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即位恩赦诏(中元二年四月丙辰) 东汉 · 汉明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
予末小子,奉承圣业,夙夜震畏,不敢荒宁。先帝受命中兴,德侔帝王,协和万邦,格于上下,怀柔百神,惠于鳏寡。朕承大运,继体守文,不知稼穑之艰难,惧有废失。圣恩遣戒,顾重天下,以元元为首。公卿百僚,将何以辅朕不逮?其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弟、力田人三级;爵过公乘,得移与子若同产子;及流人无名数欲自占者人一级。鳏、寡、孤、独、笃癃粟,人十斛。其弛刑及郡国徒,在中元元年四月己卯赦前所犯而后捕系者,悉免其刑。又边人遭乱为内郡人妻,在己赦前,一切遗还边,恣其所乐。中二千石下至黄缓,贬罪赎论者,悉皆复秩还赎。方今上无天子,下无方伯,若涉渊水而无舟楫。夫万乘至重,而壮者虑轻,实赖有德左右小子。高密侯禹,元功之首,东平王苍,宽博有谋,并可以受六尺之托,临大节而不挠。其以禹为太傅,苍为骠骑将军。太尉憙告谥南郊,司徒䜣奉梓宫,司空鲂将校复土。其封憙为节乡侯,䜣为安乡侯,鲂为扬邑侯(《后汉·明纪》,又略见《艺文类聚》四十八引《东观汉记》)。
以东平王苍为骠骑将军诏(初即位) 东汉 · 汉明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
东平王苍,宽博有谋,可以托六尺之孤。其以苍为骠骑将军(《北堂书钞》六十四引《续汉书·东平王传》明帝诏。《艺文类聚》四十八引《东观汉记》,「六尺之孤」下多「临大节而不可夺」七字。)。
以吴良为议郎诏 东汉 · 汉明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
前以事见良,须发皓然,衣冠甚伟。夫荐贤助国,宰相之职,萧何举韩信,设坛而拜,不复考试。今以良为议郎(《后汉·吴良传》「东平王苍上疏荐良,显宗以示公卿」云云。又见《北堂书钞》五十六引《东观汉记》有「萧何」已下四句。)。
报东平王苍议世祖庙乐舞诏(三年八月丁卯) 东汉 · 汉明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
骠骑将军议可进武德之舞如故(《续汉·祭祀志下》注补引《东观书》)。
听东平王苍归藩诏(五年二月) 东汉 · 汉明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
东平王比上书,愿归藩,上将军印绶。谦让日闻,至诚恳恻。盖群子成人之美,今其听焉,以骠骑长史为东平王太傅,掾吏为中大夫,令史为王家郎,勿上将军印缓(袁宏《后汉纪》九)。
手诏东平王国傅(十一年) 东汉 · 汉明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
辞别之后,独坐不乐,因就车归,伏轼而吟,瞻望永怀,实劳我心,诵及《采菽》,以增叹息。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其言甚大,副是要腹矣。今送列侯印十九枚,诸王子年五岁已上能趋拜者,皆令带之(《后汉·东平宪王苍传》)。
奏记东平王苍 东汉 · 班固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五
将军以周、召之德,立乎本朝,承休明之策,建威灵之号,昔在周公,今也将军,《诗》《书》所载,未有三此者也。传曰:「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豫在视听之末,私以蝼蚁,窃观国政,诚美将军拥千载(《艺文类聚》作「膺千年」),之任,蹑先圣之踪,体弘懿之姿,据高明之势,博贯庶事,服膺《六艺》,白黑简心,求善无厌,采择狂夫之言,不逆负薪之议。窃见幕府新开,广延群俊,四方之士,颠倒衣裳。将军宜详唐、殷之举,察伊、皋之荐,令远近无偏,幽隐必达,期于总览贤才,收集明智,为国得人,以宁本朝。则将军养志和神,优游庙堂,光名宣于当世,遗烈著于无穷。窃见故司空掾桓梁,宿儒盛名,冠德州里,七十从心,行不逾矩,盖清庙之光辉,当世之俊彦也。京兆祭酒晋冯,结发修身,白首无违,好古乐道,玄默自守,古人之美行,时俗所莫及。扶风掾李育,经明行著,教授百人,客居杜陵,茅室土阶。京兆、扶风二郡更请,徒以家贫,数辞病去。温故知新,论议通明,廉清修洁,行能纯备,虽前世名儒,国家所器,韦、平、孔、翟,无以加焉。宜令考绩,以参万事。京兆督邮郭基,孝行著于州里,经学称于师门,政务之绩,有绝异之效。如得及明时,秉事下僚,进有羽翮奋翔之用,退有杞梁一介之死。凉州从事王雍,躬卞严之节,文之以术艺,凉州冠盖,未有宜先雍者也。古者周公一举则三方怨,曰「奚为而后己」。宜及府开,以慰远方。弘农功曹史殷肃(《后汉书》注引《固集》作「段肃」),达学洽闻,才能绝伦,诵《诗》三百,奉使专对。此六子者,皆有殊行绝才,德隆当世,如蒙征纳,以辅高明,此山梁之秋,夫子所为叹也。昔卞和献宝,以离断趾,灵均纳忠,终于沈身。而(《艺文类聚》作「已而」)和氏之璧,千载垂光,屈子之篇,万世归善(《艺文类聚》作「弥章」)。愿将军隆照微之明,信日昃之听,少屈威神,咨嗟下问,令尘埃之中,永无荆山、汨罗之恨(《后汉·班固传》,又见《艺文类聚》五十八)。
武德舞歌诗 东汉 · 刘苍
四言诗
东观《汉记》曰:明帝永平三年八月。公卿奏世祖庙舞名。东平王苍议。以汉制宗庙。各奏其乐。不皆相袭。光武皇帝扰乱中兴。武功盛大。庙光舞宜曰大武之舞。乃进武德舞歌诗。遂用之于光武庙焉。
于穆世庙,肃雍显清。
俊乂翼翼,秉文之成。
越序上帝,骏奔来宁。
建立三雍,封禅泰山。
章明图谶,放唐之文。
休矣惟德,罔射协同。
本支百世,永保厥功(○续《汉书》祭祀志九注。乐府五十二。广《文选》八。《诗纪》三。○此歌广《文选》作汉庙登歌诗。查南《齐书》乐志云。永平三年。东平王苍造光武庙登歌一章二十六句。其辞称述功德云。今此诗仅一十四句。知已经删节矣。)。
上疏归职 东汉 · 东平王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
臣苍疲驽,特为陛下慈恩覆护,在家被教导之仁,升朝蒙爵命之首,制书褒美,班之四海,举负薪之才,升君子之器。凡匹夫一介,尚不忘箪食之惠,况臣居宰相之位,同气之亲哉!宜光暴骸膏野,为百僚先,而愚顽之质,加以固病,诚羞负乘,辱污辅将之位,将被诗人「三百赤绂」之刺。今方域晏然,要荒无儆,将遵上德无为之时也。文官犹可并省,武职尤不不宜建。昔象封有鼻,不任以政,诚由爱深,不忍扬其过恶。前事之不忘,来事之师也。自汉兴以来,宗室子弟无得在公卿位者。惟陛下审览虞帝优养母弟,遵承旧典,终卒厚恩。乞上骠骑将军印缓,退就蕃国,愿蒙哀怜(《后汉·东平宪王苍传》,又略见袁宏《后汉纪》八)。
谏为原陵显节陵起立郭邑疏(建初中) 东汉 · 东平王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
伏闻当为二陵起立郭邑,臣前颇谓道路之言,疑不审实,近令从官古霸问涅阳主疾,使还,乃知诏书已下。窃见光武皇帝躬履俭约之行,深睹始终之分,勤勤恳恳,以葬制为言故营建陵地,具称古典,诏曰「无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孝明皇帝大孝无违,奉承贯行。至于自所营创,尤为俭省,谦德之美,于斯为盛。臣愚以园邑之兴,始自强奏古者丘陇且不欲其著明,岂况筑郭邑、建都郛哉!上违先帝圣心,下造无益之功,虚费国用,动摇百姓,非所以致和气,祈丰年也。又以吉凶俗数言之,亦不俗无故缮修丘墓,有所兴起。考之古法则不合,稽之时宜则违人,求之吉凶复未见其福。陛下履有虞之至性,追祖祢之深思,然惧左右过议,以累圣心。臣苍诚伤二帝纯德之美,不畅于无穷也。惟蒙哀览(《后汉·东平宪王苍传》,又略见袁宏《后汉纪》十一)。
辞受恩过礼疏 东汉 · 东平王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
臣闻贵有常尊,贱有等威,卑高列序上,上下以理。陛下至德广施,慈爱骨肉,既赐奉朝请,咫尺天仪,而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臣惶怖战栗,诚不自安,每会见,踧踖无所措置。此非所以章示群下、安臣子也(《后汉·东平宪王苍传》)。
上书谏猎 东汉 · 东平王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
臣闻时令,盛春农事,不众兴功。传曰:「田猎不宿,食饮不享,出入不节,则木不曲直」。此失春令者也。臣知车驾今出,事从约省,所过吏人讽诵《甘棠》之德。虽然,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惟陛下因行田野,循视稼穑,经览河山,消摇仿佯,弭节而旋。至秋冬,乃振威灵,整法驾,备周卫,设羽旄。《诗》云:「抑抑威仪,惟德之隅。敬惧威仪,惟民之则」。臣不胜愤懑,伏自手书,乞诣行在,极陈至诚(《后汉·东平王苍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九)。
南北郊冕服议 东汉 · 东平王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
孔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为汉制法。高皇帝始受命创业,制长冠以入宗庙。光武受命中兴,建明堂,立辟雍。陛下以圣明奉遵,以礼服龙衮祭五帝。礼缺乐崩,久无祭天地冕服之制。案尊事神祇,洁斋盛服,敬之至也。日月星辰,山龙华藻,天王衮冕十有二旒,以则天数。旂有龙章日月,以备其文。今祭明堂宗庙,圆以法天,方以则地,服以华文,象其物宜,以降神明,肃雍备思,博其类也。天地之礼,冕冠裳衣,宜如明堂之制(《续汉·舆服志下》注补引《东观书》,「永平二年正月,公卿议春南北郊,东平王苍议」云云。又见《通典》六十一。)。
达旨 其二 东汉 · 崔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或说己曰:「《易》称『备物致用』,『可观而有所合』,故能扶阳而出,顺阴而入。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爰登其质。今子韫椟《六经》,服膺道术,历世而游,高谈有日,俯钩深于重渊,仰探远乎九乾,穷至赜于幽微,测潜隐之无源。然下不步卿相之廷,上不登王公之门,进不党以赞己,退不黩于庸人。独师友道德,合符曩直,抱景特立,与士不群。盖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于时太上运天德以君世,宪王僚而布官;临雍泮以恢儒,疏轩冕以崇贤;率惇德以厉忠孝,扬茂化以砥仁义;选利器于良材,求镆铘以明智。不以此时攀台阶,窥紫闼,据高轩,望朱阙,夫欲千里而咫尺未发,犹逸禽之赴深林,虻蚋之趣大沛,胡为嘿嘿而久沈带也」?答曰:「有是言乎?子苟欲勉我以世路,不知其跌而失吾之度也。古者阴阳始分,天地初制,皇纲云绪,帝纪乃设,传序历数,三代兴灭。昔大庭尚矣,赫胥罔识。淳朴散离,人物错乖。高辛攸降,厥趣各违。道无常稽,与时张弛。失仁为非,得义为是。君子通变,各审所履,故土或掩目而渊潜,或盥耳而山栖;或草耕而仅饱,或木茹而长饥;或重聘而不来,或屡黜而不去;或冒诟以干进,或望色而斯举;或以役夫发梦于王公,或以渔父见兆于元龟。若夫纷繷塞路,凶虐播流,人有昏垫之厄,主有畴咨之忧,条垂藟蔓,上下相求。于是乎贤人授手,援世之灾,跋涉赴俗,急斯时也。昔尧含戚而皋陶谟,高祖叹而子房虑;祸不散而曹、绛奋,结不解而陈平权。及其策合道从,克乱弭冲,乃将镂玄圭,册显功,铭昆吾之治,勒景、襄之钟。与其有事,则褰裳濡足,冠挂不顾。人溺不拯,而非仁也。当其无事,则躐缨整襟,规矩其步。德让不修,则非忠也。是以险则救俗,平则守礼,举以公心,不私其体。今圣上之育斯民也,朴以皇质,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为仁。壹天下之众异,齐品类之万殊。参差同量,坏冶一陶。群生得理,庶绩其凝。家家有以和乐,人人有以自优。戚械藏而俎豆布,六布陈而九刑厝。济慈兆庶,出于平易之路。虽有力牧之略,尚父之厉,伊、皋不论,奚事范、蔡?夫广厦成而茂木畅,远求存而良马絷,阴事终而水宿藏,场功毕而大火入。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譬犹衡阳之林,岱阴之麓,伐寻抱不为之稀,艺拱把不为之数。攸攸罔极,亦各有得。彼采其华,我收其实。舍之则藏,己所学也。故进动以道,则不辞执圭而秉柱国;复静以礼,则甘糟糠而安藜藿。夫君子非不欲仕也,耻夸毗以求举;非不欲室也,恶登墙而搂处。叫呼炫鬻,县旌自表,非随和之宝也。暴智耀世,因以干禄,非仲尼之道也。游不论党,苟以徇己,汗血竞时,利合而友。子笑我之沈滞,吾亦病子屑屑而不已也。先人有则而我弗亏,行有枉径而我弗随。臧否在予,唯世所议。固将因天质之自然,诵上哲之高训;咏太平之清风,行天下之至顺。惧吾躬之秽德,勤百亩之不耘。絷余马以安行,俟性命之所存。昔孔子起威于夹谷,晏婴发勇于崔杼;曹刿举节于柯盟,卞严克捷于强御;范蠡错势于会稽,伍员树功于柏举;鲁连辩言以退燕,包胥单辞而存楚;唐县华颠以悟秦,甘罗童牙而报赵;原衰见廉于壶飧,宣孟收德于束脯;吴札结信于丘木,展季效贞于门女;颜回明仁于度谷,和婴显义于赵武。仆诚不能编德于数者,窃慕古人之所序(《后汉·崔骃传》,又略见「艺文类聚」二十五)」。
济济南等四王勿名诏(七年正月)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礼》云伯父归宁乃国,《诗》云叔父建尔元子,敬之至也。昔萧相国加以不名,优忠贤也。况兼亲尊者乎!其沛、济南、东平、中山四王,赞皆勿名(《后汉·东平宪王苍传》)。
手诏赐东平王苍(八月)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为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念王久劳,思得还休,欲署(袁宏《纪》作「历时欲署」)大鸿胪奏,不忍下笔,顾授小黄门,中心恋恋,恻然不能言(《后汉·东平王苍传》又见袁宏《后汉纪》十一,有删节。)。
东平宪王哀策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
惟建初八年三月己卯,皇帝曰:咨王丕显,勤劳王室,亲受策命,昭于前世。出作蕃辅,克慎明德,率礼不越,傅闻在下。昊天不吊,不报上仁,俾屏余一人,夙夜茕茕,靡有所终。今诏有司,加赐鸾辂乘马,龙旂九旒,虎贲百人,奉送王行。匪我宪王,其孰离之!魂而灵,保慈宠荣。呜呼哀哉(《后汉·东平王苍传》,又略见袁宏《后汉纪》十二)!
赐东平王苍书(初即位)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
朕夙夜伏思,念先帝躬履九德,对于八政劳谦克己终始之度,比放三宗诚有其美。今迫遣诏,诫不起寝庙,臣子悲结,佥以为虽于更衣,犹宜有所宗之号,以克配功德。宗庙至重,朕幼无知,寤寐忧惧。先帝每有著述典义之事,未尝不延问王,以定厥中。愿王悉明处,乃敢安之。公卿议驳,今皆并送。及有可以持危扶颠,宜勿隐。思有所承,公无困惑(《续汉·祭祀志下》注补引《东观书》「章帝初即位,赐东平宪王苍书」)。
复报东平王苍(建初元年)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
有司奏上尊号曰业宗,藏主更衣,不敢违诏。祫食世祖,庙乐皆如王议。以正月十八日始祠。仰见榱桷,俯视几筵,眇眇小子,胶惧战栗,无所奉承。受而劳之,所望于王也(《续汉·祭祀志下》注补引《东观书》)。
报东平苍书(元年)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
丙寅所上便宜三事,朕亲自览读,反覆数周,心开目明,旷然发蒙。间吏人奏事,亦有此言,但明智浅短,或谓傥者,复虑为非。何者?灾异之降,缘政而见。今改元之后,年饥人流,此朕之不德感应所致。又冬春旱甚,所被尤广,虽内用克责,而不足所定。得王深策,快然意解。《诗》不云乎:「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群子,我心则降」。思惟嘉谋,以次奉行,冀蒙福应。彰报至德,特赐王钱五百万(《后汉·东平宪王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