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王与之”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周礼订义序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七○、《西山文集》卷二九、《周礼订义》卷首、《文章辨体汇选》卷二八一、《经义考》卷一二四、《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二三八、《南宋文范》卷五○
周礼之难行于后世也久矣,不惟难行,而又难言。
然则终不可行乎?
曰:有周公之心,然后能行周礼;
周公之心而行之,则悖矣。
然则终不可言乎?
曰:有周公之学,然后能言周礼;
周公之学而言之,则戾矣。
孟子曰:「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公之心,、文、武之心,而其学则、文、武之学也。
以此之心布而为政,以此之学著而为书,故能为成周致太平而为万世开太平。
盖自古祸乱之源非一,而大略有四焉:君心纵于逸乐而群下不敢言也,贤材壅于疏逖而在位非其人也,元元愁痛而上不闻,蔽耳目之近而远弗察也。
六官之属,凡能导人主以侈欲者,一以冢宰统之,三公之论道,师保氏之诏谏,又皆以辅导为职,而君者立于无过之地矣。
士之有德行道艺者,民自兴之,而因使长与治焉,修于家者莫不达于朝廷,则人材无陆沈,天官弗私予矣。
居民有法,养民有政,敛民有制,刑民有典,举天下疲癃茕独无不乐其生者。
又自王畿之近至于六服之远,地之相去或千万里,而情之相通如一家。
凡此皆、文、武之政,公之所思而得者,毕萃于此书,非有公之心者其能行,非有公之学者其能言乎?
新室盗也,宇文狄也,其所经营皆自私也。
志先王之道者莫如唐太宗,然无端身刑家之本,而欲规井田,议封建,宜其卒莫能行也。
刘歆用之既悖,儒者哗而攻之;
王安石用之复悖,儒者又哗而攻之,曰:周礼不可行也!
吁!
王田安石泉府,直窃其一二以自盖尔,安得累吾圣经耶?
彼何休者,指以为六国阴谋之书,既几于非圣无法,而近世之辟荆舒者,又谓其废孔子之《春秋》,用刘歆之《周礼》也,独不思《春秋》固出于周礼耶?
使周礼常行于天下,则《春秋》不作矣。
盖后世之行周礼者,其悖如彼,而言者又甚戾如此,故曰不惟难行而又难言也。
郑、贾诸儒析名物,辨制度,不为无功,而圣人微指,终莫之睹。
惟洛之程氏、关中之张氏,其所论说不过数条,独得圣经精微之蕴。
盖程、张之学,公之学也。
有公之学故能得公之心,而是书所赖以明也。
永嘉王君次点,其学本于程、张,而于古今诸儒之说莫不深究,著为《订义》一编,用力甚至。
然未以为足也,方将蚤夜以思,原作经本指以晓当世,其心抑又仁矣。
以是心而为是学,《周礼》一书,其遂大明矣乎!
呜呼!
使是书而果大明,在上者以周公之心行三王之事,则太平之路开,祸乱之源窒,岂空言哉!
予嘉次点之志,故为序于篇端而勉使益用力焉。
绍定五年闰九月甲戌建安真某书。
善养居士汪君墓志铭淳祐元年 南宋 · 吕午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九、《竹坡类稿》卷四
淳祐元年某月某日,乡人善养居士汪君之子焘,不惮往返数百里,来访予马城,曰:「焘不天,失所怙,今五年矣。
而墓未有刻,谨以行实一编呈似,幸哀怜,赐之志铭」。
问其来,他有谋否,曰:「无之,专为是来耳」。
一念纯孝,使人感动,是可无以塞其请?
汪氏为新安著姓,闻于绩溪者,居士之昆弟也。
居士名晫字处微善养其号也。
曾祖激,三预乡荐,南廊试,恩授上州文学
祖文中,父三锡,俱潜德弗耀。
居士天资颖悟,夙与其二兄旸、赅,砺志读书,以总卿汪公文振为师,府判胡公恩诚、运干胡公梦龙为友。
旸字某,以乡荐免省。
赅字某,尝领袖邑庠。
居士持身端谨,有古君子风,恬退不屑意科举。
阖门数十口,奉上接下皆以诚。
家事无巨细,整整有条理。
燕私无妄语轻动,以义方教子侄,课举业,暇则观书史自娱。
参政何公澹扁藏修之所曰「静观」,邑令公季和以「善养居士」目之。
居士乐善好施,食饥衣寒,救急难,疗疾苦,仁心实德,推服乡邦。
以是前后时贵举行荒政等事,必以相委,事无不集,人迄无间言,赖以存活者甚众。
邑具其功闻于台府,比行赏,力辞不受。
至修学校,建祠宇,架津梁,皆先施以率众。
时贵莫不敬爱之,乐与之交。
诗筒络绎,而无毫发事挠政。
邑令有利害,不能自决,必访焉,悉以正对,终身不泄,邑人多阴受其赐。
御史李公遇之宰是邑也,与居士尤相善,赓唱多,尝称居士「清不绝物,和不失己」,咸以为知言。
居士生于绍兴壬午二月二十有二日,卒于嘉熙丁酉四月二十有六日,葬于县南五里杭村之原,古汴周公虎榜其庵曰「环谷」。
娶胡氏,男二人,俱业儒。
长即焘也,娶今阁门牛舍人之女。
次点,娶府判胡公之侄女。
孙二人,长维寅,次维则,亦世其业。
夫孝,百行之首,天每于此厚其报。
今焘之兄弟不忍没其先人之善,而求以纪述显扬者若此,其勤至矣,安得不厚报耶?
居士虽不克以功名自见于世,而焘也、点也、维寅、维则,行将联翩奋身场屋,则居士一门之显,讵有既耶?
铭曰:
清不绝物,和不失己。
华萼相辉,有好兄弟。
志在显扬,又有令子。
存殁俱荣,是为善养
钻铭于石,以诏闾里。
宋处士汪君处微父墓碣铭淳祐四年七月 南宋 · 吕午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九
淳祐四年夏,午叨除柱史
七月朔日,乡之处士汪君处微父之子焘,不惮老火,数百里来访于京,恳恳致辞曰:「焘不天,先君子弃诸孤八年矣。
昔者窀穸事严,未克乞文纳诸圹,不孝之罪,无以自赎。
今子秉史笔,敢疾驰再拜,求墓道之铭,庶俾潜幽赖以不泯。
不则,藏而不得记,犹不葬也」。
一念纯孝,令人感动,讵可无以塞其请?
处微父之贤,午稔闻习敬之。
其学术行谊足以防范名教,其典刑风流足以标表区宇。
此汉《文苑》、《逸民》,唐《卓行》、《孝友》所传之俦,而所谓有道之士也。
国史且宜传,如之何不铭?
乃即其门人所状及午所知者叙之。
君名处微其字。
绍兴壬午岁二月二十二日生。
少长风貌魁梧,仪矩凝重,已不类凡儿。
九岁即遭父丧,哀慕如成人。
事母以孝闻,尚逮事其大母。
群从兄弟俱同居,承顺笃睦,家庭无间言,里党翕称之。
从乡先达直阁汪公文振学,蔚有文声。
力慕高远,凡国治官政民俗靡不究,期为有用之学也。
庆元癸亥会其长兄旸以五举得官,竟不受以死。
君即感伤,无用世意。
至开禧丁卯,犹觅举阙下。
时方用兵,事日异复,慨叹曰:「是尚可求仕也欤哉」?
不就举而归,尽弃所业,翛然不以名第介意。
嘉定壬申元妃胡氏亡,手营一丘县南五里许,山如玉环,因想唐人盘谷之趣,结庐其中,名曰「环谷」;
更作堂,以「静观」扁之,取明道程子「万物静观皆自得」诗意。
自非疾忌,无日不徜徉于斯。
君时年五十,既不事科举,即取六经诸子,旁及二氏之书,研精覃思,穷理尽性,求所谓自得者。
安于贫约,饭藿羹藜,一饱欣有馀。
喜于修莳,傍花随柳,四时吟不足。
处家尚雍肃,曾无疾声遽色。
奉先务严洁,靡有慢心惰容。
坟墓有侵伐必禁,族姻有庆吊必赴。
以孝悌姻睦训家之子弟,以忠信笃敬诏里之后生。
急难相求者援之,颠连无告者恤之。
解无益之忿争,扶欲破之义役。
凡利可兴、害可除者,无不尽其情。
由是德意薰陶,里俗丕变,人自不犯于有司;
诚心贯通,水旱祈禳,神亦无祷而不格,是岂侥倖于一日者哉?
年逾六十,学益老,道益充,深有得于《孟子》养气之旨,复于先庐葺堂,榜以「善养」而扁之,胸中浩然者可想也。
给事袁公甫守徽日,雅闻君名。
至绍定间,持江东常平节,一路大祲,君独能为乡邑区画劝分,贫富得所。
袁公行部造门求见,君以编氓辞,袁公叹息而去。
更欲状其事以闻诸朝,君又谢不可。
参政真文忠公德秀亦久知君,端平甲午秘监李公遇宰是邑,真公属求言行之实,将以名氏荐,未及剡而真公薨。
人莫不为君抱憾,君则曰:「天知我厚矣」。
李公之在邑也,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多咨决于君,至公退馀閒,又未尝不诗酒相倡酬也。
后君寝疾,李公入问,君咸无所属,赋《如梦令》一阕而逝。
时嘉熙丁酉四月二十有六日,得年七十有六。
里人追哀而聚哭之,李公率僚属致祭,又为之诔,称君「清不绝物,和不失己」,相与私谥曰康范处士,咸以为知言。
噫,若处微父可不谓之有道之士乎!
汪氏为吾州著姓,派实济王绩溪则王所毓之地,故支属尤蕃大。
惟王生有德于民,此天所以启佑其后,使世以儒学名家。
君之曾大父激,三拔乡荐,以南郊恩授文学
元丰间黄门苏文定公邑宰,与之游,甚相得。
娶古灵陈氏。
大父文中,娶崔氏,继大梁孟氏。
淳熙庆恩,封太孺人
父三锡,伯氏安中季子,祝氏所生。
文中命以为嗣,祝氏于徽国朱文公母夫人为诸姑。
三锡娶葛氏,继滕氏,章敏公曾孙女。
君滕出也。
既生有淑质,复得二三外家休光馀庆,照映沾丐,故其学行风节,端确淳明如此。
君为文多伟杰,吟诗率成咳唾间。
平生著述有《曾子》、《子思子》二卷为全书,他文未成集。
娶胡氏,即先葬环谷者,至是奉君柩而合兆焉。
是为良安乡杭村之原,时嘉熙己亥四月十一日也。
男子四人:长开蚤世,次即焘也。
次点,俱业儒,季然亦蚤世。
女一人,未及嫁而亡。
孙男三人:寅、启、权。
午窃惟「清而不激,和而不流」,昔张君岷以称邵尧夫
「清不绝物,和不失己」,今李公遇以称吾处微父,如称尧夫,谁曰不宜?
午,祝氏之馆甥也,援是则于君家尝有一日之雅。
今又获读君行编,而知诸公之推许者若是,其与荀淑戴良郭林宗辈之于黄叔度,何以异?
使午得为君传,亦必述李公之辞赞之。
今姑即以为铭,铭曰:
夷清惠和,俱圣之俦。
隘与不恭,岂圣未优?
去就若殊,望望由由。
闻风者兴,天地同流。
处微父,渊乎其似。
清不绝物,和不失己。
奚独尧夫之不激不流,真有若夷惠之廉顽宽鄙。
故生也安贫乐道,能康济乎一身;
没兮树石表行,垂范模于百世(《康范诗集》附录。又见《新安文献志》卷七。)
相与私谥曰康范处士:原无,据右引补。
王次点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一、《鹤林集》卷三二
某浩别丰神,今跨二除矣!
每怀中川旧游朋友,衔杯酒,叙平生,谈今说古,未有如髯翁之豪岸绝群也。
舍侄来,蒙缄示《周礼订义》四十卷,遂足前日《春官》以下之书。
昼窗翻读,手之不置。
因以是窥见次点真好个右里经塾之师!
盖自成周教法隳坏,田不井授,士不自食其食,贫无常产,因无常心。
故秦以客,汉以侠,晋以清谈,唐以华竞,循至于今,驰名骛利者周游四出,更无安土践修之实,遂使三物八刑五礼六乐十二教不复兴行于世,是可惧也。
六官皆经世之典,而地官之职尤为该备,诸儒释之详矣。
然意翻空而易奇,事證实而难巧,秖如司徒掌教,而多载山林陵麓之事,掌教象之法,何其多目也!
属民读法,读邦法,散见于族党州闾之官,不知读者又何法也?
其目可得而闻欤?
孟子于爵禄之制仅言「尝闻其略」,则想籍去而法亡者,不但此一事也。
次点更为钩深纂要,以莹所疑,不胜至幸。
王次点(一 名与之 南宋 · 袁甫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三五、《蒙斋集》卷一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士各有所志,或志事功,或志名节,或志词学,而上焉者志于道。
其所以景行前哲,各随其分量规模之浅狭大小,而至于景慕圣门之高弟,必志于道者也。
当曾点铿尔舍瑟之时,雍容数语,真如在春风和气中。
天台王君之有志于是也,以与之名,而字以次点,则岂特事功、名节、词学而已哉!
道即本心,天地同体,虚明洞彻,不可名状,曾点盖有契于斯矣。
夫子思中行而不得,故思狂者;
又不得,而思狷者。
狂狷皆近道,而狂尤勇于进道次点勉之哉!
东岩沂水也,生徒童冠也,咏归之乐,即当时气象也,夫何远之有!
王次点(二) 南宋 · 袁甫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三五、《蒙斋集》卷一一
有《关雎》、《麟趾》之意,而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其先儒之确论乎!
王君次点作《周礼订义》,予犹不获尽睹全书,且未见次点所述《诗说》。
噫!
说《关雎》、《麟趾》之诗易耳,《关雎》、《麟趾》之化,惟三代圣王能之。
后世之汉高皇唐太宗,尚不足进此。
然则《周官》将何时而可行乎?
曰:圣经与天地并,世有否泰,道无终极。
有王者作,克己以正本,齐家以范物,宫府一体,朝廷邦国为一人,左右𥊍御皆良士,后妃嫔妇无私谒,废置诛赏,尽出于一人,而奇邪不正之习,无纤介奸乎其间,此《关雎》、《麟趾》之化,而即《周官》法度之所由行也。
余虽未见《诗说》,固可以心会矣。
孟子谈井地爵禄之制,而大本在格君心。
次点著经说甚富,格心之要,傥在乎是,其许我尽观否乎?
王次点论语说 南宋 · 袁甫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三六、《蒙斋集》卷一五
余为儿时,先正献言,朋友遍四方,俱善论今古,第说《论语》,罕有契心。
余默识之,用力于此书有年矣,后始知不说《论语》,乃善读《论语》者。
今观王君次点所著《补义》一编,会萃众说,断以己意,最为详缜。
则又欣然曰:「不说固佳,说亦佳,说犹不说也」。
噫!
得斯旨者,可以读《论语》矣。
乐清王次点东岩 宋 · 戴栩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三、《浣川集》卷五
王君次点以《诗》、《书》、《周官》、太史、班、范书,东向为人师者二十年,其学长于讲说,引类贯伦,敛博归约,为文峻洁雄特,下笔不自休。
京邑,咸愿馆之。
已而试辄北,束书东归,告余曰:「东岩之屋就矣,吾将隐焉。
屋距县三里,自州而游台雁者必经吾门,逸人胜士暂止遽泊,时有扣发,彼我交畅。
左接白沙,春扈夏网,螷蠃蚝蜃,采掇无算,此击鲜酾酒一快也。
右并东岑,佛庐塔户,磬梵钟鱼,朝暮清越,此吟幽玩奇一助也。
依流而樊,通崖而径。
凝四顾之矑则异植掩映,纷红蓊绿,趁节妩媚;
陟十寻之步则钜海淼茫,来潮去汐,效技献酬。
屋之狭不数楹,而所贮赊矣。
屋后山也,三面平畴也。
听羽族之和雍,胜俗吻之潝訾;
观土物之茂好,胜险心之梗
若是者,可遂隐乎?
子盍记诸」。
余曰:允矣。
抑余闻昔之隐者,或有隐之业,故耦而自耕,汲而自灌。
汉魏以降,土无块壤,则良艰矣。
甚而庸伍赁舂,织畚屦以肥其遁,否则殍及之法固应尔。
君独能倩云月为调度,颛笔册为性情哉!
已仕而禄,未仕而馆,士之常职也,无愧于心而有功于人,以自食其道,斯不害于隐之义矣。
君用之则某效,子弟从之则某善,非孟氏欤!
余敢质君以其所为隐者。
行在秘书省温州 南宋 · 卢壮父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
勘会本省准尚书省劄子节文,秘书省备奉圣旨,臣僚奏,乞劄令州守宰多方询问寄居官及士庶之家撰述修纂未进之书,备礼求之。
令所在州军于系省钱内支拨,收买纸札,雇人印写二本,一样如法,装背申发,赴省收藏。
内一本用黄帛装背,祗备御前宣取。
右劄付本省,照应施行。
当省今访闻得温州乐清县王与之字次点有《周礼订义真文忠公序,有刊本。)》,请照已降圣旨指挥事理,疾速钱内印造或誊写各二部,装背申发前来,祗备御前宣取。
须至公文牒请详牒内备坐圣旨指挥,疾速印造或誊写,装背申发,勿请违滞,谨牒。
淳祐二年六月日牒。
朝奉郎秘书郎吴王、益王府教授卢壮父
奉议郎秘书郎宗学博士陈晋接
奉议郎秘书丞权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焦炳炎
朝奉大夫秘书少监权直学士院、兼国吏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曾宏迪
秘书监(阙)
按:《东岩周礼订义》卷首,通志堂经解本。
温州写到王与之周礼订义申省状 南宋 · 施洽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七
近准秘书省牒,访闻本州乐清县王与之次点《周礼订义》印写各二本,内一本用黄帛装背,祗备御前宣取事。
所准指挥,本州继即遵禀关所属,印写到乐清县王与之《周礼订义》计五十册,印本二十册,写本三十册,用黄帛装背作二盝。
今专差兵士潘阜赍发见到,合具申闻者,右谨具申秘书省,伏乞照会。
谨状。
淳祐二年十一月日,承直郎温州军事推官施洽状,承直郎温州军事判官周梦发、承务郎、特添差通判温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赵与朝奉郎通判温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赵贲夫、朝奉郎直焕章阁、权知温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赵汝腾
按:《东岩周礼订义》卷首,通志堂经解本。
进周礼订义奏状淳祐二年十二月 南宋 · 赵汝腾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七九
朝奉郎直焕章阁、权知温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赵汝腾
右臣汝腾恭准秘省公移,索臣所领乐清县管下士王与之《周礼订义》以俟圣览。
臣即命工匠就其家印、写贰本缴纳讫。
臣窃详诸经训解,皆有先儒折衷汇集成书,独二《礼》阙,《周礼》又不幸遭王安石不善用以祸天下,学者望而疑之。
程颢、颐、张载先生尊信此书,仅有绪言见于语录。
近世大儒朱熹辨明甚至,皆有意表章之,然亦未尝作为训义,以行于世。
与之以山泽臞儒,乃能编营天下前后儒先讲解,或一说之精,或一义之当,蒐猎无遗,间亦自附己见,剖析微眇,是非审确,故参预真德秀击节是书,为之序。
德秀殁,与之益加意删繁取要,由博得约,今其书益精粹无疵矣。
上可以裨圣明之治,下可以释学者之惑,有功于六典甚多,缙绅韦布争欲得之。
与之刊于家,臣尝识其人。
近来假守,益得之于旦评,履践无玷,节守不渝,皓首著书数种,《周官》特其一也,真经明行修之士。
臣职在师帅,每欲荐之于朝,适会秘省取其著书,臣用敢以姓名闻。
欲望圣旨下秘省,索与之《订义》,以备乙夜之观,仍少加旌异,以风厉天下学者,幸甚。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淳祐二年十二月日,朝奉郎直焕章阁、权知温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赵汝腾奏。
按:《东岩周礼订义》卷首,通志堂经解本。
周礼订义后序嘉熙元年夏 南宋 · 赵汝腾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周礼订义》卷末、《经义考》卷一二四、《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二三八、《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九、民国《乐清县志》卷一一
东岩王君次点汇《周礼》数十家说,衷以己见,为《订义》若干卷。
真文忠公既序之矣,又拳拳俾予赘卷后。
辞十数不获,将行,束担弛日以俟予文,遂勉为之言。
《周礼》一书,先儒疑信相半,横渠氏最尊敬之,五峰氏最摈抑之。
二说交驰,学者幽冥而罔知所从。
尝平心思之,《周礼》真周公书,《汉志》所谓《周官》六篇是也。
独不幸有三可憾,在成周未能为成书,在后世不得为全书,此予每深致其惋惜嗟叹之意。
何以的知为周公书?
是书之首曰:「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此言宅洛建官之旨。
司徒」职曰:「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乃建王国」。
大宰」职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
此演而伸其旨也。
洛,天下之中地;
六官,太平之盛典。
以中地行盛典,此周公成王宅洛之本心。
《周书·召诰》曰:「曰:其作大邑,其自时中乂」。
《洛诰》亦曰:「其自时中乂,万邦咸休」。
周公之心也。
又《书》周官载六卿,自冢宰司空,虽不条陈设属,亦曰六卿分职,各率其属,大旨与六典合。
所以的知为周公书。
然向使周公得辅成王洛邑,推行其六典,事制曲防之间,文理密察之际,必犹有所改定,庶几为成书,以诏后世。
惜也洛宅未及迁,六典有书未尝行,可憾一也。
仲尼,慕周公者也,「从周」之叹,发于閒居。
使得遂其为东周之志,六典必见于推行,讨论润色,益至于大成。
周公之未备者,不在仲尼乎!
横渠氏谓仲尼继周,损益可知是也。
惜明王不兴,天下莫能宗之,「不复梦周」之叹方形,而天复不憖遗矣,可憾二也。
秦火后,经籍多残失,礼书为甚。
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始得《周官》于民间,比《诗》、《书》最晚出,故武帝诏有「礼坏」之叹。
颜师古谓亡其《冬官》,补以《考工记》。
有所亡,有所补,非全书也。
伊川氏所谓《礼》经多出于掇拾煨烬之馀,安得句为之解是也,可憾三也。
有是三可憾,则是书之存于天下后世,固足以见周公为万世开太平之大旨,然前之既未为成书,后之又不得为全书,则不能不使万世而下,抱不得见周公经制大成之深恨。
先儒乃尽归咎于刘歆,以为剿入私说,迎合贼莽,不亦甚乎。
次点研精覃思十馀年而《订义》成,显幽阐微,商是确非,其有发先儒所未发者多矣。
至其释周公将整齐六典以为宅洛计,不幸殁,而成王不果迁,规摹不获究,《冬官》未尝亡,错见于「五官」中,诸儒不能辨,而补以《考工记》,则尤有见于是书本末之端的,故予特表出之。
嘉熙丁酉夏中伏日,古汴赵汝腾茂实序于卷末。
朱夫人墓志铭淳祐十一年四月 南宋 · 赵汝腾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一、《庸斋集》卷六
东岩赵公彦,后为三山名宗室,趣尚儒雅,风致高洁。
学诗逼杜少陵陈后山,学书逼王羲、献,所至又庶几宣秉王良之清操,予每乐道其为人。
其次子计院琨夫以公墓道之碑来请,予诺之,未暇也。
其季子主簿璿夫以事来曰:「先兄所请先公墓碑,差可缓。
璿夫不孝,罪延母夫人朱氏,于今年仲春晦日殁。
葬日迫,先丐铭以纳诸圹」。
又曰:「母朱氏事父母孝甚。
外祖母杜氏尝疾剧,母露祷减纪一算,刲肝至再,和糜以进,杜氏立瘉,延十有二年
亡之日,与露祷之日合,此孝感也,宜得直笔以诏后」。
予为之竦然曰:「是与东岩,法皆得书」。
夫人讳妙真永阳人也。
曾大父廷杰,故潍州通守、赠朝议大夫
大父明叔,故宣议郎
父用康,故不仕。
夫人早慧,及笄,配于东岩,事姑文安夫人尽孝。
东岩官未达,万里入蜀,夫人从之,备尝艰苦。
洎出蜀,改秩宰安溪,督左帑,贫益甚。
遭烦言,亟出修门,囊空乏无以归,浮家寓霅溪,士友多之,尤多夫人之善处贫约。
其后东岩宦寖达,历使湖湘,夫妇偕老。
子璱夫、琨夫,相继取名第,簪裳娱侍,宗党姻戚皆荣之。
未几东岩殁,夫人哭丧明。
服阕,二子相继改秩,击鲜更养,季子璿夫亦铨中入仕,亦足少慰夫人矣。
既而长子殁于新喻,次子自延平又殁,独馀季子在,人又莫不悲。
夫人享高年,触恶景,叹夫夭寿不齐,庆吊靡常,此人世之所有也。
其悲其乐,岂人之所能自必?
捐生以疗其亲,攻苦以佐其夫,是则人之所难者,盖有裨于人道之大。
三复夫人志行,岂不足以勉世之为人妻者乎?
生于乾道戊子,殁于淳祐辛亥,年八十四,累封至宜人
男三人:璱夫,故宣教郎新喻宰
琨夫,故奉议郎南剑守;
夫,迪功郎崇安簿。
女三人:长适承信郎连江税蔡应孙,次适儒林郎泷水杜功卓,次适进士黄汝霖
孙男七人:时淦,故迪功郎南海尉;
时𣳵、时泷、时㴐、时澴、时浯、时澰。
孙女二人,长许嫁将仕郎沈逢辰,次未笄。
曾孙男一人,曾孙女四人。
夫卜以是年四月十二日东岩合葬于怀安县灵运桐溪之原。
铭曰:
东岩英英,食檗饮冰。
夫人佐之,遂其廉称。
凤耦其凰,并穴桐冈。
所宝不贪,子孙勿忘。
康范先生行状嘉熙二年十月 宋 · 唐廷瑞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六、《康范诗集》附录
维汪氏之先,自鲁成公支子食采于汪,子孙因氏焉。
汉龙骧将军文和渡江居于越,新安之汪自越而迁。
今徽之神曰显灵英济王唐初以忠受知高祖封越国公,实绩溪人,故绩溪汪氏为尤盛。
蔓于我宋,俱以儒世其家。
先生名晫字处微
曾大父激,三与乡荐,以南郊恩授文学
游黄门苏文定公门,家藏苏公手泽犹存。
曾大母古灵陈氏。
大父文中,罹宣和睦寇之祸,避地和州
贼平归,立家于兵火馀,虽窘匮贫苦不能自给,而解衣推食以济乡人犹如平昔,有阴德,家复以兴。
大母崔氏,继孟氏,淳熙庆恩封太孺人,制所谓「德足永年,孙尝论秀」是也。
父三锡,母葛氏、滕氏,滕盖吴少师章敏公曾孙女。
先生滕出也,绍兴壬午二月二十有二日生,夙丧其父。
长兄旸有隽才,尝领乡荐,习周六典,与同郡直阁汪公文振同师。
其后乡贡君招致以教诸弟,先生汪公学,日诵数千言,耳目所过不复忘。
为举文每一篇出,同舍生多不及。
倜傥有大志,甚期用于斯世。
庆元癸亥,乡贡君以五举得官不受,卒以死,先生曰:「吾兄止此,如吾何」!
开禧丁卯先生犹觅举阙下。
时方用兵,事日异,客邸中重午有感,赋小词,慨然曰:「是尚可求仕也欤哉」!
即归不应举,因此遂弃举文,翛然无世累,不以名第介意,乡人高仰而钦慕之。
嘉定壬申,年方五十,元妃胡氏卒,手营一丘。
县南五里,山如碧玉环,慕李愿盘谷之趣,结屋其中,名曰「环谷」,作堂以「静观」名之,取程子「万物静观皆自得」之语,赋诗十绝以见志。
屋成,无日不徜徉泉石间,樵夫、耕叟、渔人、牧竖皆能与之接慇勤,见者指为神仙人。
自非疾忌,未尝不在谷中。
时春秋逾六十,风雨寒暑不远出,作堂先庐,名曰「善养」,自谓有得于孟子养气之旨,大书此章于屏,至老常居之。
给事袁公甫为徽守日,雅闻先生名。
绍定间江东常平节,一路大祲,先生为之画策劝分,贫富安之。
袁公行部,廉得其事,持刺造门求见,竟以编民辞。
袁公叹惜而去,即以劝分事并状其节概闻于朝,乞甄录,先生力恳县令止之。
参政西山真公久敬先生而不相识,端平甲午,今察院李公遇来为宰,西山属之,求先生言行之实,以逸民论荐,封藁示李公
不幸西山薨,皆未及上。
李公在邑,事必咨于先生,倡和尤多。
嘉熙改元丁酉岁先生七十有六,病以死矣。
寝疾,李公亲问医药,请所属,曰咸无之。
赋小词《如梦令》,以舟自况,有「把柁更须牢,无碍无碍,匹似子猷访戴」之句。
盥手整衣衾,奄然而逝,实四月二十有六也。
邑人聚哭甚哀,醵金为仙佛供者无数。
李公率属致祭,及合三老士人会于学宫诔其行,私谥曰康范先生
先生不为章句文辞之学,而才具周密,识见幽邃,方有志斯世时,于国治官政民俗靡不究,议论风生,未尝无及物之心。
既谢科场,高蹈丘园,卷而藏之,声闻益著。
其居家处乡曲,风流典刑犹足以风动四方,薰陶一世。
幼遭父丧,九岁,哀慕如成人。
时大母孟氏无恙,从兄弟八人聚居,先生恭兄友弟,极其至,事大母及其母以孝称,事同居诸母亦尽其敬。
乡贡君蚤世,先生经理其私,抚其孤而婚嫁之。
及人口繁众,诸房议分田园、器皿、孳畜,惟诸房择而取之,所不取者,先生受之而已。
内行充实,人已知加敬。
待乡人尤笃厚,与乡之后生言,必依孝弟忠信。
死无力葬者为营办之,饥冻者衣食之,惷愚者不倦训诲之,急难求赴愬者救护之。
斗讼不决,先生一言譬晓,分解释然,至不忍争者。
水旱之灾,民不堪命,得先生为之祷,潦则宿云开霁,暵则甘霖滂沛,积诚通于神明。
有义役者,不逞欲破坏之,先生一力扶持,蹈祸机不少沮。
恤穷赈荒,规模尤整严,使其一日得用,共帝命而立人彝,厥功茂矣。
家庭雍肃,闺门礼法相先,燕居无疾声遽色。
时节事先极其丰,疏果肴羞皆有常品,每祭未尝敢缺。
率家人行礼无敢不敬,每见先世遗迹必有惨容。
群从子弟中有伐丘墓者,泣而止之。
抚姻族吉凶庆吊有恩。
家虽贫窭,处之澹如,略无戚容,藜羹藿食,布衣帛冠,曾不顾也。
爱植花卉,以灌园自适。
不求人知,而田里童稚妇女无不知其名。
作诗多有妙句,为诸公所称。
其杂著与所编诸书皆未果论次。
娶胡氏,同邑石门人,先二十有六年卒。
子男四人,长开蚤世,次焘,次点,俱业儒,季然亦蚤世。
女一人,未嫁而亡。
孙男三人,寅弱冠,启、权尚幼。
焘等将以来年四月二十有一日奉先生柩窆于环谷之寿藏,与胡氏同兆,从治命也。
先事,请廷瑞为事状,以丐铭于当世立言之君子。
廷瑞后生晚辈,自先叔外祖朱德修父与先生交契良厚,遂得拜先生床下,辱收而教之,馆谷先生家者,今且二十年,知先生行事不可谓不详,固不敢以鄙陋辞。
而涕泗横流不禁,几不能执笔,姑摭其实著于石。
若其铺张扬厉以发潜德之幽光,则有李公之诔在。
谨状。
嘉熙二年十月三日,门人乡贡进士唐廷瑞状。
四库全书荟要联句乾隆庚子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六十五
道资鉴古蒐玉圃以罗珍理取研精披金沙而聚粹文河藻润兼收众派之流册府菁华别挹群言之液六年详缉将渐蒇夫全编(四库全书稿本目录皆已编定惟缮写尚未蒇事)两部先成已统苞其要义撷词条而擢秀摛藻如咀义府以含英味腴在道樵苏艺圃并登乙夜之观津逮书岩恰合酉山之数色分锦帙应五星之聚奎躔部列牙签象四渎之归海若经史以逮乎子集折衷于列圣之谟周秦以及乎元明大备于本朝之典别裁正变理古帝之珠囊检校毫釐准仙人之玉尺搜奇藻府觉辞简而义该探奥词林实事增而文省拟西昆之图籍珍秘良多较东观之储藏取携为便左宜右有宛缩置于巾箱茹古涵今俱环陈于几席陋太平之千卷疏略未详笑永乐之两编因循弗竟(世但知明嘉靖中重缮永乐大典不知永乐六年已诏复写一部见赵友同存轩集送礼部刘员外复命序中刘即董其役者也后缮录未竟而中辍至世宗乃续写耳)此足见熙朝之累洽故经籍道光亦以验德产之丰亨故编摹事易百城坐拥实周顾以增欣八伯赓歌宜联吟以志盛往者文渊新葺曾预著于篇题继以天禄珍藏亦递彰于赋咏(岁甲午以四库全书联句乙未以天禄琳琅联句)兹当鸿编既勒徵太乙之效祥况兼泰运方昌值长庚之纪岁(今年庚子适当七旬万寿)香霏秘殿芸叶初薰春满皇都梅花正放召长恩以司守旧腊才除(书神名曰长思除夕呼其名而祀之则鼠不齧虫不蠹见致虚杂俎)迎太皞以承庥新祺普锡二千函光生云笈鹤籞双开廿八人数叶星文螭坳三接绎酌史炊经之义相期理见根源预吹笙鼓瑟之欢共勉言无枝叶戒之在得余方切瞻仰而惟凛持盈(南书皇祖于康熙末年曾众皆命房翰林拟宝文以进拟延龄永庆诸吉祥语因每押指示戒之在得四字镌成大小宝御笔用之今偶一瞻仰深悟斯言所该甚大帝王持盈保泰之意亦不外是我子孙所当奕世钦承耳)择焉必精尔尚体力行而益勤数典
全书四库考藏情,荟要重教撮至精。
稽古右文惟是亟(御制),蒐奇选秘更相并。
垣依北斗芸签列(荟要凡二分其一贮大内摛藻堂地在乾清宫北),圃积东堂玉检赢(其一贮东御园含经阁偏味腴书室架函较一摛藻堂稍多但仍不离六之数耳)
别色昈分仍踵例(自刘向始创七略荀勖中经簿以下门目递有增损至唐列经史子集四库最称赅当今全书实用其例别色装潢取法四序荟要悉仍之臣福隆安,择流综汇特提衡(所载皆其尤命于全书中择醇者)
架联一一同屏曲(经部列架六史部列架十并在左子部列架六集部列架十并在右),椟韫层层轶锦盛(函皆以木其二三种同函者用格别之)
用六编苇取诸水文渊三文源文津阁储书并仿四明范氏天一阁之法用水之成数以六零为率兹荟要卷帙精约计万一千二百六十六册数皆六卷首总目亦分六册臣英廉,函三集腋撷其菁(经部一百七十三种史部七十种子部八十二种集部一百三十九种以所取贵精故视全书不及十之三)
大端首挈裘先领(每书前皆有提要以栝书中大指),细目咸张网顿纮(有凡例总目列为首函)
善本传钞衷一是(极内府所藏旧椠博而外省应其诏采进及诸臣所上重本不一择最善者依以缮录臣嵇璜,异文互勘悉群争(以别本参校间有异同者悉加考證并经睿裁训定)
渊源七略区流别(诸书分别门类自向歆而后各有不同或问相纠正今悉为参考择其区别精当者从之不泥一家之说),上下千年次姓名(诸书次第于各门类中皆以撰人先后时代为序)
尽汰卮言珍菽粟(诸书皆取其有裨实学者臣永贵,首崇彝训式胶黉(以经部为四库之冠)
经函注疏刊三代(十三经注疏定于唐者易书诗三礼三传定于宋者孝经论语孟子尔雅至明代刊行监本立在学官而文多讹脱乾隆初命儒臣校订重刊今分冠各经之首)。(御制),讲幄咨诹汇五英(幄诸圣祖仁皇帝崇经典学常命讲臣排日进讲采其发明精要者汇辑成书易书礼春秋四书各为一编)
代有发明传御纂(我朝有御列圣相承修明经训皇帝世祖章皇帝注孝经圣祖仁有周易折中书经诗经春秋传说汇纂孝经衍义大成世宗宪皇帝有孝经集注并集经学之),圣彰谟训迪儒生(礼义皇上右文绳诗义折武纂辑三疏周易述义中春秋直解诸书洵为说经绳准)
邵图根窟通王注(易𣲖别最繁大旨不出理数二家今所甄录如易纬八种易郑氏注易璇玑易裨传之类皆推明象数王弼胡瑗口义横渠易说之类皆发挥义理朱子本义文公易说易象意言丙子学易编之类皆兼言理数并综萃以括其全),宋学畦町竞汉京(易家言数一派始于汉儒至宋歧而为二于互体飞伏纳甲六日七分诸法外又别为先天一派推衍图书如易数钩隐图汉上易传大易象数钩深图易象图说易图通变易学启蒙通识翼传三易备遗周易集说之类言理一派始于王弼至宋歧而为三程朱二家外如易小传之类多言史事童溪易传之类多言性天今兼收以尽易之变至其中别出新义自成一家者如周易玩辞束各易传之类亦间采录)
古复其初经传析(易古本经二篇传十篇自唐久失其初至朱子本义始能复古诸家遵用之者如易纂言周易本义通释易附录纂注易辑说易本义集成之类而周易会通一书虽体例稍变亦为附载臣梁国治,今从乎众简编更(今本以传附经定自王弼孔颖达据以作疏遂相沿承用今于诸家用王本者如东坡易传紫岩易传周易义海撮要大易粹言复斋易说周易辑闻周易传义附录郭氏传家易说学易记之类并仍其旧)
序原赝鼎空珍袭(书序虽称孔子所撰实出汉儒依托仰蒙时融圣制扶摘允为千古定评故拘守小序如钱堂书解之类祇入全书以存古义而荟要不多采入),语亦零玑漫击抨(古文尚书与孔传并出核以马郑旧本多不相符自宋吴棫朱子陈振孙元赵孟頫归有光国朝阎若据朱彝尊诸家皆以为疑然沿用已久且亦缀辑逸经而成非出梅赜臆撰今所采录如尚书全解东坡书传增修东莱书说尚书说书经集传尚书解尚书句解书集传纂疏书传缉录纂注尚书纂传之类皆兼用今古文其吴澄书纂言之专用今文者亦录存其说焉)
聚米山川寻脉络(禹贡山川最关考證如程大昌禹贡山川地理图傅寅禹贡说断毛晃禹贡指南并以永乐大典所载善本订补其残阙保臣德),棼丝经纬陋纵横(洪范本治世之大训自刘歆妄加推测创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之说逮宋儒益穿凿附会至论洪范错简者纷纭变乱尤为晦蚀经义今敬禀删圣训悉斥不录)
(大毛)(小毛)迭授推都讲汉代四家之诗以惟毛氏近古唐前奉为专门今所甄辑如毛诗指说诗补传之类质皆本毛郑为宗用存古义至宋欧阳修诗本义王诗总开立说始稍有异同而沿用传笺者亦多今并存之),徽(朱子)吕祖谦齐驱狎主盟(朱子与吕祖谦论诗虽始同终异然存朱子诗集传之义可以通旧说之拘墟存吕祖谦读诗记之义可以杜后来之妄撰故宋以复独取二家为宗如毛诗李黄集解诗传遗说诗经遗问毛诗解颐之类皆朱氏之门径严粲诗辑则吕氏之支流也)
广袤高深诸象括(诗必明山川方域而后能辨土风如王应麟诗地理考虽非大义所在亦加甄录臣曹秀先,飞潜动植万形(鸟兽草木悉资多识其间音训异同尤于经义攸关如诗集传名物钞陆氏诗疏广要之类皆择其精核者录之)
书观东雒文能富(春秋笔削简严非先明事迹则无以推求褒贬之义后儒动称废传求经实无是理今自左传注疏以下兼采春秋左氏传说左传事类始末春秋列国臣传春秋列国王霸世纪编等书),学出西河例共明(左传事实最备而断制或疏公羊谷梁二家原出子故朱子谓时得圣人之义宋人经解亦参用二传者为多如春秋尊王发微刘氏春秋传春秋权衡苏氏春秋集解石林春秋传春秋辨疑吕氏春秋集解胡氏春秋传春秋复传春秋提纲春秋集注春秋通说春秋或问春秋五论春秋详说读春秋编春秋本义春秋集传释义大成春秋诸传会通春秋经传阙疑春秋属辞春秋集传之类虽各出新义然大抵因二传而推阐之至如崔子方春秋本例过执月日之说赵鹤飞春秋经筌自为断制之论者略存之以备一家不多及焉)
大义千秋排谳义(春秋子夺至公无专用深文之理自宋儒倡有贬无褒之说多方煅鍊遂至叶梦得王元杰等各以谳名书事同治狱殊乖笔削大旨元杰春秋谳义仰奉概不御题驳正今悉遵新圣训录入荟要臣蔡御制)元正一字揭王正(春秋周正夏正及改时不改月之说纷如聚讼向尝著论发明孔子特笔书王之义冠于春秋直解卷首兹荟要所录张以宁春王正月考虽未能尽合微旨而参合群经定为周正亦足关异说之口矣)
周公治世应师意(周礼虽周公治世之书然古今异宜后世但当师其意而不可泥其迹荟要所录如郑伯谦太平经国之书叶时礼经会元二书虽持论间有出入而大旨准时势以立言非刘歆王安石辈藉口经术以奖奸误国者可比也),汉氏谰言在订𧭈(周礼自汉武帝时始出不免有后儒所窜改向辑周官义疏已条辨之兹于一切曲说饬馆臣详为简汰惟王与之周礼订义统核众说颇为详明其林希逸考工记解虽考證稍疏而词意尚多可取亦并存之)
仪礼克宽采补逸(仪礼古经残阙仅存十有七篇如所录敖继公集说最称详备于注疏本无所增损惟汪克宽经礼补逸一书采摭旧文尚存古礼之梗概与逞臆续经者不同故特取之)经师稷若许先鸣唐韩愈最称好古尚苦仪礼难读郑注古奥亦不易解张尔岐仪礼句读一书考订独为明晰今录以为读仪礼者之津梁尔岐稷若顾炎武所称卓为经师吾不若张稷若者是也)
曲台旧诂河先(宋儒注礼多推求文句阐发义理然不明其训诂制度亦无以究其本意汉儒去古未远如所谓某字当作某解某制即今某制者言之有徵故朱子说礼亦不能废郑孔今首列注疏他如聂崇义三礼图足与注疏相证者亦存备考),汇泽陈浩遗书莛比楹(礼记浩繁学者罕能卒业自注疏外详备可考莫过卫湜之集说至若陈浩之说但以浅近易入取之其大学衍义衍义补有裨治道亦并从古例以附于礼类焉)
孔行说从唐注阐(孝经有今古文之分然古文郑康成刘知几已辨其可疑日本所刻古文孔安国传又灼然伪托惟唐明皇御注今文久列学官且与古文不过字句小异义理无殊黄震日抄之言足为定论又经文明显亦不须博引繁徵故于旧说惟存注疏一本臣周煌,鲁论理到宋儒莹(论语自朱子作集注实汇诸家之成今录注疏以存古说录张栻论语解蔡节论语集说以备参考异同其敷衍集注及横生新解者不复闲入)
七篇昭示星辉斗孟子亦以朱子集注为定其参酌者取张栻癸巳孟子解门人发明者取蔡模孟子集疏其张九成孟子解多发言外之意虽有阙佚亦存以备举),四子苞涵水会瀛(四书古无是名定于朱子今集注章句用为取士章程故首录之其疏通朱义者取四书集编四书纂疏四书通考證名物典故者取四书通證四书纂笺贯通字义者取四书通旨至陈天祥四书辨疑虽好立异同而拾遗补阙亦不无可取并附录之以资博考)
训室周详分戴席陆德明博通典籍多见古本其于音训及文字异同最为精核故录其经典释文以冠经解之首臣巴延三),网罗赅洽胜韦籯(五经并说肇自石渠其六艺论五经异义之类久已散佚今择其义理赅贯者则如熊氏经说十一经问对五经蠡测之类咸著于录其六经奥论虽属托名然说有可采不妨并存)
点讹画缺防三写(经典文字有讹则意义并晦今存唐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宋六经正误三书以纠正舛讹),音异文同辨五声(训诂异同最关经义今录贾昌朝群经音辨用资考證)
注虫鱼沿魏晋汉代经师训诂为重录尔雅为小学之冠其释名广雅埤雅尔雅翼均以类从臣和珅,旁稽篆𨽻昉姬嬴(篆体莫正于说文真书莫古于玉篇𨽻书莫精于汉𨽻字源至御定康熙字典尤集六体之大成谨依类缮录)
纽图缕晰元音契(韵书以广韵为最古以集韵为最备其兼论字母等第则古今韵会举要为详而御定音韵阐微区别韵等尤通精奥兹恭录以为诸韵书范围),鞮译风同帝道亨(钥国书翻切三合四合诸法为自古未辟之扃今恭录增订清文鉴一书以综国语之全备同文韵统一书以昭重译之大同)
富矣珠囊资总括(臣王杰,炳然金鉴耀光晶。
体成纪传尚书(纪传之体创自史记说者谓其源出尚书继之者前后汉书三国志晋宋南齐梁魏北齐周隋各书南北二史新旧唐书五代史宋辽金元四史皆为列代正史今为史部之冠而以明史殿之),例创编年鲁史程(春秋本鲁史之文史家编年实其遗意其断代为书者则取前后汉纪统纪历代者则取资治通鉴及纲目)
尧笔亲批纲目阅(朱子纲目笔削一准麟经昭至圣祖仁皇帝特加评论大义弥金履祥前编稍涉泛滥商辂等所续迂陋无识然并经命刊纠正固当兼存之耳)舜文特辑准绳平(自来史家于嬗代之际内外之辞每多偏私曲徇未协至公我皇上)。(御制)。(御批通鉴辑览正大光明悉破千古陋习)
十三朝事如眉列(纲目钦定三编义例精审与通鉴辑览相为表里),廿四编书象汇征薛居正等旧五代史久佚不传今从永乐大典采辑成书列为二十四史)
宝训垂贻谟允显(祖太祖祖圣太宗宗五朝世世圣训训并恭圣祖庭训格言昭谟烈世宗圣谕广录为诏令门以臣董诰,丹纶宣答度维贞(披章躬世宗宪皇帝敕几宥密乙夜亲批荅朱批谕旨一书训行奕祀敬著于录仰见都俞吁咈之盛云)
天占凤纪双丸运(时令为王政所重古来著录者如岁华纪丽荆楚岁时记之类体制不一惟御定月令辑要总其纲领谨专录是书馀皆从略),地拓鳌舆八柱撑(方域广轮之数已见各史地志兹录西域同文志职贡图以彰如水皇朝声教之广若志荒远如山海经志水道经注志都邑梦馀录略取一二以备门类)
令典迈陶妫姒子(其节皇朝制度备于大清大清会典文仪数则通礼礼器图式所载尤详而为宫史一书实昭宫庭典式今并敬列法制门臣金简),旧章备礼乐刑兵(志故事者代有成编不啻充栋通典通考二书其职志也)
外篇载笔裨青简(国语虽号春秋外传实为别史觞源其后分纪列国者如吴越春秋十六国春秋十国春秋之类专纪一朝者如负观政要之类至通鉴及宋元明各史纪事本末由袁枢之创体通志实郑樵之变例皆别史之流也)秘阁储珍萃紫琼直斋书录解题向无传本今从永乐大典采辑成帙备见古籍源流其稽考存佚则莫详于经义考然皆不及天禄琳琅书目之精审也)
器在铭前摹曲折(西清古鉴钱录二书考订精确悉经指授谨专录为器用一类臣阿肃,图居史左赏经营(永乐大典内所采辑帝王经世图谱一书仰蒙御题褒赏谨载入谱录类固非花谱茶录所可拟也)
麟编衍绪持裁正范祖禹唐鉴议论纯正极为朱子所推重故独取之),轩镜澄辉握照清(古来评史者虽优劣不同皆未离坐井之见自评鉴阐要书成宏网精义振发愚蒙直上无千古矣)
与古为徒千载友(臣谢墉御制),如农有畔九流耕。
传心已见传道帜(子部向首儒家前志所录如家语荀子春秋繁露盐铁论说苑新序法言太元经白虎通议中论孔丛子傅子中说等书今并据以录入而性理精义朱子全书尤得传心之要至朱子所辑小殊学马端临经籍考误入经部小学与字书韵书并列为未协今亦改入儒家𩔖焉),帝范原开帝学枨唐太宗帝范久经残缺今从永乐大典采得全本录入至范祖禹帝学一书历叙嘉言善政系以论断尤有裨于治理向曾制诗表章并命诸皇子缮本进御以资披览)
要览作而成宪述(帝成世祖章皇帝成资政要览要萃世宗宪皇执中成宪并传综典籍择精垂万世之大法),旧闻绎乃日新赓(外王皇上日知荟说一编精微广大实贯内圣之宗旨伏读序文有曰䌷绎旧闻念兹弗释因取其精录其正釐为四卷又曰必所知者日新不失而赓续以极于高明仰见圣怀若谷日进无疆之粹诣焉)
豳风藻绘陈葵(农家者流录齐民要术农桑辑要以存古法录授时通考以切实用录广群芳谱以资博考)司马韬钤练鼓钲(兵家诸书大抵纸上之谈今祇录虎钤经一书以存梗概)
虞典玑衡钦布筴吕正圣祖仁皇帝御定历象考成律数理精蕴三书于天文算法乐律之精阐发无遗我象考皇上缵成历象考成后编律吕正义后编仪成诸书尤极作述之盛均为从古推步家所朱逮今谨备录而略采周髀算经五经算术新仪象法要测圆海镜分类择衍数种以见古法大凡臣达椿,周官卜筮备㸐荆(数术家言多蹖駮本不足重惟京房易传魏伯阳参同契皆分易之一体且其来最古故存备一家)
功覃仁寿言皆择(素问难经录之以为医家根本灵枢出后人依托且词义艰涩故置之而以扁鹊针灸玉龙经备明堂之一家至于诸科全备博资利济有医宗金鉴一书而诸家可从略矣),术厕刑名道所轻(法家多杂霸之说诸史著录者本少今惟存管子韩非子二家)
辨囿丛谈搴似稗(小说起于汉代存之亦足以广见闻今录拾遗记述异记世说新语酉阳杂俎唐摭言北梦琐言诸书臣曹文植),官厨杂味鲙同鲭(杂家不名一格卷帙浩繁最为冗琐今择其可取者淮南鸿烈解论衡潜夫论博物志颜氏家训曲洧旧闻共成六种)
松煤枣本良工式明沈继孙墨法集要揖自永乐大典制法详备远出他家墨谱之上故独取之至聚珍板程式广前人成法以嘉惠后学尤著录家所未有也),画格书签古色萦(论书画者最夥而为法御定书画谱实综其全至淳化阁帖书总𣾀刘次庄以下所释讹舛滋多冠绝钦定释文考證精详允为今古)
细别瑕瑜攻赵璧(考證之学以王应麟困学纪闻为最精而吴缜望新唐书纠缪亦能订正史误并附录焉臣胡高),博收膏馥鄙陶罂(函骈字圣祖仁皇帝御定渊鉴类类编分类字锦子史精华枫文韵府韵府拾遗书所皇上钦定叶韵槁辑蒐罗详备凡前代类有悉已包括无馀)
略存仪舌删夫诩(纵横家书多出空言惟战国策尚有事实故专录此一种),但录𥅆经斥彼彭(汉志于道家外别出神仙家后世混而为一殊失其本今恭录御注道德经及王弼老子注庄子列子关尹文子鹖冠子抱朴子以存道家之旧其神仙家言荒忽无稽概从删汰)
墨守仅传爽垲宅(墨者之说为儒家所不道然史志皆列其目盖存其书以示戒使人不误入其说今仍存墨子晏子二书臣钱载,佛乘任閟补罗城(佛书自有全藏不宜与经史并列故荟要及全书中俱置弗录其有关涉释门典故如法苑珠林之类以其可助词章全书中间采取之而荟要别择较精亦未暇及也)
百家近正言方取(子家流别极繁大半庞杂无稽荟要所录八十二种虽其间亦不尽完粹无疵然大旨皆不诡于正若其馀义理未纯而词采可观者则但录入全书兹无取焉),诸集别源世可评(今古诗文汇于集部自汉以来体裁屡变源流风会一一可稽今所甄录虽代不数家而升降盛衰之故亦略可睹矣)
冠首自应列(御制)功德(汉志以高帝文帝著作杂列诸臣之中徐陵玉台新咏亦以梁武帝诗置诸臣之间殊乖尊尊之义徐坚初学记始以唐太宗诗冠于前代之首最为得体今从其例恭录圣祖仁皇帝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冠集部之首),挥毫争快仰崇闳(恭录皇上御制诗文日新富有谨就已奉刊布者乐善堂全集三十卷御制文初集三十卷百卷御制诗初集四十四卷二集九十卷三集一金声玉振函盖古今篇章之富实从来别集所未有)
员周方折皆规矩(文至六代而衰唐始复振诗盛于李杜而王维刘禹锡元稹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羽翼之文盛于韩柳而权德舆等羽翼之至宋而徐铉王禹偁稍变五代之格欧曾王三苏大振其绪梅尧臣蔡襄黄庭坚晁说之晁补之秦观陈师道陈与义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先后继起亦称一时作者今并录其集用以考见源委其他如唐陆龟蒙宋之文同郭祥正谢薖张孝祥洪适王十朋陈亮牟巘王应麟金之王若虚赵秉文元好问元之王恽赵孟頫马祖常许有壬虞集杨载揭傒斯黄潜吴莱柳贯吴师道欧阳元萨都拉纳新陈旅贡师泰明之宋濂高启李东阳吴宽王鏊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高叔嗣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李攀龙等亦均以正派相承为一代冠冕悉宜并存),羽换宫移或笛筝文格递变伪体日生凡不轨于正者悉从删汰惟择其才学富赡者存杨维桢一家见文章之一格)
仪配祥鹓音自雅(诸集中端亮如张九龄介如赵抃忠直陆贽学品纯正如司马光奉使不辱如郝经虽其著作本有可取而文以人重亟录之尤足矜式士林臣纪昀,文收孔雀量仍宏(古来文人不无遗行如陈子昂之谀颂武氏李白之从永王璘王维之屈节安禄山王安石之偏执误国郭祥正之阿附安石反遭排挤陆游之晚从韩侂胄皆为清议所非然其诗文确乎可传今仍甄录亦瑕瑜不掩之义也)
华资黼黻能经世唐李德裕宋韩琦范仲淹余靖元耶律楚材明刘基皆著有事功传于史册非同无用之言至明王守仁虽属讲学别派而勋业较显亦诸人之亚也),饰戒轮辕贵立诚(理学诸儒如周张程朱其精华已具于诸经传注及性理各书文章乃其馀事毋庸重录惟刘因得朱子之传陈傅良永嘉之学而其文章又卓然成家故录二集以存其概)
台阁雄篇工吐凤台阁文章典丽为重宋杨亿武夷新集其最著也臣窦光鼐,山林逸兴寄听莺元倪瓒明沈周皆以隐逸终文徵明虽尝入仕而不慕荣利故其诗皆有潇洒出尘之想)
希声落落朱丝瑟(唐文盛于元和以后然元结独孤及等实始变文格虽所作或涉僻涩并存之以不没先导之功),丽彩彬彬碧海鲸(骈丽之文六朝徐陵庾信为宗唐以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最)
古有词章丛纂组王逸编楚词裒合诸家实为总集之祖文选去取谨严为唐人所宗尚玉台新咏虽称别派实属古音亦总集善本其后则有唐文粹宋文鉴乐府诗集中州元文𩔖明文衡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宋诗钞元诗选明诗综皆总集之不可缺者也臣倪承宽,圣裁律吕会㲈茎(帝本朝崇文稽古屡命选圣祖仁皇暨我皇上辑诗文垂示矩矱以时代区分者有诸编以御定全唐诗有御选宋诗金诗元诗体制区分者历代赋汇咏物诗选题画诗类诸编加以评注者有御选唐诗古文渊鉴唐宋文醇唐宋诗醇诸编体格兼赅源流毕具至史讲义虽俱臣下所作而仰蒙皇清文颖经睿鉴裁择惟精文章模范于是为大备焉)
金针巧度机中绣(诗文评作者最众黄庭坚独以刘协文心雕龙刘知几史通为学者要书然史通议论虽精而惑古疑经实多偏駮今惟以文心雕龙著录),檀板清邀月下笙(填词虽文章小技晚唐以后作者日繁马氏经籍考已别为一门今恭录言体制御选历代诗馀以为倚声家准则词谱专词综备论短长亦附存备考至于涉及南北套数者体近俳优今俱不录)
匪蓄丝麻舍菅蒯(会要中虽卷快较约而所收诸体咸备臣陆费墀,务捐萧艾撷荃蘅(全书义取赅备所录或有节取兹荟要宁严无滥不以挂漏为嫌)
际华(王)命以踰年辍乾隆癸巳武英殿总栽尚书王际华管编纂四库全书荟要未两载际华物故乃以侍即董诰代之继又命如式缮第二部今并告竣矣)董诰继之两部成。
摛藻味瘦各分置(两部书每册首页并用乾隆御览之宝末页贮大内者用摛藻堂印贮御园者用味瞍书室印分别识之)。(御制)黄扉紫綍记恭擎(初奉命编辑荟要时所谕旨今恭录卷端)
自天发咏尊题品(经部内如周易辑闻易纬乾度尚疑书详解禹贡指南禹贡说断春秋辨等书史部内如旧五代史水泾注贞观政要通鉴纪事本未帝王经世图谱经义考等书子部内如家语新义象法要鹖冠子曲洧旧闻墨法集要等书集部内如五百家注昌黎白居易集牡牧之耶律楚材高启集等书并有录冠御制首诗或统论全篇或摘论一则均恭于书),耀日摛文寓瘅旌(如春秋直解困学记闻铁崖古乐府归有光集䓁书并有御制文亦恭录卷首)
羽士陈词芟蹖駮(青词疏语乃道家祈禳所用致语亦教坊鄙亵之词宋人每阑入文集殊乖正轨谨仰遵者即间有录入亦加驳正圣训删其尤浅陋臣李汪度,舌人沿误振聋盲(诸书所载辽金元人地名音史译讹舛者谨遵钦定三国语考及同文韵统一一改正)
康诗仍遣题柴廓(如吕本中春秋集解旧误作吕祖谦熊忠古今韵会举要旧误作黄公绍韵会以及管子韩子墨子所自著之类悉皆订正),庆赋宁容托马卿(如崔鸿十六国春秋孔鲋孔丛子王通中说张华博物志任昉述异记郑樵六经奥论诸书名皆伪托今亦辨核)
温室芸披定鱼鲁(荟要二分总计二万二千馀册陆续呈览每有讹误悉蒙指示改正而全书之间次进馆臣御者已积数万册莫不皆然睿照如神无不钦服臣朱圭,秘函绮合著彪弸(自来校书者每病亥豕滋讹今既参互考证辟谬存疑并条系册尾洵为丹铅之极则)
篚筐宣赐欢凫藻(纂校诸臣第其差等量予屡赐赉而远方贡果时至优擢分命赏遍及实为从古词臣未有之荣),竹素联情洽鹿苹(四库全书复以荟要天禄琳琅曾两用以联句今命题弥见右文至意)
璧府躔依祥旭近(臣陆锡熊,角招律应䁔风迎。
蒇编欣睹山开酉,拈韵刚符岁在庚。
诘屈多惭抽夕秀(臣吉梦熊,雕华莫漫尚春荣。
众诚勖矣非虚语,吾所思哉在力行。
敢诩化民便成俗,惟殷保泰与持盈(御制)
五经萃室联句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一
弥纶六合群言所以祖五经模范百王萃美于斯归一室粤昔乾开坤阖文明肇启夫诗书洎乎月纪年编礼教隐维于笔削顾金丝孔壁难溯漆书蝌蚪之遗即石刻鸿都谁传汉隶龙鸾之旧自镂版始长兴之世印竞麻沙迨校刊盛端拱之年功精雕造良称宋椠款题最擅荆溪名重相台藏弆久归天禄昔者珍先片羽吉光初现于麟经今兹数应骈珠象纬相联于虎观九十卷袤延分寸古香流简牍之间七八家离合异同精鉴烂云烟之迹爰因秘殿分此后楹荟厥全编都陈一几移贮依然慎俭位置自尔得宜于是旧帙鳞排新楣额焕赋诗言志类聚亦以群分记事成文即小因之见大影宋钞而雕重付好将万本流传较岳刻而扫叶无讹更予百寮宣赐况复文孙善继穆然想肯构之艰大造无私邈矣感长城之寄道原不变于焉證外王内圣之同文即在兹可以见天理人心之正乃者年逢开甲春叶先庚踵旧什以拈题宴重华而赓韵六百载运钟辰会抚五辰而岁纪龙光廿八人序协星躔应经星而祥符纬聚咨尔在公敬事无忘乎日星岁月之省成庶其相悦同声交儆于喜起明良之盛际
寿诸梨枣宋雕精,鲜睹五经茹汇征。
祗有相台曾遍刻(御制),快于秘阁观成
长兴依石工兹肇王明清挥麈录后唐明宗太学博士李锷书五经刊板于国子监监中印书之始明清家有书五经印本存焉后题长兴二年郎瑛七修类稿印板在唐时少有至五代刻五经后始盛胡应麟叶少蕴云世言雕本始自冯道此不然但监本五经始冯道耳)广顺遴儒勘用程(册府元龟敕近以编注石经雕刻印板委国学每经差专知业士儒徒五六人勘读并注今更于朝官内别差五人充详勘官太子宾客马缟太常丞陈观部员外郎太常博士段颙太常博士路航屯田员外郎田敏等朕以五经事大不同诸书虽以委国学差官勘注盖缘文字极多尚恐偶有差误马缟以下皆是硕儒各专经更令详勘贵必精研广顺三年六月田敏等献印板九经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各二部)
颖达函存镂端拱(玉海端拱元年三月司业孔维等奉𠡠校勘孔颖达五经正义百八十卷诏国子监镂板行之按是为宋板五经之始臣阿桂孔维职董集胶黉(玉海易则维等四人校勘李说等六人详勘又再校书亦如之春秋则维等二人校王炳等三人详校卲世隆再校诗则李觉等五人再校毕道升等五人详勘孔维等五人校勘礼记则胡迪等五人校勘纪自成等七人再校李至等详定咸平二年五经正义始毕)
烧泥布铁升创制(经义考江少虞曰布衣毕升为活板其法用漆泥刻字薄如钱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银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满铁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字平如砥印数十百千本极为神速)崇化麻沙闽盛行祝穆方舆胜览建宁麻沙崇化两坊产书号为图书之府
北监匪无讹脱患岳珂沿革例经本行于世多矣率以见行监本为宗而不能无讹谬脱略之患盖京师胄监经史多仍五季之旧今故家往往有之实与俗本无大相远臣三宝南州又各异同争(沿革例云绍兴初仅取刻板于江南诸州视京师承平监本又相远甚与潭抚闽蜀诸本互为异同)
芸芸畴匹余于廖,草草纷嗤杭蜀京(沿革例世所传经自监蜀京杭而下有建余氏兴国于氏二本称善廖氏又合诸本参订为最精于氏音义不列于本文下率隔数叶始一聚见不便寻索且经之与注遗脱滋多余本间不免误舛要皆不足以言善也)
流寓坊颜犹指秀宋嘉定中珂守嘉兴后寓居郡城金陀坊著有金陀稡编臣嵇璜,鉴镌塾迹遂留荆(在常州府宜兴县今分设荆溪汉书地理志虞喜曰汉初置荆国以有荆溪阳羡界为名考一统志珂父霖墓在宜兴县西盖岳氏自南渡后徙常州故家塾以荆溪名)
麇凡元本爰模仿(沿革例今以家塾所藏唐石刻本晋天福铜板本京师大字旧本绍兴初监本见行本蜀大字旧本蜀学重刊大字本中字本又中字有句读附音本潭州旧本抚州旧本建大字本俞绍卿家本又中字凡四本婺州旧本并兴国于氏建余仁仲凡二十本又以越中旧本注疏建本有音释注疏合二十三本反覆参订始命良工入梓自信以为尽善),鸠厥老生偕品评(沿革例与明经老儒分卷校勘视廖氏世䌽堂本加详焉)
字注句音例沿革(沿革例如字画如注文如音释如句读悉循其旧沿革例者珂自述其刻经之总例也凡一卷臣蔡新,江河日月道恢宏。
乾知坤作群生见,方卦圆蓍众理呈(易经)
法之为政本(御制),费秦殿也与时更(书经)
新周命只秉文德,睢在洲兮鹿食苹(诗经)
据事直书鲁史旧(臣和珅,备言广记左邱盲春秋
养蒙详少仪曲礼,原始溯元酒太羹(礼记)
后学程朱周邵晋王弼注易在宋儒前臣梁国治,终篇彖象卦爻明(卷末附刻王弼略例有明彖明卦明爻明象四篇周易王注
隶更定出恭王鲁恭王孔子宅以广其居得所藏古文书以还孔氏蝌蚪书久废世人无能知者孔安国考注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简写之),序发端尊先圣祊(安国书序首称先君孔子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三千之徒并受其义及秦焚书我先人用蒇其书于屋壁尚书孔传
毛较鲁齐韩独著(隋经籍志云汉初有鲁人申公受诗于浮邱伯作诂训是为鲁诗齐人辕固生亦传诗是为齐诗燕人韩婴亦传诗是为韩诗皆为之传又有赵人毛苌自云子所传作诂训传是为毛诗宋吕祖谦曰四家诗读异义亦不同以鲁齐韩之义尚可见者较之独毛诗率与经传合是毛诗之义最得其真臣刘墉,笺申诂训传缘鸣陈振孙谓郑于诸经皆注独诗言笺者郑遵毛学故称为笺或云毛公曾北海郑康成是其郡人因以为敬毛诗郑笺)
步天行水排如罫,朝魄晓星朗若晶郑樵杜预注如朝月晓星其于星躔地理如羲和之步天如禹之行水春秋杜氏集解)
王肃虽翻先辈朱子云王肃议礼必反郑臣德保考亭曾许好人名郑康成是个好人考礼名数大有功此朱子之说礼记郑注)
外王内圣胥为矩,伊古贯今此示衡。
佔毕小乎继学(张子)。(御制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胥于五经是系读经者非徒以佔毕为也向于文渊阁记曾及之),迁流阙矣应期盈(考书中收藏印记易书诗礼记曾入晋府易诗书又入陈定徐乾学家至李国寿家有易诗书礼记而无春秋季振宜家有易诗书春秋而无礼记项笃寿家则仅有春秋而无四经是此书当明时已各为部分罕得其全今逢文治始庆合并)
椭圜押尾形歧范(各卷末俱有木印镌相台岳氏刻梓荆溪家塾其形或方或圜或椭),篆楷分毫画勒琼(印字或篆或楷或𨽻)
对待宛絺背两已(木印间有亚字形乃古黻文尔雅注所谓黻文如两已字相背也臣曹秀先,茹涵想曝腹三庚
篇篇左侧都标额(每页左傍上方刻有篇识如易之乾坤卦书之典诗之关雎葛覃春秋之隐元年礼记之曲礼檀弓之类最便翻阅),句句中间为点睛(句读四声俱各发圈间有与通行本分句不同具见古本之遗)
美善再加压签轴(臣周煌,宝藏一已敌球珩。
经心鼠蠹四三久(藏礼记者四家春秋者三家),过眼风灯七八赢(易书诗同经七八家收藏)
晋邸旧藩随带砺(易书诗礼记俱有晋府书画之印敬德堂图书印及子子孙孙永宝用图章案天禄琳琅宋本书中多有此三印连用者臣福长安昆山故第伴簪缨(易书诗又有昆山徐氏家藏及乾学之印健庵三印)
李陈欲侈床连屋(易书诗礼记俱有李国寿印而书又有覃怀李氏图书疑即图寿其陈定书印及陈氏世宝印易书诗三经亦皆有之),季项几誇金满籯(春秋礼记有季振宜项笃寿万卷堂印)
经纬星咸焕东壁(臣董诰,雌雄剑必合丰城
易书同稡珠和璧,诗礼还联弟与兄。
因取春秋通校正(春秋先入内府兹复得岳珂所刻易书诗礼四种比校板式延袤分寸无不吻合)。(御制),殆呵丁甲竞传惊。
人间安得储瑶玖,什里真能叶頀韺(题五御制分经诗)
韦漆作师穷窔奥(臣曹文埴羲文出治浃埏纮(恭读神及御制题易经诗中有羲文万载萃精韦编坚矣今何在之句仰见在作君作师盛德大业具于此御题易经)
曰稽谟典皆一贯,递嬗今明总至诚惟谟御制题书经诗云五经无不帝王切已端典词我皇上心法治法同符至于今日明日念兹在兹尤见题书至诚无息与天同运御经)
言性言情斯授达(臣达椿,以南以雅讵徒声(诗本性情道政事故论语每屡言之皇上御制诗中推原布政之本由于性情之正独探用人行政之要若南雅不僣则作诗之旨学诗之法阐发独赅六义之全矣御题诗经)
稍窥笔削王纲立,或谬毫釐异说莹(麟经据事直书而大公至正义旨精深后儒私见臆度纷纷议论如明商辂等撰通鉴续编周礼为之发明张时秦复为广义矫诬纰缪几于慢骂无礼特命皇子军机大臣等详阅删改复示千古兹御亲加核定并尊王题辞简端昭题春秋句云谁识宣尼广义毫釐谬实纷振聋昭瞆经通于史矣御题春秋)
不可斯须去君子(臣金士松,如行法度逮编氓(乐记云礼乐不可斯须去身程子又谓必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恭读身之御题礼记礼乐贯乎天地人斯须不可去诸句而申之以周官法度如行者意在关雎与趾麟盖本身加民礼法即治法也御题礼记)
紫泥抑埴封检(每册前后钤宝各二曰宝又古稀天子曰乾隆御览之册首钤宝曰末曰天禄继鉴天禄琳琅),翠管孚尹露洒茎(翰冠御题五经诗并恭亲洒宸于各经之首摹镂板)
乃撤编天禄一部(春秋已编入入天禄琳琅兹撤出汇成五经全部将续四经仿照天禄琳琅之书一律装潢以还岳氏之旧臣庄存与,仍区慎俭德三楹(昭仁殿后慎俭德三楹分右一楹为五经萃室)
重题扁以揭其要,更制记而表此情。
祖有贤孙岳家幸(御制),国微良将汴基倾(祸为御制记褒岳飞之忠而被宋高宗坏长城且喜珂之能继家声)
是君是相一德格,称侄称臣半壁撑高宗信秦桧和议第中建阁赐额曰一德格天以示君臣同德旋至国势曰削称侄称臣东南半壁渐不能支忘雠御制记中责其信奸洵为诛心之论)
割地议坚谋(臣纪昀,吁天录就雪(珂作吁天辨诬录白其祖冤昭雪后又作天定录以纪之)
报施岂爽疏非漏,尤怨均蠲陂亦平。
珂尔绍闻衷款款(臣彭元瑞,迁偏抱愤语硁硁司马迁伯夷列传举颜渊盗蹠之事谓天之报施善恶或有所爽齐之死或有怨尤见天御制文尝辟其谬珂为飞孙能绍闻经训可之报施善人原自不爽而流俗怨尤之见可以胥泯兹御制记末及之树义有闻天道人心至为广大)
新毋间旧居左个(昭仁殿在书乾清宫左贮天禄琳琅新得四经不入旧目),即未全离迩北甍(春秋虽撤出汇入五经而仍贮昭仁殿后不即不离位置得宜)
便敕照刊剞氏造(臣胡高望,先勤雠对馆人令(五经上以岳珂较今殿监本为古士林䍐觏因对仿敕令武英殿书局诸臣详加雠照刊刻)
列眉写务蝇头肖,问影钞凭蝉翼轻(字体影钞命选善书馆员毋使失真)
边论双单式俱合(五经式样俱周围双线每页左上方边外有标题篇目一仍原刻之旧臣朱圭,中殊片只考宜清(每卷各系考證凡经传注中片词只字与别本互异皆细加校订以归一是)
宋元适可證无所(易序卦今本决必有所遇岳本无所字考经解中宋曾穜大易粹言王申子大易辑说王宗传易传元吴澄易纂言余琰易集说宋元诸人说皆与岳本合),音义何须泥(去声)作亨(大有三爻公用亨于天子音义许庚反通也注疏俱同惟春秋传作享陆氏既音许庚反训亨通复云众家并香两反作亨献似亦以享字之义为长今折中定本亦作享亨通之训不足泥也易经考證)
汤誓从其义实妥(汤誓传戒誓其士众今本俱作汤字按文义其字为妥)。(御制)盘庚判汝韵相萦盘庚汝尔二字最多而易淆岳本则惟汝众自作弗靖与蔡传作尔者不同书经考證)
昊旻舛互断聚讼(昊天疾威陆德明音义作旻天孔疏以上文有浩浩昊天句明此亦作昊而以俗作旻为非岳本从孔说盖据疏以正陆氏之讹耳),云汉牵连笑倒绷(云汉天河也自此至常武六篇宣王之变大雅十八字乃陆德明音义中语故岳本以圈别之今本皆误入郑笺内诗经考證)
下订孟坚诠坐户(邲之战左传屈荡户之户字与诸本异案汉书王嘉传坐户殿门失阑杜注训止意正合臣童凤三),旁搜管子辟阑兵(脱扃注扃车上兵兰诸本并作阑然管子小匡篇入兰盾鞈革二戟注即所谓兰锜兵架也字似为有据春秋考證)
别胪兴国师酾派(乐记爱者宜歌商至五帝之遗声也错简当在肆直而慈下爱商之遗声也六字衍文注疏云然兴国本依注疏更正节录附刻于后),远引物观教洽瀛檀弓使子贡问之诸本俱作子路通志堂经解中卫湜集说陈浩集说本亦同考證中引七经考文补遗载宋板本作子贡则岳本确有可据按七经考文乃日本山井鼎所作而物观补其遗礼记考證)
殿梓比严叶扫落(皆武英殿旧刻经史有考證臣阿肃,库全最博抽萌(四库全书浩如渊海每书皆考證精博)
功深削楮劝农使(珂官淮东统领管内劝农使其诗集曰玉楮诗藁自序引宋人三年刻楮故事),业广传薪子墨卿。
书手铺云光了了(臣彭冠,劂工啄木响丁丁。
聚珍板并敷文(四库全书不下万馀种欲择其人所䍐觏而足资考镜者剞劂流传嘉惠来学而付雕不易因仿宋人活板式镌木单字计二十五万馀虽数十百种悉可取给锡名聚珍板御题诗以纪其事用工省而校雠精使海内士子得读未见之书敷文之盛千古未有),群玉府原开武英
彝训仰尊三极建刘协云三极彝训其名为经臣嵇承谦,菑畬嘉予万方耕韩愈诗经训乃菑畬)
细摹纸墨选良印(用仿宣纸刷印三覆而后成纸墨最为精好以备宫庭各处陈设),分置宫庭以暇横。
颁赐臣工公汲古(书成颁赐内外诸臣)。(御制),守贻子弟世资生。
既瞻鹭序拜焉受,兼听鸿都观者擎下士恩许刷印通行俾普天子得研经食古之益)
口沫手胝曲直几(臣吴寿昌,夏弦春诵短长檠。
馆编多辑文渊(入本朝所纂诸经不下数十部皆四库全书汇插文渊阁架),徐解重增修内营(近复通志命增补徐氏堂经解)
制协虞巡岳辑瑞甲辰新正廿一日典启跸伊迩书上六举南巡盛经臣黄轩,世跻豳颂寿称觥(是岁无疆圣寿古稀有四经万寿允符豳祝诗)
服膺轮转云天卦(超程御制云上于天解理足见传朱义所不逮易经),企踵桥圜璧水闳(国学自元明以来辟雍之典未备仪大臣董率创建本年落成用昭盛特命礼记)
斥妄属词遵孔例(申天御制续纲目发明广义题辞理人心之正大破谬妄以符孔子春秋之义为前人所未发臣论春秋季学锦,开宗行夏阐王正(正大御制书春秋元年春王正月事议论足使说经家纠纷者息其喙春秋)
吐词举足圣心契,启宴开韶春气迎。
旦会席陈惭戴夺(臣汪如洋,时几歌作伫皋赓。
昭仁(殿名)仍弗出前目(昭仁殿天禄琳琅各书初定于乾隆甲子年乙未年复命内廷翰臣等重辑书目此宋版春秋已列目中今弆于昭仁殿后之五经萃室其书目所列尚仍厥旧),养性(齐名在御花园为藏丙申以后所获之书以待续入天禄琳琅书目)从教续后旌(自乙未年纂辑天禄琳琅书目后宋元以来旧板各书续归内府复得宋板周易程传朱子周易本义周易传义大全郭雍大易粹言胡士行尚书详解毛诗大戴礼礼记二部周礼王与之周礼订义聂从义三礼图二部春秋经传张洽春秋集注蔡模孟子集疏贾昌朝群经音辨巾箱本九经裴骃史记集解二部两汉详节娄机字类张津乾道四明志列子扬雄法言内经素问通典详节周髀算经广韵吴棫韵补吴淑事类赋郭忠恕佩觿锦绣万花谷徐坚初学记徐陵玉台新咏昌黎先生柳先生权德舆文公诗集卢纶户部诗集秦观淮海临川徐积节孝集陆宣公奏议影宋钞娄机字类朱子楚辞集注六臣注文选二部辽板僧行均龙龛手鉴元板叶时礼经会元陈桎通鉴续编吴兢贞观政要金史明板六经图二部熊宇篆文楚骚吕本中童蒙训顾从义法帖释文考异二贤诗传共五十三种缥缃所萃益昭美富)
虽曰崇文非玩物,希珍欣抚愧微并(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