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谏止诣西太乙宫 南宋 · 程元凤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一六、《明良庆会录》卷三、《新安文献志》卷五
臣闻恭谢之礼,国有彝典,固当举行。
然东、西太乙同此神也,连日款谒,未免重复。
礼曰: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
重复欸谒,不几于烦而不敬乎?
未睹降福之祥,适贻不敬之渎。
有损无益,一也。
冬序渐寒,人求安处,指挥一降,趣办必严,道途之窄狭者必修,宁无劳民动众之扰;
󷹑薨之窒碍者必撤,宁无惊老恐幼之嗟?
祈福本以为民,民和神降之福,怨嗟或起,乖戾攸基。
有损无益,二也。
陛下临御踰三十年,不侈宫室,不饬苑囿,不事游幸,天下所共知也。
龙翔未几而集庆,集庆未几而延祥,土木繁兴,丹雘华丽,或者已疑为临幸之渐,所可信者圣心坚定于三十年之间,必不转于三十年之后。
今禋祀备成,驾幸西宫,虽以恭谢为说,然羽卫涖湖山之胜,貔貅严郊烱之屯,传播四方,但见游幸之疑似,安知欸谒之本心?
是陛下三十馀年之忱心实德,一旦无以取信于天下,而向之疑者果如其所疑矣,所失岂小小哉!
有损无益,三也。
传曰:君举必书。
书而不法,后嗣何观?
日昨奎画诞颁,涓刚长至,行资善冠礼,正宜谨举动,以示观法。
今也方备成人之礼,乃睹西宫之行,恐非所以示则子孙也。
何者?
三十年无所行幸,不接于见闻,而严警跸于湖滨,乃得于目击,人之情未必不狃于所睹而忽于所不见也,可不虑乎?
有损无益,四也。
以内地言之,年谷幸登,而枵腹未饱,近寇甫息,而疮痍未瘳。
以边陲言之,蜀之竹隘虽复,而忿兵未退,淮之合肥虽捷,而哨骑尚留,加以窥襄闯广,传闻不一。
虏多狡谋,巧于觇伺,万一行幸之语一转,宁不启戎心,而谓中国无谏臣乎?
有损无益,五也。
夫天下事损益相半,犹当审处,无益有损,何苦行之。
此臣所以痛心疾首,为陛下告也。
或谓仁庙尝因旱魃为虐,祷雨于西太乙矣,今日之行亦为民也;
徽庙尝因郊祀礼毕,恭谢于中太乙矣,今日之行亦旧典也。
臣窃以为不然。
仁宗当袢暑蕴隆,撤盖远祷,故甘霖随应,远近驩呼,非今日恭谢比。
徽宗宣和间礼成恭谢遍诣阳德醴泉、凝祥、上清诸处,在今日亦难以为法。
今日所当取法者有中兴之成宪在:禋祀礼毕,择日诣景灵宫,次日诣太乙宫,此乾道以来一遵绍兴之制,而未云有改也。
陛下率而行之,无敢不虔,天心眷祐,人情悦怿,未尝不协应。
今遽添此一事,舆论籍籍,咸谓陛下因此者总章祼享,转雨而晴,嘉动圣心,遂有是命。
夫天道难谌,祸福倚伏,倘喜心一动而肆心乘之,则一时降格之可喜,安知无大可畏者继之乎?
臣愿陛下不弃刍言,深入圣虑,顺天人之意,察损益之宜,复颁睿旨,亟寝诣西太乙宫指挥,一照前来屡次恭谢体例施行,则刻印销印在俄顷间,而敬天实意潜孚默感,非特天下歌颂,夷狄畏服,而天命延洪,将亿万斯年未艾也。
婺州守臣进甘露图表 宋 · 唐士耻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三、《灵岩集》卷二
臣某言:盛德昭天,允格飞甘之露;
泰和薄海,适临须女之区。
敢因绘事之成,用赞史臣之纪。
窃以唐官品瑞,盖齐等于卿云;
汉世标年,亦联华于威凤。
足以表升平之协应,故每为前牒之特书。
维吾皇临御以来,多至治休嘉之获。
不祧祖庙,尝瞻三秀之
切近日畿,且见屡成之茧。
虽为叶气,未极伟闻。
尚由动植之微,盍显覆临之感。
独此至味敌醴泉之美,晶华占夏昼之长。
被草木以生辉,骇观瞻之创见。
敢藉丹青之毫末,用模万一之形容。
庶关斧扆之严,小借前旒之启。
恭维皇帝陛下纪元四号,授策六禋。
湛恩洋溢于八隅,深仁厚泽;
洪覆欢歆于一德,异瑞殊祥。
宜其有道之符,著在无虞之世。
臣适当假守,亲觌自天。
书玉版之端,喜姓名之亦预;
信萝图之卜,与上下以同流。
平山咸淳二年冬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一、《黄氏日钞》卷八六
凡地皆欲其平。
陆不平车毂摧,水不平舟樯危,土田不平禾稼萎。
惟山则不然。
山高者也,高者平之反也,维石岩岩,峻极于天,何平之有?
严陵洪君国梁乃独以山名。
盖天下事惟高者最宜,此义于山可知。
孤峰绝岸,壁立万仞,虽有栏萝踏石,而登者亦风急寒峭,凛不可留,殆绝物矣。
惟夫振履陂陁,升高自下,登峰造极,恬不为讶,去天尺五,四海一愿,身安步舒,如遵大路,则山虽高而愈宜。
故自昔言山者不特平山栏槛为世歆慕。
磐石坐千人,则吴山也;
潭毒筑营垒,则蜀山之也。
上有瑶池醴泉,则高莫高于昆崙山,亦未尝不平也。
开辟至今,理已如此,达人大观,皆可意会。
传不云乎:「极高明而道中庸」。
吾谓此洪君国梁之谓。
咸淳丙寅冬黄震记。
古泉序 南宋 · 释道璨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一、《无文印》卷七、《柳塘外集》卷三
太极未分时,醴泉西域,清冷香冽,犹醍醐甘露,迦叶以上皆秘密惟谨,不以饮人。
后五百世,浊恶界中甘泽不降,大海枯竭,人将渴死,达磨大师始开凿疏导,决之东流,被无臂人以漏卮汲之。
器器相传五世,为夜半有力者负之而去,骤步疾走,泛滥溢出,于是离为两脉,列为五派,滔滔汩汩,横流四达,与百川四海同为一味。
天龙鬼神,修罗蚊虻,随其器量,悉得充足,然后涉其濒而不识其源者,往往皆是。
四明蒙上人负一锸游四天下,穷其本源,经三大阿僧祗劫无寻觅处。
反覆求之,忽于脚跟下沸涌,而深不盈尺,澄不见底,清冷香冽,醍醐甘露,无二无别。
或问:饮者如何?
蒙曰:死!
慈溪张孝祠记后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一、《本堂集》卷四四
慈溪张孝子讳无择,以孝闻于唐,越数百年始得侑食于董孝子讳黯之祠。
有人心者,知所尊慕矣。
其墓则与其父袁州司马公者幸而存于虎脾山下,不幸而年远事迁,地失其主,张氏之后过而视之,亦悠悠耳。
贤哉,景云!
于大乱之际,追祖父之志,规复其旧,而芝草醴泉之瑞,恍然犹在人目。
呜呼!
死而不得葬,葬而或废、或斲,或飏于异教之灰,毙于血刃,以饱狐狸蝇蚋者,滔滔皆是。
岂人之子若孙皆不孝者乎,亦言难言其隐痛者。
景云乃能使孝子之墓不与世变俱变,余安得不有感于景云之得遂其志,而重为今时之人怆悼哉!
虽然,孝子之孝,自有宣献楼公文元杨公文靖张公发挥于前矣,若夫黄公震所以书者,则余之心,余之所欲言也,读之泪泻。
陈某惶恐书。
新昌应判县送酒劄子 南宋 · 姚勉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三一、《雪坡舍人集》卷二五、《宋四六选》卷二一
误恩中秘,方严行李之驱;
分惠上尊,仰见折梅之意。
饮醲甚腆,醉德惟深。
某官得圣之清,食天之禄。
渟涵道味,人曰甘露醴泉之祥;
酝酿民和,家有春风醇酎之乐。
宁久漉葛巾于彭泽,行观赐锦袍于沉香。
釐秬鬯而锡土田,分内之事;
作酒醴而惟曲糵,天下所期。
兹辱眷存,特勤饷遗。
独惜瓮间之吏部,早呼座上之老兵。
进持满道士而使前,将酣一石;
笑乌有先生之忽化,已尽双瓶。
送酒人,窃两尊,要知多酌我则适发其狂,岂有终执之而不知其味。
敢云罍耻,聊解樽愁。
诚斋作汝饮吾咽之诗,美过于味;
东坡谓我眠君去之语,苦未为贤。
一笑置之,百感均矣。
亟图行役,莫遂禀辞。
酌老瓦之茅柴,尚恋里中之社;
拜宫壸之雨露,愿随天上之班。
汉华平颂1256年2月14日 南宋 · 王应麟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深宁先生文抄摭馀编》卷二、《玉海》卷二○四《辞学指南》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皇汉中兴三叶,缉熙康乂,燕及皇天,惠露德风,坯冶泰和,畅垓溯埏,炤景饮醴。
瑞命总集,嘉祥备致,仁及于木,效异吐奇,而华平生焉。
平之义大矣哉!
在天为泰阶,在地为嘉木,世道夷陂,气感类从。
木之祥,品汇匪一,宾连阔达,紫脱平露,《白虎》《礼纬》,彪列其名。
而华平独著于《孝经援神契》,谓德至地则是物盛。
张衡作赋,扬厉东京之美,春圃是植,爰纪神异。
薛综注释,指为瑞木,谓天下平则其华平。
《册府元龟》载元和二年章和元年,华平见郡国。
《艺文类聚》述《东观记》,以为英华平,史官不可胜纪。
沈约《宋志》亦曰其枝正平,王者有德则生。
汉元和中生郡国,其当章帝之世,与帝也。
左右艺文,斟酌律礼,道无偏陂,如砥如,根于正心,发于平治,有泰之吉,无否之倾。
煌虖休哉,植物之敧器也!
昔在孝武,奇木兆祥,胡粤冠带;
亦越永平,木枝内附,朝堂奉觞。
矧时珍物,见象知治,应图合牒,儆戒默寓。
兰台诸彦,献歌踵闻,景况洪褫,铺藻犹𡙇,敢稽《选》注,以颂以规。
颂曰:
颢穹槃物,木神则仁。
汉以仁兴,木瑞爰轃。
赤符膺统,丕阐坤珍。
德丰泽鬯,万象一春。
允文肃宗,岂弟宜民
仁及于木,匹休周成
支附叶著,函夏谧清。
言观于朝,贤庸俊登。
言观于边,𣟄靖燧沈。
美发英华,治浃升平。
泰和融液,嘉卉挺生。
植之春圃,吐葩飏荣。
祥参平露,光掩芝英。
五衢四照,未数山经。
含章自天,绚耀槐宸。
启篇稽牒,咨尔儒臣。
德至于地,纬书昭陈。
乾元谦施,帝德之纯。
烨烨其华,元气储精。
维平不猗,式如玉
太平有象,品物流形。
其象维何,万国咸宁
醴泉下滋,潏露上凝。
匪棣之偏,匪斯倾。
随方表应,敧器在庭。
考祥视履,毖于未萌。
用人必公,淑别慝明。
敷政必和,直错枉信。
天寿平格,葆命日新。
右我炎祚,木支蕃蓁。
奇木旁出,对述终军
解编削衽,殊俗来宾。
木枝内附,永平昌辰。
寿觞敬举,驩溢簪绅。
于赫神物,夐轶前闻。
辩章化洽,肴覈仁林
咸曰我后,能莳尧蓂
俯陋后叶,并柯成文
瑞图逌纪,政令之均。
维德弱刚,低卬以分。
木匪于祥,戒在持盈。
无平不陂,保泰兢兢。
顾名思义,有美有箴。
文之雅诗,以继逵骃。
绝粒偶书二首枋得途经采石而作绝粒诗,从此每日仅食枣五枚。己丑二月十四日时年六十四岁作。) 其二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龟衔甘露争先到,凤吸醴泉随后来。
投在太清仙酒瓮,道人日饮两三杯。
贵池县郭宰札 宋末元初 · 胡次焱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三、《梅岩文集》卷八
窃以琴风清穆,帘日舒长。
恭惟潘县有春,宓堂无暑,吏民嘉靖,元媪翊襄,台候动止万福。
次焱跪起舄凫之下,驱驰桑雉之郊,行有日矣,通名告至,不敢不虔。
次焱居尝诵「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辄以康节诗足之曰:「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
秋浦何如今秋浦,伏惟梧月柳风,弦歌千室,虽土润溽暑,何得干光霁之胸襟。
否则心与至境冥符,志与四时消息,自有家法在,尚何节宣之渎。
次焱妄谓咏「绿竹猗猗」者,见未见泉,是以起王子猷「不可无此君」之叹;
感「源泉混混」者,见泉未见,是以有田游岩膏肓之论。
乃若森翠竹醴泉之池,其苍筤也犹《震》,而其果育也犹《蒙》,谁其无湘濯之想,然俗客不来,何也?
黄绶小吏将得以职事受约束于庭下,则自公之暇,直造竹所,且枕且漱,以涤其胸次万斛之尘,渠肯以万户侯易此愿哉!
溯风翘企。
次焱仰惟天台一山,上应台星,元圣所游化,神仙所窟宅,钟为雄杰,班班穹壤间者更仆未易数。
辨章魏公先生大用之以宰天下,为古
而判县院辖先生姑用之以宰一邑,为古,非地灵人杰之效耶?
宰一邑即宰天下之权舆,况有二十四考之故事在。
地望如是,世家如是,次焱生无佞舌。
尝闻之,尉为贱官,位卑职贱;
又为𦂳官,责重事𦂳。
贱故难于展布,𦂳故易于旷败。
大夫宽之辔策,何以令终?
次焱家徒四壁儋不储。
慈亲截发待师,断机课学,幸而不坠诗书之脉。
于是取菽水于破砚,而砚则枯矣。
旦暮祝于天曰:庶几钟釜及亲,有以为节妇贤母之劝乎。
猥由贤关,叨第入仕,又幸而隶之麾下,作而曰:竹本栖凤,而绕枝之鹊或不拒;
泉本蛰龙,而涸辙之鳞或见容,此天启也。
手提卫城之衣钵而付之,予何敢不力。
次焱李翰林歌崔令君,则曰「抱琴时弄月」,而其歌柳少府也,则曰「摇笔望白云」。
每览是篇,有以想见当时令掾之贤,寄德化于风云月露间,无所事乎持击也。
柳少府之摇笔望云,与崔令君之抱琴弄月,或同时与否,未可知耳。
挟笔而来,将洗耳丝桐之音,庶乎自明矣,何敢以柳少府自负,而崔令君政未足为先生道也。
事长之初,牵课俪语,敬拈此为词头,而摇笔抒思,意蹇语涩,弹琴多暇,幸一览而掷之。
次焱虮虱吏尔,望五城十二楼峻在碧霄之上,有问则僭;
若奔走后先,斯其职矣,拱需风旨。
董提举楷号克斋永嘉人。前知瑞州。)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一、《文山全集》卷七
魏阙扬纶,熊湘授庾。
史二千石,云度锦河;
天囷十三星,春浮丝隰。
六条先晓,一道生风。
共惟某官阀冠云霄,楼高湖海。
沮金石,谐韶濩,音振蓬莱;
踞虎豹,登虬龙,气摩雁荡。
清泚三苏之颍水,峥嵘二陆之象山
自昆丘凤穴之鸣阳,即溟海鹏云之增翮。
上下浙江之明月,早透金闺;
翱翔辇路之春风,晓听鱼钥。
洒洒清都之人物,飘飘碧落之神仙。
张乖崖斩叛卒于益州骚动之馀,富郑公活饥民于青社荒残之后。
玺书选表,环召归班。
大府上士之清联,帝思前席;
常平使者之新辔,公念南湘。
醴泉芝草之春,为芳芷杜蘅之泽。
九郡颙颙而望赐,四牡业业以戒严。
霜飞暑路,旗展春山,已摇翠岳;
烟傍衮龙,日临仙掌,遄侍红云。
某夙出年盟,今谐邻好。
万里风云之天阔,一襟草木之味同。
祝融山外之芙蓉,肃迎紫气
泰华峰头之冰雪,伫沐清风。
李安抚肯斋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一二、《文山全集》卷八
叨臬湘南,余征上日;
抠衣洛下,伊迩中台
亟裁书而叙心,将考德而问业。
恭惟某官名门人杰,昭代吏师。
醴泉芝草麒麟,天生瑞质;
高山深林龙虎,代出魁人。
见谓西珍,蔚为南望。
自览德翔千仞而下,即回澜障百川之东。
粉墙紫界之蹁跹,玉槛丹梯之凌厉。
连麾江海,风驰五裤之声;
叠节荆吴,星度六丝之影。
以天下而自任,何王事之独劳?
迨授钺于千畿,乃进书于九扈
俄动平地神仙之想,来寻往时钟鼓之盟。
湘水春深,未许放情于
虞廷日永,行看翔舞于
某饮悠然,梦蕉傥尔。
起家乘传,念旧绣之波涛;
畏道回车,想绿蓑之风雨。
幸近十洲之岛,冀沾九里之河。
滕壤旧廛,曾识平反之谱;
周原新辔,愿承鞭辟之方。
拜下非遥,由中莫既。
承事郎徐溪庄墓志铭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一、《文山全集》卷一一
咸淳九年夏六月壬午朔,天子亲擢徐君卿孙监察御史,旌县最也。
于是某不佞适叨一节,按部湖右,亲见衡山之父老子弟歌思遗爱馀绩于岳云湘波间,皆曰:「徐公字我民六年,我父母之,其敢忘」。
及闻圣天子所以褒擢选表,又皆手额距踊,为朝端贺,为天下贺。
某退以语客曰:「麟仲信才且贤,何以得此于邑之人,去而不忘如此哉?
木则有本,水则有源,若灵芝俄现,醴泉滃出,居然瑞世,其钟和孕秀,岂伊一夕之积,盍相与论其世,可乎」?
客曰:「徐氏居清江,于庐陵东西家。
御史君之考曰溪庄公,溪庄公,厚德人也」。
余闻而心识之。
亡何,麟仲自京以书走湘,抵某曰:「卿孙不夭,生而二十有五年,而先妣即世。
又五年,先人弃其孤,露濡霜降,于今二十有五年,禄养弗可及也。
欲报之德罔极,奈何?
今不肖孤藉先人之教,有位于朝。
去秋九月,天子有事于明堂,推锡类恩,我先考妣实该初赠。
惟先世之志行事治,未有以诏子孙,传无穷,敢稽颡下拜以请」。
某发书怆然,念所见闻不谬,因不果辞,乃摭御史君所撰行述而书之。
徐氏祖伯翳,宗偃王偃王子孙散处徐、扬二州间,江右之徐,以南州高士重。
其后溯豫章而上,今家清江县崇学乡之檀溪
庄公讳森字寿叔
曾祖讳彻,祖讳源,皆隐而能诗。
考讳大经,桂山谢公题其所居曰「溪云小隐」,里人因称为溪云先生
溪云性严介,家人嗃嗃然。
好客,车辙满门。
溪庄天分宽平,春和玉温,撰杖屦,侍琴瑟,书册左右,色养无违。
族居千指,融融怡怡,无一间言。
少游乡校,文声籍甚。
嘉定丙子,待试成均,继以词赋为郡诸生第一,士论翕然。
中年干蛊用誉,晚谢场屋,雅淡谦谨。
疏戚一致,未尝言人过失。
其尊尊、亲亲、贤贤、老老、幼幼,无不得其欢,故乡里远近,一以吉德厚善归之,而徐为德门矣。
淳祐壬子,得末疾。
越五年殁,实宝祐丙辰十二月三日也,享年六十有七。
妃熊氏,丰城著姓。
既归,奉尊辈,相夫子,主馈治家,延师教子,宾嘉丧祭,常黾勉有亡间,必如礼乃止,有昔人剪髻断机风。
子男二,稚孙先七年卒。
女二,适黄一鹗、郑一夔
孙男三,垕、震、必茂,震亦早卒。
女二。
曾孙男二。
开庆己未十二月,奉二柩合葬于所居之西园
呜呼!
家之将兴,非必其先世有奇节异事,足以耸动流俗耳目也。
风流笃厚之意多,孝友睦姻之味长,君子长者之泽有馀而不尽,所谓有是父,有是子,或曰非此母不生此子者,非偶然也。
徐氏之泽,始基于溪云,浸大于溪庄。
御史君玉立山峙,川增日起,由邑最结主知,岁中三迁,遂陟台端,为国纲纪,骎骎且大任。
少顷暇之,泷冈之阡,何患不表。
顾墓上之刻,不鄙以余属,余其敢不铭诸,以昭徐氏德盛流光之懿,以对扬天子之休命。
铭曰:
江西徐宗宗处士,介临洪间盖其徙。
檀溪源委深且长,溪云为父溪庄子
溪庄恂恂允诚笃,温兮如玉天钟美。
融为瑞芝溢为醴,积庆绵绵开御史
朝为暮汲魏,公朝旌擢清风起。
西阡虽旧命则新,我铭宰上材可梓。
立身扬显殊未已,木杪龟趺此其始。
瑞井记景定四年 宋 · 王珏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五
景定癸亥冬,余偕杜生用之抵岩邑,访李生景文景传,二生款予于委羽山中,因寻二徐故迹,竟不能得。
是以伤道学之沦丧,吊芳躅于蒿莱,徘徊怅望者久之。
已而相与抵空明洞天,时日方午,风暂息,因留洞口,拂石坐谭黄白之事。
俄有一樵叟亦息肩于兹焉,致辞曰:「诸君子能谈神仙,亦知此中琪树所植之处乎」?
予辈谢弗知,叟指曰:「此前穴者是其处也,阅岁久远,忽一夕为风雷所拨,里人斧以为薪,析之有文彩,焚之有异香,家人惊讶,举而弃之江,自是无琪树矣」。
予曰:「有是哉,是瑞也。
夫地能产异木,或者下有异物」。
乃命奚奴掘之,甫尺咫,得方石无算,须臾有泉涌出,其味清冽甘美。
二生以为此地宜井,遂命工凿之,因名曰瑞井云。
嗟嗟!
物之荣枯有时,出处有数,向使予辈不至斯地,不遇此叟,则琪树无徵,醴泉闭塞矣。
固知士有才抱德、岩居穴处者,不遇明良延揽,则终于草莱而已,孰得如是井之名于世也?
作《瑞井记》。
按:《委羽山志》卷三,双砚斋刻本。又见光绪仙居县志》卷一二,光绪黄岩县志》卷三。
龟山 南宋 · 梁泰来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六
异哉,龟之为山也!
不知其博大之若是兮,启鸿濛而镇坤维;
挟二气之峥嵘兮,轶昆仑而頫太微。
崱屴岝峉,嵚巇巀嶭,若龟之长身穹背而圆腹;
连延行郁,谽谺岌嶪,若龟之昂首曳尾而蹩躠。
摩苍穹而矗立兮,含空濛之古色。
出云雨以泽物兮,蓊千章之木植。
企风雷之灵渊兮,接醴泉之丹穴。
袭仁兽之郊坰兮,驾四灵之轨辙。
钟人物之瑰奇兮,是清淑之气扶舆磅礴而郁积。
亶前人之作记兮,曰龟载灵于甲戌
美青毡之家声兮,尚芬芳乎故物。
呜呼噫嘻!
敢问龟之灵于物者古如彼,灵于身者今未闻其髣髴万一焉。
何者?
八卦之右兆,九畴之定数。
发几事之先占,临清流而左顾。
岂胸灵腹奇,吝而不屑于今兮,宁崚嶒而骪骳?
抑土石之冥顽,累而不灵于今兮,甘𧮳閜而韬秘?
至若春花明而五色具,东岭秀而十朋连。
登山而望峛崺,披林麓而眺绵联。
不曳涂而受辱,岂触网而求全?
其所谓德宏而望钜,养厚而气颛者乎?
语极而罢,隐几若寐。
梦一玄衣公子,曳裾踵涂,施施而至,曰:「东蒙之山,黔江之麓。
名以龟而形似,岂培塿之同属?
嗟是山之得名兮,实崎崟而峭巁。
岂馀美之所钟兮,信天同而坤比。
繄灵瑞之献奇兮,极端倪之赑屃。
惟梁氏之杰出兮,擅五行之秀气。
子望之深兮,谓灵于物而不灵于己。
吾将避此之他兮而固不可,吾将逃子之责兮而遂弗果。
噫!
不知我之知汝兮,信非子之知我」。
言讫而去,予亦惊悟。
形肖其名,遂为之赋。
按:光绪宣平县志》卷一五,光绪四年刻本。
奠梵修主僧慧辩师 宋末元初 · 卫宗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五○、《秋声集》卷六
夫惟天地絪缊,二五妙凝,钟气之秀,为人之英。
超诣卓绝者,固不世有,高洁清粹者,亦所罕闻。
嘉禾与瑞草,不择地而挺生。
嗟我至道,擅美释门。
虽僧犹士,好修喜能。
其长篇短章,奇峭婉丽,疑摹仿乎燕本越淡;
其大书小楷,端重雅健,似步骤乎智永怀仁
高山流水之趣融深妙,惜无昌黎之笔以写颖师之琴。
好尚既雅,识鉴尤精。
通今博古,物来则名,又无逊昔人之能。
辨乎牛铎劳薪,能使石鼓之鸣。
无废不举,无旧不新。
僧居佛庐,绚烂嶙峋。
随世酬酢,则周百为而泛应曲当;
反视收听,则刊落万虑,悟禅悦而独究上乘。
虽未能作祖成佛,亦庶乎出类超群。
与师为友,几二十春。
以道义合,以气臭亲。
交匪胶而匪漆,而相得之味如饮醴泉甘露,而自觉其清醇。
方在疢也,获屡造乎文室。
至疾革也,痛莫闻永诀之音。
乃遗秋江泛月之图轴,后有清吟雅画,蔚然墨妙而笔精。
每手披而目注,增悲感而泪零。
惟师之灵,虽没犹存。
吾老矣,无望乎圆泽之期友人于再世,而闻三生石上之吟。
或者冀竺师之既逝复反,而勉予以精,修道德而升跻神明。
万事泡幻,夫何足云?
荐刍苾以侑哀,希焄蒿之来歆。
偈颂十九首 其一 南宋 · 释绍昙
 押先韵
草舍开张小小筵,炊无米饭爨无烟。
通身饱暖憨憨睡,梦到沧洲白鸟边(举东山空和尚梦石分岁云:岁暮人人有所分,翁今分岁亦随群。饼翻溪上团团月,脍缕檐间细细云。漱壑醴泉珠万斛,堆盘珠雪千斤。两翁一饱风颠在,倦仆饥童总未闻。)
二月十一日祭文曲圣父祝文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七、《陵阳先生集》卷二二
维神隤趾储祥,笃生圣子,以孝廉称。
则诞称之日,奉觞称寿,人神一理。
乃者首春原飨,诏旨诞颁,维我惠文忠孝武德仁圣王肇新美号。
宠灵赫然,对扬圣天子之丕显休命,以悦于亲,其在兹时,敢因荐觞以告。
一堂奕叶,其尚鉴之,益昌斯文,用惠我多士,其永无斁。
醴泉有源,灵木有根。
积善馀庆,笃生神君。
诞称后先,是曰同物。
我称斯觞,敬父子悦。
醉乡十二首 其十二 宋末元初 · 郑思肖
穷冬骄寒冻地裂,北望朔方常下雪。
五台积古雪不消,鸟兽毛氄结冻血。
江南昔有酒如渑,蔗浆麟脯相凭陵。
朝廷有道四海清,既醉凫鹥歌太平。
九土夜市彻天明,楼红陌紫喧箫笙。
豪气一饮一千钟,唤得国里春风生。
千金少年百花眼,左右捧拥上天行。
战鼓声多瓦欲飞,从此百姓无宁时。
龙遭鳝舞鼠变虎,恣意反覆弄风雨。
如今寂寞不救饱,髑髅眼睛生秋草。
空欲拍弄百斛船,莫羡酿来曝背眠。
何如我入壶中游,喝云开破天外天。
翠锦帏幕车渠土,八面雪白净无烟。
水王双阙琼膏填,使得五行颠倒颠。
坎离媾春中央宫,俯现摩醯王王仙
手执乾坤万化柄,斟酌混沌壳中髓。
咽得半掬碧色云,夙根无明百杂碎。
万绿俱空恬无为,四股馥郁红玻瓈。
自然氤氲太和身,融融泄泄先天春。
形化为气轻于雾,飞御慈盼福下土。
金相朵朵鲜绿云,花甃䌽衢跨空住。
八十一天开玉殿,天天互透长生路。
憨涌醴泉雨甘露,孕牛产麟鳏蛟舞。
九苞凤凰对舞鸣,钧天清戛云璈音。
敕取龙猛大士(自注:西土龙猛大士有药,能点大山为金,相传今尚有龙猛金焉。),尽点大地变黄金
嫦娥搦弄团圆雪,抛向下界悬作月。
银光倒泼白泠明,笑吻霏雾飘香冰。
戏掷火丸煎海乾,珊瑚万树红斑斑。
抱出懒雨活龙帝,拔髯痒鼻激喷嚏。
鼻气环空挂白虹,垂脚东贯大荒东。
八八翠衫蓬莱儿,舞撒宝花双逶迤。
千丈白眉老神翁,前导万从开天倪。
径出盘古顶外行,劫风浩浩空掀轰。
呵暖为春吸为冬,浊世甲子刹那中。
数数老松化石了,篯铿小厮半刻夭。
我之大醉八万四千岁,小醉三千六百日。
世上几回汉与唐,苦于争战悲獝狘。
万国黔首行饭囊,鬼貌蓝色心茫荒。
狭步蹩躠膻埃里,蜉蝣拜天祈寿长。
气浊謦欬不清响,啾啁碎声群争攘。
生来不识快活国,纷华外胜夺心王。
昼夜火烧菩提树,背井索水吃且僵。
哨地荒年苦命活,籧篨戚施疮痍伤。
贫者逼迫富者狂,一洼血气六贼戕。
眼望天上金银落,垒琼架屋铁筑墙。
莫知仁义为何物,冷笑诗书今不香。
沉酗私欲反为醒,嫌说青山白云人
群昏鼾齁摇不觉,强语以道必生嗔。
忽笑大笑休休休,回视若辈愁如仇。
挥手长揖永相谢,千劫万劫逍遥游。
苏幕遮 劝化醴泉人 金 · 王哲
 押词韵第七部
醴泉人,都作善。
急急光阴,似水还如箭。
荣贵虚劳休自羡。
四假凡躯,恰似蚕身缘。

各缚缠,夸做茧。
裹了真灵,真待锅儿煎。
这个王三行方便。
不信之时,不见害风面。
武陵春 金 · 王哲
 押真韵
叮嘱阎公归故里,传语醴泉人
可可贪求莫恨嗔。
赢取好精神。

只此堪能为大道,何必苦寻真。
稍稍诸公悟此身。
便是出嚣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