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芜湖建学颂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三、乾隆《太平府志》卷三八、乾隆《江南通志》卷八九、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八九
莆阳蔡君制邑芜湖
才优职举,政成令孚。
作新庙学,推本真儒。
走书求文,纪厥终初。
乃叙而系之以颂曰:
宣水在东,大江滔滔。
汇为芜湖,有邑其皋。
江山灵气,宜尔士类。
不鱼不盐,儒业是肄。
落落蔡君,灿灿其文。
爰师爰长,度事孔勤。
不揭揭以锐,不剪剪以细。
我有诗书,以诲以励。
乃侈斯庠,乃崇斯堂。
邑士戾止,冠圆履方
圆冠如之何?
高明不息。
方履如之何?
博大以直。
能地能天,尔性则然。
譬彼泉蒙,其达成川。
尔英尔俊,尔学尔问。
圣师之心,令君之训。
长湖汪洋,鳞潜羽翔。
乐只君子,德徽不忘。
按:康熙太平府志》卷三七,光绪二十九年重刊本。
江陵万寿寺金佛赞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三
高氏清泰中,吴商曰叶旺,具舟诣江陵,有僧请偕往。
高帆疾驾,朝发石头城,暮达息壤
僧仆溺水中,涝获金像,是为弥勒尊主。
乃建梵宫,迎置供养,今为万寿寺(《舆地纪胜》卷六五。)
按以下所录盖出原赞之序,赞文不存。
唐李长者行迹崇宁元年七月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三、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二七
唐李长者,皇枝也,讳元童,但言沧州人
开元七年太原盂县大贤村,有高山奴延纳安居
长者每日惟食枣十颗,柏叶饼子一枚。
自尔不交外人,掩室独处,含毫临纸,曾无虚时。
如是三稔,一日,舍山奴至马家谷古佛堂,自搆土室,寓于其侧,端坐晏然,于斯十年。
后复囊挈经书,遵道而去。
次冠盖村,忽逢一虎驯伏,长者告以吾欲著论释《华严经》,可与吾择一栖止处。
言毕,虎起,徐而抚之,遂将所挈经囊挂于虎背。
于是虎望神福山原,直上二十馀里,当一土龛,收囊于内。
龛之四旁,旧无涧泉,长者始来之夕,风雨暴作,拔去一松,化为一潭,僭阳之岁,祈求必应。
长者制论之夕,心穷玄奥,口出白光,以代灯烛。
居山之后,忽有二女子,容华绝世,皆可笄年,俱服布衣,悉以白巾幪首,姓氏居处,一无所言,汲水焚香,供给净馔,莫知所止。
历有五祀,著论将终,遂尔绝迹。
长者身长七尺二寸,广眉朗目,丹唇紫肌,长髯美茂,修臂圆直,发采绀色,毛端右旋,殊妙之相,靡不具足。
首冠桦皮,身披麻衣,长裙博袖,散腰而行,居常跣足,放旷人天。
忽一日,出访旧止之里,适值野人聚族合乐,长者曰:「汝等好,吾欲将归」。
众乃必谓却还沧州,挥泪恳留,长者曰:「纵在百年,会当归去」。
于是众送还龛所,复众曰:「去住常然,汝等可各还家」。
翌日,叟结徒礼候,但见姿容端严,已坐化于龛中,报龄九十有六,时当三月二十八日也。
大宋崇宁元年七月宗胜立。
江宁府山崇禧观碑铭绍圣三年十月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三、《景定建康志》卷四五、乾隆《句容县志》卷四、《句容金石记》卷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四
东南之望曰句曲山,盖华阳洞天,地肺福地,易迁含真之所宅,司命童初之所治。
晋、宋以来,得道之士,二许、杨、陶,遗坛故宅,犹有存者。
宫观十二,崇禧总之。
国家灵承天心,敷锡民福,锼金之虬,镂玉之简,妙真之香,丹素之词,岁修常典。
间遣王人,设官以提其纲,赐田以瞻其众。
宜其宫阙壮丽,列圣下居,廊庑深严,万灵侍卫
至者悚然,有以移其视听;
居者肃然,有以洗其心志。
仙科秘范之所出,宝章灵篆之所宗。
而希夷淡泊之门,寂寞无为之教,学士大夫未之或讲,州县政事又非所先。
田租所入,悉笼于官,道侣计口而赋粮,有司互券而出纳。
方斗筲之钩考,孰土木之暇议?
上下顾望,岁月因循,屋颠而不持,榱故而不革,圮废而不兴,垣颓而不作。
宝文待制何公君表元祐中,以趣向背时,提举西京崇福宫,居金陵,尝至山中,熟知其弊。
绍圣亲政,召对便殿。
明年,移镇于此,伸发曩志,议营缮之。
会商英谪莅管库,公侔图以授商英曰:「子于道家之学博且久矣,凡向背与开阖之不如经者,其悉据古考正之」。
商英视图,南面三门,则道俗出入之所由也;
三清、北极、本命三殿相直,而玉皇殿乃在东隅。
商英谨按老子之书曰:「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者,清气之治也,其天为清微,其境为玉清,其天尊为元始,其帝为玉皇。
所谓道者,气之纯清也,其天为禹馀,其境为上清,其太上为大道玉晨君,其帝为天皇。
所谓天者,气之积清也,其天为太赤,其境为太清,其太上为老君,其帝为北极。
本命者,支干之神,以统于北极者也;
北极者,天中之枢,以承玉皇者也。
今以北极次三清,以本命次北极,而玉皇居左,非道之序也,神而来格,亦莫安于其位矣。
请先玉皇而后北极,而左本命。
三门者,神灵之所由也,非祠醮则阖之。
东建道院,西设宾馆。
如此,则尊卑不相乱,道俗不相淆,人神不相杂矣。
公曰:「善乎论也!
兹山宫宇,古今废置不一,道术之士有在于是者亦已多矣,曾亡一人以三气、三天、三尊、三帝之说辩正升降者,岂崇无而复静者,或阙于群有之用;
造有以致动者,或昧于至无之体?
代正移句容县,如子之议,因而完之矣」。
明年五月,玉皇殿成,奉安之日,有双白鹤终日徊翔远唳其上,于是上清大洞法师刘混康与其授箓弟子曰:「异时白鹤常以三月十八日来集,或有或无,亦不常也。
今殿成而鹤降,非何公崇敬之诚,默与真契,其何以召此祥?
请绘公像于别室,以永我邦人之思」。
已事而求记于商英,乃序而系之以颂曰:
一气之先,强名自然。
致虚为道,运道成天。
三彰一隐,一立三全。
分为九气,列为八埏。
峨峨茅峰,东南之望。
帝居道祠,于山下上。
厥初经营,先后错爽。
何公正之,灵报如响。
仪仪者鹤,来自云霄。
谁其驾之,于焉逍遥。
气合太冲,神游泬寥。
鉴观在下,德馨孔昭
宫室绚绚,岩谷焕焕。
风马霓旌,侯止侯燕。
维山有祥,维国有良。
天子万年,赉及四方。
何公于藩,百治皆具。
神之听之,亦惟公故。
锡尔嘉谷,宜其邦人。
介尔多祐,耆宁厥身。
邦人感仰,绘公之像。
配山久长,以对景贶。
按:《山志》卷二五,正统道藏本。
云居山真如禅院三塔铭(并序 元祐五年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四、《圣宋文海》卷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四
地理家者流,其学以八卦为山,以十干、十二支为卦。
向以五行生王囚废刑冲为吉凶,将以九宫加临为祸福。
虽其事诞漫渺茫不可知,而已然之验,般般见于管辂郭璞吕才之书,故世之厚终慎葬者,心择奇冈美地。
山之秀有二,水之秀有三,龙之势三十有六,非惟欲以妥人鬼、宁魂识,又将以施之子孙,庆之久远,而徼福于此。
中国之教,夫夫、妇妇、父父、子子,正家而天下定,是以养生有礼,送死有制。
仲尼曰「卜其宅兆而安厝之」,孟子曰「送死足以为大事」。
瞿昙氏以天地为幻覆载,以山河为幻融结,以孛象为幻临照,以万物为幻生死,以六凡四圣为幻出入,故不妻则夫道绝矣,不夫则妇道绝矣。
莫爱于妻,莫天于夫,莫怙于父,莫亲于子,一归于幻而绝之。
如火,恐其焚于己也;
如水,恐其溺于己也;
如风,恐其飘于己也;
如刀剑,恐其害于己也;
如怨贼,恐其仇于己也;
如网罟,恐其罗于己也;
如衔勒,恐其制于己也;
如涂泥,恐其焚于己也。
瞿昙氏之教,其于身如此其薄,其于死生如此其轻,而尚何求于墟墓之间哉?
后世或失其意,刳山镵石,为塔为宇,高华侈靡,前后相夸,情存胜劣,事同流俗。
其人与骨,无足称道,而隳□异境,变为鬼穴。
于是南康军云居山有洪觉膺禅师之塔。
在唐末为大善知识,死而塔之宜矣。
岁月深久,颓弊摧缺,风雨隳其户,榛莽蔽其径。
宋元祐五年,祐公住山,诣塔瞻礼,慨然叹曰:「洪觉且尔,况泯泯之流乎?
由洪觉以来二十七世,而山中以十数计,祐不以身先之,来者殆无葬所矣。
林洋曰:『明年二月二,与汝暂相弃。
灰散四山头,莫占檀那地』。
泰布衲曰:『不用剃头,不用澡浴。
猛火一堆,千足万足』。
未闻人人而侈其塔也」。
乃于洪觉塔之左右建二塔而主之,左曰住持之塔,右曰海会之塔,为之堂庑十有六间,凡死者火而归之。
祐之言曰:「祐区区于此三十一年矣,今乃率其私意,行之山中。
力薄德鲜,恐不足以表唱诸方,敢借重于公,推而放之,作大利益」。
予曰:「生,幻也,死,幻也,塔,亦幻也。
以幻葬幻,则子之二塔有馀矣。
虽然,吾将为子订之,庶几不坏世间相,不灭一切法,有以示庄严,有以起大信。
凡坐脱立亡不乱、与阇维而两舍利、若诸根不坏者,得立塔如洪觉故事。
勿已,则从子之规,不迹通乎」?
祐良久曰:「大难大难,请公之文,姑志之」。
乃序而铭曰:
云居苍苍,无凿我冈。
腐胔朽骼,匪我冈是宅。
万行淳深,骨如玉如金。
天上人间,盍不汝钦。
徐铉墓记元祐六年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四、乾隆《南昌府志》卷二六、同治《新建县志》卷七八、《西山志略》卷六
洪州西山之鸾冈,洪崖先生洞府之所在,东海徐公葬其父卫尉卿延休
三十三年□□而亦葬焉。
元祐六年春,予假使指南来,暇日访求遗迹,有叟指曰:「此冈是也。
徐公无子孙,墓为耕民发掘久矣,我犹及见其遗齿发也」。
予恻然久之。
因以徐公所撰《应圣宫记》「庚申岁奉松槚改兆于鸾冈之阳」,又以李相国昉所撰《徐公墓志》以淳化癸巳祔葬本末,移新建知县陈惕,追淳化以来冈券治之,无券可考,于是民伏妄冒,以冈归官。
翠岩寺僧主之,建祠堂以宅其魂,绘公父子之像与弟内史舍人锴而三焉。
荆门玉泉皓长老塔铭绍圣二年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四
师姓王,眉州丹棱县坼头镇人。
天圣元年,依大力院出家,法名承皓
明道二年普度为僧,景祐元年受戒,庆历二年游方,至复州见北塔思席禅师,发明心要,得游戏如风大自在三昧。
制赤犊鼻,书历代祖师名而服之曰:「惟有文殊、普贤,犹较此子」。
且书于带上。
自是诸方以布裈呼之。
惠南居黄龙,设三关语以接物,罕有契其机者。
师教一僧往,曰:「我手何似佛手」?
答曰:「不相似」。
曰:「我脚何似驴脚」?
答曰:「不较多」。
笑曰:「此非汝语。
谁教汝来」?
僧以实告,曰:「我从来疑这汉」。
熙宁间襄阳,为谷隐首座
有蜀僧依止师席,师怜其年少有志,稍诱掖之。
僧亦效师,制犊鼻,浣而曝之,师见之曰:「我裈何故在此」?
僧曰:「某甲裈也」。
师曰:「具何道理敢尔」?
僧礼拜曰:「每蒙许与,切所欣慕」。
师曰:「此岂戏论,与汝半年,当吐血死」。
后半年,其僧呕血死于鹿门山,闻者异之。
元丰二年四月,予奉使京西南路,闻师之名,致而见之,问师法嗣何人?
师曰:「北塔」。
问北塔有何言句?
师曰:「为伊不肯与人说」。
遂请师住郢州大阳。
谷隐大喜曰:「我山中首座出世」。
盛集缁素,请师升座,以为歆艳。
师曰:「承皓住谷隐十年,不曾饮谷隐一滴水,嚼谷隐一粒米,汝若不会,来大阳,与汝说」。
携拄杖下座,不顾而去。
居数月,知荆南李公审言转运使孙公景脩,同请住当阳玉泉景德禅院。
师机锋孤峭,学者不能凑泊。
(阙)首座维那曰:「某人某人曾于某处立僧,为禅众所归,宜依诸方例请充」。
师叱曰:「杜杜」!
又曰:「孟八郎,孟八郎」!
一日,师从厨前过,见造晚面,问曰:「有客过耶」?
对曰:「众僧造药石」。
师呼知事称之曰:「吾昔参禅,为人汲水舂米。
今见成米面蒸炊造作,与供诸佛菩萨罗汉无异,饱吃了并不留心参学,百般想念五味馨香。
假作驴肠膳生羊骨鳖臛,喂饲八万四千户虫,开眼随境摄,合眼随梦转,不知主禄判官掠剩大王
随从汝抄劄消凿禄料簿,教汝受苦有日在」。
于是徒众不堪寂寥,谮之于县曰:「长老不能安众,惟上来下去点检寒碎」。
县令召师至县,责之曰:「大善知识不在方丈内端坐,两廊下山门来去得许多」?
师曰:「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
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
长官以坐是佛耶?
坐杀佛去也」!
长官茫然,益敬礼之。
狗子在室中,僧入请益,师叱一声,狗出去,师云:「狗子却会,汝却不会」?
玉泉市,四远云集,师于廊下画一圆相,顾视大众曰:「贱卖贱卖」!
良久画破曰:「自家买!
自家买」!
冬至,上堂曰:「晷运推移,布裈共赤,莫笑不洗,无来换替」。
王大观荆南,问:「如何是佛」?
「截断脚跟」。
又问:「如何是法」?
师曰:「掀了脑盖」。
师有顶相,自赞曰:「粥稀后坐,床窄先卧。
耳聩爱声高,眼昏宜字大」。
其应机答话,隐显不测,大致若此。
玉泉寺宇广大弊漏,前后主者以营葺为艰,师曰:「吾与山有缘,与僧无缘,修今世寺,待后世僧耳」。
悉坏法堂、方丈、寝堂、钟楼、慈氏阁、关庙而鼎新之,皆求予记其本末。
师住山,无笔砚文字,箱箧无兼衣囊钱。
元祐六年遣人至江西,口白曰:「老病且死,得百丈肃为代可矣」。
余以喻肃,肃不顾往。
十二月二十八日示寂。
临行,门人迫以作颂,师笑曰:「吾年八十一,病死舁尸出,儿郎齐著力,一年三百六十日」。
师灭时地三震。
会余移漕淮西,召还谏省,谪官金陵,不复详师后事。
今年十月被恩知洪州,途次太平,有德鸿者来谒,泣言:「师之死,鸿适归闽中
自闽闻讣,奔诣玉泉,师已葬于斗山下。
鸿营塔于始就绪,念先师神交道契,莫如公者,故间关数千里,诣公求文,铭师之塔」。
予哀鸿不忘其师,乃追掇绪馀而铭之曰。
按:《佛祖历代通载》卷一九,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本。
张御史唐英墓志铭绍圣三年十一月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四、《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四
张氏之先居邛州白鹤山,盖神仙之苗裔。
曾大父讳珂,居蜀州新津县之新穿乡,娶乡先生樊氏女,是生大父讳𧩎
娶刘氏,是生三子:长曰禹,次曰藻,季曰文蔚字隐之,即吾考也。
考娶江原冯氏,生五子:曰轩英,曰民英,曰唐英,曰虞英,曰商英。
考妣以唐英升朝,叙封光禄寺丞长寿县
以商英升朝,累赠朝议大夫祥符县太君
考之行义,详于翰林学士范公景仁之内志;
妣之贤淑,具于枢密直学士钱公醇老之铭诗,兹乃得而略已。
唐英字次功,少与兄轩英刻苦读书,经岁不知肉味。
年十八,州举送至礼部,再上,遂及进士第,实庆历三年也。
初调渝州曹掾,上《兴王正议》五十篇,翰林学士孙公梦得奇其文,曰:「吾蜀乃有此后生,马周魏元忠不足多也」。
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荐之。
再调归州狱掾,与夷陵蒋槩、秭归邓绾为文友,名声籍甚荆湖间,杨公元素以诗赠曰:「建平之江悍以湍,建平之山顽以峭。
天恐江山太寂寥,故聚英才斗其妙。
不然三子并国器,安得皆官此遐徼」?
白云先生张少愚诵之曰:「真诗史哉」!
用簿格移襄州谷城县
令圃多种姜,贷种于民,还其陈而配卖。
以所得息饶多,与邓城相埒,铨曹以所入厚薄,目之曰「谷大邓二」。
次功至,则以圃种柳千株,作柳亭,刻石志之,嗜利者闻以愧焉。
开古黄渎渠,溉田无虑千顷。
作《谕民》十篇,以警风俗。
初若迂阔,于治既久,而折崖诸乡以野陋顽梗称者,子弟皆向学乐善,彬彬有文。
化之渐渍于人也,效缓而功远,于《谕民》见之矣。
代还,恩荐格改著作佐郎
英宗即位,覃恩转秘书丞
明年,转太常博士
神宗即位,转屯田员外郎
初,英宗自濮邸继大统次功上《慎始书》,言:「为人后者为之子。
恐他日有引定陶故事以惑圣听者,愿杜其渐」。
既而濮庙议作,台谏官相次黜逐。
熙宁二年,诏举台官王禹玉范景仁同在翰林,以次功言事有先见之明,以名荐上。
次功治平中,英庙不豫,慈圣垂帘,大臣莫敢发储副之议者,次功奋不顾忌讳,请立颍王皇太子
神宗知之,特除殿中侍御史里行
赐封,因问曰:「卿何尚衣绿耶」?
对曰:「前此回授与父」。
上曰:「孝也」。
以五品服赐之。
神宗方讲求治道,慨然上嘉三代,而下陋汉唐,左右公卿,未有以中上心者。
公以疏言知江宁府王安石,经术道德,宜在陛下左右。
又言皇亲员多禄侈,宜以服纪隆杀差降。
及言天下苦于力役,不至有碎崖流离,宜讲求可以宽民力、代民劳者。
其后施行,多如次功言。
皇亲宗谔引外任使相例侥倖干求,恃长上表,词语不婉。
次功弹劾之,宗谔夺倖,宫僚罢逐,宗室肃然。
卢士衡龙图阁直学士郓州次功奏:人呼士衡为「迷龙图」,郓节制山东,奈何不慎择帅耶?
士衡降知列郡。
次功长于论议,善言天下事,每进见,上称其忠,将且贵之。
三年八月丁朝议公忧,去官。
次功自为小官,迎侍二十年,孝养备至。
朝议公怀乡西归,卒于里舍,恨不及见,哀慕成疾,四年六月二十二日遂不起,享年四十有三。
诸孤幼,未有成立。
商英以其年十二月,奉灵柩葬于成都府双流县之三昧里。
有文集若干卷。
绍圣三年次功之子庭玉年四十一矣,既克厥家,徙居广安,谓孤坟在蜀,岁时洒扫不及,从地理家得吉穴于南峰之下,以其年十一月某日迁柩改卜,来请铭志。
谨涕泣而为铭曰:
汪洋浩博,长川巨壑,次功之学。
焕烂缤纷,祥霞庆云,次功之文。
清真劲烈,危皓雪,次功之节。
卷舒阖开,急电惊雷,次功之才。
云何不寿,陨于壮龄,所蕴未究。
吾门不昌,存我匪令,而陨其良。
南峰之下,虎抱龙怀,英灵所舍。
我既葬之,有子改卜,魂其来绥。
庐江隐侯泽墓志铭政和七年十二月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四、《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一
仙井何氏,为仁寿县之石马封人,盖十世矣。
六世祖琇,节操不群,孟蜀迫知遂川,非其好也。
蜀平,隐遁自晦。
琇生得中,得中生保廉,保廉生仲素
世以儒术,训迪子孙,居乡党以行义称,悍邻凶人,望风而化,寇盗充斥,相戒不入其里。
仲素隐侯讳泽字景之
天姿乐易,喜人之喜,如自己出;
赴人之急难,甚于救水火。
居家终日危坐,衣冠俨然,家人不见有惰容。
娶同郡喻氏,生二子,曰彦伯彦材
彦伯早死,彦材父子力学。
元祐某年某月某日,隐侯卒,年六十。
彦材有子六人,皆治经,为郡舍诸生,曰棠、曰㮚相次登进士第
㮚以殿前对策,为天下第一。
政和七年十二月十七日,始克葬隐侯于郡之蓝田石门陇。
㮚以予为乡里老夫子,言不欺而信于人,来求墓志铭,词曰:
三代之时,中国所治者,五服之外谓之要荒。
区域隔绝,风俗向背不一,而名山大川之气,含蓄壅遏而不宣,其见于世闻,发为人用,往往不过珠玉宝贝、黄金盐铁之富而已。
秦开三十六郡,东南至于海、岳,西彻于岷、剑。
其后英雄豪杰之割据,衣冠人物之流寓,地气稍稍通达,而山泽英粹之气,时为贤人君子、文学才俊之士。
吾尝五十年前考试于怀仁郡,望其层峦叠岭、长冈大阜蔓延起伏之形势,有如牛头之昂视、马领之挺长者,意其必有异人也。
俯而视之,见井釜相望,黑烟亘空,运泉若飞,则咸鹾之利,充被全蜀。
予立马久之,吁嗟曰:「地气泄矣,其钟于人也必缓,岂有时而兴耶」?
予去蜀五十馀年,乃闻有何氏子,累世读书应举,比年相继成名,而㮚也遂能以长策大对,为多士举首。
以此观之,岂非山川之气,为之以人力者,利近而功速;
钟之于人者,必待其世世之修蕴,服仁义,行忠信,诵诗书,畏廉耻,笃孝友,而子孙弟侄,济济恂恂,不流于小人之域,然后生一人则为英为俊,为显为贵,岂特作咸之利云乎哉?
彦材有子六人,棠也今为宣教郎洺州教授,㮚也今为主客郎官,四人在舍学,皆有誉。
勉之勉之,念乃祖先厥考之积累勤苦,无忘吾五十年前之记嘱,凡作一事,吐一议,必稽六经之训。
一旦遇大用于时,与生民为福,为缙绅衣冠,为领袖,则剑岭以南,光彩焕赫,老夫亦与荣焉。
大宋故赠通议大夫王公墓表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四、《金石苑》卷三、嘉庆《四川通志》卷四六、道光《荣县志》金石卷一四、同治《嘉定府志》卷四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四
太常博士王潜夫元丰末非辜失官,元祐丙寅八月十五日,以宣德郎终于南荣私第。
终之日,其夫人向氏年三十六。
三男子:长曰廱;
次曰庠,年十六;
次曰序,年十四。
夫人执二子手泣于柩前,曰:「未亡人不能雪吾夫之横逆,复夫之官。
庠、序未有成立,终不葬此柩也」。
于是专室静居,命诸孤从贤师学。
夫人于钦圣宪肃皇太后为从祖姑,钦圣闻其守志立节,又怜二子白身,首思官庠,庠以逊序。
兄弟力学能文,崇宁初贡礼部,不第,庠谓序曰:「吾弗隐,谁侍吾母?
子弗仕,孰大吾户」?
已而庠以侍母,凡一十一次坚辞聘诏。
序两献文,入等。
稍迁都水监丞,治塘堤有劳,三岁五迁,至朝奉大夫,遂封赠潜夫朝奉郎
二子泣请于夫人曰:「母之教子志已成,父之官已复而有加矣,庶可葬乎」?
夫人许之。
既而完窆,而夫人亦殁,遂合祔焉。
夫人之懿行孤节,冯澥既志而铭之,又谓「潜夫前辈不及见而知之,盍求与潜夫同时伟人,纪其详以信天下后世」?
庠、序以书来曰:「唐人铭志,子孙不得柳公权笔,以为不孝。
昔者先子获交于吾乡先生无尽公,诗编简牍秘于私家者,具存也。
先子之平生及其诬服抵罪,乡先生固知之矣,茍无一言之赐,则庠、序不孝之罪,终天何赎耶」?
予难曰:「尔父之为人,吾与范蜀公、何济川深知之;
尔父之得罪,吾与诸人盖尝扼腕。
当不幸时,尔未克有知,予与诸人窃叹而无及焉。
今庠也太学定八行全备,为天下第一名,上于朝,又以从官之请,旌为廉逊处士
序也以仕宦褒显,累迁太中大夫,擢徽猷阁待制、知三城,又亲赐进士第
夫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不质于人,必质于天,二子何必以吾文为孝之尽哉」?
勿已,则杨天惠所作《双溪先生传》尽之矣。
传曰:先生名梦易字潜夫,其先京兆人,□□□德,曾祖蕴舒。
方蜀盗引众围州,危甚,蕴舒夜缒出,乞邻救城以完,州人德之。
蕴舒生长钧、长锐,当淳化初顺贼扰掠过荣,长锐又有完城之仁。
长钧生伯琪,赠殿中丞
伯琪与其母。
□□□□居四十年,雍穆无间语。
有三子:长梦禾,仲梦得先生季也,俱以孝友闻,能世其家法。
御史陈谕美之,以「韡鄂」书其亭之颜,荣人号为「义门王氏」,州上其行,乞加旌表。
潜夫皇祐元年进士第,调绵州法掾
始到,转运使巴西滞讼数百牒,命理之,皆办。
异其才,率同列交荐,迁石照
邑民喜鬻狱,□卫氏子挟母以欺兄,其兄乃前母之子,狱久不决。
潜夫察爱憎均□□使母子如初。
有一家三人,夜渔于峡口,为盗并杀,溺其尸而舟在。
潜夫悉□濒江民,听其辞色,疑二恶少,械系閒所,使人□□伺察之。
时纵鼠以出,示若无人,二囚私语曰:「姑忍之,行不死矣」。
按下人突出就證,囚遂服罪,一县称神明。
前此,苦徭役不平。
县占籍户三千,而下户无门番□。
潜夫钩得冗民隐避者数百家,劳逸始均
州因命潜夫正卫籍,甲乙有差,率十岁为一周。
遇岁饥疫,出私钱十万,设糜淖,储药石,为吏民先,所活甚众,邑人述《惠政录》刻于石。
再调□石,复有能名。
开封尹傅求右军巡判官,数雪冤抑,有异状,增秩一等,除通判果州
潜夫久摄守,大兴泮宫,邻郡皆有来学之士,盛闻四川
州滨涪江,屡齧城郛,潜夫亲□其灾,筑西面堤二里,增府属之楼观,利及于后。
熙宁役书新下,有司不谕德意,潜夫以税定(缺二字)十取三以为式,比一路最轻平。
普州,得之。
值在势者不悦,以事免。
造朝,舒国王丞相知其才,将用之,会出□□授兴元南□县,移擢兴州
蜀司运入秦,艰于募民,滞留乾没,岁以万数。
潜夫备奏公私之弊,宜放邮传法置递兵便,仍预言曰:「臣今所陈,贻当职怒,或以他事中伤,臣不敢惮」。
上可其请,自是岁办边计,郡邑数千里,免抑雇妨农,因以养游手,万家至今赖之。
时当职果怒潜夫专达,诬以私役保正,被谪还家。
潜夫治归来亭于徙居双溪上,坐客常满,因□客曰:「陶渊明从人得酒乃一醉,度一月醉几何?
吾乃日有酒以延客,岂不优渊明耶」?
初,荣之盐井,籍民熬输,岁久澹竭,□□□□以偿虚课,祸逮子孙,悉捶挞无完肌,独免有禄之家。
明□□郡守李畋患之。
公之伯父及殿中公率众闻于州,按法,官户免色役,而不免科配,请以官户均煎,遂纾一方之困。
既还朝,力言于孙文懿公,孙以序美之,曰:「抗意恤民,古君子也」。
□□痛疏其弊,章上,不报。
厥后有禄者兴讼,将诡法中王氏,殿中公衔冤先逝,亲脱兄于□,兄亦□卒于狱,众切哀恸。
潜夫既成童,伯仲力教登科,虽蠲本户之输,泣曰:「吾父为众之公心,□不伸于泉下乎」?
白州县,不听,则言于使者省部,又不听,则移书宰执
最后陈公希亮判三司户部勾院,以其书闻,乃还籍没者三百一十五家。
命下之日,乡闾感涕,又岁蠲三十馀万斤。
自是盐赋遂轻,民得苏息,皆潜夫父子始终之德。
潜夫虽不极于荣,今流庆后昆,天定胜人,岂诬也哉!
又喜诱掖后进,闻人一善,若出诸己。
济贫赈困,尽其诚心,固宜有后也。
杨天惠传大概如此,亦几以增损矣。
潜夫以庠特恩太中大夫,序累遇郊礼,今赠通议大夫
女三人:长适□□朱立,次适中大夫鲜于之武,季适承议郎元淳
孙十三人:凤宝、环宝、楚宝、贤宝、儒宝、道宝,早世;
孙,迪功郎
公孙、桐孙、卿孙,承奉郎
孙、庆孙通仕郎
兴孙,承务郎
曾孙四人:曾慧、曾光、曾□、曾封,尚幼。
无尽居士表其墓曰:予读《李邕传》,见其以文章直气,为奸邪所恶,诬以重罪,使吏平治,事出吏口,迫令手书,未尝不掩卷流涕而叹曰:「安得宽平之人,使之治狱为吏哉」!
李邕之狱例之,则刻木画地,自昔而然,岂矢人不仁,出乎其术;
抑蝮蝎之性,异形而同毒哉!
王潜夫,乐易急义人也,身死之后,交游散矣。
后二十年,二子卓卓有立,能从冯长源郑少微杨天惠求文以显亲之名,又拳拳终不释予。
予惟天之报施至微,而不可昧。
曲于人者,天必直之;
殃于人者,天必庆之。
潜夫之后,方大而昌,尚何辨哉!
尚何辨哉!
开封府尹祭司马公文元祐元年九月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四、《桯史》卷七、《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四
公在熙宁,谪居洛京
十有五年,《资治》书成。
帝维宠嘉,以子登瀛。
方渴起居,而帝在天。
太母垂帘,保祐神孙。
畴咨在庭,属以宗社。
介特真淳,无易公者。
公来秉钧,久诎而伸。
五害变法,十科取人。
孰敢弗良,孰敢弗正。
有倾其议,必以死争。
日月徂征,思速用成。
心剿形瘵,胡卫馀生。
嘉谋嘉猷,百未有告。
讣音夜奏,九重震悼。
爵惟太师,开国于温。
莫惠我民,门巷烦冤。
乃命贰卿,葬其先原。
公殓具资,一给于官。
悠悠苍天,从古圣贤。
损益盛衰,与时屡迁。
功亏于篑,志夺于年。
古也如斯,岂公独然?
已矣温公,夫何憾焉。
真寂大师政和元年二月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四、《罗湖野录》卷二
昔者仰山临济曰:「子之道他日盛行于吴越间,但遇风则止」。
后四世而有风穴延沼
以谶常不怿,晚得省念而喜曰:「正法眼藏,今在汝躬,死无遗恨矣」。
既出世首山,荒村破寺衲子才三十馀辈,然其道大振天下。
师于念公为六世孙,于云庵为嫡嗣。
住山规范,足以追媲首山,机锋敏妙,初不减风穴
余顷岁奉使江西,按部西安,相识于龙安山中,抵掌夜语,尽得其末后大事,正宗显决,方以见晚为叹,而师遽亦化去。
惜其福不逮慧,故缘不胜;
喜其德不可掩,故终必有后。
有若疏山了常、兜率慧照、慈云明鉴、清溪志言者,皆说法一方,有闻于时;
有若罗汉慧宜、杨岐子圆、广慧守真赣川智宣者,皆遁迹幽居,痛自韬晦。
风穴得一省念,遂能续列祖寿命;
龙安诸子,乃尔其盛,岂先师灵骨真灰烬无馀耶?
盖其道行,实为丛林所宗向,有光佛祖,有助化风。
思有以发挥之,为特请于朝,蒙恩追谥真寂大师
呜呼!
余惟与师神交道契,故不敢忘外护之志。
虽其死生契阔之异,而蒙被天子之殊恩,则幸亦共之。
仰惟觉灵,祇此荣福。
发愿文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四
思此世界,五浊乱心,无正观力,无了因力,自性唯心,不能悟达。
谨遵释迦世尊金口之教,专念阿弥陀佛,求彼世尊愿力摄受,待报满时,往生极乐。
如顺水乘舟,不劳自力而至矣。
按:《佛祖纲目》卷三七,续藏经第二编乙第十九套第四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