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发遣蕃户诏熙宁五年二月辛未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
不须俟夏国议界至官到界上,据所奏愿归蕃户于麟州相对界上发遣,人支䌽绢二匹,小儿一匹,及令保安军移牒宥州照会。
麟州星最朗木瓜铺留两不耕地诏元丰元年七月甲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八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
麟州星最朗、木瓜铺,自熙宁八年以后所耕辟生地,令麟府路军马司指挥,自今留两不耕地,西人巡马悉令依旧处过注;
并劄下河东路经略司照会,仍候西界再问,止作本司已如此施行回牒。
候收复河南汉地当命官置守诏元丰四年十月己巳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八
措置麟州路军马、鄜延环庆路行营经略司熙河路都大经略司泾原路营总管候官军抚定河南地,其旧属汉郡,如城垒粗完、地居形势,速以闻,当命官置守。
王中正兵歇泊诏元丰四年十一月丙戌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九
王中正兵自麟州出界,已至鄜延路,闻暴露日久,人多疾病,今虽驻并边,亦虑无以休息。
可令计会沈括分擘于延州、保安军诸城寨歇泊,委赵卨王中正指挥将佐存恤照管,整齐器甲,补葺衣装、屋宿、火食,安养士气。
候歇泊定,即令迤逦起发,取便路往河东,依近降图画地分讨定贼境。
仍令中正具析元领若干人马,若干伤折病死,若干逃亡,见管若干以闻。
麟州訾虎等乞豫指挥若西贼入寇令诸路乘机进讨答诏元丰六年八月甲申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八
麟府路军马司指挥,如本路及别路关报,委有贼马犯边,即依所奏。
陕府西路缘边诸军战马支草料各七分诏元丰七年七月己亥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七
陕府西路缘边诸军战马,并依河东麟州例,不以上下槽,草料各七分。
边防(中)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二、《淮海集》卷一八、《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二九
或谓臣曰:「咸平中,贼继迁者攻陷灵武,进围麟州,朝廷檄召诸镇兵讨之,仅能解围而已。
宝元庆历之间,元昊僭逆,兵拿而不解者数年,竟亦不能致其头于北阙下。
元丰初,大举吊伐之师,五道并进,辄无功而返。
未几,永乐陷没,诏使死者二人。
夫羌之劲悍,不可以力屈久矣,奈何轻议取横山灵武哉」?
臣应之曰:不然。
夫胜有势,败有时。
圣人不能生其时,时至而不失其势。
咸平之时,海内初离分裂之祸,上下厌苦于兵,俱欲休息,而继迁之党以凶悍狡险之姿,据平夏之全壤,扼瀚海之要冲,故其攘清远而窃灵武也,朝廷置之度外而不复问。
宝元庆历之间,天下承平日久,边防之备大率皆弛,将不知兵,而兵不习战。
彼元昊者,虽生于砂碛牛马之区,而计数足以济其奸,勇决足以成其恶,料敌合变,有古单于之风。
小羌入事请盟,惟恐居后。
于是尽有河南之地,又取河西之境,乃归节旄,僭名号,卷甲一出,其锋不可当者矣。
先皇帝自熙宁以来,惩累朝之事,为万世之计,申严武备,命将出征,戎轩启行,枹罕请命,天戈再指,五原内属。
元丰之初,遂决策大举,夏人震惧,不知所为。
然犹未即伏辜者,其形势已成,其支党具在,譬如不肖子,守其先人之庐,虽终卖鬻,而期月之间,资用尚饶,未可问也。
今则不然,承先皇帝饬励之后,惩艾胡粤之馀,将帅之铨择,士卒之蒐练,器甲之犀利,财用之充委,皆数倍于宝元庆历之间
而天方厌羌,内难屡起,权臣擅事蚌鹬相持
既狃于永乐之役,常以中国为易与耳;
又谓陛下新即位,方务休靖,未能外事四夷。
夫战而轻骄,与夫懈不设备,在兵法皆灭亡之道也。
由是言之,彼无败形,我无胜势者,咸平之时是也。
我之胜势已具,彼之败形未成者,元丰之初是也。
我有必胜之势,彼有必败之形者,今日是也。
且时难得而易失,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柰何不议取横山而复灵武哉?
汉武帝匈奴,追奔逐北者二十馀年,浮西河,绝大漠,破寘颜,袭王庭,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以临瀚海,虏名王贵人以百数,筑单于邸城长安,然竟不能南面而臣之也。
宣帝匈奴内乱,五单于争立,汉以威德覆之,于是始肯臣服
甘露中呼韩邪单于遂来朝于甘泉之宫。
唐太宗高丽,至身属橐鞬,鞍结两服,虽拔辽东白崖诸城,而驻跸之后,靺鞨犯阵,李绩等力战破之。
军还,怅然思「魏徵在,朕岂有是行邪」?
高宗时,盖苏文死,诸子阋狠,怨祸构连,饥馑频仍,灾异并见,于是唐遣等讨之,遂灭其国,以其地置安东都护
孝武太宗,用武之主也,宣帝高宗,守文之君也。
然而匈奴之所以叛服,高丽之所以存亡者,何哉?
用武之主奋威而击于前,守文之君乘弊而取于后,亦其形势使然,无足怪也。
臣以为陛下观匈奴高丽之所以破,则知夏国之可夷;
宣帝高宗之所以克,则知天诛之可致;
武帝文皇之功,则先帝之志不可忘也。
愿陛下择大臣知兵者一人以为统帅,尽护诸将之军,使之毋顾小利,毋急近功,而专以横山灵武为事,不过三年,河南之地复归于中国矣。
乞不用前举郭忠绍状奏元丰六年七月 北宋 · 张世矩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七
尝举知麟州郭忠绍路分钤辖,今得知麟州訾虎书称,近尝出师,朝廷指挥忠绍照应,而忠绍以故颇怀怨君父,观此固非忠孝,乞不用前状。
孙咸宁张若讷守边不力乞削夺远窜奏元祐七年七月 北宋 · 吴立礼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一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五、《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七(第四册第三八九一页)
麟州孙咸宁管勾军马张若讷守边,斥堠不明,不豫为清野,致西贼恣行劫略,乞削夺远窜,以警边吏。
原州后圃厅壁题记 北宋 · 李复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九、《潏水集》卷六
原州唐都监牧使治所也。
唐承周隋乱离彫荒之馀,武德初修马政,鸠括残烬,仅得马三千匹,从赤岸泽徙之陇右,命太仆卿张万岁葺养焉。
张世纂绪,始自贞观,逮于麟德,四十年间马七十万匹,于是设四十八监,置八使以董之。
陇西金城天水平凉四郡之地,在今秦州通远之北、会州之南、兰州之东、原州之西,东西六百馀里,南北四百馀里。
犹为隘狭,更分八监于河曲丰旷之野,于时天下以一缣易一马。
自昔国马之盛,未之有也。
张氏中废,马政遂荒,垂拱之后,耗失踰半。
开元初惟得二十四万匹,为置四使,分领诸监,南使在原州西南一百八十里,西使在临洮军西二百二十里,东北二使寄理于原州
又命开府霍国公毛仲为内外闲厩使总领之,太仆少卿秦州都督张景顺为监牧都副使就督之。
至开元十三年,马孳至四十三万、牛五万、羊二十八万,虽不及贞观麟德之盛,自东汉魏晋已还,皆莫可及。
张景顺罢,乃以原州刺史监牧,使总理四使,当时谓之五使焉。
天宝之后,又以岐、邠、泾、宁四郡之地,度其四境,分置八坊,其五在岐,馀在三郡,保乐第一,甘露第二,南普润第三,北普润第四,岐阳第五,太平第六,宜禄第七,安定第八,命朝散大夫总监韦绩统之。
至天宝十三年,马有三十三万匹。
十四载冬禄山作乱,自后牧马之地为吐蕃侵逼,内外多事,不复议马政焉。
史载之不详,予以为当今宜追复其法,因寓此以昔所闻者书之。
晚泊长芦有怀历阳金陵朋好庚午十二月赋)1090年12月 北宋 · 贺铸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
犀照亭边两橹(原作舻,据清抄本、四库本改)催,凤栖台下片帆开。
龙盘虎踞行远矣,牛渚鸡笼安在哉。
无端鞍马三年役,有意莼鲈异日来。
樽酒故人谁待我,故应风月尚徘徊。
黄君墓志铭元祐四年八月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四、《鸡肋集》卷六六
雄州防禦推官、知凤翔府麟游县事黄君汝翼将葬其先人,以书来曰:「汝翼家世得姓之久,虽仕者中微,而吾祖以好施不为富闻于乡。
吾父不以殖为赖,教子读书,汝翼用以得进士科,为亲党荣。
自汝翼之少时,闻乡人之长者二三君,未尝不往就焉。
而吾子,汝翼之所从游也,愿以亲铭累矣。
吾父讳京,世单州砀山,其为济州金乡人,自五世祖而下。
卒以元丰五年七月七日,年五十八。
葬以元祐四年八月二十三日,而其地则吾邑之高平乡新兴村,从吾祖之兆也。
娶黎氏,子四人,汝翼其仲也。
汝介、汝为、汝霖未仕。
二女为士妻,长关嵩,次牛武仲
闻之,吾父之幼也,颇亦有意于读书矣,顾吾祖已老,劳于家事而思佚,吾父则以其身衣食百口,而买书数千卷藏之家,曰:『吾以畀吾儿』。
喜施予,岁凶,细民之无食者皆从吾父食如归。
此汝翼之所知,而愿因吾子以传者也」。
余应之曰:「齐鲁为士者微,俗贵农桑本业,而贱游学迁徙。
其子弟能世其作业,平居堇堇,不交闾里,贤矣。
知教子读书为荣,如子之亲,又卒见其子擢第有成,斯岂可以不铭也耶」?
铭曰:
不以富以仁自憙,世家农桑士者子。
呜呼,黄君可无悔!
黄君墓志铭元祐四年八月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四、《鸡肋集》卷六六、《文章辨体汇选》卷七一二、《八代文钞》第三一册
黄君讳某,世为单州砀山县人,或仕或农,后徙济州金乡县
自其父祖则稍稍以谨信好施闻于里人,而家产作业亦益进。
君有智度,奉父母恪。
岁凶,籴腾踊,而家积谷数屋。
或劝其以时出,可得十倍利。
辄不肯,而以丰年平贾出之,籴者皆之黄氏,立尽。
盗猝入其里,指其居曰:「是出谷救人黄某者邪」?
或对曰:「然」。
于是独不犯其一毛,而慰遣其家人。
有男子跣而走,盗执之,遽绐曰:「我黄某子也」。
亦得免。
然自是其家滋益丰,语人曰:「我无以致丰,吾富疑有命也」。
年七十卒,以元祐四年八月二十三日葬于其县之高平乡新兴村。
孙汝翼进士中第,今为雄州防禦推官、知凤翔府麟游县事。
尝从补之游,来求铭,乃掇其事论之,使归铭其圹中。
曰:
世言治生祖白圭白圭曰:「智不足以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足以取予,彊不足以有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也」。
是不然,观黄氏所以成其家,岂固有术耶?
推之而不求赢己而愈赢,曰「我致此有命」。
吾是以知富与贵,不可以力求,而可以德竞。
奉使京西呈诸公 宋 · 孔平仲
 押先韵
金科备使提三千,石马泥牛鞭不前。
丝麻民足吾何言,竹舆山行秋雨豫章本作风)眠。
匏黄汉江上,土人当有庞贤。
革车战舰今不然,木杪凤栖龙戏泉。
筠州新堂上梁文 北宋 · 崔鶠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九、《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九二
郡城幽邃,介居吴楚之乡;
台府深严,迥处江湖之胜。
鼓角鸣于天上,幢盖出于云中。
岂非阆苑之峰,恐是蓬山之岛。
昔营道院,名擅江西
属屡易于岁时,莽空馀于瓦砾。
自我某官肃驱隼旆,雄绾虎符,下车而德洽化孚,期年而人和物遂。
丹凤栖连枝之瑞,灵芝发甘露之祥。
圜土一空,燕居多暇。
爰瞻旧趾,大作新堂
焕然丹碧之开,宛若神仙之第。
簪缨接袂,士女骈肩。
不知经始之勤,愿助落成之喜。
抛梁东,人在丹霄紫府中。
知有玉皇香案吏,诏书时下紫微宫。
抛梁西,层檐飞栱与云齐。
犹恐双旌留不住,去骑骄马踏沙堤。
抛梁南,南山采翠入疏帘。
公堂白日浑无事,但觉莲花漏水添。
抛梁北,一片连空烟瓦碧。
幅巾道服上云林,使君自是浮丘伯
抛梁上,万里锦联供一望。
不须烟景入春风,自有云山开步障。
抛梁下,下看鹏骞与龙挂。
水气昏昏浪飐空,云容淡淡天垂野。
伏愿上梁之后,官曹无事,上下相安,农亩有秋,公私皆足。
遂革带刀之俗,永凝画戟之香。
犴狱无人,鞭笞不试。
某官琴樽高兴,聊同方外之游;
富贵长年,备享人间之福。
与四民而共乐,均千里以同欢。
游师雄九成宫旧址诗碑记元祐五年十二月 北宋 · 阎上功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一
九成宫麟游县境之内,今皆禾黍之地也。
好古君子过者,莫不寻访其遗迹。
元祐五年十一月二十日秦凤路提点刑狱游公巡按至县,路由斯宫,遂止行旅,登天台山,四顾景象,记识古物,移时而后行。
翌日,蒙颁示诗二章。
上功思秘之箧笥,孰若刻诸石以传之广远,使深于诗者皆知所师法哉?
越季月上旬,乃命工刊焉。
凤翔府麟游县阎上功谨记。
元祐五年岁次庚午十二月辛卯朔十五日乙巳立石。
巨畤刊。
按:《文物》一九八七年第三期。
白龙洞 北宋 · 邹浩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洞门寂寂昼常阴,谁识行天济物心。
金翅影沉超永劫,玉毫光现契圆音。
滂沱普润三千界,叆叇浓兴一万寻。
天子六龙方在御,不应头角閟幽深。
神龙卫四厢都指挥使宁州刺史贾公墓志铭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五、《道乡集》卷三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符初元哲宗皇帝躬揽之六年也,延见文武之士,殆无虚日,拔其尤者,以隆治功。
于是皇城使威州刺史贾公自权发遣河东路兵马钤辖召对,大合旨,超授神龙卫四厢都指挥使宁州刺史、权管当侍卫亲军马军司公事、旧城里都巡检使
一时将帅,翕然耸慕,以为遭遇之异有如此者。
三年春,哲宗升遐,选为山陵都护
时公疾殆矣,不辞而行,遂以三月二十九日卒于河南永安之宁神院。
天子闻之,恻然嗟悼,遣内东头供奉官宋某护丧以归,且敕葬事官为应副。
特赠雄州防禦使,官其二子,又擢其长子为閤门看班祗候,录其季女之夫为三班借职,常赙外加赐白金千两、绢七百,所以恩恤甚厚。
其孤以明年建中靖国元年八月二十五日葬于开封祥符马店村,而承议郎、前权通判兰州军州事俞君次夔状其生平曰:公讳岩,字民瞻,世为开封人
曾大父真、大父信皆不仕。
父顺,以公贵赠左屯卫将军
母李氏,追封安康郡太君
继母李氏,追封淮安郡太君
公生而警颖,不为儿童事,父母异之,谓必能起家。
读书略通其义,酷好弓矢击刺。
未冠,已志如成人。
一日,慨然叹曰:「大丈夫当自奋立,不然,何以显亲扬名于天下」!
遂勉从戎,以骑射称。
不数年,迁行门。
元丰初神宗皇帝临轩选才武,遂换内殿承制,为庆州荔源堡兵马都监
泸州夷獠叛,朝廷委环庆路副都总管林广经制其事。
广首辟公为先锋将,深入蛮徼,通江门,取隘口,粮道无阻。
讨荡巢穴,几得乞第,斩获三百八十级。
帝嘉其劳,特转西京左藏库副使,仍以袍带、介胄、枪牌、茶药赐之。
河东第三将,未行,权京西第一将,留驻于环庆路
久之,赴河东,任河外准备,牵制兰会贼马。
逢西贼于明堂川,俘馘甚众,就除第八将,转庄宅副使
哲宗登极,覃恩转右骐骥使,改西京作坊使
大丞相曾公以龙图阁学士太原,奏充准备将领
副都总管李浩行,逢西贼于满满浪舒啰逻易,击走之,复为第三将,改第七将。
从知府州,又充行统制,入界至横水川青鱼河,斩获七十九级,转内园使,就迁权本路兵马都监兼第一将。
绍圣初,转东作坊使再任。
入界至青冈岭、越祖平、埋迎三岔,斩获四十级,特转宫苑使
总领先锋,至橐驼巷左监军司,逢西贼,力战,斩获一百七十级,焚荡族帐、器械、仓廪尤多。
四年春,西贼数万围麟州神堂寨甚急,公亟拥骑四百出援,且令汉蕃士卒曰:「国家无事时不惜厚禄畜养尔辈,正以待一旦仓卒之用。
今虽众寡不敌,岂可坐视而不救?
吾誓以死报国」。
莫不感激,奋励争前。
径由屈野河川、杨家墓行五里许,回视河西沙堰子、染拔谷、青草会,则贼骑已不可胜计。
公因念韩信背水阵以取胜,乃据北栏道坡岭上,使四无所向,人人用命,自旦至暮,相持不决。
公矢一发中酋领,应弦而倒,众即遁去,重围遂释。
是日微公,神堂破矣。
帝闻而嘉叹,亟以袍带、枪牌、弓矢、茶药赐之,特转皇城使,又加威州刺史
援筑葭芦寨,至吐浑河,掩袭真卿流、贺罗峰、没宁流,斩获三十二级,牛马橐驼千数,葭芦遂安
又挠耕至桑泊,逢西贼,力战,贼败遁。
追至啰没王河,斩获七十级,生擒伪钤辖乜香。
元符初,就除权发遣路兵马钤辖兼第一将。
既入对对,首谕「神堂功久在朕听」,公惶恐称谢,且条奏边事甚悉。
帝深器之,遂擢管库
是岁郊礼,管当法驾、卤簿、仪仗、兵队,以整肃闻。
今天子登极,覃恩转濠州围练使,迁侍卫亲军步军都虞候
既受命为都护,促行,家人以疾久,力劝止之。
公叱曰:「吾本一介行伍,蒙国厚恩,未有毫发补报,可辞行耶」!
力疾上道,以至于卒,享年五十二。
娶席氏,封普安郡君
子男五人:长曰诜,右班殿直閤门看班祗候
次曰说,曰咏,曰谌,曰详,皆右班殿直
女六人,长适右班殿直公绰,次适进士高建一,次适进士折可畏,次适右班殿直彭鉴,次适进士李孝纯,次许嫁三班借职袁思永
公天姿特挺,沈毅有谋,望之凛凛不可犯,天下奇男子也。
事继母如嫡,人不知其为异。
在河外时,或欲率其子入界,公曰:「吾子技未精,果行,不免冒赏以欺朝廷,吾不忍为」。
将兵二十年,战未尝北。
士卒中伤,必载以归,躬自抚视,完复乃已。
与人周旋,惟恐不尽,轻财乐施,家无馀蓄。
每公退,即延儒者讲论书史,教诸子以忠孝。
巨公名卿荐之者踰六十人,尤为今大丞相曾公所知。
呜呼!
孰谓弗克寿考以享富贵之盛而止矣,宜有铭以告后世。
其孤遂以状来求铭,予尝闻俞君言其先公天章阁待制充帅环庆时,力荐公于朝。
天章没,公画像祠之,岁久益虔。
盖不忘俞公如此,宜其忠于报国虽出万死而不顾也,是诚有过人者。
于是序而铭之。
铭曰:
赫赫神宗,文武生知。
作新多士,以大有为。
士患不才,才亟用之。
智信仁勇,各适其宜。
惠此中国,服彼四夷。
天高地厚,孰得以窥。
于时贾公,拔自行伍。
何以况之,如罴如虎。
帝曰汝才,协济吾武。
夙夜行门,非汝宜处。
往事兵戎,往勤捍禦。
我有成军,今兹将汝。
开迹泸南,继踵河东
干戈所向,未尝不从。
敌谁为坚,贼谁为雄。
奋不旋顾,必摧其锋。
尤卓异者,神堂之功。
古将帅,凛凛英风。
简在哲庙,虽久不忘。
趣其入对,有谋而藏。
帝益嘉叹,擢护岩廊。
恩殊秩峻,耸动多方。
念德莫报,陵役是当。
忽其逝矣,天子恻伤。
今天子圣,绍隆先帝。
卧鼓灭烽,蛮夷慕义。
将臣熙熙,雅歌自喜。
同我太平,长守富贵。
公独胡为,未老而逝。
尚其子孙,不坠厥世。
乞体究燕复奏绍圣三年正月 北宋 · 黄履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一、《愧郯录》卷八、《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一三
麟州燕复以纳粟复官,年逾七十,耳目昏暗,郡务废弛。
乞下本路体究,果如所闻,即乞罢免。
麟游王令雪中见忆 北宋 · 张舜民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麟游小雪近家山,归思连云不可攀。
珍重岁寒惟白桧,忽飘幽韵到人间九成宫唐初白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