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单侍郎刑部尚书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三
紫泥疏宠,升文昌八座之尊;
丹笔持平,听司寇五刑之讼。
虽云序陟,实自佥谐。
恭惟某官性履纯深,器资端亮,富贵勋名之自致,诗书法律之兼该。
选在九官,蔼皋陶之淑问;
蕃于四国,伟申伯之成功。
华班久列于西清,崇论屡关于上听。
谓练详于时政,庸晋擢于秋卿
斗为天舌之司,盖资出纳;
狱者人命所系,方睹明清。
益展论思之怀,伫登宥密之任。
某久钦先达,阻造下陈。
身系一麾,喜听爽鸠之命;
情驰尺札,少伸贺燕之诚。
江州王状元礼部郎中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三
北阙疏恩,南宫寓直。
从州刺史,熟知公范之才
用作尚书郎,高压冯唐之老。
恭惟某官斗间异气,海内大名
宪六学统圣真,富矣潜心之业;
挫万物笼天地,超然独步之文。
属兴运之半千,居俊科之第一。
修程方展,雅操不移。
弱水片帆,乘风引去;
东方千骑,奉诏来归。
对扬蠖濩之居,进陟馨香之署。
述礼文于三代之上,舍我谁哉;
制诰于百日之间,特其小耳。
某坐縻边琐,远借荣光。
贤路肇开,听出纶而滋喜;
朝行夐隔,分赐笔以无从。
激此寸悰,寓于尺楮。
张中书知太平州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三
秘殿升华,名藩倚重。
公卿多学士,孰踰一佛之尊;
岳牧词人,罙觉二天之广。
有识相庆,不戒自孚。
恭惟某官北斗舒华,南金擅价。
艺通游、夏,仁履,集厥大成;
文过,道出羲、黄,达于远用。
胄教尊主盟之任,王言资润色之工。
故天下皆翕然师之,在朝廷无出其右者。
忽厌红药紫薇之署,去寻丹湖白纻之游。
笔橐清流,宜优以二千石之禄;
裤襦惠政,难淹夫九万里之程。
伫用老成,径跻近辅。
某侧聆制綍,喜动心旌,当开幕之云初,顾奏笺之敢后?
齐大非吾耦,傥容邻宝之修;
郐陋不成邦,尚赖馀波之及。
其为悦慕,未易敷云。
王检详大理少卿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三
辍彼枢属,擢置卿联。
决千里之胜于帷幄之中,方资婉画;
听五刑之讼于棘木之下,克绍前规。
宠诏叠攽,列绅佥允。
恭惟某官惠和育德,明茂凝姿,冠两京之吏而修饰以儒,苞九流之学而游戏于律。
功名自奋,如就熟路而驾轻车;
中外迭更,惟遇盘根而别利器。
甘棠美于藩辅,红粟富于计台
九陛动怀香之思,一札下追锋之召。
便殿赐对,论事天回;
华贯参陪,本兵地重。
凛遐冲之坐折,焕异数之鼎来。
月升金掌而焜耀于群瞻,冰置玉壶而明清乎庶狱。
仲孙之世其业,既步武之相望;
曼倩之民不冤,实权舆于大用。
某自惟仆遬,久托埏镕,方明府为登仙之行,属贱子有校文之役。
迄能竣事,归即卧痾。
首廑荆渚之华笺,下照泮林之冷署。
凌兢拜赐,感激涕流。
拟涉笔以自文,听出纶而滋喜。
贺书不敏,虽独后于众人;
褒字犹新,想未忘于故吏
江东叶提举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三
显对宸纶,易持仓节。
陕以东之疆井,屡经弹压之馀;
江而北之藩篱,又托照临之末。
积有天幸,信匪人谋。
恭惟某官世业有传,风流是似。
联跗齐颖,门万石以何荣;
舒翘扬英,己千能而莫敌。
浇灌以礼义诗书之泽,颉颃乎功名富贵之途。
上眷方隆,外庸叠著。
飏水凫之地,爱棠舍之相邻;
骑竹马之童,喜绣衣之重睹。
奎文寓直,星传有华。
珍海熬波,方整四盐之令;
财渊峙,载尘六辔之驱。
敛散适宜,澄清可俟。
凡富国裕民之策,乃经邦论道之基。
恐坐席之未温,计赞书之已刻。
某退惭薄质,久借荣光,击柝相闻乎百里之间,受廛再出于二天之下。
逮兹护塞,复尔亲仁。
自闻除目之颁,曷胜舞手之极?
负弩矢迎使者,怅莫预于前驱
修书札问专城,反有勤于下使。
报珍不办,临楮尤惭。
运干许廷评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三
显奉诏函,荣参漕画。
崔评事为入幕之彦,虽少屈于骞腾;
郑广文有同襟之欢,复何忧于坎坷。
耸听佩马,敬奏缄鱼。
恭惟某官鼎鼐名门,衣冠上列。
有文必有武,信伟业之可传;
读律又读书,即殊科而自奋。
轩轩振步,籍籍飞声。
挈令明廷,方著平星之望;
联华计府,肯从惟月之游。
何取名之甚廉,信藏器而有待。
宾筵尽狐、赵,不妨尊酒论文
法从要,行见介圭之入觐。
某钦诵名德,积有岁华,久动草虫之思,忽成玉树之倚。
五云洒翰,惠问之先临;
半水谈经,资邻光之旁照。
报笺不敏,倒履是期。
淮东梁漕启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三
显奉诏恩,肃将使指。
塞上倚金汤之固,权方重于计台
海滨承绣斧之光,礼尤加于郡学
澄清二路,欢喜一词。
恭惟某官硕望巍峨,瑰姿蕴藉。
继文昌八座之后,绰有遗风;
在才子十人之中,轩然独步。
宗邸暂烦于纠率,宸旒罙结于眷知。
人皆歆艳中都之游,公独勤劳四方之寄。
熊轓再驾,治行久闻于朝廷;
驿传四驰,部封几半于天下。
俄闻涣宠,故畀将输。
川合东西,尽瞻于使节;
地分南北,允藉夫边筹。
想出令崇朝之间,已著效长淮之上。
濡辔而驰原隰,熟知王事之劳;
听履而上星辰,伫复家声之旧。
某癖惟好古,钝不适时,鸣弦于积忧之馀,滥巾乎思乐之所,空坐縻于岁廪,安得誉于时髦。
客有荐雄文,仅置在十科之列;
生乃与哙伍,犹未离七选之阶。
忽有二天之照临,讵令半水之寂寞。
逖闻新命,倍激懦衷,虽阻陪弩矢之前驱,其敢废缄縢之先贽?
大厦庇寒士,岂胜燕贺之私;
东阁延贤人,尚遂鳞攀之愿。
庐州丁帅启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三、《宋四六选》卷一三
涣扬明指,荣建崇牙。
夺帡幪于婺女之区,部封更阔;
藩垣于庐子之国,威令初伸。
震耀十连,驩呼四起。
恭惟某官气塞宇宙,学包古今。
壮志有行,直欲斩楼兰之首而悬北阙;
上心简在,自应接后夔之武而供赤墀。
独卷经世之才,自诡治民之要。
一麾出守,誉望已高。
万里长驱,光华益远。
半夜动宸旒之想,青霄看使节之回。
凌厉朝行,便蕃睿婘。
京师诸夏之根本,故须借月卿之重以保釐;
河东吾郡之股肱,又复起云观之贤而镇抚
属九重之谋帅,启十乘以临边。
内则升蓬莱山论撰之华,外欲为濡须水守禦之备。
召公之棠舍,遗荫犹存;
访叔敖芍陂,馀波寖广。
边人不敢纵南下之牧,天子遂可宽西顾之忧。
肥口百万师,想真儒之莫敌;
颍川二千石,信大拜之可期。
某滥吹偏州,空餐再岁。
鸿俦鹄侣,蚤尝规英俊之躔;
虎略龙韬,今幸托诗书之府。
望行輶之及境,引贺履以无阶。
淮扬君薄耶,正倚靖绥之效;
灞上儿戏耳,全资容护之恩。
王枢使举充监司科启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三
游君子之乡,已愧坐舆之滥;
开贤人之閤,敢希受粲之荣?
伟钧造之曲成,焕华褒之下堕。
揆量匪称,刻著有归。
窃以监司之任岂易居,大臣之荐不轻予。
观风问俗,要须求耳目之明;
拔善举能,是以藉股肱之重。
然而位高者难接,势远者多遗,苟时无特达之知,则士有阨穷而已。
周公之家富身贵,罕能躬吐哺之劳;
张纲之年少官微,孰识有埋轮之操。
慨古风之久寂,忽今日之相遭。
置在选中,出于望外。
如某者奋由寒窭,见谓迂疏,盖尝窥英俊之关,粗有志事功之会。
先鞭漫著,难驱不武之资;
絜矩自持,恐蹈有过之地。
天付与拾青之末第,人知为垂白之偏亲。
一官鞅掌以抗尘,千里携扶而逐食。
子路蒲城之政,徒有技穷;
王祥海国之功,初无治最。
虽两地误鹗书之交上,而长涂窘驽驾之莫前。
自非有力量之巨贤,何以借声光于下吏。
杜陵之依严武,偶成锦里之游;
郭隗之见燕昭,谬得金台之贮。
片辞假宠,十目皆惊。
兹盖伏遇某官霖雨真贤,斗枢旧弼,恢恢乎经体揆元之业,凛凛然折冲禦侮之才。
朝廷知弱翁,方入佐中兴之运;
儿童诵君实,胡退从独乐之游。
盖出处得圣人之时,而安危系天下之望。
非乔木也,世臣之谓也,已具岩瞻
有衮衣兮,我公其归兮,复观柄用。
方且霁崇威而接下,洪雅度以包荒。
寸能可录,则为有味之言;
匹夫失所,则轸若推之念。
致此轮囷之质,亦归坱圠之工。
某益当恪谨素修,激昂懦志。
有名列乎八使,固怀窃吹之羞;
知音况是三公,敢废瓣香之祝?
干庙堂启(代金倅)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三、见《宋四六选》卷二○
无介而见大人,敢惮扫门之役;
荐名而齿下士,妄希入閤之荣。
辄作缶鸣,仰干钧播。
凡步武三阶之峻,率门阑四海之英。
拔茅咸乐于汇征,采菲无嫌于下体。
周公旦为亲叔父,犹礼夫白屋之贤;
谷子云大将军,乃擢自皂衣之吏。
片言苟善,或携之堂上;
匹夫未泽,如纳之沟中。
盖将持众美而效之君,是以思多士之生此国。
在朝廷用旁招之道,宜山林无长往之人。
伏念某朴鲁不文,支离何德。
齑盐牢落,粗闻虞学之典谟;
文字扶疏,缪缀汉廷之科甲。
足不蹈有过之地,名未挂通人之门。
念无地以归耕,徒将母而逐食。
三霜蒲邑,初非健令之才;
十暑淮邦,安有康沂之咏。
惟知精一意以效抚摩之力,穷五技而为裨赞之功。
外台交剡以上闻,旧弼半言而引重,或录于荒政之局,或列在监司之科,皆出于特达之知,初不以请求而得。
方荐贤之弊极,亦当路者厌闻。
竞俗争驰,未免滥竽而并进;
正臣在上,孰云藻镜之能逃。
舍此不言,是为自弃。
恭惟某官圣人之耦,儒者所宗。
渊渊造六学之醇,堂堂秉三代之直。
栋干隆而任重,经纬远而用周。
有一德享天心,首正阿衡之任;
总众职称上意,中扶炎祚之兴。
压多难之冲而安若泰山,起殊邻之畏而隐如敌国。
威弧潜曜,和烛宣辉。
既能转乾坤于掌握之间,将见清河洛于笑谈之顷。
大收伟绩,辅熙图。
方将持谦柄以下贤,张礼罗而拔士,公平一念,贵贱两忘,溺由己溺,饥由己饥,存吾心于不忍;
老及人老,幼及人幼,锡尔类以惟均。
故令极陋之踪,亦有曲成之望。
愿留衡听,毋使陆沈。
骊龙颔而取明珠,辄敢犯重渊之险;
市骏马骨而招绝足,庶几轻千里而来。
费尚书 其一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三
涣号扬庭春官正位。
有能典礼,久勤夙夜之论思;
称职为真,增焕星辰之步武。
一颁除目,四达欢声。
恭惟某官学圣真,文窥天巧
堂堂间气,伟岷山巴水之所钟;
卓卓奇才,陋东箭南金而不数。
谈经而冠华选,奉诏而寘周行。
以忠嘉之言开广上聪,以正大之道发明后觉。
琐闱批敕,勇可回天;
铨部抡材,清如止水。
结九重之异眷,叠四组于华涂。
宗伯之谐万民,居然试可
文昌之列八座,咸以为宜。
俄惊纶綍之颁,大惬绅緌之望。
雅猷宏阐,熙典弥新。
见此汉官之威仪,初未多于绵蕝;
文以周公之制作,尚克正于钧衡
某尝厕朝联,适縻吏鞅,听鹊传之吉语,动螽跃之私情。
近如社稷之臣,裁加润色;
远而原隰之使,预有光华。
其二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三
明廷孚令,常伯升班。
时礼文之阙犹多,聊烦共治;
今儒者之效已试,宜即真除。
国有正人,士无异论。
恭惟某官赋才宏赡,履德清方。
惟卓尔而不群,故袖然而为首。
一响隽誉,与雪山云峡以争雄;
万里修程,望金马石渠而平步。
左右书其言动,朝夕罄乎论思,直哉批敕之风,公矣抡才之鉴。
能读倚相之八索,勒成太史之一家,凡数器以身而兼之,岂诸公可跂而及者。
吾从先进,具知宗伯之能;
何以假为,就正文昌之任。
盖将蒐举百王之坠典,发扬三代之馀风,黼黻太平,肃清群慝。
尚书之履,已素熟于帝聪;
师尹之钧,将益昌乎相业。
某久依崇戺,喜听嘉音。
想野外绵蕝之仪,斯文有赖;
旅门下高冠之士,厥路无繇。
蹈抃惟深,染濡奚既。
其三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三
日观疏恩,春卿正位。
三礼之能已试,复何让于
八座之职为真,信无惭于元恺
师虞允穆,儒效加多。
恭惟某官贯穿九流,标准百世。
岷精垂东井之曜,钟此奇才;
魁星应北斗之枢,冠乎华选。
仁义之涂,肩丘而袂旦;
篇章之囿,超马而蹑刘。
介圭来朝,鸣珂入侍。
君直二史之笔,拔人公一字之题
朝说金华之书,夕批青琐之诏。
便蕃宠数,凌厉周行。
容台观藻色之新,久廑管摄;
禁路听履声之旧,益峻班联。
且继商周者损益可知,历汉唐则废兴靡定。
贾谊舒向,皆为之发愤;
魏徵房杜,未免于有惭。
今资鸿硕之讨论,乃备燕閒之顾问。
伫蒐旷典,增贲昌辰,移斟酌元气之工,居坱圠大钧之任。
某栖栖冷舍,落落穷途,曾未埽先生之门,遽蒙推长者之毂。
逖闻显拜,倍激懦衷。
斯文抑何幸与,此生亦不孤矣。
刺六经作王制,允藉洽闻;
诸生起朝仪,终归汲引。
其为闿怿,未易敷云。
颜直院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三
涣敷龙检,晋直鳌扉。
百日掌纶,方播南宫之咏;
九天落笔,果参内相之游。
稽古所蒙,有识相庆。
恭惟某官器度凝重,才质疏明。
校艺最优,出太学三万人之上;
䌷书益富,居瀛洲十八士之先。
凛特操之不回,乐外庸之自诡。
襆被而去,则五裤之谣起;
揽辔而行,则万庾之课登。
宵衣动前席之思,星驾促介圭之觐。
坐粉闱而典瑞,既推鸿硕之才;
玉署以摛词,仍奉燕閒之问。
便蕃帝渥,从臾儒流。
将以高文大册,鼓群动之情;
必有崇论宏议,沃四聪之听。
能引君于当道,信为国之有人。
颇、牧在吾禁中,隐然舆望;
周、召相于王右,由此阶升。
某边部有行,下陈莫旅。
编之诗书而无愧,争睹云章;
送以礼乐而有光,正资波润。
其为开怿,罔既输陈。
又贺颜郎中直院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八、《橘山四六》卷三
龙光锡命,鳌直登贤。
独诵仪曹之书学,岂专于一艺;
兼绾翰林之诰文,酷似乎六经。
朝论穆清,儒林震耀。
恭惟某官识涵今古,声塞天渊。
极高明之性而蹈乎中,禀刚大之气而养以直。
辟雍之海,久矣上游;
鼓枻蓬莱之池,翩然捷出。
人皆期之以不次之用,公独凛然有难进之风。
忽辞瑞锦之窝,暂偃凝香之寝。
岂有第一流之清望,乃令阅四载以外居。
趣驹骆之辔以劳还,排虎豹之关而直上。
摅陈益壮,眷奖甚浓。
有郎位于积星之间,亦云旧矣;
知制诰于百日之内,尚窃迟之。
涌泉思如倾,惊灿花之词立就。
遵上志于万里之远,感士心于一札十行之间,非有轶材,孰当华选?
岂惟文章追两都之旧,抑欲礼乐还三代之醇。
太宗伯之讨论,仍资婉画;
学士之除拜,伫锡赞书
某学校閒官,门墙故吏,自视沟中之断,曾蒙堂下之携。
喜聆嘉音,顿起懦志。
仁人念旧,忍令席蓐之弃捐;
下客希荣,但把衣冠而拂拭。
其为庆抃,罔既言宣。
程待制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九、《橘山四六》卷四
端宸锡命,延阁升班。
祠禄上京,密奉燕閒之问;
联恩华于右府,益崇定省之权。
荣冠中朝,光流奕世。
恭惟某官礼乐先进,文章老成。
擢秀乔林,郁郁千霜之干;
垂芒巨阙,燀燀百鍊之刚。
蕴此良材,树为佳政。
麾节所临,皆二天之境;
衣冠最盛,属一门之贤。
家传经学之纯,世济儒科之美。
爱其有子,忠于事君。
凤凰方在于近枢,固知得地;
骐骥未甘于伏枥,犹拟追风。
动丹扆之深思,促蒲轮而入觐,禁路荣跻于次对,殊庭式燕于真游。
特优养老之恩,庸示教忠之劝。
班搀紫橐,为汉法从之上流;
咏播缁衣,看周司徒之并命。
某叨乘使传,阻缀宾仪。
奕奕庆门,方有聚星之喜;
渠渠广厦,信无凌雨之虞。
曾右史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九、《橘山四六》卷四
孚号宸庭,升班柱史
中台之造命,诏墨未乾;
立右陛以记言,汗青有耀。
恩华狎至,欢颂交腾。
恭惟某官才敌万夫,学该百氏。
露瑰扬藻,蔚乎瑞世之文;
带矩佩衡,伟矣尊朝之德。
位积星之间而交光于麾节,班文石之上而参画乎钧枢。
共推鸿笔之高,俄进螭头之直。
董狐号古良史宜君举之必书;
魏谟有文贞风,信民瞻之已具。
三阶在望,一武可登。
某吏鞅见婴,宾仪阻缀。
望五云之瑞,方游缥缈之都;
借一木之阴,尚税驰驱之驾。
张侍郎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九、《橘山四六》卷四
召还橐英,晋陟铨部。
前裴马,后卢李,共扬清鉴之名;
上唐虞,下商周,仍侍细旃之讲。
恩褒宠甚,公论翕然。
恭惟某官德尊而行方,道远而任重。
念天下之欲治,舍我其谁
想当代之论才,如公者几。
收声隽轨,振步华涂,肃风宪以纠绳,总台司纲辖
尊师氏,以六经之文为倡于诸儒;
令出舍人,以单札之辞折冲千里
虽毁誉之言交至,而进退之节裕如。
迭著民庸,益储物望。
二星照临乎远迩,五裤歌谣于后先。
俄出綍以疏荣,复鸣珂而入侍。
天台秉笔,擅激扬清浊之权;
帝幄翻经,辅缉熙光明之学。
贤谟斯畅,公辅可期。
某边传所縻,贺裾莫缀。
小宰严掌贰之职,已借帡幪;
大儒善调一之功,更资埏埴。
有怀开怿,罔罄输陈。
远迎赵倅启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九、《橘山四六》卷四
纶诏明扬,缇屏肃驾。
周有治中旧矣,实专纲纪之司;
唐以皇族为之,益重腹心之寄。
辉光所烛,欢忭惟均。
恭惟某官雅度川冲,英标山峙,传四十篇之古乐,奏三千字于帝庭。
籍籍有闻,轩轩孰禦。
天下半为姬姓,孰比德于宗英;
江间号曰番君,遂通名于禁籍。
锦绣山又烦于小试,竹林犹有于清阴。
正须题仲举之舆,未足展士元之骥。
自濡坞之既筑,在淮郡以为藩。
必资通守之贤,乃全外禦之力。
若时妙柬,属我名流。
志在雄飞,雅有故家之风烈;
伫看阔步,入陪近侍之论思。
某结约无奇,媻珊不进。
迫穷愁而来客,起废病以为师。
春礼冬书,昧于诵说;
月钱岁廪,徒尔费靡。
方甘寂寞之游,何幸清明之睹。
昔居邻壤,尝倾耳于鸣弦;
今托下寮,许强颜而窃吹。
静言所遇,足慰此生。
赖别驾而国不空行,有咏歌之乐;
念广文之官独冷,尚希眄睐之荣。
淮东总领 宋 · 李廷忠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九、《橘山四六》卷四
改畀使权,总司国计。
淮濡九年之蓄,既充实于赋渊;
京口百万之师,爰广开于饟道。
士论斯穆,兵威以强。
恭惟某官绝识际天,高标跨俗,扬先著之鞭而空凡马,持不顿之刃而解全牛
虽迹远九关,谟谋如在于左右;
而身更六节,部封几遍于东南。
币帛阜通,粟山高峙。
正足护长榆之塞,又烦给细柳之营。
所蕴既深,何施弗裕,钦怀云阀,久职地官
财货之本末源流,家传有自;
侍从之论思献纳,世济何疑。
某强策驽材,猥联曹事,托邻光而滋久,闻邮命以载欣。
仰止行台,阻于伏閤。
貔貅万灶,方当宿饱之时;
鹪鹩一枝,复有庇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