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节郎王元庆降一官制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六、《永乐大典》卷七三二六
尔服事天府,不思祗敬厥职,而乃庇妓受赂,罚可逃乎?夺尔一官,往其知惧。
赵师韩赵彦纯补承信郎制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六、《永乐大典》卷七三二七
国家设宗子贡举之制,可谓优矣。尔四举礼部而卒无成,年及强仕,援比自言,锡汝一官,兹惟殊渥。
右武大夫成州团练使廖虞弼除枢密副都承旨制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六、《永乐大典》卷一○一一六
枢庭分属,副承密命,武著之高选也,朕未尝轻以授人。旷位不除,盖十馀年,今始得之。具官某,气略自将,济之以敏,四临远郡,习知边琐,而安靖之政,达于朕听。兹命尔入侍殿陛,与闻几微,往惟兢毖,以称所蒙。
右承奉郎田公辅转两官除直秘阁赐紫章服制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六、《永乐大典》卷一三四九九
汝父董上流之寄今二十年矣,为国长城,朕欲见而未能也,故趣觐其子,致朕意焉。叠进文阶,寓荣中秘,金章紫绶,并华尔身。式遄其归,无怠忠孝。
左中奉大夫直敷文阁知临安府张称除直显谟阁制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六、《永乐大典》卷一三四九九
国家爵赏之柄,轻重视功。功之所在,虽微必录,盖以示劝也。尔尹正天府,以材谞闻。都城庀工,时尔董护,役不愆素,奂焉一新,有司议劳,实在最等。西清邃直,躐级而升,朕之所以宠尔者至矣。其思勉懋,以称所蒙。
太尉武泰军节度使刘锜授威武军节度使充镇江府驻劄御前诸军都统制制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六、《永乐大典》卷一三五○六
门下:执干戈而卫社稷,久书方面之勋;具斋戒而设坛场,宜付捍城之寄。顾予耆将,为国元功,兹趣觐以鼎来,适成师之选建,亟涓刚旦,诞播明纶。太尉、武泰军节度使、知荆南军府事、充荆湖北路安抚使、荆南驻劄御前诸军都统制、彭城郡开国公、食邑六千户、食实封二千二百户刘锜,世济英规,天资义槩。沉鸷有守,跨山西六郡之良;文武自将,洞济北一编之要。顷畴宿望,起镇上流,草木皆知其威,藜藿为之不采。吴汉隐若敌国,忠烈峣然;李绩贤于长城,名声籍甚。眷京口金汤之固,接石头形势之雄。外控大江,内护行阙。谋三军之元帅,无易老成;赐一札之细书,遂膺号召。载稽舆诵,即畀中权。更节制于督藩,衍赋腴于多邑,以竦在廷之听,以增推毂之光。于戏!得猛士以守四方,朕既宽于忧顾;属大事而当一面,尔益体于倚毗。往恢壮犹,以答休命。可特授威武军节度使,依前太尉,改差充镇江府驻劄御前诸军都统制,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封如故。
溪洞夷人首领龚万尧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武骑尉充宁远州溪洞巡检制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六
尔世笃恭勤,惠绥种落,父死子继,厥有旧章。峻升崇禄之阶,分畀五溪之寄。益肩忠孝,永保光荣(《永乐大典》卷一三五○七。)。
题后附有一段文字,今移于此:「枢密院奏:兵部申,夔州路钤辖安抚司奏,黔州申相阳寨管下溪洞夷人首领龚万尧状,故父龚士稀系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武骑尉、充宁远州溪洞巡检,身故,乞承袭。寻行下勘会,龚士稀于绍兴二十四年七月身故,龚万尧系第二亲男,合该承袭」。
知富州田洪昉长男思富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知溪洞富州军州兼监察御史武骑尉制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六、《永乐大典》卷一三五○七
尔世笃恭勤,惠绥种落,父老子继,厥有故常。峻升崇禄之阶,分畀五溪之寄。惟忠与孝,永保光荣。
左奉议郎张坚除太常寺主簿制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六、《永乐大典》卷一四六○七
尔以辅臣子被服儒术,盖尝从事御史府矣。奉常之属,官秩甚清,往游其间,观汝远器。
右承奉郎吴曾除宗正寺主簿制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六、《永乐大典》卷一四六○七
汝以儒雅自命,昔尝从事于太常矣。司宗簿正,其选甚清,往惟丕钦,无怠于事。
右宣义郎大理司直刘敏求除大理寺主簿制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六、《永乐大典》卷一四六○七
尔为廷尉属,号通敏吏,簿书期会之职,以功次稍迁。往惟祗钦,毋怠其事。
左朝奉郎马骐除军器监主簿制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六、《永乐大典》卷一四六○八
尔材藻修絜,从臣之所荐闻,万里来朝,察言可用。戍监簿正之事,姑庸命尔。往安汝止,朕将有试焉。
令宗正司岁举宗子诏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六、《宋四六选》卷一、《锡山文集》卷二
朕缵绍丕基,图回茂烈。揽人材而并用,冀国步之多盘。畎亩之中,尚豪英之遝至;神明之胄,岂标的之无闻!殊乖右戚之方,每起遗贤之叹。若古有训,在今可稽。惟周室之建邦,茂天亲而作屏。晋、韩、鲁、卫,外列五侯;毛、单、毕、刘,世登三事。迨德向数公之右汉,而石程九相之辅唐。磊磊相望,章章尤著。孰谓我家之盛,有惭前代之风?式广荐延,用膺官使。兄弟缺矣,方怀韡韡之棣华;本根庇焉,允藉绵绵之葛藟。咨尔宗盟之长,察夫属籍之良。应一岁之终更,以二人而充赋。克膺懿德,勿事虚文。伫麟趾之化行,俾犬牙之势壮。举其子不为比,勉继祁奚之公;称其官时尔能,当懋成王之赞。
封大宗正东平郡王制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六、《宋四六选》卷三、《八代四六全书》卷一、《渊鉴类函》卷一一八、《锡山文集》卷二
周建国以亲诸侯,用侈宗盟之庆;汉置官而叙九族,是司属籍之蕃。眷时叔父之贤,首我内朝之望。博稽舆颂,董正皇支。升之上将之坛,赐以钜邦之履。饬宣丕号,申诏治廷。具官某乐易而不流,温恭而有守。河间学古,八对三雍之宫;沛献好文,爰作五经之论。裔袭神明之胄,地依日月之华。大辂大旂,传鼎彝于故府;法言法服,蹈规矩于先王。向畴进律之文,显陟承明之任。德齿参劭,魁然祭酒之尊;名实两崇,展矣戚藩之冠。载念齐家之要,必严纠族之权。示以褒仪,属兹肃艾。是用繇谯城之留务,总鄜畤之成师。践辟疆之班联,式彰清静;胙宪王之封域,用答勤劳。合集宠光,布章物采。于戏!问《鸡鸣》之寝,朕方形立爱之风;诵《麟趾》之诗,尔尚辑惇宗之典。若梓材之来兄弟,若葛藟之芘本根。其追配于前人,亦有辞于永世。
谢除翰林学士承旨表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六、《永乐大典》卷一○一一五
臣某言:伏奉告命,授臣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已于今月十八日朝谢讫者。仙扃入直,已惭辞藻之无功;帝语亲承,忽拜丝纶之来下。循墙莫遂,跼地靡遑(中谢。)。伏念臣巾衍謏闻,弓裘末系。蚤辱知于寿圣,浸冒宠于岳朝。翰苑鹤天,荐膺妙柬;甘泉豹尾,遍陟迩联。当大典策之更新,岂妄男子之足办!正虞汰斥,敢意甄升?比获觐于咫颜,用欸陈于愚悃。清光俯逮,褒谕有加。侍五学之游,曾未乾于诏墨;奉九重之旨,乃叠被于恩章。繇中兴数十年于兹,居是官二三人而已。靖言高位,亶谓久虚。凤检下颁,初乏为容之助;鳌头上尽,未知图报之方。幸出意涯,荣非材称。兹盖伏遇皇帝陛下,体元居上,恭己正中。王言咸曰大哉,岂特铺张于钜礼;圣主一见决矣,方将鼓舞于群情。猥令极陋之踪,遂玷非常之选。臣敢不激卬志气,淬厉操修?长除书而善德音,顾何裨于润色;领从官而闻政事,期不负于生成。臣无任。
乞修注官经筵奏事劄子(绍兴二十八年九月)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六
臣不肖,幸得以记注陪侍经幄,瞻望天威,近在跬步。至于御茗分珍,华墩锡坐,皆非粪土小臣平生所敢觊望。窃见春秋二讲,每于双日先期书历,经筵官讲读毕,许留身奏事。脩注官虽与签书,未尝有奏事者,皆云近例如此。联名一历,不应别为二体。臣伏闻元祐中,起居舍人吕陶尝乞候讲读罢臣僚再留奏事,并许侍立。以此观之,讲退犹且入侍,何由不许奏事?欲望睿慈下讲筵所,依讲读官例施行。
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又见《宋会要辑稿》崇儒七之八(第三册第二二九二页)、职官二之一七(第三册第二三八○页)、职官六之六一(第三册第二五二七页)。
言武臣转官之弊奏(绍兴二十九年四月)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二
祖宗以来,武臣转至诸司使者甚少,举审官之籍,不满数百人。得之既艰,人以为重。自兵兴以来,用武功赏官者众,今自武翼大夫以上,至不可胜纪。既无员阙处之,至欲附就指使押队之属而不可得。朝廷虽知其然,未有以澄汰之,则迁升之路,有不可不为之防者。臣摄承密命,每见诸路所遣押马纲使臣,多是见任大夫者,一岁之閒,当转官者亡虑数十人。此而不革,何以善后?望仿文臣承议郎以上不得押纲条例,庶几班列稍简,可待立功之士。
乞令州郡招抚盗贼奏(绍兴二十九年六月)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一
瑞昌、兴国之间,茶商失业,聚为盗贼,窃虑日复一日,驯致滋蔓。望令州郡揭榜开谕,许其自新。其强壮可用,愿充军籍者,即时填刺,发往诸军。其不利为兵,而愿归农者,给凭放还,复支路费,仍于上供经总制钱内除剋。庶几失业之人,有以安业。
铸钱司议(绍兴二十九年七月)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七、《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五三(第四册第三三五○页)
泉货之行于世,如谷帛水火之适于用,自古所不可阙,故必张官置吏以董之。在周之九府,汉之钟官令丞,唐之铸钱使是也。国朝或以漕臣兼领,或分道置使,或釐为二司。自中兴以来,置都大提点,事权太重,官属太多,动为州县之害。但当随时之宜,为救弊之计。间者亟行废罢,事出仓卒,初未尝下有司讨论。既罢之后,又无一定之论。初委转运使,又委提点刑狱,又委郡守贰,号令纷纷不一,鼓铸益少,乃命版曹提领。虽以侍从临之,然官守不专,势难逾度。而属官有干办公事,又有措置官,间一差出,州县承迎,甚于使命,则使权视前日又重矣。罢提点一人,官属十馀人,而总以侍从,置在京官属四员,下至胥吏之类,额虽减而月给数倍,则官属视前日又不少矣。异时提点坑冶以一职名官,犹惧不济,而况版曹钱谷之司,远在数千里外,符檄往来,安能办治?属官之出,不过毛举细事以塞责耳。今何溥请乞复铸钱司,遵等切以为复置便。今参照祖宗旧制及今日利害,画一下项。
一、景祐元年,置江淮、荆浙、福建、广南等路都大提点银铜铅锡坑冶铸钱公事一员。元丰二年分置两司,在饶州曰提点淮南福建江南东路坑冶铸钱事,在虔州曰提点荆湖广南西路坑冶铸钱事。政和七年,提点铸钱官两员,轮年于饶、虔州守任。绍兴六年,赵伯瑜乞依嘉祐著令衔内添都大二字,与提刑序官,事权太重。今欲参酌祖宗旧制,以江淮荆浙福建广南路提点坑冶铸钱公事系衔,与转运判官序官,依旧于饶、赣二州置司,轮年守任,专以措置坑冶、督责鼓铸为职。如州县于坑冶弛慢不职,许从本司按劾。其逐岁荐举所部官,并依未罢司以前员数施行。
一、主管文字、干办公事旧各一员,检踏官九员,秤铜官、催纲官各二员。官属既多,往往非理干扰州县。今欲于饶州置管文字一员,赣州置干办公事官一员,请给人从序位,并依转运使主管文事、干办公事例。韶州、建州各置检踏官一员,并依准备差遣例。别置秤铜官、催纲官各一员,专差武臣。如系暂阙,不许辄差文臣权摄。属官请给,于逐州支破兵给,不得过数。逐州知通县令佐,依旧以提点主管入衔,属官只许于本司本路差出及赴本司禀议,不得辄往别路。
一、提点司手分、贴司、军典,旧额二十二名,今欲以手分十名、贴司二名、军典一名为额,属官下手分、军司旧系十六名,今欲逐官下各破手分一名,请受依旧铸钱司则例。
一、提点司浅纲船专一装载铜铁铅锡,本司多是差借,外人才至装纲,却于州县差船,实为骚扰。今后浅纲船不得差借,如有违戾,令监司觉察按劾。
一、诸监兵匠并依见在人数,不得抑勒州郡虚桩阙额钱粮及科取率分工钱。
一、监兵间有技艺工匠,常是占留私役或借事官员。仰指挥到日,委自提点司量行拣选。如系诸色工匠,不许存留,别行招刺。今后辄差监兵借事,并以违制论。
一、钱监官有两员去处,如一员缺,不许差见任及寄居官权。如并阙,许差本司属官或见任官一人,时暂兼权。
一、昨拘收到铸钱司什物,见桩管激赏库。
选人改官法议(绍兴二十九年七月) 南宋 · 洪遵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七、《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一之三八(第三册第二六四一页)、《文献通考》卷三八、《宋史》卷一六○、《宋史新编》卷三五
臣等窃详选人改官之法,自祖宗以来,行之二百年,法令章程,粲然备具。至于今日不能无备者,非法之不善也,患在士大夫之私情汩之耳。夫自一命以上,仕于州县之间,虽有真贤实廉,势不能以自达于上,故为之立监司郡守荐举之法。必使之历任六考,所以迟其岁月而责其赴功;必使之举官五员,所以多其保任而必于可用。奸赃臣蠹者,既有按治之科,而龌龊冗懦之辈,既无材可以被荐,又无过可以斥逐,宁予之幕职曹掾之禄,使足以代耕,至于没齿而不敢望致身于京官。所以分别材否,可谓至矣。举之而非其人,有材而不见举,是则监司郡守之罪。所谓失举之罚,必行之可也。今臣僚所建,欲以历任十考,举主不及格者,与降等改官。揆之人情,虽为至公,然恐此法一开,则有力者唯图见阙,无材者苟冀终更,率不过出官十馀年,可坐以待京秩,此其不可一也。今欲约每岁改官之员,减其分数,以待无举削者,则当被举之人必有失职淹滞之叹,此其不可二也。京官易得,驯至即位任子之恩愈不可减,非所以救入流之弊,此其不可三也。祖宗法度非有大害,不易轻议。今一但欲以二百年之成法举而易之,此其不可四也。有四不可,事理著明,难以如臣僚所请,窃谓如故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