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为崔使君让润州表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五
臣某言。伏奉今月日制书。以臣为使持节润州诸军事润州刺史。散官如故。前命甫流。后恩遄集。进退维谷。忧喜聚门。臣某中谢。臣材质孤陋。艺能鄙薄。徒以颇承旧业。遂得历践清资。国庠司级(一作极)。既非所据。六卫陪轩。又无足采。久欲避贤公府。移疾家园。不悟冲眷曲临。殊私属委。匏沟东望。始拜宠于韩台。竹里南浮。遽迁荣于楚泽。何以仰承皇寄。俯缉氓徭。伏乞日月回光。云雨流霈。深惟鉴察。改任良能。则朝有至公。臣知免戾。无任屏营之至。
送宇文协律赴西江序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七
复周正之年。天子以润州刺史张公林(本集作休)为豫章太守。豫章之人。既庶且富。部从事县大夫缺而不补。先以檄徵协律于会稽。时人皆贺豫章之得贤。协律之遭遇君子。则曰。夫子刃有馀地。不啻切玉。割小鲜而用其铓。无乃不可乎。夫子曰。不然。盖其不患秩卑。而患已素餐。不患国士之不我遇。患遇之而不答。苟有用我者。吾其为执射乎。于是举帆西陵。是日于迈。然后知大丈夫之感义而不私其身也。于越长路。江皋暮春。沈吟秦山。悽怆镜水。岂不知今日斗酒。明旦不共。顾怀安败名。无勇也。怨别伤离。非丈夫也。苟将申其道而成其务。则万里咫尺。少别何有。二三子其咏歌之。以代杂佩。
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五言诗之源。生于国风。广于离骚。著于李苏。盛于曹刘。其所自远矣。当汉魏之间。虽以朴散为器。作者犹质有馀而文不足。以今揆昔。则有朱弦疏越太羹遗味之叹。历千馀岁。至沈詹事宋考功。始裁成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缘情绮靡之功。至是乃备。虽去雅寖远。其丽有过于古者。亦犹路鼗出于土鼓。篆籀生于鸟迹也。沈宋既殁。而崔司勋颢王右丞维复崛起于开元天宝之间。得其门而入者。当代不过数人。补阙其人也。补阙讳冉。字茂政。元晏先生之后。银青光禄大夫泽州刺史讳敬德之曾孙。朝散大夫饶州乐平县令讳价之孙。中散大夫潭州刺史讳顗之子。十岁能属文。十五岁而老成。右丞相曲江张公深所叹异。谓清颖秀拔。有江徐之风。伯父秘书少监彬尤器之。自是令闻休畅。举进士第一。历无锡县尉左金吾兵曹。今相国太原公之推毂河南也。辟为书记。大历二年迁左拾遗。转右补阙。奉使江表。因省家至丹阳。朝廷虚三署郎位以待君之复。不幸短命。年方五十四而殁。呜呼惜哉。君忠恕廉恪。居官可纪。孝友恭让。自内形外。言必依仁。交不苟合。得丧喜愠。罕见于容。故睹君述作。知君所尚。以景命不永。斯文未臻其极也。盖存于遗札者。凡三百有五十篇。其诗大略以古之比兴。就今之声律。涵咏风骚。宪章颜谢。至若丽曲感动。逸思奔发。则天机独得。有非师资所奖。每舞雩咏归。或金谷文会。曲水修褉。南浦怆别。新声秀句。辄加于常时一等。才钟于情故也。君母弟殿中侍御史曾字孝常。与君同禀学诗之训。君有诲诱之助焉。既而丽藻竞爽。盛名相亚。同乎声者方之景阳孟阳。孝常既除丧。惧遗制之坠于地也。以及与茂政前后为谏官。故衔痛编次。以论撰见托。遂著其始终以冠于篇。
宋州送姚旷之江东刘冉之河北序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春叶尉吴兴姚旷至自洛阳。中山刘冉至自长安。俱以文博我。相与交欢于睢涣之涘。始则开青天豁其云雾。亦既窥武库见其矛戟。凡旬有五日。而姚适吴。刘济河。余归梁。各有四方之事。将为千里之别。夏四月。抗手于卢门。议别故也。夫别与会。悲乐存乎其中。故贤智所不能遣。然达者游世。随变所适。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异乎金柅之有系。匏瓜之莫食。子其行矣。别何为者。北斗在已。南风始来。丛台草长。京口水阔。何以送远。唯当赋伐木以为仁人之赠。
豫章冠盖盛集记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九
凤凰鹓雏。翔于碧霄。非梧竹不下而食。贤人君子。有四方之志。非乐国不适其土。豫章郡左九江而右洞庭。接苗氏之遗墟。非观风按郡参事莅职者。则长者车辙莫由至也。岁次辛丑春正月。东诸侯之师有事于淮西。是役也。以蜂虿窃发。华夷震惊。执事者匪遑启居。亦既播越。我都督防御观察处置使兼御史中丞韦公元甫。克振远略。殷为长城。且修好于邻侯。从交相见。敦同盟戮力之义。图靖难勤王之举。故三吴舟车。八使冠盖。名公髦士。偫后庶尹。辐辏鳞集。其来如归。于是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李公峘至自广陵。越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杜公鸿渐至自会稽。润州刺史试鸿胪少卿韦公儇至自京口。苏州刺史韦公之晋至自吴。庐州刺史前尚书右丞徐公浩至自合淝。由是越人吴人荆人徐人。以其孥行。络绎荐至大江之涯。于是乎宏舸巨鹢。舳接舻隘。輶车鸾镳。轊挂毂击。每讲射合礼。宾主好会。峨星弁。执象笏。雁行而揖者。五十有九人。凡处八座者一。历中司者三。尚书司辖者二。建隼旟者九。冠獬豸者十一。其载笔掖垣。曳裾廷寺。分曹环卫。典校蓬阁者。印绶累然若差肩。驾于宇下翼如也。夫卫甸侯也。以多君子而誇列国。梁孝王汉宠弟也。有邹枚严马之盛而焜耀后世。孰与以一郡之狭。五湖之阻。而济济俊乂。驰轩冕而就客位者。殆九州多士之半。则鹓凤偫翔而萃止不若也。彼昔人所称。方斯其陋乎。岁二月。楚氛扫除。江介厎定。然后皆整归旆。分镳言旋。絷维莫从。音徽将远。不颂不述。后嗣何观。公于是谨而目之。且列其爵里名氏于馆。俾来世知众君子之车尘在此境也。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左庶子严公墓志铭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皇唐太子左庶子河内县子冯翊严公讳损之。故都督洮州诸军事洮州刺史协之孙。赠太常少卿方约季子。中书侍郎挺之母弟。家之庆。天之休。钟于公躬。故其德备。少仕昌世。遇权臣恶直官。不登三台。晚值多难。安贞不竞。故位不过郡守宫尹。前后佐两卫。参四府。领二县。典七州。再入石渠。三升龙楼。凡处任十八。享年七十六。未尝以利苟合。违道从欲。用之则行。见机不俟。动静允迪。劳谦有光。广德二年六月二十五日。终于襄阳。是岁八月。权窆楚山西原。冢子曰式。官至江陵少尹。不幸道夭。仲子曰士元。由殿中侍御史为尚书虞部员外郎。少子曰士良。领秘书著作郎。悉能裕父蛊。懿文德取公器。他日独立。训所至也。大历三年岁在戊申五月二十九日。返葬洛阳先茔。礼之至也。宗人故太常卿向。尝状公往行。贻诸有司。谓公外宽内刚。廉正笃敬。温而不厉。直而不讦。学究原本。行有枝叶。故其适道求友。莅职任事。覈其实。不居其华。初公宰氾水也。以庄明慈惠为政。氾水人不敢欺。而户口增倍。狱讼衰止。御史中丞萧隐之以状闻。公是以有著作郎之拜。其后历太原上谷弋阳馀杭丹阳。虽风俗殊异。治效如一。不曰才乎。公在清池。会安禄山与当国者交恶。公曰。难作矣。遂移疾请告。奸党恶之。是以有弋阳之贬。贬之明年。河北为戎。不曰智乎。涉患难不辱身。践禄位不徇名。居义处顺。动罔违吉。不曰贞乎。呜呼。荣问素业。与时皆逝。可称也。而不可追也。今采其实录。刻石示后。盖欲报罔极者之志也。其辞曰。君子之道。容民畜众。公宰二邑。二邑无讼。与国共理。惟二千石。公七剖符。七著成绩。乃师国子。司成望苑。考艺较德。以弼三善。中和其心。正直是践。道亚羽翼。名掩春华。忠以事君。孝施于家。粲粲令子。鲜侔晨葩。若何不吊。盛德既丧。音徽永沬。士友孤望。千载九原。游者悽怆。
为李峘祭纛文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年月日。都统江淮之南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户部尚书李峘。谨以少牢之奠。敬祭于六纛之神。天地不仁。神明无亲。惟正是与。若响之答。敢有象恭滔天。搆衅称乱。国有明罚。神其舍诸。贼臣刘展。假宠多难。敢包狼心。窃发虿毒。将敷虐于我上下神祇。使东溟扬波。偫动昏垫。皇帝震怒。按剑授钺。命我上将。厎天之伐。于是有虎牙鹰扬之臣。蛇矛犀渠之偫。横行而东。我伐用张。月羽云旗。以先启行。方将历浔阳。下南陵。收京口。扫建业。斮枭獍以衅鼓。封鲸鲵为京观。俾万里浪破。三象雾廓。今以令月吉日。整驾即路。是用邀福于尔有神。惟神降衷。尚弼予志。敢告无靡旗。无絓骖。无汰辀。无偾车。命五将护野。万灵并毂。令天地氛祲。望风扫除。魑魅魍魉。罔不率俾。莫我敢遏。为神祇羞。尚飨。
送郭秀才 唐 · 顾况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故人曾任丹徒令,买得青山拟独耕。
不作草堂招远客,却将垂柳借啼莺。
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晋国公赠太傅韩公行状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
曾祖符。皇朝潭阳郡太守。祖大智。皇朝河南府士曹参军。赠吏部郎中。父休。皇朝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少保。赠司空。谥文忠公。京兆府万年县洪固乡冑贵里韩滉。年六十五。公继代生贤。左右王室。郑武之贤。韦平之美。开元中解褐。授右威卫骑曹参军。丁文忠忧。服阕。授京兆府同官县主簿。又丁内忧。孝贯神明。服除。授太子通事舍人。肃宗在灵武。授监察御史兼北海郡司马。充北海节度判官。道阻未行。除通州刺史。寻充山南西道采访使判官。时宰丑正。除彭王府咨议。诏除殿中侍御史。累迁祠部考功吏部三员外郎。判南曹。寻迁吏部郎中给事中兵部选事。有盗杀富平令。倚为禁兵。特诏释之。密疏闻状。遂伏其罪。迁尚书左丞。知吏部选事。有拥马陈词。造阶抗议。曾不再烦主吏。重阅簿书。片言遣之。莫不心服。拜户部侍郎。判度支管诸道青苗税户。属国计空耗。上难其人。服勤九年。出利百倍。左藏之钱至七百万贯。大仓之粟至数百万斛。其边储或五六万。或十馀万。有附大臣閒于先帝者。引刘向羊头山黍。云权量久差。公曰。山之南北。地之肥瘠。禾黍不同。会内藏有隋朝铜㪷。果不差异。安邑解二县盐池。比岁水涨。甚于往年。有漫生红盐之瑞。诏谏议大夫检覆。并致祭祠宇。号宝应灵庆池。宣付史馆。拜太常卿。出为晋州刺史。拜苏州刺史。充浙江东西都团练观察处置使。寻加银青光禄大夫。改检校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依前充浙江东西观察使。令行风动。无敢犯者。自信安洪光东阳捍狼山僧惟晓等。结连数郡。荧惑愚氓。破其巢窟。伏戎自殪。山越一清。管郡十五户百万。里尹亭长书佐小史令丞牧守。通数万人。自公区处。不朽之作。乘舆播越。畿甸路断。公日遣一使。閒道赍帛。表诣行在。诸道未知行在。营将士无不引还。唯公所遣兵。镇河南冲要。坚守不退。兵马使董晏。将三千人镇徐州。部将沈清等颇违军禁。公遣一介。赍牒辕门。笞晏二十。沈清等六十八人。悉按军令。徐方既定。转检校吏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封昌黎公。改封南阳。天子幸梁川巴山道。命判官何士干领健步七百。负绞练十万疋。上献天子。六军从官。扈跸千里。时属维夏。未颁春衣。表至行在。众情大悦。公又命从事裴枢李伦徵巡。内兵甲麾下将士合三万人。请翊卫銮舆。收复京邑。上深嘉叹。特加检校尚书右仆射。李希烈众军东下。志吞淮济。公即日遣兵马使王栖曜李长荣柏良器。以劲卒万人。溯流千里。倍程救援。才及雎阳。贼已陷襄邑。攻宁陵。栖曜等突围乘城。矢中元恶。凶徒慑遁。不敢东顾。淮南初丧节度使。大将王佋。带甲数千。夜犯城府。或出权计者。云江南兵至。佋兵遂散。杀戮甚多。士卒骄矜。争邀厚赏。率居人商旅五十万缗。符牒已行。人情恟恟。公即日遣都虞候李栖华谓兵马使张瑗等曰。收复上都。六军未赏。节度薨殁。岂名为功。赋敛擅兴。何人造意。诸将引过。横调立停。及大驾还都。进封郡公。时希烈尽锐攻陈州。公命诸将与宣武军合势。破贼数万人。关中初复。公以为国无年储。何御荒俭。陈围已解。汴路即通。抗表请献军粮二十万斛。从本道直至渭桥。公命判官元友直草创运务。部勒趋程。时河中阻兵。坚城未拔。关河蝗旱。军食不足。船至垣曲。王师大振。拜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本道度支营田充江淮转运等使。连岁蝗灾。仰在转运。公自晨及暮。立于江皋。发四十七万斛。舳舻所至。近远慰安。贞元元年十一月十一日制曰。江淮转运使某官某。励精勤职。夙夜在公。厥有成绩。可进封国公。初封郑。改封晋。前后河南用兵。解宁陵睢阳之围。全彭城要害之地。朝廷议勋。特赐一子六品正员官。又其军镇营宇。舟船鞍马。甲仗旗鼓。羽革丹漆。牛羊六畜。难乎校算。应缘两税。唯有一榜。人争及限。吏不到门。今江南缣帛。胜于谯宋。二年冬十一月朝觐。上深礼重。委以大计。加度支诸道盐铁转运等使。待空岩穴。方归田里。主恩弥深。初愿遂违。顾谓其族。为当沥肝胆。身涂草莽。上答乾坤。时属西北用兵。仓库空竭。公和籴五十万斛。无敢夺期。米价遂贱。防秋士马。储糗更无阙。自公当漕运。初年四十七万。二年七十万。末年一百万。尚结赞普。使六蕃。抗言逆顺之理。夷虏感动。肝胆楚越。张权者不敢惕息。盗位者退而思过。贞元三年二月二十五日。薨于昌化里私第。春秋六十有五。皇帝震悼。辍朝三日。制曰。故某官某。应运而生。弼谐于我。道符两曜。德冠八元。以武绥边。以文经国。方期难老。式作宗臣。孰谓不融。尽瘁而没。虽郑亡子产。卫失柳庄。憯悼之怀。岂过于此。过时谓(三字疑)抚床增恸。当扆兴嗟。厚申往襚之恩。载荣优赠之礼。可赠太傅。前后赙赠布一千疋。米粟五百石。钱四百万。丧事供官。公践历四朝。岁逾五纪。炎不执扇。昼不伏枕。疾无杖屦。居必矜庄。自同官主簿。制一裘褐。直为宰相。古人无食粟之马。衣帛之妾。更爽之居。不足多矣。以沙门一行得圣人之道。特写形影。仰如宗师。癖在春秋。精于系象。赋春秋七章。著通例六卷。并章奏词略十馀万言。豁如恒星。敦故旧。重然诺。好古博雅。能书善画。夫议大勋者则不书小善。举大德者则略其细事。故不殚论矣。公有子弟。闻斯行诸。不敢坠失。况以宾客。从事日久。泣慕清尘。谨状。贞元三年闰五月十八日。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晋国公韩公故吏将仕郎前大理寺司直顾况谨上尚书考功。伏以柱石元臣。勋绩光茂。孝则先意承志。忠则知无不为。武能禁暴。文以经国。翊赞圣明。懋建和平。沃心造膝乎上。长策宏规振乎外。奄从流运。恩轸睿慈。今月日若驰。松楸将树。易名之典。请举旧章。谨上。
祭李员外文 唐 · 顾况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十
古之哲人。铜鞮介山。柳下臧文。先生企之。密迩四邻。逢时不昌。与世邅迍。先生渊然。金碧无尘。通识殊伦。精义造神。退居江潭。节贯松筠。皎皎先生。兰言玉声。词林摇落。天地空春。宜与太一。上为帝宾。若商傅说。例列星辰。天将以公。经济生人。生人不幸。天丧斯文。斯文既丧。呜呼郢匠。先生逝矣。何人知况。知况何人。升堂诱进。造次无为。枢机必慎。迹畅高节。心融密印。词不能豁其胸襟。故舂容于绝韵。而京口归魂。毗陵旅榇。可胜悲哉。心丧何自。身役炎洲。先生大归。赴哭无由。古之达者。以生为浮。先生徂征。与化同游。四节不留。物无长在。寂寂宾阶。人迁事改。陶潜自祭。管辂知终。本师瞿昙。了达虚空。初命少子。昏冠先礼。兆发深衷。圣朝悼叹。傥遂追崇。忝友季茂。休戚略同。北望丹徒。山险万重。文非尺牍。郁塞盈胸。想公形容。昭况肃恭。尚飨。
授韦损大理少卿制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二
敕。银青光禄大夫前润州刺史上柱国冯翊县开国男韦损。识清行理。强学自辅。服于礼而中节。居其业以全忠。识能有馀。阶历颇久。京江按部。终始六年。勤职惠人。风化一变。循吏之称。去而益彰。天下之平。属于廷尉。乃立其贰。方求直清。俾之弼教。敬尔繇狱。可行大理少卿。散官勋封如故。
赞善大夫李君墓志铭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二十
太上立德。我咎繇谋之。太极至道。我老氏明之。施于子孙。令闻长世。盛衣冠于乡族。传带砺于侯社。西凉有武昭之谥。后魏有姑臧之封。祚于我唐。亲则同姓。门阀清显。冠于人伦。婚姻所仰。齐其大也。朝会所推。滕其长也。君讳某。字某。其先陇西成纪人也。曾祖元道。皇朝秦王府十八学士给事中银青光禄大夫常州刺史。祖正基。皇太子舍人。父犯肃宗庙讳。皇膳部郎中淄州刺史。文章侍从。给事黄门。官品第三。使符至五。军坊司其启奏。殿柱题其名氏。并以博学伟才。历位中外。蔼然声问。扬于家邦。公体元精之和。得大雅之正。入出孝弟。而烝烝如也。恭俭寡过。学如不及。起诗书之废疾。通古今之训注。以五经高第。冠名太学。而四方诸儒。多所质疑。是时也。玄宗在上。天下大同。分王宗枝。以崇藩屏。高选僚友。必极时俊。非阮浑纯粹。郑袤鉴识。徐干之恬澹寡欲。匡衡之射策甲科。则何以处畏慎之地。当敬爱之礼。故命公参陕王忠王义王棣王四府藩佐。虽天人帝子。不出于清禁。而井赋田租。必总于朱邸。公守以廉介。谨均节用。用或有差。终不奉教。春秋匪懈。夙夜在公。行之维艰。不易其操。何止攀小山之桂。虚望神仙。对西园之月。空疲宴赏而已。开元中。御史大夫李商隐按察东都。大明黜陟。表公清白尤异。特拜朝散大夫。寻除右卫率府左郎将。迁太子右赞善。赞三善之德。周礼其难。将四率之府。晋朝所重。风流名士。文武兼才。辉映崇贤。肃清屯骑。素怀止足。亟请归闲。至于暮年。终不得谢。呜呼。道不可屈。身屈何伤。以天宝十四载正月十七日。终于东京崇政里之私第。享年若干。永泰元年二月。皇帝以肃宗藩僚。清节明著。家丞秋实。在先志而不忘。中尉夜拜。叹流年之已逝。又以子列宪臣。光我多士。诏赠曹州刺史。旌有德也。夫人荥阳郑氏。明粹柔闲。配于君子。孝敬感于冬鲤。勤俭彰于夜萤。先公而终。其引盖殡。有子二人。长曰荣。终润州司功。次曰挺。前监察御史。继夫人荥阳县郑氏。辅佐之道。宜其家人。均养之德。爱犹已出。有男曰庆。前越州参军。从夫启南城之邑。随子述东征之赋。江海悠然。往歌来哭。以大历三年五月日。葬我济阴守于偃师县东姑臧公之茔次。盖二夫人祔焉。挺庆等性与纯孝。幼承训奖。烝烝孺慕。合葬于防。海变山飞。铭石不泯。词曰。
我之始祖。自高邱兮。继有贤王。霸凉州兮。冕绂班然。乃公侯兮。周之姬姓。汉之刘兮。卓哉济阴。广前修兮。怀文抱质。能刚柔兮。羽陵遗。诵如流兮。介帻单衣。从梁游兮。储宫端士。侍铜楼兮。长水校尉。鸣绛驺兮。方期告赐。得归休兮。谁谓生涯。忽若浮兮。先朝宫臣。圣眷留兮。追命藩守。诏书优兮。谷也食子。难也收兮。合祔黄肠。千万秋兮。
润州上元县福兴寺碑 唐 · 许登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一
维□□□□两仪。维圣人首于万物。物本于道。道行于人。人资于教。物本于道者。姑肯务德乎。人资于教者。□肯崇德乎。夫教始于儒。中于道。终于释。释之时义大矣哉。空寂为体。慈悲为用。生死为苦。涅槃为乐。□□询夫异兆。汉后梦夫真仪。越自西天。传诸东夏。所以九围之内。六服之外。像法流衍。元风振扬。四千二百甲子于兹矣。我天宝之季。乾柱䆮折。坤维䆮裂。有为凶渠。奸乱河朔。有生逆节。乘衅江淮。乾元中。暴兵至于金陵。蹂踖闾阎。残其寺观。鞠为瓦砾者。福兴首之。福兴寺。梁大同二年之俶建也。本于塘蒲之东。迁于银湖之北。中更一徙。以袭其初。传记缺遗。莫详岁月。嗟夫。昔秽国尽烧。我净土弗毁。慧眼之睹矣。今精庐斯坏。我法侣无归。凡目之取矣。有禅师德号道融。本姓楼。东阳义乌人也。肃宗皇帝龙飞朔方。大赦天下。改元为至德。每寺度人。以蕃王室。时润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江南东道节度处置使京兆韦公陟。俾属城大德。咸举所知。禅师行业精修。法门之中。裒然为首。遂正名僧籍。而□于福兴焉。初入牛头山。谒第六□忠大师。遽受密印而为正座。大师三昧之主。四支之尊。摄心无涯。定力无等。首施钱三十万。谓禅师曰。可□□招提。□其安乐。禅师跪以奉命。乃初请之邑。再请之州。州伯邑长。佥谐恳愿。以大唐上元二年龙集辛丑季秋月旬有九日。遂移橛旧额。肇橛新居于天竺之山。为真宝地也。天竺在故寺东南七里。名符佛国。山则我乡。此盖有开必先。阴骘灵鹫。禅师尝读经典。至千二百五十人俱。□之而言曰。岂直多徒。亦堪集事。遂据此数。以裒其人。人钱三缗。共成法相。行檀如水。品物如山。未盈旬时。我望充塞□是邑也。建业旧都。有齐梁遗风。乃聚沙为塔。于然灯求记者。家不无之。易用受化。是故栋梁之才。□里而来。如陵如堆。班倕之伍。千里而聚。如云如雨。乩之以日。懋之以功。刊山陊崖。敜阱夷坎。芟蒙茏为显地。刬崱□为康衢。其平如磨。其细如砥。禅师以心居中度殿。以背居后度宇。以首居高度台。以足居下度室。以臂居北度廊。以手居南度门户。授□□□皆约我身。规圆之。矩方之。纵度之。横□之。上协于天。下协于地。明协于人。幽协于神。然后斯之以斧斤。督之以绳墨。审之以面势。较之以方隅。使人无所惑也。□之以□□□之以榱桷。□之以轩牖。墄之以阶墀。使人知大壮也。先之以粉绘。后之以丹雘。雕之以金璧。镂之以□□使人观巨丽也。春烁瀛海。花敷蓬莱。如鹏斯飞。如虹斯饮。色空相射。晶光相廞。煌煌炎炎。□□烂烂。回翔日月。吐纳阴阳。弗可得而名也。白荡之山。以□其左。沧江之水。以浟其右。斗辰之□以爓其上。盘龙之镇。以抉其后。望夫南上以启行。慈姥东向而奔走。胜势交□□□放纷。蓄灵孕奇。□岚泄雾。彩章屡变。浓淡更鲜。又弗可得而名也。多罗之树。郁以青葱。功德之水。湛而清净。涌塔浮于倒景。香刹彗于行云。贵色有薝卜之花。和鸣有迦陵之鸟。大雄据师子之座。贲然当阳。太子垂璎珞之衣。嫣然列侍。相好□□变化无穷。罔得智而知。罔得亿而测。巍巍光大。不可称量。四天赫临。八部周护。持殳秉槊。一何棱□□□□颐一何拗怒。精灵肸蚃。如在虚空。⿰(元攴)乎诱掖偫生。虔修六度。撞钟鸣磬。以破昏疑。击鼓吹螺。以施号令。闻者开般若之智。见者发菩提之心。或谓宝生之国。极乐之土。颇黎为地。黄金为绳。流泉浴池。珠交雾幔。以此为念。吾无腼焉。惟禅师之经营兹寺也。祯符景瑞。匪朝伊夕。五翚掊地。神之定矣。三虎御寇。神之命矣。二木不夺。神之正矣。一泉息浊。神之净矣。灵芝三秀。嬔谷嬔山。祥莲合房。于沼于沚。造门之女。呴而不宿。游方之人。投而弗禁。祅灾起念而自殄。危惧归心而必释。禅师之道。恶可倪也。禅师之德。恶可测也。演慈悲之化。降淫慝之神。皆建庙立祠。血食不绝。近云百祀。远谓千龄。大则牺牛之建。小则特豚之祷。以月以日。以时以节。弗敢矫诬。不□□□□□墉屹然。灌木捎天。但得而遵。何繇而殛。禅师以为修道之本。在于利人。从人之欲。可谓除患。乃诣其□□□视谛观。以日系月。身心静一。或呈丑相。未睹睟容。或□□□无何稽首。悉与受菩萨净戒。而度脱之。斩阴斩阳。以为梵宇。取彼居室。寘之金仙。寂寥而无事矣。城邑聚落。数百里閒。巫风遂消。佛道增长(阙 字)。主之教欤。繄禅师之力欤。二相交修。一体互用。不然者。何以元通妙感而若是乎。予耳聆嘉声。目览懿迹。乃知□圣道者谁能虑始。创僧坊者□□□□王公大人。豪富长者。国当全盛。家有货财。然以更之存亡。积之年纪。人则尽瘁。事或丛残。未有□□乎禅门。独行世界。时遭多难。道弗屡空。□□而□福自开。晏坐而万缘斯凑。不七八稔。指顾皆成。轮才乎而。奂才乎而。若夫经始之善人。屋宇之□数。纪于碑阴之上。庶千劫炳然而可□其辞曰。观空匪易。□相良难。既观又□扬波导澜。渊渊我师。体□行端。经之精舍。粲以林峦。其宇伊何。维栴与檀。其饰伊何。维琅与玕。耀耀华影。峨峨郁盘。閟阴迪阳。从暑阅寒。世界非广。渤澥非宽。景于是萃。思于是殚。甘露之门。净口以餐。般若之□□心以安。右浃大江。左驰长干。霭如山青。赩若霞丹。硉矹丰碑。□□不刊。追琢斯文。亿载是观。
京口怀古 唐 · 戴叔伦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
浩浩波(一作风)声险,苍苍天色愁。
三方归汉鼎,一水限吴州。
霸国今何在,清泉(一作波)长自流。
京口送(一作逢)皇甫司马副端曾舒州辞满归去(一本无去字)东都 唐 · 戴叔伦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潮水忽复过(一作至),云帆俨欲(一作若)飞。
故园双阙下,左宦十年归。
晚景照华发,凉风吹绣(一作别)衣。
淹留更一醉,老去莫相违。
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 唐 · 戴叔伦
引用典故:羲皇人 颜谢
淮汴初丧乱,蒋山烽火起。
与君随亲族,奔迸辞故里。
京口附商客,海门正狂风。
忧心不敢住,夜发惊浪中。
云开方见日,潮尽炉峰出。
石壁转棠阴,鄱阳寄茅室。
淹留三十年,分种越人田。
骨肉无半在,乡园犹未旋。
尔家习文艺,旁究天人际。
父子自相传,优游聊卒岁。
学成不求达,道胜那厌贫。
时入闾巷醉,好是羲皇人。
顷因物役牵,偶逐簪组辈。
谤书喧朝市,抚己惭浅昧。
世业大小礼,近通颜谢诗。
念渠还领会,非敢独为师。
游慧山寺记 唐 · 陆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
慧山古华山也。顾欢吴地记云。华山在吴城西北一百里。释宝唱名僧传云。沙门僧显。宋元徽中过江。住京师弥陀寺。后入吴。憩华山精舍。华山上有方池。池中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老子枕中记所谓吴西神山是也。山东峰当周秦閒。大产铅锡。至汉兴。锡方殚。故创无锡县。属会稽。后汉有樵客。山下得铭云。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有锡沴。天下弊。无锡乂。天下济。自光武至孝顺之世。锡果竭。顺帝更为无锡县。属吴郡。故东山为之锡山。此则锡山之岑嵚也。南朝多以北方山川郡邑之名。权创其地。又以此山为历山。以拟帝舜所耕者。其山有九陇。俗谓之九龙山。或云斗龙山。九龙者。言山陇之形。若苍虬缥螭之合沓然。斗龙者。相传云隋大业末。山上有龙斗六十日。因而名之。凡联峰沓嶂之中。有柯山华陂古洞阳观秦始皇坞。柯山者。吴子仲雍五世孙柯相所治也。华陂者。齐孝子华宝所筑也。古洞阳观下有洞穴。潜通包山。其观以梁天监年置。隋大业年废。秦始皇坞者。村墅之异名。昔始皇东巡会稽。望气者以金陵太湖之閒有天子气。故掘而厌之。梁大同中。有青莲花育于此山。因以古华山精舍为慧山寺。在无锡县西七里。宋司徒古长史湛茂之家此山下。故南平王铄有赠答之诗。江淹刘孝标周文信并游焉。寺前有曲水亭。一名憩亭。一名歇马亭。以备士庶投息之所。其水九曲。甃以文石罛甓。奫沦潺湲。濯漱移日。寺中有方池一。名千叶莲花池。一名纑塘。一名浣沼。岁集山姬野妇。漂纱涤缕。其渺皓之色。彼耶溪镜湖不类也。池上有大同殿。以梁大同年置。因名之。从大同殿直上。至望湖阁。东北九里有上湖。一名射贵湖。一名芙蓉湖。南控长洲。东泊江阴。北淹晋陵。周围一万五千三百顷。苍苍渺渺。迫于轩户。阁西有黄公涧。昔楚考烈王之时。封春申君黄歇于吴之故墟。即此也。其祠宇享。以醪酒。乐以鼓舞。禅流道伴。不胜滓噪。迁于山东南林墅之中。夫江南山浅土薄。不自流水。而此山泉源滂注崖谷下。溉田十馀顷。此山又当太湖之西北隅。萦竦四十馀里。惟中峰有丛篁灌木。馀尽古石嵌崒而已。凡烟岚所集。发于萝薜。今石山横亘。浓翠可掬。昔周柱史伯阳谓之神山。岂虚言哉。伤其至灵。无当世之名。惜其至异。为讹俗所弃。无当世之名。以其栋宇不完也。为讹俗所弃。必其闻见不远也。且如吴西之虎邱。丹徒之鹤林。钱塘之天竺。以其台殿楼榭。崇崇嶪嶪。车舆荐至。是有嘉名。不然。何以与此山为俦列耶。若以鹤林望江。天竺观海。虎邱平眺。郡国以为雄。则曷若兹山绝顶。下瞰五湖。彼大雷小雷洞庭诸山。以掌睨可矣。向若引修廊。开邃宇。飞檐眺槛。凌烟架日。则江淮之地。著名之寺。斯为最也。此山亦犹人之秉至行。负淳德。无冠裳钟鼎。为迩俗所不侈。宜矣。夫德行者源也。冠裳钟鼎者流也。苟无其源。流将安发。予敦其源。亦伺其流。希他日之营立。为后世之洪注云。
送秦系赴润州 中唐 · 韦应物
七言绝句 押咸韵
近作新婚镊白髯,长怀旧卷映蓝衫。
更欲携君虎丘寺,不知方伯望征帆。
登北固山望海 中唐 · 吴筠
押支韵
此(一作北)山镇京口,迥出沧海湄。
跻览何所见,茫茫潮汐驰(一作池)。
云生蓬莱岛,日出扶桑枝。
万里混一色,焉能分两仪。
愿言策烟驾,缥缈寻安期。
挥手谢人境,吾将从此辞。
酬叶县刘明府避地庐山言怀诒郑录事昆季苟尊师兼见赠之 中唐 · 吴筠
押齐韵
明哲良罕遇,遇君辄思齐。
挺生著天爵,自可析人圭。
河洛初沸腾,方期扫虹霓。
时命竟未合,安能亲鼓鼙。
从此罢飞凫,投簪辞割鸡。
驱车适南土,忠孝两不暌。
庐岳镇江介,于焉惬林栖。
入门披䌽服,出谷杖红藜。
隐令旧闾里,而今复成跻。
郑公解簪绂,华萼曜松溪。
贤哉苟徵君,灭迹为圃畦。
顾已成非薄,忝兹忘筌蹄。
相观对绿樽,逸思凌丹梯。
道泰我长往,时清君勿迷。
王孙且无归,芳草正萋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