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谪袁州寄子美 北宋 · 张群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去年醉到江花老,忧患相宽独与君。
今日天涯又春色,却寻高处望吴云。
青红染出化成寺,罗縠翻开秀水纹。
风物感人音信少,眼前双燕谩纷纷(清熊白华乾隆《袁州府志》卷三六)。
淮上喜雨联句 北宋 · 苏舜元
押词韵第四部
江淮经岁旱,春暮忽然雨(子美)。
乱点踰广津,散洒入原土(才翁)。
万物气稍苏,厉妖莫能聚(子美)。
群山洗故尘,紫翠坐可数(才翁)。
昏如笼纤纱,媚若隐绀缕(子美)。
碧瓦南崦中,重叠出迥睹(才翁)。
扁舟凌空飞,白鸟入烟舞(子美)。
遥林动新滋,颜色若可取(才翁)。
碧草弄微芳,低昂欲来语(子美)。
繁声过沙头,上下讴哑橹(才翁)。
浓澹新画成,快惬久病愈(子美)。
念此时多虞,岂得岁少阻(才翁)。
焦心闵疲农,虚口待香稌(子美)。
县吏事凶贪,气若解缚虎(才翁)。
惟于纵诛敛,乃能奋怒武(子美)。
青天虽云明,疑不照艰苦(才翁)。
此时忽霶霈,知有神物主(子美)。
不然诸苍生,性命委草莽(才翁)。
本蹶邦岂宁,皮去毛安附(子美)。
歌此告巨公,行当视前古(才翁)。
按:以上宋苏舜钦《苏学士集》卷五
答御札手诏奏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文潞公文集》卷一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五八、《国朝诸臣奏议》卷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等各以非才,忝居大任,不能裨补圣政,燮和阴阳,以致星文屡有变异,下饬人事,上贻圣忧。陛下曲示包容,未赐罢免,责以来效,使之极言。诏旨丁宁,睿思宽大,跪受伏读,兢鷏失图。恭以陛下尧舜用心,禹汤罪己,钦若天戒,增修圣政,弥灾召和,宜集休应。圣诏曰:「德政阙修,刑赏差滥」。臣以谓刑不为贵近而屈,赏不可侥痈而求,则无差滥矣。刑赏不滥,则德政自修。又曰:「人有冤滞而无控雪之路,民已匮困而无宽恤之实」。臣以谓人有冤滞,必由郡县及按察之司节级陈诉,若犹未伸,又许检、鼓檛诉,固无壅遏之理。然更须州郡官吏常得其人,为之伸理,则民绝冤滞矣。今冗费无艺,国用窘乏。故岁一不登,下民艰食,虽欲恤之而力不足也。若减不急之务,罢无功之赏,及兵籍官吏之浮冗者稍澄汰之,则庶几国用不乏,则可以有恤民之实矣。又曰:「官局具设而职务或弛,典章备存而纲纪不振」。臣以谓为官择人,不使侥痈者求而得之,久于其任,考其殿最而升黜之,无使屡迁速易,不为茍简之政,则职务焉敢废弛?祖宗之法备在典册,举而行之,似若甚易,但不为权痈所挠,则为至难。茍上下一意,守兹典章,坚如金石,行此号令,信如四时,则纲纪振矣。又曰:「科役烦重,肆成暴刻;军政简堕,而莫为经制」。臣以谓前之所陈减不急之务,罢无功之赏,澄汰兵吏之冗,则国用不乏。国用不乏,则可以省科役之烦重。州郡官吏常得其人,虽有科役,亦不至于暴刻矣。慎择将帅,稍假威权,抚驭士卒,不务姑息,勿使贵臣骁将挠于其间,则军政自肃而有经制矣。又曰:「教令轻出,有所未安,贤智在下,遗而弗举」。臣以谓令出惟行,慎乎始出,出而不慎,故行之未安。近岁以来,兹弊颇甚。由议臣轻建言而须必行,行之无效而终无责。或虽有嘉谋,而事无近效,人之多言,横为沮议。朝廷不能持之,故多中变。条其事状,此类尤繁。举贤任官,宰相之职,宰相不能悉知其人,但当慎择台省长官及州县大吏,使如近制,各举所知,庶几无遗才矣。又曰:「癚痈妄求而不抑」。此正今之所患,臣等继日议之矣。又曰:「惠泽旋壅而不流」。臣以谓朝廷推恩,靡不下究。然恐郡县之吏,不称朝廷之意,或逋负之物,合除而未除,流窜之人,可释而不释。如此类者,更宜申明。圣诏曰:「将此十二条于军国庶务中推求实事,有合更张振举者,密切条上,朕当悉心详究,即议施行」。有以见陛下求治之心,勤切之至,所恨臣等空疏,不能上副好问。虽然,敢不罄竭愚短,粗有所裨?然今所陈,乃其大略。盖虑繁词,终成虚语,徒烦睿览,无补大猷。臣等欲将十二条事,举一两条细述,合更张振举事件,逐时面奏,委曲敷陈。所冀言之必行,行之必当。斯亦舜、禹、皋陶吁谟都俞之义也。臣等不胜区区。圣诏曰:「德政阙修,刑赏差滥」。臣等近奏以谓刑不为贵近所屈,赏不为侥痈所求,则无滥矣。臣等请略举一端。如往年苏舜钦、刘巽以进奏院赛神,辄用官钱,即皆坐除名。去年曾睪、宋永宗赛神,亦用官钱,其罚当与舜钦辈均,而曾睪等止停见任。近日史昭文等以不觉察手下人吏取受稍场钱物冲替,未得与差遣。寻有监稍场官阎继隆等,却为昭文所发,亦是不觉察专典取受,一例冲替,而昭文即时却与差遣。其同事冯经亦连茹牵复,而继隆等冲替如故。此盖昭文、曾睪辈以亲近而从轻罚,舜钦、继隆等以疏远而受重责。又去年亲事官作过,皇城司官吏当坐重责,然皆是近臣贵戚,止于降秩补外,才逾年即皆复职,或更迁官。往年张沔以保州及李鰎事降黜,数经大赦,至今未复旧职。言体则皇城司事为重,议罪则张沔等辈为轻,升擢废弃,理似未均,不惟刑罚失平,实恐贵痈坏法。臣等以谓今后用法,理当振举,更务均平。赏典之滥,则如近日司天监周琮、李用晦,止以选课日辰,便乞转官任子;医官别无劳绩,妄乞额外转迁,如冯琦、潘象、苏惟和、沈遇明之辈。赖陛下圣断,皆与裁抑。然未悉如先朝之制及前后条贯,更欲申明遵守。圣诏曰:「人有冤滞,而无控雪之路」。臣等谓人有冤滞,必由郡县按察之官节级陈诉;若未申雪,又许检、鼓院鉲诉,计无壅遏之理。今欲更敕约转运司、提刑司,凡有理诉,并令子细究详,如事理稍涉冤枉,即选官就近覆勘,勿令烦扰淹延,免致贫穷无资不能诣阙者抑而无告。圣诏曰:「民已困匮而无宽恤之实」。又曰:「科役烦重,肆成暴刻」。臣等以谓国用窘则科役烦,科役烦则民困匮。民力既困,国用自乏,虽欲恤民,不可得也。臣等请言其国用窘乏之由。恭惟祖宗以来置兵与吏,及赏赉赐予,皆有定制,量入以出,故财不屈乏。自康定用兵之后,添募新兵几四十万。数年以来,虽逃亡减废之外,犹不减三十馀万。每岁所费衣粮钱物等,共约三千万贯、匹、两、石、束,赏赉之数不在焉。兼自庆历二年后来添给二虏金帛,每岁共四十馀万匹两。加以频遭水旱,复除租赋,则国用不得不窘。故国用窘则科役烦,科役烦则民力困。今将恤民之困穷,宽民之科役,正在省冗费而已。省冗费之大者,在减冗兵。臣等已尝奏述,欲于今冬别立拣兵之格,密降付逐路转运使,俟至春首,依常年例计会帅臣,同共依新格择选老弱,以减冗费。其次则罢不急之土木,停无功之赐予,抑侥痈之求请,省员外之冗官。衣服用度,务从敦质,多方节约,诸事简俭。年岁之间,渐期足用。国用既足,则科役不烦,则是恤民之实矣。圣诏曰:「官局具设而职务或弛,典章备存而纲纪不振」。臣等以谓官得其人,职务自举。选才任官,正是臣等之责。若官须择人,不甚拘以资地,事须责实当时校其殿最,三载考绩,必行黜陟,百官修饬,孰敢懈弛?臣等请略举其弊:只如省府之官及外计之任,近岁以来,迁改颇速,有如假道,岂暇举职?所以务为一切茍简之政,而职务不得不弛。臣等欲乞更颁诏敕,约束中外之官,必须二年之外,方许迁替,考其殿最而升降之。若特敕擢才,则不在兹限。所谓典章者,朝廷之大法,祖宗之旧制,举而行之,执而用之,岂有纲纪不振哉!盖近岁以来,缘贵痈之臣堕大法、坏旧制者多矣。臣等略举其尤者:祖宗之制,官有定员。今员外而置官者多矣,如勾当皇城军头司及医官使副之比是矣。又俸禄之法,各有定制,等级赋与,固不可差。今则有任观察使而请留后俸者。如此之类,其徒萛繁。臣等欲乞今后更不溢旧额而置官,逾本官而受俸,一守祖宗旧制,不为贵痈所侵,则纲纪振矣。乞特颁一诏敕处分。圣诏曰:「军政简堕,而莫为经制」。臣等尝谓慎择将帅,不务姑息,勿使贵臣骄将害之,军政自肃矣。圣诏曰:「教令轻出,有所未安」。臣等尝谓慎乃出令,令出惟行。若轻出之,必有未允,则数易屡改,此为政之大弊。若近日钱令、盐法,为弊不细,而建言者谋之不臧,未尝有责。此所以致轻改作而易受弊也。往年建言诸州招刺义军,去岁却拣配诸军,人心骚然。其始不能详慎。致不数年,便有改易。臣略举此数条,盖事之稍大者。圣诏曰:「贤智在下,遗而弗举」。臣等尝谓举贤择才,辅臣之职。辅臣之不能悉知众才,惟当慎择台省长官、州郡大吏,使如近制,各举所知,庶几无遗才矣。然臣等敢不益励蠢愚,博求才智,将期得士之美,上副任贤之心。圣诏曰:「癚痈妄求而不抑」。臣等以谓近臣贵戚、医工卜祝及诸司人吏,因缘请皏,妄述微劳,希求内降。如此之类,尽守旧制,一切裁抑,则官邪之蹊可以渐塞。圣诏曰:「惠泽旋壅而不流」。臣等尝谓凡有推恩,靡不下究,犹恐州郡之吏,不称朝廷之意。或逋负之物,当除而未除;流窜之人,可释而不释。臣等欲乞应经前年大赦合放负欠物色,如省司以未见保明文字,州郡以未受朝省指挥,至今尚行催理者,速令勘会,依赦蠲除。编配之人,除属拣选路分外,有已经量移情理轻者,令具元犯奏闻看详,依赦释放。取进止。
扶沟知县周职方录示白鹤宫苏才翁子美赠黄道士诗并盛作三绝见索拙句辄为四韵奉酬(熙宁元年) 北宋 · 欧阳修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
能棋好饮一道士,醉墨狂吟二谪仙。
道士不闻乘白鹤,谪仙今已掩黄泉。
古来豪杰皆如此,谁拂尘埃为惘然。
华发郎官才调美,更将新句续遗篇。
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景祐三年) 北宋 · 欧阳修
五言排律 押萧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宜昌市
三峡倚岧峣,同(一作南)迁地最遥。
物华虽可爱,乡思独无聊。
江水流青嶂,猿声在碧霄。
野篁抽夏笋,丛橘长春条。
未腊梅先发,经霜叶不凋。
江云愁(一作悬)蔽日,山雾晦连朝。
斫谷争收漆,梯林斗摘椒。
巴賨船贾集(一作巴江船贾至),蛮市酒旗招。
时节同荆俗,民风载楚谣。
俚(续校:石本作祠)歌成调笑,摖(一作攃(续校:石本作祭,注文却引摖鬼事))鬼聚喧嚣(自注:夷陵之俗多淫奔,又好祠祭。每遇祠时,里民数百共馂其馀。里语谓之摖鬼,因此多成斗讼。)。
得罪宜投裔,包羞分折腰。
光阴催晏岁,牢落惨惊飙。
白发新年出,朱颜异域销。
县楼朝见虎,官舍夜闻鸮。
寄信无秋雁,思归望斗杓。
须知千里梦,长绕洛川桥。
答太傅相公见赠长韵(续校:京本作某启伏蒙宠示长篇过褒后学其为荣幸何可胜言辄述鄙怀聊以感慨随高韵文不尽诚仰浼台慈实深愧惧 皇祐三年) 北宋 · 欧阳修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踪迹本羁单,登门二十年。
平生任愚拙,自进耻因缘。
忧患经多矣,疲驽尚勉旃。
凋零莺谷友(自注:脩与尹师鲁、苏子美同出门下。),憔悴雁池边。
忽忽良时失,区区俗虑阗。
公斋每偷暇,师席屡攻坚。
善诲常(原校:一本作当)无倦,馀谈亦可编(自注:每接公论议,皆立朝行己之节。至于谈笑之间,亦多记朝廷故事,皆可纪绿,以贻后生。)。
仰高虽莫及,希骥岂非贤。
报国如乖愿,归耕宁买田。
期无辱知己,肯逐利名迁。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原校:一本题上有补成字 庆历四年) 北宋 · 欧阳修
创作地点:河南省安阳市
寒(一作晨)鸡号荒林,山壁月倒挂。
披衣起视夜,揽辔念行(一作遐)迈。
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
高河泻长空,势落九州外。
微风动凉襟,晓气清馀睡(一作色清馀暧)。
缅怀京师友,文(一作有)酒邈(曾本校:宣本作邀)高会。
其间苏与梅,二子可畏爱。
篇章富纵横,声价相磨(曾本校:吉本作摩)盖。
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
有时肆颠狂,醉墨洒霶霈。
譬(一作势)如千里马(一作足),已发不可杀。
盈前尽珠玑,一一难柬汰。
梅翁事清切,石齿漱寒濑。
作诗三十年,视我犹后(一作后犹无)辈。
文词愈清新,心意虽(一作难)老大。
譬(《六一诗话》作有)如妖韶女,老自有馀态。
近诗尤古硬(一作淡),咀嚼苦难嘬。
初(《六一诗话》作又)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
苏豪以气轹(一作烁),举世徒(一作尽)惊骇。
梅穷独我知(一作我独奇),古货今难卖(一作物今谁买)。
二子双凤凰,百鸟之嘉瑞。
云烟一翱翔,羽翮一摧铩。
安得相从游,终日鸣哕哕。
问胡(一作相问)苦思之,对酒把(一作把酒对)新蟹。
读(原校:一本有圣俞字)蟠桃诗寄子美(续校:二字上一有苏字 庆历五年) 北宋 · 欧阳修
押词韵第二部 创作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韩孟于文词,两雄力相当(原校:一本有偶以怪自戏,作诗惊有唐两句)。
篇章缀谈笑,雷电击幽荒。
众鸟谁(一作不)敢和,鸣凤呼其凰。
孟穷苦累累,韩富浩穰穰。
穷者啄其精,富者烂文章。
发生一为宫,揫敛一为商。
二律虽不同,合奏乃锵锵。
天之产奇怪,希世不可常。
寂寥(续校:一作寞)二百年,至宝埋无光。
郊死不为岛,圣俞发其藏。
患世愈不出,孤吟夜号(一作夜号清)霜。
霜寒入毛骨,清响哀(一作乃)愈长。
玉山禾难熟,终岁苦饥肠。
我不能饱之,更欲不自量。
引吭和其音,力尽犹勉彊(原校:一本有嗟我于韩徒,足未及其墙,而子得孟骨,英灵空北邙四句)。
诚知非所敌,但欲继前芳。
近者蟠桃诗,有传来北方。
发我衰病思,蔼如得春阳。
忻然便欲和,洗砚坐中堂。
墨笔不能下,恍恍若有亡。
老鸡嘴爪硬,不易犯其场。
不战先(一作辄)自却,虽奔(一作然)未甘降。
更(一作便)欲呼子美,子美隔涛江。
其人虽憔悴,其志独轩(一作昂)昂。
气力诚当对,胜败可交相。
安得二子接,挥锋两交铓。
我亦愿助勇,鼓旗噪其旁。
快哉天下乐,一釂宜百觞。
乖离难会合,此志何由偿。
紫石屏歌(原校:一本作月石砚屏歌寄苏子美 庆历七年) 北宋 · 欧阳修
押词韵第十四部
月从海底来,行上天东南。
正当天中时,下照千丈潭。
潭心无风月不动,倒影射入紫石岩。
月光水洁石莹净(一作彻),感此阴魄来中潜。
自从月入此石中,天有两曜分为三。
清光万古不磨灭,天地至宝难藏缄。
天公呼雷公,夜持巨斧隳崭岩。
堕此一片落千仞,皎然寒镜在(续校:一作生)玉奁。
虾蟆白兔走天上,空留桂影犹杉杉(一作毵毵)。
景山得之(一作虢州刺史)惜不得,赠我意与(一作比)千金兼。
自云每到月满时,石在暗室光出檐。
大哉天地间,万怪难悉谈。
嗟予不度量,每事思穷探。
欲将两耳目所及,而与造化争毫纤。
煌煌三辰行,日月尤尊严。
若令下与物为比(自注:去声。),扰扰万类将谁瞻。
不然此石竟何物,有口欲说嗟如钳。
吾奇(一作知)苏子胸,罗列万象中包含。
不惟胸宽胆亦大,屡出言语惊愚凡。
自吾得此石,未见苏子心怀惭。
不经老匠先指决,有手谁改施镌镵。
呼工画石持寄似(一作此),幸子留意其无谦。
答苏子美(续校:《庆历文粹》作倩仲,盖舜钦旧字,后篇同)离京见寄 北宋 · 欧阳修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众奇子美貌,堂堂千人英。
我独疑其胸,浩浩包沧溟。
沧溟产龙蜃,百怪不可名。
是以子美辞,吐出人辄惊。
其于诗最豪,奔放何纵横。
众弦(续校:一作悬)排律吕,金石次第鸣。
间以险绝句,非时震雷霆。
两耳不及掩,百痾为之醒。
吾言既可骇,笔墨尤其精。
少虽尝力学,老乃若天成。
濡毫弄点画,信手不自停。
端庄杂丑怪,群星见搀枪。
烂然溢纸幅,视久无定形。
使我终老学,得一已足矜。
而君兼众美,磊落犹自轻。
高冠出人上,谁敢揖其膺。
群臣列丹陛,几位缺公卿。
使之束带立,可以重朝廷。
况令参国议,高论吐峥嵘。
惜哉三十五,白发今已生。
近者去江淮,作诗寄离情。
口诵不及写,一日传都城。
退之序百物,其鸣由不平。
天方苦君心,欲使发其声。
嗟我非鸑鷟,徒思和嘤嘤。
因风幸数寄,警我聋与盲。
立秋有感寄苏子美 北宋 · 欧阳修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庭树忽改色,秋风动其枝。
物情未必尔,我意先已悽。
虽恐芳节谢,犹忻早凉归。
起步云月暗,顾瞻星斗移。
四时有大信,万物谁与期。
故人在千里,岁月令我悲。
所嗟事业晚,岂惜颜色衰。
庙谋今谓何,胡马日以肥。
句 其七 北宋 · 欧阳修
押支韵
奏邸狱冤谁与辨,高桥客死世通悲(苏子美挽辞)。
按: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五
与尹师鲁第三书(庆历五年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八、《欧阳文忠公集》卷六七、《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四 创作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
某顿首启:两路地壤相接,幸时文字往还,然阙附状,盖书生责以钱谷,强其所不能,自然公私不济,况其素懒于作书也。然时闻师鲁动止。苏子美事深欲论叙,但避犹豫,闻有极言,乃知自信为是,甚善甚善。子美虽未亟复,其如排沮群议,为益不少。晋、潞,师鲁少所乐游,其况如何?春寒,千万保爱。
列传人名,便请师鲁录取一本,分定寄来。不必以人死年月断于一代,但著功一代多者,随代分之,所贵作传与纪相应,千万递中却告一信,要知尊意。
苏氏文集序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六、《欧阳文忠公集》卷四一、《苏学士文集》卷首、《记纂渊海》卷六○、《容斋随笔》卷九、《妙绝古今》卷四、《文献通考》卷二三四、《文章类选》卷六、《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一六、《文编》卷五三、《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五、《蜀中广记》卷九八、《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八二、同治《绵州志》卷四九、同治《彰明志》卷五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馀习。后百有馀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馀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誇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庐陵欧阳修序。
书三绝句诗后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七三、《六一题跋》卷一一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丰乐亭
前一篇梅圣俞咏泥滑滑,次一篇苏子美咏黄莺,后一篇余咏画眉鸟。三人者之作也出于偶然,初未始相知,及其至也,意辄同归,岂非其精神会通,遂暗合耶?自二子死,余殆绝笔于斯矣。翰林东阁书。
跋永城县学记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七三、《六一题跋》卷一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唐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魏、晋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下逮懿、僖、昭、哀,衰亡之乱,宜不暇矣。接乎五代,四海分裂,士大夫生长干戈于积尸白刃之间,时时犹有以挥翰驰名于当世者,岂又唐之馀习乎?如王文秉之小篆,李鄂、郭忠恕之楷法,杨凝式之行草。至于罗绍威、钱俶,皆武夫骄将之子,酣乐于狗马声色者,其于字画,亦有以过人。及宋一天下,于今百年,儒学称盛矣,唯以翰墨之妙,中间寂寥者久之,岂其忽而不为乎?将俗尚茍简,废而不振乎?抑亦难能而罕至也?盖久而得三人焉,向时苏子美兄弟以行草称,自二子亡,而君谟书特出于世。君谟笔有师法,真草惟意所为,动造精绝,世人多藏以为宝,而予得之尤多,若《荔枝谱》、《永城县学记》,笔画尤精而有法者。故聊志之,俾世藏之,知余所好而吾家之有此物也。庐陵欧阳某书。嘉祐八年,岁在癸卯中元日。
题苏舜钦书后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八、《梁溪漫志》卷八、《永乐大典》卷三四○一
子美可哀,吾恨不能为之言;子美可哀,吾恨不能言。
学书为乐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
苏子美尝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然能得此乐者甚稀。其不为外物移其好者,又特稀也。余晚知此趣,恨字体不工,不能到古人佳处。若以为乐,则自足有馀。
用笔之法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
苏子美尝言用笔之法,此乃柳公权之法也。亦尝较之,斜正之间便分工拙,能知此及虚腕,则羲、献之书可以意得也。因知万事皆有法,扬子云断木为棋、刓革为鞠,亦皆有法,岂正得此也?
苏子美论书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
苏子美喜论用笔,而书字不迨其所论,岂其力不副其心邪?然万事以心为本,未有心至而力不能者,余独以为不然,此所谓非知之难而行之难者也。古之人不虚劳其心力,故其学精而无不至。盖方其幼也,未有所为,时专其力于学书,及其渐长,则其所学渐近于用。今人不然,多学书于晚年,所以与古不同也。
秋霖不止,文书颇稀,丛竹萧萧,似听愁滴。顾见案上故纸数幅,信笔学书。枢密院东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