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溪山堂曾宏甫作徐师川吕居仁曾吉甫王元渤郑顾道晁恭道王起岩吴传朋徐明叔游咏之地 南宋 · 韩淲
押阳韵
当年二三老,曾醉溪山堂。
至今月露底,草木有馀香。
兴言我良友,六月此追凉。
还同章泉叟,访之以相羊。
夜久清辉寒,水际如雪光。
谁知幽绝处,怀贤正难忘。
哀吕东莱 其一 南宋 · 徐安国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师友曾亡几,南轩足旧闻。
严陵忻请益,荆渚黯临分。
恸哭情方切,招魂志愈勤。
幡然均地下,应与共修文。
哀吕东莱 其二 南宋 · 徐安国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感涕门阑旧,由来岂苟然。
茶山参活法,婺女拾残编。
记录书犹在,忘言意已传。
续灯身后事,先是有同年(宋吕祖谦《东莱集》附录卷三)。
送道州使君江西张正父(曾拟冠豸) 南宋 · 释居简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词学清流属上游,可曾轻外叹迟留。
半生萧洒居仁宅,千骑精明赴道州。
曾拟朝阳鸣老凤,暂从楚水问盟鸥。
不妨高索山人贾,款曲归来尽黑头。
草堂诗笺序 宋 · 蔡梦弼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九八、《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首、《永乐大典》卷九○五、《皕宋楼藏书志》卷六八
少陵先生博极群书,驰骋今古,周行万里,观览讴谣,发为歌诗,奋乎《国风》《雅》《颂》不作之后,比兴相侔,哀乐交贯。揄扬叙述,妙达乎真机;美刺箴规,该具乎众体。自唐迄今,馀五百年,为诗学之宗师,家传而人诵之。故元微之志其墓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信斯言矣。况我国家祖宗肇造以来,设科取士,词赋之馀,继之以诗,诗之命题,主司多取是诗。惜乎世本讹舛,训释纰缪,有识恨焉。梦弼因博求唐宋诸本杜诗十门,聚而阅之,三复参校,仍用嘉兴鲁氏编次先生用舍之行藏,作诗岁月之先后,以为定本。每于逐句本文之下,先正其字之异同,次审其音之反切,方作诗之义以释之,复引经子史传记以證其用事之所从出。离为五十卷,目曰《草堂诗笺》。凡校雠之例,题曰樊者,唐润州刺史樊冕《小集》本也;题曰晋者,晋开运二年官书本也;曰欧者,欧阳永叔本也;曰宋者,宋子京本也;王者,乃介甫也;苏者,乃子瞻也;陈者,乃无己也;黄者,乃鲁直也。刊云一作某字者,系王原叔、张文潜、蔡君谟、晁以道,及唐之顾陶本也。又如宋次道、崔德符、鲍钦止、暨太原王禹玉、王深父、薛梦符、薛苍舒、蔡天启、蔡致远、蔡伯世,皆为义说。其次如徐居仁、谢任伯、吕祖谦、高元之、暨天水赵子栎、赵次翁、杜脩可、杜立之、师古、师民瞻,亦为训解。复参以蜀石碑。诸儒之定本,各因其实,以条纪之。至于旧德硕儒,间有一二说者,亦两存之,以俟博识之决择。是集之行,俾得之者手披目览,口诵心惟,不劳思索,而昭然义见,更无纤毫凝滞,如亲聆少陵之謦欬,而熟睹其眉宇,岂不快哉!大宋嘉泰天开甲子正月谷旦,建安三峰东塾蔡梦弼傅卿谨识。
按:《杜工部草堂诗笺》卷首,古逸丛书本。
回彭学宾居仁启 南宋 · 李刘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九七、《梅亭先生四六标准》卷三八
观国之宾,顾屈习乡之齿;爱人以德,何勤博我之文。一谦惠然,三复感甚。恭惟某官夙充岳贡,见谓楚材。子佩明经,讵肯受安昌之荐;篯铿好古,祗欲为孔子之徒。行膺拾芥之科,宁久采芹之客。某自惭学落,更愧名浮。忧则违之,赖不失黔中之上佐;士之仁者,当或怜泽畔之大夫。
同签书枢密院事陈卓赠三代制 其六 故父居仁华文阁学士正奉大夫赠太师特追封申国公制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九七
敕:朕讲求《采薇》治外之略,企慕《烝民》任贤之风,擢时英猷,列我该辅。千寻之木以培埴而茂,九层之台以积累而高,必有教忠,乃能移孝。具官某故父具官某,心夷而履粹,学博而文雄。缔眷阜陵,佩荷囊之清切;受知光庙,拥茸纛之森严。视万石以为轻,传一经而特重,克开哲嗣,进翊洪枢。祢庙疏荣,跻上公于二吕;师垣流庆,迈盛事于三陈。可。
送李左史(埴)郊外和范泸州(子长)赠李韵 南宋 · 魏了翁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滔滔斯世果谁归,行止乖逢自四时。
桃李贪看炫春昼,菅麻谁解沤东池。
雨云翻覆人轻薄,旱暵艰难女仳离。
须信人生归去好,此行惟有雁行知(自注:坐间偶歌吕居仁《落江红曲》,故末语及之。)。
答名山张监茶(伯酉)书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九、《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三二
下谕《续诗选》,窃惟是书之作,当以铨品人物为上,而语言之工者次之。试以来教所谓南士之目言之,如游定夫、杨中立、胡仁仲、魏元履及朱元晦、吕伯恭、张子韶、朱子发诸儒,则此以学问名世者也。洪忠宣、傅至乐,则以名节名世者也。赵元镇、李伯纪、刘共甫诸人,则又中兴宰辅之卓然者也。其馀诸公名字,则不足以进乎此,往往不过以其尝为宰辅或历显要,故名在史册耳,而本非以文章名也。今而槩之,恐不无玉石杂揉之病。又来教所谓赵子直、丘宗卿、尤延之、梁叔子、木允之之类,虽皆可录,然论其世则太近,未有家集之类行于世。今若徒取其传闻者而遂刻之,则万一得之不真,反启争辩之端,适以为文字之累耳。台意以为如何?此外又有来教之所未及者,敢复略以所记忆,备采取。尹彦明焞、马时中申、胡邦衡铨、翟公巽汝文、李泰发光、吕居仁本中、陈去非与义、胡康侯安国、明仲寅、徐师川俯、韩子苍驹、曾吉甫几、天游开、张子功焘、李汉老邴、范元长冲、向伯恭子諲、李愿中侗、刘彦冲子翚、汪圣锡应辰、苏养直庠、陆子静九渊、子寿九龄,若此等类,遗逸尚多,今随笔写呈,不复伦次,亦宜一一搜寻,以世之先后、人品之高下次第之,乃可无憾,切乞勿罪僣越。如江西诗派二十家内,似亦可更取其显然者以足之,如何?又未知今《诗选》断自中兴以来否?若中兴以前,则名辈尤多也。匆匆,且止此,可否更在财度。
端午贴子词 其四 皇太子宫五首 南宋 · 真德秀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居仁堂上薰风满,閒把骚章子细看。
令节岂徒供黍楝,巧言端欲戒椒兰。
春贴子 其三 东宫五首 南宋 · 真德秀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画堂金榜揭居仁,万物知关念虑深。
一点阳和从震出,助成天地发生心。
南轩东莱帖跋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七二、《西山文集》卷三五、《西山题跋》卷二
南轩先生帖,当在以郎官兼侍立时。方发运司之置也,一时贤士大夫争议甚众,先生亦因对及之,至是遂罢去。自昔憸人图进用,必以功利中时君之欲,故谏者莫能入。惟孝宗天挺圣哲,闻善若决江河,用能斥去聚歛之臣,如弃涕唾。帖中所谓上聪明能受尽言,谓此也。东莱先生二帖,其一为博士太学时,其一自太学分教严陵时,盖先后年岁间尔。是时中外多君子,二先生帖所谓圣锡者,端明汪公;谦之者,艾轩林公;元晦者,新安朱文公。而周洪道之特立,丘宗卿之尽言,赵子直之好学,亦见帖中,皆当时名流也。主德盛明,贤才林立,犹阳春正中,风日怡畅,奇葩异植,纷敷天壤间,此其所以为淳熙欤!慨慕之馀,敬再拜而书其后。
东莱先生吕成公覆谥议 南宋 · 丁端祖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一、《道命录》卷八
斯文之脉既绝而复续,儒者之功也。盖自吾夫子文教盛行之时,异端渐不可遏,赖吾夫子主之。至孟轲氏而杨朱、墨翟之徒百氏蜂起,非孟子障百川而东之,则吾道其丧矣。自时厥后,殆且千载,斯文不断如发。逮我本朝,濂溪、二程倡义理之学,续孔孟之传,而天下学者始知所适从。群邪丑正,众伪嫉真,而濂溪、二程之学浸晦浸微。又得晦庵朱氏、南轩张氏、东莱吕氏复阐六经之旨,续濂溪、二程之传,而大道以明,人心以正。然三儒同功一体,天下均所宗师,而晦庵朱氏、南轩张氏朝廷既尝赐谥矣,而东莱之宜谥,夫谁曰不然?奉常按《谥法》「开物济务曰成,通达强立曰成」,以「成」一字易公之名。公之学诚足以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惜乎天夺之年,孝宗方属意向用,而公病矣。公虽不能尽见之行事,而公之遗书,实与六经相为表里。斯文赖以不泯者,公之力居多也。谥之曰「成」,夫何歉焉?博士议是。谨议。
按:《东莱吕成公外录》卷四,崇祯刊本。
送田畴惠叔序 南宋 · 吕午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四、《竹坡类稿》卷一
嘉定辛巳良月,某寓处四明萧寺。同僚中亟言华亭田君博通六籍《论》、《孟》,皆为之说,而于《河图》最深,心固知所敬慕矣。一日相过于李广文座上,纵谈及《鲁论》、《诗》、《礼》,率新奇有据,儒先所未道。其论《易》,则专以卦画推明辞旨,又以大衍五十通知于万二千五百二十,以为此自然之数,毫厘不差。口诵指授,闻者叹服。乌乎,经未易言也,《易》尤精微难知。汉儒专门名家,独田何以《易》著。君岂其苗裔耶?某学晚无师,且以吏废。然于《论》、《孟》尝读晦庵先生《集注》,于《诗》、《书》尝读东莱先生《记》、《说》,于《易》又尝读伊川先生之《传》。顽钝寡陋,终不能窥其藩篱。虽黝赤纷如,心力彫耗,至欲从四方师友,相与阅诵遗言,以求真是之归,以无负初心,拳拳未忍自弃。比闻郡博士与乡大夫士招致田君,頖宫敷说经义,观德甚盛。某方有公事,尼不获往。未几,君以倦游怀归告矣。絷之维之,岂无是情?鹤怨猿惊,浩不可遏。于是率意所欲言者以为序,且志吾遇,庶邂逅田君者,知汲汲于亲炙云。
陈卓父居仁赠太师制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五、《鹤林集》卷一○
敕:朕惟事君以道,父所以教忠;扬父之美,君所以教孝。矧予禁从之老,载陟枢密之庭,率循旧章,追贲祢庙。具官某,器资端亮,才识敏明。自著武于清班,遄跻华于要路。在孝宗时,则入侍甘泉之橐;在光庙时,则出分元帅之麾。王言如丝出如纶,凤衔密命;大蕃为屏宗为翰,虎踞上游。官未满能,晚而谢事。庆流哲嗣,晋陟洪枢。弘化贰公,虽积承于悯册;维垣极品,兹加贲于蜜章。尚其幽扃,歆我明命。可。
盛宜人墓志铭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八、《鹤林集》卷三五
余友洪舜俞,昔同直紫薇省,尝与余上下商论人物,则曰:「有章君鉴者隐于北酒库,沈潜而艺,方雅而饬,他日会有立也」。后三年,章君为馀不宰,余适祠官,侨寄百寮山下,观其野桑土辟,问其国民数登,退而视其修于家庭者,则父慈而教,弟敬而友,厥母侍祖母柔而则。余以是知鉴为良士,而舜俞不我欺也。居无何,其大母下世。又三年,母亦以哭踊悲伤之极感疾而逝。哀子鉴稽颡授使者状,以币走山间,乞铭于学士吴某,曰:「当代鸿笔,惟子是属。若哀而赐之铭,是子遗吾母不朽也」。余既诺之,而病。病弥月不愈,鉴又累书迫趣,则怃然而叹曰:「文章以神志为主,今神衰志耗,笔路已荒,惟恐词之不令,以为神羞,得挂名书丹幸矣」。鉴曰:「不然。昔东莱先生之病病矣,犹力而铭番阳王君安之母。今吾母之葬,虽筮日已从,而子之志未得,宁舍龟释策,别卜远日以待」。呜呼,孝子之情至此,岂但辟不怀而已哉!谨以其所来状叙其事。宜人姓盛氏。在父母家庄静谨约,言不出阃,动不踰阈,簪不饰华丽,衣不被奇邪,尽女事。年十有八而嫔于章氏,共祭祀必斋,事舅姑唯谨,服非手出不荐,馈非躬具不陈,尽妇职。每客至,惟酒食是议,炮羊脍鲤,羹鹑酿鴽,虽卒具必精洁。芸翁雅好琴,且豪于诗。弦急则承之以柔,兴逸则聚之以敬,尽妻道。辟塾于家,延师教子,入则问所业进减,出则视其友损益,《少仪》、《内则》之言,时薰聒其耳。于是长子鉴第癸未进士,次子铸第庚辰进士。兄之子盛如杞早孤,字养几二十年,亦复取儒科。华外族,尽母教。夫古之女士有一节片行,动侈其美,登载于彤史。宜人四德备矣,表而扬之,亦岂为过哉?宜人以乾道壬辰正月十八日生,以淳祐辛丑正月十八日死。死之日乃生之日,殆非偶然者。但佛氏好说因果,动以知生了死为大事;而儒家只言感应,独以积善流庆为究竟法。子鉴既升朝,子铸亦贤大夫。孙男二,女六,俱慧爽。皆积善之报也。铭曰:
春不蚕兮,被僮僮在公。岁无褐兮,手掺掺以缝。夜弦暗识兮,堂百琴寿乃翁。嗟媛之亡兮,軿颓案空。
按:《国风》声熄兮管未彤,缉为铭诗兮贲幽宫。
东莱先生吕成公谥议 南宋 · 孔炜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四、《道命录》卷八、民国《平阳县志》卷六九
议曰:皇上更化之元年,收召故老,褒表名节,开众正之路,发潜德之光。凡有关于人心风化者,次第修举。先是,侍讲朱公、张公及公,俱以一代儒宗,扶掖道统,经生学士,靡然向风,然皆不至大位,弗获尽宣其用,论者惜之。会有以朱公易名为请,上心悯焉,亟命有司定议。好尚既明,闻者兴起。于后连帅邦侯,钦承德意,相继条奏,故张公寻亦得谥。猗欤伟哉!真足以表揭民极,敷贲人文,垂万世无疆之福也。丕视功载,维彼二公蔚乎相望,矧并时同道、硕大光明有如公者,可无褒典,以诏来世乎?窃尝谓儒者之道,贯乎三极,续绝起坠,必待其人。周衰,孔孟没,而斯道无传。宋兴,二程作,而微言复阐。南渡以来,儒先凋落,学者不见前辈典型,漫失其真。公河岳间气,文献故家。自正献公修践相业,汲川诸贤遣子荥阳公亲受业于河南之门,独得宗旨。公承休济美,远有源流。擢进士高第、博学宏词科,公自视欿然,思欲会理成身,化今传后,以上接贤圣之绪。尝观其《读书记》有曰:「宁学圣人而未至,不欲以一善成名」。则公之所自期,人固莫窥其际矣。由是益极群书,尚论千古,凡天地之运化,万物之纠纷,世故之推移,人事之终始,悉加寻绎,夙宵靡皇。时朱公、张公与有志斯事,互相劘切,不为苟同,必求至于一是而止。文教宣昭,朋从簪盍,公翕受乐与,如海斯纳。操偏矫曲,如绳斯设;指迷迪昏,如斗斯揭。莫不随其气质,俾之成就。盖有自负其能、高视一世、壁立倚天者,及见公,降心屏气,敛锋藏锷,脱去故习,若未尝有挟者焉。此岂声音笑貌所能感动哉!乾道、淳熙间,孝庙锐意致理,登延英隽。公以儒官召。尝因轮对,劝帝求实学,用真儒。居亡何,以忧去。及起公史馆,犹举独运万机一说,反覆为帝言之。帝竦闻高论,深加器异,善类注目,待公施设,而公疾矣。沈痼累岁,人为兴戚。公左图右书,讲贯不辍,曾不以死生忧患累其心。自非学底于成,笃于信道,孰能与此?噫!学之难成久矣。细行之不矜,小者之或遗,皆未足以言成。惟公器可大受,力足超诣,而又虚己受人,博取约守,故其降才为成才,进德为成德,养性为成性。内之成己,外之成物,皆是学也。考之遗编,其学以孝弟忠信为本,收敛持养为要。其著书立言,无非明民至理。经世大法,曰《家范》,曰《家箴》,本末具举。读《诗》有记,大事有记,或参取毛、郑众氏之说,或昭明《春秋》绝笔之旨。其他纂述尚多,虽未论次,而人诵家藏,见者珍重。兹所以畅群儒之异同,示众言之折衷,卓然为世师表者欤。天而未丧斯文,少假公年,上之得君行道,使天下蒙被休泽;次之尽言明道,使后学及见全书,则公之初志,或庶几焉。方之古人,为世纯儒,则董仲舒而不失之迂;德备性全,其黄叔度之流,而言论风旨,尤为有传乎。九原如可作也,微公其谁与归!谨按《谥法》:「开物济务、通达强立曰成」。公学探几先,道昌天下,体立用具,言皆可行,非「开物济务」乎?充类知至,日著月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非「通达强立」乎?谥曰成,于议为称。谨议。
满江红 泛舟武夷,午炊仙游馆,次吕居仁韵 宋 · 留元刚
押词韵第十五部
风送清篙,沿流溯、武夷九曲。
回首处,虹桥无复,幔亭遗屋。
翠壁云屏临钓石,银河雪瀑飞寒玉。
想当年、铁笛倚林吹,秋空绿。
褰荇带,支筇竹。
披荷芰,餐椒菊。
问丹崖碧岭,底堪重辱。
青笈不妨娱老眼,乌靴未许污吾足。
恰仙游、一枕梦醒来,胡麻熟。
吕居仁(本中)瞻仰收召二帖赞 南宋 · 岳珂
押词韵第十一部
吕氏一门,我朝韦平。
衣冠既南,孰为典型。
猗欤北扉,翰墨腾英。
难进之风,蔼于心声。
其进维何,风雷隐砰。
贱霸尊王,万古作程。
天将开之,以豁聩盲。
孰遏其萌,维盗实憎。
观公初心,何止惩羹。
亲朋斯升,方喜汇征。
私书之诒,犹欲却行。
岂愿空言,与乳臭争。
道之将宏,非人所能。
俯首事雠,众方若酲。
讵知祸胎,自汉公卿。
沦胥一谈,大吕为轻。
纶音一颁,四海竦聆。
臧宫鸣剑,贾谊请缨。
书下奉天,已识中兴。
曲笔谁欤,反肆讥评。
阴险何知,云收雾明。
公帖初获,我心未宁。
谓彼噂沓,臆度以情。
是或鼠腐,犹疑鸿冥。
既见公书,恳恳至诚。
视彼傥来,虽宠若惊。
肯以王言,屈于奸朋。
公义既昭,公论既明。
迨今百年,犹歉混并。
时欤数欤,迄莫我听。
公帖云烟,公心日星。
彼犬之狺,何吠非形。
天澄气清,修竹兰亭。
阅此帖焉,对于汗青。
明道先生程纯公谥议 南宋 · 臧格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三、《道命录》卷九、《景定建康志》卷四七、《四明文献考》第四○六页、成化《宁波郡志》卷一○
议曰:寿濂溪之脉,吾道赖以复传者,有二程先生在。载惟二先生天分不齐,及其体道成德,则同归一致。有司议节惠之典,未免从而区别。然二先生所得之妙,又岂容以差殊观哉。谨考伯淳先生穷理尽性,开示后学,潞国太师叶之公言,以表其墓曰明道先生。夫道之不明,天实悯之。今兹笃生贤哲,资禀特异,天意固有所属矣。居洛十年,充养备至,融会贯通,内外洞彻。人见其气貌肃然,不敢即也,而和气充浃,睟面盎背,遽色厉辞亡有也。人见其接物粹然,若可易也,而望之崇深,巀巀乎规矩准绳,不敢慢也。局度清越,世故若将浼焉,而克勤小物,虽鄙贱猥琐弗之惮也。立言洒落,近而易知,扣之则无穷,出之则愈新也。切议先生者,所见自不一,而不知先生道积于中,固纯乎而不杂也。抑尝究极先生所以用力之地矣,谓心不可以一事留,谓学不可以一善止。有适有莫,戒其非天地之全;客气未消,防其为义理之胜。以至去新学之支离,非释氏之不相联属,忌学者之先立标准,斥记诵之玩物丧志,盖圭角少露,皆先生之所不予。若训不息为生,则曰中无间断,推明《易》理,则曰敬无间断,纯亦不已,此天之所以为天也。先生妙造精诣,浑浑无涯,其体纯尽在是欤!异时身居御史,不用文字,以惩诋讦之失。元祐群贤悉起散地,先生独有忧色,使之协济于朝,以施调一之功,安有绍圣报复之祸哉?一时游其门者,日游乎宽平乐易之中,而无有枯槁樵悴、蹙迫无聊之态。如群饮于河,各充其量。故得先生之敬者,非显道之诚明笃实,则公掞之端厚方重;得先生之和者,非淳夫之安恬静默,则中立之简易平淡。诚以先生会道之全备,随其所得者,固已足名世矣。按诸谥法,中正粹精曰纯。伊川先生状其行曰:「纯粹如良金」。吕本中摭诸先贤之论曰:「温然纯粹」。张宣公尝为之赞,亦曰:「会其纯全」。今谥以「纯」,庶足以宾其实。当先生既没,门人学子相与推尊称美,其间固有不同者。夫以亲见而师之,既无异教,必无异辞。特以先生道大未易称,故各用其所知者以名之。使其有得乎纯之说,虽生乎百载之上,又安有异辞乎。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