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跋大参楼攻愧论征侨帖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馀姚龙泉寺唤仙阁,旧题有「征侨」二字。
客属普满珣公问于文昌楼公,公答之之帖云云,又云「终未见二字所出」。
吁,公胸中多书,若十数世豪贵家畜藏珍奇,固有会稽所掌,既富且夥,岂窭人子日生所雠,目阅手数,旦旦知出纳之地哉?
盖尝见于《大人赋》「厮征伯侨而役羡门兮,诏岐伯使尚方」,《甘泉赋》「虽方征侨与偓佺兮,犹彷佛其若梦」。
颜师古曰:「方,并行也。
征姓,北侨其名,仙人也。
伯与北声讹耳」。
岂公未见相如子云乎?
吾固曰:公胸中多书,岂窭人子日生所雠,目阅手数,旦旦知出纳盈缩之地哉!
开禧元年季秋旦北涧某书于鄮山三锡堂。
题彧侍者牧牛图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牧牛看牛,懒安大仰,无所用吾力也。
佛印四牛,画蛇也。
梁山十牛,蛇足也。
自得六牛,足屦也。
按图索牛,犹索马也。
懒安大仰,逸向遗韵扫土矣。
举图而捐之,不见全牛,而头角全露。
至于人牛两忘,入𨞬垂手,皆此牛也。
昧夫在御而他求,何获焉?
屿山魏二诗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屿山非闻寺,近海不数里,馀姚在其左一舍强半。
宣和间待制葛公次仲丞相魏公南夫尉馀姚时,留句壁间,寺因有闻,而后生益懋勉。
吾不识两君子,徒诵其诗,得其心,其功在太常,事在太史,文章在天下。
后世不以富贵称,而称其文章,不与富贵磨灭,如流俗臭腐,而与此山俱传也如此。
严太常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潞国公及里门则步,谓父兄行辈,不敢不敬。
其年德俱邵,而与乡人齿也若此。
及观太常江阴家居尺牍十馀幅,亲故往来,详缓周密,莫不曲尽。
十八擢第,七十而致仕,仅有先人之庐,而禄止一传,善人报施何啬哉!
四世孙为释子,曰法传,出以示予,书而归之。
严太常编传灯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节《传灯》,非儒者急务,能急于斯,非达性命外印组不滞一曲者,其孰为之?
或谓蚤年登科为不幸,以其仕则不学矣。
太常丞严公十八登科,官居馀暇,取《传灯》千七百则,佛祖机缘言句之切于日用者,蒐英猎华,手抄巨编,老不释此书。
易箦时,说四句偈遗子孙,一语不及家事,所成就者可知已。
后溪刘西清赠艮传二帖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艮传嗣讲行脚,皆后溪西清刘侍郎德修指南。
历百城,自初友从别峰来至慈氏,楼阁门开,所见几人,所得何法。
若谓有得,负吾后溪
果无得耶,亦复若此。
至于无得之得,亦莫不然。
夫如是,则后溪所不死者,与童寿紫金色臂同一关纽。
龙门侍者血书华严八十一卷作八卷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龙门佛眼侍者天竺觉元上人血指细书《华严》八十一卷为八卷,外看经人名氏一卷,钱塘薛大资昂作记并跋,圆悟大士冯大学济川皆随喜赞叹,后一二莫非名胜。
衲子不知讲明,续纸嗣书,芜翳先进,庸言俗画,骎骎不已。
虽圆融行布,无所不容,然鱼目骊珠,必先分辨,遂别作一卷,首书薛公记跋,继以圆悟、冯公、一二名胜,其真迹则存诸经后。
余则题诸卷末,虚左以俟如薛、冯者,一以致尚友古人之心,一以旌忘躯报母之孝,一以遵勿轻末学之戒。
九峰了应沩山警策后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彭门九峰了应比丘使山阴正受比丘欧阳率更楷法书《沩山警策》,欲镵石以示人,俾人于端楷心画中识古人恳切语,如食瞑眩而起沉痼。
曩余客吴兴,见名相之学者读此书,置书而作曰:「鄙野径庭,不足取也」。
则语之曰:「吾尤病其文采烂然也。
扬雄之文佶屈聱牙,终有俟于后世子云
沩山之鄙野径庭,亦俟后世沩山矣」。
山谷绿茹赞真迹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山谷草圣不下颠张醉素,行、楷弗逮也,然皆自成一家法。
如王、谢子弟,不冠不袜,虽流俗人盛服振衿不如也。
右《绿茹赞》,疑其宜州腕力潜微时作,不然,何以绰约柔缓也如此。
跋查庵怀净土酬倡集并冯给事归去来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般舟三昧,心法也。
生人固有之善,一为习所移,则贪残其俗,险狠其聚,磨蚁旋复,莫究端绪。
习具济胜,责获称习,出乎尔,反乎尔也。
善苟不移也,瑶砌幢刹,琼沼泜岸,胎菡萏,听树林,即尘蜕尘,心想纯熟,生死由是,《楞严》所谓心存圣境,时复冥现。
先觉曲示方略,授系念之要于上上种性,虽殃积祸稔,垂诀之际,苦相在目,教以十念,恶习立转。
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
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不能不楚言也。
贾生之言得之矣。
正不正在习,而九花五浊,遂风马牛不相及。
跋平江宁上人孔子庙堂碑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书学废,识书者益鲜,韩愈称:「羲之俗书,吾所以望后世者益狭」。
虞书《孔子庙堂碑》,唐人骎骎晋人者,南北壤断,赝迹实繁。
此本盖亦未易得。
尝自其残缺处而求其全,沈潜往复而遗其全,然后残缺之大全,了了在目,虽有智巧,不得而形容于语言之间也。
青罗山翁示子帖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右数语,所以开示子孙者至矣。
思其所示而求诸,将见子充然家有哲匠,而驰骤于外,吾恐家鸡野鹜之诮,复见于此。
熏曰:「吾祖死矣」。
则谓之曰:「亦思其所示乎」?
曰:「思之」。
则又谓之曰:「尔祖未始死」。
跋郑宗圣博古考义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用器求古,器有真赝,古人意安在?
然则古意终不可求欤?
古之盘盂几杖有铭,循铭辨器,触类求之,赝与真了了吾目中。
譬水饮者,不俟傍睨,知冷暖之节。
宗圣束发好古,资尽于器,搜经史,探传记,旁罗曲采于图书欸式,又质之于博雅前辈,悠然得之于心,作《博古考义》数十卷。
一名一物,皆有本据,沉潜反覆,老而益勇,盛世苦心之士,绝无而仅有。
所谓吕荣之辨,以吕氏荣昌为发,宜重加详而我告。
清真亮老所得勾献可孟藏春诗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蓄奇玩,衲子所深戒,惧丧志也。
然寓意不留,意何伤乎?
亮清真得小米云树半幅,桃源太守勾献可久假而不归,留诗以为谢,江东部使者孟藏春次韵补其虚橐。
舍画而得诗,与嗜画何异哉。
虽然,殆不足与畅法师白玉麈尾同日语。
皎如晦行书后山五诗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皎如晦陈后山《送宝讲主》,云「暂息三枝论」,恐「枝」字不当从木。
支,姓也,天下博知莫如三支:谦、亮、谶也。
从木有据乎?
抑笔误耶?
下云「重参二老禅」,指赵州临济也。
「二老曹人宝」,亦曹人公在曹归徐时也。
皎作「二祖」非是,盖初祖至六祖自有名。
「三支」对「二老」最切。
半山老人每以方语对方语,梵语对梵语,后山用是道也。
惠崇柳塘春水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鸳鸯容与于老煖烟春涨中,便觉潇水湘波,回塘曲渚,欸乃一声,悠然到耳,而忘其为画也。
东坡海外三帖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一帖喜五仙云构落成;
一帖市云母煮膏,见公卫生有经。
谓其求长生,恐不见后一帖。
书璧书记诗卷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余未识永嘉璧,交游中多有诗赠之。
乙酉春仲,璧自吴门过余于西湖南宕客舍。
是日新晴破阴,欲与孤山泉石相劳苦,携璧与数友步两堤,扫天乐赵紫芝棘于湖阴,拂竹岩钱德载旧题于江湖伟观。
唤船绝湖,寻寒泉赵叔迕。
暝归,赋唐律贻璧,嘱其藏。
诸公辈名胜珠玉,使我觉形秽。
跋诸尊宿帖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翰墨不足论诸老,然皆可观。
若昙与讷固擅书名,佛智老禅又自得笔外意,韩子苍大慧书如古锦囊
师子非老于研墨者,未易语此。
陆放翁 南宋 · 释居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一、《北涧集》卷七
镜湖一曲,皆翁吟啸提封,翁所自有,非若贺秘监请而有也。
遂与山僧巷友争渔樵席,翰墨淋漓,人争得之,是三帖遂为勤上人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