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择之寄示深卿唱和乌石南湖佳句辄次元韵三首 其一 1169年7月 南宋 · 朱熹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未识南湖景,遥欣二子游。
赏心并胜日,妙语逼清秋。
剩欲携书卷,相将买钓舟。
吟归去晚,杜若满汀洲。
择之寄示深卿唱和乌石南湖佳句辄次元韵三首 其二 1169年7月 南宋 · 朱熹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平湖渺空阔,积水暮生寒。
但见绿千顷,不知深几竿。
人间元迫隘,世路足艰难。
若了沧洲趣,无劳正眼看。
择之寄示深卿唱和乌石南湖佳句辄次元韵三首 其三 1169年7月 南宋 · 朱熹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年来年去为谁忙,三伏炎蒸忽变凉。
阅世谩劳心悁悁,怀人空得鬓苍苍。
诗篇眼界何终极,道学心期未遽央。
安得追寻二三子,舞雩风月共徜徉。
张敬夫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八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一、《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一五○
承政成事简,暇日复有讲习之乐,英材心化,多士风靡,此为吾道之幸,岂特一郡之福哉!
奏罢丁钱,此举甚美。
初谓遂获蠲除,不知仅免一岁,虽亦不为无补,特非久远利耳。
窃谓有身则有庸,此近古之法。
盖食王土,为王民,亦无终岁安坐,不输一钱之理。
但不当取之太过,使至于不能供耳。
今欲再奏,不若请令白丁下户每岁人纳一二百钱,四等而上,每等递增一二百,使至于极等,则略如今日之数,似亦不为厉民。
而上可以不失大农经费之入,下可以为贫民久远之利,于朝廷今日事力亦易听从而可以必济。
不审尊意以为如何?
似闻浙中诸郡有全不输算赋者,有取之无艺,至于不可堪者。
凡此不均,皆为未便,朝廷自合因此总会所入之大数,斟酌裁损而均平之,乃为尽善。
至如尊兄前奏有不容援例之语,亦非愚心之所安也。
聚歛之臣,诚可憎疾。
为国家者明道正义以端本于上,而百官有司景从响附于下,则此辈之材,寸长尺短亦无所不可用。
但使之知吾节用裕民之意而谨其职守,则自不至于病民矣。
今议者不正其本而唯末之齐,斥彼之短而自无长策以济目前之急,此所以用力多而见功寡,卒无补于国事而虚为此纷纷也。
伯恭渐释旧疑,朋友之幸。
但得渠于此有用力处,则岁月之间,旧病不患不除矣。
此有李伯闻者名宗思。),旧尝学佛,自以为有所见,论辨累年,不肯少屈。
近尝来访,复理前语,熹因问之:「天命之谓性,公以此句为空无一法耶?
为万理毕具耶?
若空则浮屠胜,果实则儒者是,此亦不待两言而决矣」。
渠虽以为实,而犹恋著前见,则请因前所谓空者而讲学以实之。
熹又告之曰:「此实理也,而以为空,则前日之见误矣。
今欲真穷实理,亦何藉于前日已误之空见而为此二三耶」?
渠遂脱然肯捐旧习而从事于此。
此人气质甚美,内行修饬,守官亦不苟,得其回头,吾道殊有赖也。
前此答福州一朋友书正论此事,书才毕而伯闻至。
不一二日,其言果验,亦可怪也。
今以上呈。
二人伯恭皆识之,深卿者旧从伯恭游,闻其家学守之甚固,但闻全不肯向此学用功,正恐难猝拔也。
李深卿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二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五、《宋元学案补遗》卷一九
昨择之持示别纸,教告甚悉。
时亦不暇奉报,然因其行,尝口附区区,不知高明以为然否。
夫儒释正邪之异,未易以口舌争。
但见得分明,则触事可辨。
今未暇远引,且以来教所举《中庸》首章论之,则吾之所谓一者彼以为二,吾之所谓实者彼以为虚,其邪正得失于此已判然矣。
然世之学者于吾学初未尝端的用功,而于彼说顾尝著力研究,是以于彼说日见其高妙,而视吾学为不足为。
陷溺益深,则遂不复自知其为陷溺。
是虽以孟子之辨守而告之,恐未易拔,而况今日才卑德薄之人乎。
然有一于此,疑若可救。
盖天理人心,自有至当,我顺彼逆,体势不侔。
是以为吾学者深拒力排,未尝求合于彼;
而为彼学者支辞蔓说,惟恐其见绝于我。
是于其心疑亦有所不安矣。
诚如是也,则莫若试于吾学求其所以用力者,如往时之一意于彼而从事焉。
假以岁时,不使间断,则庶乎其可以得本心之正而悟前日之非矣。
所论不当启后学轻视前辈之弊,此则至论,敢不承教。
然观圣贤议论,虽未尝不推尊前辈,而其是是非非之际,亦未尝有毫发假借之私。
孟子之论伊尹、夷、惠抑扬其辞,不一而足,亦可见矣。
若吕氏之学,在近世则亦近正矣。
然观正献神祖空寂之问,则以所知所急为两途;
原明正献学佛之事,则见正献所学所言为二致。
诸若此类,不可殚举。
盖犹未免于习俗之蔽,而以前辈之故一例推尊,禁不得复议其失,是孔子不当论臧文仲之不仁不智,且当直许子文、文子以仁然后为可也。
择之讲论精密,务求至当,似未为过。
但其间却实不免有轻视前辈之心,此则不可。
去年因书盖尝箴之,正如老兄之意。
但不敢谓缘此都不得别白是非也。
凡此二条,皆近世学者深锢之弊,是以因来喻之及而极论之。
愿试以愚言思之,一事正则其馀皆正矣。
盖理无二致,非如老兄所论《中庸》首章三句别为两事,与吕氏所知所急、所学所言有彼此之殊也。
鄙见如此,或有未当,因来却望见教,勿惮反复。
不有益于彼,则必有益于此矣。
千万至恳至恳。
林择之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一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六
某所请竟未报。
元履传闻有添差台学之除,此不待其自请而击逐之,当路听言待士之意可见矣。
所示诸说皆甚精,然鄙意有未安者,别纸具之。
扩之亦有说,当自封去。
因来幸反复之,以归至当。
计此所校亦不多,但却是不容小差处,望速垂报也。
见喻太着之病,此不能无。
但与其浮泛无根,不如脚踏实地为有进步处耳。
《祭仪》稿本纳呈,未可示人,且烦仔细考究喻及。
《日历》中事虽不多,然可以补事实之缺,此书异时要须别刊乃佳耳。
知与诸贤游从,日有直谅多闻之益,甚善甚善。
数诗皆佳,率易和去,不成言语,勿示人也。
伯山家事如何?
晞之似亦曾相见来,今不记仔细也。
伯山质实可爱敬,但亦染禅学耳。
向与深卿书乃附剑浦刘亲,不谓留滞至今。
欲检稿本再录去,又思择之所以告语之者必已甚悉而不能回,则此书虽达,亦未必有效耳。
今且烦致意,但信得、程子说话,及时试将许多诐淫邪遁说话权行倚阁一两年,却就自家这下实做工夫,看须有些巴鼻也。
今只管狐惑,不肯放舍,又引明道少时出入释老之事以饰其说,何不将它平生说话仔细思惟,看他所以出入释老处与自家只今全身陷溺处是如何,而直为此伥伥也。
又如前书所论冯道吕舜徒事,此尤害理。
曾与之剧论否?
此等处不理会,则朋友之职废矣。
发明义理,此亦有之,向来何故不曾见?
渠家似此文字固自有好处尚多,向见汪书甚珍秘之。
然便只向这死水里渰杀,则更无超脱处矣。
不知世间见有六经、《语》、《孟》、程子文字,既有志于学,因甚不向里面做工夫?
而收拾此等以为奇特,枉却身心,可叹可恨也。
《静胜轩录》却未见之,如文字不多,幸为录寄。
此近于蔡季通处见《庭闻稿录》一篇,乃杨昭远龟山所举二先生语,殊无精神,闷人,看不得。
不知《静胜》之说又如何耳。
前日刘子澄寄得荥阳公家传(即吕原明也)中数段来,一段说吕初学于伊川,后与明道、横渠李公择孙莘老游,所见日益广大。
然公亦未尝专主一说,晚更从高僧宗本修颙游。
观此则吕家学问更不须理会,直是可以为戒。
亦不可不使深卿知,若不信,则无如之何也。
拙斋有何说?
数诗幸早示及。
籍溪行状更为促深卿早写寄来。
舜臣相见未?
向递中亦附书矣。
项掾果如何?
若果有志,当痛与说,恐颓波之中救得一个半个,亦非细事也。
前书说有一贤宗室,后来复相从否?
福州有一同年赵彦(任丈之甥。),气质亦甚好。
但一向习词科,顷尝略劝之。
闻今年又往试,可惜错了路陌也。
近闻张安国消息极不佳,果如所传,亦可惜耳。
南轩久不得书,不知为况复何如。
所论异同处亦未报,不知后来看得又如何也。
深卿诗「市廛差可隐,未暇泛沧洲」,此两句便是个因循犹豫底意思,宜其不能勇猛自奋于异学之中也。
择之押此韵处正中其膏肓,不知渠还否?
此亦是偏处。
然吾侪中人之质若无这个意思,定是埋没了,出头不得也。
林择之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一四、《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卷六
钦夫书,论太极之说,竟主前论,殊不可晓。
伯恭亦得书,讲论颇详,然尤鹘突。
问答曲折谩录去一观,遣人遽,不能尽录,其大概是如此。
钦夫云已得择之前书,亦殊不以为然也。
拙斋深卿近有何议论?
某向答深卿书,渠以为如何?
前日方答此书了,李伯间来访,剧论两三日,旧疑释去,遂肯尽弃所学而从事于此。
乃知此理卒不可得而殄灭,彼迷溺而不返者亦可怜矣。
何叔京此,少留未去。
伯间、季通皆来集,讲论甚众,恨择之不在此耳。
适因举「满腔子是恻隐之心」,江民表云:「腔子外是甚底?
请诸公下语」。
已各有说,更请择之亦下一语,便中早见喻也。
石子重得书,云来年赴官,欲约择之相聚,不知能赴其约否。
某意甚欲相挽一来,而卒不可得为恨耳。
扩之得安信否?
比来气体如何?
前欲此来,今极暑,未可动。
秋冬间能同一来慰此哀苦否?
坟所已略就绪,尽可相聚矣。
崇安相会否?
渠今冬必来赴官。
某表兄丘子野欲求一依托书馆处,不知渠请人否?
告为托朋友宛转问之,便中见报。
此兄近日为况益牢落,欲此甚急,幸千万留意。
或托拙斋深卿问之尤佳。
元簿 南宋 · 张孝祥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九八、《于湖居士文集》卷三六
某与公别,阅再岁,亦闻至泾既久,念遣一书致殷勤,不可得也。
委教先之,陈义甚伟,礼文繁缛,施之他人可也,而仆与公将安取此哉!
愧感不胜言。
高才正学,又辅之以家传,沉涵停蓄,益大以肆,少须俟之,即有褒擢矣。
某百无一有,忽躐据英游驰骛之地,譬如窭人,无故而得千金,鲜有不作奇祟者。
深卿书,意甚怜而教之,乃溢于笺牍者皆颂而不规。
深卿犹尔,他人尚安望耶?
不敢当。
别驾先生才一再见,今已扬旌东上,安问必络绎于涂也。
所甚喜者,又识少公
所甚恨者,深卿在焉耳。
陈君举傅良 其二 1172年5月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二五、《陈亮集》卷二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
江头之约,参差一月,何意一别遂如许久!
卧病宿留妻家,又失伺候之期。
继得所留字及括苍书,甚怅然也。
家君甚以不能少具礼为歉。
象先递来去年十月书,宽夫附到正月书,书辞款密周致,愈重相念。
但其间每以得失相开警,爱我则至矣,可得谓之相知耶!
如我与兄及天民之相知,自以为庶几莫逆矣,凡所谓未能免俗之事,宜皆可以略去,独惓惓于柂楼之说。
亮于兄言固隐然在心,因书又得猛省,此乃正合所望耳。
妥斋之教良是,今不复用矣。
甚欲得数语相警策,许之而未,何也?
大抵朋友书,寒温外要当有善相示,有过相告,使相去千里常若面对讲习,庶不为无谓。
监省中魁,本不足多,但世道如此,足为吾党之庆,幸甚至于不寐。
盛名在人久矣,自此遂出其为己者以为人。
人之望我者厚,而伺其手蹉足跌者亦不少。
盛名之兴,古人所戒,兄于此念之熟矣,其善处之!
亮忧患之馀,百念灰冷,环顾其中,自为且不足,天重抑之,使之少思其自为之道。
兄出我处,要归一是,人生岂必其同耶!
犹记未试前,从子充侍郎处共饮,促膝对语,几于达旦,平生之怀亦略尽矣。
今日之事,惟当闭门读书,追往念旧以求其新;
但三丧未举,朝暮在目,使人肝胆摧裂,如不欲生,手未把卷,心已夺去,奈何,奈何!
今岁不问有无,断当随力襄奉云云。
状头无以易兄。
兄荣归决当取道下里,无更以绍兴故人为辞,甚欲得一见面叙。
此榜得人之盛,前此以来所未有:兄横骛于江浙,李深卿独步于七闽,一榜而收二虎,斯已奇矣;
而况象先元宾子宜、益之、德脩诸君子交发而并至耶!
盛事!
盛事!
象先家事如何?
此去能免作馆否?
东阳郭君力欲屈致,此君抗志极可喜,往住其家,甚有礼。
象先不作馆则已,若犹未免,宜无以易此。
渠亦不敢相迫,虽五月间来,无害。
百里使人来求书,其意勤甚。
因与象先议之,勉为此来,幸甚。
亮方欲专遣人,忽有此便。
廷对在即,天下事大略可睹矣。
顺理而言,主于爱君忧国可也。
仲舒三策,要皆其胸中事,缓而切,巽而正,可为廷对法,此亦对君父之道。
吕祖谦淳熙八年十月 南宋 · 李泳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九
维淳熙八年岁次辛丑十月甲辰朔二十七日庚午,门生从事郎、新绍兴府新昌县丞李泳,敬以香茗之奠,敢昭告于近故宫使直阁郎中先生吕公之灵。
呜呼!
先生之学,如五总龟。
山辉渊媚,溢为文辞。
世所推者,第衡气机。
孰知先生,何有于斯?
乃其酝藉,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涅而非缁。
虽亲与昵,莫得而窥。
惟诚与敬,德自天姿,加之力学,益睿于思。
心凝形释,与道委蛇。
四世一辙,源流可推。
显微本末,一贯无遗。
仕行其义,宁计崇庳?
亦既行可,羞于诡随。
骎骎进擢,倏焉呼医。
帝亦念公,安否是咨。
相业之传,百未一施,胡不憖遗,入辅龙墀?
否则眉寿,后觉所资。
推明圣学,力疾忘疲。
问字填门,讲论孳孳。
任重道远,万化莫移。
业之所就,《春秋》及《诗》,书犹未竟,乃止于兹。
呜呼哀哉!
生何幸,亲见紫芝
博我约我,戒以多歧。
薄宦北来,尚蕲抠衣。
舟移夜半,乃哭灵輀。
嗟嗟前辈,晨星稀微。
南轩往矣,公又其萎。
斯文畴主,后死畴依?
道之不行,世不我知。
如二先生,岂不逢时?
方简在,天则夺之。
呜呼痛哉!
尚飨。
按:《东莱吕太史集》附录祭文一。
李深卿赴省试 其一 宋 · 喻良能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事业平生在管城,策勋今日向神京。
区区一第慁子耳,要听胪传第一声。
李深卿赴省试 其二 宋 · 喻良能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曲江深院题名处,应有春风得意诗。
为想杏花三十里,却思三五少年时
蕲春陈怡女史三首 其三 晚清 · 费墨娟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无限榛苓感1,迢迢各一天。
鱼雁能往返2,诗书结因缘。
锦字蒙频寄3,芳名已盛传。
声闻人不见,目断白云边。
注:(1) 榛苓:榛木苓草。《诗经邶风简兮》:“山有,西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孔颖达疏:“山之有榛木,隰之有苓草,各得其所。”朱熹集传:“贤者不得志于衰世之下国,而思盛际之显王,故其言如此。”这里比喻两人均不得志于时。 (2) 鱼雁:指书信。《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书苏武传》:“教使者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3) 锦字:指书信。见第277首注。
附陈怡和诗二首
何幸逢知己,苍茫共一天。 鱼书(1) 通款洽(2) ,翰墨订因缘。 锦字花笺写,新词草圣传(3) 。 愧予(4) 巴里曲(5) ,遥寄彩云边。
注:(1) 鱼书:见第356首“鱼雁”注。 (2) 款洽:亲密;亲切。《隋书长孙平传》:“高祖龙潜时,与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 (3) 草圣:对在草书艺术上有卓越成就的人的美称。清赵翼稚存宁国时曾约同游黄山迟余不到归以负约相嘲和韵报之》:“始知草圣运腕神,端仗剑娘斗眉妩。”这里是夸赞费墨娟的书法好。 (4) 予:我。《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予身。”何休注:“予,我也。” (5) 巴里:“巴人下里”的省称,即“下里巴人”。
其二
白露苍葭处(1) ,伊人远隔天(2) 。 云山怀异地,风月证良缘。 名盛吟坛拔(3) ,声先锦鲤传(4) 。 好音还惠我,翘首鹄溪边(5) 。
注:(1) 白露苍葭:语出《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边怀念故人,这里指思念异地友人。 (2) 伊人:此人,这个人。指意中所指的人。《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里指费墨娟女史。 (3) 拔:超出,突起。《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自《七发》以下,作者继踵,观枚氏首唱,信独拔而伟丽矣。” (4) 锦鲤:书信的美称。鲤,代指书信。见第28首“尺书”注。宋李泳《贺新郎感旧》词:“彩舫凌波分飞后,别浦菱花自老,问锦鲤何时重到。” (5) 翘首:抬头望。多以喻盼望或思念之殷切。三国魏阮籍奏记诣蒋公》:“群英翘首,俊贤抗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