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参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舆图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
第四十九卷目录
舆图部汇考七
后汉一〈后汉书郡国志一〉
后汉一〈后汉书郡国志一〉
坤舆典第四十九卷
舆图部汇考七
后汉一
世祖并省郡、国,明、章、和、安以次增设。至顺帝,郡、国凡百五;县、邑、道、侯国凡千一百八十。按《后汉书·郡国志》:
河南尹 二十一城,永和五年户二十万八千四百八十六,口百一万八百二十七。秦三川郡,高帝更名。世祖都雒阳,建武十五年改曰河南尹。应劭汉官曰:尹,正也。郡府听事壁诸尹画赞,肇自建武,讫于阳嘉,注其清浊进退,所谓不隐过,不虚誉,甚得述事之实。后人是瞻,足以劝惧,虽春秋采毫毛之善,贬纤介之恶,不避王公,无以过此,尤著明也。
雒阳 周时号成周。有狄泉,在城中。有唐聚。有上程聚。有士乡聚。有褚氏聚。有荣锜涧。有前亭。有圉乡。有大解城。挚虞曰:古之周南,今之雒阳。《魏氏春秋》曰:有委粟山,在阴乡,魏时营为圆丘。《皇览》曰:县东北山苌弘冢,县北芒山道西吕不韦冢。公羊传曰:成周者何。东周也。何休曰:周道始成,王之所都也。《帝王世纪》曰:城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晋元康《地道记》曰:城内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为地三百顷一十二亩有三十六步。城东北隅周威烈王冢。《左传·僖二十九年》:盟于狄泉。杜预曰:城内太仓西南池水。或曰本在城外,定元年城成周乃绕之。案:此水晋时在东宫西北。《帝王世纪》曰:狄泉本殷之墓地,在成周东北,今城中有殷王冢是也。又太仓中大冢,周景王也。《左传·昭二十三年》:尹辛败刘师于唐。古程国,《史记》曰重黎之后,伯休甫之国也。关中更有程地。《帝王世纪》曰文王居程,徙都丰,故此加为上程。冯异斩武勃地。《左传·昭二十六年》:王宿褚氏,杜预曰县南有褚氏亭。《左传》:周景王崩于荣锜氏,杜预曰巩县西。杜预曰县西南有泉亭。即泉戎也。《左传·昭二十二年》:单氏伐东圉,杜预曰县东南有圉乡。西南有戎城,伊雒之戎。《左传·昭二十三年》:晋师次于解,杜预曰县西南有大解、小解。
河南 周公时所城雒邑也,春秋时谓之王城。东城门名鼎门,北城门名乾祭。又有甘城,有蒯乡。《帝王世纪》曰:城西有郏鄏陌,太康畋于有雒之表,今河之南。本传有员犊山。郑元诗谱曰:周公摄政五年,成王宅雒邑,使召公先相宅,既成,谓之王城。《博物记》曰:王城方七百二十丈,郛方一十里,南望雒水,北至陕山。《地道记》曰去雒城四十里。《左传·定八年》:单子伐谷城,杜预曰在县西。《帝王世纪》曰:东南门九鼎所从入。又曰:武王定鼎雒阳西南,雒水九鼎中观是也。《左传·昭二十四年》:士伯立于乾祭。《皇览》曰:城西南柏亭西周山上周灵王冢,民祠之不绝。杜预曰:县西南有甘泉。《左传·昭二十三年》:尹辛攻蒯。晋《地道记》曰:在县西南,有蒯亭。
梁 故国,伯翳后有霍阳山。有注城。有阳人聚。《史记》曰:秦灭东周,不绝其祀,以阳人地。《左传·哀四年》:楚为一昔之期,袭梁及霍。《史记》曰:魏文侯四十二年败秦于注。《博物记》曰:梁伯好土功,今梁多有城。荥阳有鸿沟水。有广武城。有虢亭,虢叔国。有陇城。有薄亭。有敖亭。有费泽。文颖曰: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即官渡水也。《西征记》曰:有三皇山,或谓三室山。山上有二城,东者曰东广武,西者曰西广武,各在山一头,相去二百馀步,其间隔深涧,汉祖与项籍语处。《左传·文二年》:盟于垂陇。周宣王狩于敖。《左传·宣十二年》:晋师在敖、鄗之间。秦立为敖仓。《左传·宣十二年》:楚潘党逐魏锜及荥,杜预曰:县东荥泽也。
卷 有长城,经阳武到密。有垣雍城,或曰古衡雍。有扈城亭。《左传·成十年》:晋郑盟修泽,杜预曰:县东有修武亭。《史记》:苏秦说襄王曰:大王之地,西有长城之界。《史记》:无忌谓魏王曰:王有郑地,得垣雍者也。杜预曰:即是衡雍。又今县所治城。《左传·庄二十三年》:盟于扈,杜预曰:在县西北。
原武
阳武 有武疆城。《史记》曰:曹参攻武疆。秦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为盗所惊。
中牟 有圃田泽。有清口水。有管城。有曲遇聚。有蔡亭。《左传·宣元年》:诸侯救郑,遇于北林,杜预曰:县西南有林亭;在郑北。《左传》曰:原圃。《尔雅》十薮,郑有圃田。《左传·闵二年》:遇于清,杜预曰:县有清阳亭。杜预曰管国也,在京县东北。《汉书》音义曰:故管叔邑。前书曹参破杨熊。
开封 《左传·哀十四年》:逢泽有介麋,杜预曰:在县东北,远,疑。徐广曰:逢地也。
菀陵 有棐林。有制泽。有琐侯亭。《左传·宣元年》:诸侯会于棐林,杜预曰:县东有林乡。徐齐民《北征记》曰:县东南有大隧涧,郑庄公所阙。又大城东临濮水,水东溱水注于洧,城西临洧水。《左传·宣十年》:诸侯迁于制田,杜预曰:县东有制城。《左传·襄十一年》:诸侯之师次于琐,杜预曰:县西有琐侯亭。
平阴
谷城 瀍水出。有函谷关。《博物记》曰:出潜亭山。《西征记》曰:函谷左右绝岸十丈,中容车而已。
缑氏 有邬聚。有轘辕关。《左传》曰:吕相绝秦伯,殄灭我费、滑,杜预曰:滑国都于费,今缑氏县,案本纪,县有百坏山。干宝《搜神记》曰:县有延寿亭。《左传》:王取邬、刘,杜预曰:邬在县西南。瓒曰:险道名,在县东南。
巩 有寻谷水。有东訾聚,今名訾城。有坎埳聚。有黄亭。有湟水。有明溪泉。巩伯国。《左传》曰:商汤有景亳之命,杜预曰:县西南有汤亭。《帝王世纪》曰:汤亭偃师。又曰:夏太康五弟,须于雒汭,在县东北三十里。《左传·昭二十三年》:王师、晋师围鄩中。《史记》曰:张仪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徐广曰:县有寻口。《左传·昭二十三年》:单子取訾,杜预曰:在县西南。晋《地道记》曰:在县之东。左氏周襄王出,国人纳之坎埳,杜预曰在县东。《地道记》在南。《左传·昭二十三年》:王子猛居于湟,杜预曰:有黄亭,在县西北。《左传·昭二十三年》:贾辛军于溪泉。
成睪 有旃然水。有瓶丘聚。有漫水。有汜水。《史记》曰:成睪北门名玉门。《左传》:破燕师于北制,杜预曰:北制,一名虎牢,亦即此县也。《穆天子传》曰:七萃之士,生搏虎而献天子,命为柙,而畜之东虢,是曰:虎牢。《左传》曰:郑子皮劳晋韩宣子于索氏,杜预曰:县东有大索城。《尚书·禹贡》:至于大岯,张楫云成睪县山。又有旋门坂,县西南十里,见《东京赋》。《左传·襄十八年》:楚伐郑,次旃然。《左传》曰:周襄王处郑地汜。
京 郑共叔所居,《左传》云:谓之京城大叔。应劭曰:有索亭。楚汉战京、索。《北征记》又有索水。
密 有大騩山。有梅山。有陉山。春秋时曰:新城,传曰新密,僖六年诸侯围新城,杜预曰:一名密县。《山海经》曰:大騩之山,其阴多铁,多美垩。有草焉,状如蓍而毛,青华而白实,其名曰𦵧,服者不夭。《左传》曰:襄十八年楚伐郑,右回梅山,在县西北。《史记》:魏襄王六年伐楚,败之陉山。秦破魏华阳,地亦在县。杜预遗令曰:山上有冢,或曰子产,邪东北向新郑城,不忘本也。
新城 有高都城。有广成聚。有鄤聚,古鄤氏,今名蛮中。《左传》曰:文十七年周败戎于邥垂,杜预曰:县北有垂亭。《史记》:秦迁西周公于𢠸狐,徐广曰:与阳人聚相近,在雒阳南百五十里梁、新城之间。《史记》:苏代说韩相国以高都与周者。有广成菀。《左传·昭十六年》:楚杀鄤子,杜预曰:县东南有蛮城。又祭遵获张满也。
匽师 有尸乡,春秋时曰尸氏。《帝王世纪》曰:帝喾所都,殷盘庚复南亳,是为西亳。《皇览》曰:北有皋𦅸祠。又曰:有汤亭,有汤祠。《帝王世纪》曰:尸乡在县西二十里。《左传·昭二十六年》:刘人败子朝之师于尸氏。前书田横自杀处。
新郑 《诗》郑国,祝融墟。皇甫谧曰:古有郑国,黄帝之所都。
平
河内郡 十八城,户十五万九千七百七十,口八十万一千五百五十八。高帝置。雒阳北百二十里。
怀 有隰城。《左传》曰:王取郑隰城,杜预曰:在县西南。传又曰:郤至与周争鄇田,杜预曰:县西南有鄇人亭。
河阳 有湛城。《左传》曰:王与郑盟,杜预曰:县南孟津。
轵 有原乡。有溴梁。《左传》曰:王以苏忿生田向与郑,杜预曰:县西北地名向上。《左传》曰:王与郑原,杜预曰沁水西北有原城。《左传》曰:襄十六年诸侯会溴梁。
波 有絺城。《左传》曰:王与郑絺,杜预曰:在野王县西南。
沁水 《山海经》曰:沁水出井陉东。
野王 有太行山。有射犬聚。有邘城。《山海经》曰:其上有金玉,下有碧。有兽焉,其状如麋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驒还。郦食其说曰:杜太行之道,韦昭曰在县北。世祖破青犊也。《史记》曰:纣以文王、九侯、鄂侯为三公,徐广曰:鄂一作邘。武王子封在县西北。
温 苏子所都。济水出,王莽时大旱,遂枯绝。《皇览》曰:县郭东济水南有虢公冢。
州
平睪 有邢丘,故邢国,周公子所封。有李城。臣瓒曰:丘名也,非国,在襄国西。《史记》曰:邯郸李同却秦兵,赵封其父李侯,徐广曰:即此城。
山阳邑 有雍城。有蔡城。杜预曰:古雍国,在县西。蔡叔,邑此犹郑管城之类乎。
武德
获嘉 侯国。
脩武 故南阳,秦始皇更名。有南阳城。《左传·僖四年》:晋文公围南阳。《史记》曰:白起攻韩南阳,太行道绝之。《山海经》曰:太行之山,清水出焉。郭璞曰:修武县北黑山亦出清水。
阳樊 攒茅田。有小脩武聚。有隤城。服虔曰:樊仲山之所居,故名阳樊。杜预曰:县西北有攒城。《左传》曰:定元年魏献子田大陆,杜预曰:西北吴泽也。《春秋》曰宁。《史记》曰:高祖得韩信军小脩武,晋灼曰:在城东。《左传·隐十一年》:以隤与郑。
共 本国。淇水出。有汎亭。《前志注》曰:水出北山。《博物记》曰:有奥水,流入淇水,有绿竹草。凡伯邑。汲。晋《地道记》曰:有铜关。
朝歌 纣所都居,南有牧野,北有邶国,南有宁乡。有鹿腹山。《帝王世纪》曰:纣糟丘、酒池,肉林在城西。《前书注》曰:鹿台在城中。去县十七里。《史记》:无忌说魏安僖王曰:通韩上党于共宁。徐广曰:有宁乡。《左传》曰:襄二十三年救晋,次雍榆,杜预曰:县东有雍城是也。
荡阴 有羑里城。韦昭曰:羑音酉。文王所拘处。
林虑 故隆虑,殇帝改。有铁。徐广曰:洹水所出。苏秦合诸侯盟处。班叔皮游居赋亦曰:漱余马乎洹泉,嗟西伯于牖城。
河东郡 二十城,户九万三千五百四十三,口五十七万八百三。秦置,雒阳西北五百里。《博物记》曰:有山泽近盐。沃土之民不才,汉兴少有名人,大衣冠三世皆衰绝也。
安邑 有铁,有盐池。《帝王世纪》曰:县西有鸣条陌。汤伐桀,战昆吾亭。《左传》:昆吾与桀同日亡。《地道记》咸山在南。《前志》曰:池在县西南。《魏都赋注》曰:在猗氏六十四里。杨佺期《雒阳记》曰:河东盐池长七十里,广七里,水气紫色。有别御盐,四面刻如印齿文章,字妙不可述。
杨 有高梁亭。《左传》曰:僖九年晋怀公死高梁,杜预曰在县西南。《地道记》有梁城,去县五十里,叔向邑也。
平阳 侯国。有铁。尧都此。《左传》曰:成七年,诸侯盟马陵,杜预曰卫地也,平阳东南地名马陵。又说在魏郡元城。《晋·地道记》曰:有尧城。
临汾 有董亭。《博物记》曰:有贾乡,贾伯邑。《左传》曰:晋改蒐于董,杜预曰:县有董亭。
汾阴 有介山。《博物记》曰:古之纶,少康邑。县西北有狐谷亭。郭璞《尔雅注》曰:县有水口,如车轮许,濆沸涌出,其深无限,名之为瀵。
蒲坂 有雷首山。有沙丘亭。《史记》曰:赵盾田首山,息桑下,有饿人祇弥明。县南二十里有历山,舜所耕处。又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马融曰:在蒲坂华山之北,河曲之中。《左传》曰:文十二年秦晋战河曲,杜预曰:在县南。汤伐桀,孔安国曰:河曲之南。大阳有吴山,上有虞城,有下阳城,有茅津。有颠軨坂。杜预曰:虞国也。《帝王世纪》曰:舜嫔于虞,虞城是也。亦谓吴城,《史记》:秦昭王伐魏取吴城,即此城也。《皇览》曰:盗蹠冢临河。《博物记》曰:傅岩在县北。虢邑,《左传·僖二年》:虞,晋所灭。县东北三十里。《左传》曰:秦伐晋,遂自茅津济,杜预曰:在县西南:有茅亭,即茅城。《左传》曰:入自颠軨。《博物记》曰:在县盐池东,吴城之北,今之吴坂。杜预曰:在县东北。解有桑泉城。有臼城。有解城。有瑕城。《左传》曰:咎犯与秦晋大夫盟于郇,杜预曰:县西北有郇城。《博物记》曰:有智邑。《左传·僖二十四年》:晋文公入桑泉,杜预曰:在县西二十里。《左传》曰:晋文公入取臼衰者也。杜预曰:在县东南。《博物记》曰:臼季邑。县西北卑耳山。县西南齐桓公西伐所登。《左传·僖十五年》:晋侯赂秦,伯及解梁城。《左传·文十二年》:秦侵晋及瑕,杜预曰:猗氏县东北有瑕城。
皮氏 有耿乡。有铁。有冀亭。《尚书》祖乙徙耿。《左传》闵元年,晋灭耿,杜预曰:县东南有耿乡。《博物记》曰有耿城。《左传·僖二年》:晋荀息曰冀为不道,杜预曰:国,在县东北。《史记》苏代说燕王曰:下南阳,封冀。闻喜邑,本曲沃。有董池陂,古董泽。有稷山亭。有洓水。有洮水。《博物记》曰:县治洓之川。《史记》曰:伐韩到乾河。郭璞曰:县东北有乾河口,但有故沟处,无复水。《左传》曰:僖三十一年晋蒐清源,杜预曰:在县北。曲沃在县东北数里,与晋相去六七百里。见《毛诗谱注》。《左传》曰:改蒐于董,董泽之蒲。县西五十里。《左传》曰:宣十五年晋侯治兵于稷。《左传》:吕相绝秦,曰:伐我洓川。绛邑。有翼城。县西有绛邑城,杜预曰:故绛也。《左传·隐五年》:曲沃伐翼,杜预曰:在县东八十里。永安故彘,阳嘉三年更名。有霍大山。《史记》曰:周穆王封造父赵城,徐广曰在永安。《博物记》曰:有吕乡,吕甥邑也。杜预曰:县东北有彘城。《尔雅》曰:西南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左传》曰:闵元年晋灭霍,杜预曰:县东北有霍大山。《史记》曰:原过受神人书,称余霍大山山阳侯天吏也。又蜚廉于山得石棺,仍葬也。
河北 《诗》魏国。有韩亭。
猗氏 《地道记》曰:《左传》文十三年詹嘉处瑕,在县东北。
垣 有王屋山,兖水出。有壶丘亭。有邵亭。《史记》曰:魏武侯二年,城王垣。《博物记》曰:山在东,状如垣。《左传·襄元年》:晋讨宋五大夫,寘诸瓠丘,杜预曰:县东南有壶丘亭。《博物记》曰:县东九十里有郫邵之阨,贾季迎公子乐于陈,赵孟杀诸郫邵。
襄陵 晋《地道记》曰:晋武公曲沃徙此。
北屈 有壶口山。有采桑津。《左传》曰:二屈,杜预曰:二当为北。传曰屈,产之乘,有骏马。《禹贡》曰:壶口治梁及岐。《左传·僖八年》:晋败狄于采桑,杜预曰:县西南有采桑津。
蒲子 《左传》曰:晋文公居蒲城,杜预曰:今蒲子县。濩泽侯国。有祈城山。《前志》曰:在县西南。
端氏 《史记》曰:赵、韩、魏分晋,封晋端氏。
弘农郡 九城,户四万六千八百一十五,口十九万九千一百一十三。武帝置。其二县,建武十五年属。雒阳西南四百五十里。
弘农 故秦函谷关,烛水出。有枯枞山。有桃丘聚,故桃林。有务乡。有曹阳亭。《左传》曰:虢公败戎于桑田,杜预曰:在县东北桑田亭。《前志》出衡山岭下谷。本传赤眉立盆子于郑北,《古今注》曰:在此山下。《左传》曰:守桃林之塞,《博物记》曰:在湖县休与之山。赤眉破李松处。《史记》曰:章邯杀周章于曹阳,晋灼曰:县东十三里。又献帝东归败处,曹公改曰好阳。陕本虢仲国。有焦城。有陕陌。《史记》曰: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杜预曰虢都上阳,在县东。有虢城。故焦国,《史记》曰: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博物记》:二伯所分。
黾池 谷水出。有二崤。《前志》曰:出谷阳谷。
新安 涧水出。《博物记》曰:西汉水出新安入雒。又有孝水,见潘岳西征赋。
宜阳 有金门山,山竹为律管。
陆浑 西有虢略地。《左传·僖十五年》:晋侯赂秦,东尽虢略,杜预曰:从河曲南行,而东尽故虢。
卢氏 有熊耳山,伊水、清水出。《山海经》曰:其上多漆,其下多棕。浮豪之水出焉,西北流注于雒,其中多美玉,多人鱼。《晋·地道记》:伊东北入雒。
湖 故属京兆。有閺乡。《前志》有鼎湖。《皇览》曰:戾太子南出,葬在閺乡南。秦又改曰宁秦。
华阴 故属京兆。有太华山。《史记》曰:魏文侯三十六年,齐侵阴晋。《前志》曰:高帝改曰华阴。《吕氏春秋》九薮云:秦之华阳,高诱曰或在华阴西。诱又曰:桃林县西长城是也。《晋·地道记》曰:潼关是也。《左传》:晋赂秦,南及华山。《山海经》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奠居。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武王放马牛于桃林墟,孔安国曰:在华山东。晋《地道记》山在县西南。
京兆尹 十城,户五万三千二百九十九,口二十八万五千五百七十四。秦内史,武帝改。其四县,建武十五年属。雒阳西九百五十里。《决录注》曰:京,大也。天子曰兆民。
长安 高帝所都。镐在上林苑中。有细柳聚。有兰池。有曲邮。有杜邮。《汉旧仪》曰:长安城方亦十三里,经纬各长十五里,十三城门,九百七十三顷。城中皆属长安令。辛氏《三秦记》曰:长安地皆黑壤,城中今赤如火,坚如石。父老所传,尽凿龙首山为城。《皇览》曰:卫思后葬城东南桐松园,今千人聚是。孟康曰:长安西南有镐池。秦始皇江神反璧曰:为吾遗镐池君。《古史考》曰:武王迁镐,长安丰亭镐池也。《皇览》曰:文王、周公冢皆在镐聚东杜中。前书周亚夫所屯处。《史记》曰:秦始皇微行夜出,逢盗兰池。《三秦记》曰:始皇引渭水为长池,东西二百里,南北三十里,刻石为鲸鱼二百丈。前书高帝征黥布,张良送至曲邮。《史记》曰:白起死处。《三秦记》曰:长安城西有九崚山,西有杜山。杜预曰:毕国在西北。霸陵有枳道亭。有长门亭。前书秦王子婴降于轵道旁。《地道记》曰:霸水西。前书文帝出长门,若见五人于道北,立五帝坛。
杜陵 酆在西南。杜预曰:古唐杜氏也。杜预曰:在鄠县东。《决录注》曰:镐在酆水东,酆在镐水西,相去二十五里。
郑 《史记》:杀商君郑黾池。郑桓公封于此。黄图云:下邽县并郑,桓帝西巡复之。
新丰 有骊山。东有鸿门亭及戏亭。有严城。杜预曰:古骊戎国。韦昭曰:戎来居此山,故号骊戎。《三秦记》曰:始皇墓在山北,有始皇祠。不斋戒往,即疾风暴雨。人欲上,则杳冥失道。县西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案关中图县南有新丰原,白鹿在霸陵。前书高帝见项羽处。孟康曰在县东七十里,旧大道北下坂口名。《关中记》云:始皇陵北十馀里有谢聚。苏林曰:县东南四十里。
蓝田 出美玉。《三秦记》曰:有川,方三十里,其水北流。出玉、铜、铁、石。《地道记》有虎候山。
长陵 故属冯翊。蔡邕作《樊陵颂》云:前汉户五万,口有十七万,王莽后十不存一。永初元年,羌戎作虐。至光和,领户不盈四千。园陵蕃卫粢盛之供,百役出焉。民用匮乏,不堪其事。
商 故属弘农。《帝王世纪》曰:契所封也。《左传·哀四年》:将通于少习,杜预曰:少习,县东之武关。
上雒 侯国。有冢领山,雒水出。故属弘农。有菟和山。有苍野聚。《山海经》曰:雒水出护举之山。案《史记》云:雒水出熊耳。《山海经》曰:雒出王城南,至相谷西,东北流,去虎牢城西四十里,注河口,谓之雒汭。《左传·哀四年》:楚司马军于菟和。《左传》曰:昭四年楚左师军苍野,杜预曰:在县南。
阳陵 故属冯翊。
左冯翊 十三城,户三万七千九十,口十四万五千一百九十五。秦属内史,武帝分,改名。雒阳西六百八十八里。《决录注》曰:冯,冯也。翊,明也。潘岳《关中记》曰:三辅旧治长安城中,长吏各在其县治民。光武东都之后,扶风出治槐里,冯翊出治高陵。
高陵
池阳 《尔雅》十薮,周有焦穫,郭璞曰将瓠中是也。《地道记》曰:有巀嶭山,在北。有鬼谷,生三所氏。案《史记》鬼谷在颍川阳城,与《地记》不同。
云阳 有荆山,《帝王世纪》曰:禹铸鼎于荆山,在冯翊怀德之南,今其下荆渠也。
祋祤 永元九年复。
频阳
万年 《帝王世纪》曰秦献公都栎阳是也。
莲勺
重泉
临晋 本大荔。有河水祠。有芮乡。有王城。古芮国,与虞相让者。《史记》曰:秦厉恭公伐大荔,取其王城,即此城也。《左传》:晋阴饴甥与秦伯盟王城,杜预曰:后改为武乡,在县东。
合阳 永平二年复。
夏阳 有梁山、龙门山。《诗》云:奕奕梁山。在县西北。《公羊传》曰:河阳之山也。杜预曰:古梁国。《史记》曰:本少梁。《尔雅》曰:梁山,晋望也。《书》曰:导河积石,历龙门。太史公曰迁生龙门,韦昭曰在县北。
衙 《左传·文二年》:晋败秦于彭衙。《皇览》曰:有苍颉冢,在利阳亭南,坟高六丈。
粟邑 永元九年复。
右扶风 十五城,户万七千三百五十二,口九万三千九十一。秦属内史,武帝分,改名。《决录》曰:扶风,化也。
槐里 周曰犬丘,高帝改。安陵,又名废丘,周懿王、章邯所都。《皇览》曰:县西北毕陌,秦武王冢。
平陵
茂陵
鄠 丰水出。有甘亭。古扈国。《左传》曰:康有酆宫之朝,杜预曰:有灵台,康王于是朝诸侯。《帝王世纪》曰:在县南。夏启伐扈,大战于甘。又南山有王季冢。郿,有邰亭。《史记》曰:封弃于邰,徐广曰:今斄乡。又案王忳传郿,之斄亭,为冤鬼报戮故亭长者也。秦是荥县,后省。《帝王世纪》曰:秦出公徙平阳。《新论》曰:邰在漆县,其民有会日,以相与夜中市,奴不为,则有灾咎。
武功 永平八年复。有太一山,本终南。垂山,本敦物。有斜谷。前志在县东。《西征赋注》曰:袖斜谷,在长安西南。南口袖,北口斜,长百七十里。其水南流。陈仓《三秦记》曰:秦武公都雍,陈仓城是也。有石鼓山。将有兵,此山则鸣。
汧 有吴岳山,本名汧,汧水出。有回城,名回中。《尔雅》曰:十薮,秦有杨纡,郭璞曰在县西。郭璞曰:别名吴山。《周礼》所谓岳山者。来歙开道处。
渝 麋侯国。
雍 有铁。《左传》:邵穆公釆邑,《史记》:有鸿冢。《帝王世纪》曰:秦德公徙都。
栒邑 有豳乡。郑元《诗谱》曰:豳者,公刘自邰而出,所徙戎狄之地名。又有刘邑。
美阳 有岐山。有周城。《左传》椒举曰:成王有岐山之蒐。《山海经》曰:其上多白金,其下多铁,城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杜预曰:城在县西北。《帝王世纪》曰:周太王所徙,南有周原。
漆 有漆水。有铁。《山海经》曰:次之山,漆水出焉。郭璞曰:漆水出岐山。《诗》云:自土沮、漆。《地道记》曰:水在县西。《皇览》曰:有师旷冢,名师旷山。杜预曰:豳国在东北。《帝王世纪》曰:有豳亭。
杜阳 永和二年复。《诗谱》曰:周原者,岐山阳,地属杜阳,地形险阻而原田肥美。
右司隶校尉部,郡七,县、邑、侯国百六。《汉书》旧仪曰:司隶治所,故孝武庙。《魏志》曰:曹公分关中置汉兴郡,国游楚为太守。《献帝起居注》曰:中平六年,省扶风都尉置汉安郡,镇雍、渝麋、杜阳、陈仓、汧五县也。
颍川郡 十七城,户二十六万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万六千五百一十三。秦置。雒阳东南五百里。
阳翟 禹所都。有钧台。有高氏亭。有雍氏城。《汲冢书》:禹都阳城。《古史考》曰:郑厉公入栎即此也。《左传》曰:夏启有钧台之享,杜预曰:有钧台陂。《帝王世纪》曰:在县西。《左传·成十七年》:卫侵郑,至高氏,杜预曰:县西南。《左传·襄十八年》:楚伐郑,侵雍梁,杜预曰:在县东北。《史记》:齐湣王十二年攻魏,楚围雍氏。襄有养阴里。
襄城 有西不羹。有汜城。有汾丘。有鱼齿山。《左传·定四年》:盟皋鼬,杜预曰县东南有城皋亭。杜预曰:有不羹城。杜预曰:在县南。周襄王所处。《左传·襄十八年》:楚治兵于汾,杜预曰:县东北有汾丘城。《左传》谓鱼陵,杜预:曰鱼齿山也,在犨县北。昆阳有湛水。《左传·襄十六年》:楚公子格与晋战于湛陂。
定陵 有东不羹。杜预曰:县西北有不羹亭。《地道记》曰:高陵山,汝水所出。
舞阳邑
郾
临颍
颍阳
颍阴 有狐宗乡,或曰古狐人亭。有岸亭。《左传·文九年》:楚伐郑,师于狼渊,杜预曰:县西有狼陂。献帝遣御史大夫张音奉皇帝玺绶策书,禅帝位于魏,是文帝继王位,南巡在颍阴,有司乃为坛于颍阴。庚午,登坛,魏相国华歆跪受玺绶,以进于王。王既受毕,降坛视燎,成礼而反。《帝王世纪》云:魏文帝登禅于曲蠡之繁阳亭,为县曰繁昌,亦《禹贡》豫州之域,今许之封内,今颍川繁昌是也。《北征记》曰:城在许之南七十里。东有台,高七丈,方五十步,台南有坛高二丈,方三十步,即受终之坛也。案《北征记》云:是外黄县繁昌城,非也。《史记》:魏哀王五年,秦伐魏,走犀首岸门,徐广曰:岸亭。
许 《左传·庄二十八年》:楚伐郑,郑奔桐丘,杜预曰:县东北有桐丘城。献帝徙都,改许昌。
新汲 《左传·文元年》:卫孔达侵郑,伐绵訾及匡,杜预曰:县东北有匡城。成十七年伐齐至曲洧,杜预曰:县治曲洧,城临洧水。
𨻳陵,春秋时曰𨻳。《春秋》:郑共叔所保,故曰克段于鄢。又成十六年晋败楚于𨻳陵。李奇曰:六国曰安陵。
长社 有长葛城。有向乡。有蜀城,有蜀津。《左传·隐五年》:宋伐郑,围长葛。县本名长葛。《地道记》曰:社中树暴长,汉改名。《左传·襄十一年》:诸侯师于向,杜预曰在县东北。《史记》曰:魏惠王元年韩、赵合军伐魏蜀泽。
阳城 有嵩高山,洧水、颍水出。有铁。有负黍聚。《帝王世纪》曰:阳城有启母冢。《山海经》谓为太室之山。《禹贡》:有外方山,郑元《毛诗谱》云:外方之山即嵩也。孟子曰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注云嵩高之北。晋《地道记》曰:颍水出阳乾山。《史记》曰:周敬王十九年,郑伐负黍。冯敬通赋遇许由于负黍山也。父城有应乡。杜预曰:应国在西南。《史记》曰:客谓周最,以应为秦王太后养地。
轮氏 建初四年置。
汝南郡 三十七城,户四十万四千四百四十八,口二百一十万七百八十八。高帝置。雒阳东南六百五十里。
平舆 有沈亭,故国,姬姓。有摰亭,见《说文》。
新阳 侯国。
西平 有铁。有柏亭,故柏国。
上蔡 本蔡国。
南顿 本顿国。
汝阴 本胡国。杜预曰:县西北有胡城。《地道记》曰:有陶丘乡。《诗》所谓汝坟。
汝阳
新息国。
北宜春
㶏 强侯国。灈阳
期思 有蒋乡,故蒋国。
阳安 道亭故国。杜预曰:在县南。袁山松曰有朔山。《魏氏春秋》曰:初平三年,分二县置阳安都尉。项,故国,《左传·僖十七年》:鲁所灭。《地道记》曰:有公路城,袁术所筑。
西华
细阳
安城 侯国。有武城亭。
吴房 有棠溪亭。《左传》曰:房国,楚灵王所灭。又楚封吴王夫概于棠溪。《地道记》曰:有吴城。
鲖阳 侯国。《皇览》曰:县有葛陂乡,城东北有楚武王冢,民谓之楚王岑。永平中,葛陂城北祝里社下于土中得铜鼎,而铭曰楚武王之冢。民传言秦、项、赤眉之时欲发之,辄颓坏厌,不得发。
慎阳
慎
新蔡 有大吕亭。《地道记》曰:故吕侯国。《左传·昭四年》:吴伐楚,入栎,杜预曰:县东北有栎亭。
安阳 侯国。有江亭,故国,嬴姓。
富波 侯国,永元中复。
宜禄 永元中复。
朗陵 侯国。《左传·成六年》:楚拒晋桑隧,杜预曰县东有桑里亭。
弋阳 侯国。有黄亭,故黄国。嬴姓。
召陵 有陉亭。有安陵乡。《左传·昭十三年》:楚蔡公与子干、子晰盟于邓,杜预曰:县西南有邓城。《左传·僖四年》:齐伐楚,次陉,杜预曰:在县南。
征羌 侯国。有安陵亭。《史记》:无忌说魏安僖王曰:王之使者出,过而恶安陵氏于秦。《博物记》曰:故安陵君也。
思善 侯国。
宋 公国,周名郪丘,汉改为新郪,章帝建初四年徙宋公于此。有繁阳亭。《左传·襄四年》:楚师繁阳,杜预曰鲖阳南有繁阳亭。
褒信 侯国。有赖亭,故国。《史记》:楚封王孙胜白公。杜预曰褒信县有白亭。
原鹿 侯国。《春秋左氏传》:僖二十一年,宋盟鹿上,杜预曰原鹿县也。
定颍 侯国。
固始 侯国。故寝也,光武中兴更名。有寝丘。 《史记》曰:楚庄王封孙叔敖子,又蒙恬破楚军。
山桑 侯国,故属沛。有下城父聚。有垂惠聚。苏茂奔垂惠,王刘纡。
城父 故属沛,春秋时曰夷。有章华台。夷属陈,《左传·僖二十三年》:楚所取。有乾溪,在县南。杜预曰:章华宫在华容县城内。
梁国 九城,户八万三千三百,口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八十三。秦砀郡,高帝改。其三县,元和元年属。雒阳东南八百五十里。
下邑 《左传·哀七年》:筑黍丘,杜预曰:县西南有黍丘亭。
睢阳 本宋国阏伯墟。有卢门亭。有鱼门。有阳梁聚。《北征记》曰:城周三十七里,南临濊水,凡二十四门。《地道记》曰:梁孝王筑城十二里,小鼓唱节杵下而和之,称睢阳曲。《左传·桓十四年》:宋伐郑,取大宫之椽,为卢门之椽。昭二十一年,败吴鸿口,杜预曰:县东有鸿口亭。《地道记》曰:昭二十一年禦诸横横,亭在县南。《左传·僖二十二年》:邾人县公冑于鱼门。《左传·襄十三年》:楚伐宋,师阳梁,杜预曰:有梁亭。僖二十八年,楚子玉梦河神谓己曰:吾赐汝孟诸之麋。杜预曰:在县东北。《尔雅》十薮,宋有孟诸。
虞 有空桐地,有桐地,有桐亭。有纶城,少康邑。《左传·哀二十六年》:宋景公死空桐。
砀山 出文石。《史记》曰:高祖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有陈胜墓。
蒙 有蒙泽。《帝王世纪》曰:有北亳,即景亳,汤所盟处。《左传》:宋万杀宋闵公于蒙泽。僖二年齐侯盟贳,杜预曰:县西北有贳城,贳字与贯字相近。
谷熟 有新城。有邳亭。《左传》曰:文十四年,诸侯会新城。《帝王世纪》:有南亳。古邳国。
𨻳,故属陈留。宁陵故属陈留。有葛乡,故葛伯国。《左传·成十六年》:会沙随,杜预曰:县北有沙随亭。《左传》曰:在县东北。
薄 故属山阳,所都。杜预曰:蒙县西北有薄城。中有汤冢。《左传》:宋公子御说奔亳。其西又有微子冢。
沛国 二十一城,户二十万四百九十五,口二十五万一千三百九十三。秦泗川郡,高帝改。雒阳东南千二百里。
相 《左传·桓十五年》:会于袲,杜预曰在县西南。一名荦。
萧 本国。《北征记》:城周十四里,南临污水。
沛 有泗水亭。亭有高祖碑,班固为文,见固集。《地道记》有许城。《左传》:定八年,郑伐许。
丰西 有大泽,高祖斩白蛇于此。有枌榆亭。《地道记》曰:去国二百六十,州六百,雒千二十五里。案前志注:枌榆社在县东北十五里。或乡名,高祖里社。戴延之《西征记》曰:县西北有汉祖庙,为亭长所处。酂,有鄍聚。《左传·昭四年》:吴伐楚入棘,杜预曰:县东北有棘亭。襄元年,郑侵宋,取犬丘,杜预曰:县东北有犬丘城。《帝王世纪》曰:曹腾封费亭侯,县有费亭是也。《左传》曰:冀为不道,伐鄍三门,服虔曰鄍,晋别都,杜预曰:是虞邑,地处阙,则非此鄍矣。《博物记》曰:诸侯会于鄍亭。
谷阳
谯 刺史治。平阳邑,《左传·僖二十三年》:楚所取。乾溪在南。汉官曰:去雒阳千二十里。
洨 有垓下聚。高祖破项羽也。
蕲 有大泽乡,陈涉起此。《史记》曰:高祖击黥布于会甄,徐广曰:在县西。
铚
郸
建平
临睢 故芒,光武更名。
竹邑 侯国,故竹。
公丘 本胶国。杜预曰:在县东南。
龙亢 《地道记》曰:《左传》:隐二年,入向城,在县东南。向本国。
符离
虹 《地道记》曰:《左传》:昭八年,大蒐于红。
太丘
杼秋 故属梁国,有澶渊聚。《左传·襄二十年》:盟于澶渊。
陈国 九城,户十一万二千六百五十三,口百五十四万七千五百七十二。高帝置为淮阳,章和二年改。雒阳东南七百里。
陈 《帝王世纪》曰:庖牺氏所都,舜后所封。《左传·僖元年》:会于柽,杜预曰:县西北有柽城。《尔雅》曰:丘上有丘曰宛丘。陈有株邑,盖朱襄之地。《博物记》曰:邛地在县北,防亭在焉。《诗》曰:邛有旨苕,防有鹊巢。阳夏,有固陵聚。《史记》:高祖五年,追项羽至固陵,晋灼《汉书注》云:汝南固始县。
宁平
苦 春秋时曰相。有赖乡。伏淊《北征记》曰:有老子庙,庙中有九井,水相通。《古史考》曰:有曲仁里,老子里也。《地道记》曰:城南三十里有平城。
柘
新平
扶乐
武平 《左传·成十六年》:诸侯侵陈鸣鹿,杜预曰县西南有鹿邑。
长平 故属汝南。有辰亭。有赭丘城。《左传》:宋华氏战于鬼阎,杜预曰:县西北有阎亭。《左传·宣十一年》:盟辰陵,杜预曰:县东南有辰亭。
鲁国 六城,户七万八千四百四十七,口四十一万一千五百九十。秦薛郡,高后改。本属徐州,光武改属豫州。
鲁国
奄国 有大庭氏库。有铁。有阙里,孔子所居。有牛首亭。有五父衢。《帝王世纪》曰:黄帝生于寿丘,在鲁东门之北。少昊自穷桑登帝位,穷桑在鲁北,后徙曲阜。应劭曰:曲阜在鲁城中,委曲长七八里。《左传》曰:伯禽封少昊之墟。僖二十九年介葛卢舍于昌衍,杜预曰:县东南有昌平城。《皇览》曰:奄里伯公冢在城内祥舍中,民传言鲁五德奄里伯公葬其宅。杜预曰:大庭氏,古国名,在城内,鲁于其处作库。汉晋春秋曰:钟离意相鲁,见仲尼庙颓毁,会诸生于庙中,慨然叹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况圣人庙乎。遂躬留治之。周观舆服之在焉,自仲尼以来,莫之开也。意发视之,得古文策书,曰乱吾书,董仲舒,治吾堂,钟离意。璧有七,张伯盗一。意寻案未了。卒张伯者、治中庭,地得六璧,上之。意曰:此有七,何以不遂。伯惧,探璧怀中。鲁咸以为神。意别传曰:堂有孔子小车乘,皆朽败,意自粜俸顾漆胶之直,请鲁民治之,及护几席剑履后。得瓮中素书,曰护吾履,钟离意。又《礼记》矍相之圃亦在城中西南,近孔子庙。而仲尼墓在鲁城北泗水上。去城一里。葬地盖一顷,墓坟南北十步,东西十三步,高一丈二尺。墓前有瓴甓为祠坛,方六尺,与地平。茔中异木以百数,鲁人莫能识。《皇览》曰:孔子本无祠堂,茔中不生荆棘及刺人草。伯鱼冢在孔子冢东,与孔子冢近,大小相望。子思冢在孔子冢南。案:今墓书孙在祖前,谓此为骄孙祔。《左传》曰:桓十四年,宋伐郑,取牛首。《地道记》曰:在城东。
驺 本邾国。有驺山,高五里,秦始皇刻石焉。刘荟驺山记曰:邾城在山南,去山二里。城东门外有韦贤墓,北有绎山。《左传·文十三年》:邾迁于绎。郭璞曰绎山纯石,积构连属。城北有牙山,牙山北有唐口山,唐口山北有阳山。城北有孟轲冢。
蕃 有南梁水。《左传·襄四年》:战狐台,杜预曰:县东南有目台亭。
薛 本国,六国时曰徐州。《地道记》曰:夏车正奚仲所封,冢在城南二十里山上。《皇览》曰:靖郭君冢在城中东南陬。孟尝君冢在城中向门东北边。《史记》曰:齐宣王九年,与魏襄王会徐州而相王。
卞 有盗泉。有郚乡城。《左传·文公七年》:城郚,杜预曰县南有郚乡城。隐元年盟于蔑,杜预曰:蔑,地名,县南有姑城。襄十七年齐围桃,杜预曰:县东南有桃墟。
汶阳 《左传·桓十二年》:盟曲池,杜预曰县北有曲水亭。《地道记》:临淄县西南门曰曲门,其侧有池。案:鲁桓与杞、莒盟,不往齐地,地道记为妄。
右豫州刺史部,郡、国六,县、邑、侯国九十九。
魏郡 十五城,户十二万九千三百一十,口六十九万五千六百六。高帝置。雒阳东北七百里。《魏志》曰:建安十七年,割河内之荡阴、朝歌、林虑,东郡之卫国、顿丘、东武阳、发于、钜鹿之廮陶、曲阳、南和、广平之广平、任城、赵国之襄国、邯郸、易阳,以益魏郡。十八年,分置东西都尉。
邺 有故大河。有滏水。有污水,有污城。有平阳城。有武城。有九侯城。《帝王世纪》曰:县西南有上司马,殷太甲尝居焉。《魏都赋注》曰:县西北有鼓山,时时自鸣,鸣则兵。又交谷水在县南。案:本传有西唐山。又邺北太行山,西北去不知山所极处,亦如东海不知水所穷尽也。《魏都赋》曰:北临漳、滏,则冬夏异沼。注云:水经邺西北。滏水热,故名滏口。《史记》曰:项羽破秦军污水上。《史记》曰:靳歙别下平阳。徐广曰:一作鬼侯。与文王为纣三公。
繁阳
内黄 清河水出。有羛阳聚。有黄泽。《左传·襄十九年》:会于柯,杜预注曰:县东北有柯城。昭九年荀盈卒于戏阳,杜预曰:县北有戏阳城。世祖破五校处。《前志》曰:在县西。
魏县
元城 《左传·成七年》:会马陵,杜预曰:县东南有地名马陵。《史记》曰:庞涓死处。
墟 故沙鹿,有沙亭。《左传》:沙鹿崩。《谷梁传》曰:林属于山曰鹿。沙,山名也。《左传·定七年》:盟于沙亭,杜预曰:在县东南。七年盟于琐,晋《地道记》曰:县南有琐阳城。
黎阳 《左传·定十四年》:会于牵,杜预曰:县东北有牵城。
阴安邑
馆陶
清渊
平恩
沙 侯国。《魏都赋注》曰:有龙山。
斥丘 有葛。杜预曰:有乾侯。鲁昭公所处。
武安 有铁。即台孝威隐于县山。
曲梁 侯国,故属广平。有鸡泽。《左传·宣十五年》:败赤狄于曲梁。《左传·襄三年》:诸侯会鸡泽,杜预曰:在县西南。
梁期
钜鹿郡 十五城,户十万九千五百一十七,口六十万二千九十六。秦置。建武十三年省广平国,以其县属。雒阳北千一百里。
廮陶 有薄落亭。
钜鹿 故大鹿,有大陆泽。有广阿泽。《吕氏春秋》:九薮赵之钜鹿,高诱注云广阿泽也,《山海经》曰:大陆之水。《史记》纣盈钜桥之粟。许慎云:钜鹿之大桥也。钜鹿南有棘原,章邯所军处。前书曰:沙丘台在县东北七十里。
杨氏
鄡
下曲阳 有鼓聚,故翟鼓子国。有昔阳亭。杜预曰:县西南有肥累城。古肥国,白狄别种。《左传·昭十二年》:晋荀吴入昔阳,杜预曰:治县东有昔阳城。取故都也。
任
南和
广平
斥章
广宗
曲周
列人
广年
平乡
南蛮
常山国 十三城,户九万七千五百,口六十三万一千一百八十四。高帝置。建武十三年省真定国,以其县属。
元氏 晋《地道记》:有石塞、三公塞。
高邑 故鄗,光武更名。刺史治。有千秋亭、五成陌,光武即位于此矣。汉官曰去雒阳一千里。县南七里。
都乡 侯国。有铁。
南行 唐有石臼谷。
房子 赞皇山,济水所出。在县西南六十里。晋《地道记》:有砾塞、中谷塞。
平棘 有塞。
栾城 在县西北四十里。
九门 《史记》:赵武灵王出九门,如野台以望齐、中山之境。碣石山,《战国策》云:在县界。
灵寿 卫水出。
蒲吾 《史记》:番吾君。杜预曰:晋之蒲邑也。《古今注》曰:永平十年,作常山呼沱河蒲吾渠,通漕船也。井陉
真定
上艾 故属太原。
中山国 十三城,户九万七千四百一十二,口六十五万八千一百九十五。高祖置。雒阳北一千四百里。
卢奴
北平 有铁。
毋极
新市 有鲜虞亭,故国,子姓。杜预曰:白狄别种。望都,《左传》:晋伐鲜虞及中人,杜预曰:县西北有中人城。晋《地道记》:有马安关。
唐 有中人亭,有左人乡。《博物记》曰:唐关在中人西北百里,中人在县西四十里。列子曰:赵襄子使新稚穆子攻翟,取左人、中人。《帝王世纪》曰:尧封唐。尧山在北,唐水西入河,南有望都山,即尧母庆都所居,相去五十里。都山一名豆山。《博物记》曰:左人,唐西北四十里。
安国
安憙 本安险,章帝更名。汉昌本苦陉,章帝更名。
蠡吾 侯国,故属涿。
上曲阳 故属常山。恒山在西北。有泉水,于吉得神书。晋《地道记》:自县北行四百二十五里,恒多山坂,名飞狐口。蒲阴本曲逆,章帝更名。有阳城。《晋·地道记》曰:有阳安关。阳城。蒲阳山,蒲水出也。
广昌 故属代郡。
安平国 十三城,户九万一千四百四十,口六十五万五千一百一十八。故信都,高帝置。明帝名乐成,延光元年改。雒阳北二千里。
信都 有绛水、呼沱河。
阜城 故昌城。
南宫
扶柳
下博
武邑
观津 本清河下县。《决录注》曰:孝文窦皇后父隐身渔钓,坠渊而卒。景帝立,后为太后;遣使者更填父所坠渊而葬,起大坟于县城南,民号曰窦氏青山。
经西 有漳水,津名薄落津。《史记》曰:赵武灵王曰:吾国东有河、薄落之水。
堂阳 故属钜鹿。
武遂 故属河间。
饶阳 故名饶,属涿。有无蒌亭。冯异进豆粥光武。案:志有解渎侯,灵帝封。
安平 故属涿。
南深国 故属涿。
河间国 十一城,户九万三千七百五十四,口六十三万四千四百二十一。文帝置,世祖省属信都,和帝永元二年复故。雒阳北二千五百里。
乐成
弓高
易 故属涿。
武垣 故属涿。
中水 故属涿。
鄚 故属涿。
高阳 故属涿。有葛城。
文安 故属勃海。
束州 故属勃海。
成平 故属勃海。
东平舒 故属勃海。
清河国 七城,户十二万三千九百六十四,口七十六万四百一十八。高帝置。桓帝建和二年改为甘陵。雒阳北千二百八十里。
甘陵 故厝,安帝更名。
具丘
东武城
鄃
灵 和帝永元九年复。《地道记》曰:有鸣犊河。
绎幕
广川 故属信都。有棘津城。太公吕尚困于棘津城,琅琊海曲,非此城也。按:永初元年:邓太后分置广川王国,后王薨,国除。太后崩,还益清河。
赵国 五城,户三万二千七百一十九,口一十八万八千三百八十一。秦邯郸郡,高帝改名。雒阳北千一百里。
邯郸 有丛台。张华曰:赵奢冢在邯郸西山上,谓之马服山。有洪波台。
易阳 《魏都赋》曰:温泉毖涌而自浪。注曰:温泉在易阳,世以治疾,洗百病。
襄国 本邢国,秦为信都,项羽更名。有檀台。有苏人亭。《史记》曰:赵成侯,魏献荣掾,因以为檀台。
柏人
中丘 《晋·地道记》曰:有石门塞、烧梁关。
勃海郡 八城,户十三万二千三百八十九,口百一十万六千五百。高帝置。雒阳北千六百里。
南皮
高城 侯国。
重合 侯国。
浮阳 侯国。
东光 有胡苏亭。胡苏河之名,见《尔雅》。
章武
阳信 延光元年复。
修 故属信都。
右冀州刺史部,郡、国九,县、邑、侯国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