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臞庵书事四首 其四 南宋 · 张镃
七言绝句 押文韵
人生富贵浮云,何必须因不义分。
若有一丘能作主,更惭立功勋。
钓台 南宋 · 张镃
绛衣骑日扶桑上,三精九县开灵贶。
赵梁雍代迹俱空,冯吴相望。
客星何处潜光芒,双台叠巘摩穹苍。
钓丝千丈捲烟雨,谁瞰一碧玻璃江。
羊裘坐稳无心动,蒲轮纁币知何用。
故人聊为小周旋,君房谬欲相推送。
寥寥岁月今几秋,山寒松吹多飕飗。
春来日暖花气发,极浦浪转鱼龙游。
先生有台人共高,虚庭忍见生蓬蒿。
断碑败壁蠹荒藓,灌木野鸟捐枯巢。
一朝钟梵交云际,檐楹改观辉杉桂。
非关好事取时名,此中耻但称能吏。
却经祠下罗清樽,试歌此诗当招魂。
先生出兮佩兰荪,明玑耀旂驾瑶璠,黄麟道前翠虬奔。
先生去兮山云屯,玉妃金童从缤纷。
吹箫鼓瑟声冥冥,目断暮霭栖遥林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五七引《钓台集》)
湖北李宪除帅启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二、《昌谷集》卷七
恭审上游谋帅,宪长辍贤。
暴胜之仗斧绣衣,方持汉节;
羊叔子轻裘缓带,合镇荆州
我有二天,国重九鼎
恭惟某官岷峨合秀,参井储祥。
胸次准绳,得国史编年之学;
笔端经纬,如制科过閤之文。
名联雁塔之芳,足接麟台之武。
宣化自优于循吏,观风已劳于使臣
厥今襄汉之郊,孰为都会;
自昔吴蜀之势,以此喉襟。
望不重无以镇服兵戎,任不专何以收召豪杰?
已试金汤之效,揭为牙纛之威。
除目星驰,轸翼有耀。
群心风动,江汉不惊。
北门望重于莱公,西贼胆寒于老子
在此一举,可以万全。
古人兵法相传,要先制胜;
本朝国势不振,咎在议和。
安边境、立功名者徒守虚文,执干戈、卫社稷者本无固志。
决胜负近在目睫,视职守尚为蘧庐。
靖康之虽悔可追,竟捐三镇
绍兴之厥鉴不远,亦失两河。
今天下未能息兵,在江北实为对境。
已剥床而切近,宜伤弓而高飞。
外立藩篱,远设荆门之险;
内储梁栋,多收莲幕之材。
正忠义之号以齐奸民,行逗挠之法以肃诸将。
至若师旅饥馑之后,难于资粮扉屦之供。
剽掠未除,反吊民之初意;
封疆不画,失复古之本心。
兼爱南北之民,必得天人之助。
信其信先尽其在我,战不战却决于随时。
理在人心,明有同于揭日;
事掣其肘,难更甚于拔山。
往哉专制阃之权,久矣属经邦之望。
闻丝纶之沓至,知保障之必成。
韩玉汝之在陕西,朝登宪肃;
范德孺临庆府,政出忠宣
华有萼以相辉,鼓得枹而自应。
必朝奏而暮下,如春种而秋成。
萧相关中,乃能东向;
寇恂河内,孰敢北征?
果恢复之有期,徐登庸而未晚。
是为公论,岂止常谈?
某两见防秋,一皆愒日。
虽水旱相仍之极,决意抚摩;
当军旅数起之冲,强颜撑拄。
有志庶几成事,无财何以聚人?
盖尝信简册而妄论中外之事几,必先立规模而后合圣贤之用处。
稀星明月,无枝可栖;
白雪阳春,属和弥寡。
自快青天之睹,已深流水之知。
先生长者之风,修方伯连帅之职。
托名李太白,意不羡于郎官
适见管夷吾,心已归于王导
贺俞婺州左史 宋 · 林宗放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报政天边美誉新,十行细札下严宸。
逢人政尔询司马,从俗何由寇恂
制胜万全端有道,折冲一点是精神。
向来鲁国多男子,此日朝家特用真。
上江东安抚启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三一、《漫塘集》卷一四
镇千古虎踞龙蟠之地,逖瞻大司寇之尊;
察一邑鼠窃狗偷之奸,猥司南部之职。
分之相去,虽如蓬莱之隔弱水
德之有容,则如江汉之纳细流。
介子墨以荐诚,冀司签之委瞩。
窃以驱驰之贱,无如警捕之司,事虽猥而贵于必亲,权至轻而易以速戾。
子真甘心于市卒,而灞陵激怒于将军
矧惟建业之民,尤萃长干之里。
连甍万户,列戍五军。
退惭年弱以貌羸,曷底令行而禁止。
敢以尘埃之末,仰祈山薮之藏。
某官以命世亚圣之才,富博古穷今之学,名揭日月而蒙以养正,气塞天地而谦不可踰。
风云入壮怀,俾登要路;
日月开黄道,直上禁途。
上念二千石莫尽于母慈,乃数百里出临于姑孰
襦裤方腾于歌咏,丝纶已促于还归。
夏道之近人,虽后刑章之用;
秋官之率属,益令德意之孚。
宜正位于三台,以示仪于百辟。
帝意先定,佥谋协从。
六朝之故都,控两淮之重地。
令严帅阃,震万灶之貔貅;
望重留司,肃九关虎豹
何啻股肱之郡,是资心腹之臣。
朱轓爰自于东来,丹扆已宽于北顾。
既治居天下之一,宜晋膺昼日之三。
属叩关愿借于寇恂,故增秩姑留于黄霸
听舆人之颂,我公无以归兮;
相国之装,朝廷行召用矣。
家徒四壁,教禀一经,虽程能再冠于鹗书,然擢第竟羞于牛后。
大冠黄绶、幸备使令于十国连帅之时;
布袜青鞋、敢自暴弃于一气转鸿钧之日!
金坛邑官致语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五九
方地百里,幸多贤大夫
有友五人,亦皆乡善士。
瞰文书之休暇,接杯酒之慇勤。
惟桑梓之必恭,盖亦草木之同味。
恭惟某官秉心日月,律己冰霜。
布缕粟米力役之征,欲缓之而未可;
财货本末源流之事,皆公尔以无私。
庠序申教而俗已成,薮泽效灵而祷必应。
委蛇退食,咳唾成诗。
奚止过淮南之小山,信所谓河间之大雅。
扶杖癃老,空拟借于寇恂
持橐从臣,已争雄于密令。
某官才足以应变,智足以识机,保身远慕于哲人,袖手聊同于巧匠。
鹏抟甫息于六月,鹗飞即上于九霄
某官粹然天姿,凛乎风力。
勾稽谨而民受其赐,期会信而吏畏其威。
宁久卑迟,若鸾栖于枳棘
伫登华要,犹凤鸣于梧桐。
某官遇事如太阿出匣之初,藏用若庖丁奏刀之后。
南昌隐处,企想前人;
北海前,不遗来客。
如闻荐墨,已彻凝旒。
某官识闾阎之隐微,尽夙夜之勤瘁,循初意以勿失,跻荣路以非遥。
众官处齐民四境之中,有扬子一区之托。
花村月皎,曾犬吠之不闻;
雨时来,于象龙乎何有。
甫霈傅岩之泽,又开衡岳之云。
凡此宅生,畴非藉庇。
一笑相属,群听具孚。
小队出郊坰,已不惮草堂之过;
中盘堆苜蓿,谅弗鄙玉川之贫。
况亦有细腰舞、皓齿歌,不复虑黛眉愁、红裙湿。
式宴且喜,不醉无归。
某猥厕贱工,敢陈薄伎。
百里儿童沸诵声,湖山堂上集群英。
德星欲应今宵瑞,霖雨先开昨夜晴。
正是壶中银漏永,不妨坐上玉山倾。
明年此会君知否,冠佩蝉联拱圣明(《漫塘集》卷二五。)
恿。
补修汉故荆州刺史度侯之碑(案此碑字法甚古,多难解,今就其有可考据者改正,馀仍其旧。) 南宋 · 度正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一、《性善堂稿》卷一三
君讳尚,字博平,其先出自颛顼,与楚同姓。
熊严之后仕楚(此一字当作周。或作楚,楚未必能专置掌度之官,他书无可考正,故阙之。),奕世掌位,统国法度。
秦兼天下,遂失厥官,子孙因以其官为氏,代居山阳湖陆(以《西京杂记》、《元和姓纂》、赵明诚《天下碑录跋语》修入。案:「山阳湖陆」,原本脱「山」字,今据《汉书》本传增入。)
君蕴泰和之纯质,秉黄中之正性,智含渊薮,仁隆春暖,义高秋云,行洁冰霜。
慷慨壮厉,临事明敏,有文武才略。
通《京氏易》、《古文尚书》。
事母至孝,在家必闻(《续汉书》曰:尚少丧父,事母至孝,通《京氏易》、《古文尚书》,为吏洁清,有文武才略。),休誉固已著矣。
及其典牧,必招振贤才,抽拔幽逸,选召所任,极当世之秀士。
养民有道,为吏清洁;
为政严峻,发摘奸非,人谓神明。
进善爱人,坐以待旦;
倾财竭己,解释怨结,拯救危急(以谢承《汉书》及《陶渊明集》录八厨参修。)
令闻弥崇,晖光日新,可谓盛德者已。
初奉岁计,拜郎中,除上虞长,玄化潜洞,百姓昭明。
擢任书佐,待以不凡。
表孝女墓,候隐儒门,优贤章善,远近奇之。
文安令
遇时疾疫,谷贵人饥,开仓廪,咸蒙其济(以《曹娥》、谢承《汉书》、袁宏《汉纪》附传、范晔《汉书》列传参修。)
凡历数县,恩信并宣,令行禁止。
以从父忧去官。
更举孝廉,为右校令
是时南蛮蠢动,擢拜荆州刺史
躬率部曲,劳逸与俱。
广募蛮夷,明设购赏。
进军奋击,遂大破之,降者数万。
馀党犹盛,复激励士众,乘其愤踊,径赴贼屯(以袁宏《汉纪》附传、范晔《汉书》列传、洪氏《隶释》修入。),歼彼凶丑,殊俗宾服,远人用绥。
封右乡侯,迁辽东太守(案:迁辽东太守,据《汉书》作桂阳太守,与此异,谨识于此。)
旬月之间,秽貉宁辑。
会杨贼(案:杨贼《汉书》作「桂阳贼胡等」,与此异,谨识于此。)畔于南鄙,乘征戍忿恚,相与为乱,攻陷桂阳,焚烧郡县,众遂至数万,转攻零陵
乃命将幽冀、黎阳、乌桓步骑,且发郡兵,并势讨击(以范晔《汉书》本传修入。),遂拜中郎将
料敌制胜,威谋合神。
持重优于营平,深入则轻冠军
抚士渥于李广,御众则逾寇恂
清明之德,海内称之。
宣力勤虑(按「勤虑」原本误作「勤肤」,今据《汉书》改正。),不矜不伐(以范晔《汉书·寇恂传》及本传论及《陶渊明集》录八厨参修。),与士卒同滋味,必达井办幕然后饮舍。
惠以厚下,说以犯难。
是故所征辄克,师徒无顿,奔命首尾,人畏威烈,穷追远讨,削平多垒,寇阻以清。
桂阳之役,斩首献馘者三千五百级(以范晔《汉书》本传论赞参修。)
狂寇殄殪,干戈载戢,走马以粪。
朝贪厥重,复拜荆州刺史,以故秩居。
册书慰荐,因赐钱百万馀,人各有差,以劳定功。
申命旧邦,人习其政,不言而治。
年五十,延熹九年卒于官。
南国之人莫不悲伤之(以范晔《汉书》修入。),荆域号慕,虽周人之召伯弗此踰也。
于是吏感《清庙》之颂,叹《祈父》之诗,乃相与琢辞于石曰:于惟我侯,允懿允明
文武是该,克忠克贞。
粤初发藻,在彼上虞
迈种厥德,惟怀永图。
爰施有政,政在养民。
彰善瘅恶,辉光日新。
帝咨四岳,乃命徂征。
恢我王略,大寇以清。
民所赖矣(以陶渊明《录》、谢承袁宏《纪》、范晔《书》参修。),匪禄是荣。
无言不雠,帝扬厥声。
俾作侯服,往抚于荆。
抚荆惟何,南夏是经。
芒芒南夏,千里而遐。
蠢兹戎丑,叫呼纷呶。
我侯载来,德威并加。
式遏寇虐,人斯无哗。
育我鸡犬,长我桑麻,辑我疆土,宁我邦家(以《汉纪》、《汉书》参修。)
截彼海外,绩莫匪嘉。
天生我侯,实为民望
心乎其爱,四方是仰。
如何不永,遽尔沦丧!
嗟嗟我侯,颖异瑰奇。
辅以学问,贯以书诗。
为民父母,有惠有慈。
有勋有劳,有猷有为。
为而不怠,至理怡兮。
行而不息,美行驰兮。
用而不匮,实德施兮(以《续汉书》修入。)
没而不朽,芳烈遗兮。
次泉守游郎中九功 其二 南宋 · 陈宓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穷山野老腹应便,冕黻朝天袂屡牵。
黄霸拟登三事列,寇恂仍借一期年。
极知公意山林恋(原作峦),自是天心鳏寡怜。
顾我闲人邻邑住,密依仁政亦熙然。
梁运使纶启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六、《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二
手扪参井,冒希入幕之宾;
身近斗牛,喜见乘槎之使。
窃循礼例,再具贽缄。
伏念某不自力田,乃谋耕禄
长风引去,固应违汗漫之期;
平地尚多,亦可逐侏儒之俸。
必欲勇乘滟滪之象,几何不喂巫峡之鱼?
百丈牵江,失势顿成于千丈;
万夫拱手,纳沟知耻于匹夫。
不自意全,仅以身免。
汩俱其出,粗见平生忠信之功;
痛定而思,可为行险侥倖之戒。
召惊魂而复干,企英节以修容
营吻无奇,汗颜有腼。
恭惟某官盛名如昼,和气犹春。
四牡勤原隰之咨,三钻巴火;
万牛回丘山之重,共托苏天。
人但知河内借之情,谁能识关中留萧之意!
边陲既静,足称幕下之冰壶;
吏道当澄,尚托胸中之水镜。
特恐鱼凫之国,难稽龙马之图。
会当纪日月之常,亟入听星辰之履。
尚念某不辞险远,求备走趋。
使臣之载驰载驱,或小留于斧绣;
辟客之且喜且惧,尚迄托于帡幪。
黄安抚大理少卿(知荣州作)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八○、《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一八、《翰苑新书》续集卷九、《宋四六选》卷一三
晋卿丛棘,升帅前茅。
八月之槎,既瞻相于斗柄;
回二星之部,仍典领于参旗。
四履欢然,重临幸甚。
恭惟某官负材明允,蓄德硕肤。
奫沄澄深,得龙津炳灵之秀;
扶舆郁积,继龟山正学之传。
久留金马之坊,妙斡木牛之运。
中兼阃制,外憺戎昭
远略折冲,南人不复反矣;
从臣虚位,东山以公归兮。
河内竞借于寇恂,宜关中复留于萧相
峻升金掌,并总玉钤。
公去公来,信有关于轻重;
时行时止,俱不失其光明。
共羡班景倩登仙之除,咸有正子为卿之喜。
伫尽护于诸将,遂进长于六官
某凄其一寒,去此十暑。
未问五马二毛之无用,最觉孤鸿独影之可怜。
矧熬波之素封,今扫地而赤立。
水旱重蓼虫之苦,风景增莼鲙之思。
所幸颍川黄霸之复来,或察夜郎李白之可念。
老牛舐犊,谁敢论瓜葛之连;
凤求凰,或亦备蘩之荐。
其为颂傒,罔既铺棻。
回文思赵提举希仓启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八六、《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二六
畴庸百里,进辖五工。
礼仪知皇帝之尊,所关甚重;
台阁须子弟之习,未占已孚。
恭惟某官礼乐宗英,典刑家法,两试一同之地,并腾三异之声。
所去见思,愿留借
后来居上,无以易尧。
夏氏上匠,虞氏上陶,小烦鸠僝;
周公拜前,鲁公拜后,会即象贤。
某天幸同曹,早勤委贽。
名父子之历块,俯仰为僚;
老诗书之斲轮,始终知免。
敷文阁直学士知潭州余嵘华文阁学士沿海制置使庆元府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八八、《平斋集》卷一七
敕:朕总治中朝,分任外阃,或统江淮表里之势,或当襄蜀风寒之冲。
乃眷鄞江,近扼海道,欲壮股肱之郡,必求方面之材。
具官某学明而履方,气充而用博。
操纵阖辟,莫穷应变之长;
卷舒屈伸,不改有常之度。
拥甘泉之宿望,镇长沙之价藩。
谓弄兵多出于无聊,而患盗每生于有欲。
风采一振,号令具孚。
驩绿林之革心,渺青草之息警。
转闻良伟,简在逾深。
寇恂之定颍川,久徇借留之请;
萧生之守冯翊,更图详试之功。
奎阁之穹班,总制垣之重寄,宏开四履,远控三韩
惟威望耸则风帆浪舶之无虞,惟恩信著则椎髻卉衣之来慕。
以至业相安于田里,福并及于京师
繄我誉髦,奚烦多训!
可。
尤爚除知江陵府京湖路安抚刘煇叔政绩转一官依旧知建昌军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九七、《平斋集》卷二三
敕具官某等:河东以地望之重归季布颍川以民情之安寇恂,悉惟其宜。
抱识时应变之长,往帅荆州,事权非昔而承上抚下无间言,可以为难矣。
故齿召复还,以壮吾上游控扼之势。
叔厉尽职奉公之志,出守旴江,邑里甫集,而兴利除害无遗功,可以为善矣。
故选擢复留,以慰千里恋慕之情。
分阃乘垒,任有轻重,朕为地望民情而择官,奚有间哉?
各鞭厥后,毋弃尔成。
可。
端明殿学士通奉大夫签书枢密院事太子宾客宇文绍节乞畀祠禄不允不得再有陈请诏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三八、《西山文集》卷二○
敕:具悉。
朕惟人主用贤之功,必悠久而后见;
大臣体国之谊,岂进退之可轻!
卿静重有谋,沈深能断。
自登簪橐清华之选,即值干戈俶扰之虞,屏蔽江淮,蕃宣襄汉。
牧人御众,有寇恂之材;
治军理民,兼武侯之略。
参稽舆论,擢贰枢庭
镇抚四夷,正藉威名之素
调娱万务,方观智识之长。
叠览来章,遽祈去位,岂有能应变于昔者纷纭之会,而不能运筹于今兹閒暇之时?
舍朕而归,其义安在?
尚念倚毗之切,勉恢经济之图。
期斯世之举安,虽退休其未晚。
所请宜不允。
正奉大夫参知政事太子宾客楼钥乞再挂衣冠不允诏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三八、《西山文集》卷二○
敕:具悉。
卿自去夏以来,数致告归之请。
眷言诚悃,非不欲从,顾念国计所关,为说有二。
大臣之道,固匪一端,至于合和朝廷,调一天下,非存心忠厚如古之吉人,持论宽平若汉之长者,则不足与任此。
卿于二者,盖庶几焉,其不可去一也。
朝有大政,国有旧章,孰咨孰谋,繄我元老,其不可去二也。
今虽纪纲略定,中外向宁,乃若建长策以起治功,护元气以固国脉,兢兢业业,正在斯时。
卿当勉留,力辅不逮,遽求自佚,朕何望焉!
所请宜不允。
进故事论襄黄二帅(闰月一日)1235年闰7月1日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二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寇恂复拜颍川太守执金吾贾复汝南部将杀人于颍川捕得系狱,戮之于市。
以为耻,还过颍川,谓左右曰:「今见必手刃之」。
闻其谋,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
乃出迎于道左,称疾而还。
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
以状闻,帝乃召
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帝曰:「天下未定,安得私斗?
今日朕当分之」。
于是极欢结交而去。
臣谓先儒谓贾复不戢部将寇恂戮之。
使明达,必且谢过,乃更蓄愤,欲手刃之,殊无责己之意。
帝当先以曲直晓之,使惭谢,然后慰勉,听其自释则善矣。
臣尝谓天下之事,至理而止。
理之所至,虽强暴凶狡,有不容不弭耳而帖服。
苟惟无所可否,务为包含,是姑息苟且之政也,何以慰服人心邪?
庆历四年韩琦陕西四路招讨郑戬为四路都部领,尹洙渭州狄青泾原副都统
先是韩琦乞罢修水洛城郑戬固请终役。
还自陕西罢役,而刘沪董士廉督役如故。
尹洙士廉罢役,不从。
遣人代,又不受。
怒,命狄青领兵行边,追士廉,械送德顺
狱成,诏释士廉,令卒城之,而不服也。
善乎,欧阳修之论曰:「宜命中使密谕狄青曰:『水洛,非擅役众,不可加罪。
若临阵而违节制,自当临以军法』。
然后又谕曰:『汝违大将,自合有罪。
今以城水洛有功,故赦尔。
尔宜卒事以自赎』。
城成又戒:『不可失城以遂己』」。
臣谓如修之论,处置得宜,君臣之情分尽矣。
绍兴六年张浚宰相都督江上,命韩世忠屯承楚,命张俊建康
先是在淮上,谋渡淮北向,惟倚世忠为用,世忠辞以兵少,欲摘张俊之将赵密为助。
行府,不受令。
奏乞降圣旨,而亦禀于朝。
甲可乙否,朝廷难之。
善乎,赵鼎之论曰:「宰相督诸军,若号令不行,何以举事?
亦不可拒,乃责当践行府命,不应尚禀于朝。
复下一面专行,不必申明,虑失事几」。
臣谓如鼎之论,周旋曲当,则上下之体统正矣。
襄、黄二帅,比肩事主,各效己见,以图补报。
比乃闻二帅不和,几有私斗之虑。
审其如此,则所关甚大。
此在朝廷所当谕以贾、寇之事。
俾各释前疑,共济多难。
否则脉络不通,缓急不相倚助,如国事何?
惟陛下留意。
高宗谕世忠修好光世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三、《鹤林集》卷一五
高宗皇帝绍兴四年淮西安抚使刘光世淮东安抚使韩世忠以私隙未平,上谓世忠曰:「大将,国家利害所系。
汉贾复寇恂以私愤几欲交兵,光武一言分之,即结友而去。
卿与光世不睦,议者皆谓失驾驭之术,朕甚愧之」。
世忠顿首曰:「敢不奉诏?
他日见光世,当负荆以谢」。
臣窃惟晋以栾书中军而师乘和,汉举向宠都督而行阵睦。
师克在和,古之道也。
两虎相斗,不能分之,则不足以结寇、贾之欢;
群狐互争,勿能遏之,则适足以挑王、沈之衅。
况中兴将士,若非高宗皇帝驾驭调一,则安能以服其心而折其气哉?
夫甲曰可战,乙曰可和,是犹议论之弗协也;
此欲进屯,彼欲退守,是犹识见之弗同也。
若强敌对境,两阵决机,进止之顷如云随山,呼吸之间如雷破柱,正赖貙虎之将熊罴之士,相与戮力王室,而私意横生,群猜不释,往往杯酒之间,盖有白刃相雠者矣,岂不误乃翁事哉!
高宗皇帝所以举寇、贾之事以论世忠,而臣刘大中亦复书李、郭之事以语光世,盖欲使其先公而后私,徇义而忘雠也。
已而私憾顿释,忠肝相照,世忠负荆谢罪,光世贻书交欢,而江淮克敌之功,实基于此。
岂有诗书礼乐之帅,反不如介胄武夫哉!
贺曾守除江西漕启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五二、《臞轩先生四六》卷二、《翰苑新书》续集卷一三
升班奎阁持节霜台
壶矫耄倪,方卧清白史君之辙;
郁孤泉石,驩迎皇华使者之车。
召命鼎来,上意可卜。
某官家有相谱,学为儒宗。
大笔如彗,挹紫帽扶舆之气,片心止水,贮金巠沆瀣之清。
凡所植立设施,见谓光明俊伟。
惟莆千里,私我二天。
禹、稷饥溺之思,历三年如一日;
父母之政,合万口无异词。
试举其凡,可放而数。
廉足以律贪而起懦,敏足以剸剧而理繁。
听断公则大姓不得以朘细民,保障严则宅盗不足以闯吾圉。
出缗于帑,代输十万户之租;
于仓,永遗千百年之利。
以至增益学廪,表章贡闱,每加惠于章缝,可贻芳于简牍。
士勒碑而载美,民肖像以立祠。
佥愿寇恂之一年,无阶而可;
又安得元结之数辈,吐气者多。
南丰之香而祝长年,爇浮屠之灯而无虚夕。
归装何有,人知鹤料之萧条;
福果不差,天遣麟儿之抱送。
好语流传于乐职,芳名登录于御屏
就畀大藩,遄攽英簜。
二州争祈公于治境,俱系人心;
一道得鲜于为福星,可觇天意。
盖巨镇莫如于江右,而弄兵未解于潢池。
帝念民劳,欲复佩犊带牛之俗;
公持使指,立申断蛟剸兕之威。
兵兴之重寄有归,台府之大权增重。
先声震叠,夙驾驰驱。
授馘献俘,谈笑了一方之事;
策勋饮至,从容归四近之班。
某倚席宗庠,托身德宇。
属有采薪之疾,致稽拂茧之恭。
然受助不后于小人,谅知遇必原其细过。
檐花细雨,谩为苜蓿之愁吟;
檄草飞风,空羡芙蓉之妙选。
胡经略被召启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五三、《翰苑新书》续集卷三七
抵乘汉驿,趣觐尧天。
八桂攀辕,难驻阶之彦;
九重侧席,倚输荷橐之忠。
旌二十四郡之外庸,去十有三年而再驾,想慕风采,流传恩光。
于赫圣皇,励精初政,任用旧德,典刑新朝
冰天炎海之蜿蜒,仰勤梦寐;
宣室未央之缥缈,倚重论思。
恭惟某官百年故家,四世耆德。
虽至公大义,泽渊深以流长;
然真才实能,器魁礨而用博。
福州部以各再,仪省曹之至三。
俨逢多事之秋,久裕名卿之饟,谈笑励士,从容实边。
上方图寇恂之功,公自诡郑权之牧。
棠初合荫,棣亦邻辉。
徭长蛮君,岁谨梯航之贡;
圉人太仆,日传驵骏之来。
波涛肃静以无尘,雨露便蕃而候对。
邦之司直,王曰还归。
虽颍滨之位偶先于文忠,而翰苑之贤实自于元宪
席前半夜,纶矢大昕。
睹笏思人,喜魏谟之有风烈;
釐圭锡祉,歌召穆之敏戎公。
同是似之褒嘉,占爰立之兆朕。
某窃怀先契,敬顺下风。
有如葑菲之姿,早冒节麾之选,讫无五技,持报万分。
既丞匠以叨升漕之荣,复旋踵而被为郎之渥,侥逾已甚,吹借有阶。
忻朝奕奕之韩,预赫岩岩之尹。
鲲鹏直上,无丛霄峻绝之疑;
燕雀卑栖,有大厦帡幪之托。
贺浙西漕启 宋 · 危稹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六七、巽斋先生四六、《春山文集四六钞》卷上
升联邃阁,主计崇台。
虽《皇华》为原隰之驰,已离天陛;
然绣衣当霄汉而立,犹在长安
盖其旁赞于谋谟,亦以外宣于风力。
教条甫下,民意俱春。
恭惟忠义传家,温恭为德。
清名照世,烱如冰壶玉露悬高秋;
雅望居朝,所谓天球河图在东序
第欲赤心而报国,宁嫌白首为郎
知命不求,惟有仲尼一人立于东门耳;
当朝兴叹,安得鲜于百辈布在天下乎?
故于列宿之联,命此福星之使。
足活万姓,以佐大农,如萧相运于关中,而寇恂输于河内
一立京师之根本,自通财用之源流。
漕十万石以给中都,何足劳其飞挽;
通三十年而制国用,即归展于经纶。
谅寤寐于宸心,已注想于元老。
某冰氏之子,坎井其天。
方二十五而擢第春官,虽未愧退之之敏;
今十九年而不离学校,亦仅同士丐之衰。
功名顿负于青春,意气俱消于闲境。
万言一杯水,十步九太行
望诸公台省之登,邈乎远矣;
怅此士江湖之落,谁其念之?
犹幸冷官,得为下吏。
闻凛乎冰玉之操,使人意消;
亲粹乎道德之容,觉我形秽。
当一日宾阶之甫见,知斯文命脉之已存。
得不归心,以安承教!
愿敷时雨,散为侯泮之藻
更借春风,使预公门之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