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选择将帅劄子1171年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臣闻居无事之时而为有事之备,此策之上也。
将帅者,备有事之用者也。
然无事之时常若有馀,一旦有事,缺然若不足于用,何也?
是不讲之于无事之时也。
国家今日不可谓无事矣,然已用之将帅不过递迁于行伍等级之间,未用之豪杰不过三年一试于笔墨弓马之际。
夫三年一试,所得者几何人?
而等级递迁,又岂能脱然而出,拔然而上,居不次之位,立非常之功者哉?
韩信大将,出于亡虏;
葛亮立军帅,起于草庐。
汉高帝蜀先主一入萧何徐庶之言而用之,大则席卷四海,小则鼎峙一方。
世不生才,才不资世!
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也。
先民有言,将相无种,故或出于奴仆,或出于军卒,或出于盗贼,惟能不次而用之,乃为名将耳。
方今伍符尺籍之众不可尽试,臣愿陛下令偏裨以上更迭入觐,陛下时御便殿,躬阅能否,审其辞气之英果,选其面貌之丰庞,察其技艺之迅厉,拔尤取颖,彼将人人献状,唯恐居后。
而又使侍从台谏随其人之所长而举之,其得人失人而殿最与之同。
臣将见颇、牧辈出,英、卫相望矣。
故选将任将之道无他术焉,在陛下一人而已。
古诗云:「君王神武,驾驭必英雄」。
惟陛下留神省察。
论买马博易劄子1159年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二、《历朝茶马奏议》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摄承密旨,窃见川路西和阶、文州买马,以岁计之凡七十五纲,为马三千七百五十疋。
十数年来,茶马司以茶绢博易珠犀等物,以致岁计匮乏,不免低价买马,不择驽骥,惟务足额,发纲之时,已有病者。
况于陆行万里,经涉岁月,比其至此,大半瘦瘠,曾不旋踵即有损毙。
不惟押纲吏卒空靡俸赐,徒有买马之名而无实效。
虽近降指挥住罢博买他物,窃虑循袭未革。
臣愚欲望圣慈戒饬茶马司:今后专一收市驵骏,临当发时,常切察视,无令胥史并缘为奸,以病马充数。
庶几上驷沓来,可备厩圉,不致耗费官钱,虚增道路供亿之烦。
所有黎、叙、长宁南平等州及广西邕州应干买马去处,径拨赴诸军者,亦乞一例施行。
罗殿蕃进马指挥劄子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二、《历朝茶马奏议》卷一、《南宋文范》卷二五
臣窃见比年以来,川广收市驵骏,以给内外诸军,未尝有阙。
今来罗殿蕃创乞贡马,于祖宗故事元未之有。
此固陛下圣德休明,远人慕化,乐输方物,以示怀德,书之史策,诚为太平盛事。
然臣悾悾愚见,窃有所疑,敢摭其五事为陛下言之。
邕州旧与交人为市,每岁得马分给江上诸军
虽于诸道颇为烦费,然循习既久,民以为常。
今若创于宜州受罗殿马,又须于邕马不经由处合置新驿,州县受弊。
其事一也。
臣询之知马者,云马出夏国者为上,部落者次之,茶马司所买熙河马又次之,川产杜生马为下。
至于南蕃所产,虽外貌权奇,其实昂首而不能俯,每行三数十里辄已喘乏,徒为观美则可,以之战阵则又远出川马之下。
其事二也。
邕州所市交马,积有岁年,金帛酬之,不为不至。
然蛮人无厌,小不如意则愆期邀价,多以物货滥恶为辞。
罗殿蕃自云逐年亦卖马于横山,近与毗那国为仇,道路梗塞,遂由宜州
此一偏之说,固不可信。
安知其非交趾属部或与之有隙,借重中国以自救解?
或交人欲衅,诡为此计,异日得以归曲于我。
其事三也。
吕愿忠帅广西,贪功生事,招诱南丹州莫氏,使之纳土。
当时朝廷醲赏过于军功,而种类未补官者尚百馀峒,至今纷纭不已。
罗殿蕃欲入贡,乃因南丹遣山子效用晓报,则献马之计岂其素心?
将来恃恩望报,恐非莫氏之比。
其事四也。
邕州守臣例于衔内带安抚、都监提点买马公事,置司设属。
每岁买马,帅司又遣干官同莅其事,所费不赀。
宜州守光盛志在幸赏,若遂此请,将来必乞与邕为比,又增远方之害。
其事五也。
罗殿所称曾于咸平二年元祐二年以来自南平军入贡。
臣恭考《国朝会要》及《实录》,是二年间只有张罗二蕃入贡,初无罗殿之事。
臣窃详今来指挥,令广西宪司共议,如于边界不致生事及宜州置场委有利便,方许保明,可谓洞究利病。
然臣窃恐边隅之臣不务远虑,乘朝廷指挥颇向其说,必遣人深入蕃界,啖以厚利,今日以往,马必踵至,将来虽欲为之限约,固不可得。
宜州多事,必自此始。
正使岁得千马,何足以为天厩重轻,而令南方久安之地遂贻无穷之弊。
此臣所以私忧过计,不能自已。
伏望圣慈特轸宸抱,行下宜州,只依广西经略司所陈,今后遇罗殿蕃马入界,如愿中卖则令就邕州横山塞贸易,或系进贡则须令赍祖宗以来所获告敕牌印之类辩验,即许照旧例从南平军路入贡。
所有前件录黄,臣未敢书名行下。
谨录奏闻。
乞借江西米劄子1170年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七 创作地点:安徽省芜湖市
臣契勘本州今岁灾伤甚于旁郡,臣自到任,讲求荒政,惟恐不至。
比以官圩兴工,两县所役二万夫,日给钱米,民赖以济。
今来修圩已毕,缘河流日涸,舟船艰阻,商人觊望增价,本州赈粜常平米今已数月,加以修圩之费,所馀至少。
臣虽差官前去江西告籴未到,窃虑来年艰食。
设或一日住粜,愈见翔踊。
兼邻近宁国池、徽州广德军皆系旱潦去处,欲望圣慈,特降睿旨,于江西桩积米逐州量拨三二万斛接济出粜,令项桩管,价钱候秋成收籴填还,于国无损,于民有利。
官米虽未即来,庶几商人闻知,以为朝廷支拨米斛,不致深藏固惜以须重价,实为数郡之幸。
冒犯天听,不胜激切俟命之至。
奏乞借桩管钱收籴浙西米劄子1171年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臣照会建康府管下,常岁上江米船蔽江而下,本路之所仰给。
今缘江西荒旱,商旅止就建康府兴贩,加之转运司照年例和籴,必致踊贵。
臣窃闻浙西大稔,官司又不曾抛降和籴,万一失时,富家射利,储蓄米斛,将来虽欲收籴亦不可得。
臣区区愚见,欲就十月初委官往浙西以来收籴一二十万斛,以为来春之备,庶几可以少抑米价,兼接济饶州南康军赈粜。
欲望睿慈,许臣桩积钱内时暂借拨三五十万贯应副收籴,春初照数依旧桩管,不敢分文亏少。
奏收养童幼劄子1171年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臣近准御前金字牌,递到御宝封降下御笔:「闻本路旱伤,民多艰食,有弃掷童幼于道路者,深为恻然,可令逐州守臣措置于稳便处收养,无使冻馁,候至来岁食新以归其父母,自十月为始奉行,将收养过人数及支用过钱米逐月从实奏闻,当从御前给降。
路监司常切按行觉察,无得灭裂,徒为文具。
江东帅臣监司」。
臣已即时恭依圣训,关牒本路监司并旱伤州军守臣奉行外,臣谨具已行事件如后:
一、收养童幼,专委知县巡尉
知县之职,于民尤亲;
巡尉日以警捕为事,道路村野之间无所不历。
或有弃掷童幼,皆耳目之所闻见,庶几收养无遗。
一、童幼中有自能饮食者,责付寺观收养,官给钱米,住持、知事旬具养过人数及有无病患申官。
遇有疾患,官给之药;
遇有死亡,官给材木埋瘗。
一、小儿尚在乳哺者,在城委都监,城外委巡尉体探弓手及军伍有乳之家,责令收养,官给钱米。
都监巡尉旬具养过人数及有无疾病申所属,病者从官给药,死者官给材木埋瘗。
张运饶州赈济劄子1171年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臣近准尚书省劄子,奉圣旨检坐湖南江西路劝诱上户出米赈济赈粜赏格,劄下本司照会遵守施行。
臣仰体圣意,即行印榜四百道晓谕,及下饶州南康军,督责守令,务在实惠及民。
今据知饶州何伯谨申,承左通议大夫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张运劄子,情愿自备人船,装载米二千硕赴州仓送纳,以助赈济。
本州见行措置分拨诸县讫。
臣窃详张运侍从之旧,独能为国敦尚义风,为诸路倡,诚可旌赏。
况积粟之家,所在不乏,使人人如所为,则饥民不至转于沟壑。
臣愚欲望圣慈特降睿旨,量与推恩,庶几有以激厉,实荒政之一助也。
乞接续赈济饶州南康军劄子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七
臣仰惟陛下近以甘雨愆期,侧躬损膳,忧勤形于玉色,精诚上通,霈泽响应。
臣因奏饶州南康军大旱,面奉圣训,以谓比来亢旱夜不安寝,仰见陛下拳拳爱民,如是切至。
今岁江东大稔,惟此两郡接连江西,旱灾尤甚,人民流离,或相聚剽掠,州郡不即奏闻。
臣窃见去岁江西旱潦,自非陛下轸念民瘼,移他邦,则两路之民已填沟壑矣。
臣已别具奏,乞将本路见管常平米宽数拨下两州,接续赈粜,并乞检照江西、湖南审量守令劝诱米斛指挥行下。
欲望圣慈早赐处分。
饶州南康军旱灾劄子1171年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臣契勘管下饶州南康军,今岁旱灾非常,早种不入土,晚禾枯槁。
六月中,村民已食野菜草木。
目今米价虽未腾踊,两郡饥民或有相聚为盗。
臣已于八月四日十日具奏讫。
窃见江西、湖南间有旱伤去处,已蒙朝廷指挥,审量守令,并委帅司监司劝诱米斛,等第推恩。
今来本路未蒙行下,欲望圣慈,特降睿旨,检照江西、湖南已行体例,以凭遵依施行。
乞倚阁饶州南康军夏税劄子1171年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臣今月十日,恭准御前金字牌降下宸翰:「本路旱伤,民有弃掷童幼于道,令逐州守臣措置收养,支过钱米,当从御前给降」。
恻怛之辞,亡虑百数,仰见陛下视民如伤,如是切至。
臣遵依圣训,即已施行讫。
臣滥膺阃寄,屡以管下旱灾尘渎天听。
恭惟陛下轸念民瘼,朝奏夕行,支拨米斛,两郡所得踰二十万,甚大惠也。
惟是亢旱非常,二扫地,土坚于石,间有微雨,仅可洒尘,不能滋润,来麰又复可虑。
千里赤地,十室九空,七十之老以谓平生所未尝见。
上户粗支目前,无以善后,中下之家甚者或易子而食,或赴井而死,诚可矜悯。
臣窃见建康宁国、太平、广德去岁水潦,蒙朝廷将三等以上夏税倚阁一半,第四第五等全行倚阁。
自非陛下博施实惠,则四郡之民已填沟壑矣。
臣契勘饶州南康之旱,被害尤酷,殆非四郡水灾之比。
今降指挥,第五等人户夏税倚阁五分。
所谓第五等,流离饿莩之馀,存者亡几。
臣愚欲望睿慈特降处分,捡乾道六年十月十二日倚阁四郡夏税指挥行下。
庶几两郡数十万生灵蒙被大赐,不胜幸甚。
臣叠冒冕旒,无任惶惧激切之至。
又乞倚阁饶州南康军夏税劄子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七
臣等伏见建康府宁国府太平州广德军去年水潦,陛下恻怛爱民,将上三等夏税权行倚阁一半,四等五等全与倚阁,四郡之民赖以存活,甚大惠也。
契勘本路管下饶州南康军,今年旱暵最甚,民间合纳夏税物帛并折帛钱,今春虽稍得蚕,未织造间,遇旱乏食,往往将丝逐急变卖,州县催科,由此费力。
然上供之数不敢稽违,不免严督上户。
今来上限所催犹且未足,其下限一半并系下户合纳,目今阙食,全赖官中赈给,岂复更有输官?
况旱暵水潦,事体一同,欲望圣慈特降睿旨,令饶州南康军将今年夏税物帛并折帛钱起发上限一半,其下限合起一半权行倚阁,候将来丰熟作两年带纳,庶几贫下之户不至重困。
太平州灾伤乞蠲放税赋劄子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七
臣窃见今岁淫雨为灾,江东西多被其害。
圣心焦劳,哀矜恻怛之意溢于诏旨,以至赈济米斛,给借种本,甚大惠也。
臣两蒙宣问,已节次具奏讫。
臣体访太平州官私圩垾三数百所,渰浸十之七八,比之诸州,受患最酷。
故虽未雨之前蚕麦收成,今兹室庐赀产荡然一空,扶老携幼,转而之淮上者比比皆是。
州郡存恤甚至,而缗粒有限。
催科及时,其人不惟糊口之迫,且无以输官,自非急行蠲放税赋,未易安集。
欲望圣慈特降睿旨,检照隆兴二年乾道四年体例行下转运司,委清强官前去被水县分,检视冲破圩岸全行损坏去处若干顷亩,将第三等人户夏税和买倚阁一半,第四第五等人户全行倚阁,候丰岁带纳。
庶几流民闻之,不致它徙。
自馀州县被水尤甚者,令逐州守臣覈实申奏,特与蠲减施行。
臣备数一路,不敢不以闻,惟陛下裁幸。
论被水人户折科疏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五八
臣窃闻平江府湖、秀州去年积潦之后,农民流离失所。
今春蚕颇登,得以续食,施工南亩,日觊秋成。
而近来大雨连绵,无异去岁,田不没者无几。
皇皇哀号,无以善后。
而州县不能以拊摩凋瘵为意,但知依例预将秋苗折科大麦,每米一硕令民倍以输。
方今价不下于米,积困之民朝赈暮贷犹惧不济,奈何指夏以为秋,衍一以为二,使之剥肤椎髓,终挤于沟壑乎?
臣闻养马所须,本不至此,奸吏因缘,无所不至。
欲望圣慈特赐睿旨,下户部会计马料见在实数,当用几何,只令合科借处如数敷折,须以苗一硕折一硕五斗,庶几民户可以输纳。
仍乞先次行下三州,被水人户尽免折科,免致重困吾民。
不胜幸甚。
乞访遗书劄子1143年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臣闻自昔右文之主,遭时艰难,图典散逸,必汲汲搜求,常若不及。
是以汉唐之间,或访以使者,或遗之金帛。
故当其时,断简残帙,晦而复出。
国朝承五闰之后,尺简不存。
至太平兴国中,始命三馆以《开元四部书目》阅所阙者,疏其名于待漏院,许天下吏民诣官投进。
及三百卷者,送学士院验人材补授。
于是四库之书复全。
圣圣相继,签縢之盛跨越前代。
陛下践位,复秘书省,仿唐十八学士之制而定其员,广求遗逸以补麟台之阙,其大惠也。
臣以职事幸预校雠,视今所藏,殊未及承平时十之一二。
汉祖入关,锋刃未解,犹且先遣萧何收秦图籍。
仰惟陛下天纵将圣,万机馀暇,留神简策。
而今日海内承平无事,固宜铺张文物,以侈中兴之观,诚非入关比,而典籍犹未大备,殆阙文也。
伏望睿慈举行兴国之制,以《唐艺文志》及《崇文总目》参校,凡馆中所阙者,榜之检鼓院
仍照监司守令精意括访,凡臣庶所藏之书,列其目以闻。
然后具秘阁所阙,委所在州县给纸札抄录。
其有愿进者,卷给钱帛,而卷帙之富,则别议褒赏。
臣将见秘册奥书,丛然集于阙下,诚有以副陛下右文之意。
经筵编圣语状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七
臣恭惟陛下身济大统,系隆中兴,万机之暇,刻意稽古。
大昕退朝,来临便坐,延见儒臣,䌷绎经史,兢兢业业,惟以典学为务。
而臣不肖,幸得备数记注,周旋细毡之侧,实为荣遇。
但左右二史,袭沿近例,旅进旅退,于徽言善行缺然无所纪述,大惧旷职,不足以称圣天子隆儒监古之意。
臣窃闻景祐中崇政殿说书贾昌朝经筵一言一事总而成书,号曰《迩英延义二阁记注》,献于仁宗皇帝,而章得象等被命相踵修纂,累圣丕承,其书具在。
臣愚欲望睿慈,遵用故事,应经筵中侍臣升绌,封章进对,燕会赐与,讲读问答,命载笔之臣断自今年八月秋讲为始,悉行编录,以《迩英记注》为名。
仍敕讲读官,今后奏对之间,面得天语,即时以实具报,无得隐漏。
庶几一代盛典,大书特书,诒诸亿世,与《时政记》、《日历》、《起居注》相为表里,金匮石室之藏,有以考信,诚非小补。
臣固陋无识,昧死陈愚,惟陛下财赦。
修起居注劄子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七
臣恭惟陛下励精庶政,光启中兴,功德巍巍,视古圣王不足进于前,是宜史册大书特书,为万世无穷休。
臣待罪柱下,幸获纂辑圣谟。
入直以来,不敢少懈。
但缘向者权臣用事,记注之官多缺不补,而《起居注》自绍兴九年以后,前后积压今未修者殆十五年。
诸处循习,遇本省取会贴子,不肯如期报应。
窃虑岁月浸远,难以考究。
检准绍兴,门下、中书后省贴子取索急速者,限一日供,馀三日。
欲望圣慈特降睿旨,申严旧法,使之报应以时,不致违滞。
仍乞令两省除见修《起居注》按月进入外,所有绍兴九年以来因循未毕者,每一月带修两月。
庶几天德地业,赫然与日星并传,臣不胜幸愿。
乞修续会要劄子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七
臣闻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
《书》曰:「丕显哉,文王谟
丕承哉,武王烈」!
《诗》曰:「仪式刑文王之典」。
然则祖宗之训,垂裕方来,俾之凭藉扶持,有天下者所不可后。
恭惟国家圣圣相承,重规叠矩,度越古昔。
延阁所藏,金匮石室所载,固已暴白天下。
至于大号令、大政事,撮其机要,以类相从,则《国朝会要》最为详密。
于以施之朝廷,达之天下,凡典礼设张之事,莫不一出于此。
自元丰成书之后,政和中亦尝续修,而视诸故府,但有吉礼百馀卷,不能五分之一。
顷者显仁皇后上仙,讨论典故,有未登载者,不免仓卒讲求。
虽公卿大夫参合考议,而事成一时,岂能尽善?
今国家閒暇,愿及是时一新坠典。
区区管见,不必设置司存,只令国史院总其事,择馆阁官三数人掌之,断自熙宁,以迄于今,名之曰《国朝续会要》。
馆职月给,已有校正会要食钱,微有所增,亦未为过。
成书奏御,然后推赏。
庶几圣朝制度,更相发挥,垂亿万年,宝为大训,臣不胜至愿。
乞收还功臣子孙序迁侍从1158年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四、《宋史》卷三七三《洪皓传》附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以愚戆无似,世受国厚恩,窃处从班,常思补报,辄进狂瞽,上尘圣聪,退就重诛,无所伏窜。
臣比宰执宣谕圣旨,以张俊艰难以来功冠诸将,小心恭顺,终始一节,其子子正、子颜并除待制子仁集英殿脩撰。
继读除目,乃知陛下身济大业,不忘旧勋,所以旌宠其子孙,无所不用其至。
臣已即日奉承威命,且以所被旨意载之制书,使天下后世知陛下此举非故以名器假人,所为然者,正以褒有礼,奖元勋而已。
然臣又读别降指挥:自今功臣子孙序迁当至侍从,并令久任在京宫观,永为定法。
臣退而伏念,有大不可。
且陛下所以寘子正、子颜于法从者,凡以为而已,今乃泛言功臣子孙,开以序迁之路。
然则簪笔持橐之列,自今遂可以累日积久得之。
臣窃计内外将家子孙亡虑二十人,其任职事官者,姑以两岁一迁为率,自寺监丞为郎,自郎为少卿,更少迁延则为卿,不过三四迁而极矣;
带职之人,自直秘阁而升内阁,自内阁而为修撰,更少迁延则为殿撰,亦不过三四迁而极矣。
五年之外,十年之内,此二十人者皆坐致西清次对之官。
不唯轻用高爵,使人人有觊觎之心,且与陛下甄异元功之意似不为称。
恭惟陛下厉精图治。
触事抑损。
业业乾乾,动以祖宗为法。
太祖皇帝之世,所与开国创业及南征西伐诸大功臣,如曹彬潘美王审琦石守信王全斌慕容延钊之徒,其子若孙,用不过诸司使
惟彬之子璨、玮,以功名自奋,审琦之子承衍、守信之子保吉,以联姻帝室,皆为节度使,初不闻有序迁侍从之例。
指挥一出,使十年之间,清穆敞闲之地类皆将种,非朝廷昭示天下之美观。
欲望圣慈,不以臣人微言拙,特赐留听,不惮反汗小嫌,收还前诏,上以遵太祖之成宪,中以慎国家之名器,下以合一时之公言。
臣不胜惓惓忧国之至。
乞禁奏祥瑞疏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五
臣闻《春秋》之作,以示万世规戒。
上之日食雨雹陨星震电,下至多麋有蜮蝝生有蜚之类,纤悉必载。
独祥瑞之事,阙然不闻,岂二百四十二年间皆无可书之实?
圣人垂教,以为无益故也。
秦汉以来,世主往往凭藉以文太平,故此说浸盛。
至若黄龙见于刘聪,苍麟白鹿见于石虎,凤凰驺虞见于王建之世,是乘时僭窃,何瑞之有?
而其导谀之臣,曾罔闻知。
史册班班,盖有《春秋》深意。
元魏世宗时,芝生太极殿崔光庄周所谓气蒸成,指为不祥,其言忠切,可为后世龟鉴。
恭惟陛下圣谟天造,光启中兴,岁仍金穰,可谓上瑞。
绍兴初蜀郡有以符瑞来上者,亟行削秩。
四方闻之,莫不歌诵圣德。
十馀年以来,权臣擅朝,矫诬瑞应,邪谄之徒,迎合朋附,藉此为进身计,臣不敢缕陈。
衢州之宝碑,则设心献佞,类于符命;
赣州之木成「天下太平」字,锼刻甚明,识者嗤笑;
福州竹实,则传记所载,初非吉證。
揆是三者,槩可见矣。
臣愚欲望睿慈专下明诏,自今州县无得辄奏祥瑞,其卓卓显异不可泯者,上之礼部。
庶几洗涤浇风,化为忠厚,以称陛下谦慎之本意,诚非小补。
臣愚无识,惟陛下留听。
论祷雨思所当戒劄子1159年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窃见涉冬至今,累月不雨,人情嗷嗷,无以为命。
陛下夕惕为治,孳孳在民,闵雨之心,形于梦寐,缁黄祈禬,靡神不宗。
以至赈饥穷,决犴狱,止屠宰,出廪粟,大官供膳,蔬素几旬。
每封公卿大臣,焦劳忧嗟,见于晬表,左右从御,瞻顾动色。
上天孔昭,若响若答,三日之霖,应诚荐至,中外相庆,欢喜欲舞,天下幸甚。
成汤遭旱,以六事自责,盖至七年而后已。
《春秋》于鲁僖公书三时不雨,以见其忧民之切。
今陛下不忍百日之旱,浚发精诚,求之于饮食言动之问,曾不淹辰而丕应如此,视成汤之七年、鲁僖之三时,超然远过,有盛德而无愧辞。
人生实难,万世而遇大圣,吁其伟哉!
臣立朝日浅,蒙陛下恩顾最厚,不敢作为颂诗,以飏大泽。
独有惓惓之意,愿陛下日慎一日,虽休勿休,念万几之间,其所当戒有在赈饥决狱四端之外者,永思所以上当天心,下惬民情,如今日祷雨之诚。
则治道光明,可以秕糠千古,尚何成汤、鲁僖之足云哉!
臣愚无识,惟陛下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