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道居士脚痛诗 清 · 杨增荦
出处:杨昀谷先生遗诗卷五
读公脚痛诗,公岂此为累。
颇疑脚负公,游山未能遂。
又疑公负脚,鞍马不宜弃。
所患抑已久,弗愈亦弗厉。
蒲团得小安,草鞋不须具。
有尊足者存,兹痛且姑置。
公乃忏宿业,以诗为佛事。
因之念众生,疾痛今为最。
梦访毗耶离,重作维摩会。
闻悤促医王,震旦当速济。
期公与之俱,遍予三年艾。
众苦一以纾,知公百体泰。
元极篇呈什叟 清 · 杨增荦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杨昀谷先生遗诗卷五
暑中曾负海滨约,梦入莲峰神稍清。
秋来津上气萧爽,相过谈笑都忘形。
叟今遂亦逾六九,日斠异书以为恒。
知己犹馀太古月,照人颇讶长庚星。
偓佺松实自珍赏,元亮菊花同醉醒。
知叟此时兴不浅,浩歌当有群真听。
叟乃坚壁厌从俗,独游朕初与道并。
怀葛无心记月日,倪骀何处窥门庭。
安坐已超建德国,全家略见维摩经。
我思元极此为近,争奈尘寰识姓名。
癸酉夏同社诸子集匡山万松林予以道远未赴纕蘅居士为分适字 清 · 杨增荦
押陌韵 出处:杨昀谷先生遗诗卷五
平生爱匡山,未办阮孚屐。
诸君勇过我,先我蹋山脊。
炎夏倏变秋,古松尽绕宅。
真人执牛耳(散原老人。),明月照玉册。
诗各摅性情,图不辨主客。
而我滞沽上,渺渺江天隔。
欲飞南斗旁,恨无大鹤翮。
昨夜梦匡君,招我不我责。
指山久待子,渐老宜取适。
我闻魂九迁,誓扫东林石。
愿作刘遗民,不作陶彭泽。
题任瑾存八世祖敬让公明代制诰卷子 清 · 杨增荦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杨昀谷先生遗诗卷五
猗与任朝请,蜀豫歌岂弟。
骎骎五百年,告身至今在。
荣典人所同,犹云例固尔。
治谱与民近,乃为政之轨。
维公有远裔,作宰能守此。
治县既有声,亦复擅文采。
精爽公未泯,闻之胡不喜。
徐贞惠先生三周纪念诗 清 · 杨增荦
出处:杨昀谷先生遗诗卷五
仁哉河北徐贞惠,一官总为苍生计。
齐鲁多时绣使君,春风夏雨谁能继。
徒骇惊闻激浪奔,溺者期公以道援。
龙蛇幸免侵田宅,鸡犬依然共旦昏。
连年烽火弥南北,到处徵医还掩骼。
沙虫猿鹤剧伤心,何日能回阳九厄。
天道难凭不可呼,独凭慈力与消除。
心魂日绕三千界,仙佛能分百亿躯。
公忽辞尘三改岁,烨烨凤雏善承志。
竭诚坚忏终弭灾,地下有知应少慰。
题幼梅为其姬人静生女士临东坡字册子 清 · 杨增荦
出处:杨昀谷先生遗诗卷五
东坡画字如有神,藏斋敩之能乱真。
东坡作诗善排遣,有时言外足骚怨。
静生清婉多感喟,复似朝云嗜文字。
文字之美如秋琴,令人纡郁不自禁。
人生何用苦纡郁,东坡所以坚学佛。
劝君更为书心经,静生诵之心太平。
诵洛嘱补山谷生日诗次双井茶韵 清 · 杨增荦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杨昀谷先生遗诗卷五
今古纷纷议双井,论诗有若相斫书。
西江诗社岂能限,遗山眼中微识珠。
昨者荷边作生日,一花一叶皆真如。
我闻稍后梦欲补,送神忽已还东湖。
叠韵赠诵洛 清 · 杨增荦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杨昀谷先生遗诗卷五
我性兀傲本真率,平生不作谀人书。
自聆谈艺得诗髓,如蚁九曲穿明珠。
君室虽陋心则腴,终日淡如仍廓如。
夜半高歌动神鬼,坡仙真欲吞江湖。
次和幼梅见赠 清 · 杨增荦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杨昀谷先生遗诗卷五
结交爱结燕赵士,昨日喜得藏斋书。
佳句与书后先降,二者若惠双明珠。
瑶册蕤蕤十数卷,一读再读神跃如。
奇情异彩略能状,千尺虹搜万顷湖。
重和二首 其一 清 · 杨增荦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杨昀谷先生遗诗卷五
旧写好诗坐卧俱,友人嗟赏疑梵书。
自失此编百回索,甚于赤水求玄珠。
閒中追诵遗八九,得君俊语欢何如。
倚楼家法岂能限,半蹑放翁兼石湖。
其二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杨昀谷先生遗诗卷五
沽上连朝饫高论,恍读习斋刚主书。
新诗一再花雨下,天风吹满龙堂珠。
诗中略见黄与苏,游戏且追唐六如。
渐老要识曹溪路,肯逐吕仙飞过湖。
择庐出示山谷生日十诗次赠二首 其一 清 · 杨增荦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杨昀谷先生遗诗卷五
涪翁作诗出意表,奇逸圆湛如其书。
姑射仙人有妙用,尘垢秕糠无尽珠。
李侯取神不取貌,赋体往往追相如。
有时径入介甫室,本事还应徵雁湖。
其二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杨昀谷先生遗诗卷五
涪翁小传得未有(君为山谷生日十诗似小传。),五百馀字一笔书。
诗中今见班固徒,陋彼文士之联珠。
沽上无山复多雾,令我吟兴浑摧如。
何时联句匡君庐,坐看明月出鄱湖。
读论语 其一 清 · 杨增荦
出处:杨昀谷先生遗诗卷六
圣人至要在嘿识,学诗学礼学为贵,朗诵毋乃耗君气。
开章重时习,所习惟其身。
口耳之学奚足云。
其二
出处:杨昀谷先生遗诗卷六
贤亲数者无愧怍,子夏不敢轻未学。
哀哉少正卯,记丑一何博。
圣门好学惟颜渊,僧闻不贰与不迁,胡取记诵之戋戋。
其三
出处:杨昀谷先生遗诗卷六
欲习之善先择友,蓺禾常恐乱以莠。
日亲善人闻善言,动静食息依于仁,尽人可以还天真。
其四
出处:杨昀谷先生遗诗卷六
儒门贵淡泊,如何求饱求安终不怍。
今之学者总为仕,岂知陋巷箪瓢、曲肱疏水,孔颜乐处乃在此。
其五
出处:杨昀谷先生遗诗卷六
我闻罔殆之病不可药,又闻思之无益不如学。
此乃为学之初基,而非圣学之至微。
至微之妙,无思无为。
其六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杨昀谷先生遗诗卷六
志仁必无恧,欲仁斯仁至。
刚毅木讷皆近仁,为仁亦在恭宽信敏惠。
其间心法最亲切,当于非礼慎其四。
其七
出处:杨昀谷先生遗诗卷六
九容复继以九思,圣学以此为根基。
古来至诚本无息,动非动兮寂非寂,此身庶与天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