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入白水次韵刘温其诗 宋 · 刘子翚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南山北山旧经行,诸刘相看如弟兄。
一枰围棋果敌国,五字琢句真长城。
浊醪粗饭有馀乐,小几疏帘何太清。
我来径醉未归得,卧对屋角岩泉倾。
入白水访刘致中昆仲 宋 · 刘子翚
押元韵
夜雨歇清晓,山椒云气昏。
驾言聊出游,窈窕穷川原。
侧帽避横筱,扬袪障晴暾。
春泉散石壁,细草罗丘园。
陟峻已逾岭,窥深更缘源。
乔松傍涧折,垂柯激潺湲。
过籁寒惨惨,惊林白翻翻。
造幽景寥阒,胜绝难具论。
仆夫知余乐,踟蹰为停轩。
惜无徙倚地,时来此开樽。
暮投鹅峰宿,青灯耿柴门。
相从二三子,交情久弥敦。
谈玄测彖象,揽佩纫兰荪。
愿言固所怀,丘壑吾道尊。
入白水怀士特温其 宋 · 刘子翚
押蒸韵
晓山随意开,夏气含露澄。
扶筇过巇崄,飞仙亦凌兢。
松涛净可漱,岚烟起如蒸。
巨崿转鼎鼎,危塍上层层。
悠然瞻眺地,彷佛记昔曾。
是乡虽穷深,泥泥秀色凝。
高扉静相对,招邀足嘉朋。
宴席覆大斗,吟窗烨华灯。
于今安在哉,骨冷唤不应。
轩轩鸾凤游,惊飙失飞腾。
岂伊黄壤恨,兴言鲠烦膺。
含章不震辉,憔悴非所应。
虽微三字显,要许二豪称。
余衰怠好修,故态了不惩。
倏尔念离索,终焉愧瑰能。
噫嘻长风来,踌蹰素蟾升。
及时痛自策,迅彩不可凭。
句 其五 宋 · 张顺之
押月韵
白水一泓澄,兹山定玉骨(游白水)。
芜湖县令厅壁记 南宋 · 洪迈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八、《古今事文类聚》外集卷一四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
郡县之官难莫难于令,令不可为也。泉粟所入,繄两税是赖,郡裁十一二予之,或名存寔亡。借曰充数,薄责征须,不少遗力。偪于弱,不敢不共命,至贾市争分铢,侠取巧掇,仆救过,与法为午,而无俚之画出焉。法目如猬毛,举头畏触。不良子险健成讼,左狙右掠,蔓游其词,以聋上官,计一行令束手矣。昧旦坐堂上,追胥在庭,睢盱嚣呶,諠不可晓。将甲乙扣其胫,惧及善人,循循而舍诸,又纳侮。故佞偷宽猛均足以蹈罪,令不可为如此。用是人莫肯为令,非吏部考籍而畀之,通万国无一焉可也。芜湖在春秋曰鸠兹,盖吴楚必争地。入东晋、宋、齐,建牧立州,实为南豫,台家常选宗王名将握节往控临。今虽不能邦,犹名姑孰壮县。用壮为累,郡百役以要之,栩栩然而来,贸贸然而去,项领常相望也。挈此校彼,其视他令中为又难。吴人朱似菽召以故辅臣孙捐其门,凡少年时已锐与寒畯角,推排受县。自诡为此来,勇者尚其决,獧者储其笑,爱之者丛然以为忧。菽召若不闻,曰吾知为百里宰而已。处之期年,民吏相忘,乃若尹赏之在粟邑,东舟西舫出其涂,篙工榜人皆略能诵说其梗槩。于是与予书,言:「我已伐石置厅壁,将刻前长官名氏,盍为我识之」?予与菽召游四十年,向所谓丛然以忧者,盖其一也。今若此,故喜而书之。淳熙七年二月二十有一日记。
送黄伯庸畴若序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一七、《平园续稿》卷一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尝观唐三百年间,文章钜公如韩、柳、刘、白及名世诸贤,诗文两极其至,学者不当置论。其馀专以诗名者殆数百家,求之他文,间或弗称。兼是二美,斯固难矣。又读班史,传循吏才七八人,皆良二千石,盖事任尊重则名实相应。令,卑官也,功德未孚于人,况地有剧易,才有长短,故薛公治平阳则不足,尹赏治粟邑则有馀,换县乃皆大治,才之全者亦岂易哉?丰城黄君伯庸为庐陵宰,初示予古律诗二百篇,用意高远,属辞清新,摹写物象,莫能遁形。继出杂文一编,持论正大,古赋恢闳,碑志详雅,四六温醇,是可争文士之衡矣。他日请予评之。予曰:「邑附郡城,地广人殷,姑置是事,迟君政成」。已而见其持己以清,抚民以仁,听讼以平,决事以明,租庸孔时,百废具兴,桁杨无系,弦歌有声,然后知君又可附循吏之名矣。三载考绩,治行转闻,召节预颁,趣觐朝廷。于是乡校之英,旄倪之氓,攀辕卧辙,雾集云蒸,跬步莫前,矧容严程!或晓之曰:「挽留贤令,士民之情也;乐与贤者,天子之诚也。君方以墨妙笔精而为华国之文,推学道爱人而策济时之勋,奈何因德惠之可怀而滞凫舄之朝京乎」?众始退听,车乃遄征。平园老叟周某闻而嘉之而笔之,非特纪实赠行,亦所以偿夙心也。嘉泰元年十一月七日。
贺周子中监丞年启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九七、《诚斋集》卷五六、《宋四六选》卷一五、《南宋文范》卷二九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伏以三日立春,方过寒气土牛之送;二年正月,又见盍簪枥马之喧。有美一人,来同万福。恭惟某官人物标的,文章主盟。剪水镂冰,雕天葩而觑巧;御风骑气,与造物以同游。裒对履端之告元,乘成泰吉而汇进。云随白水,聊小咏于莺花;日射黄金,即高吟于烟草。某老兼疾至,坐感时迁。江路野梅,敬寄一枝之信;椒盘柏酒,阻称千岁之觞。
赐赵士忠二首 其一 南宋 · 赵慎
押词韵第七部
职事烦填委,文墨分消散。
驰翰未暇食,日昃不知晏。
沈迷簿书领,回回自昏乱。
释此出西城,登高且游观。
方塘含白水,中有凫与雁。
安得肃肃羽,从尔游波澜。
上安抚丞相启 宋 · 林外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一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四六
十室之邑可为之宰,徒愧未能;数仞之墙不得其门,愿希与进。矧素被陶镕之赐,兹复依节制之尊。顶踵知归,腹心敢布。窃惟莆阳衣冠之薮,乃吾宰相锦绣之乡。介古今二泉之间,为东南八郡之最。鼎分三县,桑梓必致其恭;琴鸣一堂,桃李孰为之主。眷游泮之下邑,本兴国之故城。地僻而俗自安,民淳而情易晓,赋输可办,牒讼甚希。黄䌷而听放衙,前辈之留题尚在;青衫而怕奔走,后人之游宦未知。某仕乎为贫,穷付之命。喜有季路负米之养,追悟毛生捧檄之怀。以粟邑易治于颍阳,愿为之小;而彭泽幸邻于栗里,尤便其私。某自有恩蒙,特为道地。慈盖伏遇某官名冠宇宙,德格天渊,以儒者之道为最高,于天下之事不足办。申伯之宅南国,因是谢人以作庸;安石之居东山,当为苍生而复起。百官之富常系乎进退,一介之贱何惮于驰驱。某敢不敬服常箴,班扬明令?虽于簿领米盐未能免俗,岂以人民社稷何必读书。非鞅掌以告劳,将绸缪而结课。即墨无左右之誉,乌敢望齐国万家之封;武城闻弦歌之声,安得有尼父前言之戏。
聘士刘公先生墓表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先生姓刘氏,建州崇安县五夫里之白水人。其曾大父讳滋,起身农亩,以进士高第仕至尚书职方郎中,累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大父讳照,朝请郎。再世皆有清德,中岁即休官退处,以大耄终。父讳元振,始不仕,然亦以驯行称。先生讳勉之,字致中,自幼强学,日诵数千言。耳目所接,一过不复忘。其为文肆笔而成,滂沛闳阔,凌厉顿挫,侪辈少能及之。踰冠,以乡举诣太学。时蔡京用事,方禁士毋得挟元祐书,制师生收司连坐法,犯者罪至流徙。名为一道德者,而寔以钳天下之口。先生心独知其非是,阴访伊洛程氏之传,得其书藏去。深夜,同舍生皆熟寐,乃始探箧解帙,下帷然膏,潜抄而默诵之。闻涪陵谯公天授尝从程夫子游,兼邃《易》学,适以事至京师,即往扣焉,尽得其学之本末。既而遂厌科举之业,一日,弃录牒,揖诸生而归。道南都,见元城刘忠定公;过毗陵,见龟山杨文靖公,皆请业焉。而刘公尤奇其材,留语数十日,告以平生行己立朝大节,以至方外之学,它人所不及闻者,无不倾尽。先生拜受其言,精思力行,朝夕不怠。久而若有得焉,则畴昔所闻一言之善融会贯通,皆为己用,而其践履日以庄笃。与籍溪胡公原仲、屏山刘公彦冲两先生友善,日以讲论切磋为事。其于当世之务若不屑焉,而论说区处,钜细显微皆有条理。乱后,故山室庐荒顿,乃即建阳近郊萧屯别墅结草为堂,读书其中,力耕稼以自给,澹若无求于世。而一时贤士大夫莫不注心高仰之。中书舍人吕公居仁知之尤深,尝以小诗问讯,有「老大多材,十年坚坐」之句,世传以为实录。是时国家南渡几十年,谋复中原以摅宿愤,而未有一定之计。方且寤寐俊杰,与图事功,吕公乃与同列曾公天游、李公似之、张公子猷三数人者共列其行谊志业以闻于朝,特诏诣阙。将行,屏山先生为作《招剑》之文以祝之。其卒之乱曰:「宝剑徕,奉君王。抚四夷,定八荒。时乎时,毋深藏」。其所望于先生者盖如此。既至,会秦丞相桧已颛国枋,为其事非己出,不能平。时又方决屈己和戎之策,恶闻天下正论,意山林之士不顾利害,敢尽言触忌讳,尤不欲使见天子,谈当世事,第令策试后省,给札俾上其对。先生知道不易行,即日谢病归。杜门高卧十馀年,造养益熟,名闻益尊。故相赵忠简公出镇南州,道出里门,纡辔入谒,坐语移日,弥加叹重。然其去未几,即遭谗窜海外以没,同时知先生者亦皆废锢不复用,于是先生竟不及一试于用而卒于家。享年五十有九,有志之士莫不哀之,绍兴十九年二月十日也。先生学本为己而才周世用,临事财处,不动声气。平居严敬自持,若不可犯,而接物之际恂恂和悦,色笑可亲。其临财廉,一介不妄取。少时妇家富而无子,谋尽以赀产归女氏。既谢不纳,又择其宗属之贤者举而畀之,使奉其先祀。其与人交诚信恳恻,同里胡公明仲侍郎蚤出为季父后,不自知其本亲,乡人多窃议之而莫以告。先生独为移书,具陈本末所以然者,胡公感其言,为数归省,恩礼略备,议以少息。熹之先君子蚤与先生游相好,将没,深以后事为寄,且戒熹往学焉。及弃诸孤,先生慨然为经理其家事,而教诲熹如子侄。既又以其息女归之。亲旧羁贫,收恤扶助亦皆曲尽恩意。学子造门,随其材品为说圣贤教学门户以及前言往行之懿,终日娓娓无倦色。自壮至老,如一日也。娶连氏,无子,以从兄之子思温为后。二女子,其长归于我,次适朝奉郎范念德。思温亦无子,又以从弟之子澧后之。建州于今为建宁府,先生墓在草堂涉溪西北七里所群玉乡三桂里之学士原。其葬时不及铭,逮今且五十年。后生之及见先生者日加少,熹惧其益久而遂将无所考也,乃追记其世家学行之最而伐石以表焉。庆元戊午正月己亥朔旦,门人朝奉大夫致仕朱熹述。
白水铸钟疏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六、《攻愧先生文集》卷八二
青山深处,白水奥区。虽净刹之庄严,惜古钟之瑕璺。欲求良冶,须募胜缘。一声出紫翠之间,万众警昏矇之病。集兹妙利,用祝遐龄。
白水道间 南宋 · 赵蕃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一源曲折几成桥,稻陇蔬畦高下浇。
水碓暗鸣蛙吠草,绿云乱点鹭侵苗。
谁云斗粟可相挽,到处佳山如见招。
东亩拔秧南亩莳,乐哉安得助长谣。
游山记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克斋集》卷一○
嘉定己巳秋九月,傅岩叟拉予与周伯辉践傅岩之约。癸巳,岩叟、伯辉发铅山之东洋,予自水北往会于千田原归福庵,因止宿焉。庵则岩叟先茔,山水环合,秀润迫人。裴徊顾望,日薄暮矣。举酒数酌。对青灯夜话久之,各就枕。五更睡觉,闻小雨敲叶声,纤以俗语,知必无霖潦以阻吾三人游兴。明发小霁,登笋舆,度崧岭,则乍明乍晦,如春二三月时。至冢顶小盘礴,赋诗饮酒以自壮。下岭十里所,小原午炊,命杖屦,欲览山川之胜,则雨(缺)作矣。遂登车又五里,至于竹林之隐居,具鸡黍,话畴昔,深夜犹不寐。乙未朝雨不止,且骤。二人者,趋傅岩之意甚急,予以诗留之,岩叟和答,复有诗惠赠。日且午,豁然开霁。饭仆不及,二人亟命驾不可遏矣,予遂趋而从之。度北岸桥,过黄沙辛稼轩之书堂,感物怀人,凝然以悲。入隐将峡,峡长三四里许,两山奔迫相抱,凡数曲小溪介其中,因山之势以流,亦清驶环带。峡尽,行山蹊数里,皆樵牧之径。至佛母岭下,清池秀石,已有可玩。伯辉谓傅岩之苗脉,理或然也。度岭,自野鸭塘而右,趋傅坞,前望有亭,列于山椒,即傅岩绝顶。吾三人者,舍车策杖,循山涧以出。涧之侧,古木盘屈,藤萝蔓延,怪石隐见,不可名状。涧或流石底,或穿石腹,姿态横生,殊可玩。盖自山之阴,绕山之阳,而一窦涓涓不绝,即其源。岩踞山阳之左麓,其口可容坐十馀人,内渐狭。繇峡口入数步间,有井焉,其深莫测。自井而往,暗昧不辨人物,尝有持炬入者,以不可穷极而返。出岩,自右登山,往往皆怪石,或洼然而下,或隆然而高,或洞然而空,或窅然而深,或群然而齐,或特然而孤。峡可通身,崖可侧足。若窒而通,如往而复,不得其径,游者辄迷向背。时有古梅、桂树丛生其间,有若种而实非人力。至山之巅,所谓群玉堂者,最其佳处。一峰巍然独高,群峰环列,两傍有如天造地设,因觞酒罗豆以领略之。夜宿岩前之乐轩,岩叟玩之不足,命烛至石上,桂影蒙笼,群峰错落,清绝可赏。丙申,将下山,又登高据胜处。举酒早炊罢,出傅岩,道报恩寺,前不果入。行数里,至袅桥,溯流直上东坑,众山高锁,如封闭然。锁外奇峰拔出,最阴阳家所爱。又十里,饭龙华寺。读予儿时所题诗,既赧然而愧,又感焉以伤。前迈登高洲岭,出三胆原。至高州,假榻伯辉之竹轩,谒傅岩主人周德量。德量是夕同饮伯辉家,语笑谐谑,如平生驩。丁酉朝,将出高州,德量折简招饭,辞不获已而留。是日早雨,午霁,伯辉诚卿偕子侄同访其兄升之,遂往葛山观先陇,葬已三百年矣。形势蟠踞数里,山川秀濯,面对一峰,端然云峰外。潭山侵云汉,偶雾雨,不可见。前辈言地理之胜者推先焉。往时太傅正识诸公皆其所孕,而周族至今繁衍不替,意者有所自云。晚归,饮德量家,各尽醉。再宿伯辉馆。戊戌,登高洲,晨炊慈誓院。出慈誓,行十里许,皆深林中,襟山带溪,时有佳处。道多论情话旧,吟咏有所不暇。度溪,登石龟岭。岭下溪名大奥,两山如来,水去而复,彷佛武夷气象。水面处石壁峭立,其下汇为寒潭。潭中石可坐数人,予三人坐其上,各举酒一杯,岩叟赋诗,予与伯辉皆和,而予亦自赋焉。自此泛溪,抵予竹林所居岸下无十里,予深有结庐之兴。过峡至白水,憩于石壁岩道者庵,因饭焉。庵僧出纸笔,督诗甚亟,聊以数语戏之。初欲自石壁岩取百丈际观瀑水,或谓秋冬水涸,或谓路险不可进,遂罢兴。游西坞,登山,宿章法院。岩叟旧游,作诗问讯,旧题无恙,谓三十年有奇矣。同游存殁者半,为之叹息。寺僧作汤饼,留连夜话,甚款。己亥,自章法过洪都观,山行七八里,登高怀远,间见于赋咏。凡再踰岭,渐入山谷间,望林麓楼观丹碧,即观之所在。小溪带其前,人烟数家,牛、羊、鸡、犬、桑、麻、竹、树若自为一乾坤,盖去平地约十里,读惠主簿之诗可知也。时前重阳一日,芙蓉烂开,道流出酒对花,兴甚不恶。酒行既止,人复酌一巨觥。岩叟与伯辉下岭,西归铅山,予复登山,东归上饶。问灵泉路,则鸟道仅能容足。山势腾踊,水多自高泻下,路旁若涧中,率多怪石出没,各献状可观。予又为赋诗,惜岩叟、伯辉未之见。自癸巳至己亥,凡七日,所历凡三百里,有所感触,时见于诗,虽应口而成,不能尽工,亦足以写一时所见与其所怀,览者取意焉。大抵事无巨细,遇合诚不偶然。癸巳之朝,岩叟、伯辉约予晚会于千田庵,或先或后,亦未定。及予至扬航渡,甫登舟,则二人忽已在津头矣。遂同舟而济,三人相顾而笑,谓初不期至此。后连日在道,止宿人家若僧舍则雨,而登览游玩必霁,遂得以从容尽兴。然则是游,虽欲已有不容自已者。十月乙丑,陈文蔚记。
贺董侍郎居谊进职启(杂学除学士)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三、《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一○
制垣晋秩,宝阁升班。谕蜀良劳,勉徇假留之愿;登瀛固宠,况加真拜之荣。纶綍载扬,绅緌交庆。恭惟某官清如秋刷,和若春阳。云梦胸宽,平吞一百八盘而无险;天风背厚,独负三十六郡而有馀。三年有成,万物吐气。不见贾谊,固深半夜之思;愿借寇君,难抑庶民之请。仍鱼凫之开国,峻龙马之负图。一札细行,增井钺参旗之重;三谟大训,贯奎文璧府之华。欢动两衙,胆寒西贼。学士象八节,不过一岁之少留;刺史入三公,便在五云之多处。何限麒麟之画,满期龟鹤之还。某何足控抟,荐蒙料理。白水鱼竿之入暮,竟作退飞;青天鸟道之抚膺,又勤罗致。与其徒索长安之米,不如来赋滟滪之堆。直为文翁再剖符,兆足行矣;安得仙人九节杖,亟往从之。
相机岩记 南宋 · 郭明道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五九、嘉庆《四川通志》卷二○、光绪《内江县志》卷一○
内邑古号中江,隋避上讳易今名,则此县之建盖千几百年矣。由县署踰江而东,有山曰降福山,山之下有泉,其深不可测。世言神龙之所宅,故名曰应龙岩。旧为祷雨之所在,信不诬矣。岩之侧有二径出于涧谷之中,左可以通普、遂,右可以达昌、合,皆通都大邑往来之要冲。水雨方降,其径没为泥潦,而滥涛涨流直抵岩之下,远近过往者睥睨而不能进。然有县以来,历年如此之久,而日夜行者不知几千万人也,皆坐视而无如之何。大丞相赵文定公三世孙曰相机,一日游于山之上,四顾眺望,曰是江山之胜会,而东西千里所经之要路,乃屈曲污下,使民之病涉如此。于是开其岩而平下之,命工砌石。自山而下瞰于桥,平直如砥。自是往来者安行徐步,可直达之江。其二径合为一,皆从岩而下,平坦夷直,分而为东西去。靡不咨嗟叹息,所未曾睹此。《易》之习坎与夫设险者必归之王公,岂非有所待而后兴欤?相机之英爽卓越,挺挺有祖之成烈。筮仕之始,谈笑指挥,山岳震动,而计台之檄可以宽四顾之忧,天下事何施而不可者?今之所谓徒杠舆梁以济民于道涂之厄者,特其一端尔,而济川之功用实张本于此。地灵人杰,秀气之所钟,第著此山川形势,当复出一伯符,萧氏之八叶岂多耶?伊考古之建功立事,有便利于民,其名必与之俱传于不朽。如江陵之有杜预堰,杭州之有苏公堤,皆以能顺导江海之势而为民之利,遂以此命名。矧今不远数千里,必经岩之上而过,过者日不息,思咏者日不止,其岩之开导者虽不过数百步,而往来者通两川,其功用岂浅哉。于是命之曰相机岩,盖取杜、苏二公故事。明道,丞相年家子也。采众论而为之辞,以慰远近往来之思而诏无穷。其岩可磨可镌,刊此记焉,传千万年。相机讳崇,字子钦。端平改元,州学说书兼县学长郭明道撰。
按: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二七,光绪二年增刻本。
何山白水田 宋末元初 · 俞德邻
七言绝句 押齐韵
离离远树接山低,白水田头杜宇啼。
昨夜前村新雨过,桔槔閒在石桥西。
过钓台 宋末元初 · 俞德邻
押阳韵
行色苦迢递,人烟渺凄凉。
泊舟值严濑,濯缨感沧浪。
赤符谶龙斗,白水瞻凤翔。
淳风协玄德,客星隐寒芒。
桑溟忽变易,草木犹芬芳。
嗟予遘迍蹇,垂老悲兴亡。
溪湍兀小艇,岚气昏战场。
安得钓台钓,尚友狂奴狂。
至白水主人饮至海棠下花已离披 宋末元初 · 赵文
押词韵第十七部
昨日泥中人,今日花下客。
即时一杯酒,已胜风雨黑。
我来后花时,不及秾艳色。
生与天作花,已是花命厄。
沾茵与堕溷,要亦随所适。
谁能长腴红,而不变衰白。
惟应感流光,有酒日鼓瑟。
题山居图 元 · 范梈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四十六 閒适类
平湖含白水,断岸见青林。
篱落初秋气,云山向夕阴。
养闲祇用拙,避俗更怀深。
为问舟中客,何如泽畔吟?
白水晁居士名家驹也脱俗嗜饮所居有断崖夕翠轩留偈而化赋此寄悼 元 · 周权
押词韵第七部
晁子摩尼珠,照彻白水源。
不啜赵州茶,不面达磨禅。
山饼泼乳酒,潇洒夕翠轩。
飘然忽谢去,遗偈如涛翻。
逝鸿无留影,落叶返故根。
寂照本非灭,今灭昔岂存。
苍苍断崖阴,寒栘自清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