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孙会宗 西汉 · 杨恽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二、文选卷四十一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厎。
幸赖先人馀业,得备宿卫
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
足下哀其愚矇,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慇勤甚厚。
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自守,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
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
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
又不能与群僚并力,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
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
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得全其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
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
君子游道,乐以忘忧;
小人全躯,说以忘罪。
窃自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
是故身率妻子,勠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
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
臣之得罪,已三年矣。
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
家本秦也,能为秦声。
妇赵女也,雅善鼓琴,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
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
种一顷豆,落而为萁」。
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
恽幸有馀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
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
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慄。
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
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
故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禀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
安定山谷之间,昆夷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
于今乃睹子之志矣。
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无多谈。
上疏陈事 东汉 · 李固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八
臣闻气之清者为神感动人之清者为贤。
养身者以练神为宝,安国者以积贤为道。
昔秦欲谋楚,王孙圉设坛西门,陈列名臣,秦使戄然,遂为寝兵。
魏文侯师卜子夏,友田子方,轼段干木,故群俊竞至,名过齐桓,秦人不敢窥兵西河盖积贤人之符也。
陛下拨乱龙飞,初登大位,聘南阳樊英江夏黄琼广杨厚会稽贺纯,策书嗟叹,待以大夫之位,是以岩穴幽人,智术之士,弹冠振衣,乐欲为用,四海欣然,归服圣德。
等在职,虽无奇卓,然夕惕孳孳,志在忧国。
臣前在荆州等以病免归,诚以怅然,为时惜之。
一日朝会,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叹息。
宜征还等,以副群望。
久处议郎,已且十年,众人皆怪始隆崇、今更滞也。
光禄大夫周举才谟高正,宜在常伯,访以言议。
侍中杜乔,学深行直,当世良臣,久托疾病,可敕令起(《后汉·李固传》。又见袁宏《后汉纪》十九,有小异。)
圣贤高士传 其三十三 段干木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二
段干木者,治清节,游西河,守道不仕。
魏文侯就造其门,干木逾垣而避之。
文侯以客礼,出过其庐则式。
其仆问之,文侯曰:「干木不趣势,隐处穷巷,声驰千里,敢勿式乎」?
文侯所以名过齐桓公者,能尊段干木、敬卜子夏、友田子方(《艺文类聚》三十六)
上表陈五事 曹魏末晋初 · 段灼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六
臣受恩三世,剖符守境,试用无绩,沈伏数年,犬马之力,无所复堪。
陛下弘广纳之听,采狂夫之言,原臣侵官之罪,不问干忤之愆,天地恩厚,于臣足矣。
臣闻忠臣之于其君,犹孝子之于其亲:进则有欣然之庆,非贪官也;
退则有戚然之忧,非怀禄也。
其意在于不忘光君荣亲,情所不能已已者也。
臣伏自悼,私怀至恨:生长荒裔,而久在外任,自还抱疾,未尝觐见,陛下竟不知臣何人,此臣之恨一也。
遭运会之世,值有事之时,而不能垂功名于竹帛,此臣之恨二也。
逮事圣明之君,而尪悴羸劣,陈力又不能,当归死于地下,此臣之恨三也。
哀二亲早亡陨,兄弟并凋丧,孝敬无复施于家门,此臣之恨四也。
夏之日忽以过,冬之夜寻复来,人生百岁,尚以为不足,而臣中年婴灾,此臣之所恨五也。
惭日月之所养,愧昊苍而无报,此臣之所以怀五恨而叹息,临归路而自悼者也。
语有之曰:「华言虚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臣欲言天下太平,而灵龟神狐未见,仙芝萐莆未生,麒麟未游乎灵禽之囿,凤凰未仪于太极之庭,此臣之所以不敢华言而为佞者也。
汉高祖初定天下,于时戍卒娄敬上书谏曰:「陛下取天下不与成周同,而欲比隆成周,臣窃以为不侔」。
于是汉祖感悟,深纳其言,赐姓为刘氏
又顾谓陆贾曰:「为我著秦所以亡,而吾所以得之者」。
乃作《新语》之书,述叙前世成败,以为劝戒。
田肯建一言之计,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者,而受千金之赐。
故世称汉祖之宽明博纳,所以能成帝业也。
今之言世者,皆曰复兴,天下已太平矣。
臣独以为未,亦窃有所劝焉。
且百王垂制,圣贤吐言,来事之明鉴也。
孟子曰:「尧不能以天下与舜,则舜之有天下也,天与之也。
昔舜为相,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天下诸侯朝觐者、狱讼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舜曰天也,乃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若居尧之宫,逼尧之子,非天所与者也」。
曩昔西有不臣之蜀,东有僭号之吴,三主鼎足,并称天子。
魏文帝率万乘之众,受禅于靡陂,而自以德同唐虞,以为献即是古之尧,自谓即是今之舜,乃谓孟轲孙卿不通禅代之变,遂作禅代之文,刻石垂戒,班示天下,传之后世,亦安能使将来君子皆晓然心服其义乎!
魏文徒希慕之名,推新集之魏,欲以同于唐虞之盛,忽骨肉之恩,忘藩屏之固,竟不能使四海宾服,混一皇化,而于时群臣莫有谏者,不其过矣哉!
孙卿曰:「让,是不然矣。
天下者,至重也。
非至强莫之能任;
至大也,非至辩莫之能分;
至众也,非至明莫之能见。
此三至者,非圣人莫之能尽」。
由此言之,孙卿孟轲亦各有所不取焉。
陛下受禅,从东府入西宫,兵刃耀天,旌旗翳日。
虽应天顺人,同符唐虞,然法度损益,则亦不异于昔魏文矣,故宜资三至以强制之。
而今诸王有立国之名,而无襟带之实。
又蜀地有自然之险,是历世奸雄之所窥窬,逋逃之所聚也,而无亲戚子弟之守,此岂深思远虑,杜渐防萌者乎!
汉文帝据已成之业,六合同风,天下一家。
贾谊上疏陈当时之势,犹以为譬如抱火厝于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然,因谓之安。
此言诚存不忘亡,安不忘乱者也。
然臣之㥪娄,亦窃愿陛下居安思危,无曰高高在上,常念临深之义,不忘履冰之戒。
尽除魏世之弊法,绥以新政之大化,使万邦欣欣,喜戴洪惠,昆虫草木,咸蒙恩泽。
朝廷咏《康哉》之歌,山薮无伐檀之人,此固天下所视望者也。
陛下自初践阼,发无讳之诏,置箴谏之官,赫然宠异谔谔之臣,以明好直言之信,恐陈事者知直言之不用,皆杜口结舌,祥瑞亦曷由来哉!
臣无陆生之才,不在顾问之地,盖闻主圣臣直,义在于有犯无隐。
臣不惟疏远,未信而言,敢历论前代隆名之君及亡败之主废兴所由,又博陈举贤之路,广开养老之制,崇必信之道,又张设议者之难,凡五事以闻。
臣之所言,皆直陈古今已行故事,非新声异端也。
辞义实浅,不足采纳。
然臣私心,诚谓有可发起觉悟遗忘,愿陛下察臣愚忠,悯臣狂直,无使天下以言首为戒。
疾痛增笃,退念《桑梓》之诗,惟狐死之义,辄取长休,归近坟墓。
顾瞻宫阙,系情皇极,不胜丹款,遣息颖表言。
其一曰:臣闻善有章也,著在经典;
恶有罚也,戒在刑书
上自远古,下洎秦汉,其明王霸主及亡国暗君,故可得而称;
至于忠蹇贤相及佞谄奸臣,亦可得而言。
故朝有谔谔尽规之臣,无不昌也;
任用阿谀唯唯之士,无不亡也。
是有国者皆欲求忠以自辅,举贤以自佐;
而亡国破家者相继,皆由任失其人。
所谓贤者不贤,忠者不忠也。
臣谨言前任贤所由兴,任不肖所以亡者。
尧之末年,四凶在朝而不去,八元在家而不举,然致天平地宁,四门穆穆,其功固在重华之为相。
夏癸放于鸣条,商辛枭于牧野,此俱万乘之主,而国灭身擒,由不能属任贤相,用妇人之言,荒淫无道,肆志沈宴,作靡靡之乐,长夜之饮,于是登糟丘,临酒池,观牛饮,望肉林,龙逢忠而被害,比干谏而剖心,天下之所以归恶者也。
太甲暴虐,颠覆汤之典制,于是伊尹放之桐宫,而能改悔反善,三年而后归于亳。
既已放而复还,殷道微而复兴,诸侯咸服,号称太宗,实赖阿衡之尽忠也。
周室既衰,诸侯并争,天王微弱,政遂陵迟。
齐桓公,淫乱之主耳;
然所以能九合一匡之功,有尊周之名,诚管夷吾之力。
及其死也,虫流出门,岂非任竖貂之过乎!
且一桓公之身,得管仲、其功如彼;
用竖貂,其乱如此。
夫荣辱存亡,实在所任,可不审哉!
秦本伯翳之后,微微小邑,至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
穆公至于始皇,皆能留心待贤,远求异士,招由余西戎,致五羖于宛市,取丕豹于晋乡,迎蹇叔于宗,由是四方雄俊继踵而至,故能世为强国,吞灭诸侯,奄有天下,兼称皇帝,由谋臣之助也。
道化未淳,崩于沙丘。
胡亥乘虐,用诈自立,不能弘济统绪,克成堂构,而乃残贼仁义,毒流黔首。
陈胜吴广,奋臂大呼,而天下响应。
于是赵高逆乱,阎乐承指,二世穷迫,自戮望夷。
子婴虽立,去帝为王,孤危无辅,四旬而亡。
此由邪臣擅命,指鹿为马,所以速秦之祸也。
秦失其鹿,豪杰竞逐,项羽既得而失之,其咎在烹韩生,而范增之谋不用。
假令既距项伯之邪说,斩沛公鸿门,都咸阳以号令诸侯,则天下无敌矣。
距韩生之忠谏,背范增之深计,自谓霸王之业已定,都彭城,还故乡,为昼被文绣,此盖世俗儿女之情耳,而荣之。
是故五载为汉所擒,至此尚不知觉悟,乃曰「天亡我,非战之罪」,甚痛矣哉!
且夫士之归仁,犹水之归下,禽之走旷野,故曰「为川驱鱼者獭也。
为薮驱雀者鹯也,为汤武驱人者也」。
汉高祖起于布衣,提三尺之刃而取天下,用六国之资,无唐虞之禅,岂徒赖良、平之奇谋,尽英雄之智力而已乎,亦由项氏为驱人也。
子孙承基二百馀年,逮成帝委政舅家,使权势外移。
安昌侯张禹者,汉之三公成帝保傅也。
帝亲幸其家,拜床下,深问天灾人事。
当惟大臣之节,为社稷深虑,忠言嘉谋,陈其灾患,则王氏不得专权宠,王莽无缘乘势位,遂托云龙而登天衢,令汉祚中绝也。
佞谄不忠,挟怀私计,徒低仰于五侯之间,苟取容媚而已。
是以朱云抗节求尚方斩马剑,欲以斩,以戒其馀,可谓忠矣。
成帝尚复不寤,乃以为居下讪上,廷辱保傅,罪死无赦,诏御史将云下,欲急烹之。
云攀殿折槛,幸赖左将军辛庆忌叩头流熏以死争之。
若不然,则云已摧碎矣。
后虽释槛不修,欲以彰明直臣,诚足以为后世之戒,何益于汉室所由亡也哉!
然世之论者以为乱臣贼子无道之甚者莫过于,此亦犹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传称始起外戚,折节力行,以要名誉,宗族称孝,朋友归仁。
及其辅政成哀之际,勤劳国家,动见称述。
然于时人士诣阙上书荐者不可称纪,内外群臣莫不归功德。
遭遇汉室中微,国嗣三绝,而太后寿考,为之宗主,故得遂策命孺子而夺其位也。
昔汤武之兴,亦逆取而顺守之耳。
深惟殷周取守之术,崇道德,务仁义,履信实,去华伪,施惠天下,十有八年,恩足以感百姓,义足以结英雄,人怀其德,豪杰并用,如此,宗庙社稷,宜未灭也。
光武虽复贤才,大业讵可冀哉!
即位之后,自谓得天人之助,以为功广三王,德茂唐虞,乃自骄矜,奋其威诈,班宣符谶,震暴残酷,穷凶极恶,人怨神怒,冬雷电以惊其耳目,地动以惕其心腹。
犹不知觉悟,方复重行不顺时之令,竟连伍之刑,佞媚者亲幸,忠谏者诛夷。
由是天下忿愤,内外俱发,四海分崩,城池不守,身死于匹夫之手,为天下笑,岂不异哉!
其所由然者,非取之过,而守之非道也。
既屠肌,六合云扰,刘圣公已立而不辨,盆子承之而覆败,公孙述又称帝于蜀汉
如此数子,固非所谓应天顺人者,徒为光武之驱除者耳。
夫天下者,盖亦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
又曰:「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由此言之,主非常人也,有德则天下归之,无德则天下叛之。
故古之明王,其劳心远虑,常如临川无津涯。
于是法天地,象四时,隆恩德,敬大臣,近忠直,远佞人。
仁孝著乎宫墙,弘化洽乎兆庶;
为平直如砥矢,信义感人神。
虽有椒房外戚之宠,不受其委曲之言;
虽有近习爱幸之竖,不听其姑息之辞。
四门穆穆,辟而不阖,待谏者而无忌。
恒战战栗栗,不忘戒惧,所以欲永终天禄,恐为将来贤圣之驱除也。
且臣闻之,惧危者,常安者也;
忧亡者,恒存者也。
使夫有国之君能安不忘危,则本枝百世,长保荣祚,名位与天地无穷,亦何虑乎为来者之驱除哉!
传有之曰:「狂夫之言,明主察焉」。
其二曰:「士之立业,行非一概。
吴起贪官,母死不归,杀妻求将,不孝之甚。
然在魏,使秦人不敢东向;
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曾参闵骞,诚孝子也,不能宿夕离其亲,岂肯出身致死,涉危险之地哉!
今大晋应期运之所授,齐圣美于有虞,而吴人不臣,称帝私府,此亦国之羞也。
陛下诚欲致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使奋威淮浦、震服蛮荆者,故宜畴咨博采,广开贡士之路,荐岩穴,举贤才,徵命考试,匪俊莫用。
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二者苟然,则筚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其三曰:昔田子方养老马,而穷士知所归,况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乎!
昔明王圣主,无不养老。
老人众多,未必皆贤,不可悉养。
故父事三老,所以明孝;
宗事五老,所以明敬。
孟子曰:「吾老以及人之老,吾幼以及人之幼」。
今天下虽定,而华山之阳无放马之群,桃林之下未有休息之牛,故以吴人尚未臣服故也。
夫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天下元元瞻望新政。
愿陛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马之劳,思帷盖之报,发仁惠之诏,广开养老之制。
其四曰:法令赏罚,莫大乎信。
古人有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况有养人以惠,使人以义,而可以不信行之哉!
臣前为西郡太守,被州所下《己未诏书》:「羌胡道远,其但募取乐行,不乐勿强」。
臣被诏书,辄宣恩广募,示以赏信,所得人名即条言征西。
其晋人自可差简丁强,如法调取;
至于羌胡,非恩意告谕,则无欲度金城河西者也。
自往每兴军渡河,未曾有变,故刺史郭绥劝帅有方,深加奖励,要许重报。
是以所募感恩利赏,遂立绩效,功在第一。
今州郡督将,并已受封,羌胡健儿,或王或侯,不蒙论叙也。
晋文犹不贪原而失信,齐桓不惜地而背盟,况圣主乎!
其五曰:昔周汉之兴,树亲建德,周因五等之爵,汉有河山之誓。
及其衰也,神器夺于重臣,国祚移于他人。
故灭周者秦,非姬姓也;
代汉者魏,非刘氏也。
于今国家大计,使异姓无裂土专封之邑,同姓并据有连城之地,纵诸王后世子孙还自相并,盖亦楚人失繁弱于云梦,尚未为亡其弓也。
其于神器不移他族,则始祖不迁之庙,万年亿兆不改其名矣。
大晋诸王二十馀人,而公侯伯子男五百馀国,欲言其国皆小乎,则汉祖之起,俱无尺土之地,况有国者哉!
将谓大晋世世贤圣,而诸侯之胤常不肖邪,则放勋钦明而有丹朱瞽瞍顽凶而有虞舜
天下有事无不由兵,而无故多树兵本,广开乱原,臣故曰五等不便也。
臣以为可如前表,诸王宜大其国,增益其兵,悉遣守藩,使形势足以相接,则陛下可高枕而卧耳。
臣以为诸侯伯子男名号皆宜改易之,使封爵之制,禄奉礼秩,并同天下诸侯之例。
臣闻与覆车同轨者未尝安也,与死人同病者未尝生也。
与亡国同法者未尝存也。
况夫巍巍大晋,方将登太山,禅梁父,刻石书勋,垂示无穷。
宜远鉴往代兴废,深为严防,使著事奋笔,必有纪焉。
伊尹耻其君不为,此臣所以私怀慷忾,自忘轻贱者也(《晋书·段灼传》)
论青楚人物 东晋 · 伏滔
 出处:全晋文
春秋时鲍叔管仲隰朋召忽轮扁宁戚、麦丘人、逢丑父晏婴涓子战国时公羊高孟轲邹衍田单荀卿邹奭大夫田子方檀子鲁连淳于髡、昐子、田光、颜歜、黔子、于陵仲子、王即墨大夫前汉时徵君终军东郭先生叔孙通万石君东方朔安期先生后汉时大司徒、伏三老、江革逢萌禽庆、承幼子、徐防薛方郑康成周孟玉刘祖荣临孝存、侍其元矩孙宾硕、刘仲谋刘公山、王仪伯、郎宗祢正平刘成国魏时管幼安邴根矩华子鱼徐伟长任昭先,伏高阳,此皆青士有才德者也,凿齿以神农生于黔中,邵南咏其美化,春秋称其多才,汉广之之风,不同鸡鸣之篇,子文叔敖,羞与管晏比德,接舆歌凤兮渔父之咏沧浪,汉阴丈人之折子贡市南宜僚屠羊说之不为利回,鲁仲连不及老莱夫妻,田光之于(当有误。)屈原(案《渚宫旧事》五作“田光”,不及“屈原”)邓禹卓茂无敌于天下,管幼安不胜庞公庞士元不推华子鱼尚书独步于魏朝,乐令无对于晋世。
昔伏羲葬南郡少昊长沙,舜葬零陵,比其人则准的如此,论其土则群圣之所葬,考其风则诗人之所歌,寻其事则未有赤眉黄巾之贼,此何如青州邪?
与相往反,凿齿无以对也(《世说言语篇》注引集。)
天马歌759年 盛唐 · 李白
 创作地点:湖北省武汉市
引用典故:盐车 寒风子 田子方
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
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
腾昆崙,历西极,四足无一蹶
鸡鸣刷燕晡秣越,神行电迈蹑慌惚。
天马呼,飞龙趋,目明长庚臆双凫。
尾如流(一作烟)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一作珠)
曾陪时龙蹑天衢,羁金络月照皇都
逸气棱棱淩九区,白璧如山谁敢沽。
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
天马奔,恋君轩,(音竦)惊矫浮云翻。
万里足踯躅,遥瞻阊阖门。
不逢寒风,谁采逸景孙。
白云在青天(一本无青字),丘陵远崔嵬(一作崔嵬远)
盐车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
伯乐剪拂中道遗,少尽其力老弃之。
愿逢田子方,恻然为我悲(一作思)
虽有玉山禾,不能疗苦饥。
霜五月桂枝,伏枥衔冤摧两眉。
请君赎献穆天子,犹堪弄影舞瑶池。
王秀才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五
吾常以为孔子之道。大而能博。
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故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
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国。
又各以所能授弟子。原远而末益分。
盖子夏之学。其后有田子方
子方之后。流而为庄周
故周之书。喜称子方之为人。
荀卿之书。语圣人必曰孔子子弓
子弓之事业不传。惟太史公书弟子传有姓名字曰馯臂子弓
子弓受易于商瞿孟轲子思
子思之学盖出曾子。自孔子没。
偫弟子莫不有书。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
故吾少而乐观焉。太原王埙示余所为文。
好举孟子之所道者。与之言。
信悦孟子而屡赞其文辞。夫沿河而下。
苟不止。虽有迟疾
必至于海。如不得其道也。
虽疾不止。终莫幸而至焉。
故学者必慎其所道。道于杨墨老庄佛之学。
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断港绝潢以望至于海也。
故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
今埙之所由。既几于知道。
如又得其船与楫。知沿而不止。
呜呼。其可量也哉。
蒙求 后晋 · 李瀚
四言诗
引用典故:郭奕心醉 望尘 安世三箧 斑衣 鲍靓记井 扁鹊起虢 鳖灵王蜀 伯成辞耕 不占陨车 蔡伦造纸 蔡顺分椹 蔡裔殒盗 曹参趣装 长孺国器 陈群戚容 陈寔遗盗 陈泰挂壁 陈遗饭感 程邈隶书 充国自赞 仇览栖鹰 毛子白龟 郭丹约关 王俭坠车 赵温雄飞 崔烈铜臭 带经 戴封积薪 戴逵破琴 澹台毁璧 邓艾大志 丁公遽戮 丁宽易东 丁兰刻木 东平为善 董奉活燮 董永自卖 杜后生齿 杜林駮尧 杜预建桥 端康相代 端木辞金 郭文游山 恶来多力 二鲍纠慝 樊哙排闼 氾毓字孤 冯衍归里 甘宁奢侈 左慈掷杯 葛丰刺举 公超 龚胜不屈 广汉钩距 苟弟转酷 谷永笔札 顾荣锡炙 杨仆移关 广德从桥 郭贺露冕 郭槐自屈 郭巨将坑 寿王议鼎 何武去思 何晏神伏 和峤专车 贺循儒宗 弘羊心计 弘治凝脂 胡广朴阙 晋武伤指 华歆忤旨 淮南食时 桓谭非谶 桓温奇骨 黄琬对日 黄宪万顷 黄寻飞钱 会稽霞举 张良烧栈 宋宗鸡窗 汲黯开仓 季圭士首 季彦领袖 季野阳秋 纪昌贯虱 纪信诈帝 祭遵布被 蓟训历家 贾氏如皋 贾诩非次 江逌爇鸡 姜诗跃鲤 将闾仰天 诘汾兴魏 晋宣狼顾 京房推律 井春五经 敬姜犹绩 君章拒猎 孔伋缊袍 孔翊绝书 田横感歌 原宪桑枢 李充四部 李恂清约 郦寄卖友 郦生长揖 梁竦庙食 梁习治最 亮陟隔坐 临江折轴 陵母伏剑 灵王出髭 灵运曲笠 一钱 刘昆反火 刘驎高率 刘惔倾酿 刘玄刮席 刘桢平视 刘整交质 龙逢板出 卢植音钟 陆抗尝药 陆玩无人 罗友默记 落下历数 马安四至 马后大练 毛玠公方 蒙恬制笔 孟阳掷瓦 糜竺收资 祢衡一鹗 闵损衣单 宁成乳虎 牛祸 庞俭凿井 裴楷清通 裴頠谈薮 齐景驷千 王濛市帽 千秋小车 秦宓论天 秦彭攀辕 仲容青云 黥布开关 三冬 三王尹京 商受斮涉 叔敖阴德 申嘉私谒 盛吉垂泣 盛彦感螬 石庆数马 时苗留犊 史鱼黜殡 史籀大篆 士衡患多 庶女振风 司马称好 宋弘不谐 宋女愈谨 苏韶鬼灵 宿瘤采桑 孙宝自劾 孙晨藁席 孙绰才冠 孙敬闭户 孙寿折腰 太叔辨洽 嬉戏冠沐猿 陶侃酒限 田骈天口 田文比饭 田豫俭素 王霸冰合 王褒柏惨 王承鱼盗 王充阅市 王导公忠 王敦倾室 王览友弟 王凌呼庙 王戎简要 王商止讹 王述忿狷 王思怒蝇 王忳绣被 王祥守奈 王修辍社 王阳囊衣 王允千里 卫瓘抚床 文宝缉柳 文伯羞鳖 息躬历诋 孝伯痛饮 辛毗引裾 须贾擢发 许慎无双 许询胜具 殷师牛斗 真长望月 荀粲惑溺 颜叔秉烛 严母埽墓 彦国吐屑 晏御扬扬 伊籍一拜 义纵攻剽 翼奉观性 阴方祀灶 隐之感邻 应奉五行 应璩三入 优旃滑稽 虞延剋期 袁盎却座 袁耽俊迈 彦伦鹤怨 凿齿尺牍 翟璜直言 张堪折辕 张昭塞门 赵伦鹠怪 赵孟疵面 赵禹廉倨 郑众不拜 挚仲辞翰 仲文照镜 仲宣独步 周侯山嶷 周嵩狼抗 周兄无慧 周阳暴虐 周镇漏船 朱博乌集 主诺 子罕辞宝 子囊城郢 祖约好财 左思十稔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
孔明卧龙,吕望非熊
杨震关西,丁宽易东
谢安高洁,王导公
匡衡凿壁孙敬闭户
郅都苍鹰宁成乳虎
周嵩狼抗梁冀跋扈
郗超髯参王珣短簿
伏波标柱,博望寻河。
李陵初诗,田横感歌
武仲不休,士衡患多
桓谭非谶王商止讹
命驾,程孔倾盖。
剧孟一敌,周处三害
胡广补阙袁安倚赖。
黄霸政殊,梁习治最
墨子悲丝杨朱泣岐
朱博乌集,萧雉随
杜后生齿灵王出髭
贾谊忌鵩,庄周畏牺
燕昭筑台郑庄置驿
瓘靖二妙,岳湛连璧。
郤诜一枝戴冯重席
邹阳长裾,王符逢掖。
鸣鹤日下士龙云间
晋宣狼顾汉祖龙颜。
鲍靓记井羊祜识环。
仲容青云叔夜玉山
毛义捧檄,子路负米。
江革忠孝,王览友弟
萧何定律,叔孙制礼。
葛丰刺举息躬历诋
管宁割席和峤专车
时苗留犊,羊续悬鱼。
樊哙排闼辛毗引裾
孙楚漱石,郝隆晒书
枚皋诣阙,充国自赞
王衍风鉴,许劭月旦
贺循儒宗孙绰才冠
太叔辨洽挚仲辞翰
山涛识量,毛玠公
袁盎却座卫瓘抚床
于公高门曹参趣装
庶女振风邹衍降霜。
范丹生尘,晏婴脱粟。
诘汾兴魏鳖灵王蜀
不疑诬金卞和玉。
檀卿沐猴,谢尚鸲鹆。
泰初日月,季野阳秋
德星,李郭仙舟
王忳绣被,张氏铜钩。
丁公遽戮雍齿先侯。
胶漆鸡黍
周侯山嶷会稽霞举
季布一诺阮瞻三语。
郭文游山袁宏泊渚。
黄琬对日秦宓论天
孟轲养素,扬雄草玄。
向秀闻笛伯牙绝弦
郭槐自屈南郡犹怜。
鲁恭驯雉宋均去兽。
广客蛇影,殷师牛斗
元礼模楷,季彦领袖
鲁褒神,崔烈铜臭
梁竦庙食赵温雄飞
枚乘蒲轮,郑均白衣。
母伏剑轲亲断机
齐后破环谢女解围
凿齿尺牍荀勖音律。
胡威推缣,陆绩怀橘
罗含吞鸟江淹梦笔
李廞清贞,刘驎高率
蒋诩三径许由一瓢。
杨仆移关杜预建桥
寿王议鼎杜林駮尧
西施捧心,孙寿折腰
灵辄扶轮魏颗结草
逸少倾写,平子绝倒。
澹台毁璧子罕辞宝
东平为善司马称好
公超鲁般云梯。
田单火牛江逌爇鸡
蔡裔殒盗张辽止啼。
陈平多辙,李广成蹊
陈遵投辖山简倒载
渊客泣珠交甫解佩
龚胜不屈孙宝自劾
吕安题凤子猷访戴
董宣彊项,翟璜直言
纪昌贯虱养由号猿。
冯衍归里张昭塞门
苏韶鬼灵,卢充幽婚。
震畏四知,秉去三惑
柳下直道,叔敖阴德
张汤巧诋,杜周深刻
三王尹京二鲍纠慝
孙康映雪车胤聚萤
李充四部井春五经
谷永笔札顾恺丹青
戴逵破琴谢敷应星
阮宣杖头毕卓瓮下
文伯羞鳖孟宗寄鲊
史丹青蒲,张湛白马。
隐之感邻王修辍社
阮放八隽江暨四凶
华歆忤旨陈群蹙容。
王浚悬刀,丁固生松。
姜维胆斗,卢植音钟
桓温奇骨邓艾大志
杨修捷对,罗友默记
杜康造酒,苍颉制字。
樗里智囊,边韶经笥
滕公佳城,王果石崖。
买妻耻醮,泽室犯斋。
马后大练孟光荆钗。
颜叔秉烛宋弘不谐
邓通铜山郭况金穴。
秦彭攀辕侯霸卧辙
淳于炙輠,彦国吐屑
太真玉台,武子金埒。
巫马戴星,宓贱弹琴
郝廉留钱,雷义送金。
逢萌挂冠胡昭投簪
王乔双凫华佗五禽。
程邈隶书史籀大篆
王承鱼盗丙吉牛喘
贾琮褰帷,郭贺露冕
冯媛当熊班女辞辇
王充阅市董生下帷
平叔傅粉弘治凝脂
杨生黄雀,毛子白龟
宿瘤采桑漆室忧葵
韦贤满籯,夏侯拾芥。
阮简旷达袁耽俊迈
苏武持节郑众不拜
郭巨将坑董永自卖
仲连蹈海范蠡泛湖。
文宝缉柳温舒截蒲
伯道无儿嵇绍不孤
绿珠坠楼文君当垆
伊尹负鼎宁戚叩角。
赵壹坎壈,颜驷蹇剥。
龚遂劝农,文翁兴学。
御扬扬五鹿岳岳
萧珠结绶,弹冠
庞统展骥仇览栖鹰
葛亮顾庐韩信升坛。
王褒柏惨闵损衣单
蒙恬制笔蔡伦造纸
孔伋缊袍祭遵布被
周公握发蔡邕倒屣
王敦倾室纪瞻出妓。
暴胜持斧,张纲埋轮
灵运曲笠林宗折巾
屈原泽畔,渔父江滨。
魏勃埽门,潘岳望尘
京房推律翼奉观性
甘宁奢侈陆凯贵盛
干木富义于陵辞聘
元凯传癖伯英草圣
冯异大树千秋小车
漂母进食,孙钟设瓜
壶公谪天蓟训历家
刘玄刮席晋惠闻蟆。
伊籍一拜郦生长揖
马安四至应璩三入
郭解借交,朱家脱急。
虞延剋期盛吉垂泣
豫让吞炭,锄麑触槐。
阮孚蜡屐祖约好财
初平起石左慈掷杯
武陵桃源刘阮天台
王俭坠车褚渊落水
季伦锦障,春申珠履
甄后出拜刘桢平视
胡嫔争摴晋武伤指
石庆数马孔光温树。
翟汤隐操,许询胜具
优旃滑稽落下历数
曼容自免,子平毕娶
师旷清耳,离娄明目。
仲文照镜临江折轴
栾巴噀酒偃师舞木。
德润佣书,君平卖卜
叔宝玉润,彦辅冰清
卫后发鬒,飞燕体轻。
玄石沈湎,刘伶解酲
赵胜谢躄,楚庄绝缨。
恶来多力飞廉善走。
赵孟疵面田骈天口
张凭理窟,裴頠谈薮
仲宣独步子建八斗。
广汉钩距弘羊心计
卫青拜幕,去病辞第
郦寄卖友纪信诈帝
济叔不痴周兄无慧
虞卿担簦苏章负笈。
南风掷孕商受斮涉
广德从桥君章拒猎
应奉五行安世三箧
相如题柱终军弃繻
孙晨槁席原宪桑枢
端木辞金钟离委珠。
季札挂剑徐稚致刍。
朱云折槛,申屠断鞅。
卫玠羊车王恭鹤氅。
管仲随马,苍舒称象。
丁兰刻木伯瑜泣杖
陈逵豪爽,田方简傲
黄向访主,陈寔遗盗
庞俭凿井阴方祀灶
韩寿窃香王濛市帽
句践投醪,陆抗尝药
孔愉放龟张颢堕鹊。
田豫俭素李恂清约
义纵攻剽周阳暴虐
孟阳掷瓦贾氏如皋
颜回箪瓢仲蔚蓬蒿
糜竺收资桓景登高。
雷焕送剑,吕虔佩刀
老莱斑衣黄香扇枕
王祥守奈蔡顺分椹
淮南食时左思十稔
刘惔倾酿孝伯痛饮
女娲补天长房缩地
季圭士首长孺国器
陆玩无人贾诩非次
何晏神伏郭奕心醉
常林带经高凤漂麦。
孟嘉落帽,庾凯堕帻
龙逢板出张华台坼。
董奉活燮扁鹊起虢
寇恂一,何武去思
韩子孤愤,梁鸿五噫。
蔡琰辨琴王粲覆棋
西门投巫,何谦焚祠。
孟尝还珠,刘昆反火
姜肱共被孔融让果
相代隔坐
赵伦鹠怪,梁孝牛祸
桓典避马王尊叱驭
晁错峭直,赵禹廉倨
遗巾帼,备失匕箸
张翰适意陶潜归去
魏储南馆,汉相东阁。
楚元置醴陈蕃下榻
广利泉涌,王霸冰合
孔融满,郑崇门杂。
张堪折辕周镇漏船
郭伋竹马,刘宽蒲鞭
许史侯盛,相延。
雍伯种玉黄寻飞钱
王允千里黄宪万顷
虞𩦎才望,戴渊锋颖
史鱼黜殡子囊城郢
戴封积薪耿恭拜井
汲黯开仓冯驩折券。
齐景驷千,何曾食万。
顾荣锡炙田文比饭
稚圭蛙鸣,彦伦鹤怨
廉颇负荆,须贾擢发
孔翊绝书申嘉私谒
渊明把菊真长望月
子房取履,释之结袜。
郭丹约关祖逖誓江
贾逵问事许慎无双
娄敬和亲白起坑降
萧史台,宋宗鸡窗
王阳囊衣马援薏苡
刘整交质,五伦十起。
张敞画眉谢鲲折齿。
盛彦感螬姜诗跃鲤
宗资主诺成瑨坐啸。
伯成辞耕严陵去钓。
董遇三馀,谯周独笑。
将闾仰天王凌呼庙
二疏散金,陆贾分橐
慈明八龙,祢衡一鹗
不占陨车子云投阁
魏舒堂堂周舍谔谔。
无盐如漆,姑射若冰。
邾子投火,王思怒蝇
符朗皂白易牙淄渑。
周勃织薄(一作畚非)灌婴贩缯
马良白眉阮籍青眼
黥布开关张良烧栈
陈遗饭感陶侃酒限
楚昭萍实,束皙竹简。
曼倩三冬陈思七步。
刘宠一钱廉范五裤。
氾毓字孤郗鉴吐哺。
苟弟转酷严母埽墓
洪乔掷水,陈泰挂壁
王述忿狷荀粲惑溺
愈谨敬姜犹绩
鲍照翰,陈琳书檄
浩浩万古,不可备甄。
芟繁摭华,尔曹勉旃。
知人论嘉祐二年作)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八、《司马公文集》卷七○、《古文渊鉴》卷四四
考制度,习威仪,辩牢饩之等,详笾豆之数,此宗人之职也。
察清浊,别邪正,协律吕之音,肄缀兆之容,此太师之职也。
练士卒,简器械,战必胜,攻必取,此将帅之职也。
明法令,审狱讼,禁强禦,诛奸回,此士师之职也。
丰衣食,衍货财,通有无,纾滞积,此司会之职也。
便舟舆,利器械,守法度,禁淫巧,此工师之职也。
考龟筴,占祲祥,相吉凶,视休咎,此太卜之职也。
谨盖藏,吝出纳,治文书,精会计,此府史之职也。
若夫选贤而进之,量能而任之,成功者赏,败官者诛,此则人君之职也。
夫天下至广也,兆民至众也,万机至繁也,而天子兼而有之。
必将以一人之耳目智力为之,则所及者寡,所废者多矣。
是以明主择辅佐以论官师,论官师以正群吏,正群吏以和万民,则治约而事无旷矣。
《益稷》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此言君明则臣良,臣良则事康也。
《立政》曰:「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准,兹惟后矣」。
又曰:「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德。
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
是训用违,庶狱、庶慎,文王罔敢知于兹」。
此言人君急于知人,缓于知事也。
魏文侯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
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
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
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是以笑」。
荀子曰:「治国有道,人主有职。
若夫贯日而治,详一日而曲列之,是所以使夫百吏官人为也,不足以是伤游玩安燕之乐。
若夫论一相以兼率之,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是夫人主之职也。
人主者,守至约而详,事至佚而功,垂衣裳不下簟席之上,而海内之民莫不愿得以为帝王
夫是之谓至约,乐莫大焉。
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
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
人主得使人为之,匹夫则无所移之。
百亩一守,事业穷,无所移之也。
今以一人兼听天下,日有馀而治不足者,使人为之也。
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必自为之然后可,则劳苦耗悴莫甚焉。
如是,则虽臧获不肯与天子易势业。
以是统天下,一四海,何故必自为之?
为之者,役夫之道也,墨子之说也。
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也,儒之所谨守也。
《传》曰:『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
则天子共己而已矣」。
由是言之,人君之事守莫大于知人也。
昔者,舜导百川不如禹,殖百谷不如稷,布五教不如契,听五刑不如皋陶,典百工不如垂,典山泽不如益,典礼不如伯夷典乐不如夔,然而明此八者之本,能知其人而任使之者,舜也。
譬若车之有毂,宫之有栋,人之有心,此群圣所以为之役而归之功也。
呜呼!
帝王之事美矣,大矣,固不可得而言也。
齐桓公兄弟争国,暴于豺狼,闺门不治,甚于狗彘。
然独能知管仲之贤,举国而委之,一则仲父,二则仲父,是以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指麾左右,而诸侯莫敢不从。
后世言桓公者,徒知其贤,而不复知其恶也。
孔子卫灵公之无道,季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
子曰:「仲叔圉宾客祝佗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齐文宣帝荒淫狂悖,甚于,然而知杨愔之贤,悉以国事委之,时人以为主昏于上,政清于下。
凡此皆淫昏暴乱之君也,徒以能知贤人而用之,大者以霸,其次以,小者以存。
况乎以圣君而用贤臣。
是犹王良之御六骥,逢蒙之关繁弱,孟贲之挥干将,何适而不达,何射而不中,何击而不断哉?
或曰:「人主之职在知人,则既知之矣。
抑以尧之圣而失之四凶,孔子之圣而失之宰我子羽,夫人岂易知也哉」?
曰:是则然矣。
夫射者必志于的,弓矢既调,专精审固而发之,虽或不中,亦鲜矣。
与夫冥冥而射者,不犹愈乎?
皋陶陈九德,曰:「宽而,𣏗而立,愿而恭,乱而肃,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彊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日宣三德,夙夜俊明有家。
日严祗肃六德,亮采有邦。
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
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
李克曰:「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是亦知人之术也,顾人主不深察而已矣。
举士论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七七、《郧溪集》卷一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三四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以三人之寡,而犹有贤者可师,况为一邑者哉?
言偃武城宰孔子曰:「汝得人焉耳乎」?
武城小邑也,孔子责其得贤。
一邑尚尔,况为一国者哉?
魏文侯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而师之,得魏成子乐羊李克屈侯鲋而臣之,遂为显诸侯。
夫为一国尚尔,况为天下者乎?
故虽武周公之为天下,其圣智聪明已不可企及,然其吐哺辍沐、图见贤士,乃甚于危迫之世,得非其任天下虽重,必得贤士共举之,则沛然有馀力矣。
今天下之广,非若三人之寡、一邑之小、诸侯之国也,而尊贤聘士之礼,则简缺不闻,间或有诏书,具文而已。
近之守臣,亦颇荐山林之处士,而朝廷忽然,如飘风之历耳。
或重违大臣之请,则其高者,乃得一助教,次之予数十帛,下之寝不报矣,此岂致贤之意乎?
彼且将包蓄闭结幅其股而疾去之,漫浪乎旷山荒野之间,伏草莽而不出矣。
今夫一举进士、经生,其赐第者动千馀人。
间有穷老及被兵寇者,悉推之恩泽,又数百千人。
大礼之后,公卿之子弟亲戚、台省之吏胥、与夫贵人之奴隶,亦数千人。
大较五岁所得补官者,无虑数千人。
尽以为才能而当补之乎?
苟欲例官之也。
数千人之众,则以例官之,一山林之处士,则称铢量而差进之,乃不得齿吏胥奴隶之末。
顾得一助教,次之予数十帛,下之寝不报,何其弃薄如此耶?
今之助教,至为贱不数也。
富民之输钱,则命之;
医药之工出入权贵之门者,则命之。
遂而使处士与之同称,则孰不反唇而诟笑之?
是朝廷以富民、医药之工待天下贤士者也。
彼且受之而未尝辞,处之而自若也。
彼其以道自任,故卑之为助教又何辱?
尊之为宰相又何荣?
然而不足为处士之辱,而适足为国家之辱,于有道之士又何轻重乎哉?
夫国家以数千之众尚例使之从政,岂惜一幕官不为处士地乎?
唐之聘处士,至以拾遗著作郎,今易以一幕官,盖亦隘矣,而靳靳焉不是为也。
或者以处士盗虚名而不果知其实用,宜若不可开其渐。
夫致一士,所以致天下之士,以一处士盗名,遂废天下士,可乎?
昔周公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还贽而见者三十人,貌执之士百有馀人,欲言而请毕事者千有馀人,于是仅得三人焉。
周公之所得者止于三人,然而三人非独出于十人三十人,乃出乎百人千人之间也。
周公不能致千人,则是遗百人者矣。
不能致百人,则是遗三十人者矣。
不能致三十人,则是遗其十人者矣。
是三人者,又曷从而出哉?
又乌足遂定天下哉?
今进一处士而弃薄之,则将何以致千人而取三人者乎?
惟其将有致焉,则宜少厚之而已矣。
赵宾客执政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七、《彭城集》卷二七
某结发仕宦,至今五十馀年。
方其少壮之时,不能出奇励节,外之则竭股肱之力,以治戎服,敌于边圉;
内之则极文墨之用,以正议直言于朝廷。
今年逾耳顺,筋力益衰,思虑益昏。
而朝廷方兴太平之基,广教化之源,才臣志士,黑发壮齿,驾肩接踵,奔走图议,官无旷工,野无遗贤。
顾某其人长物也,然而不自揆度,犹敢有言于相府,罪人也。
相公矜而察之,幸甚幸甚。
某闻《大雅》之诗曰:「敦彼行苇,牛羊勿贱履」。
夫行苇之微,牛羊避之,而后王道备焉。
故周家忠厚,必至于养耆老,以成其福禄。
非独王化然也,田子方见公家之粥老马者,赎而取之,为其少尽其力而老弃之,为不忍也。
故恩足以存旧老,义足以感新壮,可谓贤士矣。
某其亦可自比于此,而冀见怜于执事乎?
某之族,内外待某而食者仅百口。
男女之成立,待某而婚嫁者且十数。
家无累世蓄积之富,身无四海田园之归,饥寒冻馁,是忧是虞。
某虽欲勿仕,不可得也。
某岂愿以桑榆之景,进而不知止乎?
先王之制,七十而致仕。
幸某今犹未及数年,虽黾勉班列,未为大咎也。
相公诚能加惠哀怜,使某复得补郡,以济其饥寒之患,使宗族百口,靳靳然有所仰给,此其为行苇勿践而备王化也,老马见赎而称贤士也,其亦不远矣。
州郡之役,某虽朽钝,固常熟之。
耳目足以究簿书之繁,志虑足以察狱讼之情,日夜不怠,自谓无旷。
岂敢使事有不职,民有失所,以孤相公任人之意乎?
伏惟哀怜,幸甚幸甚。
南华真经章句音义叙元丰七年 北宋 · 陈景元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九
太史公曰:「庄子尝为蒙漆园吏,著书十馀万言」。
《汉书·艺文志》:《庄子》五十二篇。
《隋书·经籍志》:向秀注二十卷,郭象注三十三卷。
又梁旷有《南华论》二十五卷。
陶隐居《真诰序录》曰:「庄子长桑公微言,撰《内篇》七卷,以三言为题者当是法璇玑之环转,三景之焕明。
故造《真诰》,编为七目,亦用三字为标」。
隐居著述盖有所宗焉。
唐天宝中诏册,《庄子》宜依旧号曰《南华真经》。
是知《南华》之义所来尚矣。
仆自总角,好诵是经,非事趣时破卷而已。
斯乃道家之业,务在长生久视、毁誉两忘,而自信于道矣,岂与有待者同日而论哉?
今述章句,复成七卷,谓离章辩句,委曲枝派也。
以《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七篇为内,实漆园命名之篇也。
其次止以篇首两字或三字为题,故有《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或谓外杂篇为郭象所删修。
又按陶隐居曰「庄子作内外篇」,而不言其杂篇。
复览前辈注解,例多越略,殊难稽考。
今辄于二十六篇之内取两字标目而一段成篇者,得《骈拇》、《马蹄》、《胠箧》、《刻意》、《缮性》、《说剑》、《渔父》七篇,以配内立名,而曰《外篇》。
其次《让王》、《盗蹠》、《在宥》、《天地》、《天道《、》天运》、《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列御寇》、《天下》十有九篇,比乎内外之目则奇偶交,取其人物之名则条列自异,考其理则符阴阳之数,究其义则契言默之微,故曰《杂篇》。
今于三十三篇之内,分作二百五十五章,随指命题,号曰章句
逐章之下,音□解义,释说事类,标为章义
书成,尝数其正经,得六万五千九百二十三言,合马迁之所记,十亡其四矣。
复将中太一宫《宝文统录》内有《庄子》数本,及笈中手钞诸家同异,校得国子监景德四年印本,不同共三百四十九字,仍按所出,别疏《阙误》一卷,以辩疑谬。
公孙龙》三篇以备讨寻。
乌乎!
后之学者不幸,不见漆园简筴之完,篇章之大体妙指,浸为诸家裂。
元丰甲子岁上元日叙。
按:《南华真经音义章句》卷首,道藏本。
两制诸公书嘉祐六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辙读书至于诸子百家纷纭同异之辩,后世工巧组绣钻研离析之学,盖尝喟然太息,以为圣人之道譬如山海薮泽之奥,人之入于其中者,莫不皆得其所欲,充足饱满,各自以为有馀,而无慕乎其外。
今夫班输、共工旦而操斧斤以游其丛林,取其大者以为楹,小者以为桷,圆者以为轮,挺者以为轴,长者扰云霓,短者蔽牛马,大者拥丘陵,小者伏蓁莽,芟夷蹶取,皆自以为尽山林之奇怪矣。
而猎夫鱼师结网聚饵,左强弓,右毒矢,陆攻则毙象犀,水伐则执鲛鮀,熊罴虎豹之皮毛,鼋龟犀兕之骨革,上尽飞鸟,下及走兽昆虫之类,纷纷籍籍,折翅捩足,鳞鬣委顿,纵横满前,肉登鼎俎,膏润砧几,皮革齿骨,披裂四出,被于器用。
求珠之工,随侯夜光,间以颣玭,磊落的皪,充满其家。
求金之工,辉赫晃荡,铿锵交戛,遍为天下冠冕佩带饮食之饰。
此数者皆自以为能尽山海之珍,然山海之藏终满而莫见其尽。
昔者,夫子及其生而从之游者,盖三千馀人。
是三千人者莫不皆有得于其师。
是以从之周旋奔走,逐于宋、鲁,饥饿于陈、蔡,困厄而莫有去之者,是诚有得乎尔也。
颜渊见于夫子,出而告人曰:「吾能知之」。
子路子贡、冉有出而告人亦曰:「吾知之」。
下而至于邽巽、孔忠、公西舆、公西箴,此数子者门人之下第者也,窃窥于道德之光华,而有闻于议论之末,皆以自得于一世。
其后田子方段干木之徒,讲之不详,乃窃以为虚无淡泊之说。
吴起、禽滑氂之类又以猖狂于战国
盖夫子之道分散四布,后之人得其遗波馀泽者,至于如此。
杨朱墨翟庄周邹衍田骈慎到韩非申不害之徒,又不见夫子之大道,皇皇惑乱,譬如陷于大泽之陂,荆榛棘茨,蹊𨆏灭绝,求以自致于通衢而不可得,乃妄冒蒺藜,蹈崖谷,崎岖缭绕而不能自止。
何者?
彼亦自以为己之得之也。
辙尝怪古之圣人既已知之矣,而不遂以明告天下而著之六经。
六经之说皆微见其端,而所以破天下之疑惑,使之一见而寤者,是以世之君子纷纷至此而不可执也。
今夫《易》者,圣人之所以尽天下刚柔喜怒之情,勇敢畏惧之性,而寓之八物,因八物之相遇,吉凶得失之际,以教天下之趋利避害,盖亦如是而已。
而世之说者,王氏、韩氏至以老子之虚无,京房、焦贡至以阴阳灾异之数。
言《诗》者不言咏歌勤苦、酒食燕乐之际,极欢极戚而不违于道,而言五际子午卯酉之事。
言《书》者不言其君臣之欢,吁俞嗟叹,有以深感天下,而论其《费誓》、《秦誓》之不当作也。
孔子岂不知后世之至此极欤?
其意以为后之学者无所据依感发以自尽其才,是以设为六经而使之求之,盖又欲其深思而得之也。
是以不为明著其说,使天下各以其所长而求之,故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子贡亦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
夫使仁者效其仁,智者效其智,大者推明其大而不遗其小,小者乐致其小以自附于大,各因其才而尽其力,以求其至微至密之地,则天下将有终身于其说而无倦者矣。
至于后世不明其意,患乎异说之多而学者之难明也,于是举圣人之微言而折之以一人之私意,而传疏之学横放于天下,由是学者愈怠而圣人之说益以不明。
今夫使天下之人因说者之异同,得以纵观博览而辨其是非,论其可否,推其精粗,而后至于微密之际,则讲之当益深,守之当益固。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昔者辙之始学也,得一书伏而读之,不求其传,而惟其书之知。
求之而莫得,则反覆而思之。
至于终日而莫见,而后退而求其传。
何者?
惧其入于心之易,而守之不坚也。
及既长,乃观百家之书,从横颠倒,可喜可愕,无所不读,泛然无所适从。
盖晚而读《孟子》,而后遍观乎百家而不乱也。
而世之言者曰:学者不可以读天下之杂说,不幸而见之,则小道异术将乘间而入于其中。
杨雄尚然,曰吾不观非圣之书。
以为世之贤人所以自养其心者,如人之弱子幼弟,不当出而置之于纷华杂扰之地。
此何其不思之甚也!
古之所谓知道者,邪词入之而不能荡,诐词犯之而不能诈,爵禄不能使之骄,贫贱不能使之辱,如使深居自闭于闺闼之中,兀然颓然,而曰知道知道云者,此乃所谓腐儒者也。
古者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是君子之所不为也。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柳下惠少连降志而辱身,言中伦,行中虑」;
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而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伯夷柳下惠是君子之所不为,而不弃于孔子,此孟子所谓孔子集大成者也。
至于孟子恶乡原之败俗,而知于陵仲子之不可常也;
美禹、稷之汲汲于天下,而知颜氏子自乐之非固也;
知天下之诸侯其所取之为盗,而知王者之不必尽诛也;
知贤者之不可召,而知召之役之为义也。
故士之言学者皆曰,何者?
以其知道而已。
今辙山林之匹夫,其才术技艺无以大过于中人,而何敢自附于孟子
然其所以泛观天下之异说,三代以来兴亡治乱之际,而皎然其有以折之者,盖其学出于孟子而不可诬也。
今年春,天子将求直言之士,而辙适来调官京师舍人杨公不知其不肖,取其鄙野之文五十篇而荐之,俾与明诏之末。
伏惟执事方今之伟人而朝之名卿也,其德业之所服,声华之所耀,孰不欲一见以效薄技于左右?
夫其五十篇之文从中而下,则执事亦既见之矣,是以不敢复以为献。
姑述其所以为学之道,而执事试观焉(《栾城集》卷二二。又见《文编》卷四八,《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二八,《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二一,《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二八八。)
「不为明著其说」,宋戊本作「不为明言,而意之所向」。
田承君宗丞话旧 北宋 · 释道潜
 押词韵第三部
赤日下西谷,松门敛馀晖。
萧萧征马鸣,客子来者谁。
故人田子方六月并州归。
崎岖千里道,问子来何为。
君命不俟驾,讵敢辞炎曦。
禅庭梵呗歇,软语同逶迤。
梧桐挂凉月,清润含裳衣。
人生实萍梗,同附一渺㳽。
惊风或暂先,波定还相依。
昔我在南兖,识君英妙时。
轩轩勇气节,凛凛如熊罴。
声名固已早,时命殊淹迟。
今兹向魏阙,骥足将腾夷。
圣君隆至治,谏诤求瑕玼。
尝闻至人语,子可补拾遗
一言开尧聪,四海风俗移。
无为外重失,蹇谔当自持。
赠言古者事,吾岂忘前规。
策问 其二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八、《后山居士文集》卷九、《八代四六文钞》第三四册
君子之道同,而其所以异者,人异师,学异术也。
孟子之学出于子思子思出于曾子
庄子之学出于田子方子方出于子贡
荀子之学出于子弓子弓者,仲弓也。
扬子之学出于庄君平君平出于老庄。
韩子之学出于子舆
五家同出于孔氏,而其说相反。
孔子称夷惠而子舆非之,子休誉子方仲尼荀卿非子思、孟子,扬云下老、庄、荀而尊孟氏。
退之谓荀、扬大醇小疵。
同道,然则孟子距之耶?
夫诸子之相非,其相存耶而相违耶?
其屈人而自伸耶?
抑亦喜攻人之短与?
不然,其有说乎?
二三子明于六经而通古今之志,愿有闻焉。
白鹤观元符元年九月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徐山下泉,州治之南有平泉焉,深明洁甘,旱潦自如。
泉之上有老氏之宫,其地为彭城西乡,皆曰白鹤。
说者曰,泉有鹤下焉,故名,观、乡又因泉而名。
观有记曰,唐高宗遗旨所建也。
余读杜光庭《灵验记》,曰天皇东封,鹤集其坛,使诸州为老氏筑宫,号以白鹤,与石文合,而说为妄。
其泉与乡,盖因观而名也。
庆历几年,筑州之南郭,吏从其学者求而不得,乃曲其处以限焉,泉与观始异。
嘉祐中,农者赵贞病且死,梦御鹤适野,视下如江湖,杰木行列,蛇厉守之。
既度,探东山而下,乃泗上定云山也。
寤而愈,以为老氏之祥,尽其有以报焉。
道士刘归真与其徒李道亨又协众而继之以成,欲载之石而属余,凡数岁十馀请而不已,则其可已乎?
夫老释氏之教并行于世而有衰盛,世遂以为优劣,又谓教有利有不利,皆非也。
夫二氏离行而合委,其所异者,因于俗也。
至其隆替则系于世,世之好恶则系其习,岂今之人于老氏未夙习乎!
庄生子休谓诸子关、老、墨、惠与己之道同出于六经,而老、庄各自为家。
盖子休学于田生子方子方学于端木生子贡,而列禦寇庚桑楚皆寓言无实,后之学者因而成书。
至汉,两刘校中书为《七略》,其叙方伎有神仙,诸子有道家,而老、庄并焉;
天神地示,三灵百神,又皆出于礼官
而今之为道者合而有之,益以符咒法箓,捕使鬼物,皆老氏所不道。
然其祈报祸祥,驱禳回起,昭昭不诬,而非余所能知也。
盖自聃、休而后,士不明于理而术益工,此其所以不振也耶!
而刘、李二士独能有成,岂不良哉?
虽然,余有私焉。
刘行数千里,授天师之箓于龙虎山,而未及行,壮犹有待也,今老矣,盍辍其已能,而勤其未能乎?
李方壮,可任以事而嗣其志也。
如是,其有不兴者乎!
元符元年九月甲寅,东里陈师道(《后山居士文集》卷一五。)
可:原无,据库本及备要本补。
中庸义序1114年12月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伊川先生有言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之书,盖圣学之渊源,入德之大方也」。
孔子殁,群弟子离散,分处诸侯之国,虽各以其所闻授弟子,然得其传者盖寡。
子贡之后有田子方子方之后为庄周,则其去本浸远矣。
曾子之后,子思孟子之传得其宗。
子思之学,《中庸》是也。
孟子之书,其源盖出于此,则道学之传,有是书而已。
世儒之尊孟氏,而于《中庸》之书未有能尽心者,则其源流可知矣。
予昔在元丰中,尝受学明道先生之门,得其绪言一二,未及卒业而先生殁。
继又从伊川先生,未几先生复以罪流窜涪陵,其立言垂训,为世大禁,学者胶口无敢复道。
政和四年夏六月,予得请祠馆,退居馀杭,杜门却扫,因得温寻旧学。
悼斯文之将坠,于是追述先生之遗训,著为此书。
以其所闻,推其所未闻者,虽未足尽传先生之奥,亦妄意其庶几焉。
学者因吾言而求之于圣学之门墙,庶乎可窥而入也。
杨龟山先生集》卷二五。
又见《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一,《经义考》卷一五一。
笙竹书院元丰八年 宋 · 王定民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二、嘉庆《湖南通志》卷四九
古者诸侯得兴学以劝士,泮水之制异辟雍,所以明尊卑之序,化民而成俗也,盖治天下之术莫先焉。
有舍以处之,有师以专之,有业以精之,有训以行之。
天子诸侯并举斯道以加诸民,作于上而顺于下,教化行,习俗美善。
夫董生之言,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始以仁义礼乐,至于刑罚轻而禁不犯,其本可知矣。
县令,诸侯之任,奉承天子休命,成就夫人之材而不敢违,令有不行者不为也。
以郑人论执政于乡校,子产欲行其善,攻其恶,虽有告毁者而勿听,况其政易行,责之未至,谓迂阔无益而不为哉!
我宋太平百馀年,明主绍隆,四方郡县郁郁文雅,宗公名卿不绝于世。
汉唐之际,未可媲其盛。
湘阴湖南巨邑,士人为多。
定民承乏于兹,咸喜余之来,造庭持牍以请曰:「桑梓邻通城,公有最绩,闻以教育讲校为先。
今濒江青竹之馆,里人邓氏家延学徒,久遂旷废,欲迁于邑舜祠之前。
非公孰主厥事」?
余亦嘉其来请,许之。
顾基亩褊甚,适黄陵已新大二妃之祠,余谓二妃生嫔于虞,不宜死有异处,乃徙舜像合于黄陵,以表其祭,于是易舜祠孔子,而塑绘之
堂庑斋室,创作有次,士之升降进退裕然。
又后其庙立学,于以育士其中焉。
昔七十子自远诲于洙泗,从厄陈蔡,迨其殁,无异父丧,独子贡伤其并去,又三年居,然后归。
以有若几肖,而子游之徒日事以孔子旧礼,门人之不忘如是其深乎!
孔子于当时,与事于后世,其义均,不忘其道,亦不忍忘其貌。
觌貌既尊,传道愈严,匪惟见士之志,亦有以见士之追古继善而致其钦。
是以学者趋于中,无异端之论,耳不闻奇语,目不见怪行,然后各得其性之所近。
传至于再三,或有背正而入于他。
子夏之后有田子方子方之后流为庄周,皆出于孔子,流于远而乖其习,而所背至此矣。
孔子之门而语仁智,已义同而理殊。
仁之为爱也,智之为知也。
使人爱己知己,由也;
爱人知人,商也;
自爱自知,回也。
其义则一,其所见则殊。
学也者所以修性而养心也,性修则纯,心养则明,纯则不杂,明则不惑。
黉舍修而教业充,力积久而道德实,将有日矣。
故谨书以志之。
按:光绪湘阴县图志》卷三○,光绪六年刻本。
鄜州人语间有似河朔人处予独知其然盖此本魏之上郡魏人以归秦之三年秦遂称王而不乐为秦民之故其音犹也作绝句 宋 · 晁说之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魏郡归秦秦遂玉,音犹故魏恨难忘。
谁知我本魏郡士,比(四库本作怜)汝独思田子方
谭思顺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九、《古文集成》卷一九
某谨致书直学解元贤友足下:乡者辱笺教,扳援河伯海若问答及引孟子观海难为水、游圣门虽为言之论,以至正人心之说,反覆数百言,三复感叹,知足下之望于仆也至矣。
向以方有私家戚,不即裁答,因循至今。
夫言辞之不酬,虽孔子不得行于互乡,况如足下之学识非互乡之比,而又于仆恳恳耶,又安得默默而但已哉!
夫自古论圣人之道,以江海为喻者多矣,而皆未能尽江海之极致,何者?
以其未尝识海也。
某尝浮于海矣,窃自谓世之知海之极致者,宜莫如某。
夫海之为器也,南滟炎荒,北洒旋极,东演濛汜,西薄月𩨳。
渺沧溟与渤澥,波黏天以漭沆。
浟湙潋滟,浮空迷岸,襄陵广漠,㶀㵧漫汗,彯砂礐石,荡穹沃日。
颓云屑雨,崩涛捲雪。
状如天毂,胶戾而激转;
倏若坤舆,挺拔而辐裂。
飞流溅沫,决𦙼股栗。
其虫鱼千怪万状而不可悉数,其鸟兽诡类殊形而不可致诘。
其舟如凌空之山,其帆若垂天之云。
千寻之艬,万斛之𦪑,巨舰广𦫈,若般若舶,若䑽若𦨡,若吴之艅艎舽艭,若楚之艨艟迅鹘。
千艘万舵,舳舻相衔,翩如鸿惊,瞥若鸥没。
飘风一日,踔数千里,漫不见畔岸。
决樯摧橦,囧然鸟逝。
吁,可畏哉!
水怪则有海童邀路,马御当溪,河冯罔象,出没隐见。
蜃楼忽起,突屼万仞,摩云排空。
天地黯黮,斗变异色,则有吞舟之鳄,嵽𡸣孤𨔆,长鬐梢云,巨鬣刺天,哆口脩牙,剑戟嵯嵯。
崇岛巨鳌,延袤千里,擘洪涛,掀北斗,五岳鼓舞。
穷世间万汇,举不足以尽其变态。
虽极班彪之览,木华之赋,郦元之经,卢肇之说,韩愈之碑,雄辞杰识,曾莫能诘其纺绋。
信乎观于海者难为水乎!
知海之难为水,则知圣门之难为言,亦犹是矣。
今夫源深者流必洪,必至之理也;
有德者必有言,亦必至之理也。
难为水者,非水之难也,其渊源之大为难;
难为言者,非言之难也,其德之盛为难。
德,水也;
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小大毕浮,德盛则其言也旨必远、理必达也。
昔者孔子道大而德博,其垂世立教,非有心于言也,而能言之类莫能加焉。
门弟子得其微辞奥义者寡矣,惟许颜回「于吾言无所不说」,至于商也、赐也可以言,则雍也然,偃也是,于漆雕开则说之,于曾点则与之,亦庶几矣。
子夏之学流为田子方子方流为庄周,周之书喜称子方之为人,则商虽可与言诗,其失也诞。
子贡之辩,多为圣人所诎,至答原宪之问,终身耻以为过,则赐可与言诗,其失也躁。
子游习于礼,至论本末而子夏以为过,则虽言是,而其失也诬。
若夫宰予善为说辞,而圣人且有失之子我之讥。
颛孙师论致命思义善矣,而也、参也皆诋其不仁,圣人亦疑其忠信不足。
有若强识好古,能明孝弟善矣,而于群弟子之问,懵不能对。
夫数子者,悉号升堂入室,而独也得圣人之所以言,其不谓难乎哉?
善乎,齐太史子与之言曰:「乃今而后,知泰山之为高,沧海之为大,惜乎夫子之道德不加于民也」。
信乎其知圣人之道也。
某也学苦而身益穷,何足与论圣人之道,而足下不以为可彼,乃至扳援古昔,以发固陋,辞义高远,殆非区区者所宜得此。
然仆窃有疑焉,惜足下不期至乎海,而自比于河伯而止也。
夫沿河而下,苟不止,虽有疾迟,必至于海。
故学者必慎其所道,道于曲学异端,而欲究圣人之言,诚韩子所谓航断港绝,以望至于海也。
故欲究圣人之言,必自韩子始。
士固伸于知己,足下其毋谓仆哓哓。
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