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通惠亭记 宋 · 蒋瑎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四、光绪《无锡金匮县志》卷三五、《锡山景物略》卷六
彭城钱侯申仲,世家于无锡。既仕而归,乃卜居于邑南漆塘山中,聚书四万卷,日取而读之,探古圣贤之蕴,以美其身。于其暇日,稍稍疏岩剔薮,立台亭,莳松竹,为游观之适。然是山无水,率以罂瓶汲于湖,以供朝夕之用。仆奴颜汗肩赪,陟降告劳。绍兴三年春二月,申仲行于其居之南,爰有寒泉,发于岩趾,以杖导之,如龙蛇蜿蜒,盈科而后进。酌而赏之,清冽滑甘,与惠山之泉无异。于是甃以瓴甓,洄为方池,馈膳漱浣,日用而不竭,乃作亭于泉上,名之曰「通惠」,意其与惠山通。山居之父老,闻而观焉,惊顾颜色,且曰:「水之行地中,一气耳。兹山去惠山不百里,则其泉脉灌输,理或有之」。或曰:「不然。吾与若居是山,老身长子,日以远汲为病。今钱侯莅止,而泉发于其居,岂天藏神閟,不轻付与,有待而出耶」?众以其言为是。乃相与歌曰:泉何为兮效祉,侯有德兮克君子。挹彼注兹兮,况羞馈祀。永收勿慕兮,自今以始。又赓而歌曰:孝友温良,溢于文章,钱侯之德兮。演迤汪洋,惠我无疆,兹泉之泽兮。德积而愈光,泽久而弥昌,世世其无斁兮。于是宜兴蒋瑎闻而异之,曰:昔唐相李文饶既贵重,其服御饮食,必欲极四方之怪珍,常喜饮惠山泉,置驿以取水,天下苦之。有浮图人告曰:「长安昊天观井水与惠山泉通」。公试之信然,遂罢水驿。寥寥数百年间,其事相为符望。然以予观之,惠山距长安数千里,而远有高山大川之限,是乌能相通哉?特以其味以似之耳。今九垄漆塘相望密迩,而申仲以隐德懿行,蒙神之贶,则泉为时发,亦无足疑者。因取父老之谣言,且本其所以作亭之由,而为之记。
按:明修《无锡志》卷四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跋谢君所收帖 南宋 · 李石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二、《方舟集》卷一三
吾友谢君出此卷,云得之岷下,屈指已二十一年矣。石时居先君忧,王巨济、张彦清、王仲衡相与抚存往来,俾得以自忘于忧患无聊而栖心尘外。乃如此三人者,今皆为古人,独石排摈无用,奔驰宦海,不复如向日为无事人,可叹也。蒲山本知来舍弟自潼川牛头寺以马载归,今尚在知来处,此山与吾兄弟几为三顽物以老。知来出仕,此本开空屋花竹间,然亦不得数见之。读诗凄然久之,因书卷尾,复还谢君。年月日跋。
知庐州王希吕除直宝文阁再任制 南宋 · 林光朝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五○、《永乐大典》卷一三四九九
具官某:西顾淮堧,莫尚总戎之重;北连边琐,盖取折冲之遐。乃锡赞书,是为申命。以尔受才明隽,积虑正平。百步生风,独养谏臣之气;一行系日,要从史氏之公。眷雄阃而重临,表长才之已试。并修耕筑,用僝事功。肆加因任之华,莫厚宠名之贲。尚迪明训,益振良图。可。
乞宣付孝宗皇帝圣谕入史馆奏 南宋 · 萧燧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五、《宋会要辑稿》崇儒七之一五(第三册第二二九六页)
恭睹淳熙八年四月甲戌经筵读真宗皇帝《正说》终篇。六月壬申,有旨宣谕:「陆贽《奏议》,可与不可进读」?王希吕等言:「贽论谏数十百篇,皆本仁义。元祐中苏轼等乞缮写进呈,置之座右。将来开讲如令进读,实有补于治道」。七月丙子,制曰「可」,且令日读五版。九年四月辛亥,诏讲读官同班奏事。上曰:「朕每见陆贽论德宗事,未尝不寒心。正恐未免有德宗之失,卿等可各条具阙失来上」。侍读芮辉奏:「陛下推诚待下,可谓曲尽甚至」。侍讲黄洽言:「德宗猜忌刻薄,《唐书》一赞尽之矣」。上曰:「德宗彊明,不肯推诚待下,虽更奉天离乱,终不悔悟。当彼艰难之时,所宜与贽朝夕论议,犹恐不济,而每事但遣左右宣旨,罕尝面谕,岂能深究利害,此所以知德宗之不振也」。侍讲崔敦诗言:「德宗于军旅间,亦多是中人传旨,实情安得上达」?上曰:「德宗欲以此济其猜忌刻薄」。煇又奏:「圣言及此,社稷之福」。于是合辞奏言:「臣等敢不仰遵圣训,愿竭愚忠」。十三年三月癸卯开讲,时《奏议》犹有三帙,凡三万五千馀字。有旨谕讲读官:令自后每读以半帙为率。四月庚戌,臣燧读贽《论度支令折税市草事状》。臣燧言:「自古聚歛之臣,务为欺诞以衒能,未有不先纷更制度者」。上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耳」。庚申,臣燧读贽所论裴延龄书。上曰:「贽论延龄奸恶反覆曲折如此,延龄可谓至小人」。臣燧言:「延龄之奸最甚,世所罕有」。又有旨,特以十八日、二十二日御讲延。臣燧又读贽所论裴延龄书,读毕,臣燧言:「君子未尝不欲去小人,然常为小人所胜,如萧望之为恭显所胜,张九龄为李林甫所胜,裴度为皇甫镈所胜」。上曰:「皇甫镈亦延龄之徒也」。惟臣等以庸琐之材,幸得备员华光,日侍左右。仰惟陛下以天纵典学,缉熙光明,一话一言,皆足以贻诸万世,尧舜之圣,不过如是,岂唐德宗所当同日而语!然宸心惕惕,每虑或蹈其失,以为寒心。夫德宗亲闻贽言,而弃之如土梗;陛下进诵贽语,而宝之如元龟。至以退朝之后,倾听数千言而不为倦厌。又特于双日躬御迩英,盖故事所未有。圣愚相去,何止高天之与下地也!臣等不胜大愿,乞宣付史馆,以彰著陛下不矜不伐、执古御今之意。
自序 宋 · 司马振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五
昔李翰作《张巡传》云云。吾祖尚书靖康间奉使,辞气激烈,虽不能遏方张之势,而亦足以起其敬畏之心。及扈从北狩,不以利动,不以死惧,高宗加谥忠洁,着之国史。吾祖大节无遗憾矣。若季父武子一心本朝,遽遭屠戮,后韩太监纪其详,王尚书希吕书其略,虽未能载诸史册,而节义之名,庶几不至磨灭云。
按:《居易录》卷八。(祝尚书校点)
夜直玉堂读王仲行正字文编用入馆新诗韵(庚寅十月二十九日) 南宋 · 周必大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轶材腾骥騄,涌思决河渠。
枝茂根先实,名高士岂虚。
君王怜旧土,馆殿有新除。
努力功名会,燕然欠大书。
次韵王仲行尚书宿直两绝句 其一 南宋 · 周必大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东省南宫切太微,夔龙行集凤凰池。
更哦殿阁薰风句,坐觉微凉生桂枝。
次韵王仲行尚书宿直两绝句 其二 南宋 · 周必大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紫禁同依日月辉,苍颜独愧羽毛奇。
水如明镜虽堪俯,笑汝星星谁肯嬉。
兵部王仲行尚书惠诗叙近日直舍隔壁论诗说棋之戏次韵为谢尚书近录旧诗一篇为赠故并及之 南宋 · 周必大
押尤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诗可弄万象,棋能消百忧。
苦吟复苦战,已过心休休。
自从识夫子,十阅长安秋。
奇才掩众俊,博物包九流。
游戏亦臻极,他人叹无由。
脚踏软红尘,手把大白浮。
每坐客常屈,有社谁敢投。
此事聊复尔,壮怀许闻不。
杀虏卢龙沟,镌羌西海头。
六奇蕴秘策,凿壁那可偷。
稍见壶子机,已惊季咸俦。
遂盗祖师法,敢与神秀侔。
岂如念贫绩,明许馀光求。
故将绣段赠,不责玉案酬。
从今空囊富,免为杜陵羞。
同讲筵官辞免进读三朝宝训终篇转官奏状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九、《历官表奏》卷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大中大夫、试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臣周某,朝请郎、试兵部尚书、兼侍读臣王希吕,朝议大夫、权尚书户部侍郎、兼侍讲臣陈岘,朝奉大夫、侍御史、兼侍讲臣黄洽,朝奉郎、秘书省著作郎、兼崇政殿说书臣崔敦诗同状奏:臣等准尚书省劄子,五月六日,三省同奉圣旨,经筵进读《三朝宝训》终篇,侍读、侍讲、说书并特转一官者。非常之恩,承命震恐。臣等伏睹真宗咸平中肇正讲读之职,始命邢炳专讲《左氏春秋》,其后篇帙既竟,特宴近臣,仍有赐赉迁官之宠,载在史册,以为美谈。仰惟陛下迪三圣之丕烈,频御迩英,乐闻谟训。臣等适有天幸,偶值终篇。圣恩所加,务极隆厚。赐饮则敕使踵至,赉予则骈蕃不一。臣等无稽古之力,窃稽古之荣。其为光辉,已不胜言。若复骤增显秩,必将上累信赏,下拂公议,此臣等之所以惧也。且邢炳初终自讲一经,宜有异数。今略计十九年间,任讲读者近六十人,曾非独劳,乃掠众美,此又臣等之所以惧也。伏望圣慈矜怜危恳,原省罔功,因其旋辞,特格前诏,庶几侥倖之责犹可逭于万一。臣等无任虔祈战汗之至,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进谢恩诗表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少傅、保宁军节度使、醴泉观使、兼侍读、卫国公、食邑一万一千五百户、食实封四千九百户臣史浩,大中大夫、试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兼太子詹事、兼修国史、管城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户臣周某,朝请郎、试兵部尚书、兼给事中、兼修玉牒官、兼侍读、符离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臣王希吕,朝议大夫、权尚书户部侍郎、兼详定一司敕令、兼侍讲、闽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臣陈岘,朝请大夫、起居郎、兼太子侍讲臣木待问,朝请郎、起居舍人、兼玉牒所检讨官臣宇文价,朝奉大夫、侍御史、兼侍讲臣黄洽,朝奉郎、秘书省著作郎、兼学士院权直、崇政殿说书臣崔敦诗上表:臣某等言:伏蒙圣恩以进读《三朝宝训》终篇,赐臣等御筵及牙简、金带、砚匣、鞍马、香茶者。侍言虎观,陈三圣之宏规;锡宴麟台,讲一时之盛礼。匪颁意厚,宣劝恩深。既怙冒于光荣,宜发扬于歌咏。臣浩等伏以皇祖有训,嘉言孔彰。开创守持,垂亿万年之基业;都俞吁咈,定六十载之纲条。皆聚此书,克昌厥后。而臣等读惭左史,时际右文。获并造于细毡,敢妄希于重席!徒缘幸会,猥被眷私。属餍殽核之丰,眩骇鼓钟之奏。袅蹄象齿,第分御府之珍;骏足雕鞍,均拜天闲之赐。载颁贡焙,申锡宝薰。岂伊极陋之姿,堪此殊常之宠?兹盖伏遇皇帝陛下缉熙帝学,阐绎人文。诵上世之遗书,宁专耳受;监先王之成宪,固欲躬行。逮讫华编,特推饫赐。儒流改观,识咸平、庆历之遗风;政路偕来,兼元祐、绍兴之故实。若时旷典,增焕昌期。臣等积愧优恩,粗知美报。盖九五正大君之吉象,已应于云需;则群黎祈万寿之增诗,必赓于《天保》。臣等无任感天荷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各斋沐,撰成《谢恩诗》,随表上进以闻(《历官表奏》卷四。)。
定:原缺,据四库本补。
论舒濠守臣奏劄子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五、《周文忠公奏议》卷一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昨见王希吕奏守北峡阙利害,得旨下池州张诏、江州赵永宁议定。近据二人奏,所部兵数不多,池州已认巢县,江州又照管阳罗,俱无力可及北峡。臣再三思之,兵力诚有不及。按北峡在舒州境内,相去不远,今雍希稷偶已致仕,若舒州守臣得人,可使拣选民兵付之防守,免至别调大军。又濠州赵不违与通判不流是缌麻亲,见乞回避。两郡虽曾除代,能否尚未可知,欲望来日宣谕各别举可用之人使填此阙,实为要务。谨密具奏知,伏乞睿照。
奏知王澬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六、《奉诏录》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早来恭闻圣谕,新利路运判王澬是曾屡经言章者否?继宣谕,所问乃曾为编脩官,不连点水,臣窃恐是王质,未敢进言。退而契勘得本人昨知吉州,两为察官刘藩觉察,一经臣僚言罢,今录全文进呈。昨见丞相雄,云澬已经宫观一任,钱佃言其无辜,王希吕荐其有才,且地远人所惮往,所以除授其人。见今在此,将来引对,更在圣鉴。臣曾蒙顾问,合具奏知。
又欲作书与牛僎王希吕奏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奉诏录》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一、臣伏准御批,令臣作书戒王卿月、江溥,以今日非投壶雅歌之时,谨遵圣训。所有令条具边防合有措置事宜,尤为急务。臣更欲作一书与牛僎,亦谕以此意。如或可行,别具检进呈。
一、臣昨禀淮西地分未有成说,固知圣明临时自有区处。但今之将帅鲜能素定规模如古之名将,若不预加警策,缓急恐费指纵。臣意欲作书,或自御前降旨与王希吕、郭钧、雷世贤等,问以将来或有守禦攻讨,其方略如何,使之相度地势,精思熟讲,以备应变。虽未必皆能尽善,亦须留心措画,不敢忽略。未审圣意以为然否?如或可行,容臣别具检进呈。右二事并取圣裁。
作书与王希吕等回奏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奉诏录》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伏准御批令作书与王希吕、郭钧、雷世贤、牛僎等,问以边防事宜,欲臣来日具检进呈,然后遣发。伏乞睿照。
缴王卿月等书草奏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奉诏录》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已尝奏知拟到与王卿月、王希吕等书草,谨具进呈,乞赐睿览,改定付出。或大意有未当,容朝殿日禀旨。伏乞圣裁。
王希吕劄子回奏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奉诏录》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伏准内侍杨舜卿传奉圣旨,付下王希吕奏劄。臣已祗领,更候郭钧、梁师雄条具到,谨当逐一奏禀。伏乞睿照。
沈清臣被责因依御笔回奏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奉诏录》卷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伏蒙圣问,记得是投匦上书论王希吕本归正人,不合用为谏官。谏院以希吕乃所隶,不敢受,清臣即录本呈宰执。台谏虞允文怒奏其事,兼疑沈介教之奏,送大理寺鞫勘。鍜鍊久之,元非沈介教唆,遂坐书未进御而誊本示人,编管封州。伏乞睿照。
缴荐士奏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二、《奉诏录》卷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昨晚既具回奏,连夜翻阅旧书,方见元荐士劄子乃是七月初众人面纳,明知朝廷未必听用,不过各欲藉口塞故旧之责。此亦古今常事,无足多怪。当时臣与二参说了,各自收起,直至八九月间,好事者方知,以告葛邲,因而转相传说,敬达睿听,其于用意,自有曲折。幸因圣问,方表不曾进拟一名,少杜谗者之口。内范仲黼、王叔简并川人,系是近日圣选,无待臣言。其徐元德、黄艾、袁燮各有贴说,伏乞睿照。
〔贴黄〕只如张枃顷露章力荐沈焕,或者虑其收用,即为飞语以中之,风波可畏如此。近日王希吕又有奏劄荐焕,至今不敢将上,足见臣之畏缩,旦夕不免进呈,取旨批讫。
〔再贴黄〕袁枢久被圣知,偶与陈贾有仇,近复因冷世光事,所以不乐者多。罗点蒙亲擢右史,未免人之忌嫉。张体仁乃梁克家所荐,叶适是王淮用为学官,冯震武则留正幕属。五人皆主张朱熹,遂致议论,似未必专为荐士。伏乞睿照。
台谏员数回奏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二、《奉诏录》卷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御史台/中丞一人。侍御史一人/殿中侍御史二人/以上并系言事官,近例有侍御史则不除中丞。
监察御史六人/旧亦曾许言事,后来止察事而已。
谏院/左右谏议大夫各一人。左右司谏各一人/左右正言各一人/右皆神宗皇帝初定官制所置员数,至今以为定式。
臣伏蒙圣慈遣中使下询台谏员数,谨具录进呈。元祐间用人最多,台中言事官常差三人,谏院常差四人。绍兴初,御史台、谏院言事官亦各三两人,隆兴初各差两人。号天子之耳目,辨人才之邪正,最宜遴选。祖宗故事,明降指挥,令翰林学士、给舍,或侍从之贤,及台谏之长,各荐数人,然后就其中选择用之。寿皇时亦然,谓如郑丙荐张大经、刘国瑞,及王希吕荐京镗,并萧燧荐余端礼之类是也。然须先审择端亮之人,方可委以荐举。其人不贤,所荐决不合于公议。此乃本朝家法,惟陛下深留圣意,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