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苏子美蔡君谟书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
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谟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往年予尝戏谓君谟学书如溯急流,用尽气力,不离故处,君谟颇笑以为能取譬。今思此语已二十馀年,竟如何哉?
太子太师致仕杜祁公墓志铭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三、《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一、《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四、《续文章正宗》卷三、《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二二五、《三续古文奇赏》卷二三、《文编》卷六二、《文章辨体汇选》卷七○四、康熙《商丘县志》卷一四、《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三九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故太子太师致仕、祁国公、赠司徒兼侍中杜公讳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也。其先本出于尧之后,历三代,常为诸侯,后徙其封于杜,而子孙散适他国者,以杜为氏。自杜赫为秦将军,后三世,御史大夫周及其子建平侯延年,仍显于汉。又九世,当阳侯预显于晋。又十有四世,岐国公佑显于唐。又九世而至于祁公。其为家有法,其吉凶祭祀,斋戒日时,币祝从事,一用其家书。自唐灭,士丧其旧礼而一切苟简,独杜氏守其家法,不迁于世俗。盖自春秋诸侯之子孙,历秦、汉千有馀岁,得不绝其世谱,而唐之盛时,公卿家法存于今者惟杜氏。公自曾、高以来,以恭俭孝谨称乡里。至公为人,尤洁廉自尅。其为大臣,事其上以不欺为忠,推于人以行己取信。故其动静纤悉,谨而有法。至考其大节,伟如也。公享年八十,官至尚书左丞。方其六十有九,岁且尽,即上书告老。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累迁太子太保、太傅、太师,封祁国公于其家。天子祀明堂,遣使者召公陪祠,将有所问,以疾不至,而岁时存问、劳赐不绝。公少举进士高第,为扬州观察推官,知平遥县,通判晋州,知乾州,迁河东、京西路提点刑狱,知扬州,河东、陕西路转运使。入为三司户部副使,拜天章阁待制、知荆南府。未行,以为河北路都转运使,遂知天雄军。召为御史中丞,判流内铨,知审官院,拜枢密直学士,知永兴军。徙知并州,迁龙图阁学士,复知永兴军,权知开封府。康定元年,以刑部侍郎同知枢密院事,即拜副使。庆历三年,迁吏部侍郎、枢密使。明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治吏事,如其为人。其听狱讼,虽明敏而审覈愈精,故屡决疑狱,人以为神。其簿书出纳,推析毫发,终日无倦色,至为条目,必使吏不得为奸而已。及其施于民者,则简而易行。始居平遥,尝以吏事适他州,而县民争讼者皆不肯决,以待公归。知乾州未满岁,安抚使察其治行,以公权知凤翔府。二邦之民争于界上:一曰「此我公也,汝夺之」;一曰「今我公也,汝何有焉」。夏人初叛命,天下苦于兵,而自陕以西尤甚,吏缘侵渔,调发督迫,至民破产不能足,往往自经投水以死。于是时,公在永兴,语其人曰:「吾不能免汝,然可使汝不劳尔」。乃为之区处计较,量物有无贵贱、道里远近,宽其期会,使以次输送,由是物不踊贵,车牛刍秣,宿食来往如平时,而吏束手无所施,民比他州费省十六七,至于缮治城郭器械,民皆不知。开封治京师,常挠于权要,有干其法而能不为之屈者,世皆以为难,至公能使权要不敢有所干。凡其为治,以听断盗讼为能否尔,独公始有馀力省其民事,如治他州,而畿赤诸县之民皆被其惠。开封比比出能吏,而兼于民政者,惟公一人。吏部审官,主天下吏员,而居职者类以不久迁去,故吏得为奸。公始视铨事,一日,选者三人争某阙。公以问吏,吏受丙赇,对曰:「当与甲」。乙不能争,遂授他阙。居数日,吏教丙讼甲负某事,不当得。公悟,召乙问之,乙谢曰:「业已得他阙,不愿争」。公不得已,与丙而笑曰:「此非吏罪,乃吾未知铨法尔」。因命诸曹各具格式科条以白,问曰:「尽乎」?曰:「尽矣」。明日,敕诸吏无得升堂,使坐曹听行文书而已,由是吏不得与铨事,与夺一出于公。居月馀,翕然声动京师。其在审官,有以贿求官者,吏谢不受,曰:「我公有贤名,不久见用去矣,姑少待之」。庆历之初,上厌西兵之久出而民弊,亟用今丞相富公、枢密韩公及范文正公,而三人者遂欲尽革众事以修纪纲,而小人权倖皆不悦,独公与相佐佑。而公尤抑绝侥倖,凡内降与恩泽者,一切不与,每积至十数,则连封而面还之,或诘责其人,至惭恨涕泣而去。上尝谓谏官欧阳修曰:「外人知杜某封还内降邪?吾居禁中,有求恩泽者,每以杜某不可告之而止者,多于所封还也。其助我多矣,此外人及杜某皆不知也」。然公与三人者,卒皆以此罢去。公多知本朝故实,善决大事。初,边将议欲大举以击夏人,虽韩公亦以为可举,公争以为不可,大臣至有欲以沮军罪公者,然兵后果不得出。契丹与夏人争银瓮族,大战黄河外,而雁门、麟府皆警,范文正公安抚河东,欲以兵从。公以为契丹必不来,兵不可妄出。范公怒,至以语侵公,公不为恨。后契丹卒不来。二公皆世俗指公与为朋党者,其论议之际盖如此。及三人者将罢去,公独以为不可,遂亦罢,以尚书左丞知兖州。岁馀,乃致仕。公自布衣至为相,衣服饮食无所加,虽妻子亦有常节。家故饶财,诸父分产,公以所得悉与昆弟之贫者。俸禄所入,分给宗族,赒人急难。至其归老,无屋以居,寓于南京驿舍者久之。自少好学,工书画,喜为诗,读书虽老不倦。推奖后进,今世知名士多出其门。居家见宾客必问时事,闻有善,喜若己出;至有所不可,忧见于色,或夜不能寐,如任其责者。凡公所以行之终身者,有能履其一,君子以为人之所难,而公自谓不足以名后世,遗戒子孙,无得纪述。呜呼!岂所谓任重道远,而为善惟日不足者欤!曾祖太子少保讳某,赠太师。祖鸿胪卿讳叔詹,追封吴国公。父尚书度支员外郎讳遂良,追封韩国公。皆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娶相里氏,封晋国夫人。子男曰诜,大理评事;䜣,太常博士;讷,将作监主簿;诒,秘书省正字。三子早卒。女,长适集贤校理苏舜钦,次适秘阁校理李綖,次适单州团练推官张遵道。公以嘉祐二年二月五日卒于家。其子䜣以其年十月十八日,葬公于应天府宋城县之仁孝原。铭曰:
翼翼祁公,率履自躬。一其初终,惟德之恭。公在于位,士知贪廉。退老于家,四方之瞻。岂惟士夫,天子曰咨。尔曲尔直,绳之墨之。正尔方圆,有矩有规。人莫之踰,公无尔欺。予左予右,惟公是毗。公虽告休,受宠不已。宫臣国公,即命于第。奕奕明堂,万邦从祀。岂无臣工,为予执法,何以召之,惟公旧德。公不能来,予其往锡。君子恺悌,民之父母。公虽百龄,人以为少。不俾黄耇,丧予元老。宠禄之隆,则有止期。惟其不已,既去而思。铭昭于远,万世之诒。
翰林侍读侍讲学士王公墓志铭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四、《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一、《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三七、《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二二五、《三续古文奇赏》卷二四、《文编》卷六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公讳洙,字原叔。其生始能言,已知为诗,指物能赋。既长,学问自六经、史记、百氏之书,至于图纬、阴阳、五行、律吕、星官、算法、训故、字音,无所不学,学必通达,如其专家。其语言初如不出诸口,已而辨别条理,发其精微,听者忘倦,决疑请益,人人必得其所欲。故自其少也,一时名臣贤士皆称慕之,其名声著天下。初举进士,为庐州舒城尉。坐事免官,归居南京。故相临淄晏公为留守,奇其文章,待以客礼。久之,复调贺州富川主簿,未行,临淄公荐其才,留居应天府学,教诸生。会诏举经术士为学官,京东转运使举公应诏,召为国子监直讲,迁大理评事、史馆检讨、知太常礼院、天章阁侍讲、直龙图阁、同判太常寺。庆历中,小人有不便大臣执政者,欲排去之,未知所发。而杜丞相子婿苏舜钦为集贤校理,负时名,所与交游皆当世贤豪。已而舜钦坐监进奏院祠神会客,为御史所弹,公以坐客贬知濠州,徙知襄、徐、亳三州。范文正公、富丞相皆言王某学问经术,多识故事,宜在朝廷。复召为检讨、同判太常寺、侍讲,充史馆修撰,拜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铨。至和元年九月,为翰林学士。三年,以亲嫌改侍读学士兼侍讲学士。嘉祐二年九月甲戌朔,以疾卒,享年六十有一。累官至尚书吏部郎中,阶朝散大夫,勋轻车都尉,爵开国伯,食邑五百户。公为人宽厚乐易,孝于宗族,信于朋友,诸孤不能自立者,皆为之嫁娶。始举进士时,与郭稹同保,人有告稹冒祖母禫者,法当连坐。主司召公,问果保稹否,不然,可易也。公言保之,不可易也。于是与稹俱罢。公以文儒进用,能因其所学为上开陈,其言缓而不迫。天子常喜其说,意有所欲,必以问之,无不能对,尝以涂金龙水笺为飞白「词林」二字以褒之。至于朝廷他有司前言故实,皆就以考正。既领太常,吉凶礼典,撰定尤多。尝修《集韵》,校定《史记》、前后《汉书》,编《国朝会要》、《乡兵制度》、《祖宗故事》、《三朝经武圣略》。皇祐中,大享明堂,翰林侍读学士宋祁言明堂礼废久,必得通知古今之学者。诏公共草其仪,礼成,撰《大享明堂记》。又诏修雅乐。晚喜隶书,尤有古法。著《易传》十篇,其他文章千有馀篇。其施于为政,敏而有方。襄州中庐戍兵骄,前为守者患之,不能制。公至,因事召之,悉集于庭,告曰:某时为某事者,非某人邪?取其一二人寘于法,馀悉不问,兵始知惧。是时妖贼反贝州,州县无远近皆警动。佐吏劝公毋给州卒教习者真兵,公笑曰:「是欲防乱乎?此所以使人不安也」。在徐州,遭岁大饥,免民舟算缗,使得籴旁郡,而出公私米粟赈民,所活尤多。有司上其最,降诏书褒美。其在朝廷,多所论议。遇人恂恂惟谨。及既殁,而考其言皆当世要务。公知制诰,夏竦卒,天子以东宫旧恩,赐谥文献。公曰:「此僖祖皇帝谥也」。封还其目,不为草辞,因曰:「前有司谥王溥为文献,章得象为文宪,字难异而音同,皆当改」。于是太常更谥竦文庄,而溥、得象皆易谥。又尝论宗戚近幸,冒法干恩泽,以乱刑赏。又言天下民田税不均,而奸民逃亡,有司失其常税,请用郭咨、孙琳千步开方为均田法,颁之州县,使因民讼,稍稍均之,可不扰,而有司得复其常数。近时选谏官、御史,有执政之臣尝荐举者,皆以嫌不用。公以谓士饬身励行,而大臣荐贤以报国,以嫌废之,是疑大臣而废贤材,不可。及论河功、边食,皆可施行。方公病时,八月,开迩英閤,侍臣并进讲读,而公独病,天子思之,遣使者问公疾少间否,能起而为予讲邪。既而公病笃以卒,天子震悼,赙恤加等,赠给事中,特赐谥曰文。即以其年十月辛酉,葬于应天府虞城县之孟诸乡土山原。公,应天宋城人也。曾祖讳厚。祖讳化,赠太傅。父讳砺,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公初娶董氏,再娶胡氏,皆先公卒;又娶齐氏,封高阳郡君。子男五人:长曰叟臣,早卒;次曰力臣,太常寺太祝;次钦臣,秘书省正字;次陟臣,将作监主簿;次曾臣,某官。一女,适太常博士陈安道。铭曰:
惟王氏之先,远自三代,下迄战国。商、周、齐、魏,其后之人,皆以王为氏。故其为姓,尤多于后世。而太原之王,出周王子。公世可考,实太原人。后家于宋,遂以蕃延。惟其皇考,是生八子。公实其季,其德克嗣。播其休声,以显于仕。八支之盛,名誉材贤。公考朝廷,儒学之臣。退食于家,诜诜子孙。岂其不乐,胡夺之年?朝无咨询,士失益友。送车国门,出涕引首。于兹归藏,刻铭不朽。
江邻几墓志铭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君讳休复,字邻几。其为人外若简旷,而内行修饬,不妄动于利欲。其彊学博览,无所不通,而不以矜人,至有问辄应,虽好辩者不能穷也,已则默若不能言者。其为文章淳雅,尤长于诗,淡泊閒远,往往造人之不至。善隶书,喜琴、奕、饮酒。与人交,久而益笃。孝于宗族,事孀姑如母。天圣中,与尹师鲁、苏子美游,知名当时。举进士及第,调蓝山尉,骑驴赴官,每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家人求得之,乃觉。历信、潞二州司法参军,又举书判拔萃,改大理寺丞,知长葛县事,通判阆州。以母丧去职,服除,知天长县事,迁殿中丞。又以父忧终丧。献其所著书,召试,充集贤校理,判尚书刑部。当庆历时,小人不便大臣执政者,欲累以事去之。君友苏子美,杜丞相婿也,以祠神会饮得罪,一时知名士皆被逐。君坐落职,监蔡州商税。久之,知奉符县事,改太常博士、通判睦州,徙庐州,复得集贤校理,判吏部南曹、登闻检院,为群牧判官,出知同州,提点陕西路刑狱。入判三司盐铁句院,修起居注,累迁刑部郎中。君于治人,则曰:「为政所以安民也,无扰之而已」。故所至,民乐其简易。至辨疑折狱,则或权以术,举无不得,而不常用,亦不自以为能也。君所著书,号《唐宜鉴》十五卷、《春秋世论》三十卷、文集二十卷。又作《神告》一篇,言皇嗣事,以谓皇嗣,国大事也,臣子以为嫌而难言,或言而不见纳,故假神告祖宗之意,务为深切,冀以感悟。又尝言昭宪太后杜氏子孙宜录用。故翰林学士刘筠无后,而官没其资,宜为立后,还其资,刘氏得不绝。君之论议颇多,凡与其游者,莫不称其贤,而在上位者久未之用也。自其修起居注,士大夫始相庆,以为在上者知将用之矣,而用君者亦方自以为得,而君亡矣。呜呼!岂非其命哉!君以嘉祐五年四月乙亥,以疾终于京师,即以其年六月庚申,葬于某所。君享年五十有六。方其亡恙时,为理命数百言,已而疾且革,其子问所欲言,曰:「吾已著之矣」。遂不复言。曾祖讳浚,殿中丞,赠驾部员外郎;妣李氏,始平县太君。祖讳日新,驾部员外郎,赠太仆少卿;妣孙氏,富阳县太君。考讳中古,太常博士,赠工部侍郎;妣张氏,仁寿县太君。夫人夏侯氏,永安县君,金部郎中彧之女,先君数月卒。子男三人:长曰懋简,并州司户参军;次曰懋相,太庙斋郎;次曰懋迪。女三人,长适秘书丞钱衮,馀尚幼。君姓江氏,开封陈留人也。自汉轑阳侯德,居于陈留之圉城,其后子孙分散,而君世至今居圉城不去。自高祖而上七世,葬圉南夏冈;由大王父而下三世,乃葬阳夏。铭曰:
彼驰而我后,彼取而我不。岂用力者好先,而知命者不茍。嗟吾邻几兮,卒以不偶。举世之随兮,君子之守。众人所亡兮,君子之有。其失一世兮,其存不朽。惟其自以为得兮,吾将谁咎(《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三。又见《续文章正宗》卷七,《文编》卷六一,《文章辨体汇选》卷七○七,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五六。)?
某所:原校:「一作『阳夏乡之原」』。
祭苏子美文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九、《欧阳文忠公集》卷四九、《皇朝文鉴》卷一三三、《崇古文诀》卷一八、《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五五、《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集卷六五、《齐东野语》卷一○、《记纂渊海》卷四三、《八代文钞》第二六册、《名世文宗》卷二一、《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五八、《文编》卷六四、《文章辨体汇选》卷七五七、《渊鉴类函》卷一八二、《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一二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维年月日,具官欧阳修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湖州长史苏君子美之灵曰:哀哀子美,命止斯邪?小人之幸,君子之嗟。子之心胸,蟠屈龙蛇,风云变化,雨雹交加,忽然挥斧,霹雳轰车。人有遭之,心惊胆落,震仆如麻。须臾霁止,而回顾百里,山川草木,开发萌芽。子于文章,雄豪放肆,有如此者,吁可怪邪!嗟乎世人,知此而已,贪悦其外,不窥其内。欲知子心,穷达之际。金石虽坚,尚可破坏,子于穷达,始终仁义。惟人不知,乃穷至此。蕴而不见,遂以没地,独留文章,照耀后世。嗟世之愚,掩抑毁伤,譬如磨鉴,不灭愈光。一世之短,万世之长,其间得失,不待较量。哀哀子美,来举予觞。尚飨!
清轩铭(并叙)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镡津文集》卷一四
高识上人辟其精舍之南庑,尽得夫山川美景而濯濯可视。武功苏子美始名之曰清轩,其后贤士大夫多游赏而赋咏之。上人乃以其意,因命潜子铭之。既不得让,乃谓上人曰:天地万物莫不有清浊,其气象皆能感人而为正为乱。夫天地之清,其感人也肃;圣贤之清,其感人也庄;时世之清,其感人也修;山川之清,其感人也爽。天地与时世之清,化工吾不得而拟议;若夫圣贤山川之清者,是可推之以益于世也。适上人敞是轩也,会其山之静、水之清,以待来者而赏之者,其心开神爽,思虑不复淫滞,是亦益于人多矣。或有开爽其心神,而思返乎泰清至静,则其为轩之意愈得也。潜子因而铭之曰:
天地万象,有浊有清。惟清感人,人斯正也。惟浊感人,人斯乱也。惟清惟正,乃懋尔德。惟浊惟乱,乃滋尔慝。鉴哉君子,择时所适。戒哉君子,慎时所玩。尔轩惟明,尔景惟清。有山崇崇,可以摅情。有水泚泚,可以濯缨。既洁乃志,既清乃神。惟清惟洁,乃为至适。勿陋于轩,兹为嘉赏。勿谓外物,兹为神奖。惟清惟轩,惟道所假。克勤乃意,彼上人也。
重过句章郡 北宋 · 苏舜钦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
曾随使旆此东归,日日登临到落晖。
畴昔侍行犹总角,如今重过合沾衣。
窥鱼翠碧忘形坐,趁伴蜻蜓照影飞。
风物依然皆自得,岁华飘忽赏心违。
按:以上《苏舜钦集》卷六
沧浪亭怀贯之 北宋 · 苏舜钦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沧浪亭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澹,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黄本、陈本作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按:以上《苏舜钦集》卷七
秋夕怀南中故人 北宋 · 苏舜钦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向夕依阑念昔游,萧条节物更他州。
池平(黄本、陈本作光)不动天深碧,月色无情人独愁。
千里江山幽信绝,一场风露败荷秋。
征鸿急急知何事,断续哀鸣过不休。
按:以上《苏舜钦集》卷八
水轮联句(十六韵) 北宋 · 苏舜钦
五言排律 押灰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痛矣真源丧,纷纭物象来(子美)。
水轮今若此,世事亦宜哉(才翁)。
上下车交辐,周旋斗转魁(子美)。
咸渊日微堕,仙窟月初开(才翁)。
旁柅(原作楃,据黄本、陈本、李本改)从为用,垂縆重亦回。
枘多初不晓,机密暗相该(子美)。
圃外沧浪泄,庭间霹雳摧。
玉飞千仞表,缨挂九泉隈(才翁)。
翻覆殊难定,牵连巧自媒。
建瓴今比速,抱瓮此相哀(子美)。
平视曾无觉,深窥遂可猜。
团团释子壁,轧轧雁(原作燕,据黄本、陈本、李本改)王台(才翁)。
解见陶埏运,宁观将毂推。
造端原有发,汲用始知材(子美)。
本异道家意,定遭怡士咍。
转圆非雅具,攲(原缺,据黄本补,李本作覆)器有深灾(才翁)。
持满忘前监,相倾自下催。
流风无以复,视此一裴回(子美)。
寄守坚觉初二僧 北宋 · 苏舜钦
五言排律 押侵韵
曾携旧书卷,来宿古禅林。
方外求知性,诗中得赏音。
炉开山夜静,门掩雪天阴。
杌上一寒砚,灯前三苦吟。
韵强颜汗落,句切鬓丝侵。
玉就还重琢,河穷更远寻。
穴争探乳虎,沙独拣良金。
字稳天星转,篇终海月沈。
唱酬同记录,得失暗规箴。
木铎不徇路,薰风难和琴。
半生谁引手,中道比分襟。
分野三吴阔,年华二纪深。
师方传祖印,我欲谢朝簪。
岭外烟岚地,湖边云水心。
情悰张翰鲙,梦想陆机禽。
松下莓苔石,何年重访临。
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三一 按:清何焯考云:此诗见《吴郡志》三十一卷报恩光孝禅寺下。寄诗之时,尚为天宁万寿禅院,徽宗时乃改今额。其中“年华二纪”,“欲谢朝簪”,“岭外烟岚”之语,似非子美作。姑附录于此,以其中特多佳句,不忍逸也。康熙戊戌十月四日灯下,焯记。
送李生 北宋 · 苏舜钦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李生以病废,东入徂徕峰。
志气尚突兀,形骸已龙钟。
男儿生世间,有如绝壑松。
误为风雷伤,不与匠石逢。
哀哉千尺干,摧折似(原作以,据四库本改)秋蓬。
按:以上《苏舜钦集》卷一
往王顺山值暴雨雷霆 北宋 · 苏舜钦
押词韵第四部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王顺山
苍崖六月阴气舒,一霔(原作霪,据四库本改)淫雨如绳粗。
霹雳飞出大壑底,烈火黑雾相奔趋。
人皆喘汗抱树立,紫藤翠蔓皆焦枯。
逡巡已在天中吼,有如上帝来追呼。
震摇巨石当道落,惊嗥时闻虎与貙。
俄而青巅吐赤日,行到平地晴如初。
回首(黄本、陈本作看)绝壁尚可畏,吁嗟神怪何所无。
按:以上《苏舜钦集》卷二
苦调 北宋 · 苏舜钦
押先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阴闇必有鬼,高明者惟天。
鉴应未始忽,冥理有后先。
奸凶喜欺罔,放意快目前。
虎狼嚼生人,自适甘且鲜。
烈士共剑起,忿发如危弦。
人理已不胜,神报岂泯然。
惊呼彻上帝,洒血透九泉。
扪舌不敢语,咄咄徒自怜。
按:以上《苏舜钦集》卷三
寄题周源家亭 北宋 · 苏舜钦
押删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君家有虚亭,跨涧复面山。
泉声碎环玦,清绕窗户间。
潜鳞俯自钓,佳(黄本、陈本作嘉)树坐可攀。
我思醉其上,与子开尘颜。
微吟对一枰,放此白日閒。
按:以上《苏舜钦集》卷四
送梁子熙联句 北宋 · 苏舜钦
四言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大荣大辱,能生死人(叔才)。
二物不并,以挠厥真(子美)。
之子病闷,肠如车轮(叔才)。
劳忧到母,饿寒著身(子美)。
世俗卤莽,辄置莫亲(叔才)。
文彩光艳,伏不得伸(子美)。
悽吟哀号,酸入四邻(叔才)。
夜计破午,若燕若秦(子美)。
腹愤轧轧,胸奇陈陈(叔才)。
淮国晚岭,吴渠春津(子美)。
去谢夙蕴,归逢故辛(子美)。
雌火在(《山谷集》卷二六作相)丑,刮凿遁屯(叔才)。
驾风鞭霆,以脱凡鳞(子美)。
按: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四
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 北宋 · 苏舜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七、《苏学士文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某启:伏自台驭东上,颇失依庇,倾想恩德,一食三起。窃念古之烈士,身积道义,而往往伏穷阎之下,栖岩穴之中,虽裘葛不完,粝糠几废,亦未尝造谒有位,祈望恩奖。顾血气心膂,岂异于人哉?且非乐枯槁饿贱而恶荣利也。盖以被一顾之厚、一言之饰,虽没齿不可忘,茍不怀报,则夷狄之民也。是则知之浅,益自负而道胜;待之厚,必自倾而心劳;非局于险隘,祸难薄身,不可转脱,又安肯俛容撙意,求出入门下邪?舜钦性不及中庸之道,居常慕烈士之行,幼趋先训,苦心为文,十年馀矣。高位齿牙之论故不及,然未始趋跄其门阑,以翘知己,顾材质虽无似,窃以是自贵重焉。不幸皇天降凶,罹此大酷,血属百口,嗷然无归,濒于沟壑数者矣。始荷高平侍郎定其侨居之计,未几而有河阳之行。暨阁下开府,首传诲言,嗣颁饩醴,俄驱旌旆,致奠几筵,慰谕丁宁,存暖孤苦,力敦久要,坐变偷风。自尔家事细微,必为赒给,使举族免于流转,得专孝思。其为惠浅深,以此可见。每抚臆论报,然后知身命之轻于鸿毛也。比者,阁下入镇近辅,曾未踰旬,而辄辱书教,辞旨稠重,回出常节,益见大君子始终经纬之至也。感中腷塞,动成长嗥,沥血布言,疏略不则。秋夏之会,气候未调,伏冀精保寝兴,辅以药物,哀情不任倾祝之极。
上杜侍郎启 北宋 · 苏舜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七、《苏学士文集》卷一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某启:两获侍坐,辄沐垂誉鄙言,承言愧羞,默不敢谢。前又数有人言,阁下称道所联《含元赋》。窃惟大君子奖擢后进,故不惜溢言以誉之。然阁下为世标矩,人所仰属,坐镇藩屏,列邑承风,举动言论,播为仪法。若舜钦辈才术甚疏,无足称道。或当前时宜,训戒开扶,使就成人之业;至于谐言短韵,无补于世,不当置于齿牙间,使人传信。盖俗浮易扇,染而难回,非惟损明府之雅鉴,实亦隳风化之一节也。况提封之下,千里而远,其间抱才行、包道业者甚众,日希明府一言一顾,以为光价,有未获者,盖翘翘焉。幸冀移意于彼,以重所褒,则蚩陋者甘心自屏,安有所觊望哉!所索《崔处士墓铭》,承命不敢隐,谨缮写通上。惶恐惶恐。
与子玉帖 北宋 · 苏舜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七
舜钦启:近疏驰问,心疾未□也,然倾渴之怀,不可深道。令兄之来,为贶署□之寄,□喜所宜。仍闻权主□庠,必且淹留数月,□则上府必多佳士。此中亦纷纷,殊令人厌倦。盖向学者少而竞私者多,奈何奈何!木兰五器,聊资小饮,深愧鲜薄耳。因风数惠为慰。冬凛,希保爱。不宣。舜钦顿首,子玉长官仁弟,八日。
按:《停云馆帖》卷六,明拓本。
观定武兰亭卷题记 北宋 · 苏舜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八、《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九
庆历二年正月四日,武功苏子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