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东平王苍琅邪王京(三年)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
中大夫奉使,亲闻动静,嘉之何已!
岁月骛过,山陵浸远,孤心凄怆,如何如何!
閒飨卫士于南宫,因阅视旧时衣物,闻于师曰:『其物存,其人亡,不言哀而哀自至』。
信矣。
惟王孝友之德,亦岂不然!
今送光烈皇后假紒帛巾各一,及衣一箧,可时奉瞻,以慰凯风寒泉之思,又欲令后生子孙得见先后衣服之制。
鲁国孔氏,尚有仲尼车舆冠履,明德盛者光灵远也。
光武皇帝器服,中元二年已赋诸国,故不复送。
并遗宛马一匹,血从前膊上小孔中出。
常闻武帝歌天马,沾赤汗,今亲见其然也。
顷反虏尚屯,将帅在外,忧念遑遑,未有閒宁。
愿王宝精神,加供养。
苦言至戒,望之如渴。
汉官仪上 其五十二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四
将军掾属二十九人,中大夫无员,令史四十一人(《后汉书·东平宪王传》注)
风俗通义佚文卷四:氏姓上 其一百四十八 东汉 · 应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九
古氏。
周有古公亶父,其后氏焉(《后汉·东平王苍传》注,《通志·氏族略》)
郊庙乐议 南朝宋 · 颜竣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八
德业殊称,则干羽异容,时无沿制,故物有损益,至于礼失道愆,称习忘反,中兴釐运,视听所革,先代谬章,宜见刊正上帝及四望」。
又曰:「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
两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
四望非地,则知上帝非天。
《孝经》云:「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则《豫》之作乐,非郊天也。
大司乐职,「奏黄钟,哥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郑注:「天神,五帝及日月星辰也。王者以夏正月祀其所受命之帝于南郊,则二至之祀,又非天地。考之众经,郊祀有乐,未见明证。宗庙之礼,事炳载籍。爰自汉元,迄乎有晋,虽时或更制,大抵相因,为不袭名号而已。今乐典沦灭,知音世希,改作之事,臣闻其语。《正德》、《大豫》,礼容具存,宜殊其徽号,饰而用之。以《正德》为《宣化》之舞,《大豫》为《兴和》之舞,庶足以光表世烈,悦被后昆。前汉祖宗,庙处各异,主名既革,舞号亦殊。今七庙合食,庭殿共所,舞蹈之容,不得庙有别制。后汉东平王苍已议之矣。又王肃、韩祗以王者德广无外,六代四夷之舞,金石丝竹之乐,宜备奏宗庙、祗议,合于典礼,适于当今。(《宋书·乐志》一,孝建二年九月散骑常侍丹阳建城县开国侯颜竣议,又见《通典》一百四十七。)
庙乐议 其二 南朝宋 · 刘宏
 出处:全宋文卷十三
竣据《周礼》、《孝经》,天与上帝,连文重出,故谓上帝非天,则《易》之作乐,非为祭天也。
案《易》称「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尚书》云:「肆类于上帝」。
《春秋传》曰:「告昊天上帝」。
凡上帝之言,无非天也。
天尊不可以一称,故或谓之昊天,或谓上帝,或谓昊天上帝,不得以天有数称,便谓上帝非天。
徐邈推《周礼》「国有故,则旅上帝」,以知礼天,旅上帝,同是祭天。
言礼天者,谓常祀也。
旅上帝者,有故而祭也。
《孝经》称「严父莫大于配天」,故云「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既以配天为义,则上帝犹天益明也。
不欲使二天文同,故变言上帝尔。
《周礼》祀天之言再见,故郑注以前天神为五帝,后冬至所祭为昊天。
竣又云,「二至之祀,又非天地」。
未知天地竟应以何时致享?
《记》云:「扫地而祭,器用陶匏」。
旨明所用质素,无害以乐降神。
万秋谓郊宜有乐,事有典据。
竣又云:「东平王苍以为前汉诸祖别庙,是以祖宗之庙可得各有舞乐。
至于袷祭始祖之庙,则专用始祖之舞。
故谓后汉诸祖,共庙同庭,虽有祖宗,不宜入别舞」。
此诚一家之意,而未统适时之变也。
后汉从俭,故诸祖共庙,犹以异室存别庙之礼。
晋氏以来,登哥诵美,诸室继作,至于祖宗乐舞,何独不可迭奏。
苟所咏者殊,虽复共庭,亦非嫌也,魏三祖各有舞乐,岂复是异庙邪(《宋书·乐志》一,左仆射建平王宏又议,又见《通典》一百四十七。)
永明乐十首谢朓同赋。) 其三 南齐 · 王融
 押阳韵
二离金玉相,三衮兰蕙芳。
重仪文世子,再奉东平王(同上)
为李卫军疾以国子祭酒东平王 北齐 · 邢劭
 出处:全北齐文卷三
臣闻运舟归于积水,致远在于逸足。
未有涓浍之流,可成奔飞之用;
驽蹇之乘,而有灭没之功。
既列赵衰先人之敏,请同虞丘退身之义。
具官臣某,民望时宗,声实攸在,斧藻川流,雕篆霞蔚,蕉蒲既茂,枝叶实繁。
故以学穷齐鲁,声高梁魏,诏美司朝,佥谐允在。
伏愿回恩徙授,以答具瞻(《艺文类聚》五十三。)
京洛(《诗纪》云。乐府作煌煌京洛行。列鲍照后而逸作者之名。或以为鲍照诗。非也。) 南梁 · 萧纲
 押东韵
南游偃师县,斜上灞陵东。
回瞻龙首堞,遥望德阳宫。
重门远照耀,天阁复穹窿。
城傍疑复道,树里识松风。
黄河入洛水,丹泉绕射熊
夜轮悬素魄,朝光荡碧空
秋霜晓驱雁,春雨暮成虹。
曲阳造甲第,高安还禁中。
刘苍归作相,窦宪出临戎。
此时车马合,兹晨冠盖通。
谁知两京盛,欢宴遂无穷(○《类聚》四十二。文苑英华百九十二。《乐府诗集》三十九作煌煌京洛行。《诗纪》六十七。)
让骠骑扬州刺史 南梁 · 萧纲
 出处:全梁文卷九
常愿亲侯就列,希同特进之班,角弓还第,不竞龙骧之赏。
而天泽无涯,名器总集。
窃以骠骑之官,既为上将,神州之重,实号中土。
故以弹压六戎,冠冕九牧,岂止司隶绛节金吾缇骑?
况复任总皇畿,位重连率。
何则?
骠骑之号,历选为重,元狩之中,始自去病永平之建,特授刘苍,齐宪为公主所申,吴汉因群臣之举(《艺文类聚》四十八,《御览》二百三十八。)
改封东平王略诏孝昌二年六月丙子 北魏 · 元诩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一
刘苍好善,利建东平曹植能文,大启陈国,是用声彪磐石,义郁维城。
侍中义阳王略,体自蕃华,门勋夙著,内润外朗,兄弟伟如。
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往虽弛担为梁,今便言旋诣阙,有志有节,能始能终。
方传美丹青,悬诸日月。
前未至之日,即心立称,故封义阳王
然国边地,寓食他邑,求之二三,未为尽善。
宜比德均封,追芳曩烈。
改封东平王,户数如前(《洛阳伽蓝记》)
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 北周 · 庾信
 出处:全后周文卷十二
昔者轩皇受姓,十有四人,周室先封,十有五国,自尔承基纂胄,保姓受氏,虽复千年一圣,终是百世同宗,故知昔之东京,既称大汉再受;
今之周历,即是酆都中兴。
公讳,字毗贺突,恒州武川人也。
晋太康之世,据有黄龙;
魏孝昌之初,奄荒玄菟
太祖以百二诸侯,三分天下,函谷先登,鸿沟大定,功业如此,人臣以终。
公含章天挺,命世诞生,降太一之神,下文昌之宿,珠角擅奇,山庭表德,仪范清泠,风神轩举,耸动廓庙,光华城阙。
未逾龆龀,已议论天下事。
人或曰:是谓弱木一枝,旁荫数国;
长河一直,自然千里。
风飙欲远,光景将升。
后魏二年,封涪城县开国公,时年五岁也。
虹蜺满野,是废当途之高;
鸑鷟鸣岐,实始维新之命。
国家光宅受图,钦明秉历,大风初卷,长沙始封。
周元年进爵安城郡公食邑二千户,仍授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开府同于马骏,秩拟六卿
骠骑等于刘苍,位高三事。
宗子维成,彼多惭色。
武成二年,授使持节大将军都督益寿守等二十四州诸军事益州刺史,改封齐国公食邑万户。
公时年十有六。
王武子上将开府,未满立年;
中郎为十州都督,才逾弱冠。
方之于公,已为老矣。
加复营丘负海,齐桓公受脤之城,岷山导江汉武帝求仙之地。
自非召陵孤竹,声振沈黎,岂得南至穆陵,西登积石。
幸无白虎之患,宁待黄龙之盟?
邛﹂畏威,微卢仰德,生为立庙,刻石颂功。
成都文翁之祀,非谓生前;
汉阳有诸葛之碑,止论身后。
比之今日,岂可同年而语哉。
保定四年,与大司马蜀国围金墉城。
师临洛浦,则广武营奔;
兵上邙山,则河桥路断。
八川风俗,五方名利,铁市铜街风飞尘起
天和元年征还,行雍州
公以日月之明,威神其政,漆沮既从,荆岐即乂。
少阳用事,路不喘牛;
仲秋以殷,民无惊水。
二年大司马,仍理小冢宰、营室殿军器太监
天官以邦国为基,是司六典;
夏官以兵戈为主,专谋七德。
是以器械填委,既包吴汉之功,宫殿峥嵘,弥壮萧何之法。
时以白露凉风,务闲农隙,督兵三万,出自宜阳
拔伏龙之城,平姚苌之垒。
马陵削树,魏将路穷;
平阴听乌,齐师其遁。
天子冢弟,礼绝群公,仁义所往,事资道德。
建德元年,进爵为王,仍拜大冢宰
姬旦封于曲阜,不废居中;
刘交国于彭阳,无妨常从。
岂直周召二南,并居师傅,晋郑两国,俱为卿士而已哉。
匈奴突于武川爟火通于灞上
公述职巡御,治兵朔方,马邑星飞,龙城月动。
留犁之酒,经略不前;
失烟支之山,下马而去。
东邻逆命,反道败德,囚箕子于塞库,羁文王玉门
天子将有孟津之师,召公独议,公报以诞应天命,克成厥勋。
昔者秦昭起师于蜀,直问张仪
晋武用兵于吴,惟谋羊祜
于是中军无帅,俨曰有归。
五年上柱国
元戎东讨,给王铁骑二万,先袭太原
建麾兵,天离转战,虎啸风腾,云飞电掩。
林胡枣栗,讵得充饥?
晋阳荻蒿,何能拒防?
又加王精兵六万,长围晋州
然后六军星陈,万骑雷动,中权始及,前茅已战。
自尔即为前锋,横行入邺,观彼车絓槐本,马惊旋泞,积甲高昆阳之城,尸封塞富平之水。
莫不如彼建瓴,同斯破竹,一朝指挥,六合大定。
是用光昭下武,翼亮中都,足以摅祖宗之宿愤,解生民之怨黩。
方当待彼石闾,部斯玉鼓,经纬天地,光华日月。
既而赤乌夹日,黄熊入寝,实沈无祀,桑林不祭。
宣政元年六月二十八日薨,春秋三十有四。
季友之亡,鲁可知矣;
齐丧子雅,姜其危哉。
公器宇淹旷,风神透远,玑镜照林,山河容纳,置镈待酌,悬钟听扣,声动天下,光照四邻。
武皇帝以介弟懿亲,特垂爱友,而密谋奇策,加礼敬焉。
常谓左右曰:「孔子去:『自吾有回,门人日亲』。
齐王之谓也」。
用之作宰,则万方协和;
用之抚军,则四表慑伏。
岂直皋繇为士,国无不仁;
随会为,民无群盗。
爱玩书籍,敦崇礼乐。
管弦入耳,则溪谷俱调;
文雅沿心,则烟霞并韵。
养由百发,落雁吟猿。
应奉五行,绨缃缥帙,雍容举止,抑扬谈论,当世以为楷模,缙绅以为轨范,则少有壮志,颇校兵书,玄水降灵,谷城受策,飞风长柳,月角星眉,莫不吟诵在心,撰成于手。
所著兵法,凡有五卷。
六韬九法,不用吴起旧书;
三令五申,无劳孙武先诫。
可谓有忠孝焉。
壮武焉,不自骄矜,谦光下物。
人献玉,不贪为宝;
伯成子高,守仁为富。
不谓以信致欺,为善非乐,天年不享,呜呼哀哉。
以某年月日葬于石安县渎川之里,原隰凄怆,埋于盛德几年;
丘陵摇落,蕴于才良永矣。
乃为铭曰:
悠哉朔方,逖矣穷阴。
山连鸟道,地尽龟林
重黎业大,伯翳功深。
胄其积德,必有君临。
大祖拨乱,丧君有君。
功回地轴,策动天文。
犹临赤水,尚覆黄云。
诸侯八百,天下三分。
公之挺生,实惟天假
翠微神降,文昌星下。
照于四国,充于两社。
舟楫江河,栋梁华夏。
水涌词锋,风飞文雅。
纯深之性,地极天经。
忠贞之道,事感百灵。
君亲惟一,臣子惟宁。
忠泉出井,孝笋生庭。
乃宰天官,为国之辅。
是居上将,为天之柱。
乃圣乃神,惟文惟
策高开辟,威移云雨。
九宫神略,三术谟明。
天离转阵,月德兵。
黎阳水骇,官度山惊。
冀州既载,东原厎平。
溟波欲运,弱木将危。
中峰岳断,半海鹏垂。
凤沈丹穴,龙亡黑陂。
临淄废市,东武山移。
千龄万古,英声在斯(《文苑英华》八百九十)
衡阳王丧柩至下诏天嘉元年四月庚辰。案本传作庚寅,误。) 陈朝 · 陈茜
 出处:全陈文卷二
夫宠章所以嘉德,礼数所以崇亲,乃历代之通规,前王之令典。
新除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湘州诸军事骠骑将军湘州衡阳王昌,明哲在躬,圭璋早秀,孝敬内湛,聪睿外宣,梁季艰虞,宗社颠坠,西京沦覆,陷身关陇,及鼎业初基,外蕃逆命,聘问斯阻,音介莫通,眷彼机桥,将邻乌白
今者群公戮力,多难廓清,轻传入郛,无劳假道,周朝敦其继好,骖驾归来,欣此朝闻,庶欢昏定。
报施徒语,曾莫辅仁,人之云亡,殄悴斯在,奄焉薨殒,倍增伤悼,津门之恸空在,桓岫之功不追,静言念之,心焉如割,宜隆懋典,以协徽猷。
可赠侍中、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宰扬州,给东园温明秘器,九旒銮辂,黄屋左纛,武贲班剑百人,辒辌车,前后部羽葆鼓吹,葬送之仪,一依汉东平宪王齐豫章文献王故事,仍遣大司空持节迎护丧事,大鸿胪副,其羽卫殡送所须,随由备办(《陈书·衡阳王昌传》)
隋高祖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一
孙资阴谋。
晋宣入辅。
郑译矫制。
隋文受遗。
自此而有魏人。
从斯以迁周鼎。
盖天厌乱德。
神诱其衷。
若妄指河冰。
遂成王业。
误击金鼓。
仍启霸国也。
况体貌奇特。
仪表绝人。
太祖之钦明。
异其风骨。
宪王之聪察。
惮以非常。
韦鼎一见以委诚。
赵公闻名而进女。
是以称刘季之灵怪者。
不谋同词。
说中兴之应谶者。
往往偶语。
属周多世故。
祸难荐臻。
始以后父之尊。
遂受托孤之寄。
骑虎不下。
掎角是因。
不利孺子。
非唯管叔之言。
社稷输人。
宁止休公之对。
所以尉迟举魏。
从乱如云。
王谦据蜀。
其徒若市。
遂能驱驾豪杰。
委任忠良。
不下庙堂。
天下大定。
然后讴歌允集。
文物满庭。
卿云晓聚。
长星夜扫。
拱揖而朝偫后。
升坛而类上帝。
绍舜禹之遗躅。
汉魏大名
于是流旷荡之元风。
浸淳古之膏泽。
削秋荼之繁令。
革亡国之哀声。
加之以恪勤。
广之以质素。
太阳满昆虫之穴。
湛露垂行苇之苕。
教人七年。
亦可以即戎矣。
俄属陈朝丧德。
江海扬波。
自绝于天。
结怨于下。
乃以开皇八年十月
少昊之秋气。
动文昌之将星。
下蜀汉之舟。
翩翩龙跃。
集幽并之骑。
萧萧马鸣。
一苇而可以横大江
三令而可以陵汤火。
蒋山苦战。
子文之魂魄飞扬。
建业大崩。
叔宝之金汤不守。
既遭岸上之虎。
非复水中之龙。
斩伯噽以谢陈人。
陆机而慰吴士。
春波暂洗。
污俗咸新。
秋露一零。
弊化斯改。
乃下制曰。
今率土大同。
含生遂性。
内外职位。
遐迩黎人。
家家自脩。
人人克念。
使不轨不物。
荡然俱尽。
此乃忧勤之心。
见于动静。
故使六合之中。
观如晓日。
八纮之内。
若遇新晴。
况复尽力于人。
励精为政。
躬亲以率下。
因心以感物。
烟火万里。
风雨四时。
野有击壤之歌。
天无垂象之诫。
元□丹徼。
烟燧不惊。
玉槛金河
波澜久息。
天子登云台而访道。
实垂拱而无为。
公卿指日观以推诚。
愿升中而每竭。
可谓尽美矣。
未尽善也。
然天性既猜。
素无学术。
意不及远。
政惟目前。
是以牝鸡司晨。
谗人罔极。
剖符罕山河之固。
同盟多剪黜之悲。
恩不终于有功。
罚每深于无罪。
启阋墙之兆。
借实沈之兵。
杨素决其波。
张衡注其隙。
柳远草制。
房陵尚遥。
穆子授戈。
竖牛仍在。
祸非天降。
衅是人谋。
是以知隋运之不永矣。
君子曰。
昔陆孟知中兴之微。
宣帝始重儒术。
李通称汉家之命。
世祖专信谶文。
时好既行。
其流遂广。
子云符命。
尹敏伪言。
即其类也。
高祖少爱不经之谈。
遂好迂诞之说。
所以王劭顺旨。
袁充取容。
赏溢邱山。
恩深江海。
岂不弊乎。
又祥瑞者。
圣人之应也。
至若八百集于孟津
六王至于陔下。
周人岐山之北。
晋众江汉之南。
负乐就陈。
携手适宋。
牛马内向。
偫盗外奔。
宗社乂安。
黎民不散。
此瑞之上也。
若乃连珠共轸。
的砾清汉之涯。
合璧齐辉。
光芒黄道之上。
四时不爽。
百谷用成。
家有孝慈。
人怀礼义。
此善之应也。
至如白鹿朱雁
璚露卿云。
鸠雀异毛。
草木殊状。
此并沐我皇泽。
煦我帝
圣人圆城之中。
天子生成之物。
岂足表太平之日。
显休明之辰。
而隋主好之。
意不能尽。
遂令巧伪相半。
何其薄哉。
石虎之有中原也。
膻胡臭羯。
牧马驱羊。
子女殁于淫昏。
文物尽于锋镝。
犹得厌六马。
驾四麟。
燃连理之材。
煮白雉之肉。
若天道不惑。
应降以灾。
由斯而谈。
断可知矣。
隋之眷眷。
复何为哉。
问曰。
晋克金陵
功多者属吏
隋平建业
德俊者尤□岂争名于朝。
事必须此。
将廉耻道尽。
莫畏书乎。
君子曰。
晓兵之家。
因敌变化。
故有功成请罪之义。
君命不受之谈。
今者王浚乘风。
贺若先战。
苟有大利。
何细瑕。
方知责兵士之污宫闱
军司之隐玉帛。
岂不狭乎。
始知范燮后入。
孟侧不前。
郤克有词。
冯异不语。
时无君子。
斯焉取斯。
岂与夫自伐无惭。
奋髯直出。
而相类乎。
又问曰。
王者初兴。
必有佐命。
莫不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白云之郁应龙。
清风之集雕虎。
不以夷险易志。
不以远近隔心。
千载一时。
其来尚矣。
三代以前。
缅邈无际。
两汉之后。
声名可寻。
若乃庇俗匡时。
体国经野。
谋出心膂。
政待股肱。
但清济之入浊河。
波澜莫辨。
蚊虻之附骥尾
迟速罔知。
既因论讨之馀。
愿示悬衡之末。
君子曰。
神人无功。
达人无迹。
张子房元机孤映。
清识独流。
践若发机。
应同急箭。
优游澹泊。
神交太虚。
非诸人所及也。
至若陈平荀彧贾诩荀攸刘煜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
可谓天下之菁英。
帷幄之至妙。
中权合变。
因败为功。
爰自秦汉。
讫于周隋。
相薰。
惟有此矣。
萧何镇静关中
寇恂之安辑河内
亮相蜀。
张昭辅吴。
茂宏之经理琅琊
景略之弼谐永固。
刘穆之众务必举。
遵彦百度惟贞。
苏绰共济艰难。
高颎同经草昧。
虽功有大小。
运或长短。
咸推股肱之材。
悉为忠烈之士。
若乃威以静国。
谋以动邻。
提鼓出师。
三军贾勇。
置兵境上。
千里无尘。
内外兼材。
孔明景略也。
崔浩云。
王猛苻坚管仲
刘裕是德宗之曹瞒
孙盛云。
孔明善辅小国。
子产之流也。
斯言中矣。
授武重规司属卿制697年 唐初 · 李峤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鸾台
百工惟时。
必在推择。
九族既睦。
仍资敦叙。
右千牛卫大将军上柱国高平郡王重规
宗室仪表。
衣冠领袖
姬旦之艺。
刘苍之善。
出居连帅
功名著于两河。
入奉钩陈。
诚款申于八校。
本枝望重。
河海职隆。
宜辍掌于鱼钤。
俾专司于麟族。
可司属卿。
勋封如故。
主者施行。
庭菊赋682年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庭菊。美贞芳也。天子幸于东都。皇储监守于武德之殿。以门下内省左春坊。今庶子裴公所居。即黄门侍郎之厅事也。其庭有菊焉。中令薛公。昔拜琐闼。此焉游处。今兼左庶子。止于东厅。甍宇连接。洞门相向。每罢朝之后。未尝不游于斯。咏于斯。览丛于斯。叹其君子之德。命学士为之赋。是日也。薛凯以亲贤为洗马。田岩以幽贞为学士高元张师德以至孝托后车。颜强学沈尊行以博闻兼侍读。周琮李宪王祖英曹叔文以儒术进。崔融徐彦伯刘知几石抱忠以文章显。德行则许子丰。耆旧则权无二。骆演则诂训之前识。张相则老庄之后兴。并承高命。咸穷体物。小子托于吹竽之末。敢阙其词哉。遂作赋云。
日之贞矣。
于彼重阳
之荣矣。
于彼华坊。
含天地之精气
吸日月之淳光
云布雾合。
箕舒翼张。
郁兮蔓衍。
郁兮芬芳。
珉枝金萼。
翠叶红芒。
其在夕也。
言庭燎之皙皙。
其向晨也。
谓明星之煌煌。
尔其万里年华。
九州春色。
花的皪兮如锦。
草连绵兮似织。
当此时也。
和其光。
同其尘。
应春光而早植。
及夫秋星下照。
金气上腾。
风萧萧兮瑟瑟。
霜刺刺兮棱棱。
当此时也。
弱其志。
强其骨。
独岁寒而晚登
雨还风去。
天长地久
纯黄象于后土。
故采桑而菊衣。
轻体御于神仙。
故登山而菊酒。
文宾采之而羽化。
康公服之而不朽。
东极于是长生。
南阳以之眉寿。
胡太尉允诚
光辅汉庭。
万几理。
三阶平
及暮年华发垂肩。
秋菊落英。
蠲邪涤瘵。
于焉永贞
钟太傅之家声。
彝伦魏室。
道合盐梅。
成辅弼。
降文星之命。
彭祖之术。
保性和神。
此焉终吉。
君章请老。
岁久悬车
秋风生兮北园夕。
白露湿兮前阶虚。
伫閒庭之旷邈
对凉之扶疏。
人生行乐。
孰知其馀。
渊明解印。
退归田野。
山郁律兮万里。
天苍莽兮四下
南轩以长啸。
出东篱而盈把。
归去来兮何为者。
若此窈窕重闱。
亘青琐兮接黄扉
深沈大壮。
通肃成兮连博望
乃有乡贵族。
薛县名家。
共汾河之鼎气
庶子之春华。
朝游夕处。
徘徊顾慕。
叹摇落于三秋。
委贞芳于十步。
伊纤茎之菲薄。
君子之恩遇。
不羡池水之芙蓉。
愿比瑶山之桂树
岁如何其岁已
丛菊芳兮庭之幽。
君子至止。
怅容与而淹留。
岁如何其岁将逝。
丛菊芳兮庭之际。
君子至止。
聊从容以卒岁。
请不赐吐蕃书籍疏 唐 · 于休烈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五
臣闻戎狄国之寇也。
经籍国之典也。
戎之生心。
不可以无备。
典有恒制。
不可以假人。
传曰。
裔不谋夏。
夷不乱华。
所以革其非心。
在于有备无患。
昔者东平王入朝。
求史记诸子。
汉帝不与。
盖以史记多兵谋。
诸子杂诡术。
夫以东平汉之懿戚。
尚不欲示征战之书。
西戎国之寇雠。
岂可贻经典之事。
且臣闻吐蕃之性。
剽悍果决。
敏情特锐。
喜学不回。
若达于书。
必能知战。
深于诗。
则知武夫有师干之试。
深于礼。
则知月令有废兴之兵。
深于传。
则知用师多诡诈之计。
深于文。
则知往来有书檄之制。
何异借寇兵而资盗粮也。
臣闻鲁秉周礼。
齐不加兵。
吴获乘车。
楚屡奔命。
一以守典存国。
一以丧法危邦。
可取鉴也。
公主下嫁从人。
远适异国。
合务夷礼。
返求良书。
愚臣料之。
恐非公主本意也。
虑有奔北之类。
劝教于中。
若陛下虑失蕃情。
以备国信
必不得已。
请去春秋。
当周道既衰。
诸侯强盛。
礼乐自出。
战伐交兴。
情伪于是乎生。
变诈于是乎起。
则有以臣召君之事。
取威定霸之名。
若与此书。
国之患也。
传曰。
于奚请曲县繁缨。
仲尼云。
惜也。
不如多与之邑。
惟名与器。
不可假人。
狄固贪婪。
贵货易土。
正可锡之绵绮。
厚以玉帛。
何不率从其求。
以资其智。
臣忝列位职。
刊校秘籍。
实痛经典。
弃在夷狄。
昧死上闻。
伏惟陛下深察。
请罢永昌公主祠堂 中唐 · 李吉甫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二
伏以永昌公主稚年夭枉。举代同悲。
况于圣情。固所钟念。
然陛下犹减制造之半。示折中之规。
昭俭训人。实越今古。
臣以祠堂之设。礼典无文。
德宗皇帝恩出一时。事因习俗。
当时人閒。不无窃议。
汉章帝时。欲为光武原陵明帝显节陵各起邑屋。
东平王苍上疏言其不可。东平王光武之爱子。
明帝之爱弟。贤王之心。
岂惜费于父兄哉。诚以非礼之事。
人君所当慎也。今者依义阳公主欲起祠堂。
臣恐不如量置墓户。以充守奉。
郊庙歌辞 汉宗乐舞辞(《五代史·乐志》曰:“汉宗酌献乐舞,文祖室奏《灵长》之舞。德祖室奏《积善》之舞。翼祖室奏《显仁》之舞。显祖室奏《章庆》之舞。高祖室奏《观德》之舞。”《唐馀录》曰:“高祖追尊四,且远引汉之二祖为六室,张昭因傅会其礼,乃曰太祖高皇帝创业垂统室,奏《武德》之舞。世祖光武皇帝再造丕基室,奏《大武》之舞。自如其旧,而《大武》即用东平王苍词云。”) 武德舞 五代至宋初 · 张昭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明明我祖,天集休明。
神母夜哭,彤云昼兴。
笾豆有践,管籥斯登。
孝孙致告,神其降灵。
郊庙歌辞 汉宗乐舞辞(《五代史·乐志》曰:“汉宗酌献乐舞,文祖室奏《灵长》之舞。德祖室奏《积善》之舞。翼祖室奏《显仁》之舞。显祖室奏《章庆》之舞。高祖室奏《观德》之舞。”《唐馀录》曰:“高祖追尊四,且远引汉之二祖为六室,张昭因傅会其礼,乃曰太祖高皇帝创业垂统室,奏《武德》之舞。世祖光武皇帝再造丕基室,奏《大武》之舞。自如其旧,而《大武》即用东平王苍词云。”) 积善舞 五代至宋初 · 张昭
四言诗 押庚韵
黍稷斯馨,祖德惟明。
蛇告赤帝,龟谋大横。
云行雨施,天成地平。
造我家邦,斡我璿衡。
陶匏在御,醍盎惟精。
或戛或击,载炮载烹。
饮福受胙,舞降歌迎。
滔滔不竭,洪惟水行。
郊庙歌辞 汉宗乐舞辞(《五代史·乐志》曰:“汉宗酌献乐舞,文祖室奏《灵长》之舞。德祖室奏《积善》之舞。翼祖室奏《显仁》之舞。显祖室奏《章庆》之舞。高祖室奏《观德》之舞。”《唐馀录》曰:“高祖追尊四,且远引汉之二祖为六室,张昭因傅会其礼,乃曰太祖高皇帝创业垂统室,奏《武德》之舞。世祖光武皇帝再造丕基室,奏《大武》之舞。自如其旧,而《大武》即用东平王苍词云。”) 灵长舞 五代至宋初 · 张昭
 押阳韵
天降祥,汉祚昌。
火炎上,水灵长。
建庙社,洁蒸尝。
罗钟石,俨珩璜。
陈玉豆,酌金觞。
气昭感,德馨香。
祗洛汭,瞻晋阳
降吾祖,福穰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