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朝贺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二百七十卷目录
朝贺部汇考十四
明二〈成祖永乐八则 仁宗洪熙一则 宣宗宣德二则 英宗正统二则 代宗景泰三则 英宗天顺二则 宪宗成化六则 孝宗弘治七则 武宗正德三则 世宗嘉靖十二则 穆宗隆庆四则 神宗万历八则 悯帝崇祯一则〉
明二〈成祖永乐八则 仁宗洪熙一则 宣宗宣德二则 英宗正统二则 代宗景泰三则 英宗天顺二则 宪宗成化六则 孝宗弘治七则 武宗正德三则 世宗嘉靖十二则 穆宗隆庆四则 神宗万历八则 悯帝崇祯一则〉
礼仪典第二百七十卷
朝贺部汇考十四
明二
成祖永乐元年,定进实录仪,及内阁锦衣卫侍立班制。按《明会典》:进实录仪:永乐元年,定前一日,设香案于奉天殿丹陛之中,表案于丹陛之东。锦衣卫设卤簿大驾,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如常仪。设宝舆于奉天门。是日早,史官捧实录,置其中。上御华盖殿,具衮冕。鸿胪寺官奏:执事官行礼。赞:五拜。奏:请升殿。导驾官前导,乐作,上御奉天殿,乐止。文武官各具朝服,诣丹墀,分左右侍班。鸿胪寺官导引宝舆至丹陛上,史官举实录置于案,史官入班。鸿胪寺官奏:进实录。序班举实录案,以次由殿中门入,班首由左门入。上兴,序班以实录案置于殿中。班首跪于案前。赞:史官皆跪。序班并内侍官举实录案,入谨身殿,置于中。上复座。赞:俯伏。班首俯伏,兴,复位。赞:四拜。赞:进表。序班举表案,由左门入,置于殿中。赞:宣表。赞:众官皆跪。宣讫,赞:俛伏,兴。赞:四拜,兴。进实录官退于东班侍立。文武百官入,班鸿胪寺官奏:某官臣某,同文武百官恭遇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实录纂成,群臣欢忭,礼当庆贺。宣讫,各官四拜,兴。赞:有制。史官仍入班。赞:跪。宣制云: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功德光辉,纂述详实。朕心欢庆,与卿等同之。宣讫,俯伏,兴,三舞蹈,山呼,又四拜。礼毕。〈又〉永乐初,令内阁官员侍朝,立在金台东。锦衣卫在西。后移下贴御道,东西对立。
永乐二年,更定东宫朝仪。
按《明会典》:东宫朝仪,洪武间定。永乐二年,令文武官员常朝行叩头礼,三师、三少、詹事府官、左右春坊司、经局官、翰林院官、鸿胪寺官、六科给事中、锦衣卫官,左右序立于文华殿门之外。鸿胪寺序班、通事舍人,引文武百官于丹陛下、丹墀内,东西序立。照依衙门资次启事。监察御史二员、司直郎、清纪郎,日轮二员,北向侍立,纠仪。启事毕,百官齐退。遇有召问,亦须前项官员一同进出。如独进并独员留后者,许监察御史、鸿胪寺官司直郎、清纪郎纠劾。
永乐四年,令六部及近侍官,有事当商确者,皆于晚朝陈奏。
按《明会典》云云。
按《图书编》:永乐四年正月,太宗皇帝御右顺门,晚朝。百官奏事毕,皆趋出。召六部尚书及近臣谕曰:早朝,四方所奏事多,君臣之间,不得尽所言。午后事简,卿等有所欲言,可从容陈论,毋以将晡,朕倦于听纳。盖朕有所欲言者,亦欲及此时与卿计议。上又曰:朕每旦四鼓以兴,衣冠静坐。是时神清气爽,则思四方之事,缓急之宜,必得其当,然后出付所司行之。朝退,未尝辄入宫中,间取四方奏牍,一一省览。其有边报及水旱等事,即付所司施行。宫中事亦多,须伺外朝事毕,方与处置。闲暇则取经史览阅,未尝敢自暇逸。诚虑天下之大,庶务之殷,岂可须臾怠惰。一怠惰,则百度弛矣。卿等宜体朕此意,相与勤励,无厌斁也。自今凡有事当商确者,皆于晚朝来,庶得尽委曲。
永乐六年正旦,以文皇后丧,百官行礼如洪武例。又奏准公差到京,不在引见例者,鸿胪寺引于承天门外行礼。
按《明会典》:永乐六年正旦,文皇后丧服,皇帝常服御殿,锦衣卫陈卤簿仪仗于丹陛,教坊司陈大乐而不作,百官行礼如洪武例。立春,百官俱浅淡服,于奉天门行礼。又奏准,在外军民官司,及各王府公差人员,在京公、侯、驸马、伯、都督及内官出使随带人员,并各卫所等衙门公差人等到京,除例该引见者照旧外,其不在常例者,俱赴鸿胪寺报名,谢恩,见辞,本寺将各人姓名附簿,仍将各起总数,每日早,另具题本进呈。及引各人于承天门外行叩头礼。又令帝王生日,先于宗庙具礼致祭,然后序家人礼。百官庆贺,礼毕,筵宴。
永乐七年,令谢恩、见辞人员行礼毕,有事奏者,入奏。并定监国朝贺诸仪。
按《明会典》:永乐七年,大寒,早朝,上御奉天门,百官行叩头礼。侍班。俟鸿胪寺官引谢恩、见辞人员行礼毕,驾兴,御右顺门内便殿,百官有事奏者,以次入奏。无事者,退治职务。〈又〉皇帝有巡狩,然后令皇太子或皇孙监国。永乐七年,定:一,朝仪,凡常朝,于午门左视事,其左右侍卫,及在京各衙门官员人等,合启事务如常仪。若皇太子御文华殿,官员人等承旨召入者,方许入。一,庆贺,凡遇万寿圣节、正旦、冬至,先期,皇太子率文武百官,于文华殿前,拜进表文。是日早,设龙亭于文华殿中丹陛上,设驾,大乐,鸣钟鼓。皇太子具冕服,于丹陛上。百官具朝服于丹墀内,行十二拜,如常仪。礼毕,仪仗鼓乐,导表由中门出,皇太子由左门送至午门,还宫。文武百官导至长安右门外,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及近侍官、监察御史,俱乘马,导至三山门外,以表授进表官。百官各回。至期,行告天祝寿礼。是日早,设香案于文华殿丹陛上,设驾大乐,鸣钟鼓如常仪。皇太子具冕服于丹陛上,文武百官具朝服于丹墀内,行八拜,如常仪。其在京文武衙门,遇万寿圣节,礼部同文职衙门,共进表一通,中军都督府同公侯驸马伯、武职衙门共进表一通。正旦、冬至亦如之。其正旦、冬至、千秋节,文武百官于文华殿,行庆贺礼,如常仪。其有王府遣人,诣东宫前行礼,即纳其礼物,宴赏。差来人其应答礼者,奏闻处分。按《续文献通考》:永乐七年十月,上谓行在礼部尚书赵羾曰:北京冬气严凝,群臣早朝奏事,久立不堪。今后朝见毕,欲于右顺门内便殿奏事。尔与群臣斟酌可否。于是羾同夏原吉、胡广等议,奏:每日常朝,上御奉天门,百官行叩头礼,侍班。候鸿胪寺官引谢恩、见辞者行礼毕,驾御右顺门内便殿,百官有事奏者,以次入奏。无事者,退治职务。朔望朝,如常仪。制曰:可。命自十一月朔始行之。
永乐十二年正月朔,以日食,免朝贺。
按《续文献通考》:永乐十二年春正月辛巳朔,日食,免朝贺。先是,鸿胪寺奏习正旦朝仪,上召礼部翰林院官问曰:正旦,日食,百官贺礼,可行乎。尚书吕震对曰:日食与朝贺之时,先后不相妨。侍郎仪智曰:终是同日,免贺为当。杨士奇曰:日食,天变之大者。前代元旦日食,多不受朝。宋仁宗时,元旦日食,富弼请罢宴彻乐。吕夷简不从。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中国羞。后有自契丹回者,言虏是日罢宴。仁宗深悔。今免贺,诚当。上从之。
永乐十三年春正月丙子朔,日食,免朝贺。
按《续文献通考》云云。
永乐二十二年,令大臣来朝,鸿胪寺即皆引见。是年,仁宗即位。百官上表称贺。
按《明会典》:永乐二十二年,令凡方面大臣来朝,鸿胪寺即皆引见。〈又〉昭皇帝登极仪: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公、侯、驸马、伯、文武百官及军民耆老等,上笺劝进者三,令旨俞允。乃命礼部择日具仪。先期,司设监等衙门,于华盖殿陈御座于中。仍于奉天殿设宝座。钦天监设定时鼓,尚宝司设宝案于奉天殿。鸿胪寺设表案于丹陛上。教坊司设中和韶乐,设而不作。鸿胪寺设诏案,及锦衣卫设云盖、云盘于奉天殿内东。别设云盖于承天门上。设云舆于午门外,设宣读案于承天门上,西南向。是日早,遣官祗告天地、宗庙、社稷。上具孝服,设酒果,亲诣大行皇帝几筵前,祗告受命。毕,即于奉天殿前,设香案酒果等物,具冕服,行告天地礼。随赴奉先殿,谒告祖宗。毕,仍具衮冕,诣大行皇帝几筵前,行五拜三叩头礼。毕,诣母后前,行五拜三叩头礼。毕,诣奉天殿,即位。是日早,鸣钟鼓,锦衣卫设卤簿大驾,上服衮冕,御华盖殿。文武百官,各具朝服,入丹墀内,候鸿胪寺引执事官进至华盖殿,行礼毕。赞:各供事奏:请升殿上由中门出,升宝座。锦衣卫鸣鞭,文武百官上表称贺。上命百官免贺,免宣表,止行五拜三叩头礼。百官出至承天门外,候翰林院官赍诏书,用宝讫,鸿胪寺官请颁诏,翰林院官捧诏授礼部官,由奉天殿左门出。锦衣卫于午门前候,捧诏,置云盖中,导至承天门,开读,行礼,如常仪。
仁宗洪熙元年正旦,御奉天殿,朝群臣。
按《续文献通考》:仁宗洪熙元年春正月壬申朔,上御奉天殿,朝群臣。命礼部、鸿胪寺不作乐,群臣止行五拜三叩头礼。先是,礼部尚书吕震请于上曰:陛下初登大宝,天下文武之臣,及海外诸国,皆来朝,宜受贺,作乐,如大朝之仪。不从。次日,震固请。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金幼孜、黄淮进曰:陛下言是。上曰:山陵甫毕事,忍遽即吉。朕明日亦不欲出。震曰:四方万国之人,远朝新主,皆欲一睹天颜。固圣孝诚至,亦宜勉顺下情。上顾士奇四人曰:礼过矣。对曰:诚如圣谕,必欲俯顺舆情,亦不宜备礼。上从之。故有是命。
宣宗宣德四年,令在外大小衙门,遇正旦等节,庆贺礼,俱照洪武初,舞蹈、山呼,行十四拜礼。
按《明会典》云云。宣德九年令,在外各衙门官吏人等,该谢恩者,许在本处望阙谢恩。其有事赴京朝见,待有明文,方许。按《明会典》云云。
英宗正统九年,令广西临边衙门,免来朝。
按《明会典》:正统九年,令广西临边县分,系裁减衙门,免来朝。其须知文册,府州县类进。
正统 年,令进贺表笺,非职官,不得遣。
按《明会典》:正统间,令天下诸司进贺表笺,非职官,不得遣。万寿圣节,三司堂上官自进。冬至等节,许差本司首领官,及所属府州卫所佐贰官进。
代宗景泰元年,定午朝仪。
按《明会典》:景泰初,定凡午朝,上御左顺门。先期,内官设御座于左顺门之北,设案稍南。文武执事奏事等项官员,俱于左掖门内伺候。驾出视朝,各官照班次序立。内阁并五府、六部奏事官、六科侍班官,俱于案西序立。侍班御史二员,序班二员,将军四员,俱于案南面北立。鸿胪寺鸣赞一员,于案东面,西立。锦衣卫、鸿胪寺堂上官,于奏事官班以次面,东立。管将军官并侍卫官,立于将军之西。五府、六部等衙门官,照依衙门次第,出班奏事。通政司官照依常例,引入奏事。三法司官遇有奏事,俱随班。其常日答应,内刑部、大理寺郎中等官各一员答应。都察院侍班御史答应。其馀衙门官,有事者,分管答应。鸿胪寺官赞:奏事毕。彻案,各官退。各衙门如有机密重事,许赴御前具奏。景泰二年,定午朝奏事仪。
按《续文献通考》:景泰二年正月,令午朝,翰林院先奏事。时翰林学士周叙上疏曰:臣职叨班行,伏见永乐、洪熙、宣德三朝临御大班,既退,各衙门即于门上次第说事,君臣相与商确政务,罄尽所言,人怀畏惮而事机不泄,诚密勿庙堂之美政。自正统以来,王振擅权,独立在旁,于是辅弼大臣及近侍官员,不得召对,对亦不敢尽言,以酿成今日之祸。宜令群臣,依旧制,轮流向前说事,庶得吐露肝胆。不从。
景泰三年,定师保等官班次。
按《明会典》:景泰三年,令师保兼官品同者立班,以衙门为次。又令六科都左右给事中内外序坐,书衔俱居御史之左。又令官员人等,至皇城四门下马牌边横过,俱下马。其顺行不系横过,不在禁例。
英宗天顺三年,奏准凡方面官入朝,递降京官一班序立。
按《明会典》云云。
天顺四年,令朝觐官贤能卓异者,赐宴及衣如例。按《明会典》云云。
宪宗成化元年,令每日早朝,许各衙门并公差官具本面奏。
按《明会典》:成化元年,令每日早朝,各衙门并公差官员,具本面奏,及通政司类进本状,各具手本,备开所奉事件,送礼科收照。次日,将收到奏目,并各衙门送到奏题本状,通具奏目,送司礼监交收,以候类进。又令一应奏题,本有旨意者,六部、都察院等衙门抄出,即明白覆奏发落,不许稽缓。若过五日不覆奏者,该科以闻。凡在京文武衙门奏题本,谨封完备,俱差属官捧入左顺门进呈。
成化四年,李秉等午朝失期,诏姑宥之。
按《续文献通考》:成化四年十月,吏部九卿等衙门、尚书等官、李秉等,俱午朝失期,不及入侍,联名上奏待罪。诏尔等常以勤政为言,及朕视午朝,却又怠慢。既引咎,姑宥之。
成化五年,奏准云南长官司,及各府首领官,有边务者,俱免来朝。
按《明会典》:成化五年,奏准云南长官司免来朝。州县裁减去处,止该吏一名赍文,随司府州县官员进缴。其各府首领官,遇边务差占,亦免来朝。
成化十三年,奏定大小官员入朝所带人数。
按《明会典》:成化十三年,奏准文武官员入朝,大臣常川许带官吏头目,每人二名。若遇阴雨,大臣添一人,小官许带一人,各执雨具。又令文武大小官员入朝,跟随办事官吏人等,照出午门例,于长安左右门、承天门、端门各下小木牌进入,出则收回。
成化十四年,令朝参官照品序,立东宫侍卫、舍人,朝贺俱带刀。
按《明会典》:成化十四年,令朝参官员,遇鼓起时,俱于左右掖门外拱候,东西班次,照依衙门品级序,其进士各照办事衙门次序,立于见任官后。〈又〉东宫侍卫,成化十四年,令选官舍一百五十六员名,照旧设随侍营,仍将所选舍人,分为三班带刀,每班五十二员名。内除官舍二员名领班,每朔望,照例轮班。千秋节、正旦、冬至朝贺,三班一总带刀。
成化二十三年,百官素服朝参,免冬至朝贺。
按《明会典》:成化二十三年,宪宗丧服既除,上仍素翼善冠,麻布袍,腰绖,视朝,不鸣钟鼓。文武百官素服,乌纱帽,黑角带,皂靴,朝参。至百日后,始变服如常。是年冬至节,诏免行贺。
孝宗弘治元年正旦,百官行五拜三叩头礼。
按《明会典》:弘治元年正旦,以宪宗服制未及小祥,上服黄袍,御奉天殿,鸣钟鼓,鸣鞭,作堂下乐。文武官具公服,行五拜三叩头礼。次日至十五日,具黑翼善冠,浅淡袍,服犀带,御奉天门,文武官具常服朝参。至禫祭,免朝一日。
弘治三年,彭韶奏:请午朝议经邦要务。上嘉纳之。按《续文献通考》:弘治三年十一月,因彗见,求言。刑部侍郎彭韶言:臣获随午朝,窃见日奏寻常起数,于事无补。愿陛下自今午朝,惟议经邦要务,如大升除、大灾异、紧急钱粮、边关军政、工程、囚犯之类,各令该衙门先期开具事由,候驾御左顺门,就于御前公同计议,取旨奉行。仍乞温颜俯询曲折,如此不惟世事日达于圣聪,而群臣邪正,亦因可见。既不废午朝之典,又可令群臣率作兴事。上嘉纳之。
弘治十二年,令朝班内有諠哗及吐唾者,许序班拿奏。
按《明会典》:弘治十二年,令朝班内,或言语諠哗及吐唾在地者,许序班拿送御前请处。该奏请者,具本奏请。
弘治十四年,令序班纠奏失仪人员。
按《明会典》:弘治十四年,令早朝遇雨,门上奏事,纠举失仪人员序班一员,拿住一员,门上面奏。
弘治十六年,奏准陕西洮河、西宁茶马司大使等官免朝。
按《明会典》:凡边远及有司地方免朝觐,弘治十六年,奏准陕西洮河、西宁茶马司大使等官,俱免,止令该吏赍册应朝。
弘治十七年,奏准都、布、按三司庆贺表笺,不许差杂职官赍进。敬皇帝万寿节、山陵襄事,百官行五拜三叩头礼。
按《明会典》:弘治十七年,奏准今后天下都、布、按三司庆贺表笺,除万寿圣节照例差委堂上官赍进外,其馀冬至等节,如果堂上官差占,照例于本司首领官,及所属府县卫所佐贰官员内差委,不许滥差杂职官员赍进。 是年,敬皇帝万寿圣节,以李肃太皇太后山陵襄事,奏进文武百官服锦绣,于奉天门,行五拜三叩头礼。是岁冬至节,免贺。
弘治十八年,上圣祖母及圣母尊号,以太皇太后服制未满,百官并命妇,俱照成化二十三年例,免贺。按《明会典》云云。
武宗正德八年,令被灾被兵地方,免正官朝觐。
按《明会典》:正德八年,令各处被灾被兵地方,许抚按官预先勘实具奏,免其正官朝觐。若有科敛害民者,仍许提问劾奏。
正德十年,令朝觐官员廉能著称,治行超卓者,赏衣一袭,钞百锭。仍宴于礼部。
按《明会典》云云。
正德十六年,世宗即位,诏百官免贺,止行五拜三叩头礼。
按《明会典》:肃皇帝登极仪: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奉武宗皇帝遗诏,迎上入承大统。次日,皇亲驸马、司礼监太监、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等官,赍捧诏谕金符,驰诣安陆藩府奉迎。内官监工部盖行殿于宣武门外,南向。司设监设帷幄御座于中,尚衣监备翼善冠服,锦衣卫备卤簿大驾以候。四月二十一日早,文武百官出郊,各具青绿锦绣服,迎驾入行殿,朝见,行四拜礼。明日,即皇帝位。先期,司设监设御座于华盖殿,设宝座于奉天殿,钦天监设定时鼓,锦衣卫设卤簿大驾,尚宝司设宝案于奉天殿,鸿胪寺设表案于丹陛上,教坊司设中和韶乐,设而不作。鸿胪寺设诏案,锦衣卫设云盖、云盘于奉天殿内之东,别设云盖于承天门,设云舆于午门外,设宣读案于承天门上,西南向。至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驾由大明门入,至文华殿,省定诏草,钦改年号毕,设酒果于大行皇帝几筵前。上具素服,谒告毕,设香案酒果等物,于奉天殿丹陛上。上具衮冕服,行告天地礼。毕,诣奉先殿、奉慈殿谒告。毕,仍诣大行皇帝几筵前,行礼。毕,诣慈寿皇太后、庄肃皇后前,各行礼。毕,上御华盖殿,文武百官各具朝服,入丹墀内序立。鸿胪寺引执事官进至华盖殿,传旨:百官免贺,止行五拜三叩头礼。传毕,赞:执事官行礼。赞:各供事鸿胪寺正官跪,奏请升殿。上由中门出,升宝座。锦衣卫鸣鞭,钦天监报时,鸿胪寺赞:行五拜三叩头礼。讫,百官出至承天门外,俟翰林院官赍诏,用宝讫,鸿胪寺官奏请颁诏,翰林院宫捧诏授礼部官,由奉天殿左门出,锦衣卫于午门前候,捧诏,置云盖云盘中,导云舆至承天门,开读,行礼,如常仪。 是年,肃皇帝万寿圣节,以武宗山陵未毕,令天下赍进表文,并公侯驸马伯仪宾进贺䌽缎,俱免宣读陈设。
世宗嘉靖元年,奏准失仪官员,应面纠者,御史照旧先纠。若御史不纠,许序班纠,但不许越次。
按《明会典》云云。
嘉靖二年,万寿节,令百官免山呼舞蹈等礼。
按《明会典》:嘉靖二年,肃皇帝万寿圣节,以孝惠皇太后服制未满,先期免习仪。至日早,于奉先殿行孝慈高皇后忌辰祭礼。毕,上服黄袍,御奉天殿,锦衣卫设卤簿大驾如常仪。鸣钟鼓,鸣鞭。教坊司作乐,文武百官具朝服,先行四拜礼,致词。又四拜。免鸡。唱:山呼,舞蹈等礼。表文䌽缎。免宣读陈设。
嘉靖六年,令早朝毕,不许辄便退班。
按《明会典》:嘉靖六年,令凡奉天门早朝毕,圣驾下阶,南行,两班官员不许辄便退班,与御轿并行。亦不许吐唾语话。序班往来巡视,有违犯者,堂上官具奏,其馀即时拿赴御前治罪。
嘉靖七年,定万寿节正旦、冬至及大祀庆成仪。按《明会典》:嘉靖七年,奏准,凡遇万寿圣节、正旦、冬至,大朝贺,先令承天门、端门及左右阙门,守门内外官员,严禁杂人行走。鼓初严,执事官并侍卫官军先入。次皇亲、公、侯、驸马、伯。次在京文武品官,次来朝品官,次内外杂职,次生儒,次外国四夷人,至奉天殿下,文武百官,依品级序立,毋得搀越乱班。礼毕,外国四夷先出,次生儒,次杂职,次文武品官,次侍卫官军及仪从人等,俱尽象马方行,其金水桥东西角门,各添设序班。凡有搀越者,御史序班纠举拿奏,若有市井奸人,假借儒吏衣巾冒入殿庭,锦衣卫官校缉拿。又令凡正旦、冬至、圣节,百官俱于先期之三日,及二日,习仪。正旦、冬至,于朝天宫,圣节于灵济宫。 冬至大祀礼成仪:嘉靖七年,定上大祀庆成,驾还,百官具朝服于承天门外,桥南立,迎驾。随至奉天殿丹墀内,侍立。执事官先至华盖殿前,东西拱立。候上御华盖殿,具衮冕服,升座。鸿胪寺堂上官跪,奏:执事官行礼。鸣赞赞:入班,鞠躬,五拜,叩头,兴,平身,各供事。鸿胪寺堂上官跪奏:请升殿。教坊司乐作。上御奉天殿,升座,乐止。锦衣卫官传:鸣鞭。鸿胪寺堂上官传:排班。鸣赞赞:排班,班齐,鞠躬,四拜,兴,平身。赞:跪。鸿胪寺堂上官于丹陛中道跪,致词曰:公:侯:驸马:伯:文武百官某官臣某等,恭惟圜丘大报载成礼,当庆贺致词。毕,由殿东门入殿内,侍立。鸣赞赞:俯伏,兴,鞠躬,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鸿胪寺堂上官于殿内跪奏:礼毕。传赞:礼毕。锦衣卫官传:鸣鞭。上还宫,百官退。〈又〉议准湖广土官,袭授宣慰、宣抚、安抚职事者,差人庆贺,每司不许过三人。其三年朝觐,每司止许二人。大约各司共不过百人。起送到京者,不过二十人,馀俱存留本布政司听赏。所司辨验方物,造册给批差官伴押到京,礼部验批相同,方与赏赐应付。
嘉靖九年,令常朝礼毕,内阁、锦衣卫官依班侍立,公差官于朝仪有碍者,许注门籍。又以冬至次日行朝贺礼。
按《明会典》:嘉靖九年,令常朝官叩头毕,内阁官于东陛,锦衣卫官于西陛,各以次升立于宝座之东西。锦衣卫官在司礼监官之南,遇有钦差官及四夷人等领敕,翰林院、詹事府、左右春坊、司经局堂上官,轮流一人,捧敕立于内阁官之后,稍上。候领敕官面辞,捧敕官下立于御前,候承旨讫,由左陛而下,循御道边行,授与领敕官,仍回本班立。〈又〉嘉靖九年,题准各文武衙门公差官员,奉有敕书,责限完事,友公所窎远,不便趋朝者,方许于门籍注差,仍开奉何敕书公所系在何处,以便查考。其患病,若止系咳嗽等小疾,于朝仪有碍者,量许注门籍五日。若病非旦夕可愈者,必须堂上官印信手本,开写明白。其有累月不朝,及全司称病者,文官听吏科,武官听兵科,每月终将门籍查出纠举。其屡经纠劾,文官至三次,武官至五次,吏兵二部径自奏闻区处。 旧制,冬至日,即行贺礼。嘉靖九年,分祀二郊,以冬至大报。是日,行庆成礼。次日,行冬至朝贺礼。毕,举庆成宴。本年,再定次日上诣内殿行节祭礼,又诣母后前行贺礼毕,始御奉天殿受百官贺。
嘉靖十年,题准六科,每月给事中二员,凡遇常朝,与纠仪御史及鸿胪寺官,同行查点。
按《明会典》云云。
嘉靖十一年,令朝参官不遵礼法者,即行纠举。又令敕书领缴见辞官员,俱照旧例行。
按《明会典》:嘉靖十一年,令朝参官不遵礼法者,三品以上,具奏处治。其馀即时拿奏。鸿胪寺官通同不行纠举,一体治罪。
按《眉公见闻录》:嘉靖十一年正月间,圣体违和,暂免朝参。该寺题称免朝日久,一应领敕缴敕见辞人员,若俱于御前面奏,恐圣体于视朝之初,起数太多,未免烦劳。欲暂于左顺门领缴等,因奉旨是。夏公言奏云:颁敕必于御前,所以重帝命,可以防诈传旁出之奸。缴敕必于御前,所以达下情,可以防迟留隐匿之弊。至于礼该面辞、面见人员,即遇免朝日期,岂不能少待,而遽然废上下之礼。殆非臣子之心所敢安者。伏望圣裁重降御批,改回前命。奉旨:卿说的是。敕书领缴、见辞官员都照旧例行。如遇雪雨风寒,暂三五日免视朝。日多,准今春该寺奏准事例行。著为令。嘉靖十五年,定进书训录仪。
按《明会典》:进重书训录仪:嘉靖十五年,定前一日,鸿胪寺设宝训实录案于丹墀中,设宝舆香亭于史馆前,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如常仪。是日早,锦衣卫设卤簿驾,史官具朝服,至馆,捧《宝训实录》置宝舆中,鸿胪寺官导迎宝训实录宝舆,用鼓乐,伞盖,从东廊北行,由左顺门外引,由桥南中道行。史官后随,由二桥行至奉天门阶下,由左门入至丹墀案前。捧《宝训实录》置于案,乐作。候香亭宝舆退,上御华盖殿,鸿胪寺官奏:执事官行礼。赞:五拜。奏:请升殿。导驾官前导,乐作。上御奉天殿,乐止。鸣鞭。文武百官,各具朝服,侍班史官入班赞:四拜。乐作。兴,平身,乐止。鸿胪寺官奏:进《宝训实录》。乐作。序班举宝训实录案,以次由中道升,班首官由左阶升。至殿门外,上兴,序班以宝训实录案置于殿中,乐止。班首官跪于案前,赞:史官皆跪。乐作。内侍官举宝训实录案入华盖殿,上复座。赞:俯伏。班首及史官皆俯伏,兴,平身,乐止。班首复位。赞:鞠躬。乐作。赞:四拜,兴,平身。乐止。史官退于东班侍立,文武百官入班。赞:五拜三叩头。兴,平身,乐止。礼毕。次日早,鸿胪寺官诣华盖殿,请《宝训实录》于宝舆。内执事者举舆,由殿中门出,鼓乐前导。监录等官并司礼监,及各监内侍官后从,由奉天门、左顺门、东华门至皇史宬门外。钦遣官以次捧《太祖高皇帝训录》及捧《列圣训录》各尊藏于金匮内,不掩,恭候上亲临阅视,阖固毕,各官以次列阶下,行叩头礼。
嘉靖十六年,更定正旦、冬至朝贺仪。
按《明会典》:正旦、冬至百官朝贺仪:嘉靖十六年,更定前一日,尚宝司设宝案于奉天殿宝座之东,鸿胪寺设表案二于殿东中门外。礼部主客司设番国贡方物案八于丹陛中道左右。钦天监设定时鼓于文楼之上。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奉天殿内东西,设大乐于奉天门内东西,俱北向。至期,锦衣卫陈卤簿仪仗于丹陛及丹墀东西,设朋扇于殿内东西,陈车辂步辇于奉天门丹墀中道,北向。金吾等卫列甲士军仗于午门外、奉天门外及丹墀东西。旗手卫设金鼓于午门外,列旗帜于奉天门外。御马监设仗马,锦衣卫设驯象于文武楼南,东西相向。钦天监设报时位于丹陛之东。鼓初严,百官具朝服,齐班于午门外。鼓次严,引班官引百官,并进表人员,及四夷人等,次第由左右掖门入,诣丹墀,序立。钦天监鸡唱官司晨一员,于文楼下西向。锦衣卫将军六员,于殿内之南,北向。将军四员,于丹陛四隅,东西相向。其馀侍卫将军,各分立于殿陛等处如仪。鸣鞭四人,于丹墀中道左右,北向。金吾等卫护卫官二十四员,于丹陛之南。六员于丹墀之北,俱东西相向。陈设方物,鸿胪寺司宾署丞一员,彻方物案,鸿胪寺序班十六员,于丹陛中道左右。外赞、鸿胪寺鸣赞等官十二员,于丹陛及丹墀东西。纠仪御史十二员,于丹墀之东西。殿前侍班锦衣卫千户六员,光禄寺署官四员,序班二员,传呼鸣鞭锦衣卫百户四员,俱于殿中门外东西相向。导表六科都给事中二员,序班二员,于表案左右。掌领侍卫官三员,于殿内,东西相向。锦衣卫正直指挥一员,于帘右,东向。百户二员于帘下,左右相向。捲帘毕,即趋出殿门外,各豫立以俟。鼓三严,执事礼部堂上官并内赞鸣赞一员,陈设表案,并举案。序班五员典仪,鸿胪寺司仪署丞一员捧表,礼部仪制司官四员展表,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二员宣表、致词并传制等项。鸿胪寺堂上官五员捧宝,尚宝司官二员导驾,六科给事中十员,殿内侍班。翰林院官四员、中书官四员、纠仪御史四员、序班二员及各遣祭官,俱诣华盖殿外,候上具衮冕,升座,钟声止,入序立。遣祭官以次复命讫,各趋入丹墀班。礼部堂上官跪奏方物,并请上位看马。候得旨,复位。鸿胪寺卿跪奏:执事官行礼。赞:五拜叩头。毕,赞:各供事鸿胪寺卿跪请升殿。驾兴,导驾官前导,尚宝官捧宝前行,中和乐作,奏圣安之曲。上御奉天殿,升座。导驾官立于殿内柱下,东西相向。侍班翰林官立于东导驾官之后,中书官立于西导驾官之后,纠仪御史序班分立于侍班官之下,尚宝官置宝于案分立于导驾官之上。乐止,鸣鞭,报时,鸡唱。讫,外赞唱:排班。班齐。鞠躬。大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内赞赞:进表。大乐作,导表官导表案至殿东中门止,序班举案入置殿中,退立于东西柱下,乐止。赞:宣表目。礼部堂上官并宣表目官,诣殿中跪,宣毕,各叩头退。赞:宣表。展表官取表,同宣表官诣殿中跪。外赞赞:跪。众官皆跪。宣毕,展表官分东西先退,内外皆赞:俯伏。大乐作,兴,平身,乐止。宣表官退。序班举案置殿东,外赞赞:跪。众官皆跪。代致词官跪于丹陛中道,致词云:公侯驸马伯文武百官某官臣某等,
词与洪武间所定同。
贺讫,外赞赞:俯伏。众官皆俯伏,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传制官诣御前跪奏传制,俯伏,兴,由东门靠东出,至丹陛之东,西向立。称:有制。外赞赞:跪。众官皆跪。宣制,
制与洪武间所定同。
宣讫,外赞赞:俯伏,大乐作,兴,平身,乐止。赞:搢笏,鞠躬,三舞蹈。赞:跪。唱:山呼。百官拱手加额曰:万岁。唱:山呼。曰:万岁。唱:再山呼。曰:万万岁。赞:出笏,俯伏,大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鸿胪卿诣御前跪奏:礼毕。鸣鞭,中和乐作,奏定安之曲。驾兴,尚宝官捧宝,导驾官前导,至华盖殿,乐止。引班官引百官人等,以次出。序班彻方物案,所司设黄幄于丹陛上,陈王府及勋臣、总兵官、外夷所进马匹于丹墀内。礼部并鸿胪寺官立于丹墀东,候上易便服,御黄幄,甲士行礼毕,礼部官诣御道中跪奏:御马过。奏毕,复位。候马过,诣御道中跪,奏:马过毕。驾还宫。
嘉靖十八年正旦,以皇太后未南祔,御奉天门,百官具公服行礼。
按《明会典》:嘉靖十八年正旦,以章圣皇太后未南祔,上具翼善冠,黄袍,御奉天门,鸣钟鼓,奏堂下乐,鸣鞭,百官具公服行礼。八月,万寿圣节以南祔未久,行礼如正旦仪。
嘉靖二十一年,令圣节、正旦、冬至俱先赴朝天宫习仪。
按《明会典》:嘉靖二十一年,令圣节、正旦、冬至俱赴朝天宫习仪。凡正旦节,自十二月二十八日起,至正月二十日止,百官俱吉服,通政司不奏事。冬至前三日、后三日,圣节前三日、后三日,俱吉服,通政司亦不奏事。凡朝贺,班首致词官例用勋臣,有缺则礼部题请钦定。凡进贺表目,亲王各一通,各处挂印总兵官各一通,朝鲜国王一通,南京礼部等衙门一通,浙江等布政司、按察司,直隶府州等衙门各一通,南京中军等都督府一通,中都留守司、浙江等都司、直隶卫所等衙门各一通。凡大朝贺,先期,礼部移文各衙门,取具执事等官职名,并陈设仪卫等项数目,榜揭习仪处所,以便供事。
嘉靖二十五年,奏定应朝官员事例。
按《明会典》:凡应朝不到官员,系堪存留人数,患病者,查实,准令复任。丁忧者,查明,准令守制。其不系患病、丁忧者,以逃论。嘉靖二十五年,题准方面等官,应朝逃回者,行各抚按备查因何事故。如有赃私实迹,严行本处官司,提问追赃。照依律例,从重问拟。
穆宗隆庆元年,令亲王朝觐礼久不行,今后不必具奏,礼部通行各王府知会。
按《明会典》云云。
隆庆二年,增纠仪序班二员。诏皇太子于文华殿门东间,受群臣朝贺。
按《明会典》:隆庆二年,题准丹墀纠仪序班添二员。〈又〉宣德九年,令皇太子千秋、冬至节,亲王及天下五品以上衙门,遣官进笺者,同在京文武百官,诣文华殿,行贺。东宫旧在文华殿南面受朝,嘉靖间,以文华殿为上位,临御别殿,改覆黄瓦。隆庆二年,册立皇太子,诏于文华殿门东间设座,受群臣朝贺。百官于文华门外,列班朝贺。
隆庆四年,题准两广不用兵郡县官员,俱令依期入觐。
按《明会典》:隆庆四年,题准两广见在用兵,要查某处事势危急,及各省地方,果有灾伤贼情,事势重大,正官必不可缺者,量留数员料理。其一切零贼小灾,及两广不用兵郡县,俱要责令依期入觐。
隆庆六年定以三六九日视朝
按《明会典》云云。
神宗万历三年,题准常朝该日,记注起居史官四员,列于东班各科给事中之上,稍前,以便观听。
按《明会典》云云。
万历四年,议定五府都督官常朝班次,又议设序班纠举諠哗者。
按《明会典》:万历四年,议准五府都督官常朝班次,不当入侯伯班,仍照殿班,立于锦衣卫官之后,稍上。待锦衣卫堂上官诣金台边北,司官于台下各侍立,仍与南北司无执事官同班,而序于其上。又议准于左右掖门内,各设序班,分立东西,与原设催促入班序班二员,一同纠察。有諠哗说话者,即时记认。候奏事毕,一并纠举。
万历五年,定诸司朝觐仪。按《明会典》:凡天下诸司朝觐官,自十二月十六日始,鸿胪寺官陆续引见。二十五日以后,每日常朝,方面官入至奉天门前,随班行礼毕,于文班内序立,视常朝官品级各降一等。知府、知州、知县及诸司首领官吏、土官衙门把事、土吏人等,俱于午门外行礼毕,东西分班序立。正月初一日,大朝会以后,方面官于奉天殿前随班序立,知府以下奉天门金水桥南,仍分东西序立,其行礼俱如常朝仪。〈又〉万历五年,定凡朝觐,两京府尹行太仆寺、苑马寺,卿、布、按二司俱于十二月十六日朝见,外班行礼毕,由右掖门至御前,鸿胪寺官以次引见。其盐运使及府州县有司官吏,浙江、江西,十七日。山东、山西,十八日。河南、陕西,十九日。湖广、南直隶,二十日。福建、四川,二十一日。广东、广西,二十二日。云南、贵州,二十三日。北直隶,二十四日。各朝见外班行礼毕,仍至御前,鸿胪寺官引见。如遇是日免朝,各官止于外班行礼,候御朝之日,仍补行引见礼。二十五日以后,例该常朝,除两京府尹照京官品级,一体行礼序立外。其行太仆寺、苑马寺卿、布、按二司入至皇极门前,随班行礼毕,于文班内序立于京官之下,各以次递降一等。知府、知州、知县及诸司首领官吏、土官衙门把事土吏人等,于午门外行礼毕,东西分班序立。正旦朝贺,各官俱入殿前行礼。其馀升殿日期,行太仆寺、苑马寺卿,布、按二司仍于殿前随班,各降一等,序立。盐运司、知府以下于金水桥北,东西序立,其行礼俱如常仪。凡朝觐官见辞、谢恩,不论已未入流,各具公服行礼。正旦朝贺,各具朝服,但不许僭著朱履。凡遇常朝,俱穿本等锦绣服色。凡奖赏廉能,先期,内官设御座于会极门之北,设赏案稍东,文武执事奏事等项官员,各具吉服,并序班,引廉能官员,各具青锦绣服。至期,俱于左掖门内斜廊面北序立,管将军官、侍卫官俱于会极门礓下立。候驾出,上升御座,听传呼,内阁并执事奏事等项官员,由大礓下序班,引廉能官由斜廊行,至东廊小礓下面,东立。候管将军官并侍卫官、鸿胪寺掌印官以次立于御座东,西向。鸣赞一员立于御座东,西向。将军四员,分立于御座南,北向,各立定。内阁并执事奏事等项官员,至大礓上。鸿胪寺掌印官赞:入班。各官照班次序立。鸣赞赞:鞠躬,行一拜三叩头礼。毕,内阁并吏部、都察院堂上官、礼部、锦衣卫掌印官、吏科都给事中、掌河南道御史、礼部郎中,俱于御座西面东序立。侍班御史二员、序班二员,俱于御座南面北立。执事序班四员,于赏案稍南面西立。鸿胪寺掌印官赞:奏事。赞:起案。序班举赏案置于御前,稍南。赞引廉能官,序班引廉能官,立于案南,照班次序立。鸣赞赞:跪。廉能官跪。鸿胪寺掌印官赞:吏部等衙门过。吏部、都察院、吏科都给事中、掌河南道御史过中,跪。吏部堂上官奏:后面跪的是廉能官,见在应朝某省某等官某等若干员,奉旨引来听候奖赏。奏知。奏毕,起身,一躬,入班。鸣赞赞:叩头。廉能官叩头。候天语奖谕,承旨叩头。上说与他每赏赐,还与酒饭吃。鸿胪寺掌印官并礼部郎中承旨毕,鸣赞赞:叩头。廉能官叩头毕,起身,一揖一躬,序班引下。鸿胪寺掌印官赞:起案。序班举案置于原所。吏部、都察院堂上官、吏科都给事中、掌河南道御史过中,跪,致词:仰惟皇上,留心吏治,泽被生民。臣等不胜庆忭,叩头称贺。鸣赞赞:叩头。吏部等官叩头。毕,起身,一揖一躬,入班。鸿胪寺掌印官过中,跪奏:奏事毕。候驾兴,各官退。凡大班纠劾,朝觐官考察存留者,鸿胪寺官引上御路跪,法司及科道官各露章纠劾怠职之罪,朝觐官,俱俯伏免冠,待罪候旨。如奉旨免宥,随即加冠叩头,连呼万岁。次日谢恩,仍前朝参。凡朝觐官事完,辞朝,两京府尹行太仆寺、苑马寺,卿、布、按二司外班行礼毕,仍照前引见,面辞。盐运司、知府以下等官,止于外班行礼。万历六年,议定锦衣卫及都督班次。
按《春明梦馀录》:初制,惟以品定班次。其后稍为变易,勋臣在西上面东,不与百官齿。左班面西,侍立一品、二品为第一行,三品次之为第二,四品、五品京堂次之为第三,宫坊、五品、六品次之为第四,翰林、六品、七品次之为第五,两房、中书次之为第六,此为一段。其下六科为第一,吏部第二,中书舍人第三,此为一段。其下则御史第一,五部次之。自此以下品级官制,紊不可纪矣。右班面东侍,则锦衣在前,五军都督府次之,其后七十二卫指挥等官。其北面行礼班,次则公侯驸马伯,列三班于前,去文武阶次稍远。其下则文武两班同上御道左右分立,一品、二品为第一,三品第二,四品、五品、京堂至翰林、七品在小九卿六品之上。宫坊、六品在小九卿五品之上。宫坊五品,在大九卿五品之上。讲读学士,在大九卿四品之上。惟让佥都少詹学士,在佥都之上。至于六部郎官,往时或叙衙门,一吏二礼,其下则户兵等部。右班武臣,当以都督为先。自嘉靖以来,锦衣权重,又陆朱诸公,皆以三公重衔官,在都督之上。故立于首。万历戊寅,朱太傅已没,掌锦衣者俱都指挥等官,相沿旧规,仍立前列。其后遂有争议。部中以锦衣贵重,竟不能持可否。乃令锦衣仍前立行,稍下。都督立其后,稍上。然非正礼也。
万历七年,谕衍圣公不必朝参,张真人免其朝觐。按《明会典》:万历七年,谕衍圣公以万寿入贺,朝廷待以宾礼,不在文武职官之列,不必朝参。是年,谕张真人,方外之流,无民社寄,其朝觐免行。
万历九年,题准衍圣公及颜、曾、孟三氏子孙,止许三年一次入贺,于朝觐年行。
按《明会典》云云。
万历十一年,增设序班三员纠仪。
按《明会典》:万历十一年,令于金水桥边增设序班三员,北向站立。俟东西两班站定,各于班末熟视,有回顾耳语、咳嗽吐唾者,即时纠举。其京堂四品以上,翰林院学士及领敕官,俱不面纠。
万历十二年,令朝参日,照常纠仪。
按《明会典》:万历十二年,议令吉服朝参日期,除祭祀斋戒不面纠外,其馀照常纠仪。又令参将见朝在京营者,照京官仪,不赞跪。在外者,照外官仪,赞跪。失仪,俱面纠。 近仪,凡早朝鼓起,文武官各于左右掖门外序立,候钟鸣,开门,各以次进,过金水桥,至皇极门丹墀,东西相向立。候上御宝座,鸣鞭,鸿胪寺官赞:入班。文武官俱入班,行一拜三叩头礼,分班侍立。鸿胪寺官宣念谢恩、见辞人员,传赞午门外行礼。毕,鸿胪寺官唱:奏事。各衙门应奏事件,以次奏讫,御史序班纠仪无失仪官,则一躬而退。鸿胪寺官跪奏:奏事毕。鸣鞭,驾兴。百官以次出。近例,朝觐外官及举监人等,不许擅戴煖耳入朝。
悯帝崇祯五年十一月,朝贺礼毕,复阅马。
按《春明梦馀录》:大朝毕,上暂退至谨身殿,更便服,于殿外丹陛上,设幄。群臣盛服侍班。御马监之马,云锦成群,每马各有名牌,壮士控之,由东过西,最为盛观。其制始于嘉靖中,至后久不举行。崇祯壬申十一月初十日,冬至,郊祀。十一日,百官入贺朝毕,复一阅视。是日阅马三百三十三匹。〈又〉大朝会,用乐工六十四人,引乐二人,箫四人,笙四人,琵琶六人,箜篌四人,𥱧六人,响四人,头管四人,龙笛四人,杖鼓二十四人,大鼓二人,板二人。戴曲脚幞头,衣红罗生色画花大袖衫,涂金束带,红罗拥项红结子,皂皮靴。每朝贺之日,和声郎预先陈乐于丹墀、百官拜位之南,北向南上。上将出,仗动,和声郎举麾唱曰:奏飞龙引之曲。上升座,乐止,偃麾。赞礼唱:鞠躬。和声郎唱曰:奏春风云会之曲。乐作。百官拜毕,乐止。国公升殿,和声郎唱曰:奏庆皇都之乐。乐作。国公出殿门,复位,乐止。赞礼唱:鞠躬。和声郎唱曰:奏喜升平之乐。乐作。百官拜毕,乐止。伺上位兴,和声郎唱曰:奏贺圣朝之乐。乐作。上还宫,乐止。百官捲班,和声郎引乐工以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