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东都留守韦虚心神道碑 盛唐 · 孙逖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三
夫作春秋者。必见于行事。
将帅者。盖知其为人。
余为郎时。南皮公实掌小司马之职。
接武官次。亟闻话言。
故思其人。询其事。
可知而见之矣。公讳虚心
字某京兆杜陵人也。
甄六气之纯粹。协九畴之正直。
沈静端悫。仁慈隐厚。
忠之属也。清贞本于至公。
孝之终也。毁瘁过于宁戚
斯所以行成于内。名扬于世者已。
越在童冠。升于胶序。
介然独立。异于诸生
国子博士范颐尝与均礼。考功员外郎李回秀擢以高第。
及夫岐下参卿河东主吏。
能于细。谋其长。
御史贾虚舟举以劝。中丞侯。
令德与从常辨。习于学也如彼。
材诸位也若此。欲无显。
得乎。明明天法。
廷尉攸序。命公作大理司直大理丞
以至于卿。肃肃王度
宪台是式。命公作侍御史
以至于中丞。长人之官。
以视百姓。命公作歙曹二州刺史荆潞扬三州长史
以至于太原尹。司会之府。
允庶绩。命公作仓部左司二员外户部兵部右司三郎中左右丞兵部侍郎
以至于工部尚书。其馀掌吏部采访处置使东都留守
皆大任也。又能兼之。
清风畅于台寺。阴雨膏于郡国。
所居致理。所去怀德
德以处事。事以功。
功成而义不愆。事正而名不悖
故今之任职者祖南皮焉。初景龙中
西域羌胡。或谋背诞。
天威逮捕。吏议咸刘。
公理其狱旬时。伏念以为刑者。
所以明除害也。诛其桀黠。
可以除害。舍其胁从。
可以明德。繇是全活者千有馀人。
洎皇帝二十四年。銮驾还长安之月。
有坐殊死在繇系者。时迫季冬
将寘严法。公为之请曰。
攸徂之庆。方喜来苏。
好生之德。宜加在宥。
上可其奏。咸许从流。
此则苏公之繇狱。释之之听理也。
曩者窦怀贞奸佞之尤。欲行私惠。
刘幽求勋庸既茂。将复私雠。
各有爱憎。公尝按验。
皆举直以明枉。不诡随而曲从。
秉心惟一。蹈尾无惧。
其后荆有大贾。利合权门。
扬有贪吏。婚连相国
公亦既条察。先讦奸家。
或命出其罪。给邮置于三舍。
或挞记其过。启刑书于五宅。
此即山甫之不吐。石奢之无避也。
尔其富人兴利。导俗闲邪。
寿春则引芍陂以溉田。于庐江则县舒城以止盗。
茭牧之地。实生稻粱。
萑蒲之泽。遂均庐井。
此即信臣之方略少卿理化也。
若乃择贤亲仁。材委政。
唐休璟卢从愿先达之宗也。故辑宁关右。
尝与偕行。谓赵良器刘琯后来之选也。
故廉问淮濆。举以为介。
此则栾武之从善。赵宣之使□也。
畴若予工。实谐俞往。
上方倚相。适会云亡。
享年七十。以开元二十九年某月日。
遘疾薨于东都宁仁里之私第。皇帝悼焉。
扬州大都督府印绶。赙物一百五十匹。
米粟一百五十石。赐谥曰贞
明年某月日。葬贞公京兆之高阳原
祔先茔。礼也。
昔者豕韦作伯。扶阳仍相。
寘德于后。莫之与京。
公曾祖叔谦。事太宗考功郎中
与兄叔谐季武同在郎署。时人谓三列宿
大父曰知人。事高祖司库员外郎
职方郎中。公烈考曰维。
睿宗户部郎中。终于左庶子
绛州刺史。季弟曰虚舟。
事皇帝历户部司郎中。今移左司
唐兴已来。历仕华省。
析薪齐美。棠棣同升。
述职为奉先。在常僚为克友。
人物之盛。凡今莫俦。
先是庶子府君之为户部郎署天庭之内。
首种行。公及令弟。
能业其官。曾是封殖。
益以蕃庑。比行年而不朽。
将树德之偕兹。仙台誉之。
棠歌勿剪。君子有以知韦氏之昌阜。
未可量也。贞公之轨度。
所及远也。有美如是。
可无述焉。肆其孤有方。
永世之业。先人之志。
俾余论缀。故作是铭曰。
龙旂翼商。勋绩惟光。
祚允其昌。簪绂斯皇。
东郊处守。北里居方。
时清任大。运促人亡。
贞公之德。柔和谅直。
始终不忒。存殁为则。
高坟有平。丰石有泐。
芳名可久。永永无极。
对舆尸谒庙判郑太曾祖亡舆尸谒其家庙人告狂怪) 唐 · 张季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二
圣立谟训。礼明沿袭。
文物大备。沮劝攸先。
是以茂阀高勋。载在王府。
封侯庙食。克济家声。
允归通德之门。未绝谋孙之道。
既而鬼阚其室。祖以负杖延灾。
人告其狂。太以舆尸获谴。
卒哭而祔。反葬而虞。
舍礼何观。抚事斯谬。
且执丧以宁戚为本。谒庙以如在致诚。
昭穆相承。自可次其神主。
宗祧有序。焉得失乎礼文。
狂怪之言。责则甚矣。
既灌之后。不欲观之。
请改元立号表 唐 · 郭子仪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二
臣闻功莫大于缔搆乾坤。孝莫先于缵承社稷。
伏惟皇帝陛下继述冠于周武。中兴迈于汉光。
曩者巨逆慢天。中原失序。
生人罹厥角之祸。皇运甚缀旒之危。
陛下亲讨元凶。指麾戎旅。
尊先帝于灵武。返上皇于巴蜀。
以一旅而归定二京。不再周而克宁九庙。
是陛下缔搆之功也。及乎先帝厌代。
奸臣窥国。怀蹑足之变。
搆无将之端。陛下隳将成之祸胎。
挫已就之凶计。申大义而诛吕。
全至公而嗣文。日月蚀而重明。
寰宇倾而再定。陛下缵承之孝也。
臣伏以古先帝王。继体践祚者。
年踰则改元。创业垂统者。
功成则上号。陛下顷以先帝梓宫。
象设犹在。桥山石室。
弓剑未藏。固违体天之典。
将申宁戚之义。孝思之至。
又何加焉。今二圣灵輴。
永安陵寝。万方黎庶。
梦华胥。圣人之哀荣毕矣。
帝王之功业成矣。宜其大崇徽号。
允偫臣禺然之望。惟新正朔
覃四海莫大之泽。伏愿降明诏。
下有司。许臣等徵三代之故事。
考百王之通典。改元立号。
革故鼎新。悬之无穷。
倬映千古。臣子仪等与偫臣万姓不胜恳请大愿之至。
秋浦歌十七首 其七 754年 盛唐 · 李白
 押尤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池州市
引用典故:黑貂裘 倒著接䍦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南奔书怀(一作自丹阳南奔道中作,此诗萧士赟云是伪作)757年 盛唐 · 李白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
引用典故:吐长虹 陈平 黄金台 南山戚 割鸿种 过江誓水 太白食昴
遥夜何漫漫(一作何时旦),空歌白石烂
宁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
搀抢扫河洛,直割鸿沟半。
历数方未迁,云雷屡多难。
天人秉旄钺,虎竹光藩翰
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
不因秋风起,自有思归叹。
主将动谗疑,王师忽离叛。
自来白沙上(一作兵罗沧海上),鼓噪丹阳岸。
宾御如浮云,从风各消散。
舟中指可掬,城上骸争爨。
草草出近关,行行昧前算。
南奔剧星火,北寇无涯畔。
顾乏七宝鞭,留连道傍玩。
太白夜食昴,长虹日中贯。
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
感遇明主恩,颇高祖逖言。
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
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
相和歌辞 鞠歌行(一作鞠歌行)743年 盛唐 · 李白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青蝇 朝歌鼓刀叟 听曲知宁戚 五羊皮
玉不自言如鱼目卞和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听曲知宁戚夷吾小妻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朝歌鼓刀叟,虎变蟠溪中。
一举钓六合,逐荒营丘东。
平生渭水曲,谁识(一作数)此老翁。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征(一作老)鸿
朝会有故去乐议781年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周礼大司乐职云。
诸侯薨。
令去乐。
大臣死。
令弛悬。
郑注云。
去谓藏之。
弛谓释下也。
是知哀轻者则释。
哀重者则藏。
又按庾蔚之礼论云。
晋元后崩。
武帝咸宁元年享万国。
不设乐。
永嘉元年冬
惠帝三年丧制未终。
司徒左长史江统议。
二年正会不宜作乐。
章皇后哀限未终。
后主已入庙。
博士徐乾议曰。
周景王有后嫡子之丧。
既葬除服。
叔向犹议其宴。
今不宜悬。
宋书礼志云。
晋武帝已来。
国有大丧。
废乐三年。
又按江都集礼说。
晋博士孔恢
朝廷遏密。
悬而不作。
以为宜都去悬。
设乐为作。
不作则不宜悬。
孟献子禫。
悬而不乐。
自是应作耳。
故夫子曰。
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非谓不应作而犹悬也。
国丧尚近。
谓金石不可陈于庭。
徐广晋史曰。
闻乐不怡。
故申情于遏密。
谅闇夺服。
虑政事之荒废。
是故秉权通以变常。
量轻重以降差。
臣以周礼去乐之文。
宋志终丧之證。
徐广之论宁戚
孔恢之说禫悬。
理既可凭。
事又故实。
伏请三年未毕。
都不设悬。
如有齐衰丧。
及遇大臣薨殁。
则量轻重。
悬而不作。
长安落第作 唐 · 钱起
五言排律 押歌韵
引用典故:散才 登龙 宁戚歌
始愿今如此,前途复若何。
无媒献词赋,生事日蹉跎。
不遇张华,空悲宁戚
故山归梦远,新岁客愁多。
刷羽思乔木,登龙恨失波。
散才非世用,回首谢云萝(一作罗)
新丰主人 唐 · 钱起
五言排律 押尤韵
引用典故:暗投 貂裘 冯谖剑 宁戚牛
明代少知己,夜光暗投
迍邅终薄命,动息尽穷愁。
自欲归飞鹢,当为不系舟
双垂素丝泪,几弊皂貂裘
暮鸟栖幽树,孤云出旧丘。
蛩悲衣褐夕,雨暗转蓬秋。
客里冯谖,歌中宁戚
主人能纵酒,一醉且忘忧。
尺波赋(以水澹幽色风初起波为韵) 唐 · 钱起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九
潋滟骇水。奫沦始波。
引分寸之馀。方从一勺。
激寻常之内。无爽盈科。
势将坌涌。迹异盘涡。
蹙跬步以无数。荡分阴而自多。
观其日色遥临。风生未已。
圆规可验。疑沈璧之旧痕。
前后相侔。若浮书而竞起。
迹謺相近。萍萦有馀。
促涟漪之散漫。拥跳沫以虚徐。
流脉中移。类蠖影求伸之际。
浮光上透。若雪花呈瑞之初。
涌以回回。驰乎澹澹。
始偫分而下濑。将积少以习坎。
生而有准。动必若浮。
如投石以花散。等覆杯而迹幽。
影不过于布指。光遽溢乎寸眸。
汹汹安翔。似欲将乎斗注。
沺沺增绕。如潜运以环周。
无惊川后。未发阳侯。
当澹以成之。宁同瀑怒。
谓小为贵也。爰进涓流。
浅漾风光。轻蟠水力。
寸长所及。知文在其中。
方折是回。见动不过则。
散或往之浮彩。转初盈之净色。
将潜宁戚之鲤。半未能容。
若流张协之薪。重而才得。
汾温若冲。溶潏相通。
未合流于曲岸。方鼎沸于分风。
礐石愈蹙。沦池不融。
是将宽其泓量。诚有重于泉蒙。
濩也如委。沦然可视。
兹延袤以上腾。匪徒旋于中沚。
翠潋交映。璿源共纪。
将不退于大成。固在乎有便于风水。
安州刺史杜公神道碑 唐 · 杨炎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二
受正性者德之元。
纂重侯者业之盛。
君子体仁以合德。
积厚以感通。
著于神明。
于祚允者。
其惟杜公乎。
公讳鹏举
字某
其先京兆人也。
七代祖讳模。
后魏濮阳守。
卫人宜之。
子孙世居东郡
故今为濮阳人
夏有豢龙之官。
封唐杜之国
世载侯伯。
勋藏晋鲁。
公锡命。
元旗火龙。
拯三代之衰。
参五霸之业。
斯保姓之始也。
汉有建平侯
策定中兴。
晋有当阳侯
克并南夏
其食酆鄗。
盛西郊之黻冕。
其分荆濮。
胙东国之山河。
斯不朽之宗也。
濮阳陈留太守讳亮
陈留高祖北齐胶州刺史竟陵公讳伽。
竟陵生曾祖雁门太守讳保
雁门生大父唐苏州司马讳义宽
苏州生皇建平侯荆益二州大都督府长史讳慎行
贞孝公秉哲以辅先朝。
黄门戴天以成大业。
自魏七代。
以方岳登闻
在唐两朝。
以台衡致理。
斯迈种之仁也。
贞孝之兄。
黄门之考。
天修其爵。
地富其才。
神抱虚廓。
智藏蓍蔡。
口目河海。
仪刑嵩华。
学可以掌邦教。
词可以宣国风。
少与范阳卢藏用隐于白鹿山
以太夫人有疾。
清河崔沔同授医于兰陵萧亮。
声色以微以诚达。
疵疠之祥以气变。
属先府君作镇荆楚
有诏门子侍禁闱。
起家修武县
岁满。
以书判超等授济源
正议登朝。
右拾遗
升玉堂以谒圣君。
陈格言以利天下。
黄门侍郎张廷圭
国之髦硕。
洛州长史皇甫知常
之标准。
美公志行。
尝与请交。
公精义入神。
洞究奥赜。
睿宗践祚。
冥感祥符
睹元期于化元。
启成命于幽教。
所以伫非常之运。
天所以归亿兆之心。
元宗时在东宫
表公所言。
请编史册。
时应令赋诗。
御札批云。
毕公之任。
谅籍伊人。
思入风雅。
灵通神鬼。
后以亲累出为岐州司仓
同州司士
开元初
上以中都稍食。
省河漕之徭。
大农器用。
赋晋山之铁。
牧马于归兽之野。
考室于迎春之宫。
关中始置疏决盐铁长春宫三使
诏以公为判官
明年。
天子东行河堤。
阹格兽之场。
开濯龙之沼。
停銮上苑。
留宴天泉。
酒酣乐过。
献赋以讽。
于是有采章之锡。
著作佐郎太子左赞善大夫都水使者王府司马丰王府长史中散大夫安州刺史
为政。
在上位畏于上。
贞一以守之。
斋庄以莅之。
其始也居右正词。
王侯向慕。
其终也疏通易。
礼化兴行。
方将坐周召之堂。
陈歌训之典。
法象魏。
登天庭。
而明德寿于中年。
壮图悲于下国。
命矣。
以某年月日。
终于官舍。
明年二月。
葬于寿安之南原。
遵遗命也。
夫人河南郡
尉迟鄂国公之孙。
邛州刺史瑰之女也。
抱含一之德。
友于君子。
受降神之祥。
克生元辅
天宝四载
终于山阳别业。
其终祔焉。
从周礼也。
长子灵琼。
陈州太康主簿绍家祚而命夺其禄。
次子奉遥。
有异学而天丧其文。
同德
齐化。
季子山南剑南道副元帅特进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卫国公鸿渐
身负苍旻。
气和鼎饪。
符合斯运。
以道佐唐虞。
文系训谟。
化齐混象。
大勋格于皇极。
厚宠扬于祖考。
府君先赠太常
再荣师保。
夫人旧封宜阳
增号某郡。
三锡桓公之命。
是尊孟母之贤。
公主忠孝。
根仁义。
事亲有极致之道。
执丧有宁戚之哀。
威废鞭笞。
愠忘诮让。
其立身也。
冥观天理。
合含幽鉴。
强志通于众艺。
敏行求于古人。
考声教。
观历象。
动合灵祇之赞。
顺阴阳之和。
其达诚也。
忧喜极中。
权利交丧。
历官十二。
远悔吝之形。
春秋七十。
抱纯精之气。
其保终也。
君子谓探命历。
诚也。
专药膳。
孝也。
补衮职
仲山之志也。
颂王风。
吉甫之才也。
济美。
栾武之德也。
有后。
臧孙之庆也。
宜乎正训百代。
垂鸿千古。
存被先公之冕服。
没为天子之元老。
勒钟鼎。
建庙堂。
金石以颂声。
邱陵以表隧。
乃假词末学。
观德将来。
铭曰。
于赫太师
德音孔遐。
道之气象。
物之精华。
文学邹鲁。
羽仪邦家。
选于帝庭。
帝庭有仪。
闻于宫府
宫府允。
明晦光耀。
际含天机。
识真紫极。
建𣄣青蒲。
熊负金印。
蛇蟠朱组。
时哉功名。
海变今古。
精魂归复。
宜阳之下。
我有冢嗣。
为王宝臣。
德延没世。
功被生人。
岸谷磅礡。
邱陵故新。
苍苍颂石。
万世遗尘。
漳河赤鲤赋 唐 · 潘炎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二
景龙三年春二月。帝巡属县。至于襄垣漳水有赤鲤跃。圣帝之瑞也。赋曰。
鱼在在藻兮跃于中流。吾君戾止兮乐我王游。
惟赤鲤之呈祥。殊白鳞之入舟。
非竹箭之危湍。无闻点额。
昆明之望幸。非为吞钩。
岂其为祥。必河之鲤。
用表皇族。克繁帝祉。
虽云水物。宜紫鼍绿鳌之同身。
是曰元符。亦赤雁丹乌之可比。
赪鳞耀彩。碧水无波。
非应瓠巴之清角。何言宁戚之高歌。
周文之时跃于沼汉宣之代舞于河。
且合符于图牒。宜入颂于猗那。
岂徒镂甲葺鳞。下沿上溯。
皆为俦匹。文鳐是喻。
尚父兵钤。传远人之尺素。
事称嘉瑞。匪琴高之所乘。
诗有乐胥。似相如献赋
居丧惰绩判(得甲居丧不绩采访使太守风化不著诉称诚耻之也是亦为政) 唐 · 柴少儒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七
先生垂教。则丧也宁戚
君子立身。必造次于是。
甲何为者。焉知礼乎。
惰尔庶功。隳我王化。
既称家而罕制。复居里而无职。
且啜菽饮水。乐尽其中。
泣血寝苫。孝乎斯在。
何必厚藏醯醢。效襄公之送妻。
自可薄尽有无。同子柳之葬母。
忽而都阙。未之前闻。
不绩无纕。则周官之故事。
有裘勿服。乃郕人之匪臧。
况八使观风。澄清可尚。
六条旷职。政化蔑如。
不惩熊轼之愆。孰谓蟹筐之责。
送族叔行元下第归广陵 中唐 · 欧阳詹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六
族叔行元既射策。与主司不合。
春二月。将归淮南
所寓偫公设祖。方献未酬。
叔悄然有不畅之色。偫公亦愕尔而阻欢。
小子侍觞。奉而前曰。
归好事。春美时。
酒乐物。叔于三者加同人将之。
而有未悦。岂礼闱失意之为乎。
昆吾产金。荆山产玉。
自民役巧。镕琢盖多。
干将和璞有大闻。非百鍊则其良可用欤。
三献而其宝可真欤。苟良苟真。
不即成。不即售。
适以精其研。稔其实。
如叔也。亦何稽于一邂逅哉。
若昔之人。作必行。
动必中。则是苏秦履穿之叹。
宁戚石烂之歌。孙宏无十上之勤。
商鞅无再干之劳也。知泰而不知否。
知易而不知难。是夫人也。
非所以待乎叔也。叔如之何。
叔欣然见卞氏再来之路。平归心。
纳春景。安酒意。
四座以叶。千钟有娱。
既醉升车。秋为到期。
对不供夷盘判(三品丧事夷盘不供司仪云时所不要) 唐 · 常无欲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
丧也宁戚。礼亦从宜。
恩有厚于大臣。义不遗于小敛。
今位崇三品。名谢百年。
国章自书其礼物。有司岂怠于供拟。
若春羔已献。在凌室而须开。
夏虫正疑。阙夷盘而不可。
自当旷官之责。何待司仪之按。
时则匪要。法欲何加。
服母齐衰三年议 唐 · 田再思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
乾尊坤卑。
天一地二
阴阳之位分矣。
夫妇之道配焉。
至若死丧之威。
隆杀之等。
礼经五服之制。
齐斩有殊。
考妣三年之丧。
贵贱无隔。
以报免怀之慈。
酬罔极之恩。
稽之上古。
丧期无数。
暨乎中叶。
方有岁年。
礼经云。
五帝殊时。
不相沿乐。
三王异代。
不相袭礼。
白虎通云。
质文再而变。
正朔三而复。
自周公制礼之后。
孔父刊经已来。
爰殊厌降之仪。
以标服纪之节。
重轻从俗。
斟酌随时。
故知礼不从天而降。
不由地而出也。
在人消息。
为适时之中耳。
春秋诸国。
鲁最知礼。
周公之后。
孔子之邦也。
晋韩起来聘。
言周礼尽在鲁矣。
仲孙来盟。
言鲁犹秉周礼。
子张高宗谅阴三年不言。
不听其子服出母。
子游为同母异父昆弟之服大功。
子夏谓合从齐衰之制。
此等并四科之数。
十哲之人。
高步孔门。
亲承圣训。
及遇丧事。
犹此致疑。
即明自古以来。
升降不一者也。
三年之制。
说者纷然。
郑元以为二十七月。
王肃以为二十五月。
又改葬之服。
郑云服缌三月
讫葬而除。
又继母出嫁。
郑云皆服。
从子继育。
乃为之服。
又无服之殇。
郑云子生一月
哭之一日。
以哭之日。
易服之月。
郑王祖经宗传。
各有异同。
荀挚采古求遗。
互为损益。
方知去圣渐远。
残缺弥多。
故曰会礼之家。
名为聚讼。
宁有定哉。
而父在为母三年。
行之已逾四纪。
出自高宗大帝之代。
不从则天皇后之朝。
大帝御极之辰。
中宗献书之日。
往时参议
谓可施行。
编之于格。
服之已久。
前王所是。
疏而为律。
后王所是。
著而为令。
何必乖先帝之旨。
阻人子之情。
亏仁孝之心。
背德义之本。
有何妨于圣化。
有何紊于彝伦。
而欲服之周年。
与伯叔母齐焉。
与姑姊妹同焉。
夫三年之丧。
白驹过隙
君子丧亲。
有终身之忧。
何况再周乎。
夫礼者体也履也。
示之以迹。
孝者畜也养也。
因之以心。
小人不耻不仁。
不畏不义。
服之有制。
使愚人跂及。
衣之以衰。
使见之摧痛。
以此防人。
人犹有朝死夕忘者。
以此制人。
人犹有释服从吉者。
方今渐归古朴。
须敦孝义。
抑贤引愚。
理资宁戚
衣锦。
所不忍闻。
若以庶事朝仪。
一依周礼。
则古之见君也。
公卿大夫贽羔雁圭璧。
今何故不依乎。
周之用刑也。
则墨劓宫刖。
今何故不行也。
周则侯甸男卫。
朝聘有数。
今何故不行也。
周则不五十不仕。
七十不入朝。
今何故不依乎。
周则井邑邱甸。
以立征税。
今何故不行乎。
周则分土五等。
父死子及。
今何故不行乎。
周则冠冕衣裘。
乘车而战。
今何故不行乎。
周则三老五更
胶庠养老。
今何故不行乎。
诸如此例。
不可胜述。
何独孝思之事。
爱一年之服于其母乎。
可谓痛心。
可谓恸哭者。
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礼记
父之亲子也。
亲贤而下不能。
母之亲子也。
贤而亲之。
无能则怜之。
阮嗣宗晋代之英才。
方外之高士。
以为母重于父。
据齐斩升数。
粗细已降。
何忍服之节制。
减至于周。
岂后代之士。
尽惭于古。
循古未必是。
依今未必非也。
又同爨服缌。
礼经明义
嫂叔远别。
同诸路人。
引而进之。
触类而长。
犹子咸衣苴葈。
季父不服缌麻。
推远之情有馀。
睦亲之义未足。
又母之昆弟。
情切渭阳
翟酺讼舅之冤。
宁氏宅甥之相。
我之出也。
义亦殷矣。
不同从母之尊。
遂降小功之服。
依诸古礼。
有爽俗情。
今贬舅而宗姨。
是陋今而荣古。
此并太宗之制也。
行之百年矣。
辄为刊复。
实用有疑。
宪宗得贤兴化 中唐 · 李绛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五
陛下兴圣怀。发德音。
追帝皇之高风。绍祖宗之丕烈。
思延钓筑之士。想致唐虞之化。
非臣凡近愚昧。所宜获承圣言而祗应清问也。
臣闻圣人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
思发于志。故易曰。
出其言善。千里之外应之。
况其迩者乎。又曰。
先天而天勿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不违。而况于人乎。
周成王泣启金縢。皇天为之反风。
宋景公诚发德言。妖星为之退舍。
天人相感。今古同时。
记曰。川泽通气。
山川出云。嗜欲将至。
有开必先。言圣灵相通。
有感而应也。今陛下以上圣之资。
抚易化之运。积励精思理之志。
求希代济时之贤。感于诚怀。
劳于梦想。言出于口。
行加于人。神祗将必效灵。
才俊固当接武。岂惟殷宗求于傅说
周文获于渭滨。愿言必从。
志诚斯感。惟圣人为能之。
抑臣又闻奏必观其实不观其文。信其行不信其言。
若欲天下副陛下之诚。从陛下之化。
自非圣躬行之。以导其下。
则无由而致。未有表正而影不直。
声鸣而响不答也。今陛下以常士之礼。
而待拔俗之贤。以九品之禄。
而望超代之器。是由垂蜗蚓之饵。
以钓吞舟之鳞。设弓弋之𥐊。
以罗垂天之翼。固不可得而致也。
文王养老而伯夷太公出。昭王礼士而邹衍乐毅至。
故必以身先之。以诚致之。
未有不应者也。陛下诚能正身励巳。
尊道贵德。亲信端士
远弃邪佞。尽忠进直者奖之。
希合从谀者斥之。与大臣言。
敬而信之。不使小人参其事。
与贤士游。亲而礼之。
不令不肖者搆其隙。唯义所比。
不论亲疏。惟仁是行。
不论贵贱。去冗官无益于时者。
则禄及才能矣。出宫女之希御幸者。
则时无怨旷矣。简繁数之仪。
则礼得其节矣。除靡曼之奏。
则乐得其和矣。将帅廉。
则士卒勇矣。官师公。
则治化洽矣。法令行。
则下不违矣。教化笃。
则俗必迁矣。如此。
则圣问周达。德声遐宣。
可使金石孚变。鸟兽率舞。
而况于人乎。将必贤哲慕义。
英彦赴响。伊尹负鼎而来。
吕望必投钓而起。由余必弃戎而委质。
宁戚舍牛而效用。三杰成功于高祖
四七展才于光武。龙吟则山云起。
虎啸则谷风生。自然之应也。
然后陛下坐明堂。朝偫后。
兴教化。作礼乐。
正风俗。厚人伦。
远比兴崇。近与祖宗合德。
时臻至理。代称中兴。
则向者圣念所思。睿心企及。
何远之有哉。唯陛下勤行之尔。
若言之不至。无至也。
伏惟陛下念之。伏惟陛下勤之而巳。
裴相公让官表815年6月25日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某言。
伏奉今日制书。
以臣为朝议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承命惊惶。
魂爽飞越
俯仰天地。
若无所容。
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臣少涉经史。
粗知古今。
天与朴忠。
性惟愚直
知事君以道。
无惮杀身。
慕当官而行。
不求利已。
人以为拙。
臣行不疑。
元和之初
始拜御史
旋以论事过切。
宰臣所非。
移官府廷。
因佐戎幕。
陛下恕臣之罪。
怜臣之心。
拔居侍从之中。
遂掌丝纶之重。
受恩益大。
顾己益轻。
苟耳目所闻知。
心力所迨及
少关政理。
辄以陈闻。
于裨补无涓埃之微。
而谗谤有邱山之积。
陛下知其孤立。
赏其微诚。
独断不谋。
奖待踰量。
臣诚见陛下具文武之德。
有神圣之姿。
启中兴之宏图。
当太平之昌运。
勤身以俭。
与物无私。
威怒如雷霆
容覆如天地。
实偫臣尽节之日。
才智效能之时。
圣君难逢。
重德宜报。
苦心焦思。
以日继夜
苟利于国。
知无不为。
徒欲竭愚。
未免妄作。
陛下不加罪责。
更极宠光。
既领台纲。
又毗邦宪。
圣君所厚。
凶逆所雠。
阙于防虞。
几至毙踣。
恩私曲被。
性命获全。
忝累祖先。
玷尘班列。
未知所措。
祗自内惭。
岂意陛下擢臣于伤残之馀。
委臣以燮和之任。
忘其陋污
使佐圣明。
此虽成汤伊尹于庖厨。
高宗傅说版筑
周文用吕望屠钓
齐桓起宁戚饭牛
雪耻蒙光。
去辱居贵。
以今准古。
拟议非伦。
陛下有四君之明。
行四君之事。
微臣无四子之美。
获四子之荣。
岂可叨居。
以彰非据。
方今干戈未尽戢。
夷狄未尽宾。
麟凤龟龙
未尽游郊薮。
草木鱼鳖。
未尽被雍熙。
当大有为之时。
得非常人之佐。
然后能上宣圣德。
以代天工。
如臣等类。
实不克堪。
伏愿博选周行。
旁及岩穴。
天生圣主。
必有贤臣。
得而授之。
乃可致理。
乞回所授。
以叶偫情。
无任恳款之至。
论今年权停举选状803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
臣伏见今月十日敕。
今年诸色举选宜权停者。
道路相传。
皆云以岁之旱。
陛下怜悯京师之人。
虑其乏食。
故权停举选。
以绝其来者。
所以省费而足食也。
臣伏思之。
窃以为十口之家。
益之以一二人。
于食未有所费。
京师之人。
不啻百万。
都计举者不过五七千人。
并其僮仆畜马。
不当京师百分之一。
以十口之家计之。
诚未为有所损益。
又今年虽旱。
去岁大丰
商贾之家。
必有储蓄
举选者皆赍持资用。
以有易无。
未见其毙。
今若暂停举选。
或恐所害实深。
一则远近惊惶。
一则人士失业。
臣闻古之求雨之词曰。
人失职欤。
然则人之失职。
足以致旱。
今缘旱而停举选。
是使人失职而召灾也。
臣又闻君者阳也。
臣者阴也。
独阳为旱。
独阴为水。
今者陛下圣明在上。
无以加之。
而偫臣之贤。
不及于古。
又不能尽心于国。
与陛下同心。
助陛下为理。
有君无臣。
是以久旱。
以臣之愚。
以为宜求纯信之士。
骨鲠之臣。
忧国如家。
忘身奉上者。
超其爵位。
置在左右。
殷高宗之用傅说
周文王之举太公。
齐桓公之拔宁戚
汉武帝之取公孙宏。
清閒之馀。
时赐召问。
必能辅宣王化。
销殄旱灾
臣虽非朝官
月受俸钱。
岁受禄粟。
苟有所知。
不敢不言。
谨诣光顺门奉状以闻。
伏听圣旨。
改葬服议818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经曰。
改葬缌。
春秋谷梁传亦曰。
改葬之礼缌。
举下缅也。
此皆谓子之于父母。
其他则皆无服。
何以识其必然。
经次五等之服。
小功之下。
然后著改葬之制。
更无轻重之差。
以此知惟记其最亲者。
其他无服。
则不记也。
若主人当服斩衰。
其馀亲各服其服。
则经亦言之。
不当惟云缌也。
传称举下缅者。
缅犹远也。
下谓服之最轻者也。
以其远。
故其服轻也。
江熙曰。
礼。
天子诸侯易服而葬。
以为交于神明者。
不可以纯凶。
况其缅者乎。
是故改葬之礼。
其服惟轻。
以此而言。
则亦明矣。
卫司徒文子改葬其叔父。
问服于子思
子思曰。
礼父母改葬缌。
既葬而除之。
不忍无服送至亲也。
非父母无服。
无服则吊服而加麻。
此又其著者也。
文子又曰。
丧服既除。
然后乃葬。
则其服何服。
子思曰。
三年之丧未葬。
服不变。
除何有焉。
然则改葬与未葬者有异矣。
古者诸侯五月而葬。
大夫三月而葬。
士逾月。
无故。
未有过时而不葬者也。
过时而不葬。
谓之不能葬。
春秋讥之。
若有故而未葬。
虽出三年。
子之服不变。
此孝子之所以著其情。
先王之所以必其时之道也。
虽有其文。
未有著其人者。
以是知其至少也。
改葬者为山崩水涌。
毁其墓。
及葬而礼不备者。
文王之葬王季
以水齧其墓。
鲁隐公之葬惠公
以有宋师。
太子少。
葬故有阙之类是也。
丧事有进而无退。
有易以轻服。
无加以重服。
殡于堂则谓之殡。
瘗于野则谓之葬。
近代已来。
事与古异。
或游或仕。
在千里之外。
子幼妻稚。
而不能自还。
甚者拘以阴阳畏忌。
遂葬于其土。
及其反葬也。
远者或至数十年。
近者亦出三年。
其吉服而从于事也久矣。
又安可取未葬不变服之例。
而反为之重服欤。
在丧当葬。
犹宜易以轻服。
况既远而反纯凶以葬乎。
若果重服。
是所谓未可除而除。
不当重而更重也。
或曰。
丧与其易也宁戚
虽重服。
不亦可乎。
曰。
不然。
易之
则易固不如矣。
虽然。
未若合礼之为懿也。
俭之与奢。
则俭固愈于奢矣。
虽然。
未若合礼之为懿也。
过犹不及。
其此类之谓乎。
或曰。
经称改葬缌。
而不著其月数。
则似三月而后除也。
子思之对文子
则曰既葬而除之。
今宜如何。
曰。
自启殡至于既葬。
而三月。
则除之。
未三月。
则服以终三月也。
曰。
妻为夫何如。
曰。
如子。
吊服而加麻则何如。
曰。
今之吊服
犹古之吊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