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与林竹溪(希逸)书 其一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八二、《铁庵集》卷二○
某比者尝造谢不遇,可胜愧仰!传谕需南塘行实、复斋志铭,未及寻纳。兹沐珍染,谓闻茂实于端平有异论。茂实贤者,安得有此?所不满者端平之相耳。后村每谓南塘三十馀年一正字,甲午、乙未不年馀,繇内制登从列。始既有扼之者,则后必有伸之者,似若忘所主者。然而用人天子之事,而近世以恩怨归之柄人物者,不知此论何时可改。今状云端平更化,收用老成,则上自用之是也。其始云史丞相曰「赵今第一秀才,宜为文字官」,其后云赵丞相欲挈而固辞,史丞相欲处以清望官而不少贬,则后之据清要谁挈而处之乎?岂非不能行其言,不足以用之也?其不识秀才反史之不如也,此或者所以疑其论之未平也,高明以为何如?
与方蒙仲(澄孙)书 其一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八八、《铁庵集》卷二四
前月东园叔至京日,有游洋邑力持书同至,既而力索报,诺以不出月,而二十四日蒋副端之疏上。是日正当侍立,清晨从者既集,忽令告假,若有知然。若使见其读弹文,亦自无害。盖自旧秋言坡引笔书纸之初,便知有此。于时诸公相从臾为前辈论一事,至十八九疏者,或以为苟欲济事,姑徐之。次月疏略引说过其实,心愧焉。又次月报閤门以二十三日上殿,而二十一夜半已他徙。使得上,亦未敢及兹事,亦愧焉。自此求去不获,及至节后直前,以此事为一条,意虽恳恻,而语不敢峻切,亦愧焉。兹夏适火灾起于旧邸之处,焚燎过于辛卯,议者哗然,求言诏朌,直翁侍郎谓某曰:「吾辈既忝侍从与两省官,不敢效他人之率尔」。遂相拉过堂白宰执劝上自行之,不然,当留侍从、两省班,以六月一日乞面奏。丞相语以未可匆遽。然过堂时从官已有不至者,况欲留班乎?乡夕郎谓直翁与某曰:「此二人却当言」。于是副端入文字,有「非同气而强以为兄弟」之说,且曰「自今有言之者,当次第弹劾」。议者愈哗然,而两学之书直攻之矣。某既以未应诏为愧,或又谓蒋文字过中舍时不当为书行,又愧焉。直翁疏已成,不敢上,相谓曰:「且留吾辈为茅焦」。笑答之曰:「恐不及为茅焦矣」。近来士庶囊封皆不付下后省看详,忽一日内札有李、邹并特补将仕郎之命,众相顾愕眙,意其必与学校之书相反。及录黄过中舍,求二书不可得。偶刘鼓院暂摄检院,进书例有副本纳匦检所,若伏阙上书,则不纳副也,遂得见邹之书矣。若李之书无从得,适值直翁云,恰见丞相,问二士云何?丞相谓其说以「齐小白于公子纠犹曰公子,秦王世民于太子建成犹曰太子」,仅闻此两句。以已见者推之,知其为李之书。非不知台中禁言此事,亦非欲屡拈前话,若到手而放过,何以见鲁卫之士?祸福何足道哉!端创为此论,初见学校明榜,集众攻之,亦恐且悔,出内札以自解,亦令人来言曰「不敢伤善类」。偶南塘入一疏,有一两语微合。塘之识与论素高于众人,岂肯求合于一人?而端以其合处为喜,而恐悔之意遂衰,故于缴二士之章亦寓扶持孔孟以来家法之意,实恐异论之寖炽。缴既入,遂告假,丞相遣人来曰,尝于上前问此事,上曰「丞相可与他说」,且有调亭之语,对以「他岂肯听臣说」,遂收起。丞相谓若送他舍人行,切不须执,某□惟有去耳。丞相谓旦夕真除,尽有题目可去,何必此?再三辞缴。后旬日二十一日始出侍立,至二十四日又当侍立,又告假,而逐疏下矣。时赴三山者,将过阙,而乡夕郎驳其不当留中。此结末一着甚伟。凡文臣迁除,皆舍人上房事,某却是下房,无大题目。琐闼者所以点检两舍人之已书者,未罢前于进故事中亦寓过阙者之意,罢之日迁除一新,更换谏官,而过阙者据琐闼矣。或谓局面已变,或谓其兹来亦欲为好事。果如此甚幸。莫紧急于边事,而内之所争者虚议论也。京邑半燬,尹当换而反赏,因其丐斥不允之命,缴回录黄,虽仅镌秩,而眷愈垕,盖依乘之旧人也。与仇怨并立,实不皇安。盖自为言官后,未尝一日安厥位。近族人来试者一见皆曰气体衰削,非向为簿丞时之比,忧虑熏心,无分毫顾藉意。每谒庙堂祈去,则曰诸人去则宰相之职业何事,以此苛留,日复一日,惟有因事可以决去,则今之见逐幸也。区区拙且讷,族人所知,乡人所知,班行中始亦知之,而谓之外强非也,谓之内荏亦未为非也。然外之弱自如,而内有时而不弱者,畏清议也,畏坏此身也。若媒禄,则登坡立螭后,依违塞责,何官不可为?至于揣摩上下之情而发于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亦可谓善忖度予心矣。识者谓禄与名非可并言之物,惟学问政事之浅陋则诚如其言,然皆不敢尤人。其评刘侍右曰「见利忘义」,冢中一枯骨尔,何利之有?不敢以妾妇之道爱君尔。王正字先对非强附乡论者,此段却无甚险语,至于潘则险甚。食君禄者何人,而使此士受此冤?然绍兴诸臣有指温公为逆者,亦可笑叹,姑置勿论。又自念怯懦如此,而谬得外强之名,亦有由也。三山人不乐新帅之来,相传为中舍所缴,至不发迓书,来者以为称,虽李元善亦云然。满朝不乐李绍兴之召,又皆谓为某所缴,虽庙堂亦遣人来问,不知此上房事,于某何预?王去非移书与朝士曰:「方起居越次为此举尤伟,几于观攘臂搏虎者矣」。荷四方相责望之意甚垕,故论者恐其实强,而亟加之以内荏之名,而不知表里之实弱也。身不足计,所惜者国事尔。火灾求言,一大机括,而竟以某结局。身当议论之冲,固应尔,而三君子在一二千里之外皆不免,非池鱼之殃乎?去岁见班行中谓此事惟闽、蜀人多及之,今又谓端平台谏虽洪、王不敢,反独不肖发之,其间又有廷臣奏对、草茅对策之语,遂为今言者推排案底,则是不肖累三公也。然前秋见侍右追捕宗簿班奏藁,既而正字对班在先,侍右谓此话为人所见,恐有漏之者,其实偶同尔。去岁正字以书见责,谓不为拈出,今皆牵连得书,求仁而得仁,又奚怨?此自有天下与后世议论,非家庭私语也。
送朱典卿履常上舍西上 南宋 · 王迈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天庠教育总英游,文行惟君擅两优。
玉润珠明盈咳唾,兰薰雪白见操修。
老天不错须开眼,朱吏相逢定点头。
月里一枝高斫处,向来我已为君留。
挽赵南塘尚书汝谈二首 其一 南宋 · 王迈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屈贾文章蚤善鸣,长杨制诰晚尤精。
天仙一念堕尘世,属籍千年谁老成。
贺表明明规宝庆,谏箴字字砭端平。
不堪耆旧凋零尽,泪到南塘觉尽倾。
挽赵南塘尚书汝谈二首 其二 南宋 · 王迈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一自黄台咏摘瓜,伤心吾道竟非耶。
病来陶侃少献替,老去谢安微误差。
万里长江饶一曲,连城白璧略纤瑕。
太玄草就无人识,付与知音弟子芭。
送朱典卿履常参学 南宋 · 王迈
文章久矣乏正气,作者付谁传位置。
天庠晚乃得朱君,钟吕一鸣康瓠弃。
君看今岁大廷魁,一种风骨何尪羸。
吾曹此名未立耳,立则万口须衔枚。
君今乘槎问星汉,名已籍仙政何患。
蚕茧工夫何足筹,龙墀勋业须早办。
作诗赠君当马鞭,梅花送春入冷边。
与君同舍我无缘,天其或者须同年。
祭赵东岩文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六○、《臞轩集》卷一一
呜呼!东岩在闽,南塘在浙,皆工文章,皆负气节。塘兰方枯,岩松又折。以官职言,有优有劣;以名节言,孰全孰缺?与其致身于从班,以逢君为容悦,孰若全终身之令名,无可恨之毫发?此天下士均惜二公之亡,尤为东岩悲伤而痛切。昔宝庆之权门,纷邪朋之附热,公才缀于班行,遽抽身而勇决。逮端平之初元,来众正之英辙,诸公挽之而留中,公乃掉头而不屑。方其陟峨嵋而游锦城,历秦望而探禹穴,袭浣花之芳尘,临《兰亭》之遗帖。及其道林、岳麓之徜徉,石鼓、洞庭之登涉,纫纕乎沅芷湘兰,搜采乎颜碑柳碣。以昌吾诗之精神,以写吾琴之幽绝,不污庾亮之纤尘,不染曹蜍之点沫。其宰安溪也,人爱之如鲁恭;其守惠阳也,人歌之如元结。董睢邸之宗盟,属舶台之兼摄,视琛货如涕洟,化不清作玉雪。加以真西山之高,与夫李竹湖之洁,三清萃于一时,贤者之师而不屑者之怛。持两节于重湖,抚遐氓如饥渴。当狎至之羽书,督洪流之战筏,不加赋以扰民,竟如期而津发。处急遽以恬闲,转震惊而妥帖。凡饮德而茹仁,犹膏枯而醒暍。果最课之上闻,亟赐环而觐阙。公一笑而来归,曰宵征之宜歇。散策乎荷屋药房,衔杯乎杉风萝月。心羡高举之鸾凤,耳厌妖鸣之鶗鴂。指箕尾之昼升,怆长庚之夜灭。呜呼哀哉!人物彫萎,世途杌陧。命代之儒,爽邦之哲,聚于本朝,犹在目睫。二三年来,如风扫叶,仍于斯时,夺此人杰!更生卒而宗国之忧孰分,李晟亡而万人之命谁活?以位则不至公卿,以年则不登耄耋,独留东岩之巍峨,长并三山之岌嶪。某也晚登门墙,辱怜朴拙。文席一违,岁筒四阅。忽讣告之流传,增忧心之忡惙。览谪仙之诗而涕零,抚中散之琴而声咽。埋玉之坟,向山之垤,白马素车,诣堂膏秣,秋菊寒泉,宜荐芳冽。先缄词以抒情,叙荣哀之本末,冀精爽之来歆,怅幽明之永诀。
新昌都仓记 南宋 · 杜孝严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三、《永乐大典》卷七八一六、同治《新昌县志》卷二八
余友赵君出宰新昌,牛刀发硎,窾却理解,兴利图永,急所先务。县岁受仓米三千一百石有奇,以备水旱,以赈孤贫,则有常平仓之名;岁受官兵廪给米一千五百石以支土军,以给吏禄,则有军粮仓之名;岁受饫马谷二千石以供鄂渚,以养战马,则有马料仓之名。然昔无其所,随寓他处,不可以稽察。君曰:「嘻!仓库邑之根本,出内之际,可无司存?县章之缺,孰大于此」!乃于县治之左,得务场废址,市材于山,取工于佣,百堵皆作而民不知役。中为受官厅三楹,左右翼以常平方廒凡十。其前限以修庑,榜曰「常平仓门」,先民也。出门而左为军粮廒三,重人也。出门而右为马料廒三,后畜也。凡廪之所容,各足以贮其岁受之数,亘以横廊,总以大门,榜以都仓,缭以周墙,高以翚飞,与县增壮。视事以嘉定癸未之八月,经营以十月,竣工以十一月,盛阴冰坚,惟涂塈毕于甲申之二月。是役也,以监务文林郎余百禄董其事,为费二百万。常平使者赵汝谈助钱五十万,郡将陈振助钱二十万,馀皆从县撙节以周其用,属余为之记。余谓仓廪之治二,出内而已。内而不治则病民,出而不治则伤国,此长民者所宜加意也。入而宽其概量,禁其苛取,使雁骛不得喋啑,民得其纾矣。出而谨其簿书,严其检柅,使雀鼠不得耗蠹,国其裕矣。今仓廪既有司存,二者之治,可得而举也。然赵君决不能如古仓氏长子孙于此也,其为我并刻此,以诏后之人。赵君名纶,字子美。
按:同治《瑞州府志》卷一八,同治十二年刻本。
挽南塘赵尚书二首 其一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起掌端平制,萧萧素发新。
更生宗室老,太白谪仙人。
贵矣狨施马,悲哉笔绝麟。
谁为篆华表,题作宋词臣。
挽南塘赵尚书二首 其二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自从水心死,麈柄独归公。
于易疑程氏,惟诗取晦翁。
二箴家有本,孤论世无同。
不复重商榷,骑鲸浩渺中。
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年偶效颦为之韵险不复和也 其一 五憎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伺夜偏乘隙,逢人辄噬肤。
不饶豫让炭,肯恕玉环酥。
闇空愁逢蝠,虚檐巧避蛛。
吾无红拂妓,姑命小奴驱(蚊)。
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年偶效颦为之韵险不复和也 其二 五憎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绛帕妖方士,青襟小茂才。
集瓜讥汝否,止棘刺谁哉。
倏忽寻声去,曾无濯足来。
吾衰臂力短,驱去复飞回(蝇)。
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年偶效颦为之韵险不复和也 其三 五憎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么么常情忽,潜形未易知。
嗅香太尉足,起粟婕妤肌(原作眉,据冯本改)。
醯瓮偏常集,纱厨巧似窥。
平生长麈尾,至此竟难麾(蚋)。
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年偶效颦为之韵险不复和也 其四 五憎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物理或难诘(原作结,据冯本改),疑经多未通。
蜚虽笔麟史,荔不产龟蒙。
记异因同蜮,为灾岂减螽。
恨余非博识,安敢注鱼虫(蜚)。
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年偶效颦为之韵险不复和也 其五 五憎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不觉渠泥臭,偏依井干蹲。
声尤粗水鸟,腹欲大河豚。
焚鞠存经训,如簧避谮(冯本作起啧)言。
主人方戒杀,毋怪尔徒喧(原缺,据冯本补(蛙))。
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年偶效颦为之韵险不复和也 其一 五爱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天不生斯物,将如冻者何。
为谁(原作谁为,据冯本乙)忙作茧,到底化为蛾。
种至春还育,功于世最多。
香闺不知织,岁岁赐香罗(蚕)。
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年偶效颦为之韵险不复和也 其二 五爱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兹虫虽小物,一一抱微忠。
多士从先主,群臣立悼公。
献花朝贡谨,酿蜜国储丰(原作封,据冯本改)。
处仲目空露,名居畔逆中(蜂)。
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年偶效颦为之韵险不复和也 其三 五爱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占断十分清,飞来一点轻。
死还为腐草,生怕傍长檠。
扇扑随风远,囊盛彻夜明。
藜灯与莲炬,不似尔多情(萤)。
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年偶效颦为之韵险不复和也 其四 五爱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未省吞腥腐,惟承晚露餐。
三生齐女(原作士,据冯本改)怨,千首孟郊寒。
腹馁(原作内,据冯本改)鸣尤激,身轻蜕不难。
何须珥华冕,吾欲挂吾冠(蝉)。
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年偶效颦为之韵险不复和也 其五 五爱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古云龟与鹤,阅世寿尤长。
试问刳肠卜(原作士,据卢本改),何如曳尾藏。
有灵宁毁椟,无用且支床。
吸视堪传否,仙家不死方(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