚章伯镇入省之作(二字原缺,据四库本补) 北宋 · 沈遘
押真韵
我本鲁连徒,放迹江湖滨。
强兹就朝列,俯仰羞众人。
初从东观游,尚得文字亲。
晚为大农属,始与俗吏伦。
簿书异我学,勾校违我贞。
有如锻戈剑,而乃驱匠轮。
颠倒失所措,左右迷厥津。
恍不知适从,但欲逃深榛。
独幸良友朋,志尚略一均。
继今三君来,益欣得有邻。
谁云典司殊,舍次密若鳞。
谁云晤语希,牖户日屡巡。
论文必高妙,谈道皆渊淳。
挥弄麈白玉,倾倒巾紫纶。
谓应餍饥渴,宁复辞昏晨。
愿言勿有倦,行即徂秋春。
宦游固难常,出处各有循。
公等其谓何,我意益欲踆。
一朝成契阔,相望楚与秦。
高会不得再,空将寄(原作奇,据四库本改)音尘。
七言和君倚景灵行 北宋 · 沈遘
东城大道何逶迤,中直清庙表六扉。
右临景灵秘馆之翼翼,左带相国浮图之巍巍。
道旁第舍多赩赫,车无停轮马交策。
风尘勃郁千丈高,素衣化缁双眦塞。
南阡穷巷(原作卷,据四库本改)我所居,上下省户两岁馀。
病躯羸乘实厌畏,每趋径路宫城隅。
宫墙倚空背环极,隐嶙楼台露金碧。
朝霞夕照天半明,墙下行人徒眩惑。
我尝入谒得纵观,威容物采严且完。
鸾车岁岁躬献享(原作亨,据四库本改),孝思肸蚃通神(四库本作神通)欢。
重门设卫日常阖,灵境那令世人杂。
但见长松怪石列若屏,突兀阴森两遮匝。
我家东南沧海涯,乘时偶来观德辉。
归飞故隐自有期,何必于此空叹欷。
论王安石专权谋利及引薛向领均输非便奏(熙宁二年十月) 宋 · 刘述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九、《通炮长编纪事本末》卷三八、《宋史》卷三二一《刘述传》、《宋元通炮》卷三一、《吴兴备志》卷一一
臣等历观自古以来为人君者,未有不以偏听失德;为人臣者,未有不以专权致乱。《志》曰:「听之不聪,是为不谋」。盖以其不能广览远听,择所长而用之,而溺于私爱,甘于谀佞,忘义理之是非,惟辩给之嘉尚。《洪范》曰:「聪作谋」。若其听受之偏,其能谋乎?《书》曰:「臣之作福作威,害于而家,凶于而国」。《易》曰:「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盖言臣之事君,将顺其美,正救其恶,有功而不敢尸,有善则归于上。故人虽知其贤,而不得见其迹。苟异于是,已非臣道,矧威福在己乎?臣等切见陛下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未逾半年,中外人情嚣然不安,盖以其专肆胸臆,轻易宪度,而全无忌惮之心也。臣等请言其略。伏自陛下即位以来,精心万几,任贤求治,常若饥渴。故置安石在政府,必欲致时如唐虞,跻俗如成康。今安石反以管商权诈之术,战国纵横之论,取媚于陛下。陛下遽信其言,遂与陈升之同谋,侵夺三司之利,收为己功,开局置官,引三人者于本司议事,用八人者分行天下,惊骇物听,动摇人心。其所辟用,皆门下亲旧之人,如吕惠卿、王子韶、卢秉、王汝翼之徒,岂能通晓钱谷,周知天下之利源乎?复用薛向为发运使,兼领均输之职。信如诏书之言,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固亦无害。然使小人为之,假以货泉,任其变易,纵有所入,则不免乎夺商贾之利。商贾既不行,则诸路税课自然亏失,是先丧其岁时之常入,则国之经费何以仰给?官司贩易物有难售者,须至均配在民,以取其直。物既积壅,艰于速贸,则必有鬻田宅,破家业,以应期会者。不然,则淫刑滥罚,从而加之矣。古人有言曰:「财尽则怨,力尽则叛」。民既怨叛,则恐癚雄之人得以攘臂于其间矣。不识朝廷之意,果以是为便乎?而况薛向之为人也,所至之处,多用耳目刺探州县长短,从而胁持之,即以裒銂非道之事,俾之承禀。其赃贪畏懦之人,莫不俛首曲从。其公正持守之者,须至违戾,则必为其中伤矣。朝廷方委之兴事,万一有勉而听之者,则蝲绅之徒离心解体,将自窜于珀穴之中矣。不识朝廷之意,复以为便乎?去年用许遵,文过饰非,妄议谋杀自首按问之法。朝廷遂差王安石与司马光定夺。二人者所见不同,司马光则持至公之论,请依旧法,不可以谋为因。王安石则任一偏之见,改旧法而立新议,以害天下之大公。臣等抗章论辩,指安石之议为非。复差吕公著、韩维、钱公辅再定,而皆附从其说,不思法制之难行,但务人情之茍合。后来言者不已,又令密院同议可否。文彦博等所定既协公道,陛下即以众人所议文字委富弼看详。弼在病告,不俟其出,朝廷又却行安石所定首减指挥,良由同列畏其强愎,陛下惑其浮辩,乃至此尔。小人章辟光妄献岐邸迁外之议,疏间陛下友爱之德,罪不容诛。御史中丞吕诲及臣等连章奏乞加窜逐,以绝疑萌。陛下虽屡许其请,独安石百端沮格,且荧惑圣听,而陛下以为爱己,遂隐忍而不行。是以吕诲指陈安石党庇小人之迹,而诲复降黜,中外之议,喧然不平。及吕公著一言辟光之罪,即时贬责。诲与公著均中丞也,何诲言之而获戾,公著言之而遽行?非公著与安石生平相知,表里相应,亦恐言之未必从也。岂非威福之柄不出于陛下,而尽由于安石乎?且如近用吕公著为御史中丞,与兄公弼职任相妨。臣等亦曾论列,陛下不以为听也。切闻陛下始欲用司马光为中执法,安石力荐公著,而欲罢公弼枢府之任。公著以人言不协,又于兄弟之义难安也,遂亦辞免。陛下乃听安石之言,遂两用之,此得为允当乎?近又睹中书诸子,今后御史中丞独举台官,不拘官职高下,此亦安石之谋也,不过欲引用门下之人,置在台中,为己之助耳。己之有过,彼则不言,此得为朝廷之福乎?况祖宗以来,未尝有兄在枢府而弟为中丞者,亦未尝有举台官不拘官职高下,而知杂御史不同议也,亦未尝有不与学士院轮举也。先朝所立制度,乃陛下家法,自宜世世子孙守而勿失。今一旦信安石之言,乃欲事事更张,废而不用,良可惜也。如上所条之事,岂非安石之专权,而陛下之偏听乎?切见安石故人团练副使陆伸叙复著作郎,颇喧物议。缘陆伸昨知柳州日,于治平亮阴中使妓乐饮宴,以至更深。因虞候兵士作闹,伸遂决挞虞候,至于身死。情理至重,朝廷明有指挥,经恩未得叙用,仍不与亲民。盖事与福建路提刑王陶,因不觉察其子贩盐,一般责降团练副使,比之陆伸所犯差轻,尚未甄叙。况陆伸身为郡守,官列朝行,不存臣子之礼,全无忠孝之义,将何面颜更求仕进?若非与安石相知,岂能便得复官?又安石举亲情王无咎充国子监直讲,无咎昨自亳州卫真主簿,移台州天台县令,系次远,不赴任,寻医,却于常州掌学二年。后复授南康军南康县主簿,避见远官,又乞寻医,遂来京师,以聚徒教学为名,出入权门,营求直讲。御史孙昌龄迎合安石之意,奏无咎不候寻医年满,先次差充直讲。况流内铨,寻医人未尝有预先举授差遣体例。兼无咎寻医后,自系违碍选人,即合入元初次远路分。今有此优命,若非安石力加荐引,曲为主张,岂能冒宠侥痈,异于众人乎?如此之事,皆安石欺罔不公之罪也。谨按安石自应举历官以来,凡著书立言莫不知尊尚尧舜之道,以倡率学者,故天下士人之心无不归向,谓之为贤。以至陛下亦闻而爱之,遂致位公府。今遭时得君如此之专,当以平时所学仁义之道启沃上心,以广圣德。今乃首以财利之议,务为容悦,言行乖戾,一至于此,刚狠自任,则又甚焉。不知安石之心,待陛下为如何主也?陛下天质颖悟,不世而出,尧舜至治,指日可复。今反以霸国诸侯之术,唐室衰世之事,诱惑上听,何不恭之甚也?孟子曰:「齐人莫如我之敬王也,我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王前」。而安石则异于是,其意无他,是欲持禄保位,觊觎宰相耳。其癚诈之迹,顾不明耶?奸诈专权之人,岂宜任在庙堂,以乱国纪?臣等伏愿陛下奋乾刚之断,早罢安石重任,以慰天下元元之心。其曾公亮,位居承弼,礼遇三朝,自宜悉虑竭忠,奋身许国。而反有畏避安石之意,阴自结援,更相称誉,以固宠荣。致安石奏对之际,惟肆强辩,多生横议,岂执政大臣体?采祖宗以来宰相故事,若昭文在假,集贤尚不敢专行圣旨,岂如今日安石作参知政事,傲视同列,旁若无人,爱憎与夺,一出于己,败坏中书故事,皆公亮之罪也。况公亮久妨贤路,无补时政,亦堪罢免。赵抃则括囊拱手,但务依违。大臣事君固若是耶?方今河北地震,连年不已,加之星文谪见,天下水灾,漂溺人民,不可胜数。变异之来,无甚于此。庙堂视之,恬不为怪。臣等但恐渐更多事,使陛下不得安枕而卧,皆大臣之罪也。伏望陛下思宗社之长计,措生灵于久安,委任老成有德之人,疏远迂阔生事之辈,臣等不胜爱君忧国之至。
送钱公辅赴举 北宋 · 王令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广庭簪绂立差肩,黼坐雍容第(原校:一本作当衙策)众贤。
士得采衣如昼锦,人瞻归马若天仙。
况提巨笔乘时出,应有高文与世传。
我久疏慵无壮思,聊倾病耳待江边。
孙少述传 北宋 · 林希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二、《皇朝文鉴》卷一五○
孙侔,字少述,世吴兴人。父及,仕至尚书都官员外郎,简州卒。侔方四岁,从其母胡氏家扬州。母亲教之。侔虽幼,已惕然能自伤其孤,悲泣力学,七岁能属文。既长,读书精识玄解,能得圣人深意,多所论撰。庆历、皇祐间,与临川王安石、南丰曾巩知名于江淮间。侔初名处,字正之,安石自序所谓「淮之南有贤人焉,曰正之,余得而友之」者也。侔内行峭洁,少许可,不妄戏笑。所居,人罕识其面。非其所善,造门弗见,虽邻不与之通。其论曰:「文,气也。君子之气正,众人之气随。行之于身而正者,然后为文,故必见诸行;行不正,则言无以信于世」。故侔之诗文,严劲简古,卓然一出于己,自成法度,如其为人。尝举进士不中,母病且革,颇恨不及见其仕。侔呜咽自誓床下,终身不求仕进。葬其亲苏州之阳山,庐墓终丧。久之,亲友劝复举进士,皆不听。从其兄观往来南方,兄卒,遂客居吴门,徙吴兴、丹阳,又徙真州。平日闭门读书,鼓琴以自娱。体素羸,喜亲方书,治药饵。未尝传经教授,而学者闻其风指,多所开悟。侔志节刚果,不为矫激奇诡之行,而气貌足以动人,所至,一坐为之凛然。视权倖与善宦者意若奴隶之,以故不能者相与排毁。侔闻,自持愈厉,不少降屈,故所憎嫉者终亦严惮云。故相晏殊颇称其才,知制诰唐询、刘敞、钱公辅尤尊礼之。询嘉祐中守苏,表其孝行,诏赐粟帛。又荐之曰:「清不茍名,和不溷俗。履道而常其守,处贱而得其安」。敞为扬州,论其贤,以为孝弟,「仕则忠信足以矫俗,而不诡俗以干誉;足以扶世,而不偶世以自用。求之朝廷,吕公著、王安石之流也」。诏以为试秘书郎、扬州州学教授。侔凡五辞,卒不赴。敞守永兴,奏请侔管安抚司机宜文字,亦以病免。英宗即位,知制诰沈遘、王陶荐侔及汝阴王回、常秩,三人者可备侍从。皆除试大理评事、忠武节度推官,且试以县,侔得滁州来安,又不赴。熙宁三年,翰林学士韩维复荐之,以为常州团练推官,又不受命。侔初罢举进士,穷无所归,天章阁待制王鼎以女妻之,世多称鼎为能好贤。王氏早卒,又娶刘氏,生四子:皓、嵩、乔、扃;五女。侔贫,自奉俭约,家人化之。然以病,日必食肉,而妻子相对,蔬茹而已,闺门雍雍如也。元丰三年,除通直郎致仕。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卒,年六十六。有诗四千篇、杂文三百篇。兄观亦有学行,仕至太常博士。赞曰:
先生,天下之刚也。不强顾其所不强,语其所不语。独贫而足,独穷而乐。观于万物,自信而净。洁己矫俗,以行其志,终身不仕,未有若斯之全德也。古之所谓求仁而得仁者,其先生之谓耶。
欲往湖州,见孙莘老,别公辅、希元、彦远、醇之、穆仲(补编) 北宋 · 苏轼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秋来欲见紫髯翁,待得梅花细萼红。
记取上元灯火夜,道人犹在水晶宫。
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 北宋 · 苏轼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
瘴雾脱蛮溪,清樽奉佳客。
客行何以赠,一语当加璧。
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泽。
驱攘三彭仇,已我心腹疾。
愿君如此木,凛凛傲霜雪。
斲为君倚几,滑净不容削。
物微兴不浅,此赠毋轻掷。
跋钱君倚书遗教经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九、《佩文斋书画谱》卷七六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钱公虽不学书,然观其书,知其为挺然忠信礼义人也。轼在杭州,与其子世雄为僚,因得观其所书佛《遗教经》刻石,峭峙有不回之势。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讱」。今君倚之书,盖讱云。
钱君倚哀词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八、《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三、《皇朝文鉴》卷一三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大江之南兮,震泽之北。吾行四方而无归兮,逝将此焉止息。岂其土之不足食兮,将其人之难偶。非有食无人之为病兮,吾何适而不可。独裴回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有美一人兮,暸然而清,颀然而瘦。亮直多闻兮,古之益友。带规矩而蹈绳墨兮,佩芝兰而服明月。载而之世之人兮,世捍坚而不答。虽不答其何丧兮,超彷徉而自得。吾将观子之进退以自卜兮,相行止以效清浊。子奄忽而不返兮,世混混吾焉则?升空堂而挹遗像兮,吊凝尘于几席。茍律我者之信亡兮,吾居此其何益。行徬徨而无徒兮,悼舍此而奚向。岂存者之举无其人兮,辽辽如晨星之相望。吾比年而三哭兮,堂堂皆国之英。茍处世之恃友兮,几如是而吾不亡。临大江而长叹兮,吾不济其有命。
钱君倚夫人仙源郡君挽词 北宋 · 李之仪
押词韵第十七部
春生复秋落,物物犹帝力。
哀哉劬劳恩,甘(粤本作自)藟至诚实。
棘心咏诗人,常恐一旦失。
何乃不我报,皎皎如白日。
痛哉胡为生,每念气填臆。
仰君犹长庚,华发萃众德。
岁时捧金樽,门户几万石。
常云我有子,未易先尺璧。
伯仁非碌碌,到此辄自惑。
庶几德有相,睥睨莫我逼。
颇闻君有言,既跌不见谪。
李杜苟齐名,死且不足惜。
孰不斯言愧,谓君寿无极。
岂知属纩书,何为在吾侧。
堂堂古益友,千载同此室。
撼铎倘能参,我泪不虚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