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跛鳖先生赵万宗(《宝庆会稽续志》卷五作赵宗万)二首 其一 南宋 · 傅崧卿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生长兵间接太平,封峦亲见告功成。
茂陵遗稿犹施用,跛鳖如何独未行。
其二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鹤书东召竟牢辞,一去辞鲸世莫追。
会有丹青遗像在,谁将配食季真祠(宋华镇《云溪居士集》卷二九附《题赵先生传后》)。
以冰饷同舍 南宋 · 傅崧卿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
蓬莱道山,群仙所游。
清异人境,不风自凉。
火云腾空,莫之能炎。
饷以冰雪,是谓附益(宋《南窗记谈》)。
句 南宋 · 傅崧卿
押尤韵
色带墨痕迷旧沼,响随钟韵下层楼(原注:山中有墨竹,下有墨池,父老相传,皆云逸少遗迹。 题越州戒珠寺竹堂)。
按:元李衎《竹谱详录》卷六
措置兴修婺州城壁奏(绍兴元年七月) 南宋 · 傅崧卿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宋会要辑稿》方域八之三五(第八册第七四五八页)
本州城壁自来庳狭,春夏霖雨,倒塌几半。欲措置兴修,别无钱物可以那融;若只用壮城兵士,则工力不足,空费岁月。欲于农隙之时,起七县人夫,并工修筑,一月可了。乞降钱三五万贯。
乞不限员数保举官吏奏(绍兴二年三月) 南宋 · 傅崧卿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九之二三(第五册第四七○五页)
臣到淮东,已察见本路诸州官吏能否,乞不限员数保举,升陟任使。
劾淮东提刑王实奏(绍兴二年四月) 南宋 · 傅崧卿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三
实闇懦不才,自到官之后,止在扬州,乞别选能吏。
乞遣官于两浙收买牛具奏(绍兴二年四月) 南宋 · 傅崧卿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
昨承指挥,于榷货务支降见钱五万贯,充淮东人户借贷,收买牛具。缘本路牛畜价高,欲分遣官前去两浙路收买。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一九七(第七册第六○八五页)。又见同书食货一之三五(第五册第四八一九页)。
逐州守臣奉诏收瘗遗骸乞加奖谕奏(绍兴二年四月) 南宋 · 傅崧卿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八之一二一(第七册第六三一四页)
淮东昨经贼寇,死伤者多,城郭原野遗骸狼藉。今来逐州守臣皆能遵奉诏旨,悉力收瘗,望加奖谕。
权行主管江淮荆浙都督府府事诸未便事奏(绍兴二年七月) 南宋 · 傅崧卿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九之四(第四册第三一四八页)、《景定建康志》卷二五
奉诏,吕颐浩赴行在奏事,职事令崧卿权行主管。颐浩见任宰相,领都督之职,元降指挥于今来事体有窒碍,合行申禀。行移文字,除三省、枢密院自合依旧用状,六曹用独衔申状,除兵将官及属部官司仍用劄子外,馀并用公牒。其牒以主管府事为名。一、逐路应统兵大小将帅并许听节制。一、欲乞内江东安抚大使司一路事务,崧卿自可与李光会议,商量与决。馀两大使司并馀路分,并乞且从逐路大帅依已得便宜指挥,一面施行。其都督府元留下诸头项人等,已有降下听崧卿节制明文。一、元降指挥,许从便宜施行讫具奏,今来权行主管府事,即难以行用,乞从申奏或申都督。乞详酌施行。
乞明堂大礼增设道君皇帝祀位奏(绍兴七年六月) 南宋 · 傅崧卿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中兴礼书》卷四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四
臣恭睹近降御札,以今年九月有事于明堂。臣从礼官闻,以讨论施行次第,止欲依前后臣僚所请,明堂合祭昊天上帝、皇地祇,以太祖、太宗配侑,兼祀百神。复因吏部员外郎郑士彦建言,绍兴四年,临安府行礼虽及百神,而星位未遍,愿申命讲求,汎设星位。事下礼官,以谓傥依所乞增设内壝之外无名众星二百四十有四位,则用祭器、祭服,又行事官、赞引人等,数益加多,势难猝具,请须后行之。曾未闻以近奉道君皇帝升侑上帝为请者。臣窃唯明堂之礼,主于严父配天,周公之所行,孔子之所言,盖当万世奉以周旋而勿失者也。历数汉唐行礼,异此则指以为非,循此行之则咸以为得礼之正。在唐显庆,以高宗配五天帝,而太宗配五人帝,降在侧座。其说特承郑学之谬,谓周以文王配五帝于明堂之上,武王配五神于堂下,屈尊敌卑,议者以为非经本指。至若汉永平之祀帝明堂,配以光武,唐神龙则配以高宗,永泰配以肃宗,元和配以顺宗,合于《礼经》,无得訾焉。本朝皇祐中,创议明堂大享,合祭天地,而以祖宗并配,特出于权时之宜。熙宁据经,首加釐正,乃推英宗专配上帝。元祐之初,登用故老,熙丰故事,往往改从祖宗之旧,独明堂礼踵而行之,无所更易。是以当时蒇事礼成,加恩大臣,中书舍人苏轼典司告命,行吕大防制则曰「有事总章,升侑神考」,韩维制则曰「于访落之初,躬总章之祀,追严列考,以侑上帝」。盖终元祐三世,莫之有革,以及于宣和。昨者陛下驻跸浙东,以时事方艰,未暇亲郊,重以道君皇帝远狩朔漠,合宫之礼,泥古有嫌,是以姑循皇祐旧典,仍以天地合祭,祖宗并配,盖亦出于权宜,非以为永制也。今不幸道君皇帝讳问奄至,仙驭自沙漠遂陟而在天矣,而季秋大享仍用绍兴元年、四年之所已行,止设正配四位,而不及道君皇帝,理实有未安者。恭惟陛下申命自天,贵为天子,十有一年矣。以道君之狩于北也,曾未获致以天下养于一朝夕之间,臣知圣心每痛愤而未尝忘也。兹行明堂之礼,而有司又未以严配为请,岂理也哉?意者以亲郊尚非其时,若专行严父之礼,则天地之祀疑于简阙。或又谓丧三年不祭,唯天地社稷可以越绋而行事;若专举严配,则有未当告祭之嫌,故迁就而为此。必欲两尽为宜,即礼之权,寓礼之正,明诏有司于正配四位之外,增设道君皇帝一位于太祖皇帝之次,以配昊天上帝。庶几圣孝礼经一举而兼得之,抑使六军万姓目睹陛下严恭道君皇帝如此,仰圣孝之无以加,人百其勇,争效智力,协济中兴之功,天下幸甚。
起奏误写乞赐降黜奏(绍兴七年十二月) 南宋 · 傅崧卿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宋会要辑稿》仪制七之二八(第二册第一九六三页)
奉诏举右散郎、知常州武进县吴师直堪充郡守监司,其起奏误写为「师孟」,有此谬误,乞赐降黜,以为在列不谨之戒。
夏小正戴氏传序 南宋 · 傅崧卿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玉海》卷一二、《经义考》卷一四七、《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二一二、《杞纪》卷九、《宋元学案补遗》附一
崧卿少时读《礼记》,著孔子得夏时于杞,郑氏注曰:「夏四时之书也,其存者有《小正」》。而郑注《月令》引《小正》者八(如注孟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云:「《夏小正》:正月启蛰,鱼陟负冰。」注「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云:「《夏小正》:农率均田。」注仲春「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云:「《夏小正》曰:丁亥万舞入学。」注季春「后妃斋戒亲东乡躬桑。禁妇女毋观,省妇使,以劝蚕事」云:「《夏小正》:妾子始蚕,执养宫事。」注孟夏「王瓜生」云:「《夏小正》曰:「王萯莠。」注仲夏「令民毋艾蓝以染」云:「《夏小正》曰:五月,启灌蓝蓼。」注季夏「鹰乃学习」云:「《夏小正》:六月,鹰始挚。」注仲秋「群鸟养羞」云:「《夏小正》曰:九月,丹鸟羞白鸟。说曰,丹鸟也者,谓丹良也。白鸟也者,谓闽蚋也。其谓之鸟者,重其养者也。有翼为鸟。养也者,不尽食也。」凡引《夏小正》以注《月令》者八。),辞大氐约严,不类秦汉以来文章,信其为有夏氏之遗书。顾欲睹其全,未之得。政和中,阅外兄关浍藏书,始得而读之。星昏旦伏见、中正当乡,若寒暑日风、冰雪雨旱之节,草木稊莠之候,羽毛鳞裸蠕动之属,蛰兴粥伏、乡遰陟降、离陨鸣呴之应,罔不具纪,而王政民事系焉。盖夏之《月令》也,志时之有是物,往往以见言之,岂谓据人所见者,辞固当尔邪?关本合传为一卷,而不著作传人名氏。案汉、唐《艺文志》不载,惟《隋志》有其目,曰「《夏小正》一卷,戴德撰」,疑浍所藏即此书。后读孔颖达《礼记正义》,其疏《月令》注曰:「《夏小正》,《大戴礼》之篇名也」。因求集贤所藏《大戴礼》版本参校,信然。汉、唐《志》既录戴氏《礼》矣,此书宜不别见。抑不知取戴《礼》为此书自何代始,意者隋重赏以求逸书,进书者务多以徼赏帛,故离析篇目而为此乎?有司受之,既不加辨,而作志者亦不复考。且《小正》夏书,德所撰传尔。而《隋志》云然,可谓疏矣。德西汉梁人,与圣俱受《礼》后苍,号大戴,尝为信都太傅。而集贤《大戴礼》其前乃云「汉九江太守戴德撰」,以《儒林传》考之,为九江太守者,圣也。书藏集贤盖久,率无有正其讹谬者。使世亡汉史,而《大戴礼》独传,后人渠复有知德为信都太傅者欤?繇是知前代书因陋承讹,流传及今,不可复辨者盖多矣,岂特是书也哉。关本戴《礼》,皆以《夏小正》文错诸传中,浑浑之书,杂以汉儒文辞,醇驳弗类,且所训疑有失本指者。乃仿《左氏春秋》,列正文其前而附以传,月为一篇,凡十有二篇,釐为四卷,名曰《夏小正戴氏传》。关本简编失伦,悉以《大戴礼》是正。两书互有得失,或字衍脱不同,则择其善者从之。仍注其下,而阙其可疑者。《大戴礼》无注释,关本注释二十三处,惧与今注相糅,则云「旧注」别之,来者宜详焉。宣和辛丑九月一日,山阴傅崧卿序。
按:《夏小正戴氏传》卷首,通志堂经解本。
唐将军庙记 南宋 · 傅崧卿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
乙巳之冬,金人大入塞,太上皇内禅幸浙。明年正月,敌兵竟犯京师,议和于城下而还。是冬再犯京师。明年春,二圣出巡朔漠。五月,今天子即位于宋。又明年冬,敌分两道寇江浙,其一由武昌渡江犯洪州,六宫百司卫从隆祐后迁于虔以避之。敌自洪进兵,西南至浏阳,西北至建昌。其一由溧阳渡江,破建康,陷太平、广德,进破杭,渡钱塘江,入越,陷明州。天子前自越幸明,自明航海幸温。今年,敌始自明、越而西,复陷秀、陷平江,达于镇江,并山凿河,通道建康。卒以其众若所掠吴越之人济江而北,徘徊于淮南至于今,去否所不得知也。呜呼!敌内侵六月,国家之难、生民之祸至此极矣,前世未有也。士大夫畏避,至不敢诵言为贼,其能为吾宋仗节死难者与有几!侯以卫士武人,生不知书,遇乱愤发,顾能不爱其死,狙击敌人,慢骂降帅,至死犹不绝口。其义岂惟今人之所稀见,古书传所载,何以尚兹?呜呼,伟哉!崧卿时治兵在衢,方道路梗绝,旁郡县行事往往不相闻知,惟侯之事谍者争相传以为美谈,至一日十许告。闻者相与叹息,有为流涕者,或恨不与之偕死。已而崧卿守越,凡在越之人类皆言之。参考既真,咸以其事闻,天子悯嘉之,诏议追褒,而邦之人相与请建祠宇以旌侯之忠,以劝来者,乃作兹庙。方须其成,请额于朝,且记其事于石,未及而崧卿既以病免矣。于其行日,姑以不腆之酒,礼于像貌之前而致告焉。
按:乾隆《绍兴府志》卷三六,乾隆五十七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