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北池赋(并序 皇祐元年) 北宋 · 蒋堂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五、绍定《吴郡志》卷六、《吴都文粹》卷二、正德《姑苏志》卷二二、光绪《苏州府志》卷二一、《吴郡文编》卷二四五、民国《吴县志》卷二九下、《春卿遗稿》(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姑苏北池,其来古矣。昔刺史韦应物诗云:「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馆凉」。即其地也。韦与白乐天皆有池上之作,盛诧其景。自韦、白没仅三百年,寂无歌咏者。余景祐丁丑岁被命守苏,池馆必葺,常赋《北池宴集》诗。是时端明张安道为邑昆山,亦留风什,传刻于石,故事在焉。去此涉一纪,余复佩苏印,感旧成赋,聊以寄怀云。
泽国秀壤,句吴故城。其野斋之胜者,有曲池之著名。环碧晓涨,回光昼渟。接琅津之馀派,分银潢之一泓。危桥跨波,迅若走鲸;虚阁延月,清如搆琼。乃飞盖之所集,霭芳尘之不凝。主人一去(余去此十二年。),春草罗生。赋咏几废,嵚崎未平。今兹税鞅之日,复慰临流之情。目与景会,神将喜并。是时霁色疏净,群动纷盈。鱼在藻以性遂,龟游莲而体轻,禽巢枝而自适,蝉得荫而独清。科斗成文书之象,鼋鼍有鼓吹之声。以至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崖产并柯之木,波孕紫茎之萍。滩露沙而全紫,垣叠藓以衣青。新蒲锵锵,挺水心之剑;绿竹整整,矗羽林之兵。别有岛桧高耸,枝干相撑;水石结操,冰霜荐英。若古君子,与世寡偶而独立特行。吁,可异也!噫!景之胜者可称,物之秀者可旌。故万状在目,吾得题评者已。吾方岸野帻,踞风亭;觞宾友,奏竽笙。或独茧静钓,或扁舟醉乘。惟蔗有浆,用以析朝酲;惟菊有花,可以制颓龄。而况庭无留事,身若遗荣。泯得丧乎意表,育平粹于心灵。姑徜徉于池上,亦何虑乎何营!
郡王阁端午帖子 其四 北宋 · 夏竦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昆山瑞玉题真篆,阆苑蟠桃刻印文。
并献春闺延美庆,亿年嘉气永氤氲。
奉和御制会灵观甘露 北宋 · 夏竦
七言排律 押尤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岳灵飞观耸神州,上圣钦崇德日休。
嘉露霄零甘特异,贞条膏被势何稠。
昆山宝器今初贮,汉苑仙盘昔未浮。
自可纪年昭瑞应,更殊添海助洪流。
堇荼变味承馀润,图牒腾芳焕大猷。
愿采朝华和美玉,仰资宸算倍千秋。
章懿太后神道碑 北宋 · 晏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湘山野录》卷上、《邵氏闻见录》卷二
五岳峥嵘,昆山出玉;四溟浩渺,丽水生金。
状元张监丞倅陕郊兼之阆中省亲 北宋 · 胡宿
五言排律 押庚韵
藻衮御中楹,详延得世英。
宾乡具三物,题塔冠千名。
玉擅昆山价,篪兼仲氏声。
平渊二龙跃,碣石一鸿轻。
慈宴尧厨洽,宸章禹律鸣。
入辞瞻翠葆,去候过朱樱。
赞治崤陵险,归宁蜀栈横。
都门百壶送,宿馆五浆迎。
帝所衔标隽,亲前戏䌽荣。
勒铭知有作,叱驭肯辞行。
桂色窅窊秀,棠阴蔽芾清。
期年随诏入,脩路接瑶京。
故推诚保德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守太子少傅致仕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二百户食实封一千户赵公墓志铭(并序 景祐五年十二月)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三
公讳稹,字表微,单父人。少好学,持心固坚,得章句义,辄早夜以思,不少懈。犹自以不足,乃之四方,从贤俊游。喜为文辞,卒以勤成其业。年二十六,举进士,一上中第。授平定军判官,再调台州军事推官,荐其行能者数十人。除大理寺丞,知苏州昆山县,通判楚州。迁殿中丞、知通州。召归,同判宗正寺,赐五品服,枢密直学士李公浚荐公端厚,可任以事,擢为监察御史。由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历判登闻鼓院、开封府判官、判三司开拆司。车驾西祀,为东京留守推官。咸以持法谨重为人称。大中祥符五年,迁兵部员外郎、益州路转运使,赐三品服。入谢,真宗顾曰:「天下久平,然郡县事朕宜闻。蜀最远,民富侈,吏易以扰,是尤欲闻者。卿朴忠,当无少隐,凡事有更署者,具录卿意,无署名位,附常所奏章以来,朕为卿行之」。公至部,事无细大,悉心以陈,至有一日章数上,皆优报焉。邛州蒲江劫盗不得,反系平民十馀人掠笞,咸使强服,又合其辞,若无可疑者。公行部,意其自诬,驰入县狱考状,尽得其冤,即出之,置县吏于法。云南蛮扰,焚泸州淯井监,诏发兵诛之,器械粮饷皆逆以办。事宁,以劳迁工部郎中。代还,兼侍御史知杂事、同判流内铨。奉诏详定民吏负官之物稽期者,公审其无欺状者尽除之。改三司盐铁副使。天禧二年,成都守当代,宰相列上近臣名三四,皆不称旨。或举公姓名,帝曰:「赵某固可用」。擢为右谏议大夫、充集贤院学士、知益州。度支市锦六千,公召工较其日力,岁止千馀疋,乃以千数上供焉。就移知同州。迁左谏议大夫、给事中,徙凤翔、京兆二府。使契丹还,迁工部侍郎,加枢密直学士、知并州,进刑部侍郎。上雅知公为先帝所信任,且倚耆德,为朝廷重,乃拜枢密副使。明道元年,进吏部。二年,拜尚书左丞、知河中府。景祐四年,拜吏部尚书。五年,以疾请老。九月,拜太子少傅致仕。十一月一日,薨于河中,年七十六。公性笃厚,与人语,言必诚尽,无一外饰。虽年位尊显,不自为贵,士子贱微者,皆与之钧礼。为政尚宽,凡处事,要其归不害于礼,而未尝立异见以名己功,用是天子器之,以为可任大事,在位者交称其笃厚焉。夫公之先世,以儒名其家,然无显者。及公之贵,曾祖赓赠太保,曾祖妣刘氏追封京兆郡太夫人;祖修己赠太傅,祖妣朱氏追封河南郡太夫人;考晟赠太师,妣孙氏追封洛阳郡太夫人。娶田氏,封京兆郡君,先公亡。子男七人:士安、士宗、士宁、士宏、士宇、士宣、士宾,俱以荫补官。士安、士宗、士宇、士宣皆早亡,士宁今为太子右赞善大夫,士宏大理评事,士宾秘书省校书郎。女六人,长适职方员外郎晁宗藻,次适秘书省校书郎袁涉,次适晁氏,次适大理评事李南仲,次适秘书丞梁坚,次适右班殿直朱融。今存惟晁氏、李氏妇。孙男二人:仲达,太常寺太祝;仲逵,奉礼郎。孙女八人,皆适士族。公薨年十二月,嗣子奉公之丧,葬河南万安山之原。自初薨,凡三十九日而葬,葬速,故赠谥之典未及焉。铭曰:
孤卿六官,百工之式,公寔职之。天子万机,百官是维,公实毗之。五福之厚,既德而寿,公实有之。万安之阴,考龟已定,公实命之。既封而崇,既固而完,公其安之。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 其五 秦始皇驰道(在昆山南四里,有大□(夏校:疑为道字,冒校作道))通吴城 北宋 · 梅尧臣
押尤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秦帝观沧海,劳人何得脩(疑当作休)。
石桥虹霓断,驰道鹿麋游。
车辙久已没,马迹亦无留。
骊山宝衣尽,万古空冢丘。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 其八 昆山阴 北宋 · 梅尧臣
押侵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我思陆平原,废宅荒草深。
才高乃速祸,事往不可箴。
饥乌噪树颠,野鼠窟庭阴。
黄耳亦已死,家书无复寻。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 其九 昆山(华亭谷东二里有昆山,陆机祖葬而生机、云。人以昆山出玉以拟其美焉) 北宋 · 梅尧臣
押庚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陆氏几世祖,葬此生令名。
犹如产美璞,遂尔传嘉声。
寒岩畜奇秀,源水日东倾。
何言千载间,二子不更生。
送良玉上人还昆山 北宋 · 梅尧臣
押屋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来衣茶色袍,归变椹色服。
孤舟洞庭去,落日松江宿。
水烟晦琴徽,山月上岩屋。
野童遥相迎,风叶鸣橡槲。
华亭十咏 其五 秦始皇驰道(在县西北昆山南四里,相传有大岗,路西通吴城,即驰道也) 北宋 · 唐询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秦德衰千祀,江滨道不脩。
相传大堤在,曾是翠华游。
玉趾如将见,金椎岂复留。
怅然寻旧迹,蔓草蔽荒(杏花村集作郊)丘。
华亭十咏 其八 陆机宅(华亭谷水东有昆山,相传即其宅。陆机诗云:髣髴谷水阳,婉娈昆山阴。今其地存焉) 北宋 · 唐询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旧谍传遗趾,悠然历祀深。
人无令威至,门异下邽箴。
谷水当年溜,昆山昔日阴。
鲁堂那复见,丝竹若为寻。
华亭十咏 其九 昆山(华亭谷东二里有昆山,陆机祖葬于此,因生机、云。时人以昆山出玉,因名此山,以美机、云焉) 北宋 · 唐询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昔有人如玉(杏花村集作此),兹山得美名。
岩扃锁积翠,谷水断馀声。
乔木今无在,高台久已倾。
如何嵩岳什,独咏甫侯生。
待士熙道未至 北宋 · 石介
凤凰饥忆玉山禾,鼓翅飞下玉山阿。
玉山之禾粒未熟,饥不得食心如何。
麒麟渴忆昆山流,轩轩直出昆山幽。
昆山之流流未长,渴不得饮予心愁。
长安县太君卢氏墓志铭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九、《欧阳文忠公集》卷六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夫人卢氏。其父讳之翰,单父人。好学,通五行律历,善筹策。中进士第。至道中,用兵河西,以为陕西转运使,屡为太宗言灵武事,不合意,辄贬。既而事验,思之,辄复召用,由是卒为名臣,官至太常少卿、知广州。夫人归杨公,时年始十七。公前夫人张氏生三男:文友、文举、文本,皆尚幼。夫人亦生三男:一早卒,次文敏、文通。四女:长适大理寺丞王中孚,次适昆山县尉刁绶,次适将作监主簿朱铣,次早卒。杨公以文行著名当时,治身廉清,好施宗族,大中祥符四年,以右谏议大夫薨广州。家无资,夫人居丧于淮上,诸子怡怡,知其母之慈抚其己,不知家之有无也。后二十有五年,文友为虞部员外郎、知建昌军;文举,国子博士、通判蔡州;文本、文通,早卒;文敏由大理寺丞应进士中第,为太子中允、知苏州常熟县。夫人在建昌,感疾,卒官舍,享年五十七。将卒,戒其子曰:「吾幸见汝辈立而死,吾无以教,为人能如汝父,足矣」!遂归葬寿州之西原,祔旧茔,礼也。夫人初用公封范阳县君,后用其子封仁寿县太君,又进封长安县太君。及卒也,张夫人二,丧居子哀如所生。呜呼,贤母也哉!是宜铭。粤景祐三年二月庚戌,葬之。铭曰:
从者其姑,祔者其夫,安此室乎!
昆山初秋观稼回县署与同寮及示姑苏幕府 北宋 · 张方平
押词韵第八部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邑民三万家,四边湖海绕。
家家勤穑事,市井商游少。
荐岁逢水沴,饥劳何扰扰。
我来忝抚字,见此心如捣。
去秋仅有年,膏田尚停潦。
今幸风雨调,皆话天时好。
春喜鹊巢低,夏更蝉声早(自注:吴民以此候旱潦饥穰焉。)。
秧船拿参差,葑岸萦回缭。
艺插暮更急,车响转清晓。
纺筥犹挂壁,何暇张鱼鸟。
我时行近郊,小艇穿萍藻。
渚长葭薍深,野沃𥝧稏倒。
孺子远饷归,閒暇颜色饱。
预喜省敲笞,租赋可时了。
归来轩馆静,旷荡盈怀抱。
衙退人吏散,庭庑阒窈窈。
露筱映孤亭,风荷动幽沼。
置身木雁间,兹焉愿终老。
颠蹶走荣利,况余拙非巧。
鲈脍饭紫芒,鹅脂酒清醥(自注:紫芒、鹅脂,稻名。)。
怅然怀友生,虚斋为谁扫。
姑苏蒋公北池诗 北宋 · 张方平
四言诗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浙江汤汤,南国之纪。
句章之乡,居巢之里。
天子命公,二邦更治。
越人之嗟,吴人之喜。
公之为政,简而易从。
不严而威,敏以有功。
孽不及牙,奸折其绪。
孰施斧斤,不见铓露。
老稚晏起,壮服于亩。
椸有浣衣,廥有多稌。
公之退公,乐是北池。
飞阁渠渠,虚廊迟迟。
鱼跳于藻,渚有凫鹥。
钓亭桧岛,其水涟漪。
公之退公,以豫以游。
邦人喜公,尚无疾忧。
邦人祝公,百禄是遒。
匪公其私,王家之休。
我思建官,公理众政。
与民最亲,惟时守令。
其有不臧,根心之螟。
小犹虮虱,肤皮是营。
于铄有宋,一统万方。
千里所付,几人曰良。
凡领王民,守土之吏。
有理如吴,帝道则粹。
我歌北池,爰颂公德。
以告后人,勿污勿塞。
上宋参政启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乐全集》卷三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伏以推扬士类,采拔人材,乃贤公之美名,抑清朝之本务。近世何者,兹道阙如。岂意猥才,亲逢真赏,滥首布衣之举,得窥黼座之光。推行量能,固出诸生之下;乘风托景,遂成竖子之名。伏念某立节无奇,少文近野。为学荒略,曾弗究于一家;赋性阔疏,复靡堪于诸用。但弓裘不可以废业,而箪瓢非所以养亲,聊干禄以代耕,实亡心于过分。无何天幸,孤奉恩知,遂沾一命之荣,遽叨百乘之长。回瞻屏树,宛在霄衢。几疏记而欲通,比内函而辄止。盖腾口说者为感之末,中心藏者实义之深。故将略其外而笃诸诚,舍乎薄而居其厚。此其志之所在,非敢引而自疏,仰料汪汪之宽,垂谅区区之恳。恭惟某官懿文通理,吉德蹈中。明净无瑕,若青天白日;精粹不耀,如璞玉浑金。掌邦家之衡绳,固名教之律度。磊落大节,著于危疑之时;几微远猷,施于醇静之治。今夫璇玑在政,金铉调元。明堂布政之宫,方资坐论;东閤翘材之馆,尚接末游。素琯候深,黄扉地隔,方引领于海上,徒驰神于日边。伏惟作德逸休,代天燮友,神明所祐,戬谷具宜。更冀上为庙朝,倍绥福履。
寄上蔡参政书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乐全集》卷三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伏念去门庭,官于海上,倏二年于兹矣。每思盛德垂抚之厚,忽若侍座下,见颜色,不知精神之驰乎屏树也,公且信是夫?乃者某困穷不能养,彷徉乎天下,而未始有遭也。公独恤然,悯而衣食之。乃者某尝有志乎学古之道,斐然为辞章,亦既自达乎闻人作者,而莫之或信也。公独乐而教育之,至以闻天子,取科名禄仕内之怀中。公之遇某也如此,某之有心于公也,非谄而信矣。且今之公卿大夫,其在上位者几人?材能隽雄者,声光章灼者,即曰有矣;若乃大方全德,体仁合义,精粹不耀,如璞玉浑金,明净无瑕,如青天白日,诚淳优大,万美完足,则惟公一人。是故一睹公之气韵者,鄙吝之心悉去;一闻公之绪言者,忠信之志皆起。此某所以窃窃焉托名投迹,如七十子之不可去仲尼,岂特顾望公之贵势而趋之者乎!虽然,公于今者当造物之炉冶,执裁制之尺度。绕朝之清流贵客,侍宴閒而陪议论于前;四方之英才俊人,效技能而赞功德于后。是安得念某之江湖之上,窃窃然哉?某所守邑,三面江海,西与州接,渺然大泽,不通骑步,路所穷绝,故无宾游。俗不识书,无有士子,民无大猾,廷无滞讼,适复善岁,萧然省事。令之赋禄,足以供甘脆,仁族属;令之事任,足以抚疲羸,为善事。以此言之,则是邑也天下之美地,而令也者,仕宦而得民者也,若是又何求焉?盖某之志于学,其思进而未止者也。今幸公宰政居中,大钧播物,某诚愿以县大夫之禄执经乡校,与好学者游,切磋讲习,咏歌先王之道,聊以卒岁。至乃驰徇于烨爚之地,趑趄乎声利之途,一介之守,所不能也。因感公恩知之厚,又欲以一披雪乎鄙怀之久存者,故写诚于兹书,伏惟论道之馀,赐采览焉。
与蒋吏部书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乐全集》卷三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某野而讷于辞,是以再见而未能自达乎腹心也,执事亦且何以见处哉?遂无言而去。窃有所不足,敢少布诚乎执事者而行焉。某志轩旷而难遂,性刚介而鲜合,器不适乎诸用,艺不精乎一家,至于有意乎古之道,有心乎天下之务,虽则鄙愚,窃自谓可从于能者之后焉。始在乡闾,不求名誉,有田一廛,有宫一亩,随赋干禄,繄我慈亲旨甘之故,非所以求显荣为进取者。天圣五年春,不遇春官氏,归耕于濉上,值济阳蔡公、常山宋公继来保釐,采乡人善者之论,辄辱解榻以待。已而天子下诏取方闻之士,二公唱于朝,与一二贤卿大夫猥以不肖称于帝前。由是得涉赤墀,历文陛,仰户牖之法座,条三道之大对,一命而获长是邑。且尝更三太守矣,其治可言也。范之为政也敏,而其失也疏;陆之为政也宽,其弊也弛。执事之为政,期三月矣。一之日符令之下于县者,三减其二焉;二之日追胥悍吏不至于县令之庭;三之日事有条而令有章。不敏以是知执事之能有成也,其无弊也,不敏之所愿从之者也。执事之始至也,某不能来贺;今之来也,阁下如有望焉,再见而不及以政。且鬷蔑不言,叔向不知其贤;赵子不言,魏绛不知其材。某独得不言,而责执事之不知我乎?今以近所著《刍荛论》两编十卷,冀执事少知不敏之于古之道,天下之务,六经之奥,诸家之言,历代治乱之由,百王沿革之法,亦尝曾慷慨持论,究详用心也已。不敏之为是书,将以献于上。惟执事当世之名儒,识者且欲咨而考之,凡此书之有所不宜言,言而非者,有所发焉,某得以存其是而黜其非,是求益之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