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嘉禾合穗赋 唐 · 潘炎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二
景龙二年秋八月。属县长子有嘉禾合穗。瑞不虚月。侯其祎而。乃赋曰。
天祚明德兮降之嘉生。按彼灵篇兮莫之与京。
脉震土膏。且分苗于南亩。
驷临天汉。爰合穗以西成。
当元后之历试。表休徵于太平。
不莠不稂。实坚实好。
引薰风于和气。承湛露于苍昊。
生非百里。验管仲之虚辞。
出异昆山。自我皇之所宝。
在瑞图之右。为旷代之祥。
唐叔得之而合颖。周成得之以充箱。
双米一稃。称之表异。
孤茎六穗。颂以非常。
今也尤盛。居然允臧。
转风而屡腾佳气。就日而交见祥光。
独天不生。托厚载于富媪。
非圣不感。效元符于我皇。
我皇得之炽而昌。风之起兮云之扬。
嘉禾之瑞未可量。天子亿载临万方。
严氏园林(六言) 中唐 · 严维
六言诗 押元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策杖山横绿野,乘舟水入衡门严维。)
客来多从业县,僧去还指烟村郑槩。)
青青耐剪,香粳日日宜飧王纲。)
自愧薄沾冠冕,何如乐在丘园(□仲昌。)
鸟散纷纷花落,人行处处苔痕贾全。)
水池偏多白鹭,畦隔半是芳荪段格。)
柳径共知归郭,暮云谁使当轩刘题。)
按:王纲大历九年大理司直昆山县,首建县学。(据《玉峰志》卷上《学校》、卷中《名宦》) 贾全,长乐人,弇弟。大历四年进士。历任咸阳县户部员外郎常州刺史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永贞元年卒。(据《柳河东集》卷十二《先友记》、《陆宣公翰苑集》卷四、《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十二、《会稽掇英总集》卷十八、《旧唐书宪宗纪》)
西王母献白玉琯赋(以圣道昭格神物呈祥为韵) 中唐 · 高郢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九
君有德兮。必体道以传芳。
物有灵兮。必顺时以呈祥。
君感物而德著。物应君以名彰。
于皇有虞。道光先圣。
既受终于纳麓。乃禋宗而齐政。
光被人神。泽周遐夐。
故得灵祥效祉。西母来朝。
霓裳璀璨。羽服飘飖。
驾鸾鹤兮御。陵碧落兮戾丹霄。
宴瑶池于旭日。宾魏阙而崇朝。
其始至也。天地氤氲。
彤庭赫其奕奕。其既觌也。
阶墀皓𤽂。素琯烂其昭昭。
既而森列。张皇金石。
仙侣齿于臣位。灵物陈其宾席。
真质贞明。神光激射。
可使青失翠。丹墀罢赤。
舞兽见而回眸。仪凤观而委翮。
信希代之名宝。旌有虞之光格。
若乃虚心守白。圆质怀贞。
功高律吕。用等权衡。
价夺昆山之价。声如嶰谷之声。
则赵之璧。楚之珩。
杯遇殷而入用。玦因魏而来呈。
虽见称于中古。固难可以与京。
是知琯之为物。信其直而不屈。
琯之既神。乃历代而可珍。
始与时而沿革。竟随物而沉沦。
否不可终。得之于道。
既逢奚景之赏。宁从卞和之抱。
人亦如斯。坚贞美好。
愿同和而见用。以窥天而不宝。
送魏广下第归扬州宁亲 中唐 · 李端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游宦今空返,浮淮一雁秋。
白云阴泽国,青草绕扬州
调膳过花下,张筵到水头。
昆山仍有玉,岁晏莫淹留。
苏州昆山惠聚寺僧房790年 中唐 · 孟郊
 押阳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惠聚寺
昨日到上方,片云挂(一作封)石床。
锡杖莓苔青,袈裟柏香。
晴磬无短韵,古灯含永光。
有时乞鹤归,还访(一作放)逍遥场。
昆山县学记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九
学之制。与政损益。
政举则道举。道污则政污。
昆山吴东鄙之县。先是县有文宣王
庙堂之后有学室。中年兵馑荐臻。
堂宇大坏。方郡县多故。
未遑缮完。其后长民者或因而葺之。
以民尚未泰。故讲习之事。
设而不备。大历九年
太原王纲以大理司直县令。既而释奠于庙。
退而叹曰。夫化民成俗。
以学为本。是而不崇。
何政之为。乃谕三老主吏。
整序民。饰班事。
大启宇于庙垣之右。聚五经于其閒。
以邑人沈嗣宗躬履经学。俾为博士
于是遐迩学徒。或童或冠。
不召而至。如归韨焉。
公听治之暇。则往敷大猷以耸之。
博考明德以翼之。优而柔之。
使自求之。揭而厉之。
使自趋之。故民见德而兴行。
行于乡党。洽于四境。
父笃其子。兄勉其弟。
其不被儒服而行。莫不耻焉。
佥曰。公之设教。
矫其末不堕其本。易其俗不失其宜也。
传曰。本立而道生。
崔瑗南阳文学志。王粲荆州文学志。
皆表儒训。以著不朽。
遂继其流为县学记。俾来者知我邑经艺文教之所以兴。
是岁龙集乙卯。公为县之明年也。
著作郎秘书少监权公夫人李氏墓志铭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一
成纪李氏。自凉武昭王以后。
后裔炽大。在元魏有若司空文穆公冲
高阳休绩。诸父兄各登三司
崇勋盛烈。载在前史。
夫人司空之后也。曾祖允义。
皇朝庆州刺史。大父仲进
宣州司士参军。考备。
冀州司仓。夫悬圃昆山
是生玙璠。德门懿族。
宜有贤淑。二掾葆儒行。
不跻贵仕。故储庆发和。
钟于夫人。夫人幼而孝恭。
长而柔明。归于他室。
克协休德。所奉之主。
著作郎天水权公其人。大节大名
达于家邦。人伦仰为师表。
夫人明识茂行。光于闺门。
姻族资其训式。有子德舆
七岁而孤。夫人茹未亡之哀。
躬徙宅之教。故德舆也。
十五文章知名。二十典秘书
贞元二年。以廷尉评监察御史
江西从事。夫人从子南征。
寓于钟陵。其乐以道。
其养以禄。一慈一孝。
宜寿。天实不吊。
享年若干。以四年秋七月某辰。
寝疾而终。德舆穷慕崩迫。
忍哀问卜。号奉輤裧
至于丹徒。以来岁某月日。
权合祔于先君假葬之域。呜呼。
有行可尊。有礼可法。
始辅君子。终垂母仪。
而不登上寿。不介丕祉。
斯命也已。篆石纪德。
谓为墓志。近古之礼也。
胡可阙诸。其铭曰。
武昭之冑。立德立功。
且侯且公。文穆之后。
昭明有融。继别为宗。
抑抑夫人。馀庆是丛。
温良在躬。归我秘书
体仁协衷。盛德攸
乃训孟子。择乎中庸。
休有先风。岂命有极。
岂天不佣。降此鞠凶。
假窆何所。惟惟桐。
于江之东。棘人充充。
式号且恫。哀思无穷。
杭州径山寺大觉禅师碑铭 中唐 · 李吉甫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二
如来自灭度之后。以心印相付嘱。凡二十八祖至菩提达摩绍兴大教。指授后学。后之学者。始以南北为二宗。又自达摩三世传法于信禅师。信传牛头融禅师传鹤林马素禅师。素传于径山。山传国一禅师。二宗之外。又别门也。于戏。法不外来。本同一性。惟佛与佛。转相證知。其传也。无文字语言以为说。其入也。无门阶经术以为渐。语如梦觉。得本自心。谁其语之。国一大师其人矣。大师讳法钦俗姓朱氏吴都昆山人也。身长六尺。色像第一。修眸莲敷。方口如丹。嶷焉若峻山清孤。泊焉若大风海上。故揖道德之器者。识天人之师焉。春秋二十有八。将就宾贡。途经丹阳。雅闻鹤林马素之名。往申款谒。还得超然自诣。如来密印。一念尽传。王子妙力。他人莫识。即日剃落。是真出家。因问以所从。素公曰。逢径则止。随汝心也。他日游方至馀杭西山。问于樵人。曰此天目山之上径。大师感鹤林逢径之言。知雪山成道之所。于是荫藉草。不立茅茨。无非道场。于是宴坐之久。邦人有搆室者。大师亦因而安处。心不住于三界。名自闻于十方。华阴学徒。来者成韨矣。天宝二祀。受具戒于龙泉崙和尚。虽不现身意。亦不舍外仪。于我性中。无非自在。大历初代宗武皇帝高其名而徵之。授以肩舆。迎于内殿。既而幡幢设列。龙象围绕。万乘有顺风之请。兆民渴洒露之仁。问我所行。终无少法。寻制于章敬寺安置。自王公逮于士庶。其诣者日有千人。司徒杨公绾。情游道枢。行出人表。大师一见于众。二三目之。过此默然。吾无示说。杨公亦退而叹曰。此方外高士也。固当顺之。不宜羁致。寻求归山。诏允其请。因赐策曰国一大师。仍以所居为径山寺焉。初大师宴居山林。人罕接礼。及召赴京邑。途经郡国。譬若优昙一现。师子声闻。晞光赴响者毂击肩摩。投衣布金者邱累陵聚。大师随而檀施皆散之。建中初。自径山徙居于龙兴寺馀杭者。为吴东藩。滨越西境。驰轺轩者数道。通滨驿者万里。故中朝衔命之士。于是往覆。外国占风之侣。尽此奔走。不践门阈。耻如瘖聋。而大师意绝将迎。礼无差别。我心既等。法亦同如。贞元八年岁在壬申十二月二十八夜。无疾顺化。报龄七十九。僧腊五十。先是一日。诫门人令设六斋。其徒有未悟者。以日暮恐不克集事。大师曰。若过明日。则无所及。既而善缘普会。珍供丰盈。大师意若辞诀。体无患苦。逮中宵。跏趺示灭。本郡太守王公颜即时表闻。上为歔欷。以大师元慈默照。负荷众生。赐谥曰大觉禅师。海内服膺于道者。靡不承问叩心。怅惘号慕。明年二月八日。奉全身于院庭之内。遵遗命也。建塔安神。申门人之意也。呜呼。为人尊师。凡将五纪。居惟一床。衣止一衲。无纩氎。不絺绤。远近檀施。或一日累千金。悉命归于常住。为十方之奉。未尝受施。亦不施人。虽物外去来。而我心常寂。自象教之兴。数百年矣。人之信道者。方悕畏于罪垢。爱见于庄严。其馀小慧。则生灭为心。垢净为别。舍道由径。伤肌自疮。至人应化。医其病故。大师贞立迷妄。除其憃冥。破一切相。归无馀道。乳毒既去。正味常存。众生妄除。法亦如故。尝有设问于大师曰。今传舍有二使。邮吏为刲一羊。二使既闻。一人救。一人不救。罪福异之乎。大师曰。救者慈悲。不救者解脱。惟大师性和言。罕所论说。问者百千。对无一二。时證了义。心依善根。未度者道岂远人。应度者吾无杂味。日行空界。尽欲昏痴。珠现镜中。自然明了。或居多灵异。或事符先觉。至若饮毒不害。遇疾不医。元鹤代闇。植柳为盖。此昭昭于视听者。不可备纪。于我法门。皆为妄见。今不书。尊上乘也。弟子实相。门人上首。传受秘藏。导扬真宗。甚乎有若似夫子之言。庚桑得老聃之道。以吉甫连蹇当代。归依释流。俾筌难名。强著无迹。其词曰。
水无动性,风止动灭。
镜非尘体,尘去镜澈。
众生自性,本同诸佛。
求法妄缠,坐禅心没。
如来灭后,谁證无生。
大士密授,真源湛明。
道离言说,法润根茎。
师心是法,无法修行。
我体本空,空非实性。
既除我相,亦遣空病。
誓如乳毒,毒去味正。
大师得之,斯为究竟。
何有涅槃,适去他方。
教无生灭,道有行藏。
不见舟筏,空流大江
苍苍遥山,成道之所。
至人应化,万物皆睹。
报尽形灭,人亡地古。
刻颂丰碑,永存涧户。
送从兄立赴昆山主簿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二
士君子筮仕之门。有以代德庥荫。
而奉清庙斋祠者。及夫试吏就禄。
秀才孝廉郎等。盖以旧服流庆。
后昆宜之。其于奖人为善之义深矣。
从兄承舄奕簪缨之后。葳蕤文谊之训。
敏于学行。而薄于宦名。
乃今调于天官。署昆山主簿
以姑胥之通邑士衡之佳句。
侨旧耕种。多依是閒。
上有良二千石。为东诸侯表率。
其饬躬敬事。夙夜勤敏。
椎轮积水。或在兹乎。
从弟中书舍人德舆序其所繇。俾偫从偕赋。
墨池(以临池学书水变成墨为韵) 唐 · 王起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二
墨之为用也。以观其妙。
池之为玩也。不伤其清。
苟变池而为墨。知功积而艺成。
伊昔伯英。务兹小学
栖迟每亲乎上善。勤苦方资乎先觉。
俾夜作昼。日居月诸。
挹彼一水。精其六书。
或流离于崩云之际。乍滴沥于垂露之馀。
由是变黛色。涵碧虚。
浴玉羽之翩翩。忽殊白鸟。
濯锦鳞之潎潎。稍见元鱼。
则知自强不息。允臻其极。
何健笔之成文。变方塘而设色。
映扬鬐之鲤。自谓夺朱。
沾曳尾之龟。还同食墨。
沮洳斯久。杳冥不测。
爱涅者必染其缁。知白者咸守其黑。
蘋风巳歇。月初临。
元渚弥净。元流更深。
所以恢宏学海。辉映儒林。
将援毫而悦目。岂泛舟而赏心。
其外可察。其中可见。
同君子之用晦。比至人之不炫。
冰开而淳漆重重。石映而元圭片片。
傥北流而浸稻。自成黑黍之形。
如东门之沤麻。更学素丝之变。
究其义也。如虫篆之所为。
悦其风也。想鸟迹之多奇。
将与能而可传可继。岂谋乐而泳之游之。
魏国之沉沉。徒开墨井。
昆山之浩浩。空设瑶池。
专其业者全其名。久其道者尽其美。
譬彼濡翰。成兹色水。
则知游艺之人。尽以墨池而为比。
大唐朝散大夫护军黄州司马陆府君墓志铭 唐 · 靳翰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九
君讳元感。
字达礼
吴郡吴人也。
昔者舜嗣
协帝初以辟门。
田育姜姓。
宾王终而有国。
其后俾侯于陆
开锡氏之源。
作相于吴。
纂承家之秘。
元德之绪。
莫京于代。
曾祖庆。
梁官至
入陈。
三辟通直散骑侍郎
皆不就。
士季
陈桂阳王府左常侍
王府记室
皇朝太学博士宏文馆学士
父谋道。
皇朝王府文学详正学士
并茂称奕代。
馀庆资身。
擢慧叶而增芳。
飞灵波而益浚。
去官辞辟。
语默称贤。
函席曳裾。
文儒继美。
君生而敏慧。
长而温良。
识清朗而惟深
体矜重而不野。
宗族爱而加敬。
乡党狎而愈恭。
始以资宿卫
解褐韩王府参军事。
丁忧去职。
服阕。
值国讨狄。
军出定襄
戎幕择材。
君为从事
文武吉甫
斯人之谓欤。
寻为婺州龙邱丞。
赞贰有能。
风俗时变。
睦州建德和州历阳县令
育人去杀。
训物齐礼。
子游弦歌。
武城叹其焉用。
仲康鸟兽。
中牟称其胥及。
寻加朝散大夫
黄州司马
到官未几。
神龙三年七月二十日
遘疾而卒。
春秋七十有五。
天不与善。
神无福谦。
不其悲哉。
景云二年三月初一日
葬于昆山
礼也。
初。
文学府君以善班固汉书。
敕授舒王侍读
君少传其学。
老而无倦。
此易所谓干父之蛊。
诗所谓聿修厥德者也。
嗣子南金等。
哀号罔极。
孝思率至。
卜兆是营。
封树特永。
陵谷之变。
托词颂休。
铭曰。
箫韶仪凤。
观国宾王。
我祚光兮。
东有齐土。
南入吴乡。
我族昌兮。
自君嗣业。
履素含章。
我誉臧兮。
内游藩邸。
外扫戎场。
我才扬兮。
为丞与令。
化洽三方。
我人兮。
天子命我。
我朱孔阳
佐乎黄兮。
美志未极。
盛图云亡。
诉穹苍兮。
硕德休问。
地久天长
永无疆兮。
白圭无玷 唐 · 辛宏
五言排律 押庚韵
片玉表坚贞,逢时宝自呈。
色鲜同雪白,光润夺冰清。
皎皎无瑕玷,锵锵有佩声。
昆山标重价,垂棘振香名。
抱璞心常苦,全真道未行。
琢磨忻大匠,还冀动连城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814年10月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君讳适。
姓王氏
好读书。
怀奇负气。
不肯随人后举选。
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
有名节可以戾契致。
困于无资地。
不能自出。
乃以干诸公贵人
借助声势。
诸公贵人既志得。
皆乐熟软媚耳目者。
不喜闻生语
一见辄戒门以绝。
上初即位。
以四科募天下士。
君笑曰。
此非吾时耶。
即提所作书。
缘道歌吟。
趋直言试。
既至。
对语惊人。
不中第。
益困。
久之
金吾李将军年少喜事。
可撼。
蹐门告曰。
天下奇男子王适
愿见将军白事。
一见语合意。
往来门下。
卢从史节度昭义军
张甚。
奴视法度士。
欲闻无顾忌大语
有以君生平告者。
即遣客钩致。
君曰。
狂子不足以共事。
谢客
李将军由是待益厚。
奏为其卫冑曹参军
引驾判官
尽用其言。
将军迁帅凤翔
君随往。
试大理评事
监察御史观察判官
栉垢爬痒
民获苏醒。
居岁馀。
如有所不乐。
一旦载妻子。
阌乡南山不顾。
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日发书问讯。
顾不可强起。
不即荐。
明年九月
疾病
舆医京师
某月某日卒。
年四十四。
十一月某日。
即葬京城西南长安县界中。
曾祖爽。
洪州武宁
祖微。
右卫骑曹参军
父嵩。
苏州昆山丞。
上谷侯氏。
处士高女。
高固奇士。
方阿衡太师
世莫能用吾言。
再试吏。
再怒去。
发狂投江水。
处士将嫁其女。
惩曰。
吾以龃龉穷。
一女怜之。
必嫁官人。
不以与凡子
君曰。
吾求妇氏久矣。
惟此翁可人意。
且闻其女贤。
不可以失。
即谩谓媒妪
明经及第且选。
即官人。
侯翁女幸嫁。
若能令翁许我。
请进百金为妪谢。
诺许白翁。
翁曰。
诚官人耶。
取文书来。
君计穷吐实。
妪曰。
无苦。
翁大人。
不疑人欺我。
得一卷书。
粗若告身者。
我袖以往。
翁见未必取视。
幸而听我。
行其谋。
翁望见文书衔袖。
果信不疑。
曰足矣。
以女与王氏。
生三子。
一男二女。
男三岁夭死。
长女嫁亳州永城姚挺。
其季始十岁。
铭曰。
鼎也不可以柱车。
马也不可使守闾。
佩玉长裾。
不利走趋。
祗系其逢。
不系巧愚。
不谐其须。
有衔不袪。
钻石埋辞。
以列幽墟。
贞曜先生墓志铭814年9月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唐元和九年
岁在甲午八月己亥
贞曜先生孟氏卒。
无子。
其配郑氏以告。
愈走位哭。
且召张籍会哭。
明日
使以钱如东都。
供丧事。
诸尝与往来者。
咸来哭吊。
韩氏遂以书告兴元尹故相馀庆。
闰月
樊宗师使来吊。
告葬期。
徵铭。
愈哭曰。
呜呼。
吾尚忍铭吾友也夫。
兴元人以币如孟氏赙。
且来商家事。
樊子使来速铭曰。
不则无以掩诸幽。
乃序而铭之。
先生讳郊
字东野
父庭玢。
娶裴氏女。
而选为昆山
先生及二季酆而卒。
先生生六七年。
端序则见。
长而愈骞。
涵而揉之。
内外完好
色夷气清。
可畏而亲。
及其为诗。
刿目鉥心。
刃迎缕解
钩章棘句
搯擢胃肾。
神施鬼设
閒见层出。
惟其大玩于词。
而与世抹摋
人皆劫劫。
我独有馀。
有以后时开先生者。
曰。
吾既挤而与之矣。
其犹足存耶。
年几五十。
始以尊夫人之命。
来集京师
进士试。
既得即去。
閒四年。
又命来。
选为溧阳
迎侍溧上。
去尉二年。
而故相郑公尹河南
奏为水陆运从事协律郎
亲拜其母于门内。
母卒五年。
而郑公以节领兴元军。
奏为其军参谋
试大理评事
挈其妻行之兴元
次于阌乡
暴疾卒。
年六十四。
买棺以敛。
以二人舆归。
皆在江南
十月庚申
樊子合凡赠赙。
而葬之洛阳东其先人墓左。
以馀财附其家而供祀。
将葬。
张籍曰。
先生揭德振华。
于古有光。
贤者故事有易名。
况士哉。
如曰贞曜先生
则姓名字行有载。
不待讲说而明。
皆曰然。
遂用之。
先生所与俱学同姓。
世次为叔父。
给事中观察浙东。
曰。
生吾不能举。
死吾知恤其家。
铭曰。
呜呼贞曜。
维执不猗。
维出不訾。
维卒不施。
以昌其诗。
天平军节度使殷公家庙碑 中唐 · 冯宿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二十四
能树休勋。
著茂功。
丰人爵。
列天秩。
焜耀当代。
恢张其门者。
几何人哉。
不有营缮乎。
先宗庙而后宫室。
不有禋祀乎。
怆春秋而感霜露。
大和甲寅岁
天平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陈郡殷公侑建家庙于京师永平里之东北隅
礼也。
前此表陈其情。
诏报曰俞。
勿亟成功。
度思来格。
于是乎讨献尸奠盎之茂典。
徵以茧栗浴兰之通制。
冬十有一月卒亥。
工部卫尉骑省府君李氏周氏刘氏三太夫人神主。
克祔于其室。
自西徂东。
靡陋靡丰。
守经据古。
处约为恭。
追惟我氏之权舆。
二十一代祖封在东汉
桓灵间为谏议大夫
冀州刺史
避党锢弃官。
挈家属南渡江。
栖于曲阿
迈德流芳。
或隐或显。
粲于家牒。
播于人闻。
十九代至工部府君讳楷字文绚。
高宗朝四岳举高第。
释褐拜雍州新丰
累迁大理丞
天授中以议狱平反。
为酷吏所陷。
台州永宁丞。
今上大和八年七月
诏追赠工部侍郎
卫尉府君讳元觉字元明。
十八明经出身。
工部府君处明夷之时。
持法不挠。
谪居而殁。
未归旧阡。
茹荼调选。
求为宁海
既克营护。
祔于先兆。
遂大布之衣。
终身不言禄。
工部府君同日追赠卫尉少卿
骑省府君讳怿字易从。
少负志气。
博学善属文。
弱冠游太学
籍甚于公卿间。
天宝末
知天下将乱。
乃促装东归。
侍太夫人版舆徙居吴郡
吴中士大夫得从府君游者。
乡党以为荣。
本道采访使李希言辟为从事
奏授试昆山
浙东节度使薛兼训请为谋。
奏授试右卫兵曹参军
并不就。
事具今东川节度礼部尚书杨嗣复府君神道碑。
元和至宝历中
累追赠左散骑常侍
于戏。
三君皆位不充量。
道屯于时。
赠典累锡。
覃恩逮及。
天其或者将厥后必有达人畴庸。
缵服在于兹者。
不然。
陈郡之庞鸿魁梧。
磊砢昭彰若此。
陈郡公大度宏略。
自诚而明。
垂髫而早闻立志。
负笈而见赏先达。
佐轺轩不辱于绝域。
礼闱有声于奉常
尔其起草弥纶。
剖符恺悌。
五谏之宏益。
十连之劳徕。
徵拜名卿。
出乘元戎。
奋饿夫为齐氓。
化乱邦为善部。
襁负始至。
壶浆遽迎。
锡命就加。
玺书亟降。
时以为贺。
公以为忧。
人洪人。
沧人郓人。
既尸祝之。
又讴歌之。
异日。
郑伯来朝。
韩侯入觐。
执圭有委蛇之状。
捧俎申洞属之容。
扬名立身。
养亲继孝。
贤臣之懿图彰矣。
君子之能事毕矣。
夫碑之于神道者
悬窆所用。
碑之于庙门者。
丽牲所资。
先祖无美而称之。
之为近诬。
先祖有美而不称之。
之谓不明。
古之人铭其功烈于鼎。
今人铭其德善于碑。
若然。
则转石他山。
搜词直笔。
垂悠久于刊刻。
托坚刚以居诸。
鼓音无穷。
钟庆不匮。
尽在是巳。
其铭曰。
帝里西偏。
天街右方。
三室两厢。
克建斯堂。
于惟浸昌。
云谁经之。
郓侯殷君。
云谁处之。
祖烈宗文
蔼然清芬。
扬名显亲。
教孝申敬。
是为率德。
可以观政。
莫之与盛。
比时备物。
追远复始。
无违享尝。
兹用受祉。
固在元祀。
祝嘏言具。
粢盛既饬。
罔绝敬齐。
如闻叹息。
有典有则。
顺考前典。
聿修明禋。
事死犹生。
为能飨亲。
爰奉爰尊。
于惟皇祖。
持法不回。
酷吏所挤。
竟孤其才。
佥曰哀哉。
穆穆王父。
天钟孝德。
啜泣封树。
归全兆域。
报曰罔极。
猗那先子。
超度名辈。
远图中辍。
贻庆后代。
元鉴不昧。
否道既倾。
复迷非远。
奉承如在。
钦若报本。
飞章沥恳。
秉钺有虔。
干城嶷然。
永怀悽怆。
长荐吉蠲。
于斯万年。
对茂才异等策 中唐 · 杜元颖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二十四
问。大禹求贤而夏德长茂。
文王多士而周道缉熙。然则为政在人。
人存政举。朕德薄化浅。
嗣膺宝业。夙兴寅畏。
若涉大川。求思至谟。
庶答天诫。子大夫志行修洁。
学术通赡。储思于天人之际。
研精于大道之极。俨然就辟。
良用嘉焉。乃者夷夏多虞。
烽鞞屡警。因之以荒馑。
生人荡析。比屋榛芜。
今八表甫清。万兵未戢。
朕恭承丕绪。实济横流。
期致和平。惟新制度。
成汤受夏。周武定殷。
刘矫嬴弊。魏乘汉俗。
以乱为理。以安易危。
必有至政。存乎令典。
同符今日。可举而行。
精辨所长。著之于策。
禹谟之六府三事。周法之八政五纪。
有守有为。是彝是训。
经纶远古。用彰得失。
国志详载。天官必书。
成务济时。莫斯为急。
并宜明敕功利。别白条流。
较圣王之损益。揆今代之用舍。
沿革之要。茂对所宜。
今欲废关市之征。轻什一之法(一作赋)
归踰年之戍。罢无事之官。
则国用靡资。军食尚歉。
人多胥怨。边有侵轶。
匠无良画。明示谋谟。
其法令或不便于时。吏人将未适其任。
贤士见沈于负俗。遗纲有补于化源。
可以均沃瘠于原田。便工商于市肆。
改制徵物。釐创见正。
务官曹。澄清流品。
使朝有济理之仕。边有死难之臣。
而返俗廉隅。还风朴略。
必书效实。指陈利害。
授简之外。尚有令图。
各罄所闻。备申谠议。
虚怀固久。勿隐予违。
对。臣元㯋案周易。
君道下济。臣志上通。
谓之泰。其繇曰。
小往大来。臣历观书契以还。
君德定位。未有遗斯道而能达聪明目光极鸿业者也。
伏惟陛下诞膺明命。克敷文德。
亲降大问。询于微臣。
愚臣智识庸鄙。经术短浅。
不足以充明诏之言而隐罪大矣。敢不俯罄愚衷。
谢万一。制策曰。
朕躬承丕绪。实济横流。
期致和平。惟新制度。
成汤受夏。周武定殷。
刘矫嬴弊。魏乘汉俗。
必有至政。存乎令典者。
臣闻革夏。政野以质。
武革殷政鬼以文。秦暴以亡。
汉宽以矫。此皆古王之令典也。
东汉既衰。皇纲幅裂。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用汉法以取威权。
中原粗平。遂偷神器。
其政刑典礼。舛駮前世。
固非画一。文景更令之比也。
虽曰革命。固无足采。
陛下承匕鬯以取大器。赫雷电以扫偫凶。
功高一戎。业定再造。
欲维新制度。以救生灵。
幽明动植。罔不称庆。
实天下幸甚。然臣之私心。
有愿献替。不惮斧钺。
以干龙鳞。伏惟陛下少留意焉。
臣闻自古王者。易姓受氏。
告成于天。则维新制度。
以改人视听。所以示亡王之骄僻也。
所以扬造邦之耿光也。其馀少康复夏。
武丁兴殷。武王兴周。
光武绍汉。则皆举用旧典。
以昭其先朝之休德淳茂也。以辨其凶逆之滔天干纪也。
以志其昭前之光而纂修其德也。我高祖勤恤人隐。
始除暴乱。而建王业。
太宗叶赞经纶。增辉先圣。
皇天眷祐。祚以名臣。
于是酌之人心。参之典礼。
立我王度。为万代业。
陛下诚宜恭以守之。勤以行之。
克配彼天。立我人极。
矧乎周秦汉魏造邦之事。非臣之所宜言也。
臣又伏见去岁徵臣等诏书。圣旨殷勤。
忧天谪见。今制书首章则曰求思至谟。
以答天诫。次曰期至和平。
维新制度。下曰改制徵物。
釐创建正。臣伏念圣上岂不以彗有布新之道。
明欲承顺天意。旌于国章乎。
臣愚以为自古灾眚多矣。大者天地震裂。
次者日月薄蚀。小者星辰变谪。
皆或应或否。系于其君之德也。
夫严风不能凋翠叶。凝寒不能冰醇酎。
何则。不当凋者。
风则何有。不当冰者。
寒亦胡为。然则灾眚者。
天道之常。无德者当之。
不为有道者害。亦已明矣。
陛下若欲寅畏上天。大为恭禦。
则德为之实。而禳为之华。
居其实不居其华。此社稷之景福也。
制策曰。禹谟之六府三事。
周法之八政五纪。有守有为。
是彝是训。经纶邃古。
用彰得失。国志详载。
天官必书。成务济时。
莫斯为急。宜明敕功利。
别白条流者。臣闻夏禹之弼成五服也。
肇谟六府三事。周武之诞敷明命也。
实陈八政五纪。语其功利。
其六府者人仰以生。三事者德据以成。
八政为经国之用。五纪为岁天之道。
别其条流。则曲直木也。
从革金也。水以润下育物。
火以炎上同天。土顺则五稼阜滋。
谷登则烝人乃粒。直已以正德。
理财以利用。务本以厚生。
此九功所以惟叙也。八政。
食所以生人也。货所以聚人也。
祀所以仁鬼神也。司空平水土
司寇实诘奸慝。司徒实敷五教。
宾以叶多方。师以具七德。
此先王保乂万有也。周星者岁之纪。
合朔者月之纪。信旬者日之纪。
星辰以察乾象。历数以授人时。
此先王所以合德二仪也。得其道者王。
失其道者亡。古今虽殊。
其致一也。陛下执古之道。
驭今之有。降此彝训。
以及于臣。但禀师说。
难副睿问。制策曰。
较前王之损益。揆今代之用舍。
沿革之要。茂对所宜者。
臣闻贯古今蔽天壤而不可易者。道与德也。
时损益而皆便于理者。名与物也。
所以无体之礼。无声之乐。
倚道之主。莫不袭行。
其馀正朔服色。声名文物。
则三代已降。逮乎陈隋。
各从其所尚尔。伏惟陛下视其善者用之。
其不善者舍之。此沿革之要也。
制策曰。废关市之征。
轻什一之赋者。臣以征关市税什一者。
古今通典。苟不踰辙。
无害于人。诚宜取之。
以资国用。陛下明欲废之轻之。
以息黔首。甚大惠也。
然臣以为百姓之患者。不生于此。
生于法令不一。赋敛迭兴。
名目滋彰。杼柚皆尽尔。
王畿之内外地州县亦不当赋穟者。何有镇守团练等使。
数州又置节度度支使。皆多聚强兵。
增置部伍。车禾斗米。
皆出于人。计其诛求。
十倍王府。至于睚眦之际。
不戢自焚。杀长吏夷城郭者。
又亦多矣。卒然边陲有难。
羽檄交驰。必不得一人尺铁以资天讨。
伏望陛下下旷然之诏。使内地州县。
悉依平时。旧帅故老尽罢。
以息疲人。则天下赋税。
十减七八矣。制策曰。
归踰年之戍。罢无事之官者。
臣闻王卒以旧。楚子所以败也。
将骄卒惰。项梁所以亡也。
今缘边将士。功已高。
位已重。进不求赏。
退不畏刑。伏望申命将帅
言于军中。有思归者。
内以新卒代之。愿充军者。
复以师律整之。夫如是。
则军政必行。则边无侵轶矣。
臣又闻赏功以贵。任能以职。
古之道也。伏见比岁诏旨。
员外兼试等官。才者能者改授正员。
其馀并依本资数进。陛下已得八柄驭功之道矣。
微臣又何间焉。制策曰。
法有或不便于时。吏有或不适其任。
贤士见沈于负俗。遗纲有补于化源者。
此皆经国大体。则当与朝之众君子议焉。
臣位卑识寡。何足裨补。
然臣以为令合于经。而人悦之者。
可存也。令为救弊而作。
行已久而犹未安之者。可省也。
若乃申黜幽陟明之典。则吏人砥节矣。
遵弃瑕录能之义。则俊乂效职矣。
若王纲者。布于方册。
顾在陛下行与不行。何谓之遗矣。
制策曰。均沃塉于原田。
便工商于市肆者。臣闻土功。
因地利。所以惠众人也。
禁末作。绝奇货。
所以惠工商也。其要在于申明田令。
与不扰市人耳。制策曰。
改制徵物。釐创建正者。
伏以国家受命。向二百年。
宪章典礼。并吞千古。
今陛下嗣圣御极。孝理君临。
华夏既平。思欲改制。
此皆先圣旧典。臣窃惜之。
臣又闻夏以木德王而正以人统。殷以金德王而正以地统。
周以火德王而正以天统。孔子曰。
夏正为得天。此不易之道也。
制策曰。复务官曹。
澄清流品者。臣闻设官分职。
以蒇王事。犹列宿定位。
拱北辰也。伏见艰虞以来。
制使额。类官有二事。
人无底从。销钱销食。
十场十扰。今陛下欲使复务于官。
人志所底。此为政之本也。
臣闻政以贿成。则廉者贪。
匪直其道。则贪者廉。
此仕进之情也。今圣虑及此。
孰不洁其源而浚其流乎。制策曰。
朝有济理之士。边有死难之臣者。
臣闻舜举皋陶伊尹
则仁者至矣。今贤才夹辅。
俊乂扬庭。犹沧海之富珠玑。
昆山之积琼玉。但恐未察耳。
伏望听政之暇。引备顾问。
则十六相不专美于尧代矣。臣又闻子骄者不志孝。
臣骄者不志忠。伏望陛下训将帅以礼。
示师徒以义。则仗节犯难者。
孰变其功乎。制策曰。
致俗廉隅。还风朴略者。
臣以为非理也。其化也。
于朝廷公卿大夫。孰不尚退让。
崇节俭。而率土之士。
畴不从风而靡乎。制策曰。
授简之外。傥有令图者。
臣以为当今所务者。在于兴礼乐。
务耕稼。禁游食。
抑奢侈。其馀则诏书所以问。
臣纤悉矣。谨对。
澹台灭明斩龙毁璧(以璧恶苟求人难力制为韵) 中唐 · 白行简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二
璧之为宝也至珍。龙之为物也至神。
蕴彼坚贞。由是见希于代。
神其变化。胡不可畏于人。
苟以力夺我宝。则必害及尔身。
原夫被褐而来。舣舟以济。
怀白璧为利涉。佩青蛇而自卫。
光连晓日。若明镜之高悬。
影落深潭。状白虹之初霁。
孤棹才移于渡口。二龙歘见于波际。
将至宝因此可求。谓匹夫于焉易制。
徒观其迅雷铿。狂电翕赩。
转清辉而阳景灭曜。喷风雨而晴空变色。
拖尾乃无所遁逃。矫首则方将荐食。
朱萍焉能施其术。佽飞莫得用其力。
灭明乃挺利剑。整扁舟。
驱天吴。北阳侯。
壮志奋而发植冠耸。瞋目张而眦裂血流。
白刃下耀于渊室。紫气上冲斗牛
左绝其脰。右摏其喉。
擢锦缋之鳞。触惊波而乍聚乍散。
洒元黄之血。随奔流而或沈或浮。
既风恬而雨绝。俄雾廓而烟收。
龙实最灵。孰可以威而詟。
璧惟重宝。岂得不义而求。
既而弭波澜。济江干。
璧非人。愿保全而莫可。
人非剑。思耀武而诚难。
然后韫神邱。即长路。
持拱璧而叹息。盼中流而回顾。
岂不以怀宝者为物所求。恃力者为人所恶。
且龙实恃力。人惟怀璧。
尔实我欺。我非尔惜。
虽在时之攸重。谅于人而何益。
闻老氏之诫。莫守乎满堂。
考圣人之清。不贵于盈尺。
遂投之河而神罔敢受。毁于岸而人莫敢有。
纷然电散。谓齐后之碎连环。
騞尔星分。同亚父之撞玉斗。
则知动不可妄。求不可苟。
始则将害于人。终乃自贻伊咎。
胡不伏水府而藏珠于颔。照昆山而衔耀于口。
故贪而毙也。诚罹有悔之凶。
毁以弃之。安能无胫而走。
嗟乎仁必有勇。信千古而不朽。
灵光寺灵佑塔铭 中唐 · 沈亚之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
释家之法。
以弟子嗣师由子。
其事死送葬。
礼如父母。
由是籍书赞记之。
常名而不姓。
今通氏言释者。
必祖自佛派。
分诸系于七祖。
各承其师之传。
以为重望。
律师光范者。
始为童子时。
事师曰灵佑
且满岁。
师与其曹为状喻之语。
律师侍侧。
辄达其至。
既学五年。
而通经纪。
年及冠。
遂去发被褐。
言语应引。
则老缁不能对矣。
大历中诏度。
始成僧仪。
初居吴之嘉兴空王寺。
其后缁衣男女相与诵其能。
于是俱使授学。
更居灵光寺
遂与其徒讲赞微言百流会归之说。
自吴南北郡邑。
缁衣咸果受。
人人自得。
若濡露然。
又著会释章句十五卷。
贞元十六年十月某日。
灭于其寺之居。
僧年四十五。
寿年七十四。
遗言令其子弟曰。
当殡我寺之居西园中。
其后四年。
门弟子相与成塔于其所。
元和中
余游
弟子明辨来求铭焉。
律师字楷
其家本吴人
其乡里在昆山县
曾祖师利。
开府仪同三司
食邑三百户
元亮
于潜
君卿
彭泽丞。
河东裴氏。
其子与明辨之列凡六人。
皆童子受学。
是哀氏之仪由子也。
作铭。
其词曰。
唯寂之门。
呜呼已矣。
匪媾匪育。
孰后尔已。
能传其心。
即继乃嗣。
以图我铭。
以纪万祀。
及第后谢座主 唐 · 周匡物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引用典故:一枝丹桂 吞炭
一纵东越西秦,十度闻莺不见春。
试向昆山投瓦砾,便容灵沼濯(一作洗)埃尘。
悲欢暗负风云力,感激潜生草(一作土)木身。
中夜自将形影语,古来吞炭是何人。
瑶华乐810年 中唐 · 李贺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崇义里
穆天子,走龙媒,八辔冬珑逐天回。
五精扫地凝云开,高门左右日月环。
四方错镂棱层殷,舞霞垂尾长盘珊。
江澄海净神母颜,施红点翠照虞泉
曳云拖玉下昆山,列旆如张盖如轮。
金风殿(一作敛)清明发春
八銮十乘,矗如云屯。
琼钟瑶席甘露文,玄霜绛雪何足云,薰梅染柳将赠君。
铅华之水洗君骨,与君相对作真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