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除马军都虞候缘由劄子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六、《曾公遗录》卷九
王恩差除,用燕达、刘永年例,超转在王崇极、张璨之上。所有恩依,系三日同进呈降指挥。见检寻文字,候奏事日面陈。次寻以文字,三省候奏事日同呈。
乞如去年上寿赐晏奏(建中靖国元年九月一日)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六、《宋会要辑稿》礼五七之二三(第二册第一六○三页)
去岁哲宗小祥,已上寿赐晏,北使皆赴座。如不上寿,北使问何以与去年不同,将何以对?
论以赃定罪及伤人情状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六、《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
盗情有重轻,赃有多少。今以赃论罪,则劫贫家情虽重,而以赃少减免,劫富室情虽轻,而以赃重论死。是盗之生死,系于主之贫富也。至于伤人,情状亦殊。以手足殴人,偶伤肌体,与夫兵刃汤火,固有间矣,而均谓之伤。朝廷虽许奏裁,而州郡或奏或否,死生之分,特幸与不幸尔。不若一变旧法,凡以赃定罪及伤人情状不至切害者,皆从罪止之法。其用兵刃汤火,情状酷毒,及污辱良家,或入州县镇砦行劫,若驱虏官吏巡防人等,不以伤与不伤,凡情不可贷者,皆处以死刑,则轻重不失其当矣。
请复肉刑疏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六、《宋史》卷二○一《刑法志》三、《文献通考》卷一六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二、《大学衍义补》卷一○五
先王之制刑罚,未尝不本于仁,然而有断肢体、刻肌肤以至于杀戮,非得已也。盖人之有罪,赎刑不足以惩之,故不得已而加之以墨、劓、剕、宫、大辟,然审适轻重,则又有流宥之法。至汉文帝除肉刑而定笞箠之令,后世因之以为律。大辟之次,处以流刑,代墨、劓、剕、宫,不惟非先王流宥之意,而又失轻重之差。古者乡田同井,人皆安土重迁。流之远方,无所资给,徒隶困辱,以至终身。近世之民,轻去乡井,转徙四方,固不为患,而居作一年,即听附籍,比于古亦轻矣。况折杖之法,于古为鞭扑之刑,刑轻不能止恶,故犯法日益众,其终必至于杀戮,是欲轻而反重也。今大辟之目至多,取其情可贷者,处之以肉刑,则人之获生必众。若军士亡去应斩,贼盗赃满应绞,则刖其足;犯良人于法应死,而情轻者处以宫刑。至于劓、墨,则用刺配之法。降此而后为流、徒、杖、笞之罪,则制刑有差等矣。
上质夫学士书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六、《宋人法书》第二册、《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释文五》(鸿宝斋本)
布顿首:还朝虽久,未获一接绪论,倾企不忘。比蒙枉顾不遗,岂胜感慰!秋意加爽,窃惟优游图史之閒,诸况甚适。拘文无缘造谒,但增乡往。谨奉启叙谢,不宣。布手启,上质夫学士侍史。
答弟肇书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六
布自熙宁立朝至今,时事屡变,惟其不雷同熙、丰,故免元祐之窜斥;惟其不附元祐,故免绍圣之中伤。自处亦有义理,恐未至贻家族之祸也。
按:《曾文定公年谱》,十五家年谱。
与徐君启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六、《六艺之一录》卷三九四
布启:被召,经途特辱垂访,迫于行役,不及谒谢,幸冀财恕。乍远,保爱为祝。聊奉启,代面叙,不宣。布手启,上徐君茂材足下。
与宋亲启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六、《六艺之一录》卷三九四
布叩头:为别滋久,良以驰想。每辱书示,审近况,佳福兼承。旦夕遂还侍下,趣装谅亦劳止。新涂去此不远,因风频惠问为佳尔。未相见间,多爱。五娘子不日离家,想离恋不易更,宜宽中加爱。六妗已下,一一同此。伸意为烦,恼中未及子细,不讶不悉。布叩头,宋亲茂材。
至章惇简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一
今日之事,保全新疆最为急务。乃于防秋之际起狱,将佐皆追逮,则丧气解体,边事殆矣。
高阳台序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六、民国《高阳县志》卷一
布作高阳台,众乐圆成。被命与金陵易地,兄弟侍从,对更方面,宝为私门之庆。
告违题记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六、《金石续编》卷一五、曾子宣年谱稿
鲁郡侯曾布,以元祐丙寅岁闰二月庚戌,出帅河东。四月丙辰,至太原视事已已。四月丙午,易守真定;五月辛卯,率僚吏告违于晋祠之神,丙申受代而东。子婿兴国吴则礼书。
九曜石题名(元丰元年正月)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六、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曾年谱》卷二
广东经略安抚使、起居舍人、龙图阁待制曾布子宣,转运副使、都官员外郎向宗旦公美,转运副使、屯田员外郎□通道济,前广西转判官□赓声叔,元丰元年正月晦日游。
按:《羊城古钞》卷七,大赉堂本。
游雉山题名(元丰二年)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六、《桂林石刻》上、《金石文跋尾》卷一四、《三曾年谱》卷二
南丰曾布己未上巳,尽室泛舟历览东观岩穴之胜,遂游雉山。
龙隐岩题名(元丰二年四月)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六、《桂林石刻》上
南丰曾布、甬上苗时中、洛阳刘宗杰、历阳齐谌、吴兴刘谊,元丰二年四月廿日同游。
龙隐洞题名(元丰二年五月)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六、《桂林石刻》上
起居舍人、龙图阁待制、知桂州,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曾布,权发遣转运使、尚书度支郎中、直集贤院陈倩,权副使、殿中丞苗时中,权发遣提点刑狱、太常博士刘宗杰,权发遣提举常平、秘书丞齐谌,管勾常平、前江山县丞刘谊,元丰二年五月十日游迥穴。
风洞山题名(元丰二年六月)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六、《桂林石刻》上
南丰曾布子宣、浦城陈倩君美、符离苗时中子居、永安刘宗杰唐辅、历阳齐谌子期、长兴刘谊宜父,元丰二年六月初三日同游。
伏波山题名(元丰二年六月)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六、《桂林石刻》上
起居舍人、龙图阁待制、知桂州曾布子宣,转运使尚书度支郎中、直集贤院陈倩君美,副使、殿中丞苗时中子居,提点刑狱、太常博士刘宗杰唐辅,提举常平、秘书丞齐谌子期,管勾常平、前江山县丞刘谊宜父,元丰二年六月初三日,自风洞游伏波岩。
水月洞题名(元丰二年八月)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六、《桂林石刻》上
曾布、陈倩、苗时中、刘宗杰、齐谌、刘谊,元丰二年中秋日游。
九龙岩题名(元丰三年十月)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六、《曾子宣年谱稿》(文岚簃古宋印书局本)
龙图阁直学士、朝奉大夫曾布,自广西移师陇右,元丰三年十月十三日过此,男綖、缨、缫、纡、绚,婿王良肱,甥王絪、缊侍行。
谒李长者像题名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六、曾子宣年谱稿
鲁郡侯曾布(缺),师真定,道过寿阳(缺)方山,谒李长者像。馀杭钱景山、乐平潘璟、丹阳邵埙、开封张元淳、长葛李毅、禹城李良臣、舒城李乘偕行。元祐己巳岁六月辛丑日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