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臧宫马武请来匈奴诏(二十七年)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故曰有德之君以所乐乐人,无德之君以所乐乐身。乐人者其乐长,乐身者不久而亡。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残来之政,虽成必败。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且北狄尚强,而屯田警备,传闻之事,恒多失实。诚能举天下之半,以来大寇,岂非至愿?苟非其时,不如息人(《后汉·臧宫传》)。
减死罪诏(二十八年十月)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死罪系囚,皆一切募下蚕室,其女子宫(《后汉·光武纪》)。
减罪诏(二十九年四月)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令天下系囚,自殊死已下及徒,各减本罪一等,其余赎罪输作各有差(《后汉·光武纪下》)。
拒群臣请封禅诏(三十年) 其一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灾异连仍,日月薄食,百姓怨叹,而欲有事于泰山,污七十二代编录,以羊皮杂貂裘,何强颜耶(官辑本《东观汉记》)?
其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何污七十二代之编录?桓公欲封,管仲非之。若郡县远遗吏上寿,虚称盛美,必髡,兼令屯田(《续汉·祭祀志上》)。
诏许梁松等封禅(中元元年)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许。昔小白欲封,夷吾难之;季氏欲旅,仲尼非焉。盖齐诸侯,季氏大夫,皆无事于泰山。今予末小子,巡祭封禅,德薄而任重,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于得承鸿业,帝尧善及子孙之余赏,盖应图箓当得是当。惧于过差,执德不弘,信道不笃,为义者所诱进,后苾右吾罪深矣(《续汉·祭祀志下》注引《东观书》)。
遣诏(二年二月戊戌)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遗吏及因邮奏(《后汉·光武纪》)。
以张况为常山关长诏(已下年月未详)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家人居不足赡,且以一县自养(《后汉·张禹传》注引《东观记》「祖父况迁涿郡太守,时年八十,不任兵马,上疏乞身,诏」云云。「复以况为常山关长。会赤眉攻关城,况出战死。」案:此诏当在元二年间。)。
以王闳子补吏诏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武王克殷,表商容之。闳修善谨敕,兵起,吏民独不争其头首。今以闳子补吏(《汉书·董贤传》「王闳,王莽时为牧守,所居见纪,莽败乃民。世祖上诏。」)。
赐张堪诏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平阳丞李善称故令范迁于张堪,令人面热汗出。其赐堪新缯百匹,以表廉吏(《御览》三百八十七引《东观记》)。
四科取士诏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方今选举,贤佞朱紫错用。丞相故事,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史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自今以后,审四科辟召,及刺史二千石察茂才尤异孝廉之吏,务尽实核,造反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便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续汉·百官志一》注引《汉官仪》「世祖诏」云云)。
赐侯将军诏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卿归田里,曷不令妻子从?将军老矣,夜卧谁为搔背痒也?
诏褒牛牢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朕幼交牛君直,清高士也,恒有疾,州郡之官者,常亲到家臻意焉(《御览》五百八引皇甫谧《高士传》)。
德行邓禹为大司徒策(元年七月辛未)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制诏前将军邓禹: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孔子曰:「吾自有回,门人日亲」。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著。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宽。今遗奉车都尉授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敬之哉(《后汉·邓禹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三「上玺书劳邓禹」云云,有删节。)!
封功臣策(二年正月庚辰)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敬之戒之,传尔子孙,长为汉藩(《后汉·光武纪》)。
赠来歙策(十一年)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遭命遇害,呜呼哀哉!使太中大夫赠歙中郎将、征羌侯印绶,谥曰节侯,谒者护丧事(《后汉·来歙传》)。
敕邓禹(元年)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司徒,尧也;亡贼,桀也。长安吏人,遑遑无所依归。宜以时进讨,镇慰西京,系百姓之心(《后汉·邓禹传》)。
敕诸将(元年十二月)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贼若东走,可引宜阳兵会新安。贼若南走,可引新安兵会宜阳(《后汉·刘盆子传》)。
密敕耿纯(二年)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刘扬若见,因而收之(《后汉·耿纯传》)。
征邓禹还军敕(二年) 其一 东汉 · 光武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
赤眉无谷,自当来东,吾折捶笞之,非诸将忧也。无得复妄进兵(《后汉·邓禹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