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无为苏知县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七、《橘山四六》卷一
茂宰才高,素洽弦歌之化;
广文官冷,猥从衿佩之游。
矧廪士之具,悉出于规绳;
则跂贤之心,宜写之竿牍。
恭惟某官岷峨山之文派,麒麟阁之勋名。
惟义气忠风,耀乎前者无邻;
故奇才伟行,济其美于奕世。
尝为委吏矣,允高会计之能;
端不负丞哉,自得吟哦之乐。
奏课欲观于三异,提封来领于一同。
布宣宽条,镇抚善俗。
诗书发政,亶为忠信十室之光;
衣钵相传,重见父子一门之盛。
某第名已滥,客食尤惭,茫乎学海之津涯,陋矣师宫之矩范。
允藉同寅之助,庶逃群起之嘲。
吸清溪锦绣之光,尚堪涤垢;
茂林之荫,或可偷安。
扬州范给事举自代并谢到任启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七、《橘山四六》卷二
禁涂推毂,未酬一字之荣
边障剖符,又借十连之重。
辱知惟旧,取芘益新,祝此瓣香,写之尺素。
切以黄钟登庙,敢云牛铎之调同;
断木在沟,信与牺尊之文异。
误蒙提引,不使弃沉,盖特达大贤之逢,非寻常流俗之比。
平生无一日之雅,出处有万里之殊。
堂下片言,薢茩相契;
座间小异,从容默窥。
乃至逊持而弗居,强积薪之相继。
侥踰已甚,循揣奚堪。
如某者志勤自修,器乏远用。
诗书政拙,喜有藻之旧缘;
功名事疏,付诸鸿鹄蜩鸠之分定。
未为时弃,亦与朝行。
终然苦味之莫回,幸甚赏音之不薄。
同堂赞治,接席论文。
自非相求以道,相知以心,未免半信其言,半疑其迹。
方斗州之得请,属藩阃之继开。
思龙节之光,傍资临照;
岂料鹗书之宠,首及孱庸。
兹盖伏遇某官四叶紫薇之春,十围古柏之操。
盖帝傍论思,在乎昌所学;
而天下名爵,岂能淫其心。
直声久洽于听闻,公望亶隆于近辅。
高牙宣淮海之略,遽勇于行;
宝图分河洛之符,特优其奖。
未尝忘国,尤更推贤。
然职重而许与难,道高而遇合寡,独以孤外,献之上前。
某敢不祗服华褒,坚持素守?
寸有长而必勉,寻无枉以自污。
未善操刀,仅可试淮阳之小垒;
若令代斲,岂不愧甘泉之从臣。
惟务激昂,以图报称。
黄州陈知府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七、《橘山四六》卷二
得斗大之州,已惭过分;
望宝邻之国,何幸分光。
念都门旧忝于从游,而边圉今固于守护。
解装甫定,染翰先临。
恭惟某官抱负奇才,发扬令德。
宰天下亦如此肉矣,蔼闻主社之风;
大丈夫安事一室乎,雅有清时之略。
乃廉于进,未究所施。
聊曾借海沂之水,以福京畿
何独卷泰山之云,而苏淮服。
建旟多暇,保障不惊。
黄冈雨雪之楼,清吟可继;
赤壁风月之笛,胜赏犹存。
方从容逸驾之攀,已迫促翘车之聘。
某取名不勇,为计甚疏,贪豆区之禄以奉亲,诡尺寸之能于试郡。
过蒙专使,宠问潜郎
廑渠荆渚之书,贤于远矣;
健羡鲁邦之政,兄以事之。
罙深,占言罔既。
谢右相少保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七、《橘山四六》卷二
皇舆既返,使节有光。
成汤简在帝心,擢亚保衡之任;
召公居于王右,夐高孤棘之班。
大册涣敷,列绅咸畅。
恭惟某官道该众美,智瞩万微。
探囊试活国之方,列鼎正调元之味。
以天下之公而决大计,以儒者之勇而折遐冲。
主眷聿隆,士心允洽。
如高山大岳之蓄泄云气,人蒙其润而不自知;
长江巨海之呼吸川流,物有所归而无弗受。
属王家之多难,赖元辅之宣忠。
洛浦波平,护廞仪而径渡;
汉陵土复,返吉仗以奏功。
孝治昭宣,褒章狎至。
一命衮服,已积具瞻;
五采篆车,尚烦特置。
亶增华于揆路,资弼亮于天工。
鲁侯封国之名称,岂特衍租而食;
孔子归侵疆之事业,又将秉笔而书。
端坐泰阶,永为隆栋。
某退循苦窳,久费埏陶。
齿中台里之衣冠,自怜生晚;
望翘材馆之剑佩,徒怅身遥。
侧耳荣除,洗心善颂。
恃其出造化之末,恐或在存记之中。
六挚辨仪,方仰正班朝于东面;
一麾假庇,敢忘固封守于西边。
抃蹈之私,染濡莫既。
贺邵中书即真直院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七、《橘山四六》卷二
西掖之真除,仍北扉之旧直。
明命初播,佥言具孚。
窃以司献纳于雨露之边,鼓号令于雷风之表。
词垣文士之极任,而翰苑称天子之私人。
古今尤难,内外并掌。
妙五花之判,非大手笔以安能;
焕六经之麻,有兼人材而乃办。
简在上意,允属巨公。
恭惟某官学包九流,名满六合。
道比孟轲,而过况雄为不少;
文似子长,而视岂足多。
浑然天粹不琢之姿,凛乎岁寒后凋之操。
虽轩冕傥来,非志之所乐;
而舟楫大用,何时而弗宜。
特达宸旒之知,穹窿朝著之望。
紫宸香案而立,已高蹑于禁班
分金銮烛跋之光,方密承于睿眷。
俄惊一佛之出世,共知四户之得人。
增重持,参陪视草。
舍人样而见赏,盖才识之素优;
谓宰相器者非谀,即诏辞而可决。
要观伟业,以济昌时
某久被隆恩,初无异技,见西施自憎其貌恶,舍伯乐难遇于己知。
昔常闻君子之爱人,今得与诸侯之下客。
方叹坐毡之冷,载欣除綍之温。
凡一时稽古所蒙,使千里闻风而起。
坐甘棠之舍,爱美荫之犹存;
登红药之阶,觊清芬之旁及。
寸悰所激,尺喙难宣。
张中书即真祭酒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七、《橘山四六》卷二
升班橐侍,正席纶闱。
大手笔之文章,上应紫微之直;
圜桥门之冠带,弥瞻北斗之尊。
式重旧图,载光新命。
惟皇家任贤之笃,极士林稽古之荣。
妙言语以鼓舞万民,富道德以渊源四海。
于今号为盛选,自昔罕遇通才。
徐舍人推经学之宗,未闻并任;
田祭酒领侍臣之职,盖匪真除。
叠此殊恩,归于耆哲。
恭惟某官隆隆伟器,郁郁清门。
七十子之肖仲尼,争睹凤麟之美;
五百年而得韩愈,竞传龙虎之文。
读尽唐虞以来之简编,发为无前之事业。
久矣在帝心之简,翕然为天下之师。
润色紫泥,旋跻华于西省
佩服苍玉,亶增焕于东庠。
然命令之地匪轻,而盘诰之风已远。
追还古作,喜得老成。
秀出一时,端有峻峰激流之势;
贵倾同列,知是凌霄耸壑之材。
颛面非遥,跬步可至。
某起身龙□,窃食鸮林。
顾佔毕小子,岂足以模人;
惟礼乐先进,实为之盟主。
虽阻拜履絇之耀,已属餍翰墨之香。
逖闻除音,喜至舞手。
五色天瑞,下临飞药之阶;
一纸春风,尚到采芹之水。
永言向慕,未易占陈。
俞右史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七、《橘山四六》卷二
宸廷孚号,柱史升班。
左右第一流,分直玉阶之侍;
上下数千载,仍䌷金匮之藏。
儒者至荣,懦夫亦起。
惟乡国江山之秀发,矧王都日月之照临。
冠伦魁者,盖杰特而间生;
登法从者,方寂寥而复振。
赵固多士,秦岂无人。
尽空凡马之群,当继绝麟之笔。
恭惟某官清才脱颖,奥学逢原,繁星丽天,所敬者五行,独擅词华之美;
他流入海,莫如于四渎,共推道术之尊。
岂特居周进士之先,盖未许汉廷臣之右。
弱水叹仙帆之引去,至太微虚郎位以召归。
鸡舌含香,度琳琅之雅奏;
螭坳和墨,吸沆瀣之清光。
要人主无过举之可书,赖侍臣有嘉猷而必告。
载之青汗,垂万世以不刊;
趁此黑头,作三公而亦肯。
某月评所弃,年拜且疏,虽长松不嫌小草之依,而污渠自愧清沟之映。
地方联于禁近,天将惠于羁穷。
出綍有光,弹冠欲舞。
邓禹之可文学,敢自劣于郡曹
严助厌承明,想未忘于邑子。
其为悦慕,未易敷云。
韩尚书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七、《橘山四六》卷二
涣扬帝制,晋长民曹。
听履而上星辰,方密承于睿眷;
掌图而知地域,宜坐衍于邦储。
在于观瞻,孰不抃蹈。
恭惟某官名震六合,才雄万夫。
丰功盛烈,铭彝鼎而被弦歌,亶有传于相业;
正声劲气,谐韶濩而沮金石,将远畅于贤谟。
屡试剧烦,亟膺鉴拔,由甘泉笔橐之侍,居北斗喉舌之司。
不须问钱谷之几何,盖深识源流之所自。
六卿倡九牧,民财允藉于阜成;
四世三公,礼册更崇于并命。
某久违列署,远护荒边,望华躅以难攀,听除音而欲舞。
震凌何惧,方观厦屋之成;
罢瘵未苏,尚缓茧丝之责。
其为向慕,未易占陈。
李侍郎即真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二、《永乐大典》卷七三○四
舆图衍赋,橐侍升班。
满岁称职为真,宜膺袖渥;
理财正辞曰义,益奋显庸。
邦本安强,士论清穆
恭惟某官令猷经世,卓识际天。
羽仪高龙凤之称,轻视馀子;
文章富花萼之集,自成一家。
简记特深,凌厉捷出。
左民号为剧部贰卿必择通才。
往哉汝谐,居然试可
扬鞭妙马上之算,从车正豹尾之联。
顾委任之既专,庶献纳之匪懈。
大夫有以利国,深识源流;
朝廷喜得其人,伫跻枢要。
某分符有守,望履无阶,闻疾置以载欣,知宏覆之可托。
赋边头之政,已自拙于征科;
运上前之筹,尚少宽于程督。
其为响慕,未易占陈。
单侍郎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二
起自琼台,对扬金戺。
从甘泉之法驾,式重旧图;
听棘木之祥刑,载光新命。
贤者亦乐,民自不冤。
恭惟某官百吏宗师,三朝耆哲。
入则鸣珂簪笔,论思简在于帝心;
出则授钺建牙,提封几半于天下。
人方延颈望洪钧之播,公独袖手从赤松之游。
年未及于从心,礼岂容于谢事。
有嘉廉退,庸侈褒升。
以西清直学士之班,当司刑少常伯之任。
择其人得道裕,式佐唐兴;
选于众举皋陶,宜居舜右。
某退惭疲软之质,雅慕惠慈之风。
忽听邮传,遂依帡覆。
纡丈二之组,门墙有阻于先登;
遵画一之规,狱市尚思于勿扰。
通交代时大卿漕使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二
借才月寺,将命星轺。
昔联步武于汉廷,无能出右;
今托交承于淮浒,有愧居前。
凭鱼腹以传书,问马蹄之及境。
恭惟某官轩昂人表,清白吏师。
富玉律之文而润饰以诗书,妙金科之选而优游于政事。
五郡洽裤襦之惠,三朝结冕旒之知。
笔双赐而合分,旧说台郎之俊;
狱一成而参听,共推廷尉之平。
君子于此尽心,天下为之吐气。
尚烦华遣,殊郁具瞻。
访边头之耕桑,已有生意;
辏上前之智略,即对清光。
中阶非遥,一武可至。
某赋姿不韵,乘传罔功。
投老勌游,久作归田之梦;
蒙恩入觐,复收去国之踪。
居然无毫发之可书,来者尚瑕垢之是掩。
子产识如旧,雅好未忘;
令尹必告以新,良规何有。
期于叱驭,慰此摇旌。
通新漕时大卿太守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二
宠对恩纶,肃持簜节。
朝行相望,卿惟月以最高;
使指下临,我有天而自喜。
奏书疾置,进候行台。
恭惟某官绝识照时,远猷方古。
球琳不琢,中函一气之和;
松柏后凋,独傲千霜之劲。
法律乃其游戏,诗书有以发挥。
婆娑棘木之间,尤详决谳;
蔽芾甘棠之下,屡最蕃宣。
简在清衷,召还旧署。
郎舍得冯唐而借重,廷尉定国之持平。
凡君子曲尽其心,皆圣人钦恤之意。
即合持而献纳,尚劳揽辔以驰驱。
凛凛先声,破黠吏舞文之胆;
融融和气,慰老农望岁之怀。
恐未容之温,行且见曹装之促。
某强鞭下乘,滥剖边符。
国既无年,力已疲于荒政;
民或未信,志敢逞于淫刑?
顾迟钝不及事之为忧,赖高明有容德之可恃。
自收迹于鹓鸾之后,慕用寔勤;
今望尘于驹骆之傍,依栖最便。
其为舞抃,未易占陈。
通新漕时大卿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二
借楚卿之材,持汉使之节。
淮山草木,见震服于威名;
泮水衣冠,愿亲承于礼乐。
鱼传不敏,燕贺惟廑。
恭惟某官允矣老成,卓然大雅,负经远之业而沉酣乎道德,传画一之规而润饰以诗书。
自献艺于秋官,即蜚名于天陛,中外盘根之历试,后先华躅之相望。
宽和若黄次公,乃二千石共理之最;
详练如刘可久,盖四十年用法之平。
淑问蔼如,清衷简在。
积星之联月寺,既尽心焉;
列棘之去槐阶,特跬步耳。
属凝旒之西顾,见叱驭之南来。
一札初攽,四组交集。
问决狱,问钱谷,谅有成摹;
为保障,为茧丝,尚存遗爱。
少俟澄清之验,即归献纳之班。
某潢潦无根,珷玞非宝。
心妍面丑,自不入于时宜;
意广才疏,复何关于世用。
半生多难,垂老愈穷,编断蒲以著书,采寒而当食。
衮衮谁怜于官冷,皇皇幸托于使华。
绣斧先声,布韦同耀。
即学宫而见问,喜居何武之部中;
开宾阁以相延,尚在胜之之门下。
倾依深极,敷染奚殚。
扬州赵安抚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二
畴庸已试,拜命为连。
地官小司徒,夙重神皋之领;
江吴大都会,重䜣督府之开。
初令肃然,休称籍甚。
恭惟某官才名跨乎贺白;
德望冠乎毛原。
巨缗钓东海之鲸,壮怀慨慷;
赤手缚南山之虎,奇略深沉。
骇文陛之一鸣,见华衢之四达。
宣外劳则侯壤使天之惠洽,仪内署则郎星卿月之辉联。
六曹惟剧于左民,三辅莫难于内史
独以论思之暇,兼夫弹压之能。
乃眷雄边,实惟旧部。
木牛流马,熟闻濡辔之驱;
赤岸洪涛,曾借高牙之重。
遗恩犹在,新命载攽,儿童至于拜迎,草木为之鼓舞。
玉关坐镇,想无奔命之书;
鼎席正虚,行有追锋之召。
某器非适用,分合归耕,念无地置锥,仅得州而如斗。
幸依仁之密迩,且事契之叠重。
并席题名,颇记曲江之胜集;
同台赞治,难攀禁路之清游。
怅门仞之久违,属藩封之大启,顿足自喜,此身不孤。
异姓后同姓之天,敢不敬也;
小国仰大国之雨,愿以膏之。
贺俞大监除中书舍人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二
简自中宸,擢居右掖。
大哉燕、许之笔,发挥圣谟;
雅有之风,鼓舞群动。
朝言胥允,禁户增光。
恭惟某官德粹而行方,材宏而识茂。
自唐虞以来之编简,历历蟠胸;
汉魏而降之文章,轩轩独步。
涵蓄既富,婘知亦深,快抟风九万里之程,冠登瀛十八人之选。
将梯阶于政路,资润色于词垣
气得中和,何止动武夫之泣;
地分清切,莫非极文士之荣。
伫需廷告之颁,式重国成之业。
某欣聆除目,倍激懦衷。
身系鱼符,借荣光而有托;
神驰凤阁,睹真样以无从。
陈殿院太常少卿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二
涣敷大号,晋陟少常
法星悬火旻,尊矣朝廷之望;
卿月升金掌,焕焉礼乐之新。
十目耸瞻,一词赞庆。
恭惟某官植操孤整,受才闳通。
直道而行,以万乘为知己;
奥学有用,信六经非空言。
入裨右辖之司,深蔼中都之誉。
动摇山岳之任,方振肃于朝仪;
职典天地之司,复简求于时望。
峻跻九列,允属多闻。
蒐举百代之阙文,粉泽一王之成法。
伯夷降典之治,乃周公入相之阶。
假守荒陬,阻趋崇仞。
鹏随天运,莫量抟击之程;
雀喜宫成,庶作震凌之庇。
林察院殿中侍御史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二
光奉绿绨,进持白笔。
居殿中察非法,方观直道之行;
近君所必正人,亶有忠言之告。
观瞻所系,抃蹈惟均。
恭惟某官耿介拔俗之标,闳伟干时之具。
仁经义纬,得天地之纯全;
文艳词香,冠古今之述作。
回翔颇久,蕴蓄罙深。
汉廷方重于老成,唐院式资于廉察
蔚有殊效,擢居副端
贤圣相逢,喜巨鱼之纵壑;
邪奸不起,知猛兽之在山。
辩天下之公是非,论朝廷之大利害,用此恢张于纲纪,宜其秉执于钧枢。
某敬慕下风,欣聆成涣,想国势重于九鼎,致边圉固于四维。
属拘守符,莫陪贺履。
雕鹗岂众禽之偶,方此颉颃;
鹪鹩一枝之安,悉繄庇护。
施察院右正言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二
光奉诏恩,进司言责。
中郎入禁闼而补遗阙,密奉燕閒;
与天子立殿陛而争是非,允资鲠直。
有识相庆,不戒而孚。
恭惟某官硕望巍峨,瑰姿奇特,身以而自许,道非而不陈。
上简冕旒之知,内分耳目之寄。
山林伏猛而藜藿不采,天日开明而奴隶皆知。
骤从三院之联,擢预七臣之列。
虽圣朝无阙,不烦杜老之谏书;
而治世可忧,合上田公之奏议。
虚心见纳,颛面可期。
某滥拥边麾,阻趋宾戺,喜正人之登用,容善类之有归。
淮南之谋,固知有道;
赦云中之守,何敢言功。
方切帡幪,但增舞抃。
郑监簿监察御史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二
昼接疏恩,风闻抗论。
文采居正色之地,百僚具瞻;
明主可忠言之时,千载一合。
丝纶宠甚,纲纪肃然。
恭惟某官气塞堪舆,识该流略。
韬韫深而用之不竭,砥砺固而介然不移。
万里溟鲲,击水但闻于一息;
九秋霜隼,刺天不羡于群飞。
果被简知,寖阶显拔。
簿领方严于戎监,班联俄耸于宪台
李御史而朝廷始尊,允藉纠绳之助;
用鲁真儒而天下无敌,伫登宥密之司。
某久矣慕贤,勇于立懦,侧听十行之布,偶拘一障之乘。
顾燕雀以何知,犹廑贺厦;
狐狸而弗问,终赖包荒。
张寺簿监察御史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三
疏荣凤检,分察乌台
当感会风云之秋,正人得路;
居动摇山岳之任,邪士革心。
有伟观瞻,可量欢惬。
恭惟某官声宏而实大,气和而志刚,以伯夷之廉而据古不阿,如孟轲之敬而当今谁舍,特达冕旒之眷;
凌厉绅緌之行。
方赞奉常之讨论,俄冠惠文而弹治。
凤凰景星之瑞,出于明时;
鹰隼严霜之威,行乎直道。
振一台之纲纪,植两地之梯阶。
使当世想埋轮之风,将奕世继珥貂之业。
某滥叼符守,侧听邮传
岂惟国势之强,九鼎增重;
抑使边封之固,一尘不惊。
帡幪所加,抃蹈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