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青玉案 其一 对雪追和谢幼槃 宋 · 王之道
 押词韵第八部
金尊照坐红裙绕。
怪一饷、歌声悄。
乱扑珠帘风絮晓。
香薰笑语,酒烘颜色,莫逐流年老。

诗涛入笔悬河倒。
快万里云天为君扫。
检点春容何处早。
柳条青眼,梅梢粉面,得恁于人好。
与邓漕成材小简 宋 · 胡铨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一○、《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一三
某故人益阳谢宣教纯孝,书荐其兄苍梧纯粹孝友廉勤,久荷台庇,欲出门下,厥路无由,辄求某一言为地。
某自惟粪土之言,决不能动人,兼亦不识其为人,因辞者屡矣,而书来不已。
某虽恶其强聒,而又私喜其意恳恳于厥兄如此也。
《书》以弟不念天显,兄不念鞠子哀为言,《春秋》讥郑伯不兄、段不弟,《诗》《易》及《戴经》十伦,皆以兄兄弟弟为说,圣人于天伦至矣。
其平生断断无他技,独于手足之爱颇厚,先兄早世垂二十年,至今不忍各爨。
每见人兄弟怡怡者,必健羡之,恨我独无也。
今见二谢友于如此,令人感叹不已,就令不求知于世,尚当暴白其事以告当路贤有力者,表而出之,况其言恳恳耶?
仆重念近世荐举道衰,非权要有挟,则往往货取。
谢君不走权要,不以货取,而独有求于仆,则谢之为人可知也。
谢君不走权要,不以货取,而独因仆以求知于执事,则执事之荐人不私,又可知也。
年兄其亮之否乎?
年兄知仆深且久,故敢索言之,然可否则不敢必。
手冻,不能多言。
主簿程同年和永平门诗再赋四绝因以赠别 其二 南宋 · 王十朋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高唱犹嫌二谢平,偏师能破五言城。
鄱人口诵新门记,已作雷门振大声。
竹友斋记1185年3月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八、《南涧甲乙稿》卷一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
赵彦秬周锡寓于东阳佛舍,种竹百馀,以朝夕其下,名曰「竹隐」,而告于予。
予曰:则佳矣美矣,然隐非吾子事也。
吾闻古之所谓隐者,谓其时命之大谬而不可以出也。
今子以帝族之贤而圣明在上,一试而得官,再试而暂踬,然子之论议卓然益高,文辞蔚然益华,校今多士之选曾何后?
齿壮而发鬒,特时有未至而已,何遽以隐为?
吾将更以为「竹友」,则何如?
周锡曰:君之语我厚矣。
夫友者,同志之称也。
之志谓何,而人何得以友之?
予曰:古之所谓友者,岂惟同志之谓,盖亦友其德也。
之志不得而通,抑其德有似于君子欤?
今夫而华,而茂,而成且实,而复其根,则固草木之常也。
为不然,以拱把之姿而怀金石不渝之操,以寻丈之材而蕴松柏后凋之节。
虽葩卉艳发,澹然不为之迁;
雪霜冱严,挺然不为之槁。
依乎山巅,放乎水涯,气凌云霄之上,舞佳月而啸清风。
若不复为世用也,逮其用焉,穴而吹之,足以为威凤之鸣,协律吕之和,挺而箦之,足以障洪河而庇广厦。
荐之清庙而为笾,纳之金匮而为简筴。
帷堂以为帘,设几以为簟,总竿以为箾,傅羽以为箭。
旅于菁茅而不为侈,杂于木屑而不为贱。
之用无施而不可焉,是其虚心以近道耶?
今子之未至者,时也。
使圣人而能为时,则起雷而造冰矣。
惟时至然后应,则亦何事于隐乎?
且君子坐卧于竹阴,而吟咏于一室,于中怀之得,固亦无异于隐者,俟有用而发焉,宜无以隐名也。
之德有似于君子,故愿吾子友之。
淳熙十二年三月颍川韩某记。
大明寺 宋 · 仲并
 押词韵第四部
招提隐松桂,远在城一隅。
我来岁云暮,天寒气象殊。
寓目得佳趣,百念如涤除。
及此斋时钟,箪瓢慰吾臞。
丈室曦未来,香篆沈熏炉。
聊施济胜具,未暇学跏趺。
缓步大明寺,山光佳有馀。
郊原自春色,物意如相娱。
习公四海士,豪气编虎须。
邂逅偶倾盖,清游邀我俱。
相从得二谢,笑语寄歌呼。
楚东酬倡序 南宋 · 洪迈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一七
次韵作诗,于古无有。
春秋时,列国以百数,聘问相衔于道,拜赐告成,责言蒇事,周旋交际,盖未尝不赋诗,然所取正在三百篇中,初非抒意作也。
苏、李河梁之别,建安七子、颜、何、陶、沈、二谢洞庭潇湘之阕,池草澄江之句,曲水斜川之集,联翩迭出,重酬累赠。
双声叠韵,浮音切响,法度森严,圆转流丽,独未闻以韵为工者。
蜀州郑公、韦近、郭受,来往杜少陵间,有唱必报,率不过和意而已。
韩诗三百七十一,唯陆浑《山火》一篇曰次韵,而与孟东野变化上下者乃四之。
十联句中,使其以工韵为胜,吾知其神施鬼设,百出而百不穷,磊隗舂容,靡紫青而撠胶葛也。
梦得乐天微之诸人,兹体稍出。
极于东坡、山谷,以一吟一咏,转相简答,未尝不次韵。
妍词秘思,因险见奇,搜罗捷出,争先得之为快。
潏潏乎舟一叶而杭滟滪也,岌岌乎其索骊龙之睡也,盎盎乎朝华之舞春,琅琅乎朱弦之三叹也,翼乎雕鹗之戛秋空也,渊乎其色倾国也。
诗至是极矣!
按:《馀师录》卷四,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傅给事竹友诗稿1208年7月23日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四○、《渭南文集》卷三一、雍正《浙江通志》卷二六七、《放翁题跋》卷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王逸少写经换鹅给事傅公笼鹅换,二者皆山阴胜绝事。
然换鹅事,人皆能道之;
事,未甚著,乡人以为恨。
独某曰:是不足怪也。
逸少志在物外,不肯轻为世用,故换鹅事易传。
给事方南渡之初,忠义大节,为一时称首,虽困于谗诬,用之不尽,然至今闻其风者,可立衰懦。
则换事,固应不传,盖所见于世者大也。
给事遗文百卷,今藏秘阁,某领策府时见之。
嘉定元年七月庚申,陆某谨识。
题聂倅周臣所藏黄鲁直送徐隐父宰馀干诗稿1198年5月21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三、《平园续稿》卷八、《益公题跋》卷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山谷此诗今载《外集》,不观初草,何以知后作之工?
老杜云:「陶冶性情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苟作云乎哉!
庆元戊午岁戊午戊午日,平园老叟周某书而归之聂氏。
抚州邬虙诗1198年9月13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三、《平园续稿》卷八、《益公题跋》卷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临川晏元献公王文公主文盟于本朝,由是诗人项背相望,近世如谢无逸幼槃兄弟及饶德操汪信民皆杰然拔出者也。
南渡以来,又得寓公韩子苍吕居仁振而作之,四方传为盛事。
其后儒冠则曾季狸裘父,释氏则文惠大师惠严,道士黎道华师侯,同时以诗鸣,人喜称之。
今邬君文伯复以科举馀力刻意吟咏,橐其新旧稿远以相示。
予虽不能诗,然亦知其为佳作也。
盖木有本可以干霄,水有源可以至海,以君之才进而不已,追前人而与之齐斯无难矣。
庆元戊午九月戊申
江西宗派诗序淳熙十一年十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二○、《诚斋集》卷七九、《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一○、康熙《西江志》卷一七八、《南宋文录录》卷一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江西宗派诗者,诗江西也,人非皆江西也。
人非皆江西而诗曰江西者何?
系之也。
系之者何?
以味不以形也。
东坡云「江瑶柱似荔子」,又云「杜诗似太史公书」,不惟当时闻者呒然,阳应曰「诺」而已,今犹呒然也。
非呒然者之罪也,舍风味而论形似,故应呒然也,形焉而已矣。
高子勉不似二谢二谢不似三洪,三洪不似徐师川师川不似陈后山,而况似山谷乎?
味焉而已矣。
酸咸异和,山海异珍,而调胹之妙出乎一手也。
似与不似,求之可也,遗之亦可也。
大抵公侯之家有阀阅,岂惟公侯哉,诗家亦然。
窭人子崛起委巷,一旦纡以银黄,缨以端委,视之,言公侯也,貌公侯也。
公侯则公侯乎尔,遇王谢子弟,公侯乎?
江西之诗,世俗之作,知味者当能别之矣。
昔者诗人之诗,其来遥遥也。
然唐云李、杜,宋言,将四家之外举无其人乎?
门固有伐,业固有承也。
虽然,四家者流,一其形二其味、二其味一其法者也。
盍尝观夫列禦寇,楚灵均之所以行天下者乎?
行地以舆,行波以舟,古也,而子列子御风而行,十有五日而后反,彼其于舟车且乌乎待哉!
然则舟车可废乎?
灵均则不然,饮之露,餐之英,去食乎哉!
芙蓉其裳,宝璐其佩,去饰乎哉!
乘吾桂舟,驾吾玉车,去器乎哉!
然朝阆风,夕不周,出入乎宇宙之间忽然耳,盖有待乎舟车而未始有待乎舟车者也。
今夫四家者流,苏似李,黄似杜。
苏、李之诗,子列子御风也;
杜、黄之诗,灵均之乘桂舟驾玉车也。
无待者,神于诗者欤?
有待而未尝有待者,圣于诗者欤?
嗟乎!
离神与圣,苏李苏李乎尔,杜黄杜黄乎尔;
合神与圣,苏李不杜黄,杜黄不苏李乎?
然则诗可以易而之哉!
秘阁修撰给事程公以一世儒先,厌直而帅江西,以政新民,以学赋政,如而肃,如秋而燠,盖二年如一日也。
迨暇则把酒赋诗,以黼黻乎翼轸,而金玉乎落霞秋水。
尝试登滕王阁,望西山章江,问双井今无恙乎。
因喟曰:「《江西宗派图》,吕居仁所谱,而豫章自出也。
而是派之鼻祖云仍,其诗往往放逸,非阙欤」?
于是以谢幼槃之孙源所刻石本,自山谷外凡二十有五家,汇而刻之于学宫,将以兴发西山章江之秀,激扬江西人物之美,鼓动骚人国风之盛。
移书谂予曰:「子江西人也非乎?
序斯文者不在子,其将焉在」?
予三辞不获,则以所闻书之篇首云。
淳熙甲辰十月三日庐陵杨万里序。
溪堂竹友集合跋绍兴二十二年十一月 南宋 · 苗昌言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四三、《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皕宋楼藏书志》卷七八
临川谢字无逸,其文章学业为缙绅推重,以其所居溪堂,称之曰溪堂先生
弟迈幼槃以字行,兄弟以诗鸣江西,有《文集》合三十卷,邦之学士欲刊之,以贻永久,积数年而未能也。
绍兴辛未赵公朝议来守是邦,期年政成,民服其教,慨然思以儒雅饰吏事,命勒其书于学宫,以称邦人之美意。
昌言以铅椠董兹职,于是搜访阙遗,以相参订,晚得溪堂善本于前学正易蒧,又得幼槃善本于其子敏行。
蒧知溪堂出处甚详,敏行逮事其父,诗律有典型,其编次是正可无恨矣。
刀笔方兴,士大夫翕然称赞。
工未讫功,而四方愿致其集者日至,以是知二公之名重当时,欲见诗者惟恐后也。
闻之乡老,无逸之交游无非天下名士,其后幼槃声闻寖广,与之并驱而争先。
既没之后,为之传序,为之哀词、祭文者甚众。
今未暇博询而编录也,特取舍人吕公之书摹其真迹于后,庶几因吕公,而不失二公文行之实云。
壬申冬十一月辛卯朔建康苗昌言题。
按:《竹友集》卷一○附,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邵武县谢君墓碣铭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一、嘉靖《邵武府志》卷一二
临川隐君子,曰溪堂先生谢君,名逸字无逸,与其弟竹友先生名薖字幼槃,俱学诗于黄太史氏,而以清介廉节有闻于时。
然皆不遇以死,是以独以其诗行于四方,而其行业之懿,则非其邑子有不得而详焉,是可叹已。
竹友之子曰敏行,字长讷自号中隐居士,娶季氏,生子曰源,字资深,始以进士得官,为文林郎邵武军邵武县
且以庆恩,得封其母为太安人,盖将有以大其门者。
而不幸以卒,识者莫不伤之。
资深自幼日诵数千言,少长受经属文,有声庠塾间。
士大夫之贤者来临川,闻其名莫不延致而宾礼之。
再试礼部中第,宰相以两先生故,不使从吏部选,言于上,以为建昌军学教授
居官静重有守,然事有当为,亦不惮改革也。
尝祠其乡之贤者五人于学,以劝诸生,而故刘侍郎季高为之记。
秩满,诸生相率状其行治,扣漕台请留之。
使者知其贤,顾法不可,因相与荐之,得稍迁秩,复教授江州州学
未行,遭父丧。
终制,调隆兴府南昌县
李侍郎仁甫将漕江西,披辑旧闻,以修一路图经,于官属中独以资深为可与于此者,又与诸使者共荐之。
尝行邑事岁馀,属帅守以聚歛为急,诸邑奉承唯谨,而资深独无所屈,常叹曰:「迫贫民以奉上官,吾弗忍为也」。
帅守以是于资深独不悦,而邑人深德之
既去,父兄子弟相与送之,数里不绝。
帅守愧叹,亟以荐书追而与之。
曹校考,当改京秩。
会举将有故不果,遂来邵武
当路者多知其贤,而常平使者宋君若水尤敬重之,又率同列交荐。
章下而资深已病不起矣,时年五十有八,淳熙辛丑九月己丑也。
资深天资浑厚,人少见其喜怒。
未第时,敩学以奉甘旨。
教抚弟妹而婚嫁之,乡党称其孝友
家世清贫,独有园廛数亩,中隐君既以其号榜之
至资深,虽从官,然于生产亦不能有所增益,独葺此园,筑室其间,杂莳花木蔬果桑竹,暇日挟册吟哦其间。
虽饭疏饮水,不自知其有不足也。
其诗秀润和雅,有二祖风致。
存者百馀篇,号《空斋诗稿》云
资深娶同郡黄氏,生三男五女。
男曰枢,曰机,曰椿
女所适曰严享甫,曰饶祁,馀未有行也。
资深在邵武时,尝以檄书便道过我。
予雅闻资深名,一见即知其长者。
既去,游武夷山水间,得予所结庐处,复留诗见属。
予以是又知其句律之妙可追前辈无惭也。
顾未及酬而闻其讣,又以病不能往吊。
今枢等既葬资深中隐君墓之侧,而以书奉资深亲友吴君炳若之状来请铭。
时予方病,欲谢不能,又念资深前日赋诗相属之意不可以终莫之偿也,乃为之铭。
铭曰:
惟君家,世隐沦。
载其德,之后人。
承之,势欲振。
涂未半,陨厥身。
藏于斯,从隐君。
陵为谷,订此文。
宣州许侍郎 南宋 · 王质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雪山集》卷九
绣幢画戟,占大藩鼓角之雄;
缃帙缥函,通宝殿图书之秘。
郁五云之多处,居千骑之上头。
敢掣铃绦,载驰书牍。
恭惟某官量涵海岳,气塞乾坤,孕楚东山水之灵,为天下󲦤绅之选。
宏图甚远,抟九霄鹏翮之风;
独力不摇,扛万斛龙文之鼎。
虽未见紫芝眉宇,固尝闻夫子之文章。
月斧风斤,驱英辞于笔下;
签牙轴锦,落佳制于人间。
数端事业以兼全,近代人才之未有。
惟叠嶂双溪之形胜,有一王二谢之风流,不忝此邦,亶惟今日。
控赤鲤之驾,行趋觐于天皇;
踞白龟之城,暂镇临于郡会。
某素无奇操,喜慕英游,周旋诸彦之中,奔走盛名之下。
四海习凿齿,蹒跚绝望于亨涂;
荆州,晼晚终酬于素愿。
秋清淑,棠荫靓深,愿调六气之宜,用慰群伦之望。
汪秘校携诗并雪月二赋相访次其韵 南宋 · 王炎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自从就食寄他州,不到乡关近十秋。
文采谁能如象齿,交游今乃见龙头。
携诗过我情何厚,落笔惊人语不休。
雪月赋成凌二谢,高怀肯述畔牢愁
谢大谏 南宋 · 舒邦佐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双峰猥稿》卷七
命出词垣,位当谏省
号真御史,已竦一台之端;
上大夫,遂陟七人之长。
华夷增震,风采愈新。
恭惟某官于宗派传心,于韩柳关键落笔。
乡誉齐三刘之月旦,家声继二谢之风流。
半生州县徒劳,但时梦灵运春草
一日旌车亟召,如忽起安石东山
作诸儒领袖之官,任九重耳目之寄。
不沽激以市直,不原贷以容奸。
必众口之共憎,为十手之所指,始动笔端之鹰隼,弗置道上之豺狼。
徒瞻外貌之甚温,谁识刚肠之不屈?
凡此霜台之隽伟,亦我艮斋之绪馀。
独深丹扆之知,亟正青蒲之召。
阳子不谈细碎而有待,郑公转觉妩媚而可亲。
大人格君非,少劳补衮;
宰相先德望,行听宣麻。
某久疏雾之披,屡拜郇云之赐。
逖闻成命,倍激欢悰。
朝有直臣,但听将军之好语;
门多喜色,难参贺客之后尘。
与程帅书1187年 南宋 · 陆九渊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三四、《象山集》卷七、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应天山
伏蒙宠贶《江西诗派》一部二十家,异时所欲寻绎而不能致者,一旦充室盈几,应接不暇,名章杰句,焜耀心目,执事之赐伟哉!
诗亦尚矣,原于赓歌,委于风、雅。
风、雅之变,壅而溢焉者也。
湘累之《骚》,又其流也。
《子虚》、《长杨》之赋作,而《骚》几亡矣。
黄初而降,日以澌薄。
彭泽一源,来自天稷,与众殊趣,而淡泊平夷,玩嗜者少。
隋唐之间,否亦极矣。
杜陵之出,爱君悼时,追蹑《骚》、雅,而才力宏厚,伟然足以镇浮靡,诗家为之中兴。
自此以来,作者相望,至豫章而益大肆其力,包含欲无外,搜抉欲无秘,体制通古今,思致极幽眇,贯穿驰骋,工力精到。
一时如陈、徐、韩、吕、三洪、二谢之流,翕然宗之,由是江西遂以诗社名天下。
虽未极古之源委,而其植立不凡,斯亦宇宙之奇诡也。
开辟以来,能自表见于世若此者,如优昙花,时一现耳。
曾无几时,而篇帙寖就散逸,残编断简往往下同会计之籍,放弃于鼠壤酱瓿,岂不悲哉?
网罗搜访,出隋珠和璧于草莽泥滓之中而登诸箧椟,干霄照乘,神明焕然,执事之功,何可胜赞!
是诸君子亦当相与舞抃于斗牛之间,揖箕翼以为主人寿。
某亦江西人也,敢不重拜光宠。
鹧鸪天 其三 重九席上作1186年9月9日 南宋 · 辛弃疾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江西省上饶市
戏马台前秋雁飞。
管弦歌舞更旌旗。
要知黄菊清高处,不入当年二谢诗。

倾白酒,绕东篱。
只于陶令有心期。
明朝重九浑潇洒,莫使尊前欠一枝。
送九兄佥书归二首 其二 南宋 · 蔡戡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中年仍再别,归意苦难留。
风雨伤心夜,江山满目秋。
西堂诗入梦,东阁酒添愁。
他日荆溪上,无违具一舟(自注:西堂、东阁,二谢二苏事。)
雪中用前韵示汝咨汝功二侄 南宋 · 蔡戡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策试中庭雪已深,玉楼冻合冷难禁。
哦成风絮频呵手,拨尽寒灰苦用心。
梁苑巧妆花满树,蓝田幻出玉千寻。
吾家二谢多才思,莫惜高吟更浅斟。
费参政 南宋 · 曾丰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七五
四月吉日,某官曾某吉蠲端拜,献书于参政相公门下:仆闻官无大小,为长易,为贰难。
其责在我,其权在我者,长也;
其责在我,其权不在我者,贰也。
事,长主之,至则行之,若吾肘吾自诎信然。
贰有言焉,见诮衒才;
有争焉,见谓侵官。
避嫌逃责不两立,较之长,难哉!
省贰非郡县比也,为尤难。
御史大夫丞相为贰,于今为参政,举西京二百年,凡六十有八人,无一全微者。
推其故,非其才气识无学,则才小有才,气客气,识鄙夫之识尔,非正大之才气识也。
学之正大否,又顾所充如何。
故士大夫于省,才气识弗充,弗宜为贰;
充矣,学弗充,弗宜为贰。
何则?
上有长,下有僚,非正大莫之调一也。
能事之谓才,非充以学则点,陈万年有焉,故于其长于定国,八年不一怫,自全也。
敢事之谓气,非充以学则暴,张汤有焉,故于其长李蔡,斥以充位,自衒也。
决事之谓识,非充以学则隘,周昌有焉。
故于其长萧何,安谓受其卑下之,自大也。
至于名儒贡禹,才气识盖不可以未充言矣,顾于其长于定国空有驳议,实无□成,其故又安在?
无乃所学《春秋》,发于嬴公,成于眭孟,其师友非洙泗渊源,充之未至于正大耶?
虽然,更为当于处其僚者观之。
韩安国不学,无足以充其才也,故其才施于大者辄疏。
元光二年匈奴之和议,安国出与王恢辩,道睽而不去,师出而无功,疏孰甚焉?
张汤觕学,不足以充其气也,故其气施于尊者辄索。
元狩五年匈奴之和议,出与狄山辩,重于迂上,轻于诋下,索孰甚焉?
公孙弘杂学,未足以充其识也,故其识施于远者辄惛。
元朔三年,苍海、朔方之筑议,出与朱买臣辩,彼有十难,我无一得,惛孰甚焉?
至于大儒萧望之,才气识尤不可以未充言矣。
五凤元年韩增戴长乐奉命问伐匈奴计策,望之四夷贵义之对,虽不失为忠于君,三光失明之奏,顾未免为轻其长,于正大若有嫌,其故又安在?
无乃所学《诗》,得之后苍,继之白奇,其师友殆与贡禹类,未足以充之耶?
御史大夫中,七其可数者也,正大事业未见一有焉,其难盖如此。
道途相传,庙堂比建戎议,识者意其用五凤幸匈奴坏乱,欲起而乘之之策也,寻以火正失职,故亶寝,诚然否耶?
众所知庙堂之长,陈公也;
贰,门下也;
同为贰,许公、张公也。
如此而已。
三公之议与陈公同欤异欤,则所未知。
揆以愚见,才气识,三公馀事,所学视萧望之贡禹相十,盖老成之至也。
合三老持一议,岂复毛发轻也哉!
外机有可乘,内治无可恃,火正藉不职,亦知其亶寝矣。
虽然,后议未必不复出,正大事业,仆于是有望焉。
朱买臣之议十,不得一,是为无见。
狄山之议,帝问者三,二谢之矣,卒一问怵于且下吏,辄诡随,是为有见而无守。
王恢之议五,韩安国四沮之矣,卒一议怵于帝偏徇,辄茍退听,是为有守而不固。
今许公去矣,有钱公在,后议惟不出,则必也筹。
彼筹矣,诚万全矣,忽一举焉,竟莫我禦,然后见三公才力。
否则安国所言,利不十不易业,功不百不变常。
三公熟识此理,未易以人废。
三公浩然之气以守之,至于三,至于五,至于十,竟莫我移,然后见三公学力。
按:《缘督集》卷一六,清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