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汉州知郡 北宋 · 文同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二、《丹渊集》卷三二
伏审近奉宸纶,再留使节,藉乃厚德,慰诸群心。
岂惟增闾里之光,抑亦重朋游之喜。
某官托姿粹茂,赋量淹宏。
以儒学践巍科,以吏事升峻秩。
还乡为郡,布政宜人
是故河内父老,愿借于寇恂
淮平吏民,争乞于侯霸
九重是与,千里相欢。
方议驰书,忽蒙赐诲。
仰承眷录,深负感藏。
京东盗贼奏治平二年四月 北宋 · 赵瞻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一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一四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一八、《大学衍义补》卷一三八、《经世八编》卷二四六、《右编》卷二六
臣伏见群盗杀害辅郡之官吏,系囚叛起京畿之狱,此皆前古祸乱之萌,朝廷腹心之虑,为最急务。
政府唯不过发关移为督责之状,州郡亦不过备游徼为期会之迹而已。
文书一报,恬为是事,但用习常,茍求按问,未有为国家穷渊薮积奸之原,塞万一不测之计也。
谨按两汉故事,胶东盗贼起,宣帝即用张敞胶东相;
渤海左右郡盗起,丞相御史即举龚遂太守
颍川盗贼起,光武即以寇恂太守
南山群盗起,大将军王凤即荐王尊行京兆尹事。
两汉时,盗贼奏至,天子与大将军丞相御史擢举守臣,复尚蠲去繁文,假以一切,而后激劝吏民,镇安风俗,莫不即著成效也。
平时国家列官校任,即一路有安抚、总管钤辖、兵马,一郡有知州、丞尉、提举巡检,一县有令、尉,此皆盗贼之司也。
今一旦不逞之人数十相聚,至贼杀官吏,顾诸备位,谁有受斯责者?
环视俟变,无一援救,其间甚者,则必有罪。
其死战之忠,以为贪功辱命,然则是无有公家竭力之人矣。
且昔用一郡守,则盗贼屏息;
今联官数十员,而尤不能禁者,何哉?
盖昔之责人以实效,而今之官司用空文也。
今盗一发,符牒四走,则曰:「吾有文书下一路矣」。
帅府则曰:「吾有文书下郡矣,按具则吾无责也」。
郡则曰:「吾有文书下巡逻、矣,关白即吾无责也」。
令,尉则曰:「吾有文书下坊里保伍矣,期会即吾无责也」。
此其由来,得非自朝廷之守空文邪?
使因循巽愞之吏,传执曹按,而与趣公疾恶之人,挈度讣校,是终无以成实效也。
今知曹州得贤不能禁盗贼,致成徒党;
濮州戚舜元年力衰老,素无才术。
唯此二州,为贼所聚,臣今欲乞先于曹、濮专责知州通判,且令条陈方略,更明赏罚,许其规画,悉就讨捕,督以近限,约以重劾,如其逗遛无所建明,即下有司责以无状,别更辅臣,举用才吏。
京东应诸旁郡悉可依此更张,且须成绩,乃议酬擢,处置之宜,俾先图上朝廷,委为裁择,官吏自无茍简,足以肃清内郡,震帖外夷。
臣愚不胜恳激之至。
杨侍读长安之蜀 北宋 · 黄庶
 押词韵第三部
西征七年四方病,关中所向尤疮痍。
欲令福星及憔悴,千里特辍廊庙姿。
公如(四库本作知)手持天子德,家至户到人人施。
秦俗斗暴号难理,列郡京兆犹鼎糜。
公来宽假讼诉少,杻械颠倒生菌芝
神疑公惠入人浅,六月岩谷囚雨师。
雩坛滴酒土未乾,霶霈已洗旌旗归(自注:今年夏,公三祷雨,皆即应。)
老农笑呼刺史雨,菽粟茂好公所携(自注:关中自用兵逾十年,其地未尝俱大收,今年夏秋田高下尽丰,民往往指菽粟曰:此是侍讲(四库本作读)带来。)
几年军须俗枯槁,老幼不足蒿与藜。
薄田今亦夏秋稔,窦窖饱满鸡猪肥。
公之去思甚明白,众口已写德政辞。
镌镵不要路傍石,人心自是长安碑。
今年夷马饮泸水,苴土新佩黄金龟(自注:公所(四库本作新)拜蜀国侯。)
相如才高去谕,弩矢故事重光辉(自注:公故蜀人。)
雍人欲把寇恂,益部已叹廉公迟。
傅岩今属九折外,帝梦即往西南涯。
光禄吕卿知怀州 北宋 · 刘攽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卿秩西来郡组新,东京故事本忧民。
太行形胜连天党,积石波涛会孟津
千里雄风随坐啸,百城膏雨待行春。
期年定有周堪诏,父老无劳寇恂
贺知府谏议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八、《彭城集》卷二八
伏审光膺言綍,复秩谏垣
先守经邦,德何嫌于一眚;
次公为郡,善仍及于重临。
旧物复还,丰恩惟允。
恭以某官材任国器,智为吏师,台阁颂其风规,藩翰著于治最。
惟洪河之奥壤,当北道之要冲。
堤繇遂宁,繄王尊之壮节
父老为请,宜寇恂借留
将畴茂庸,岂徒中复?
行被光华之选,以崇岂弟之风。
更冀保颐,用符言愿。
谢知梓州到任表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净德集》卷七
臣陶言:近准告命。
伏蒙圣恩,除臣依前朝请大夫、充集贤殿修撰、知梓州军州事,已于三月十七日到任讫。
臣闻能官人者,尧之盛德,欲惠养于生民;
再为郡者,汉之名卿,颇光辉于前世。
盖知而善任,任则必能举其职;
故去而复至,至则有以慰其思。
乃君臣上下之交,亦古今贤圣之美,载之行事,可行而闻。
魏相之河南,以方严成治行;
黄霸之在颍上,以宽明得众心。
盗贼未平,愿寇恂之力;
儿童相庆,喜闻郭伋之来。
或体国以致忠,或宜民而立政,前功不替,后效愈明。
近代以来,斯人盖寡,未敢有起于废放,贲以宠光。
复从书殿之衔,仍领乡邦之寄。
苟踰其量,徒厚尔颜中谢。)
伏念臣学文不工,信道未笃。
丁辰于始衰之日,误涉迷途;
被罪于垂老之年,久栖裔土。
忽逢圣作,偶得生还,特出渊衰,悉叨旧物。
潼川之区域,乃益部之比邻。
尝绾郡章,尚传里诵。
江山如故,得陪父老之嬉游;
丘垄不遐,庶尽岁时之孝敬。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鼎新大政,萃聚众材。
用人如日之照临,正邪自辨;
成物若天之化育,小大不遗。
所以甄收,及于衰朽。
臣敢不持循素节,勉强暮龄?
广上德之宽仁,恤远方之凋瘵。
处耕田凿井之众,不失常生;
在垂衣拱手之朝,庶几小补。
执中游山 北宋 · 彭汝砺
峨峨楚山前,屹屹樊堞后。
汗漫清汉左,蜿蜒大堤右。
雷霆沸波澜,龙虎卧冈阜。
春风无偏陂,润泽到藜莠。
日月有底急,匆匆似奔走。
乐哉城南游,矧复得智叟。
横踰路东头,纵踏山北口。
逶迤陟嵚崟,莽苍度林薮。
巍亭立青冥,隐几见十部
崖石险欲落,参差露妍丑。
沉深开殿阁,阙穴得圈臼。
尚或埋泥涂,谁能斩薪槱(自注:壬辰同谕(原作论,据嘉庆本改)主僧洗石。)
法海惟我汎,禅关与君叩。
清泉给醍醐,一饮失尘垢。
丹凤杳不来,瞻想更搔(原校:一作回)首。
潭潭谷中寺,花木照堂坳。
楼阁守岧峣,敧危贴星斗。
白云杂香雾,终日在户牖。
有沼旱不枯,金莲岂凡偶。
不见白马至,似闻苍龙吼。
一雨作丰年,欢愉逮鸡狗。
税车高阳池,遗事问黄耇。
叹息当世士,所怀自非苟。
方醉白接䍦,宁贵朱组绶。
拭目堕泪碑,徘徊想忠厚。
河内借寇恂南阳杜母
彼惟一纯诚,名等天地久。
爱君所志远,高后
谈经破小辩,独自持纲纽。
德爱在章贡,甘棠不枯朽(自注:执中治虔,郡立生祠。)
邅回久荆楚,白发嗟未偶。
轩昂更自拔,怵惕非人咎。
宁甘冻饥死,不一变厥守。
吾惟人间世,所遇皆所授。
生死等梦幻,可能憬然否。
譬犹二人奕,日夜竞胜负。
纷纷置黑白,毕竟一何有。
但愿山下水,尽作杯中酒。
时时与君醉,独与造化友。
忠臣不忘君,不问在畎亩。
程公辟给事会稽道钱塘因以诗见赠(原作之,据四库本改) 其二 北宋 · 释道潜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江干千骑送朱轮,父老无缘寇恂
吴国旌旗开白日,越溪桃李失青春。
雄名素与珠星烂,妙质长随玉树新。
当宁比闻思旧德,万方行见入洪钧。
杨斋郎 其二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八、《山谷全书·别集》卷一八
伏承尊公岂弟之政在民,民安乐之。
又得寇恂之愿,想见乐国风物之美,恨不得身出其间耳。
欲作尊公书,适病起疲倦,作二书已不能堪。
幸因问膳,道向往之意。
送越帅程给事赴诏 北宋 · 华镇
七言排律 押阳韵
清华仙殿图书府(自注:公职集贤殿修撰。),贵近东台侍从郎。
宠被买臣荣遇绂,来临安石宴游乡。
下车建设先条教,暖席施为尽纪纲。
鉴物净明齐上水,临机锋锐踰干将
威棱直为摧奸宄,德惠阴知佑善良。
意匠经营真有趣,轴机裁处动非常。
谨严庭讼情无失(自注:公迁都厅于府内西楼下,以旧所近外,狱情多泄。),检察民输弊已亡(自注:公创和买夏税场于府门左右,以绝往日之弊。)
坐使奸胥难用巧,默令雅俗尽知方。
淳和只有兴廉逊,肃治应无敢寇攘。
莲幕终朝閒笔削,圜扉经岁绝桁杨。
精蓝振起都城(自注:公重建宝林寺,寺为城中胜槩。),新馆增延使者(自注:公筑馆以待往来使者,目为皇华馆。)
剪拂散材充大匠,吹嘘寒谷变春阳(自注:镇自公荐送,即遂尘忝。)
三年治最腾歌颂,千里声和协雨旸(自注:时累年风雨时若。)
何但编氓称五裤,已令比屋有千箱(自注:时年谷屡登。)
风流自得篇章乐(自注:公当世诗匠,在越尤多唱和。),閒暇人惊日月长。
彩舫有时罗绮绣,朱轓到处拥丝簧。
寻穷万壑幽深趣,踏遍千岩紫翠芳(自注:公政成多暇,云门、兰亭常得游从。)
绝唱未饶元相国(自注:元微之在越,与副使窦巩赓和,号兰亭绝唱。公与僚属实继之。),遗风独揖贺知章(自注:贺公故宅颓毁已久,公命缉之。)
香山图画知尝预(自注:公与致政少师、致政少保赵公,绘为三老图。)魏阙心诚想未忘。
下国可能留近侍,雄材自合在岩廊。
祥光一夜生台座,优诏平明出未央。
汉殿果深思董贾,越人那久得
丹书东下随秋雁,画鹢西征拂晓霜。
不独飞章留去辙(自注:时监司交章乞公再任。),况多扶老拥归艎。
已知子翼终难借,犹拟曹侯且缓装。
送目未能看竹马,倾思惟只咏甘棠
既当帝阙盐梅望,可恋吴门绣画堂(自注:公姑苏方成新第。)
前席虚心方注想,据鞍壮气正康强。
七城异绩虽云远(自注:会稽经总浙东七州。),万室苍生伫有望。
蹇步有心随轨辙,梦魂终夜倚门墙。
尚书侍郎两制枢密赵公1089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九、《鸡肋集》卷六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维元祐四年月日,某官某等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故枢密赵公之灵曰:天之于人,若绝而通;
人之戚休,天实与同。
国之方兴,视所生贤,天将启之,推往引还。
有炜其初,以厚其名,中劳苦之,后使大兴。
呜呼公乎,令德嘉言。
何以知之,治平之元
堂堂数公,如凤如麟,秉义正辞,引君于仁。
匪忠则难,视功何如,俾群疑安,为万世图。
冱阴,公对延和,帝指公言,天意儆予。
尧言民诵,民闻子来,使民戴尧,功孰与偕?
中和信诚,有政在民,留安去怀,黄霸寇恂
萧公在外,雅意王室,匪身诎信,惟道枉直。
心广体胖,不泰而康,公不为名,耆老益光。
二圣当天,问于遗训,凡公数人,皆起辅政。
用公西府,柔远弭兵,夷蕃在庭,耕旅不惊。
河安北流,群议东之,民汹汹忧,裹粮坐堤。
公持不回,如治平时
人言踵闻,诏休役屯,此岂人力,皇爱下民。
呜呼哀哉!
帝虚相席,俟忠与勋,谓公帝图,公讣奄闻。
两宫悼惊,悲逮庶氓,况于某等,位皆近臣。
承颜接语,周旋昔时,咨嗟涕洟,则匪我私。
百夫引輀,送公还里,寿贵有闻,公于何悔?
尚飨!
亳州何郎中二首 其二 1099年 北宋 · 陈师道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西原追送未成旬,赫赫传声已迫人。
剩欲抄诗寄来使,尚能拂席致佳(宋注本及各本作嘉)宾。
孰知简易归刘向,谁使循良作寇恂
他日入东专一壑,少留馀地许为邻。
刘希范1130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三、《杨龟山先生集》卷二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某窃观车驾自建康移跸会稽,未踰时,复有旨还浙西,锐然有向敌之意。
人情举欣欣然,谓国势稍振,中兴之业可指日望也。
未及渡江,闻建康有警,复还会稽,径趋四明,欲乘桴为闽之行。
闻之惶骇,至寝食俱废。
某窃观自古兴王,未有无根本之地而可以禦外者。
高祖之兴,萧何关中
光武之兴,寇恂河内以为根本。
虽败军亡将,而调发兵食无缺乏之事,以有根本之地可依故也。
若车驾驻跸闽中,则僻在海隅,中原路断矣。
而今建康钱塘不守,则根本去矣。
诸将缓急,谁为应援?
万一馈饷不断,则意外之变不可不虞也。
某窃谓隆祐在虔,而用自适耳,既蒙见许,切不可缓也。
惟为道自重,慰此颂祝。
吴大卿书1129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三、《杨龟山先生集》卷二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闻隆祐六宫先往江表。
自江而南皆江表也,诏书所谓江表者,必是江州
百司官府不与军旅之事者皆从之,则建康不复治他事,悉力战守耳。
诸公能如是,则中兴之功可指日而望,天下之幸。
汉高祖之兴,以萧何关中光武寇恂河内,以为根本,故楚汉相守,荥阳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
今上供物散在数处,不知甚处为根本,庙堂必有成算,非衰老所能知也。
上密守启 宋 · 孔平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七三、《朝散集》卷一一
言念某治身阙略,处世迂疏,向仅习于简编,遂误尘于科第。
自罢官于县道,方进等于宾筵,将效驱驰,遂蒙移易。
使奉行于新诏,往倡率于诸生
以其学问荒唐,文章鄙浅,固当退避,安可叨居!
然而吏责之差轻,又有德庇之可托,故兹受命,渐以治行。
方素节之戒凉,望黄堂而驰想,恭惟颁条有暇,介福无疆。
伏以某官以刚明之才,当屏翰之寄,屹然镇静,著于歌谣,实百吏之表仪,为一方之师帅
自惟琐质,将侍教言,上贾谊之方深,民寇恂而莫得。
但恐迅诏,已在半涂,傥或贱迹未伏于轩墀,大旆已归于京阙,则仰高之意,无时以伸。
惟是怔忪,不遑鉴寐,更祈上为宗稷,精调寝兴。
朔问上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嵩山文集》卷二
或问:唐杜牧山东王者不得不王,霸者不得不霸,其说果是非?
曰:牧之意勤矣,其论失之迂而不密。
盖山东不足以兼河北河北为能制山东安得以天下之势专之于山东也哉?
至于河北视天下犹珠玑,天下视河北犹四肢则是也。
曷不曰河北者天下之脊也,有大伾为地喉,有大陆为地腹,其势足以吞天下而容纳之也。
况有天下者,得河北则得天下,失河北则失天下;
凡有国者得河北则立,失河北则亡。
其国虽不正,而得河北则强;
其国虽正,而失河北则弱。
其国虽无道,而得河北则强;
其国虽不至无道,而失河北则弱。
是何也?
自周不王而天下分裂六七,其敌国三,曰秦曰齐曰楚;
其与国三,曰韩曰魏曰赵;
其附国一,曰燕。
燕赵三者皆在河北,而赵为约长,与秦则秦重,与齐则齐重,与楚则楚重。
彼狼虎之秦,欲搏噬诸侯,一擅天下者,累数世而未得志也。
逮夫始皇二十五年灭燕灭赵,乃明年灭齐降魏,遂兼天下,改诸侯为郡县,铭金人以示得意矣。
二世之立,盗贼相随而起,陈胜虽首兵于楚,而张耳陈馀立歇于,天下之心始争王矣。
当是时,所谓河北军者,为最可畏也。
项羽渡河,与秦军遇,九战绝甬道,大破之,于是乎楚兵寇诸侯,秦之失天下,自此其决矣。
河北为秦如此也。
汉高祖之兴,非、广之势,且无馀、耳之交,未尝一日申于楚。
虽先入关而不得王,其危甚。
及乎命韩信曹参张耳帅师伐代,获夏说,遂伐赵获歇杀陈馀,以张耳王赵,由是得以袭齐,杀楚龙且
明年五诸侯垓下而灭之,汉于是一祖三宗烨其盛矣。
不幸中间盗于新室,更始庸孱,不足以奉君天下。
光武崎岖北渡河,其穷自称邯郸使者,而属为北道主人者,不知凡几人也。
不意渔阳上谷之突骑精兵良为己来,乃取邯郸,杀王郎,败铜马于邬(在康城。),败青犊于犬射(在武德。),败谢躬于邺,由是邓禹河东寇恂河内,遂即位于镐(在高邑。)
光武既以幽冀兵中兴汉室,乃立营黎阳,以畜河北精锐,谓之黎阳营,其视河北未尝不少在意也。
其后子孙不知祖宗王业之本,河北为袁绍之室矣。
曹操虽自视英雄,而切齿不与俱生者,唯绍也。
绍死,谭军黎阳,与尚争冀州,是二孺子者,实自屠剪以为操之奉。
黎阳,取邯郸,取,牧冀州,卒以冀州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十郡封而亡汉矣。
河北为汉又如此也。
晋因魏以一天下,才二十年,赵王伦内鬨,成都王颖外溃,军次于朝歌惠帝以十万之师次于安阳石超来战,王师败绩于荡阴惠帝裹疮流血,仅以居于邺,而王浚刘元海石勒汲桑辈,皆为而飞扬于河北
初利群胡,以为一身之爪牙,而不知其后卒移天下之荼毒,豕涂鬼车,人人自王,视中原如无人境,晋才阻江而有之,是河北为晋又如此也。
隋文帝以后家之势,窃有移周宗之谋,而忌尉迟迥相州,据赵魏之土,未敢发也。
及以韦孝宽杀之,资相州之胜,其取周如拉朽,遂灭陈,一天下。
炀帝忘灭陈之师,游溺不返,杨玄感李密肇乱于黎阳王须拔历山飞辈溃于燕赵,以蹙扬州之祸,曾不得一抔土以自覆,宁论隋室之存亡乎?
河北为隋又如此也。
唐兴杨玄感辈驱除河北,其定中原甚易。
既杀刘黑闼,平河北,遂一天下。
明皇以声色丧其神志,相牛仙客而将安禄山,招河北之祸。
虎牢失其固,潼关失其险,两京七庙,一日丘墟,帝仅以身还自蜀,而河北卒不复归于朝廷。
盖往时安史之祸犹太阳病者,势虽危,而汤液亦易为功也。
唯是仆固怀恩养寇自资,留贼遗君父,以禄山之党李怀仙李宝臣田承嗣薛嵩辈分帅河北,天下谓之四寇者,其病犹殗殜,人虽亡而厉气不已也。
其后朱滔主盟以冀王田悦魏王王武俊赵王,又以建兴李希烈,天下谓之四叛。
虽有马燧为将,将百万之师,而竟无尺寸之功,益悖乱之志。
又其后朱克融张弘靖王庭凑田弘正,天下谓之二寇。
虽有李光颜为将,将百万之师,而竟无尺寸之功,徒使姑息之风益炽。
又其后城坚社老,风雨自神,不复知有朝廷,朝廷益弱。
马燧无子,李光颜无孙,彼狼子纳孙夥且健也。
百馀年间,朝廷固无一夫渡河,而河北三镇按重兵,视本朝烟尘之警、播迁之虞,亦未尝有一人勤王者,卒以佐朱温亡唐焉。
当时诸镇跋扈者,倚河北为城社,要之即节旄者窃援河北以自张大,不与河北缔构者,不足以取重于朝廷。
朝廷或增一城,浚一池,而河北怨怒上闻,即日为之罢役。
或兴师问罪他镇,而河北必来挠王师,朝廷于是声河北之异礼,而示讳执政,谓为当然,而恬不怪,议者惜焉。
马燧势可以破田悦而逸之,盖自知其有所不可者。
宪宗能诛元济,而不能不救王承宗
武宗欲伐泽潞,而先姑息镇,则河北为唐又如此其甚也。
故曰:凡有天下者,得河北则得天下,失河北则失天下,庸不然乎?
又如桓温刘牢之刘裕,经营中原,倾国之力,有将有兵,驱海岛而来,势若坏山,人皆乐声教而厌腥臊,为日已久也。
奈何败于石门牢之败邺,不守关中,竟不能成天下之功,皆以不得河北而失天下也。
所谓凡有国者得河北则立,失河北则亡者,苻坚之秦取燕慕容炜而立,拒于燕慕容垂而亡;
托跋之魏取慕容宝而立,分于高欢而亡;
朱氏之梁婚魏先梁而立,失魏失相而亡;
李氏之后唐得魏灭梁而立,契丹入自河北而亡;
石氏之晋以河北奉契丹而立,李殷纳契丹于定州张彦泽契丹京师而亡;
刘氏之汉委河北,父事契丹而立,郭威于邺而亡也。
所谓其国虽不正,而得河北则强;
其国虽正,而失河北则弱者,曹氏之强于刘氏之汉是也。
所谓其国虽无道,而失河北则弱者,高氏之齐强于宇文氏之周是也。
呜呼,河北为天下之势,重轻如此,君天下者慎之哉!
共惟我艺祖,亦自北征,不战而受天丕命。
乞回銮疏(一一 建炎二年四月 宋 · 宗泽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五、《忠简公集》卷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历代名臣奏议》卷八六
臣窃见汉光武寇恂颍川太守,因从车驾击隗嚣
颍川盗贼群起,帝顾谓曰:「颍川迫近京师,当以时定,独卿能平之」。
对曰:「颍川恶少轻剽,奚能为哉?
但闻陛下有事陇蜀,故乘间窃发耳。
若乘舆南向,贼必惶怖归死,臣愿执锐前驱」。
帝即日命南征,盗贼悉降,遂建东汉中兴之业。
臣窃见近日有招安到丁进者数十万众,愿为陛下守护京城
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绝敌寇;
又没角牛杨进等,领众百万,亦愿率众渡河,迎取二圣。
兹三头项人马,非颍川比也,今皆披沥肝胆,同寅协恭,共济国事。
臣闻得道者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果陛下千乘万骑,来归九重,遹追我太祖太宗、奕世圣人二百年大一统基业,则天下必心悦而诚服,庶绩其凝,万国咸宁矣,尚何盗贼戎敌之足虑乎?
臣敢沥悃诚,再冒天听,伏望裁赦。
曹参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道乡集》卷三一
读《汉书》,见班固,曰「高祖开基,为冠」。
又读《唐书》,见敬宗王廷凑之乱,恨无,使奸臣跋扈。
萧何高祖,自其起义迄南面有天下,恃之如左右手,其独冠乎当时而见思乎异代宜矣。
曹参既非比,又运筹不如张良,将兵不如韩信,其间关攻战之中,被七十创而功以成,特一时之事耳。
其后相惠帝,帝富于春秋,且承高祖弃群臣之初,日夜饮酒,不事事,卿大夫、群吏及宾客举知其非。
而后之君臣猥与一视而同称焉,其故何哉?
及观其谢帝之语,以谓「高皇帝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具,陛下垂拱,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曾不以前日之隙一毫置胸中,于是释然知称之者不为过论也。
何则?
有隙者,私怨也。
举事无所变更,一遵其约束者,国事也。
不以私怨败国事,此蔺相如所以回车于廉颇寇恂所以郊迎于贾复者也。
参实能之,故心平而识明。
心平而识明,故举之于事,何者当后,何者为急,何者为缓,判焉如黑白之在目。
如此而不以相业闻者,未之有也。
且相业之所以成,其本有三,曰德,曰量,曰知体,而才智不与焉。
盖才者,可与有为也,而不能不为;
智者,可与有谋也,而不能不谋。
以其必为必谋之心倡之于上,而百官有司争以才智应之于下,将以亲附百姓,百姓且离散矣;
将以镇抚四夷,四夷且反侧矣;
将以遂万物之宜,万物且不得其生成。
顾虽有作之世,犹见其害,不见其利,况干戈甫定之初,如疾病方愈之人,困于药石之交攻,而求所以补养其血气甚切者乎!
者,可谓贤矣。
然则继而居位者,其必出于此乎?
是又不可。
何则?
太后称制,背约而王诸吕,产、禄颛兵秉政,视天画地,日以睥睨神器为心,刘氏几不复汉。
于此时恬不为怪,而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无乃假越人以拯楚溺欤?
故前乎者,其相如之,则国必有外至之忧;
后乎者,其相如之,则国必有内作之患。
萧何以其才规之于其前,惟陈平以其智济之于其后,惟歛才弃智以休息于其间,则亦惟其时而已矣。
呜呼!
安得不以私怨败国事如者,与之论岩廊之急务乎!
福州程使君止戈堂二首 其二 宋 · 洪炎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跳梁山谷有顽民,电扫风除一聚尘。
排闼江山千里眼,满庭桃李四时春。
定知当宁思龚遂,政恐攀舆寇恂
谁是诸侯老宾客,酣歌应许杜陵人
寄赠 宋 · 刘跂
五言排律 押词韵第六部
绝世丹青业,中台雨露辰。
师门推上第,王室见名臣。
磊落儒林丈,风流画省宾。
燕朝分锦仗,儤值近枫宸。
凤丹山穴,占星颍水滨。
殿庐俄厌直,藩社此班春。
山节还铜虎,京符换玉麟。
威行三辅地,歌浃两川民。
已喜徵黄霸,无劳寇恂
即应公简上,会见俗还淳
叹昔时难偶,逢今势莫均。
楚材难入晋,汉法近沿秦。
稽古皆前列,希风绝后尘。
斯文如汩没,吾道久湮沦。
海岳功归圣,熊罴钓有人。
蓝田仍产玉,郢匠挥斤
周历方开永,萧规欲尽循。
天时知会遇,人力漫纷纶。
夙有掺弦便,今逢敛板亲。
猥惭牛下走,敢玷席中珍。
迹远龙门峻,心怀燕厦仁。
绪言闻已旧,从此更书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