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赵汝谈”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六月五日集英殿策士从官待宣于内军器库 南宋 · 洪咨夔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汉廷与目策英豪,投钓知谁首掣鳌。
百日红连纶阁迥,万年枝拂禁城高。
内廊坐永风生席,辇路归迟月映袍。
西抹东涂浑忘却,一絇短雪不堪搔(自注:李尚书季允度侍郎周卿赵侍郎履常赵侍郎适道同待宣。)
礼部郎官学士院权直赵汝谈秘书少监权直学士院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八七、《平斋集》卷一七
敕具官某:中兴百馀年,公族之直禁林,惟淳熙间彦中一人。
尔识度纯明,风槩凝远,杜门著书,尚友千古,皎皎白驹之在空谷也。
道宏开,勉为朕起。
宫北扉文简而有法,进参木天之峻,仍直丹地之严,选妙擢殊,前后间见。
尔其推朕厉精更始之意著之训辞,使四方万里咸曰「大哉王言,一哉王心」,是为称职。
可。
秘书少监赵汝谈宗正少卿依旧兼权直学士院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九二、《平斋集》卷二○
敕具官某:宗正四星,在帝座东南,汉取象置官以序九族,辟彊、德、更生递为之。
尔学如辟彊,行如德,文采议论有更生之风。
羽仪道山,翛然泽臞,辉浸群玉,不可得而亲疏也。
维今属籍蕃衍盛大过刘氏,其为朕奠世系,辨昭穆,而陶之信厚,以重盘石之宗,视草銮坡则已试可矣。
可。
第三次辞免除翰林学士知制诰申省状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九九、《平斋集》卷一二
右,某昨准省劄,三省同奉御笔,洪某除翰林学士知制诰,兼职依旧,某尝再具奏辞免,今月初三日准省劄,备奉圣旨依已降诏不允,不得再有陈请者。
某重惟神宗朝首擢司马光翰林学士,以不能四六辞,其后王安石知制诰,自此不复辞官。
非不能四六,安石非慕官爵者,辞受之间,各有深意。
某待罪夕拜,骤领词苑,材不称官,病不任事,在义当去,昭如白日。
累疏祈免,非有他也,而俞音犹閟。
况今文词之长,不无其人。
赵汝谈之古洁,吴泳之典丽,真德秀无恙时甚推赏之。
内之陈耆卿应𢖟,外之吴潜李刘陈埙参合舆论,皆可次第而当妙选。
某老矣病矣,眢井不可汲矣。
欲望朝廷,特赐敷奏,畀香火之廪。
拥北门视草之名,寻西崦投闲之迹,虽即首丘,百世有馀荣也。
所有恩命,某未敢祗受。
赵南塘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平斋集》卷一三
某近拜报翰之辱,良尉尊向。
山中人备数周行,饕荣已甚。
每思季子黑貂裘,弊气厌厌,出裙襦下,才得一饱,灶妇亦为之动色。
不知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为何如人也。
面前事推排且尽,更一两日即上祠请。
杞天之忧,固随寓随在,朵颐宿疾,庶几可瘳。
宝帖临存,备仞燕閒之适。
曲肱饮水,尚自托于下风,钟鼓园林,此生绝念矣。
翰林学士举自代状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五三、《西山文集》卷一七
宗正少卿、兼权直学士院赵汝谈,蚤以宗英,遍亲名辈。
深醇之学,厥有渊源;
雅健之文,自出机局。
确乎不拔之操,卓尔不群之风。
壮老不渝,夷险惟一。
退屏于权门孔炽之日,来归于圣化更新之初
恳恳丹忱,形于箴谏;
洋洋大笔,播之丝纶。
欲求学士之真,畴出斯人之右?
臣以不佞,躐居其先,自视不如,敢忘推逊?
今举充自代。
荐贤能才识之士状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五三、《西山文集》卷一七
伏准正月八日诏书:内而侍从两省台谏暨卿监郎曹,外而前执政侍从之旧暨监司郡守,各举贤能才识之士,或五六人,或二三人,居官家食,一无所间,疏其事实,亟以上闻。
臣仰惟陛下以宝历纪元之岁,麟经书王之月,诞降明诏,蒐拔俊髦,此急贤之心也。
诏下以来,中外臣工剡牍交上,盖不知其几矣。
而臣猥玷近班,独未能有所称举者,非敢后也。
顾今众论之所共属,若柴中行陈宓徐侨危稹辈,臣入对之初与供职之三日皆尝论荐,而未闻有所拔用。
臣是以未敢复有所荐也。
今方力请于朝,丐从绌免,倘终无以塞明诏,则罪滋大。
伏念当今贤能才识之士不为无人,其沈下僚、困选调者,未易以悉举,今姑取其更历中外、声迹稍著而濡滞不振者,疏其姓名以闻,庶几有以上副朝廷之实用而不为空言。
谨开具于左:
一、朝奉大夫、新知汀州傅壅,实宝文阁学士伯成之子,其学其行,皆有父风。
曩丞棘寺,守职不苟。
出知延平,迓者已至,以迎侍非便,力请奉祠,改授临漳,甘濡久次。
伯成旧为漳守,有惠政,能循父之辙,一意抚摩。
继守临川,究心民隐,政平讼理,细大有经,以疾丐祠,郡人皆惜其去。
臣以召还过抚,实亲闻之,提举常平赵汝谈监司,亦称其政不容口。
今其疾已瘳,尚淹家食,臣窃惜之。
一、朝奉大夫主管华州云台观郑寅,名家之子,刻意问学,富于见闻而恬静自守,不汲汲于进取。
曩自太府丞出守庐陵,实有善政。
以风闻论罢,退安閒散,泊然无营,惟日沈酣于简册。
涵养益粹,殆未易量,久于奉祠,颇郁公议。
一、朝奉郎、知兴化军楼昉,词章彪炳,有作者之风;
识虑深长,知当世之务。
曩官于朝,数有论奏,观其用意,实切爱君。
而留滞于外,历岁滋久,今虽分符支垒,粗有展布之地,然臣观其人,诚足以羽仪天朝,润色帝制,而局于小用,未究所长。
讲筵进读手记正月廿二日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八六、《西山文集》卷一八
乙未正月廿二日,读《大学衍义》「人心道心」毕,上问:「前辈言『当理即是中』,如何」?
奏云:「事到适当处,无过不及,即是中,圣训得之矣」。
又读己见劄子毕,欲退,上曰:「且坐」。
奏云:「经筵之礼无横绝,盖奏事在御座东,坐又在西故也」。
上曰:「不妨」。
奏云:「适读劄子,蒙圣谕嘉奖,容臣拜谢」。
遂降阶谢,由西阶上就坐。
上曰:「近观卿所上论寿劄子,可见爱君之心与张九龄进《千秋金镜录》同意」。
又问:「近日朝廷事体如何」?
奏云:「近日事体与未亲政前大段不侔,但人臣之义以责难为贵,不以赞美为忠,必如臣所奏凡事真实力行乃可」。
上曰:「然」。
又问:「士大夫少肯任责者」。
奏曰:「臣下任责者固少,亦是不曾分委之以事。
若随其材之长,如善治财赋者委以财赋,善治刑狱委以刑狱,虽欲不任其责,有所不可得。
臣劄子中已言之,愿陛下详酌施行」。
又问:「亦有称职者否」?
奏:「百官中亦尽有称职者,如词臣惟臣衰退不足道,若赵汝谈洪咨夔吴泳,皆称职,又如台谏亦多称职」。
又问:「近使接待使人事,处得如何?
闻大臣曾与卿议之」。
奏云:「此番待遇使人,区处似已适中,所委郑寅文献故家,多识典故,其所裁酌,颇得其宜。
臣亦蒙朝堂不鄙,俾陪末议,不敢不尽其愚。
区区之见,王楫之言,断不可轻信,岁币亦未可轻予」。
上云:「卿真心体国,朕所嘉叹」。
又曰:「大臣欲烦卿典领文闱,一新宿弊,为朕收取实材」。
奏云:「臣末学不足当此,然既蒙陛下使令,不敢不尽心为朝廷网罗实学之士」。
上又言:「科举之弊极矣,如传义挟书之类,不可不革」。
又宣谕云:「致君泽民,卿之素志,俟典举毕当大用卿」。
是日欲退而留者三。
既归私居良久,有讲筵使臣张文用者到门,云御带王某得旨:「卿所论张九龄事甚契朕心,今以御书九龄进《千秋金镜录》事一轴赐卿」。
遂具劄子谢,次日上谢表。
赵汝谈吏部侍郎直学士院侍讲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一、《鹤林集》卷七
敕:朕视朝南面,图任东曹。
蔼蔼王多吉人,既选于众;
番番我有良士,则惟其能。
用朌纶言,以望禁橐。
具官某,文物河间之彦,风流江左之英。
擢从丘园,寘彼朝宁。
辞章古雅,如升堂而闻正音;
气貌冲夷,如入国而望乔木。
乃眷甘泉之地,久虚法从之班。
非白首耆艾,则不足以羽仪周行;
非黄目清明,则不足以鉴裁流品。
晋侍金华之殿,升直玉堂之庐。
若卿能砥节奉公,则朕亦清心省事。
往祗厥叙,益务起哉。
可。
赵汝谈授兼侍讲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二、《鹤林集》卷七
敕:朕获承圣绪,涉道未深,嘉与宿儒,讲论经理。
具官某,国之宗老,年耆德明。
开禧宝庆时,出入风议,挺有直节,翳然林木之间,又十数载。
化召归,须鬓华皓,相见虽晚,精明不衰。
朕临朝而叹曰:「真讲官也」。
金华未久,进而升之。
《礼》不云乎:「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
汉儒亦谓:学之不讲,则所识日亡。
益尊所闻,以辅吾志。
可。
缴奏赵汝谈指摘告词状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四二、《鹤林集》卷二二
臣逖远孤踪,疏庸亡似,误蒙简注,擢贰词垣
自更化以来,至于今日,凡一年四阅月,粗究厥心。
比于三月二十日,伏准省札,备奉圣旨,以臣咨夔为疮疾有请,令臣时暂兼行上三房词命。
臣谓六押之事难于一身兼权,即欲控辞,而君命所临,友谊交迫,兼恐新除执政侍从卿监郎官词头积压,欲为了遣一番除授,即以控还。
其从官告词,臣方撰述发付本省,元未书黄,而权吏部侍郎汝谈辄谓告词末语有云「若卿能砥节奉公,则朕亦清心省事」,以为讥讽其为郑损事。
臣窃见告命之职,本代王言,既彰其美于前,则必示其戒于后。
质之先儒,具有体制。
况砥节首公,王尊所以为忠臣;
履正奉公,任延所以尽臣节。
是皆臣子之职分,名义之大闲,有不可一日越者。
臣初草此词,止谓近年铨选,私意寖多,法令滋弊,不过欲道陛下之德意志虑以厉其臣,中心皎然,实无所讽。
不谓汝谈以邪心猜物,以臆见度人,近与其子隐语私书,为人所告,致招物议,方此沸腾,不能痛自训饬,而乃妄指王言,以发其私忿。
且谓臣不能为别白,以附时论。
照得帅蜀四年,臣于宝庆三年十月十八日成都路机被制司辟差入幕,至次年二月二十一日祗受都堂审察之命。
前后幕府共十五人,臣最末至,岁荐蜀士共五人,而臣实居其一。
幕府四月,未尝不劝以正。
臣登周行八年,未尝辄交以私。
臣之本末,粗有可考。
今朝廷行事,台谏论人,汝谈为亲戚,则自辨可也;
而乃归咎于有所戒谕之告词,无所干预之中舍,何其谬迷,一至于此!
臣于汝谈,每以其文字古雅,齿发老成,故于升侍讲权吏侍两词头,颇极究意。
汝谈身直翰苑,亦岂不知?
而摘片语以文欺,借微臣以分谤,此臣所以不容自嘿也。
臣谨按,汝谈老至耄及,气衰识昏,近者玉堂发策,至谓「正心诚意」为「缙绅先生之迂谈」。
今此露章自辨,乃以「砥节奉公」为中舍词臣之讥讽。
若尔则是私心邪意方可以为学,毁节背公方可以为臣,侮圣言而轻王制,莫此为甚!
臣职在西省,致令汝谈妄议,实缘臣人微望轻,不能振职。
然台谏、给舍均为纪纲之地,词命轻则朝廷轻。
臣不敢避汝谈妄言之嫌,辄具缴奏,欲望圣断,亟赐施行。
所有臣曩者不应在郑损幕府,不应被郑损岁荐,及近者不应赵汝谈「砥节奉公」词命之罪,乞赐罢黜。
臣以具状申尚书省,乞将职事归还中书舍人洪咨夔外,见居家待罪,须至奏闻者。
赵茂实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鹤林集》卷三一
某春夏间常得交讯,居閒成癖,一向不复嗣音。
中秋五日夜,读黄纸除书,承闻疏恩凤阙,寓直鳌扉,斯文有光,吾党增重。
犹记往日茂实与某评品文章,载南塘语,谓:「自六经、《左氏》、《国语》外,至西汉而止」。
又说:「某料子不曾夹杂晋唐而下草料」。
是时已叹服英猷卓识,迥与缀文之士不同,一举而为南宫舍人,再迁而为翰林直学士,固其宜也。
大抵文章只要古,履常法度宗王介甫景元辞气似欧阳永叔,盖自西昆剥落后,欧、王两家实为近于古。
茂实于此稍加意焉,前修不难到也。
某閒居寖久,兀兀一经,今已穷年,粗有一知片解,更不复为言语词章。
比又叨误恩,除阁予郡,见具免牍,万一未赐允俞,只得先过东阳
望玉堂如在天上,所冀飧沆瀣,毓清明,厚自珍毖,以听金莲归院之诏。
黄楼铭跋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五二、《鹤林集》卷三八
熙、丰间,以文鸣国家之盛者,不但一东坡耳。
黄楼既成,子由太虚作《赋》,履常作《铭》。
二赋,坡自谓「子由实胜仆」。
又称曰:「夫子独何妙」?
惟铭最古,最有法度,一时诸贤见者皆敛衽,独坡偶不及之。
斯文遇不遇,抑有时耶?
颛蒙大荒落维夏上浣日,鹤林吴泳叔永甫书。
赵南塘 其一 南宋 · 方大琮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初开学禁预招延,俄滞周南四十年。
大振文词惊海内,肯将训诂让儒先。
孤忠自许汉遗老,高气直凌唐谪仙
凤昔览辉今已矣,危楼百尺尚依然。
赵南塘 其二 南宋 · 方大琮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晚起苏公以礼郎,侍经掌制位文昌。
端平气脉真堪寄,元祐光阴惜未长。
马邑深忧形谏墨,鸾台宁徙耻书黄。
门生最是知心者,追记微言泪数行。
贺礼侍赵直院汝谈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七二、《铁庵集》卷一三
显膺天诏,晋贰春曹。
解印过家,南塘之云如旧;
追锋赴阙,北门之草重新。
耸聆入关,不觉折屐。
是惟贞元之老,独倡黄初之音。
汉刘向之精忠,累数十疏;
唐李揆之开济,为第一人。
世传感悍卒之诏书,人诵谏忿兵之奏议。
使其爰立,久矣太平。
上非不知,犹欲积其物望;
身自难进,匪固求于名高。
追思乙未夏五以来,是殆君子阳九之会。
寇方闯于户外,人自争于舟中。
遂令群阴之峥嵘,几至生意之断绝。
自非上天有悔祸之日,将恐吾民无见治之期。
驿使之出门,果雷声之载路。
然而江涛如此,人物渺然,宜四海所以属望于公,谓当世尚有可为之事。
道之将行也命,其在兹乎!
天之大任是人,恐不免耳。
某久稽庆椟,亟羾迓函。
固将侈邦家之光,非敢私门阑之贺。
天下大老,既为扶世而来;
吾侪小人,或可奉身而退。
有怀欣忭,容面敷陈。
贺温守赵直院汝腾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七三、《铁庵集》卷一三
倦直金銮,荣分铜虎。
地雄自昔,号东浙山水之邦;
天惠斯人,辍北扉风月之彦。
󲦤绅归重,旗纛生光。
每念正人固有离合之时,宗臣尤难用舍之际。
更生尽忠者汉,遑恤卿秩之不迁;
邺侯死谏于唐,垂登相位而辄去。
方举世皆甘于附和,岂一贤固立于异同。
伟欤特立独行之风,卓哉见远察微之识,永怀前哲,益仰高标。
某官贺、白文词,间、平学行。
南塘衣钵,传授最亲;
西洛渊源,渐濡尤远。
独执斯文之牛耳,寖阶华序之鸡翘
路熟车轻,靡官不到;
局新棋换,此心谓何。
耻复着笔砚其间,涌于请旌麾而出。
然而主眷方渥,时事孔艰。
玺以惊河西之巨藩,诏以泣泾原之乱卒。
皆大简册之未了,非老文学而谁为?
宜有纶音,促还襮直。
某揽辔无力,食良惭。
缄题罕入于脩门,贺谢亦疏于记室
兹承紫气,将入丹山,喜面觌之有涯,怀心期而愿剖。
词人岳牧,君亦胡为来哉;
谢丞相归耕桑,吾将从此逝矣。
赵尚书汝谈 其一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七五、《铁庵集》卷一五
某之合汰去久矣,天度优容,以至于今,犹幸前日得侍函丈,窃听馀论。
昨晚闻命即出关,既而知先生有大常伯之拜,而所兼者他属矣,诚切疑之。
岂非前所听之论或有觇之者乎?
兹拜椠诲,则知明拒之也,甚盛甚盛!
扶世实难,而变坏甚易,每恨学浅力弱,唯恐为师门羞。
蒙存问甚至,孥累更须一两日乃得出,一动之艰,亦不暇计也。
区区感别之悰,尚容嗣羾。
赵尚书 其二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七五、《铁庵集》卷一五
某屏逐之迹,廿四晚闻命亟出投昭庆,以其近城。
廿六早投龙山精舍,其晚孥累自农寺至,亦幸辎重为融风所减,故治叠差省力。
欲以朔吉行,而舟楫未易办,盖距城十五里,庶几踪迹稍远。
又三日,闻从官载酒将至,恐有濡滞之嘲,独走避于六和塔前之民家,直至初九,方是出行日,知先生已拜大常伯命,欲往贺无从。
端诵诲赐,眷眷至情,溢于言意之表,且令寄声潜夫
因笑火灾求言,适当议论之冲,固应不免,潜夫诸人在数千里外,非池鱼之论乎?
但一大变异,一大机括,而结求言之局者某也,相其行者祝融也。
此亦平日有空言无实画之谴也,敬知罪矣。
先生不宜轻动阵脚,以决消长之机,所当硬立脊梁,以副中外之望,则世道将有赖焉。
赵直院 其二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七七、《铁庵集》卷一六
某比者共审自结龙眷,径登鳌坡,非独侈儒者之荣,盖将鸣国家之盛。
南塘衣钵得传矣,老先生负此笔几年,自南宫而北门,惜其太晚矣。
端平初所以可观者,正以台阁位置得宜,南塘平斋笔力之助为多。
执事以盛年为之,而又适当多事之时,其典实可以耸老癃之观,其激切可以堕悍卒之泪,其尔雅浑厚又将轶汉、唐而三代矣,将兴之候,于此乎觇。
某久疏城市,绝不见邸报,窃料除目自此皆宸札矣,容陆续修贺,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