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登黛螺顶乾隆壬子 清 · 弘历
 押马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十二
黛螺不比叶斗高,东顶峰之降冈也。
北望东可复罢乎,笋舆乘暇言登者。
五步十步率一息,羽林都许乘轻马。
更东望海峰实近,廓然真足小天下。
五台文殊智与号,殿中真容肖非假(黛螺顶寺中像设中台演教寺儒童文殊师利菩萨东台望海寺聪明文殊师利菩萨北台灵应寺无垢文殊师利菩萨南台普济寺智慧文殊师利菩萨西台法雷寺狮子吼文殊师利菩萨未知其义起于何时盖出傅会然总不出金刚六如之观耳)
一乎五乎孰是乎,不出金刚六如写。
正月二日夜雪用东坡聚星堂韵 清 · 钱大昕
 押屑韵 出处:潜研堂诗集卷五
茶炉半枪始展叶,夜窗手点浮绿雪。
开门密霰巳满庭,狂呼失喜冠缨绝
轩辕忍寒肩辄耸,柴桑习懒腰愁折。
松枝插户压渐低,镫影摇空暗欲灭。
生涯碌碌风轮转,岁月堂堂电光掣。
频浮蓟北柏子樽,苦忆江南梅花缬。
停云远道空滞留,归梦残更付骚屑。
诘朝初旭雪半消,似有仍无只一瞥。
空中色相定何著,文殊师利犹多说。
便须参访不二门,顾我舌根钝于铁(时有扈从五台之命)
乾隆80万寿联 清 · 待考
对联 出处:楹联丛话
祝曼寿须弥,化渐印度
文殊师利,景丽台怀。
金陵听说法诗(吴雁舟先生嘉瑞为余学佛第一导师,杨仁山先生文会为第二导师,乃大会于金陵,说甚深微妙之义,得未曾有。) 其一 晚清 · 谭嗣同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火劫冰期接混茫,小之陵谷沧桑
有形潜逐人心改,创世谁怜我主忙。
明日观身已非昨,微生归命向何方。
文殊师利维摩诘,随顺重开大道场。
金陵听说法诗(吴雁舟先生嘉瑞为余学佛第一导师,杨仁山先生文会为第二导师,乃大会于金陵,说甚深微妙之义,得未曾有。) 其二 晚清 · 谭嗣同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文殊师利维摩诘,一一云中自出音。
各各分途戒定慧,亭亭三界去来今。
乾坤尚燬易何有,神鬼不知心所深。
愿为恒沙留莂偈,依然建业暮钟沈。
西摩路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海日楼诗卷五
梵语悦意曰西摩,阿弥陀所居国土曰须摩提,文殊师利所居城曰苏摩邪,释义皆同。西、须、苏,一字之异写耳。称意华曰须曼那,好意女曰西弥迦。余所居迤西南曰西摩路,不知邪寐尼书当作何解,中天语则悦意释也。路为出入所必经,感此嘉名,彰以雅咏。
秋老物将息,羁怀藐何依。
海滨常绿树,慰我淮南悲。
峻宇閟人迹,旷涂舒息吹。
投林鸟有宅,脱挽车方归。
黄叶故槭槭,秋阳迥离离。
欣然名字即,已释尘沙疑。
老母米潘因,晚华曼陀姿。
就体复不妄,无缘豫焉随。
远见西南江,暮帆去何之。
昭文琴可鼓,象罔珠方遗。
牡丹诗五十首 其三十六 辛丑三月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二
留春终藉叶相扶,半亩苔边坐可敷。
似到潇湘闻欸乃,怕从汉殿见仙乎。
软红海里无双宝,博白村中第一珠。
直造文殊师利境,教人文字语言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