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地理類
目錄類
別史類
職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別集類
總集類
正一部
凡可以生养人者谓之利贯事也事之有条谓之贯
数要利害虽蛮夷戎狄必周知之而使同贯利者不
越九州之国也
东南曰扬州
易彦祥 曰禹贡扬州之域东距海北据淮殷人以淮 …… (第 30a 页)
也箭竹之小者鸟兽孔雀鸾鵁鶄犀象之属
正南曰荆州
易彦祥 曰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殷之荆州其北境
曰汉南以地志考之荆山在南郡临沮县汉水又出
其北正属襄阳言汉南 …… (第 31b 页)
阳府城东北入江颍水发原河南府登封县东阳乾
山至江南凤阳府颍州颍上县入淮湛未详今河南
汝州境内有湛水颍湛本在禹贡豫州之域
河南曰豫州
易彦祥 曰禹贡荆河惟豫州其封在大河之南南条
荆山之北故曰荆河殷之豫州则南境据汉北境接 …… (第 32a 页)
传楚子除道梁溠营军临随宜属荆州通典云在今
湖广襄阳府枣阳县东北六扰马牛羊豕犬鸡五种
黍稷菽麦稻
正东曰青州
易彦祥 曰殷并青于徐而徐兼扬州之淮周复以淮
归扬而并徐于青正在畿东故曰正东
其山镇曰沂山其泽薮曰望诸其川淮 …… (第 33a 页)
南入泗沭水出临朐县沂山至淮安府安东县西入
淮
河东曰兖州
易彦祥 曰夏殷皆言济河惟兖州谓东河之东济水
之北也周人以青兼徐而兖州又得越乎济之东南
故徐之岱山职方以为 …… (第 34a 页)
卢县境潍水出青州府莒州西北箕屋山至莱州府
潍县东北入海禹贡属青州
正西曰雍州
易彦祥 曰禹贡有雍有梁故梁为正西而雍为西北
殷周皆省梁入雍故雍州为正西
其山镇曰岳山其泽薮曰弦蒲其川泾汭其 …… (第 35a 页)
华州华阴县北入大河洛水出庆阳府城东北废洛
源县南流合漆沮二水至西安府同州朝邑县南入
渭通典曰洛即漆沮也
东北曰幽州
易彦祥 曰舜十二州本有幽州水土既平以冀为帝 …… (第 35b 页)
在辽东广宁卫西貕养在山东登州府莱阳县在禹
贡宜属青州菑水在济南府淄川县东南时水在青
州府临朐县西○ 易彦祥 曰幽川虽东北跨辽水而 …… (第 36a 页)
王璜张揖云九河陷海中是九河未陷之先凡登莱
海岸及滨沧二州之东境皆在幽州之地与兖州东
西分界故二州并曰其川河泲
河内曰冀州
易彦祥 曰水土既平舜省幽并二州入冀东西南三 …… (第 36b 页)
杨韩魏又曰邘晋应韩武之穆也杨为晋所兼岂邘
亦在冀州之域以音同而误纡与
正北曰并州
易彦祥 曰以天下之势言之冀州在西河之东雍州
在西河之西并州介雍冀之间故曰正北
其山镇曰恒山其泽薮曰昭馀祁其 (第 38a 页)
数要利害虽蛮夷戎狄必周知之而使同贯利者不
越九州之国也
东南曰扬州
易彦祥 曰禹贡扬州之域东距海北据淮殷人以淮 …… (第 30a 页)
也箭竹之小者鸟兽孔雀鸾鵁鶄犀象之属
正南曰荆州
易彦祥 曰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殷之荆州其北境
曰汉南以地志考之荆山在南郡临沮县汉水又出
其北正属襄阳言汉南 …… (第 31b 页)
阳府城东北入江颍水发原河南府登封县东阳乾
山至江南凤阳府颍州颍上县入淮湛未详今河南
汝州境内有湛水颍湛本在禹贡豫州之域
河南曰豫州
易彦祥 曰禹贡荆河惟豫州其封在大河之南南条
荆山之北故曰荆河殷之豫州则南境据汉北境接 …… (第 32a 页)
传楚子除道梁溠营军临随宜属荆州通典云在今
湖广襄阳府枣阳县东北六扰马牛羊豕犬鸡五种
黍稷菽麦稻
正东曰青州
易彦祥 曰殷并青于徐而徐兼扬州之淮周复以淮
归扬而并徐于青正在畿东故曰正东
其山镇曰沂山其泽薮曰望诸其川淮 …… (第 33a 页)
南入泗沭水出临朐县沂山至淮安府安东县西入
淮
河东曰兖州
易彦祥 曰夏殷皆言济河惟兖州谓东河之东济水
之北也周人以青兼徐而兖州又得越乎济之东南
故徐之岱山职方以为 …… (第 34a 页)
卢县境潍水出青州府莒州西北箕屋山至莱州府
潍县东北入海禹贡属青州
正西曰雍州
易彦祥 曰禹贡有雍有梁故梁为正西而雍为西北
殷周皆省梁入雍故雍州为正西
其山镇曰岳山其泽薮曰弦蒲其川泾汭其 …… (第 35a 页)
华州华阴县北入大河洛水出庆阳府城东北废洛
源县南流合漆沮二水至西安府同州朝邑县南入
渭通典曰洛即漆沮也
东北曰幽州
易彦祥 曰舜十二州本有幽州水土既平以冀为帝 …… (第 35b 页)
在辽东广宁卫西貕养在山东登州府莱阳县在禹
贡宜属青州菑水在济南府淄川县东南时水在青
州府临朐县西○ 易彦祥 曰幽川虽东北跨辽水而 …… (第 36a 页)
王璜张揖云九河陷海中是九河未陷之先凡登莱
海岸及滨沧二州之东境皆在幽州之地与兖州东
西分界故二州并曰其川河泲
河内曰冀州
易彦祥 曰水土既平舜省幽并二州入冀东西南三 …… (第 36b 页)
杨韩魏又曰邘晋应韩武之穆也杨为晋所兼岂邘
亦在冀州之域以音同而误纡与
正北曰并州
易彦祥 曰以天下之势言之冀州在西河之东雍州
在西河之西并州介雍冀之间故曰正北
其山镇曰恒山其泽薮曰昭馀祁其 (第 38a 页)
此言刺绣采所用绣以为裳凡绣亦须画乃刺之故
画绣二工共职上言六采之相对者此又以四时相
续之义次之○ 易彦祥 曰书言六章之裳宗彝藻火
粉米黼黻絺绣言藻而继之以火青与赤之文也言
火而继之以粉米赤与白之章也言粉 (第 51b 页)
画绣二工共职上言六采之相对者此又以四时相
续之义次之○ 易彦祥 曰书言六章之裳宗彝藻火
粉米黼黻絺绣言藻而继之以火青与赤之文也言
火而继之以粉米赤与白之章也言粉 (第 51b 页)
参订之而平者前有铁重也据司弓矢职茀当为杀
○ 易彦祥 曰三分其槁之三尺则一尺在前二尺在
后后二尺之重与前一尺等则槁前之铁极重故其
𤼵迟而近射用焉
兵 (第 10a 页)
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
铁差短小也兵矢谓枉矢絜矢也此二矢亦可以田
田矢谓矰矢○ 易彦祥 曰槁前之铁比杀矢短小故
其𤼵远而火射用焉
杀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后 (第 10a 页)
铁又差短小也司弓矢职杀当为茀不言矰矢者与
茀矢同制也○ 易彦祥 曰槁前之铁比兵矢又短小
故其𤼵高而弋射用焉不言恒矢庳矢者亦与茀矢
同也镞之轻至茀矢而极矣
参分 …… (第 10b 页)
位则南北亦可正司仪凡行人之仪不朝不夕朝夕
即东西也不曰东西而曰朝夕者示不独东西方位
可正即日之出入昼夜之永短皆可正也○ 易彦祥
曰以日出入之景与日中之景三者相参故曰参复
以日中之景与极星之度两者相考故曰考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第 24a 页)
○ 易彦祥 曰三分其槁之三尺则一尺在前二尺在
后后二尺之重与前一尺等则槁前之铁极重故其
𤼵迟而近射用焉
兵 (第 10a 页)
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
铁差短小也兵矢谓枉矢絜矢也此二矢亦可以田
田矢谓矰矢○ 易彦祥 曰槁前之铁比杀矢短小故
其𤼵远而火射用焉
杀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后 (第 10a 页)
铁又差短小也司弓矢职杀当为茀不言矰矢者与
茀矢同制也○ 易彦祥 曰槁前之铁比兵矢又短小
故其𤼵高而弋射用焉不言恒矢庳矢者亦与茀矢
同也镞之轻至茀矢而极矣
参分 …… (第 10b 页)
位则南北亦可正司仪凡行人之仪不朝不夕朝夕
即东西也不曰东西而曰朝夕者示不独东西方位
可正即日之出入昼夜之永短皆可正也○ 易彦祥
曰以日出入之景与日中之景三者相参故曰参复
以日中之景与极星之度两者相考故曰考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第 24a 页)
能随时进退则无咎也(李季辨曰或跃阳使之也在/渊阴使之也 胡仲虎曰跃)
(以或言审于进也渊以在言安于退也下 易彦章 曰/九四已离下体故谓之跃犹在上体之 故谓之在)
(渊渊卑于地二言在田四言在渊渊乃龙之所宅/非在田 (第 6a 页)
(以或言审于进也渊以在言安于退也下 易彦章 曰/九四已离下体故谓之跃犹在上体之 故谓之在)
(渊渊卑于地二言在田四言在渊渊乃龙之所宅/非在田 (第 6a 页)
梅郑氏之说焉吴兴沈氏之说焉京
口都氏之说焉长乐林氏之说焉恕斋赵氏之说焉平
庵项氏之说焉节斋蔡氏之说焉 山斋易氏 之说焉朴
卿吕氏之说焉古为徐氏之说焉是数家者非不可观
也而邵氏张氏则明易之数本自著书非专为卦爻设
也 (第 9b 页)
口都氏之说焉长乐林氏之说焉恕斋赵氏之说焉平
庵项氏之说焉节斋蔡氏之说焉 山斋易氏 之说焉朴
卿吕氏之说焉古为徐氏之说焉是数家者非不可观
也而邵氏张氏则明易之数本自著书非专为卦爻设
也 (第 9b 页)
以阳居阴处上之下以能疑之人当可疑之地故身
处于渊欲跃上天而犹疑而未定也其象如此是能
随时审处故无咎
山斋易氏 曰九四已离下体故谓之跃犹在上体
之下故谓之在渊渊卑于田二已在田今反谓之
在渊者渊乃龙之所宅非 (第 5a 页)
处于渊欲跃上天而犹疑而未定也其象如此是能
随时审处故无咎
山斋易氏 曰九四已离下体故谓之跃犹在上体
之下故谓之在渊渊卑于田二已在田今反谓之
在渊者渊乃龙之所宅非 (第 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