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朱敬则初唐 635 — 709
请择史官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
国之要者。
在乎记事之官。
是以五帝元风。
资其笔削。
三王盛事。
藉以垂名。
此才之难。
其难甚矣。
何以知其然。
平王东迁
历年数百。
齐桓之九合天下。
晋文之一战诸侯。
秦穆远霸西戎。
楚庄利尽南海
礼乐人物。
阒尔无闻。
今之所存。
独载鲁史。
向者鲁无君子。
记传则遗。
雄霸远图。
必坠于地。
可不惜哉。
只如齐周小国之主。
尚能留意于史册。
齐神武尝谓著作郎魏收曰。
卿勿见陈元康杨遵彦等在吾目前趋走。
谓吾以为勤劳。
我后代声名。
在于卿手。
最是要事。
勿谓我不知。
文宣即位
又尝敕曰。
好直笔。
勿谓惧。
我终不作魏太武史官
又周文帝之为相也。
柳虬之说。
特命书法不隐。
其志在惩劝如此。
伏以陛下圣德鸿业。
诚可垂范将来。
傥不遇良史之才。
则大典无由而就也。
董狐南史。
岂知生于往代。
而独无于此时。
在乎求与不求。
好与不好尔。
今若访得其善者。
伏愿勖之以公忠。
期之以远大。
更超加美职。
使得行其道。
则天下幸甚。
请除滥刑疏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
臣闻李斯之相秦也。
行申商之法。
重刑名之家。
杜私门。
彊公室。
弃无用之费。
捐不急之官。
惜日爱功。
疾耕急战。
人繁国富。
遂屠诸侯。
此救弊之术也。
故曰刻薄可行于进趋。
变诈可陈于攻战。
兵犹火也。
弗戢将自焚。
既而锋镝已销。
石城又毁。
谅可易之以宽大。
润之以淳和。
八风之乐以柔之。
三代之礼以导之。
秦则不然。
淫虐滋甚。
往而不返。
卒至土崩。
此不知变之祸也。
陆贾叔孙通之事汉王也。
荥阳成皋之间。
粮馈已穷。
智勇俱困。
不敢开一说效一奇。
惟进豪猾之材。
荐贪暴之客。
及区宇适平。
干戈甫戢。
金鼓之声未息。
伤痍之痛尚闻。
二子顾盼雍容。
绰有馀裕。
乃陈诗书。
说礼乐。
开王道。
谋帝图。
高皇帝忿然曰。
吾以马上得之。
安事诗书。
对曰。
陛下马上得之。
可马上治之乎。
高皇默然。
是时陆贾著新语。
叔孙通定礼仪。
始知天子之尊。
方觉帝王之贵。
此知变之善也。
向使高皇排二子而不收。
置诗书而不顾。
重攻战之吏。
尊首级之材。
复道争功。
张良已知其变。
拔剑击柱。
吾属不得无谋。
即晷漏难踰。
何十二帝乎。
亡秦是续。
何二百年乎。
故曰仁义者。
圣人之蘧庐。
礼经者。
先王之陈迹。
然则祝辞向毕。
刍狗须投。
淳化已流。
糟粕可弃。
仁义尚舍
况轻于此者乎。
自文明草昧。
天地屯蒙。
三叔流言。
四凶搆难。
不设钩距。
无以应天顺人。
不峻刑名。
不能摧奸禁暴。
故置神匦。
以开告端。
曲直之影必呈。
包藏之心尽露。
神道助顺。
无罪不除。
人心保宁
无妖不戮。
以兹妙算。
穷造化之幽深。
用此神谋。
尽天人之秘术。
故能计不下席。
听不出闱。
苍生晏然。
紫宸易主。
伟哉无得而称也。
岂比造攻鸣条。
大战牧野。
血变草木。
头折不周。
可同年而语乎。
然而急趋无善迹。
促柱少和声。
拯溺不规行。
疗饥非鼎食。
即向时之妙策。
乃当今之刍狗也。
伏愿鉴秦汉之得失。
考时事之合宜。
审糟粕之可遗。
觉蘧庐之须毁。
见几而作。
岂劳于终日乎。
陛下必不可偃蹇太平。
徘徊中路。
伏愿改法制。
立章程。
下恬愉之词。
流旷荡之泽。
去萋斐之牙角。
顿奸险之锋铓。
杜告密之源。
绝罗织之迹。
使天下黎民。
坦然大悦。
岂不乐哉。
魏武帝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
皇汉失图。网漏谗慝。
贼臣承间。摇荡宸居。
宗庙焚烧。天子播越。
于是九州幅裂。四海横流。
释位勤王。天下云集。
初平元年。后将军袁术冀州韩馥豫州刺史孔胄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都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鲍信长沙太守孙坚等同时俱起。
以讨董卓为名。然包藏祸心。
以暴易乱。窃命矫制。
结党树朋。观衅待时。
莫敢先犯。唯魏太祖有汴水之战。
孙讨虏有阳人之师矣。观曹公明锐权略。
神变不穷。兵折而意不衰。
在危而听不惑。临事决机。
举无遗悔。近古以来。
未之有也。故梁国桥元南阳何禺皆云。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
不能济也。能安之者。
其在君乎。虽复名微众寡。
地小力穷。官渡受围。
濮阳战屈。然天下精明之士。
拓落之材。趋若百川之崇巨海。
游尘之集高岳。故有荀彧郭嘉邢禺程昱贾诩朱云等。
或敛风长感。或一见尽怀。
然后览英雄之心。骋熊罴之勇。
挟天子以崇大顺。扶幼主而显至公。
旌贲忠良。芟夷叛逆。
神道辅德。百姓与能。
武功赫然。霸业成矣。
若乃获魏种而有之。高祖之封雍齿也。
张绣而不怨。光武之全朱鲔也。
臧霸之言。以成其气。
关羽之义。抑而不追。
王霸之也。然后严峻。
赏罚必行。惟材是求。
惟力是视。纵满路。
并居。未暇存也。
救弊即可。仁则未知。
且以临人。力无馀地。
用智济物。迹若容身。
欲使荡荡元波。涯而不竭。
飂飂薰风。周遍草木。
元云荫而方雨。黄叶衰而木落。
不可得也。荀文若首豫经纶。
提挈草昧。清神昭乎物表。
妙识出乎机先。造我魏邦。
繄其是赖。一言不合。
五毒将施。无词寄文。
空器见志。可不剧哉。
加以孔文举与道翱翔。尽忠汉室。
崔季圭天骨高爽。志在扶倾。
岂大盗之所安也。呜乎。
欲盗之子。见锦而不见人。
弭谤之君。尤人而不尤已。
岂知偫鸥不下。众雀遥惊者乎。
故阴谋未泄。天下已知。
毒志潜行。忠良前惧。
何夔所以带药。杨彪由是不出。
云长受恩而不谢。元德失箸而思奔。
席上无怀疑之人。阃外少自信之士。
良可耻也。固知曹公不能用天下之材。
成天下之务也。昔周武之泽及昆虫。
不能感食薇之士。汉高之功济草木。
未能屈歌之贤。犹且遂其孤贞。
容其怨讟。况功未半古。
德异乐推。遭神器之流离。
宝鼎之轻重。欲使庶人不议。
宁可得乎。翻乃疾走恶迹。
掩耳畏声。雠匹夫。
念平素。杀桓邵。
娄圭。道路以目。
天下钳口。岂不惜哉。
杨德祖才虽清秀。志非远图。
托事行诛。死非其罪。
司马懿雄材大度。勇而有谋。
审其狼顾。知而不剪。
若言天意也。则吾未知。
若言人事也。其智安在。
故知忌小怨而忘远图。料目前而忽身后。
岂所谓旁求哲人。俾辅后嗣者哉。
或问曰。天厌汉德。
海内分崩。三雄鼎立。
俱受眷命。乃至控御豪杰。
削平区宇。英图远算。
何者为先。君子曰。
孙仲谋藉父兄之资。负江海之固。
未敢争盟上国。竞鹿中原。
自守未馀。何足言也。
蜀先主抱英济之器。无角逐之材。
远窜荆蛮畏曹公之神武。奄有庸蜀。
刘璋之政衰。国小人夷。
风颓俗陋。山川险涩。
异崤函之奥区。江汉通流。
殊河洛之朝韨。岂得抗衡中夏
齐足当途乎。前贤易地之谈。
全是不关胸臆。且夫度德而处。
量力而行。刘备岂薄先王之旧居。
齐鲁之故俗。若泰伯之适吴越
孔子之入九夷哉。盖不得已也。
是知才雄者地广。国大者兵强。
地既由才。才宁可易也。
高祖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
王业不同。其来尚矣。
若乃待之禅。汤武不得称仁。
要西伯之资。高光无由济世。
或宁乱以得志。或兴祸以取威。
遭遇虽殊。天命一也。
宣帝聪豪明允。博学洽闻。
敏而好谋。宽而能断。
其未得志也。服勤王事。
夙夜在公。知无不为。
刍牧必履。取信严主。
所谓能臣也。及勋德日隆。
雄材渐著。权略不世。
合变如神。受命崇华。
竭股肱于明帝。忍死嘉福。
遂无君于冲人。所谓奸臣也。
及内难既平。外寇斯殄。
威力翕赫。指麾风飞。
遂乃临神器以徘徊。戮公族以顾望。
大业初构。人望斯存。
若格以名神。请罪不暇。
归诸天命。则前代有辞。
美哉未尽善也。且成汤之在世。
行仁以动诸侯。文王之处殷朝
好让以怀邻国。高祖以豁达容物。
光武以长者得人。未有专仗阴谋。
每行诡计。寄何晏以鞠狱。
李胜以谬言。请战以见威。
指水以表信。乞襦不与。
惧有陈恒之讥。封墓释囚。
不嫌武王之事。愧情负理。
掩耳避声。狼顾以噬魏人。
狐媚以取天下。亦前史所丑也。
宋武帝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
盖圣人不能为时。
亦不能失时。
历观帝王之祚。
未有不因人坠涂炭而得志。
或天下嗷嗷。
新主之资也。
是知秦有阎赵之隙。
汉罹之灾。
晋由曹氏之专。
宋实桓元之篡。
始得奋其智力。
救此倒悬。
陈浞羿之辜。
问滔天之罪。
刘裕天锡神勇。
雄略命世。
不待借思汉之讴。
未暇假从周之会。
同盟二十七。
愿从一百人。
雷动朱方。
风发竹里。
龙骧虎步
独决神襟。
长剑一呼。
义声四合。
荡亡楚已成之业。
复遗晋久绝之基。
祀夏配天。
不失旧物。
虽古人用兵。
不足加也。
至乃网罗俊异。
待物知人。
动必应时。
役无再举。
西尽庸蜀。
北划大河。
自汉末三分。
东晋拓境。
未能至也。
或问。
前史云。
克敌得隽。
奇迹多于魏武
此确论乎。
君子曰。
得隽虽多。
前非大敌。
若乃黄帝蚩尤
高祖项籍
光武抗寻邑。
曹公挫本初
此是奇迹也。
至若慕容超政不在躬。
奴仆下品。
姚泓宗枝猜贰。
借手于人。
卢循祅寇之馀。
谯纵新造之国。
因衅取乱。
何足可称。
至乃潜算樽俎之间。
明见千里之外。
揣机料日。
不爽锱铢。
亦古之志士。
何以加焉。
但礼乐文明。
日不暇给。
垂风迈德。
盛所未能。
人望不逮于建安
天命乃光于魏武
又问曰。
弃德非道。
舍旧无亲。
有宋功臣
多不及嗣。
岂理须然乎。
请闻其要。
君子曰。
且夫奸雄者非淳德之称。
谋勇者乃果决之辞。
故昔之同盟。
拟覆前敌。
故无材不露。
无心不披。
譬若同舟遇风。
宁有隐哉。
高鸟尽
狡兔死。
其材能我之俦也。
我非积行累能。
彼之知也。
思己之所行。
恐彼之已叛。
是以雄猜内发。
衅兆易萌。
以之菹醢。
葛由之覆亡。
然则高谈之道。
不忍论之行。
思燕齐之血食。
见汉宋之不仁。
尉缭秦王之屈节。
范蠡勾践之忍人。
不出于商山
汉王之侮慢。
严光潜形于草泽。
刘秀之未宏。
有旨哉。
又问曰。
宋祖入关。
老相驾马。
赫连畏逼。
姚氏淫昏。
中原士庶。
耻为臣妾。
王师众整。
颇有礼焉。
所以扣马攀车。
请住关右。
宫室陵寝。
是大汉之遗踪。
关山重复。
乃有周之长世。
人与不取。
违众独归。
项籍见哂于韩生。
宋高又失于父老。
其旨可得闻乎。
君子曰。
论项即非。
在刘为是。
项王之材。
天下可以力制。
人心可以势夺。
因宫室之严。
守山河之固。
此九州之上腴。
彭城之足算。
刘裕家本江南
全军远克。
未能制命夏魏。
施号秦凉。
虽曰关中
实是边地。
鞭长不及马腹。
风末不(阙二十六字)王贾德曰。
贪归受禅。
所留不过爱子。
待归一举而可取。
卒如其策。
智士哉。
齐高祖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
张让段圭
浊乱天下。
汉召董卓
将显其诛。
竟有小平之奔。
曹氏因之。
乃创霸业。
郑俨徐纥
点辱皇猷。
魏收尔朱荣
欲洗濯宫掖。
遂至河阴之祸。
齐人藉此。
用承明命。
故曰乱者理之源。
机者命之兆。
不可失也。
神武崖岸高竦。
器宇深沈。
望之俨然。
风尘自远。
听之逾厉。
雷霆或闻。
至乃足践列星。
声振原地。
赤色映团焦之外。
青□立旅宿之门。
汉高由之自负。
徒属以之增畏。
此所谓历数在躬。
推之不可去也。
于时魏德已衰。
偫胡得志。
孝庄殒于虏手。
节闵系于凶徒。
义士痛心。
壮夫沥血。
结党求同盟之会。
仗剑想勤王之师者。
往往而聚焉。
所以因天下之心。
览英雄之议。
普泰元年六月
建旗于信都
以讨尔朱兆为名。
当时赵魏之豪。
有高虔邕高敖曹封隆之李元诚卢文伟崔祖螭等尽其死力。
盖代之杰。
尉景段荣彭乐窦泰娄昭薛孤延等共其奔走。
然后数乱常之罪。
显安忍之辜。
发义帝之丧。
三军缟素。
承傕汜之逼。
万里同心。
莫不精勇感人神。
雄略出天地。
檄词未草。
声已驰于贼庭。
王诛欲加。
命乃悬于鬼箓。
但犬羊四合。
觜距千偫。
大战韩陵。
然始得志。
既而龙骧虎步
高下在心。
幕府以临外藩。
分腹心而统京邑
虽生我者父母。
立我者高王。
既怀震逼之威。
易为芒刺之说。
周郑交恶
衍殖构氛。
赵鞅畏谗。
遂起晋阳之甲。
襄王失据。
乃有居氾之悲。
虽表数相仍。
公怒未怠。
紫宸不可久旷。
丹穴难以更熏。
遂应飞来之谣。
乃议迁都之便。
关西河北
剪为寇雠。
天平永熙
便成敌国。
于是疆埸大骇。
钲鼓相闻。
邙山之师。
杖马捶而自免。
沙苑之役。
跨驼驼以遁归。
胜负相参。
波澜不定。
丰功厚利。
各有可观者焉。
昔魏祖西征。
中道不豫。
晋景南伐。
兵乃殂。
此并业未半而意穷。
功垂成而促。
是以留连末命。
委曲临终。
不可尽也。
高祖其辞魏帝之表。
可谓其言也哀。
顾太子之言。
可谓其事也尽。
方诸前代。
各一时也。
若乃推诚与人。
怀旧不舍。
择子如之虱。
尉景之肱。
高昂于肝胆。
侯景于半体。
此明达也。
牵马麦田。
不饮社酒。
此严断也。
放李穆之归。
使其富贵。
感虎兕之对。
以劝事君。
此宏量也。
故能废立虽多。
不失臣节。
兵锋屡折。
人望犹存。
即与夫嬖贾充荀彧
不同时也。
北齐文襄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
神武云。
日为我蚀。
今死亦掩。
观其和敕勒之歌。
哀来何极。
太子之色。
仍有别忧。
此岂悲促龄而怨昊苍哉。
但强寇在邻。
奸臣不附。
以此为恨也。
文襄克纂丕基。
堪负大业。
追成曩志。
不忝远图。
故能委任绍宗。
外平侯景
借假贞节
内察权豪。
沙汰众流。
釐正偫务。
纪纲具举。
朝野肃然。
况乃嘉思政之忠。
遥接其手。
寤陆生之直。
更赏其能。
此亦可称也。
且夫为人上者。
当不忝威仪。
慎惜名器。
先王以之革弊。
达人因此垂风。
是故立其章程。
明其限节。
水火可蹈。
礼教难逾。
今天荫甫倾。
洪基靡构。
国有大难。
未可三年不言。
高宴后园。
岂得一朝盘舞。
此不慎尔仪也。
若乃命天子为痴人。
比尊名于狗脚。
崔㥄之语。
不念元勋。
忿孙腾之仪。
宁思佐命。
此不惜名器也
加以任情荡思。
率意以之。
红绮如花。
妖颜若王。
决池而弄淫女。
下狱而罪贞姬
高慎洛阳
几倾其父。
于内寝。
乃系乎亲。
诗曰。
人而无仪。
胡不遄死。
此之谓也。
嗟乎。
楚庄绝缨。
不显妇人之节。
人献捷。
尚礼南冠之贤。
所以尽俘囚之材。
得醉者之力。
今者陷孝骞之罪。
赏王仪之心。
兰钦之慈。
专诸之剑。
非不幸也。
齐文宣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
文宣承父兄之资。
据已成之业。
屈奇不测。
内刚外柔。
属变起不图。
祸机窃发。
临事而惧。
警而后行。
故使逆党无遗。
凶徒必尽。
自得政二世
树恩百寮。
司马公之养汝。
只在今日。
陈桓子之好施。
惟取一时。
由是腹心不散。
勋贵自随。
大会晋阳
共叙哀酷。
神彩英飏。
风调清閒。
既而人固难知。
始推天授。
故曰今日左仆射
不减大将军
由是感光禄之言。
不俟终日。
听仓丞之谏。
理故无归。
然远迩之心。
赫虎之变。
爪牙夙将。
帷幄旧臣。
足使邻国寝谋。
殊邦侧席。
况属梁运道销。
江淮家无□周室厌关函谷封泥。
故得北柔沙漠之陲。
东怀辽海之际。
政尚明直。
时实丰盈。
膏泽始流。
菁英已竭。
中山迫于汉献
高洋劣于魏文
但礼乐未施。
冠履不假。
高论王道。
此实多惭。
或问曰。
夏桀无道。
殷辛虐政。
举烽而求一笑。
击鼓而饮三千。
虽曰荒淫。
未穷鄙秽。
犹称有夏多罪。
天命殛之。
皇天震怒。
命我文考
今者显祖狂昏。
中酒而作。
莫不手自支解。
躬行刺斫。
大集媱妪。
为笑目前。
广命宗亲。
聚麀座上。
邺城无自保之客。
当轩有供御之囚。
或臀行以骂众寮。
或擘𪛛以示偫下。
加以土木不息。
金凤临云。
徵敛日增。
长城千里。
仍得快乐。
世以保乂。
岂天地不仁。
降灾万姓。
民之多僻。
适与相逢。
岐路无归。
我心如醉。
此即甘酒嗜音之谈。
盖成虚论。
三风十愆之说。
并是高谈。
君子曰。
源深者流长。
德盛者祚远。
黡之汰虽著。
书之德在人。
齐神武伐暴胜残。
有大功于天地。
其嗣虽复失道。
仍未殛于神明。
故书曰。
天惟五年须暇
汤之子孙是也。
问曰。
神武之初基。
实多佐命。
文宣应箓。
共匡霸图。
其间文武高材。
略不世出。
风流名士。
拔萃逸偫。
属主暴政荒。
时艰路涩。
未有裂裳远窜。
行从近关。
闻者尚足动心。
遇者曾不惊虑。
此复何哉。
君子曰。
达人之道。
布在方册。
显晦之迹。
理同可寻。
若乃色斯举矣。
翔而后集者。
仲尼去卫。
让国。
清风长流。
高节远列。
固绝伦矣。
其次则南山之叟。
东门之贤。
范蠡泛江湖。
尉缭去城市。
此又见几而作也。
亦有贞不绝俗
隐不违亲。
冥默园林。
卷舒人事。
八月羊酒。
聘之而不来。
四时束帛。
徵之而不屈。
亦可与语上矣。
过此以往。
何足言哉。
良为道丧已久。
廉耻不追。
崩腾闇主之朝。
沦没骄君之世。
何足怪乎。
悲夫。
严尚既殁。
谁与为言。
俗物满涂。
彼众我寡。
俾将来之不昧。
知其意焉。
梁武帝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一
梁高祖聪明文思。
宽厚通博。
生而神异。
动多奇怪。
此天表也。
永元之初
偫贤受命。
竭怀辅正。
尽力康衢。
细隙未开。
纤尘不动。
而雄图英算。
孤识独见。
审长河之将决。
昆山之必焚。
理欲先天。
未遑后举。
叫啸龙虎。
合集风云。
驰两函以取荆州
连五都以震都邑
长流远迈。
独决方寸。
霜风飞扫。
云雨沾沐。
白旄一麾。
顽童授首。
乃吊冤魂而谢牛酒。
昭筐篚而轼善人。
师不疲劳。
人无怨讟。
讴歌是逼。
狱讼攸归。
代易德成
眷命斯在。
然躬览载籍。
备睹兴亡。
留心求瘼。
励精纳善。
虽化未大道。
时亦小康也。
若寻其德音。
讨其风俗。
尚根浅易拔。
源涸难流。
祸乱相仍。
盖其宜矣。
且兵号义旗。
战称伐罪。
胜非已利。
功岂私成。
汤有惭德。
去道近也。
武无愧容。
其私厚也。
魏太祖兵锋无敌。
神机独行。
大战五十六。
九州静七八。
百姓与能。
天下慕德。
犹且翼戴弱主。
尊奖汉室。
降及宋高。
剪平伪孽。
安复王家。
义声薄天。
高诚动日。
然更悬兵四岳。
决胜五湖。
北静燕尘。
西清秦雾。
宏勋不让。
盛德见推。
备物满庭。
犹存非望。
故晋帝今日之事。
本所甘心。
义士犹或非之。
通人尚为薄德。
况梁取天下。
又甚于斯。
南康主盟。
实称齐帝。
奉之以成大顺。
承之而动义兵。
国步既宁。
家怨又雪。
君称主祭。
臣复何猜。
借人之名而不复命者也。
寻其锡文。
考其谦让。
事同对面。
理非饰词。
宁知悠悠江山。
相去千里。
矫情伪迹。
顿至于斯。
示人此心。
岂躬行事。
欲令节义行于比屋。
其可得乎。
夫君人者。
日月齐其明。
阴阳质其信。
江海同其量。
天地偕其容。
未有饰智惊愚。
衒材惑众。
较武力于羊侃
示腰腹于贺琛
商略儒宗。
取异于章句。
变置官品。
无求于典实。
每事皆欲先人。
所唱复须称赞。
父作子注。
君制臣歌。
受佞无厌。
进谄不倦。
浮华道长。
轻薄路开。
以天谴为嘉祥。
用妖怪为休祉。
聚敛俱极。
赏罚无章。
有识为之寒心。
偫僚曾不先觉。
若言位是神物。
何须下殿走乎。
若言负重愿休。
何劳受赎归乎。
若言息人是务。
何须纳叛臣乎。
若言吞伐有时。
何须中许和乎。
利器不藏。
奸夫得志。
然则侯景之兵我人也。
仗我器也。
驱我人揭我器而取隽者。
岂异术哉。
由上人之失教也。
君父幽辱。
宗庙倾危。
帝子王孙。
跨州连郡。
未有晋郑齐心。
牟虚合契。
五侯九伯。
列海分山。
罕闻申包胥之顿哭秦庭
夷鸿之币谒吴国
户口徒众。
不睹死战之人。
宠遇虽多。
宁有报恩之士。
江淮无波澜之阻。
城阙绝藩篱之固。
长州杜若
一旦凋零。
稽山竹箭。
忽然摧折。
可不甚欤。
或问曰。
梁主不以黄屋为尊。
紫宸为贵。
离欲绝爱。
遣色归空。
有汤武之忧劳。
之臞腊。
享国五十。
若登春台。
忽为羁旅叛臣。
鸣吠逋丑。
长戟指阙。
强弩临城。
兵折意穷。
忿毒而没。
善不可恃。
岐路何归。
君子曰。
梁主之美。
诚如子言。
神无与善。
未敢闻命。
何者。
武帝暮年。
荒诞实甚。
殚守县之力。
不充自纵之资。
尽丁口之租。
才足缁衣之费。
夏桀以九州之富。
秦皇以六合之尊。
造琼室而天下土崩。
作阿房而寰中瓦解。
况地比一郡。
国乃三分。
外有征戍之勤。
内有雕靡之弊。
加以金刹宝柱。
焕烂云霞。
至于银榜珠帘。
的皪星月。
神怒人怨。
祸积患生。
过往必来。
何足疑也。
且夫恶于齐而保于我。
何补也。
得一夫而亡一国。
非智也。
昔赵纳冯亭
有长平之祸。
梁受侯景
成永福之灾。
金瓯忽伤。
悔之何及。
陈武帝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一
孔子曰。
夏道不亡。
商德不作。
商道不亡。
周德不作。
梁自侯景入寇。
萧察外奔。
西邻责言。
南风不竞
篡杀三帝。
覆没两都。
可谓亡矣。
但人痛既深。
天道亦悔。
是以大命集于有陈也。
武帝身长七尺。
垂手过膝。
姚襄刘备之俦也。
惟宽以容物。
明以知人。
旷荡不羁。
雄勇盖世。
声振岭表。
功济日南。
属王室不纲。
大难未已。
江湖偫盗。
日寻戈戎。
是以投袂而呼。
夕不待旦。
梁大宝三年二月
会王僧辨于白茅湾。
齐小白之合诸侯。
以谋王室。
臧子源之要天地。
惟讨贼臣。
故戮力尽心。
有死无二。
义声一发。
其从如云。
端居不言。
神光满室。
建牙将指。
飞龙在天。
其所志也。
叛而伐之。
伏而舍之。
伐叛刑也。
柔伏德也。
德刑既举。
人知其心。
旦为仇雠。
暮为宾友。
文公指白水
萧王推赤心。
不足加也。
若乃侯瑱贼将也。
降无季布之疑。
安都败帅也。
归受孟明之任。
重孝穆之义。
待之如宾。
释欧阳之囚。
惟贤是用。
故得偫材毕用。
众勇合威。
荡遍地之横流。
廓溥天之巨禄。
侯景于竹町。
王伟于草间。
爰其息归。
瞻乌遂止。
仍以新不间旧。
疏不间亲。
高让近臣。
方求别统。
昔魏推袁绍
汉谢项王
道贵能伸。
理不嫌屈。
江陵不守。
丧君有君。
疆场无虞。
偫臣辑睦。
足以摅三瞳(疑)之遗愤。
歇万国之夙悲。
上宰变图。
假立非次。
出子圉。
秦纳贞阳
陵谷迁移。
对之长叹。
君臣易位。
但觉悲哉。
况乃居氾不归。
焉用方伯
在郑未纳。
谁曰勤王。
于是潜谋腹心。
阴召武旅。
杜陵于别室。
文帝于临时。
舟乘旦潮。
旗寝夜月。
扫重氛于绛阙。
反宸极于紫微。
役不浃辰。
区宇大定。
加以北挫萧轨。
西拒王琳
圣德日新。
元勋渐茂。
然后继宋齐之丕业。
承舜禹之大名
升坛而告上元
分圭以揖偫后。
大哉美哉。
人无间焉。
但云雷尚屯。
边尘未弭。
翌日告渐。
缀衣在庭。
楚之王孙。
叹布衣之未返。
燕之太子
践机桥而不归。
悲夫。
陈后主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一
长城公器识古人。
承平嗣主。
观其求忠谠之士。
禁左道之人。
淫祀妖书。
镂薄假物。
即古明哲。
何以加焉。
但强寇临边。
南国斯蹙。
礼义不举。
苛刻日滋。
邻好不敦。
骄傲是务。
嬖妾五十。
尽有珥貂之容。
丽服一千。
咸取夭桃之色。
加以贵夹坐。
狎客承筵。
玉貌绛唇。
咀嚼宫徵。
花笺䌽笔。
吟咏烟霞。
长夜不疲。
略无醒日。
于时也。
隋德甫隆。
南被江汉
厚待间谍。
羊叔子之倾敌人。
不伐有丧。
恭王之结邻好。
加以贺若谋勇。
应变如神。
擒虎雄风。
临机若电。
莫不迎刃自裂。
听鼓争奔。
张悌之守迷。
薛莹之知命。
紫殿正色。
不用袁宪之言。
白刃交前。
但为无社之计。
嗟乎。
龙盘虎踞之地。
露草沾衣。
千门双阙之间。
风烟歇绝。
临江离别之感。
赴洛呜咽之悲。
五百里之俘囚。
累累不绝。
三百年之王气。
寂寂长空。
一国为一人兴。
前贤以后愚灭。
其来尚矣。
或问曰。
安乐公刘禅
归命侯孙皓
温国公高纬
长城公陈叔宝
并称域中之大。
据天下之尊。
或衔璧送降。
或逃窜就系。
必不得已。
何者为先。
君子曰。
客所问者。
具在方册。
请为吾子陈之。
任自择焉。
若乃投井求生。
横奔畏死。
面缚请罪。
膝行待刑。
是其谋也。
马上唱无愁之歌。
侍宴索达摩之曲。
刘禅不思陇蜀。
叔宝绝无心肝。
贾充以不忠之词。
和晋帝以邻国之咏。
是其才也。
黄皓
嬖岑昏。
宠高壤。
江总
是其任也。
剥面凿眼。
孙皓之刑。
弃亲即雠。
高纬之志。
其馀细故。
不可殚论。
听吾子之悬衡
任夫人之明镜。
曰。
入井。
下策也。
隋高祖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一
孙资阴谋。
晋宣入辅。
郑译矫制。
隋文受遗。
自此而有魏人。
从斯以迁周鼎。
盖天厌乱德。
神诱其衷。
若妄指河冰。
遂成王业。
误击金鼓。
仍启霸国也。
况体貌奇特。
仪表绝人。
太祖之钦明。
异其风骨。
宪王之聪察。
惮以非常。
韦鼎一见以委诚。
赵公闻名而进女。
是以称刘季之灵怪者。
不谋同词。
说中兴之应谶者。
往往偶语。
属周多世故。
祸难荐臻。
始以后父之尊。
遂受托孤之寄。
骑虎不下。
掎角是因。
不利孺子。
非唯管叔之言。
社稷输人。
宁止休公之对。
所以尉迟举魏。
从乱如云。
王谦据蜀。
其徒若市。
遂能驱驾豪杰。
委任忠良。
不下庙堂。
天下大定。
然后讴歌允集。
文物满庭。
卿云晓聚。
长星夜扫。
拱揖而朝偫后。
升坛而类上帝。
绍舜禹之遗躅。
汉魏大名
于是流旷荡之元风。
浸淳古之膏泽。
削秋荼之繁令。
革亡国之哀声。
加之以恪勤。
广之以质素。
太阳满昆虫之穴。
湛露垂行苇之苕。
教人七年。
亦可以即戎矣。
俄属陈朝丧德。
江海扬波。
自绝于天。
结怨于下。
乃以开皇八年十月
少昊之秋气。
动文昌之将星。
下蜀汉之舟。
翩翩龙跃。
集幽并之骑。
萧萧马鸣。
一苇而可以横大江
三令而可以陵汤火。
蒋山苦战。
子文之魂魄飞扬。
建业大崩。
叔宝之金汤不守。
既遭岸上之虎。
非复水中之龙。
斩伯噽以谢陈人。
陆机而慰吴士。
春波暂洗。
污俗咸新。
秋露一零。
弊化斯改。
乃下制曰。
今率土大同。
含生遂性。
内外职位。
遐迩黎人。
家家自脩。
人人克念。
使不轨不物。
荡然俱尽。
此乃忧勤之心。
见于动静。
故使六合之中。
观如晓日。
八纮之内。
若遇新晴。
况复尽力于人。
励精为政。
躬亲以率下。
因心以感物。
烟火万里。
风雨四时。
野有击壤之歌。
天无垂象之诫。
元□丹徼。
烟燧不惊。
玉槛金河
波澜久息。
天子登云台而访道。
实垂拱而无为。
公卿指日观以推诚。
愿升中而每竭。
可谓尽美矣。
未尽善也。
然天性既猜。
素无学术。
意不及远。
政惟目前。
是以牝鸡司晨。
谗人罔极。
剖符罕山河之固。
同盟多剪黜之悲。
恩不终于有功。
罚每深于无罪。
启阋墙之兆。
借实沈之兵。
杨素决其波。
张衡注其隙。
柳远草制。
房陵尚遥。
穆子授戈。
竖牛仍在。
祸非天降。
衅是人谋。
是以知隋运之不永矣。
君子曰。
昔陆孟知中兴之微。
宣帝始重儒术。
李通称汉家之命。
世祖专信谶文。
时好既行。
其流遂广。
子云符命。
尹敏伪言。
即其类也。
高祖少爱不经之谈。
遂好迂诞之说。
所以王劭顺旨。
袁充取容。
赏溢邱山。
恩深江海。
岂不弊乎。
又祥瑞者。
圣人之应也。
至若八百集于孟津
六王至于陔下。
周人岐山之北。
晋众江汉之南。
负乐就陈。
携手适宋。
牛马内向。
偫盗外奔。
宗社乂安。
黎民不散。
此瑞之上也。
若乃连珠共轸。
的砾清汉之涯。
合璧齐辉。
光芒黄道之上。
四时不爽。
百谷用成。
家有孝慈。
人怀礼义。
此善之应也。
至如白鹿朱雁
璚露卿云。
鸠雀异毛。
草木殊状。
此并沐我皇泽。
煦我帝
圣人圆城之中。
天子生成之物。
岂足表太平之日。
显休明之辰。
而隋主好之。
意不能尽。
遂令巧伪相半。
何其薄哉。
石虎之有中原也。
膻胡臭羯。
牧马驱羊。
子女殁于淫昏。
文物尽于锋镝。
犹得厌六马。
驾四麟。
燃连理之材。
煮白雉之肉。
若天道不惑。
应降以灾。
由斯而谈。
断可知矣。
隋之眷眷。
复何为哉。
问曰。
晋克金陵
功多者属吏
隋平建业
德俊者尤□岂争名于朝。
事必须此。
将廉耻道尽。
莫畏书乎。
君子曰。
晓兵之家。
因敌变化。
故有功成请罪之义。
君命不受之谈。
今者王浚乘风。
贺若先战。
苟有大利。
何细瑕。
方知责兵士之污宫闱
军司之隐玉帛。
岂不狭乎。
始知范燮后入。
孟侧不前。
郤克有词。
冯异不语。
时无君子。
斯焉取斯。
岂与夫自伐无惭。
奋髯直出。
而相类乎。
又问曰。
王者初兴。
必有佐命。
莫不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白云之郁应龙。
清风之集雕虎。
不以夷险易志。
不以远近隔心。
千载一时。
其来尚矣。
三代以前。
缅邈无际。
两汉之后。
声名可寻。
若乃庇俗匡时。
体国经野。
谋出心膂。
政待股肱。
但清济之入浊河。
波澜莫辨。
蚊虻之附骥尾
迟速罔知。
既因论讨之馀。
愿示悬衡之末。
君子曰。
神人无功。
达人无迹。
张子房元机孤映。
清识独流。
践若发机。
应同急箭。
优游澹泊。
神交太虚。
非诸人所及也。
至若陈平荀彧贾诩荀攸刘煜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
可谓天下之菁英。
帷幄之至妙。
中权合变。
因败为功。
爰自秦汉。
讫于周隋。
相薰。
惟有此矣。
萧何镇静关中
寇恂之安辑河内
亮相蜀。
张昭辅吴。
茂宏之经理琅琊
景略之弼谐永固。
刘穆之众务必举。
遵彦百度惟贞。
苏绰共济艰难。
高颎同经草昧。
虽功有大小。
运或长短。
咸推股肱之材。
悉为忠烈之士。
若乃威以静国。
谋以动邻。
提鼓出师。
三军贾勇。
置兵境上。
千里无尘。
内外兼材。
孔明景略也。
崔浩云。
王猛苻坚管仲
刘裕是德宗之曹瞒
孙盛云。
孔明善辅小国。
子产之流也。
斯言中矣。
隋炀帝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一
炀帝美姿仪。性聪慧。
少好学。善属文。
高祖献后。特所钟爱。
矫情饰迹。有曹丕之钓名。
倾承中使。若子楚之仁孝。
南平江左。北靖塞垣。
杨素誉其贤。和说其貌。
属青宫失爱。子掖流恩。
遂映前星。乃升明两。
衣冠虽伟。入朝少四皓之宾。
公宴虽多。言谭止七子之客。
但奸心未露。伪迹斯穷。
沐猴而冠。轻薄之材不久。
祝虎为善。爪牙之毒会施。
故无道于大渐之晨。烝淫于易箦之夕。
高宗谅闇。有丹朱之慢游。
于时隋德在人。偫生乐业。
二十年之训聚。百万众之精彊。
乘天下之盈。骄海内之无事。
乃自以土广三代。威振百蛮。
恃才矜已。傲狠明德。
内怀险躁。外示宽平。
盛衣服以掩奸。饰词令以拒谏。
更乃荒淫无度。法令滋章。
人力尽于穿筑。杼轴空于聚敛。
十室之内。思乱者一二焉。
方始驭八骏。建五牛。
穆天子之白云。更远瑶池之外。
秦始皇之观日。方践石梁之前。
或以衢路受刑。或以滋味被戮。
死不可无罪而免。赏不可有功而要。
相顾凛然。莫知攸止。
十室之内。思乱者五六焉。
于是斛斯外奔。元感内逆。
兵陷辽水。粮断河黎。
月晕七重。知髦头之犯毕。
日光四散。觉兆庶之分崩。
且选妖丽。恣朋淫。
嘉偫妪之慢言。乐少年之丑秽。
不轨不物。无威无仪。
关梁不通。赋役断绝。
更乃逆取五年之课。以充长夜之娱。
十室之内。思乱者八九焉。
当此时也。小人方兴。
偫盗孔炽。大者剽州邑
小者劫村闾。扰扰四人。
俱靡息肩之处。喧喧九土。
俱为斗战之场。天子乃幸维扬。
泛舳舻。驱虎贲之骑。
唱龙舟之歌。以大江为天堑。
以长淮为地险。周章至于戏下。
犹自未知。阎乐入于庑前。
何不告我。昔为天下之重。
今乃一夫所轻。岂不惜哉。
炀帝者。聪明多智。
广学博闻。岂不知蛟龙失云。
渔父足得为害。鲸鲵出水。
蝼蚁可以为灾。忽乃弃崤函之奥区。
违河洛之重阻。言贼者获罪。
敢谏者受刑。岂不是色醉其心。
天夺其鉴。窜吴夷以避其地。
虚宫阙以候圣人。盖为大唐之驱除也。
君子曰。小人之心犹火也。
火之性必须有所烧。小人之心必须有所害。
当其受宠遇也。排忠良。
庇道德。辨足以移视听。
辞足以结主心。导之以淫奢。
引之以苛刻。人用而不恤。
政荒而不修。如蝼蚁溃堤防。
不觉其败。如春风养草木。
但见其盛。事至而未知。
祸搆而方惧。素无材略。
不能以败求全。本自少恩。
岂能得众成事。进退唯谷。
无处容身。或出奔以图生。
或杀主而自解。眇观史策。
遍采兴亡。开役者多是爱臣。
害上者无非近习。然庸君闇主。
莫肯远之。复何言哉。
五等论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一
昔秦废五等。崔实仲长统王朗曹囧等皆以为秦之失。
余窃异之。试通其志云。
盖明王之理天下也。先之以博爱
本之以仁义。张四维。
尊五美。悬礼乐于庭宇。
置轨范于中衢。然后决元波使横流。
扬薰风以高扇。流恺悌之甘泽。
浸旷荡之膏腴。正理革其淫邪。
淳风柔其骨髓。使天下之人。
心醉而神足。其于忠义也。
立则见其参于前。其于进趋也。
皎若章程之在目。礼经所及。
等日月之难踰。声教所行。
虽风雨之不辍。圣人知俗之渐化也。
王道之已行也。于是体国经野。
庸功勋亲。分山裂河。
设磐石之固。内守外禦。
有维城之基。连结遍于域中。
胶葛尽于封内。虽道昏时丧。
泽竭政塞。郑伯逐王。
申侯弑主。鲁不供物。
宋不城周。吴徵百牢。
楚问九鼎。小白之一匡天下。
重耳之一战诸侯。无君之迹显然。
篡夺之谋中寝者。直以周礼尚存。
书不陨。故曰不敢失坠。
天威在颜。自春秋之后。
礼义渐颓。风俗尘昏。
愧耻心尽。疾走先得者为上。
夺攘投会者为能。加以八世专齐。
三家分晋。子贡之乱五国
苏秦之斗七雄。苛刻繁兴。
经籍道息。莫不长诈术
贵攻战。万姓皆戴爪牙。
无人不属觜距。所以商鞅欺故友。
李斯囚旧交。孙膑丧足于庞涓
张仪得志于陈轸。一旅之众。
便欲称王。再战之雄。
争来奉帝。先王会盟之礼。
昔时樽俎之容。三代元风。
扫地尽矣。况始皇削平区宇。
殊非至公。李斯之作股肱。
罕循大道。人无见德。
唯虐是闻。当此时也。
主猜于上。人骇于下。
父不能保之于子。君不能得之于臣。
欲使始皇分土。奸雄建侯
薄俗若喻晋郑之可依。便借贼兵而资盗粮。
寄鱼龙而助风雨。不可行也。
是以秦鉴周德之绵深。惧已图之不远。
置守。高下在心。
天下制在一人。百姓不闻二主。
直是不得行其世封。非薄功臣而贱骨肉也。
高皇帝揭日月之明。怀天地之量。
算材不足以分赏。论功不足以受封。
邑皆百城。土有千里。
殷国富。地广兵强。
五十年间。七国同反。
贾谊忧失其国。晁错请削其地。
若言由大而反也。不若召陵之师。
践土之众也。若言有材而起也。
刘濞非王霸之材。田禄无先管之略也。
且齐晋以逆礼为惭。吴楚以犯上非愧。
衅由教起。其所由来远矣。
自此之后。杂霸又衰。
中兴不能改物创图。黄初不能深谋远虑。
缅乎汉魏之际。寻其经纬之初。
未有积德重光。泽及万物。
观其教。偷薄于秦风。
察其人。豺狼于汉日。
魏太祖曰。若使无孤。
天下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明窃号谥者触目皆是。欲以此时开赐履之祚。
垂万代之封。必有通车三川以窥周室。
介马汾隰而逐翼侯王司徒屡请于当时。
曹元首又勤于宗室。皆不知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