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乞存留拣中禁军劄子1170年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二四 创作地点:安徽省芜湖市
臣仰惟陛下锐意武事,恢复之志,不懈益虔,区区防江,固无所事。
然备豫不虞,古人所戒。
臣照对本州控扼大江,去和州才五十里,最系冲要紧切之地。
虽有采石一军专听建康都统节制,江面阔远,如裕溪、大信、鲁江口等处,自中兴以来,大将刘光世刘锜相继屯驻,刘彪、陈敏李显忠继之,最后督府起发诸州拣中厢禁军来此。
乾道元年以后,始无屯驻之军。
窃见建康池州既有大军,逐州兵卒例免起发,又添诸州拣中人。
本州与两州事体一同,止有拣中禁军四百二十七人,依准指挥尽行起发。
不惟水潦之后,或盗贼乘虚窃发,正恐边临大江,军势单弱,无以弹压,委有利害。
欲望圣慈特降睿旨,许与存留,就差本州路分团结,臣逐日按视教阅,依旧置造军装,以备缓急调发。
臣仰冒宸严,无任昧死。
庐州忠节录 南宋 · 合肥野叟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三五
公姓杨,名椿字德元大梁人,沉勇有谋略。
擢自左班行门,蒙恩擢修武郎,特添差庐州驻泊兵马都监
辛巳冬十月,虏主亲拥众酋犯庐州,在城官吏望风争遁。
时建康都统制王权庐州,先领本军弃城而走。
公同本州兵马都监骞福在城往来巡逻安抚。
龚涛请公并骞福议事,涛云:「江州都统戚方将带军马于九月下旬光州,已过大江
池州都统李显忠部领军马亦弃安丰军,往峡山路渡大江适来本州」。
探称番兵不知其数,已在本州北门外,离城二十里,地名白马庙下寨。
慌急,意欲遁去,因言:「今将带本州人马往无为军等处措置事务」。
椿州事。
椿白涛曰:「椿今独员在城守禦,并无人从,欲乞拨安抚司效用一队,椿守禦,候番兵到来,与之血战,以报国恩」。
言:「不须如此。
公后生,脚手轻快,且自看势头」。
公见此言,再白涛曰:「椿元是殿前左班行门,累对御试武艺,中选,蒙恩特充前件差遣
今边事不宁,委椿州,且番兵未有一卒到城,望风尽走。
椿州事,虏主若竭国而来,椿当竭节尽忠,不敢弃城远遁」。
闻公言大怒,曰:「公自理会」。
弃城遁走。
公独员州,拣选强壮及根刷招募诸军逃走兵效用。
公部领往来巡护州城
十四日,有番兵全装军马,不知其数,于庐州城外往来围城。
公度势力不加,遂领兵卒乘势突阵以出,过中泒河驻劄。
遂急募本地兵,沿焦湖团结水寨乡兵总首陈彦等二百人守中泒河口。
有效用秦宝报:「今月十七日番兵已坏巢县,龚安抚随行军马千馀人,尽皆溃散」。
遂亲往巢县招集溃兵。
二十九日,有安抚司溃散效用军兵四百馀人,数中有马军效用一百一十二骑。
公即时劝谕招募,尽起发往中泒河口驻劄。
陈彦具言:「前月十五日,虏主大军到庐州,在州之东北离城五里屯御寨,旋筑土墙城一座,新筑井一眼,供御水。
至十月十七日,虏主入庐州观看,诣诸寺庙烧香,驾回市中,下马唤在城内外被虏守屋百姓数十人,亲自抚恤,曰:「今不令军损坏尔等,若我军坏一个南民,我却杀一个军」。
每人赐银十两慰劳,令各从便归业。
虏主抚恤罢,回御寨。
至二十日,虏主提簇御军前去和州,今庐州只有二万番兵,系是女真正兵。
一名头领,授淮南路招抚使康定山。
又一名同知纥石烈。
今见庐州四城门出榜召募本州逃移老小,限一月归业。
其诸山水寨聚结逃避之民,闻此榜日夜入庐州,与贼买卖,如同一家。
兼以沿淮数处逃移民社乡兵强壮,动以万计,随身各有长枪、纸甲、军须器械,将带老小、牛马约数十万,见在中泒河以南舒城县庐江县等处屯驻。
各无粮,见行作乱,道途不通,恃强为胜,劫夺牛马,杀而食之。
番帅康招抚闻知,多出榜文,令百姓强壮者数赍榜往舒城县等处召募沿淮逃移民兵归业。
闻说乡兵缘无粮食,皆欲顺番。
公见陈彦等所说,急以所募民兵八百馀人,先差效用岳孝忠部领三百馀人赴上泒河口守把,又差宋再兴部领三百人赴中泒河口守把,并不放人过往。
公虑合肥以南无为军舒州处州县居民无人保护,及沿江一带数百里关津渡处最多,无人拒守,恐乡兵泄漏,与贼指路,遂急紧把断两道河口要处。
公又见诸山水寨团聚民社乡兵日逐入庐州,与贼买卖,恐泄漏公一行人马虚实,公急部领敢死民兵二百一十七人渡中泒河,庐州城南二十里店埋伏。
潜领民兵孙等二十人,各将带火种,并随身器械,于当夜四更庐州庐江东门角踰城入,取麻麦空地,径赴州仓,发火焚烧仓廒粮米。
就仓所杀死番贼二十六人,从旧路复出。
再于初五日夜,领民兵二百一十七人赴庐州门外五里冈等候。
月落二更以后,从庐江门西壁踰城入州。
其贼自城门内每五十步摆布正军作铺,把截街巷。
公等随铺掩杀之,其贼不相救援,共杀一十七铺。
在城屯住番贼惊乱,当夜杀出庐城,死者不知其数。
及夺战马五十四匹,四鼓归中泒河驻劄。
缘此,隔绝诸处山水寨人民,自后不敢入庐州与贼买卖。
当月二十日,忽有乞丐张贫子自庐州出城,来至中泒河口。
询问庐州番家事体,贫子乃言:「番家正军内有一千馀人患病,死损甚多。
缘为今月初四日初五日夜杨权州入城杀尽摆布番兵,焚烧仓廒,番家军马全无粮草,日夜惊忧,防护甚紧。
其番帅康招抚与纥石烈闻知中泒河以南一带有山水寨,及有团结乡民老小聚粮食甚多,同知纥石烈定于来日领正军出庐州门往中泒河南尽劫虏诸寨团结老小粮食」。
公闻此说,即率民兵踏路险阻要处,预先摆布。
差岳孝忠等六十一人在中泒河以北芦村内埋伏,又差马军赵再立领兵七十三骑,于庐江门外二十里店草垛后埋伏。
公亲领步人强壮者七十一名,近庐江门外十里店向南大路皂角寨两冈下伏藏。
乃遣效用胡亮、伏宣二人于庐江门外三里冈绰望。
胡亮未久闻贼至皂角寨下,公分部领埋伏两下掩杀,其赵再立马军随至应敌,番兵头领纥石烈中箭退走,其馀番兵皆溃。
公乘势追杀至庐州城下,贼乃入城,闭门不出,时斩首四十四级,夺战马二匹,骡子二头,生擒女真二人连器械等。
公即往中泒河口驻劄。
又于十二月初二日,再领兵会合焦湖西口水寨合肥县张用,于当夜二更以后同约入庐州,各部领人分路劫城中番贼。
贼皆惊乱。
公领民兵杀至兴安寺后县桥路南,迎番贼大队,头领招抚使康定山骑高白马,头戴皂毡笠,身披皂毡,拥出众军之前。
公见,纵马向前,刺康招抚坠马而死。
同知纥石烈急领馀众奔县桥路遁走,公乘胜率兵袭之,贼众败走。
公追至白马庙以北,贼伤死者相属。
生擒女真九人,并复夺庐州
公复募庐州县镇乡村聚落诸寨逃移居民老小,不过旬日内,尽皆归业。
公权州,保全生灵不至肝脑涂地,阴德及人多矣。
未几,蒙朝旨知舒州张渊庐州安抚使
张渊以公复夺庐州获捷事件申奏于朝,时诸路都统将帅愧己无功,阴赂有司抑遏不行。
吁!
公虽有以寡击众之劳,为江淮保障,超越乎张巡许远,而不蒙褒赏,惜哉!
请罢建康行宫疏乾道元年 南宋 · 郑兴裔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忠肃集
臣闻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不闻其戕民以树怨也。
《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何以守位曰人,何以聚人曰财」。
故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食乃民天,有备无患。
孔子曰:「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春秋》书新作南门于告籴之后。
盖言劳民伤财,时绌举嬴也。
是以三王之世,知人情莫不欲富,故厚之而不困;
知人情莫不欲安,故扶之而不危;
知人情莫不欲逸,故节其力而不尽。
、文、武享国长久者,人有馀力,民有馀财也。
秦始皇造阿房之宫,而天怒人怨,旋致灭亡;
汉武帝好神仙,兴土木之功,而民疲财殚。
秦皇汉武以全盛之势而力役繁兴,犹有民不堪命之嗟,况今偏安一隅,四郊多事,正人主宵衣旰食之时,而臣子枕戈待旦之日也。
迩者建康留守诸臣乃请治行宫,备巡幸,臣愚无似,窃以为兴工动众,有大不便于今日者。
夫建立行宫,规制宏敞,采备物料,经营土木,山川跋履之劳,水陆舟车之运,军匠不足,继以平民,望风承旨,为害何穷?
语云:「一人从役,举家失业」。
即使琼宫璇室岿然插汉,而道殣相望,陛下其忍见之乎?
哀鸿四布,陛下其忍闻之乎?
一不便也。
古之经国者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
方今军需告急,飞挽不时,使命频仍,刍粟不继;
天地之生财有限,小民之膏血几何?
势无取不尽而用不竭之理。
是故善理财者,量入以为出,不为不经之用,不为无益之费。
太上皇帝肇造中兴,建都临安,诚以邦家多难,实逼处此,事从草率。
一旦禅位陛下,宜方励大有为之业。
即使府库之中金钱贯朽,仓廪之内米山积,而散之孔易,歛之维艰,尚宜樽节以留有馀;
况处国非其国之时,而复为土木以耗之,一旦有急,其何以应?
二不便也。
且陛下缵承大业,二载于兹,敌人数数入冠江淮之间,调发不常,民有菜色。
汉陈蕃有言曰:「今世有三空:田野空,朝廷空,仓庾空」。
陛下正须休息而安全之,养其力,无使乏,厚其生,无使贫,鸠流移而安集之,庶其有济。
若使工作方兴,狡寇乘而袭我,疲贫之民望风解散,陛下谁与为守?
虽有行宫,将安用之?
三不便也。
《礼》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
君父之雠,不共戴天。
留守诸臣,罔思报雠雪耻,而徒导陛下以巡幸;
不顾军国之利害,不念生灵之涂炭,欺君病民,莫此为甚!
霍去病中才之将,犹以单于未殄,不治第宅。
国家靖康之祸,二帝蒙尘而不返,两河陷没而不复。
今日割地,明日献币,忘雠敌之辱,图堂搆之安,此秦皇汉武之事,非文武所宜有。
窃恐陛下不为也,如曰立志恢复,临建康以集流离,抚三军以图大举,则绍兴丙辰太上皇帝行营具在,亦何烦更造为也?
伏望敕下留司,即罢其役,国计民生幸甚!
抑臣更有请者,符离之溃,中外臣民丧气,罪由都统非人,非张浚李显忠之咎。
陛下知浚之忠而倚任不终,俾中道捐躯,以显忠之戮力王室而窜谪筠州,彼忌功误国之人,建康都统职任如故,岂赏罚之公乎?
军门行司类皆碌碌庸懦,不足与任大事。
窃恐有误国家匪浅,更乞陛下大奋乾纲,早赐斥逐,择诸臣之刚正勇毅者简任之。
俾统辖江淮军马,专司留守之寄,则将帅得人,敌人闻而震慑,必不敢称兵南下。
然后明诏中外,待勤王之师四集,为祖宗收复陵寝,为二帝昭雪垢耻,为中原吊民伐罪。
斯计出万全,不然,车驾临幸建康无庸也。
臣有感于,无所顾避。
自知干冒宸严,罪不容逭。
伏念臣自祖父以来,累世蒙恩,以臣一介愚蒙,恭太上皇帝、皇帝陛下两朝知遇,虽捐糜踵顶,亦所不惜。
倘缄默苟容,不为一陈利弊,是重负朝廷也。
率布庸妄,上渎睿听,不任悚仄待罪之至。
采石立功人各转官制绍兴三十二年八月四日1162年8月4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六、《掖垣类稿》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原标:李显忠保明采石立功人各得转四官,依指挥将一官与遥郡上转行。
常润、刘易王胜、白选、苏进、马仙、孙善并转遥郡防禦使,彭󰝈、朱真、穆、符镇、高立并转遥郡团练使,曹高夌、郑宾等二十二人并转遥郡刺史
敕:属者贼亮乘国家易置大将之际,亲执旗鼓,来窥天堑。
吾戈船竞进,虏几歼焉。
具官某等勇足冠军,忠能敌忾,并乘机会,克有隽功,特越常彝,递升遥领。
昔之名将不逢辰而淹没者多矣,汝曹丁时右武,而有朕信赏劝功之君,诚能奋其智谋,扫清河洛,则万户侯何足道哉
在汝勉之而已。
可。
太尉宁国军节度使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李显忠封赠三代制 其一 曾祖任皇城使太傅明德特赠太师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
敕:朕嗣祚之三日,霈惠泽于天下。
文武之臣自通籍而上,皆得褒崇其父母,至于远及三代,则不过二三执政与夫大将帅数人而已。
惟与之者甚吝,故受之者至荣。
恩礼并施,亦惟其称。
具官某躬禀义槩,素多阴功。
肆其曾孙,名位光显。
屡推悯典,贲于幽阡。
兹颁庆条,遂冠槐位。
国家非常之宠,尔尚歆享之哉!
可。
太尉宁国军节度使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李显忠封赠三代制 其二 曾祖母楚国夫人野氏特赠秦国夫人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
敕:朕以凉菲之资,太上付托之重,方赖中外将臣,竭力以共吾事。
眷其先世,延以禭章。
是惟施惠于前,盖将责报于后也。
具封某氏饬己正洁,成家俭勤。
启相后人,位升掌武
会逢大庆,特畀异恩。
徙封三秦,实迩故里。
灵如未泯,其必知荣。
可。
太尉宁国军节度使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李显忠封赠三代制 其三 祖拱备库使赠太师中言特追封和国公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
敕:传称「祭从先祖」,此言施于三代可也。
本朝待群臣则不然,一用其子孙,必爵其祖父,盖有加而无已也。
故夫庙室之制,笾豆之数,前以士而后以公卿者多矣,而又何从焉?
礼遇优隆,自我作古。
具官某材气豪迈,重于金方;
积善有贻,再世而大。
屡颁涣渥,发尔幽光。
兹以维师之官而赐诸公之履,非特宠绥李氏,亦使凡为人孙者皆以念祖为心而自勉于功名,不其休哉!
可。
太尉宁国军节度使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李显忠封赠三代制 其四 祖母鲁国夫人折氏特赠魏国夫人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
敕:妇人之誉,生犹不出于梱,况百年之后,墓木已拱,则夫遗芳懿行何自而发闻于世哉?
然视其子孙之昌,或可知闺门之教。
追褒甚渥,不在斯乎!
具封某氏蕴德静专,齐家肃敬,流光著姓,钟庆后人。
位正小君,其已久矣。
鲁,大国也,今朕犹以为褊而徙之魏。
,吾故都也。
尔尚阴相显忠,使助成恢复,则山川土田虽不及尔汤沐之奉,独不可血食以助其烝尝乎!
可。
太尉宁国军节度使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李显忠封赠三代制 其五 同州观察使太师追封魏国公永寄追封楚国公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
敕:朕祗绍庆基,日奉荣养,思与四海共此庆泽。
故生者迁,殁者显,虽疏远小臣无遗矣。
况夫司万骑于内,行三军于外,班在尉府,权重节钺,贵宠如此,岂复靳殊恩于其祢庙乎?
具官某负沈鸷之材而不忘肃恭,积攻战之劳而不妄杀戮。
所蓄既厚,利其嗣人。
屡以追褒,跻登一品。
兹由康叔之地,改作南荆之区。
非特广朕漏泉之仁,抑亦表尔教忠之效。
尚有知也,其克享之!
可。
太尉宁国军节度使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李显忠封赠三代制 其六 母越国夫人拓跋氏继母周国夫人蒙氏并楚国夫人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
敕:邦君之妻曰夫人,古今一也。
朕既推御极之恩,彻全楚之壤,以追宠将臣之父矣,顾何爱小君之号而不以加贲其母乎?
封某氏黾勉妇仪,修明阃政。
幸哉有子,为国虎臣。
高官厚禄,所以酬捍城之功;
密印禭章,所以成显亲之孝。
疏宠久荒于大国,从夫载启于南邦。
纶命告幽,顾增光之未已;
庙铏致享,尚垂裕于方来。
可。
太尉宁国军节度使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李显忠封赠三代制 其七 平阳郡夫人周氏安康郡夫人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掖垣类稿》卷四
敕:朕观鹊巢之居,《诗》纪荣盛;
牛衣之泣,史闵阨穷。
乃知妇人之贵贱贫富虽系其夫,然亦有命存焉。
具封某氏天赋柔嘉,归逢昌炽。
副笄以处,翟茀以朝,外命妇至于如此,亦可以为荣矣。
惟郡国之小大固有次第,兹予践祚,广尔脂田。
顾显忠方提兵于外,未遑内理家事也。
尔其均鸤鸠之德,共蘩之祭,使尔夫一意以成伟绩,则朕所以宠其室家者岂有既乎?
可。
杨林渡阵亡王匀等赠官制绍兴三十二年八月六日1162年8月6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一、《掖垣类稿》卷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原标:李显忠保明淮西杨林渡阵亡王匀等一千三百七十五人。
武显大夫董宝、武翼大夫王匀各赠六官,于横行、遥郡上分赠,各与六资恩泽。
敕:杨林之役,杀伤相当。
朕一听鼙声,未尝不思当时死事之将也。
具官某勇于敌忾,忠不顾身,马革裹尸,卒成素志。
泰山如砺,莫副我心。
遥寄横阶,举为悯典。
录孤与幼,多至六人。
生者既已有归,殁者庶无憾矣。
可。
李显忠太尉乾道七年六月三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三、《玉堂类稿》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门下:法羽林而置帅,既殚宿卫之劳;
佩金印以名官,宜复武阶之长。
眷言飞将,夙著多庸。
中偶丽于丹书,兹屡更于华岁。
扬予新命,归尔旧班。
威武军节度使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开国侯食邑几千几百户食实封几千几百户李显忠,沉毅骁雄,奇庞福艾。
临敌身先于士卒,输忠志在于国家。
驰棘门霸上之营,此真将军矣;
李牧廉颇之将,何忧匈奴哉!
往在绍兴,被知太上。
擢领建章之骑,超跻尉府之联。
今阅十年,尝罹一眚。
宜阳之绶,虽薄斥于终朝;
雁门之踦,已浸还于旧贯。
比隆三接,再总万兵。
肃号噭于周庐,训齐不怠;
按营屯于别戍,敷奏可观。
积有勤劳,肆加褒渥。
俾差肩于近列,庸示宠于诸军。
著玷缺之艰难,尽除前吝;
胡爪牙之转恤,庶勉后图。
于戏!
汉绛侯,如唐李晟号为名将,俱历此官。
尔其思高位之至荣,慕古人而自励。
仰酬异眷,益永壮猷。
可特复太尉,馀如故。
李显忠加封制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四、《玉堂类稿》卷三
门下:朕恪脩郊报,备辑邦仪。
观大盾之前驱,时则念攘除之帅;
对朱干之武舞,时则思蹈厉之臣。
岂以居家,而忘赐胙?
太尉威武军节度使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陇西郡开国公食邑五千六百户、食实封一千八百户李显忠,真诚不贰,英槩无前。
威畅雁门,蚤继家声之远;
祥开鹊印,晚联尉府之华。
虽膂力之或愆,曾眷怀之未慭。
十二之龙,雅雅属升帖妥之坛;
三千之旐,央央夙振渊阗之旅。
纷鹖冠之拱北,独虓将之在东。
是衍新畬,以光旧代。
于戏!
思文严乎稷配,赉及多方;
掌武重于秦官,恩光右列
祇拜穹苍之况,益肩忠赤之心。
可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
威武军节度使左金吾卫上将军李显忠辞免主管侍卫马军使不允诏乾道六年十月十五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五、《玉堂类稿》卷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国以兵益强,兵以将为命。
况夫总爪牙于圻父,宪羽林之垒壁,委寄至重,可轻授人?
卿沉毅忠勇,见谓名将。
绍兴之末,尝典骑军。
自朕纂承,益加倚信。
与其执戈环卫,宣夙夜之劳;
孰若申命天营,观训齐之效?
众论维允,卿毋固辞。
李显忠辞免特复太尉不允诏乾道七年六月四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六、《玉堂类稿》卷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显忠:省所奏劄子,辞免特复太尉恩命事,具悉。
周命六卿圻父帅爪牙之士,汉分三府,掌武与居一焉。
古今沿革虽殊,其为重任均也。
卿方以沉鸷忠实,领万骑于天营之内;
兹复深加异数,还畀自上安下之职。
庶几因名而责实,鉴旧而图新也。
勉其功名,奚必冲避?
所辞宜不允。
威武军节度使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李显忠再辞免食邑实封批答乾道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一、《玉堂类稿》卷九、《古文渊鉴》卷五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朕以诚敬事天,天以祉福遗朕,思与文武之士同此庆成之恩。
而卿典司羽林,拱护鸾路,众无哗敖,人服简稽。
赋邑虽多,视功为当。
再辞过矣,其懋承之。
太尉威武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观李显忠生日诏淳熙五年五月十四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二、《玉堂类稿》卷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显忠:夏序正中,月华几望
是生名将,尝著战功。
因弧矢之初辰,加饩牵之厚礼。
钦承眷宠,益介寿祺。
李显忠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口宣乾道六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四、《玉堂类稿》卷一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有敕:卿早蕴奇谋,今为宿将。
总天营之万骑,卫禁陛之重城。
服我纶言,勉而忠槩。
李显忠特复太尉口宣乾道七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四、《玉堂类稿》卷一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有敕:乃眷虎臣,素推忠槩。
兹还鹊印,增壮戎容。
其祗服于命书,以勉图于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