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罢贡异物诏618年11月7日 隋末唐初 · 李渊
 出处:全唐文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逸游损德。昔贤贻训。
玩物丧志。前典格言。
西旅献獒。召公于是作诫。
东齐馈乐。尼父所以离心。
隋末无道。肆极奢靡。
内骋倡优之乐。外崇耳目之娱。
冠盖相望。徵求不息。
公私扰遽。徭费无穷。
朕受命君临。志在俭约。
日旰忘食。昧爽求衣。
纂组珠玑。皆云屏绝。
雕琢绮丽。久从抑止。
其侏儒短节。小马庳牛。
异兽奇禽。皆非实用。
诸有此献。悉宜停断。
宣布远迩。咸使闻知。
每州置宗师诏619年2月16日 隋末唐初 · 李渊
 出处:全唐文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朕受终揖让。君临四海。
普天之下。同加惠泽。
宗绪之情。义越常品。
宜有旌异。以明等级。
诸宗姓官宜在同列之上。未有职任者不在徭役之限。
每州置宗师一人。以相管摄。
别为图伍所司。明立条式。
禁行刑屠杀诏619年2月24日 隋末唐初 · 李渊
 出处:全唐文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释典微妙。净业始于慈悲。
道教冲虚。至德去其残杀。
四时之禁。无伐麛卵。
三驱之化。不取前禽。
盖欲敦崇仁惠。蕃衍庶物。
立政经邦。咸率兹道。
朕祗膺灵命。抚遂偫生。
言念亭育。无忘鉴寐。
殷帝去网。庶踵前修。
齐王舍牛。实符本志。
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
及每月丁斋日。并不得行刑。
所在公私。宜断屠杀。
大赦并浩等州诏619年2月24日 隋末唐初 · 李渊
 出处:全唐文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赦过宥罪。
哲王彝训。
录旧念功。
有国通典。
汾晋之地。
王迹所基。
勠力齐心。
夷凶静乱。
惟彼士庶。
义越常伦。
犯禁陷刑。
宜从洗涤。
并州浩州石州介州贾胡堡以北。
武德二年二月二十四日以前。
犯辟罪巳下。
巳发觉系囚见徒。
悉从原放。
禁屠酤诏619年闰2月15日 隋末唐初 · 李渊
 出处:全唐文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酒醪之用。表节制于欢娱。
刍豢之滋。致甘旨于丰衍。
然而沈湎之辈。绝业忘资。
惰窳之民。骋嗜奔欲。
方今烽燧尚警。兵革未宁。
年谷不登。市肆腾踊。
趣末者众。浮冗尚多。
肴羞曲糵。重增其费。
救弊之术。要在权宜。
关内诸州官民。宜断屠酤。
太子建成等巡畿甸诏619年2月 隋末唐初 · 李渊
 出处:全唐文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隋末道消。
运为阳九。
盗贼蜂起。
饥馑荐臻。
四海之民。
坠于涂炭。
是以上天降鉴。
爰命朕躬。
绥静黎元。
克定凶丑。
府库仓廪。
所在开发。
流冗之民。
随加镇抚
言念亭育。
监寐匪忘。
然年谷不登。
民多困乏。
一物失所。
有甚纳隍。
宜加存问。
救其疾苦。
可令皇太子建成京城侧近诸县
秦王世民京城以东。
右仆射裴寂京城以西。
诣彼闾阎。
见其耆老。
观省风俗。
廉察吏民。
乏绝之徒。
量加赈给。
如有冤滞。
并为申理。
高年疾病。
就致束帛。
命行人镇抚外藩诏619年闰2月 隋末唐初 · 李渊
 出处:全唐文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
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
是以昔王御世。怀柔远人
义在羁縻。无取臣属。
渠搜即叙。表夏后之成功。
越裳重译。美周邦之长算。
有隋季世。黩武耀兵。
万乘疲于河源。三年伐于辽外。
搆怨连祸。力屈货殚。
朕祗膺宝图。抚临四极。
悦近来远。追革前弊。
要荒藩服。宜与和亲。
吐谷浑修职贡。高句丽远送诚款。
契丹靺鞨。咸求内附。
因而镇抚。允合机宜。
分命行人。就申好睦。
静乱息民。于是乎在。
布告天下。明知朕意。
曲赦凉甘等九州诏619年5月16日 隋末唐初 · 李渊
 出处:全唐文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朕恭膺宝命。绥静氓黎。
思俾宇□跻于仁寿。而河湟之表。
比罹寇贼。勾连凶丑。
壅隔朝风。元元之民。
匪遑宁宴。夙兴轸虑。
旰食忘疲。重劳师旅。
不令讨击。驭以遐算。
且事招怀。而慕化之徒。
乘机立效。兵不血刃。
费无遗镞。今凶狡即夷。
西垂克定。远人悦附。
政道惟新。宜播惠泽。
与之更始。可曲赦凉甘瓜鄯肃会兰河廓九州。
武德二年五月十六日以前。罪无轻重。
巳发系囚见徒。悉从原免。
犬吠。非无前喻。
弃瑕荡秽。列圣通规。
有恶言不顺。及邪谋惑计者。
并从洗涤。一无所问。
旌表孝友诏619年5月 隋末唐初 · 李渊
 出处:全唐文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民禀五常。仁义斯重。
士有百行。孝敬为先。
自古哲王。经邦致治。
设教垂范。莫尚于兹。
叔世浇讹。民多伪薄。
修身克已。事资诱劝。
朕恭膺灵命。临驭遐荒。
悯兹弊俗。方思迁导。
雍州万年县乐游乡民王世贵。孝性自天。
力行无怠。丧其所怙。
哀毁绝伦。负土成坟。
结庐墓侧。盐酪之味。
在口不尝。哭泣之声。
感于行路。安福乡民宋兴贵。
立操雍和。主情友睦。
同居合爨。累世积年。
务本力农。崇让履顺。
宏长民教。敦睦风俗。
宜加褒显。以劝将来。
可并旌表门闾。蠲免课役。
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令国子学立周公孔子619年6月1日 隋末唐初 · 李渊
 出处:全唐文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盛德必祀。义存方策。
达人命世。流庆后昆。
建国君人。宏风阐教。
崇贤彰善。莫尚于兹。
自八卦初陈。九畴攸叙。
徽章既革。节文不备。
爰始姬旦。匡翊周邦。
创设礼经。大明典宪。
启生人之耳目。穷法度之本源。
化起二南。业隆八百。
丰功茂德。冠于终古。
暨乎王道既衰。颂声不作。
诸侯力争。礼乐陵迟。
粤若宣父。天资睿哲。
经纶齐鲁之内。揖让洙泗之閒。
综理遗文。宏宣旧制。
四科之教。历代不刊。
三千之徒。风流无斁。
惟兹二圣。道济偫生。
尊礼不修。孰明褒尚。
朕君临区宇。兴化崇儒。
永言先达。情深绍嗣。
宜令有司于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各一所。四时致祭
仍博求其后。具以名闻。
详考所宜。当加爵土。
修武备诏619年7月6日 隋末唐初 · 李渊
 出处:全唐文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天生五材。司牧资其器用。
武有七德。拨乱所以定功。
黄帝垂衣。尚有阪泉之战。
放勋光宅。犹称丹浦之师。
禁暴安人。率由兹道。
创业垂统。莫此为先。
是以周置六军。每习蒐狩。
汉增八校。毕选骁雄。
故能化行九有。威震百蛮。
奸宄不萌。虔刘息志。
自季叶淩替。军政湮亡。
行列不修。旌旗舛杂。
部伍符籍。空有调发之名。
逗挠乏兴。竟无讨袭之用。
遂使戎狄放命。盗贼交侵。
战争多虞。黔黎殄丧。
朕受天明命。抚育万方。
爰自义师。克成帝业。
至如超乘之士。莫匪百金。
彀骑之才。岂惟七萃。
今虽关塞宁谧。荒裔肃清。
伊雒犹。江湖尚梗。
役车未息。戎马载驰。
武备之方。尤宜精练。
所以各因部校。序其统属。
改授钲鼓。创造徽章。
取象天官。定其名号。
庶使前茅后劲。类别区分。
玉帐绛宫。刑德允备。
蹈兹汤火。譬彼椒兰。
大定戎衣。止戈斯在。
王世充620年7月1日 隋末唐初 · 李渊
 出处:全唐文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世充僭逆。拘逼黎元。
向化之徒。无繇自达。
朕恶烦百姓。不欲兴戎。
久戢兵戈。未穷征讨。
然而纵溢弥甚。暴虐不悛。
悯彼方隅。久遭涂炭。
贼既粮尽计竭。众叛亲离。
恶稔贯盈。亡徵巳见。
今则分命骁勇。步骑齐趋。
直指雒滨。冲其巢穴。
招纳降附。拯救阽危。
务在安人。岂实求利。
兵马所到。有因事立功擒敌制胜者。
重颁爵命。厚加褒赏。
其金玉府藏。分赐将士。
酬赏之科。仍依别格。
宜明申布。咸使知闻。
太常乐人蠲除一同民例诏621年9月29日 隋末唐初 · 李渊
 出处:全唐文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常乐人
今因罪谪入营署。
习艺伶官
前代以来。
转相承袭。
或有衣冠世绪。
公卿子孙。
一沾此色。
后世不改。
婚姻绝于士类。
名籍异于编氓。
大耻深疵。
良可哀悯。
朕君临区宇。
思从宽惠。
永言沦滞。
义存刷荡。
其大乐鼓吹诸旧人。
年月巳久。
世代迁易。
宜得蠲除。
一同民例。
但音律之伎。
积学所成。
传授之人。
不可顿阙。
仍依旧本司上下。
若巳仕官。
见入班流。
勿更追呼。
各从品秩。
武德元年以来配充乐户者。
不入此例。
燕公罗艺燕郡王赐姓上籍宗正619年10月 隋末唐初 · 李渊
 出处:全唐文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昭德以爵。
前王令范。
功懋懋赏。
有国遗训。
使持节幽州总管上柱国燕公
早悟机权。
夙展诚节。
革运之始。
立功燕代
镇守边要。
驭控遐荒。
忠绩既宣。
宜加宠昵。
赐姓李氏
上籍宗正
封燕郡王
五千户
赦逃亡募人诏619年10月20日 隋末唐初 · 李渊
 出处:全唐文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朕祗膺灵命。君临区宇。
承凋弊之馀。拯横流之难。
虽复蠲除徭赋。督课耕农。
安集黎元。与之休息。
然而鲸鲵未剪。四海多虞。
师旅荐兴。事不获巳。
及其士卒浮惰。苟求逸乐。
惮于征役。离其营伍。
因此逃窜。潜匿崎岖。
盗窃为资。规免朝夕。
良繇劝励不明。部署失所。
弛慢之责。在于朕躬。
琴瑟不调。巳云变革。
多坠刑网。情兼轸悼。
宜从宽宥。许以自新。
其义士募人有背军逃亡者。自武德二年十月二十日巳前。
罪无轻重。皆赦除之。
饥寒困弊。不能自存者。
所在官司。随事赈给。
士非素厉。难以应敌。
设法垂宪。期于不犯。
自今巳后。有背军镇征役者。
随即科处。必无容贷。
宜明宣告。咸使知闻。
宝星陀罗尼经序 隋末唐初 · 释法琳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
宝星经。
梵本三千馀偈。
如来初證觉道。
度目连身子
及降伏魔王。
护持国土。
说此经也。
自像化东渐。
绵历岁时。
三轮八藏之文。
四树五乘之旨。
显神光于石室。
流梵响于清台。
虽鞮译相寻。
尚多疑阙。
大唐皇帝乃圣乃神。
允文允武。
乘机抚运。
拯溺救焚。
反上皇之风。
行不言之化。
去泰去甚。
既掩顿于八纮。
无事无为。
乃朝宗于万国。
瀚海天山之地。
尽入提封。
龙庭凤穴之乡。
咸沾声教。
仁踰解网。
治踵结绳。
大德闲闲。
外齐八则。
小心翼翼。
内整四仪。
临赤县而溢慈悲。
寄元扈而敷宏誓。
每以诸有非乐。
物我俱空。
眷言真要。
无过释典。
有中天竺国三藏法师波颇
唐言光智
誓传法化。
不惮艰危。
远涉葱河。
来游震旦。
经涂所亘。
四万馀里。
贞观元年景戌(谨按丙戌为武德九年是年八月癸亥高祖禅位太宗此序以丙戌为贞观元年当是八月后所作)
洎于京辇
既登上席。
爰懋锦衣。
有诏所司。
搜扬硕德兼闲三教备举十科者一十九人。
大兴善寺波颇三藏法师相对翻译。
沙门慧净證义
沙门元谟等译语。
沙门慧明法琳等执笔。
承旨慇勤详覈。
审名定义。
具意成文。
贞观二年三月
四年四月
凡十一卷(一作八卷)十三品。
用纸一百三十幅。
总六万三千八百八十二言。
象古建侯未可议 隋末唐初 · 魏徵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一
臣闻三代之利建藩屏。
保乂皇家。
两汉之大启山河。
同奖王室。
楚国不恭。
齐桓有召陵之师。
诸吕称难。
朱虚奋北军之谋。
九鼎绝而复安。
诸侯傲而还肃。
比夫秦之孤立。
子弟为匹夫。
魏氏虚名。
藩捍若囹圄。
岂可同年而语哉。
至于同忧共乐之谈。
百不一存。
始蒙圣帝敷至仁以流宏泽。
沐春风而沾夏雨。
一朝弃之。
为诸侯之隶。
众心未定。
或致逃亡。
其未可一也。
既立诸侯。
当建社庙。
礼乐文物。
仪卫左右。
顿阙则理必不安。
粗修则事在未暇。
其未可二也。
大夫卿士
咸资禄俸。
薄赋则官府困穷。
厚敛则人不堪命。
其未可三也。
王畿千里。
征税不多。
至于贡赋所资。
在于侯甸之外。
今并分为国邑。
京师府藏必虚。
诸侯朝宗。
无所取给。
其未可四也。
今燕秦赵代
俱带蕃夷。
黠羌旅拒。
匈奴未灭
追兵内地。
远赴边庭。
不堪其劳。
将有他变。
难安易动。
悔或不追。
其未可五也。
原夫圣人举事。
贵在相时。
时或未可。
理资通变。
敢进刍荛之议。
惟明主择焉。
谨议。
九成宫醴泉碑铭 隋末唐初 · 魏徵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一
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
皇帝避暑于九成之宫。
此则隋之仁寿宫也。
冠山抗殿。
绝壑为池。
跨水架楹。
分岩竦阙。
高阁周建。
长廊四起。
栋宇胶葛。
台榭参差。
仰视则𨔴𨘬百寻。
下临则峥嵘千仞。
珠璧交映。
金碧相辉。
照灼云霞。
蔽亏日月。
观其移山回涧。
穷泰极侈
以人从欲。
良足深尤。
至于炎景流金。
无郁蒸之气。
微风徐动。
有凄清之凉。
信安体之佳所。
诚养神之胜地。
汉之甘泉。
不能尚也。
皇帝爰在弱冠。
经营四方。
逮乎立年
抚临亿兆。
始以武功一海内。
终以文德怀远人
东越青邱。
南踰丹徼。
皆献琛奉贽。
重译来王。
西暨轮台。
北拒元阙。
并地列州县。
人充编户。
气淑年和。
迩安远肃。
偫生咸遂。
灵贶毕臻。
虽藉二仪之功。
终资一人之虑。
遗身利物。
栉风沐雨。
百姓为心。
忧劳成疾。
同尧肌之如腊。
甚禹足之胼胝。
针石屡加。
腠理犹滞。
爰居京室。
每弊炎暑。
偫下请建离宫。
庶可怡神养性。
圣上爱一夫之力。
惜十家之产。
深闭固拒。
未肯俯从。
以为隋氏旧宫。
营于曩代。
弃之则可惜。
毁之则重劳。
事贵因循。
何必改作。
于是斲彫为朴。
损之又损。
去其太甚。
葺其颓坏。
杂丹墀以砂砾。
间粉壁以涂泥。
玉砌接于土阶。
茅茨续于琼室。
仰观壮丽。
可作鉴于既往。
俯察卑俭。
足垂训于后昆。
此所谓至人无为。
大圣不作。
彼竭其力。
我享其功者也。
然昔之池沼。
咸引谷涧。
宫城之内。
本乏水源。
求而无之。
在乎一物。
既非人力所致。
圣心怀之不忘。
粤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已亥。
上及中宫
历览台观。
閒步西城之阴。
踌躇高阁之下。
俯察厥土。
微觉有润。
因而以杖导之。
有泉随而涌出。
乃承以石槛。
引为一渠。
其清若镜。
味甘如醴。
南注丹霄之右。
东流度于双阙。
贯穿青琐。
萦带紫房。
激杨清波。
涤荡瑕秽。
可以导养正性。
可以澄莹心神。
鉴映偫形。
润生万物。
同湛恩之不竭。
将元泽之常流。
匪惟乾象之精。
盖亦坤灵之宝。
谨按礼纬云。
王者刑杀当罪。
赏锡当功。
得礼之宜。
醴泉出于阙庭。
鹖冠子曰。
圣人之德。
上及太清。
下及太宁。
中及万灵。
醴泉出。
瑞应图曰。
王者纯和。
饮食不贡献。
醴泉出。
饮之令人寿。
东观汉纪曰。
光武中元元年
醴泉出于京师
饮之者痼疾皆愈。
然则神物之来。
实扶明圣。
既可蠲兹沈痼。
又将延彼遐龄。
是以百辟卿士
相趋动色。
我后固怀撝挹。
推而弗有。
虽休勿休。
不徒闻于往昔。
以祥为惧。
实取验于当今。
斯乃上帝元符。
天子令德。
岂臣之末学。
所能丕显。
但职在记言。
属兹书事。
不可使国之盛美。
有遗典策。
敢陈实录。
爰勒斯铭。
其词曰。
惟皇抚运。
奄壹寰宇。
千载应期。
万物斯睹。
功高大舜。
勤深伯禹
绝后光前。
登三迈五。
握机蹈矩。
乃圣乃神。
武克祸乱。
怀远人
书契未纪。
开辟不臣。
冠冕并袭。
琛贽咸陈。
大道无名
上德不德。
元功潜运。
几深莫测。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靡谢天功。
知帝力
上天之载。
无臭无声。
万类资始。
品物流形。
随感变质。
应德效灵。
介焉如响。
赫赫明明。
杂遝景福。
葳蕤繁祉。
云氏龙官。
龟图凤纪。
日舍五色。
乌呈三趾。
颂不辍工。
笔无停史。
上善降祥。
上智斯悦。
流谦润下。
潺湲皎洁。
蓱旨醴甘。
冰凝镜澈。
用之日新。
挹之无竭。
道随时泰。
庆与泉流。
我后夕惕。
虽休勿休。
居崇茅宇。
乐不般游。
黄屋非贵。
天下为忧。
人玩其华。
我取其实。
还淳反本。
代文以质。
居高思坠。
持满戒溢。
念兹在兹。
永保贞吉。
留守偫官谢恩诏表 隋末唐初 · 颜师古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七
臣某等言。
太常少卿崔敦礼京师
俯降神笔。
曲垂诲奖。
祗奉欣戴。
伏深抃跃。
臣等详观史策。
历选前王。
损益相承。
质文递变。
遗风馀烈。
昭然可观。
之后。
殷周已降。
政道舛杂。
淳风斯寝。
干戈日用。
丧乱宏多。
悠悠千载。
莫能澄廓
况乎有隋失德。
区宇分离。
九鼎凫飞。
八纮鱼烂。
圆首方足。
俱委骸于原野。
蹠实排虚。
同取毙于凶毒。
乱极则治。
命实有归。
河清启期。
天祚攸底。
陛下独运神武。
援手濡足。
陶甄庶类。
屈已忘劳。
日月之所照临。
天地之所覆载。
皆受更生之赐。
裁成之力。
加以留情庶政。
昧旦丕显。
扫涤烦苛。
澄清礼乐。
远迈开辟之功。
牢笼帝王之表。
时和岁稔。
玉烛遐被。
嘉祉灵贶。
金英自臻。
朱明炎暑。
聊因多暇。
暂回鸾跸。
巡幸甘泉。
伏承摄卫攸宜。
圣躬万福。
下情庆幸。
率土咸赖。
臣等材质康陋。
超擢。
俯循薄劣。
惧不克堪。
谨当夙夜战兢。
自相勖励。
竭心罄力。
以酬鸿造。
使百僚率职。
仰副天心。
四方祇勉。
俱称慈泽。
臣无任。
太原寝庙议 隋末唐初 · 颜师古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七
伏承诏旨。
太原高祖寝庙。
博达卿士详悉以议闻。
伏惟圣情感切。
永怀缠慕。
思广蒸尝。
事深追远。
但究观祭典。
考验礼经。
宗庙皆在京师
不欲下土别置。
至若周之丰镐。
并为迁都。
乃是因事便营。
非云一时别立。
其郡国造庙。
爰起汉初。
率意而行。
事不稽古。
源流渐广。
大违典制
是以贡禹元成匡衡等。
招聚儒学。
博询廷议。
据礼陈奏。
遂从废毁。
自斯以后。
弥历年代。
辍而弗为。
迄今永久。
按礼记曰。
祭不欲渎。
渎则不敬。
书云。
礼烦则乱。
事神则难。
斯并睿哲之格言。
皇王之通训。
况复导扬素志。
实昭懿则。
俾遵俭约。
无取丰殷。
今若增立寝庙。
别安主祏。
有乖先旨。
靡率旧章。
垂裕后昆。
理谓不可。
诚以天衷不遗。
至性罔极。
固宜勉割深衷。
俯从大礼。
则刑于四海。
式光万代。
列采搢绅。
佥曰惟允。
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