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送李屯田倅丹阳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西津秋晚度归艎,新领监州建礼郎。
蚤伏(道光本作有)能名动江左,重闻谣咏入朱方。
部中句曲三茅阜,境上吴门二陆乡。
官近仙都家在望,锦衣此日倍辉光。
大茅山1066年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茅山
一峰高出众山颠,疑隔尘沙道里千。
俯视烟云来不极,仰攀萝茑去无前。
人间已换嘉平帝,地下谁通句曲天。
陈迹是非今草莽,纷纷流俗尚师仙。
中茅山1066年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茅山
翛然杖屦出尘嚣,鸡犬无声到泬寥。
欲见五芝茎叶老,尚攀三鹤羽翰遥。
容溪路转迷横彴,仙几风来得堕樵。
兴罢日斜归亦懒,更磨碑藓认前朝。
小茅山1066年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茅山
扪萝路到半天穷,下视淮洲杳霭中。
物外真游来几席,人间荣愿付苓通
白云坐处龙池杳,明月归时鹤驭空。
回首三君谁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风。
将赴南徐任游茅山有作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丹阳太守意何如,先谒卿始下车。
展节事君三黜后,收心奉道五旬馀。
回寻灵药逢芝圃,欲叩真关借玉书。
不用从人问通塞,天教吏隐接仙居(明王僖弘治句容县志》卷八)
句容道中1066年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
荒烟寒雨暮山重,草木冥冥但有风。
二十四年三往返,一身多(张本作长)在百忧中。
中茅峰石上徐锴篆字题名1066年 北宋 · 王安石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茅山
百年风雨草苔昏,尚有当年墨法存。
祇恐终随峄碑尽,西风吹烧满秋原。
卫尉少卿刘公墓志铭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八一、《郧溪集》卷二一
卫尉少卿刘公既卒之明年二月甲子,将葬于润州延陵县某原,其孤凯列公之美行,驰私奴趋京师,请铭于著作郎郑某。
于是考公之遗录而叹曰:「呜呼,刘公可铭也夫」!
公讳忠顺,字某,赠刑部侍郎讳简之子。
其曾大父讳崇鲁,仕江南李氏宣州观察推官
大父讳晟。
公以明经赐第,补潭州攸县江宁府句容
丞相王钦若言公之能,遂为句容
大理丞,知江州德安资州资阳县,三迁国子博士通判袁州,权知建昌军,选为三门发运判官,又三迁驾部员外郎,连刺解、坊、邢三郡。
三司使王拱辰荐,入为度支判官
出为夔州路转运使,赐金鱼紫袍。
又徙两浙路,迁主客金部、司郎中,知蔡州,改卫尉少卿,知泉州,移福州
坐失所举夺卿,罢归延陵
嘉祐四年,上亲享太庙,复用为司勋郎中
公曰:「吾老矣,乌能以白发浼外庭」?
遂不起。
后二年,以疾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公乐易而爱人,君子人也。
为治宽而不废,察狱必尽其恕,疑者尝抵于轻。
初为资阳邑,有史氏田自唐时以葬贫死者,岁久豪猾稍盗耕之,灭冢万馀。
公收掩遗骸,尽斥耕者,复取为葬田,邑人怀感。
及在建昌,暴水夜至,坏民舍,公募工操舟以援其溺,处之署内,朝哺夜眠,如其故庐。
死,吊祭藏瘗,又以库钱给其家。
发官富民所畜悉粜饥者,活数十万人。
其最后居夔州,以南州溱溪诸郡皆用黔中吏为守,垂涎相残,类为不法,恶民得以伏山林,挟群獠入劫,无岁无之。
公既至,即出兵至境,呼其番人告之曰:「宜悉缚恶民送府,我言于天子,赦汝罪,不则尽灭汝种」。
番人畏恐,皆听命。
公遂言群獠为盗,过在恶民,可赦不问,而南川缭边,独不择守臣,宜询用武人,提兵以障南服。
朝廷用其议。
公又以天子之命,召酋人宥之,刲羊酾酒,与之燕乐,皆呼舞出誓言,愿世世保边。
由是奸宄尽破坏,远民苏息。
公之治状类若此者多,其概主于仁爱,宜其有厚报于富贵,以遂其功。
晚而连蹇,卒以穷废,家贫,借屋以居,旁无长物
予尝忧之,数遣书致问,而公方饮酒啸歌,自放乎田野间,其心休休然,若据大厦、味九鼎,前有鼓钟金石嘈嘈,乐而不厌者,则予又为之释然喜笑,何其有馀裕哉!
公能为神仙引导熊蹲虎跃之术,颜发甚壮。
尝过宛丘,以语予,而予未之能志也,悲夫!
长安县张氏。
子男夙,故江宁府溧水簿;
凯,漳州漳浦簿;
纯,忠州丰都簿;
统,虔州信丰簿。
长女早世,次适都官员外郎臧论道,次适南康军星子宾王,次在室。
铭曰:
恂恂刘公,不刿其刚。
力于厚下,有发惟臧。
还田陇丘,义感过儿。
汝孰为溺,方桴予之。
汝孰为饥,裹往饴。
蛮夫齧边,携其符支。
刈其孽牙,靡耳以随。
惟公有为,俾民是宜。
胡然聱牙,老于故居。
食无腴田,处无完庐。
我施维丰,我行维屯。
不飨于身,利其子孙。
江宁府句容县厅壁记 北宋 · 徐积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八、《节孝集》卷二八
县令之设,其本在乎教化,听讼决狱,盖其次也,给敛期会簿书,一切又其次也。
古者以年行选民,置为乡官,所以佐令教化也。
乡官出入闾巷,朝夕与民从事,与其家人无殊,故能知其伪,察其疾苦也。
汉高祖入关,天下犹未定也,已置乡官矣。
洛阳董公壶关湖城三老,此辈论议皆有益于人之天下,何况区区一县乎?
其后,贤有道者处之甚众,如爰延辈,教化之风皆其身之所自出,其益可知也。
后世乡官虽存,而名实与古异矣。
县令者,孤立于上,而下无所辅
又其官劳事剧,竭尽一身之敏,而日力不给,则教化者固其有所不迨也。
将欲教之,必先养之。
使夫农者安于农,商贾者安于其商贾,是所谓养也。
知夫农本,而不知夫商贾者市井之本,则小民何依焉?
故或依于农,或依于工,或依于商贾行旅。
各得其所依,则各得其所养,然后教化可行,刑罚可省,患盗者可以息盗也。
然不虞之戒,不可不戒。
盖民之所恃而为安危者,城郭也。
若夫篱堑不施,关键不设,戎事不讲,武备不修,岂可以言几乎?
习于其故而已矣。
则令之方略威信,其所蓄积而设施者,不可以无素也。
虞翊之于朝歌贺齐之于会稽,即其人也。
县令者不可不重处之者,不可不思,不可不勉也。
句容者,因山为名,以其山形句曲而自容也。
取其容不取其曲,斯为正人矣。
正人者,天下之福也,而况至于一县者乎。
容者非自容也,所以容物也。
所恶夫自容者,为其患得患失之也。
安有患得患失而弗为弗正者邪?
安有弗正而弗阿弗随、弗残弗害者邪?
则正而容民者,真县令之事也。
代县治行名迹见于吏民者,晋之刘超、宋之孙谦之周洽之辈是也。
景德中,我外父太常博士王公实绍厥后。
其后相绍而处者,盖有人焉。
越至于今,有慎大夫者,所居不茍,故取前人名氏列于厅事之壁,意者近乎史也。
览其名氏,问诸父老,必有叹息而后言者,遗爱可知也。
诸君子不泯矣,来者勉之。
大夫,端人也,严而能怒。
昔者彭泽令陶公遣一力给其子,戒之曰:「此亦人子也,宜善待之」。
嗟乎!
如陶公之用心,肯有暴人之亲、虐人之子、营己之利者乎?
如此则上不负于朝廷,下不负于赤子,孽不积于其身,殃不遗乎其子孙。
知利其身而不知恤其子孙者,岂不哀哉!
故因大夫之恕而及乎陶公之恕焉也。
度人经集注序治平四年八月 北宋 · 陈景元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九
夫空洞浮光,浑沦未判,大道之将化,故玄文发于中天,虚无之乍凝,乃妙气结乎碧落。
字方一丈之广,势垂八角之芒,粲粲煌煌,光华炜晔。
是时元始之降舍柏陵,五老之环侍云坐,遽命天真皇人规模槃屈,仿像夺真,疏成诸天隐书,编作五方灵范。
混元龙汉之载,藏郁罗紫微之宫,演为三十六部尊经,分为万二千图箓,天章云篆八会之书,莫不祖焉。
昔在始青天中,宝珠之内,讲集灵宝之教,拯拔天人之伦,玉晨君㖟之以序,其首尾秘于上馆,约四万劫一传,誓不轻泄于下世。
于是龟台金母,悯阳九百六之灾,亲礼玉京,恳请流布。
洎乎轩辕黄帝问道于峨嵋之阴,稽首皇人,载传宝训。
,有句曲葛玄访道会稽郡,祈真上虞山,遇太极诰使之驾,降灵宝众经之帙,斯为上品,最先㖟焉。
厥后修诵之士浃于寰区,隐韵秘音,世莫能究。
齐之严东首为注解,仰推梵气之旋箕,俯测酆都之泉曲,布诸方册,表里焕然。
若非洞阐幽微,曷由条达宗旨?
遂使向风之客,抉塞启窾,随性发明。
及有唐道士薛幽栖挥绂青城,毓真衡岳,真解序说,明白存修。
继有太清供奉李少微、西华法师成玄英各撰注疏,援引内音,而拾遗补阙,事理悉备。
景元总角慕道,少探玉经,不揆蔽蒙,辄敢编缀。
今于四家之说删去重复,精选密义,纂成四卷,庶免多惑云尔。
治平四年岁次丁未仲秋望日序。
按:《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首,道藏本。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叙 北宋 · 陈景元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九
大洞真经》三十九章,品目尊严,冠三洞宝经之首。
灵章秘祝,玉检隐书,载之详矣。
粤自西城总真君、南极紫元君降授清虚真人,清虚传授南岳魏夫人,曰:「子自不在山中隐身清斋、虚中吐纳者,则《大洞真经》不可妄读也」。
所以尔者,妙音九彻,真声高唱,文气与玉虚参玄,霞味与太阳俱畅,动唇发吐则玉华立至,讽咏灵句则携契太上,静止接拱则紫房自观,思念所期则触类感动。
所以七祖获福,受箓仙宫,越从幽鬼,俱宴朱陵
斯文高妙,控驾晨举,乘景龙之上道,非风尘流俗之所当为也。
若在俗中读之者,则三官北帝微乱其音,景聆气秽,不得明响上清,声参紫极之灵房矣。
青要紫书》,中央黄老君云:「得见《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便白日升天」。
而有修之者,积年无成,便谓经之不真,此皆坐由东华无金简之目,金阙无玉札之名,真灵不为其降,而为天魔所来,故有不感之效,徒得神经,万亦不成矣。
向使先奏金简于青宫,奉玉札于帝皇,得给金晨玉童、西华玉女侍卫灵文,普下诸天诸地,三界称善,咏章万遍,岂有不致琼舆紫軿之感邪!
此经降世,唯句曲杨许真人王屋司马练师逮历世高道之士,皆遵禀科格,盟𧵥相传,口授讽诵之诀,密付混合之微,故得名书金格,蹑景上清。
今也,真风湮散,伪隐山栖,道范不闻,师资礼废,教法衰弊,莫甚于斯。
景元总角出家,弱冠访道,游历仅三十载,纲领十有馀年,老归茅山,结庵忏悔。
自叹道缘蹇薄,尘业深重,虽孜孜教典,而未遇真师,欲诵《洞经》,讵敢开韫?
于是澡雪身心,静务恭洁,广求古本,先自考详,沉嘿披寻,反覆研搆,一句一字,未尝越略。
或两义相乖,弥增回惑(如「发细」作「发烟」之类是也。)
或偏傍儳改,字体浮杂(如「栖」作「」、「哥」作「歌」之类是也。)
此盖盗写私传,相承讹谬。
遂将前辈修习之本前辈谓三洞法师观妙先生朱自英、三洞法师冲妙大师皇甫希及,皆诵《洞经》,并天圣年中人。)
山藏本,比对隐书,辄撰音义,兼疏同异,粗解所疑。
弗敢示诸法义,聊自记其所览。
三月斋心,缮写《洞经玉诀》一帙,晨夕瞻礼,仰俟灵人依科授受,以偿夙志也。
按:《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卷首,道藏本。
王开府行状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八、《公是集》卷五一
维王氏得姓于周灵王之子晋,晋既仙去,而世人指其族曰王家。
其后剪以秦将显。
东汉处士霸,霸生孙甲,徙居于祁,自是太原王为著姓。
元魏时,固为广阳侯,侯二子:神念,神感。
神念避乱南奔梁,神感北事齐,而其家散处宋间,子孙蕃盛。
至丕又徙开封陈留通许镇。
镇后为咸平县,今为开封咸平人者,公之高祖也,世以赀雄。
曾祖太师公,祖中令公,皆好义周急,畜德不显。
至考韩国公,仕为江宁句容县
后以公贵,赠皆太师封大国,追封曾祖妣李氏义宁郡太夫人,祖妣张氏同昌郡太夫人,妣张氏同昌郡太夫人,赵氏会宁郡太夫人,李氏吴兴郡太夫人
吴兴出也。
少奇警力学,能文词。
天圣八年进士仁宗廷试,以为天下第一,时年十九。
将作监丞同判怀州,改颍州,以吴兴忧去官。
继丁韩国公忧,居丧摧棘,杖乃能起。
景祐二年,服除,改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
建言朝享太庙祝文著后姓非是,请止以谥别之
废后郭氏卒,诏葬以后礼,既启菆,天子以上元御楼观灯。
公以谓春秋大夫智悼子卒,未葬,公燕于寝,杜篑谏止之。
君于臣义且若此,矧后生虽见贬,而死被尊礼,宜有恩也。
请罢元夕灯燕,俟十七日遣奠,仍禁士庶声乐。
三年,充三司盐铁判官赐绯银鱼袋。
五年,权同修起居注,转右正言
宝元二年知制诰,充北朝正旦国信使
明年,赐三品服,判太常礼院、同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駮事,同知审官院勾当三班院
公言广南幅员千里,邻控蛮獠,而节制所总,止桂、广二州,边阻势离,蛮或窥犯,缓急不及事。
请仿唐制,以东路之广、潮,西路之、容、邕,分五管以密援。
疏上不报。
其后十年,侬智高广州,又二十年,李正德陷邕、廉、钦,于是人思公言而服其识。
明年,充益、梓路体量安抚使
是时两川荒馑,公私凋残。
既至,奏蠲逋负,阅官吏良否,多所进绌之人,人大慰说。
蜀郡媪某氏,多赀无子,一孙才数岁,媪意以赀厚其弟,顾难于其妇,乃诣郡诬妇不善抚吾孙,愿出之。
狱具,公至,立姑妇于庭,置儿其间,儿急趋母。
公曰:「岂不善育也」?
媪伏诬状。
又里民孙氏产力钜万,死而子幼,其妻念门户事,请其兄经理之。
嫉者或告其畜禁物,州用坐长法,以徒当其兄。
且诬其妻不睦于夫,常祀神咒诅,将以义绝出之。
公曰:「良人已殁而妻以罪出,甥家犯禁而舅为共犯,非礼律意,闻见所无」。
皆奏正之。
二事,人夸以为神明。
未还,拜翰林学士
庆历元年知审官院
明年同知贡举
契丹之盗边,常为塘水所限。
是年春,其使刘六符谓馆伴贾文元公曰:「南朝塘泺,何为者也?
一苇可杭,投箠可平。
不然,决其堤,十万土囊遂可路矣」。
时言事者亦请涸其地,耕以养兵。
仁宗以问公,对曰:「兵事尚诡,彼诚有术,不应以语敌,此六符誇言耳。
设险为国,先王所不可以已,而祖宗之所以限敌骑也」。
仁宗深然之。
其后神宗复尝问之,公对如是,神宗曰:「正朕志也」!
是北敌以王师问罪元昊,故谋为牵挠,勒兵境上,使六符为不可得之求耳。
七月富文忠公再报聘。
既行,继有诏附文忠以赐六符文忠疑国书与政府口宣及诏语或参差,至中路启书,果异,遂倍道驰还,叩閤门请对。
公方考试后殿仁宗急召谕之曰:「毋须同列往,独视之」。
公归院与文忠议,一夕易其书诏,大要以强中国绝后日牵制为意。
前此敌书,有太宗皇帝「于有征之地才定并汾,以无名之师直抵燕蓟」之语,一时莫知所答。
公独请问曰:「臣知其故」。
曰奏书云:「太宗尝驾并郊,匪谋燕垒,于是贵国刺梅里求致书行在,而反潜假其援兵。
既交石岭之锋,遂举蓟门之役」。
仁宗喜曰:「乃自有本末」。
执政曰:「非王某该详故事,殆无词也」。
十月,敌泛遣萧阶来议事,公实馆伴,阶因请为我禁元昊犯边,而指在求赂。
是时朝廷亦已厌兵矣,及阶行,燕于班荆,始诏公许阶,诚能约束元昊,则当班师,可缘诏语付阶。
公以诏书予之,使常得持以邀我,非便。
但详谕阶而已。
还奏之,仁宗善之曰:「唐之回鹘恃功,王室难制,几有之也」。
起居舍人
十二月知开封府,踰日都城肃然。
明年上元,故事,籍尝为盗恶少,每至是拘之狱,公呼谕遣之。
曰:「倘更为官得盗,当除尔籍」。
皆拜而去,五夜无警。
三月,以谏议大夫御史中丞
李用和以元舅除宣徽使,意不满,不谢。
居数日,除彰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公言:「杜审琼太祖太宗舅,事两朝有劳,然终不至宣徽使,祖宗所以保后家也。
用和无功贪骄,而陛下名器听其所欲,恐非所以全安之。
欲报母后,厚赐之可也」。
判国子监,请辟锡庆院以广学宫,因请车驾视学
夏文庄公经略西师久无功,移疾归淮西
未几,召为枢密使
公言无忠谅之节,专为身谋,当要重之任,不深惟报效,而以疾为辞。
今遽擢起,是避事为得计也,无以厉世。
又入对极论之,而仁宗未省,遽起,公引帝裾毕其说,遂罢
石介作《庆历圣德诗》所颂一事也。
苏舜钦子美监进奏院,鬻故牍得缗钱数千,夜召朋友宴集,客或为《傲歌》,有「醉卧北极遣帝扶,周公孔子驱为奴」云者。
公弹劾之,遂坐黜。
又言:「中书枢密院总天下机务,职分不明,执政之臣,劳而无功。
日五鼓趋待漏院,阅文书以待陛奏,退集议,归已近午,数刻之间,占书施行未既,已逼再集讲明日事矣。
酬酢有不逮,何暇安危远虑哉?
古所谓三公坐而论道,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则繁简固有节奏。
请以今事细例孰者归之有司」。
仁宗既用公之议,升章献明肃章懿章惠皇后祔于真宗室,因言:「艺祖孝章皇后尝正位号,而祀别室,非是。
亦请升配」。
时不见用,至元丰中,卒如公议。
李良臣陷于敌,数年来归,议相六室,复閤门故职。
公言:「良臣虽能终自拔,前不死战为贼俘,实有罪。
今加宾叙,无以示后。
李广名将,陷匈奴得还,议当斩,赎为庶人。
苏武不屈节,白首归汉,才得典属国
古之驭将法义如此,良臣宜待后效」。
兴国绍宗铸铁象,妄言灾福,惑众聚财,士女倾赴之,以金银器饰投诸冶,中贵人督作,宫掖出赀佐之。
公以为:「西师宿边,而财费于不急,动士心,起民怨」。
诏立还中使,禁止之。
又言四月朔太阳当亏,经典所忌,请罢游幸西苑
诸后既升祔,赐群臣帛有差,以公由翰林学士迁,特命倍赐与学士等。
公曰:「不敢以臣废法」。
屡敦谕,讫不受。
天章阁待制滕宗谅庆州,以边事用度无艺,军费几屈,公累疏之,逐宗谅岳州
五年,馆伴北朝回谢使。
六年,复拜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权三司使
公言:「太祖时兵十二万,太宗时十八万,章圣时四十万,今遂倍之。
兵在精不在众,冗数坐食,非计也。
三司虽总财用大计,而事实在外。
太原大名永兴帅臣,各带计置一路粮草」。
是冬请补外,改侍读学士兼龙图阁学士亳州,改郑州
明年三月,转给事中
七月,移澶州
明年,拜尚书礼部侍郎,坐举张得一罢职。
是年河朔大水,民流亡,朝廷分河北为四路,各置帅。
公以本官充高阳关路安抚使,知瀛州
至则为方略,振哺全活甚众。
皇祐元年春,复两学士
五月,充永兴路都部署安抚使知永兴军
七月,改河南府兼西京留守
十一月,转户部侍郎河东安抚使,知并州兼本路计置粮草。
四年,还朝,知审官院,充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判太常寺
公在经筵,每进读,必以古义反复劝上,以傅当世之事。
仁宗迩英阁置《太玄经》、蓍草,顾曰:「宫中每阅此。
卿亦知其说乎」?
公具对本末,因曰:「愿垂意《六经》、正史,此非帝王所宜学」。
翌日已彻去。
五年,知贡举
至和元年,充三司使,充回谢北朝国信使
见敌主于混同江,敌每岁春帐于水上,置晏钓鱼,惟贵族近臣预,一岁盛礼在此。
每得鱼,必亲酌劝公,又亲鼓琵琶以侑之。
谓其相刘六符曰:「南朝少年状元,入翰林十五年矣,吾故厚之」。
使还,除宣徽北院使
言者以公是行,遇正旦使宋撰于靴淀,撰与敌使争不直,公实与会。
即改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嘉祐二年,移秦州
羌族瞎药木征唂厮啰,连衡更出,岁为边患,公以威信诱服,皆请吏修贡,西境无事。
知河南府,知定州
八年,英宗即位,拜兵部尚书
治平二年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
京师大水,公上《治平政鉴》十篇,大概谓宜寅天尊祖,慎威福,判真邪,爱民兵,以答天诫
神宗即位,拜太子少保,遣中使李舜举诏曰:「卿曾献忠先朝,今宜有辅不逮者」。
公约《政鉴》之义,上《圣政备览》十篇。
明年检校太傅宣徽北院使再任。
熙宁初,西边久无事,而疆吏产谋造端,公极陈所以绥怀之者。
夏人果使横山族杀保安守将杨定,继遣使以其主谅祚讣至。
公请选勇辨士诘取害定者,羌果送之,戮于境上而受其使。
未几,边将又遣兵攻羌境,羌复犯我庆州,我亦取其蒙古城
公知边患未有艾也,复上疏言章圣得潘罗支而继迁之患息,仁宗得唂厮啰而元昊衰。
今横山五族与吐蕃董毡等众族,世受王命,今宜以恩信深结之,可得其用,是夷狄攻夷狄之道也。
又请按求唐韦坚裴耀卿水运以实关中
唐引粟江淮为回远,今可漕太仓,则比唐为易,其言道路甚悉。
常因日蚀,上天下形势、忧勤启圣、为政先后三论。
召还,有大臣语公曰:「今大新百度,能少默当进矣」。
公谢曰:「士固欲得位以行其志,然未闻枉志以求位也」。
遂论新政
谓青苗、助役,皆县官渔利;
谓诸役法困民,惟衙前籍上米石使相助,若可行以代吏禄,然是竭良民以养浮浪。
公于是不得留京师,去留守南都
四年,判河阳
五年,再判河南府
八年,还朝,兼中太一宫使
言今天下兵分隶所谓三十六将,臣观其人,皆斗将而已,仓猝当误事。
又言国马大事,监牧不可废;
交阯邕管,罪不可赦,宜募兵江湖,使习风土,便器械,赋刍粮于荆闽,则无劳费。
公恳求閒退,章八上。
元丰元年检校太尉南院宣徽西太一宫使
赐金方团带,先茔得置寺,皆异礼也。
归居洛阳,面辞,陈天下利害有人所难言者。
执政而下,侍从馆阁士大夫,皆为诗以美其行。
三年,彗出西方,诏求直言。
公上疏,大要以爱民省事为本,愿振滞淹,伸冤枉,蠲逋负。
大享明堂,诏入陪祠。
既毕事,召对曰:「北门常须旧德,而卿故治也,当再劳卧镇之」。
又屈指数曰:「某年召卿归矣」。
时三路籍民为保甲,下户皆不免,日聚教之,提举官禁令苛急,河北保甲往往为盗贼,百十为群,州县不敢以闻。
公极论其弊,谓非止困其财力,害其农业,所以使为不良者,法驱之也。
将恐浸淫为大盗可忧,愿蠲裁下户。
于是主者指公沮法异国论。
公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
章入不已,天子始悟保甲之为盗也。
六年三月,拜安武军节度使再任。
八年三月今上即位,拜彰德军节度使
公再至魏,前后求退,章累上,不许。
七月寝疾,诏遣中使国医临视。
二十三日,薨于府第之正寝。
讣闻,两宫惊悼,遣使慰恤,赐予甚厚。
又朝中贵人护丧归洛,以开府仪同三司告其第。
公仪观端秀,动容步武,皆有规度,语韵如钟。
于书无所不观,博杂涵茹,而折衷于孔氏。
为文章浑厚清伟,尤长于比事俪辞。
平生奏章,皆自为之,至老不以属人。
宾客喜清谈论文,诵讲古人词草及国朝典故。
少遭天下无事,仁宗向意经术,奖用文学士,公翱翔出入,论思谋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指切权近,发明时政无回隐,侃侃谔谔,白首逾壮。
故逮事四朝,多见纳用,而眷遇深渥,在朝廷清涂要地,践履周遍,外之名都大镇,多再至者。
所至首访民所同患,所同欲,废举之,专以恺悌之情与人休息,人是以安乐之,去而思之深也。
两蜀、魏、定皆立生祠。
士大夫皆曰:「王公之志,虽不得坐庙堂行之,然内外五十馀年,凡诏告于上,设施于外,其及物者盖多矣」。
累典贡举,遇士有大体,号为得人
公少喜道家说,其于颐生练气,盖有自得之者,故年益高,神明益彊。
临终且索笔草奏,求舆疾归洛,奏成而目瞑,词气不乱。
或泣于傍,犹摇手止之。
兄弟十人,从子孙众多,以公官、以公嫁者数十人。
疏族寒士有谒必厚之。
薨之日,橐无馀赀,而孙犹未有官者。
公娶薛氏,资政殿学士简肃公之女,追封平乐妹,今封和义郡夫人
子男七人:未名而卒者四人;
仕而卒者二人,曰正甫奉议郎,曰端甫大理评事
次曰晋明,今为承奉郎
女八人:在室而卒者三人,嫁朝议大夫程词恭、朝奉郎任公裕孙亚卿而卒者三人。
今二人之婿,曰节度推官石宗彝、宣德郎吕希亚。
孙男七人:秉文景文,并承务郎
文,假承事郎
贲文,尚幼;
馀早卒。
女三人。
曾孙男女三人。
公所著内制外制集各五卷,奏议十卷,文集七十卷。
王氏世葬开封府开封县苏村,至公始葬其考韩国公尉氏县柏子冈
今又卜之地,得于河南府河南县教忠乡府下里,而曰得公薨之年十二月甲申吉,乃葬公焉。
公旧名拱寿,唱第日,仁宗面赐今名。
谨具公世系官事始终,上尚书省,移于太常,告于太史氏。
谨状。
酬耿天骘见寄 北宋 · 郭祥正
 押词韵第一部
我思昔人言,处世犹大梦。
尘编堆床头,抚事聊一诵。
兴衰系时运,贾谊尔何恸。
又思东方朔,为鼠知不用。
谁怜胯下儿,能领百万众。
势去竞诋排(原作排诋),功成乃歌颂。
人情岂相远,此理古今共。
桓桓耿夫子,策射金榜中。
老彼涧底松,未作明堂栋。
暂来令句曲,寻仙造深洞。
摩挲瑶琪花,借问谁所种。
开落既忘年,一奏熏风弄。
诗言此归隐,不恋五斗俸。
何时定挂冠,我愿为仆从。
句容澄上人群玉轩求诗 北宋 · 李之仪
 押词韵第十四部
日日不离山,爱山终不厌。
因地端有来,及此若尚欠。
当轩出巑屼,昏膜遽效砭。
枝撑檐楹窄,明灭烟云暂。
幽禽时一鸣,隐约隔天堑。
早闻群玉峰,世境未易占。
却应三昧力,易致兹可验。
便拟绝高深,两足恐不赡。
幻化浪攀缘,胶扰窘囊槛。
会须揖清风,方暑对枕簟。
留别句容簿 北宋 · 高坦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岩下相逢不忍还,狂歌醉酒且盘桓。
仇香莫问神仙事,天上人间总一般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 《西溪丛语》:熙宁间江宁府句容簿,失其姓名,至茅山,遇道人高坦,被发跣足,与簿剧谈饮酒终日,书一诗留别而去,莫知所之。)
蒋氏夫人墓志铭元丰三年十二月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一、《陶山集》卷一六
金坛蒋氏者,其父讳
春秋七十又五。
元丰三年,以季夏癸丑卒,以季冬庚申葬。
墓在登龙之乡,其夫颍川府君积中之兆。
男四人:孟曰献臣,次衮,次亢,次京。
孙男七人:孟曰廓,次度,次庶,次赓。
献臣早卒。
其三孙未名。
女五人。
孙女五人。
曾孙男女五人。
夫人立德,不骄不吝,无所专妒。
资于事父以事舅,而舅曰尊我;
资于事母以事姑,而姑曰亲我。
又能以义相其夫,以仁道其子。
舅姑既没,府君实赖夫人经理其家。
盖事常豫立,问奴以耕,而非春鸣之所惊;
问婢以织,而非蛬之所促。
卒以积日累劳,殖陈氏之宗。
其后府君弃世,夫人春秋高矣。
方兹时,亢耕,兖学,廓、度、庶、赓,亦举进士
已而,廓、度相蹑登科,朱丹其门,实游吾馆。
廓颇朴茂,度也翘俊可喜。
释褐东归,拜伏堂上。
夫人蓬然白发,玉云可鉴,视二孙之立,青袍凌草,邑闾荣之。
熙宁岁在单阏,勾吴大饥,夫人令子为食于路,与里之饥者;
又壝其地,以掩暴骼数千百人。
君子闻之,不多其子而多其母也。
廓今为江宁府句容县主簿,度试秘书省校书郎
斋戒授书,以状乞铭于予,且曰:「吾母生于遐方晦里,无爵位名号,光显以死,当得君言以信于后」。
余悲其意,不得而违也。
铭曰:
婉娩玉女,姤我金夫。
媲德合善,以同而车。
克生孙子,珠玑在庭。
勿惮勿投,慎垂之旌。
庶几有傿,以妥厥灵。
江宁府山崇禧观碑铭绍圣三年十月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三、《景定建康志》卷四五、乾隆《句容县志》卷四、《句容金石记》卷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四
东南之望曰句曲山,盖华阳洞天,地肺福地,易迁含真之所宅,司命童初之所治。
晋、宋以来,得道之士,二许、杨、陶,遗坛故宅,犹有存者。
宫观十二,崇禧总之。
国家灵承天心,敷锡民福,锼金之虬,镂玉之简,妙真之香,丹素之词,岁修常典。
间遣王人,设官以提其纲,赐田以瞻其众。
宜其宫阙壮丽,列圣下居,廊庑深严,万灵侍卫
至者悚然,有以移其视听;
居者肃然,有以洗其心志。
仙科秘范之所出,宝章灵篆之所宗。
而希夷淡泊之门,寂寞无为之教,学士大夫未之或讲,州县政事又非所先。
田租所入,悉笼于官,道侣计口而赋粮,有司互券而出纳。
方斗筲之钩考,孰土木之暇议?
上下顾望,岁月因循,屋颠而不持,榱故而不革,圮废而不兴,垣颓而不作。
宝文待制何公君表元祐中,以趣向背时,提举西京崇福宫,居金陵,尝至山中,熟知其弊。
绍圣亲政,召对便殿。
明年,移镇于此,伸发曩志,议营缮之。
商英谪莅管库,公侔图以授商英曰:「子于道家之学博且久矣,凡向背与开阖之不如经者,其悉据古考正之」。
商英视图,南面三门,则道俗出入之所由也;
三清、北极、本命三殿相直,而玉皇殿乃在东隅。
商英谨按老子之书曰:「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者,清气之治也,其天为清微,其境为玉清,其天尊为元始,其帝为玉皇。
所谓道者,气之纯清也,其天为禹馀,其境为上清,其太上为大道玉晨君,其帝为天皇。
所谓天者,气之积清也,其天为太赤,其境为太清,其太上为老君,其帝为北极。
本命者,支干之神,以统于北极者也;
北极者,天中之枢,以承玉皇者也。
今以北极次三清,以本命次北极,而玉皇居左,非道之序也,神而来格,亦莫安于其位矣。
请先玉皇而后北极,而左本命。
三门者,神灵之所由也,非祠醮则阖之。
东建道院,西设宾馆
如此,则尊卑不相乱,道俗不相淆,人神不相杂矣。
公曰:「善乎论也!
兹山宫宇,古今废置不一,道术之士有在于是者亦已多矣,曾亡一人以三气、三天、三尊、三帝之说辩正升降者,岂崇无而复静者,或阙于群有之用;
造有以致动者,或昧于至无之体?
代正移句容县,如子之议,因而完之矣」。
明年五月玉皇殿成,奉安之日,有双白鹤终日徊翔远唳其上,于是上清大洞法师刘混康与其授箓弟子曰:「异时白鹤常以三月十八日来集,或有或无,亦不常也。
今殿成而鹤降,非何公崇敬之诚,默与真契,其何以召此祥?
请绘公像于别室,以永我邦人之思」。
已事而求记于商英,乃序而系之以颂曰:
一气之先,强名自然。
致虚为道,运道成天。
三彰一隐,一立三全。
分为九气,列为八埏。
峨峨茅峰,东南之望。
帝居道祠,于山下上。
厥初经营,先后错爽。
何公正之,灵报如响。
仪仪者鹤,来自云霄。
谁其驾之,于焉逍遥。
气合太冲,神游泬寥。
鉴观在下,德馨孔昭
宫室绚绚,岩谷焕焕。
风马霓旌,侯止侯燕。
维山有祥,维国有良。
天子万年,赉及四方。
何公于藩,百治皆具。
神之听之,亦惟公故。
锡尔嘉谷,宜其邦人。
介尔多祐,耆宁厥身。
邦人感仰,绘公之像。
配山久长,以对景贶。
按:《山志》卷二五,正统道藏本。
乞冬炭疏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四○、《山谷全书·别集》卷一二、《豫章先生遗文》卷六
道人家风,滴水滴冻。
坐则芦穿膝,立则雪齐腰。
虽然凡圣同居,事无一向;
要且拆篱补障,共过三冬。
句曲为诸人,遇缘不可空过。
新移夫子元丰间 北宋 · 叶表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六、《句容金石记》卷四
元丰二年己未四月,予领兹邑,祗见吏民,且询风俗。
客有兴而言曰:「是邑也,据华阳地肺之胜,因山容句曲之名,南揖绛岩,北带长江,东达吴会,西隶建康,编户四万,物产之瑰奇者不可殚纪,秦汉而下高尚而羽化者八十馀人,实江左之上游,六朝之遗风,其英灵秀发,亦可谓挺特而雄伟者矣。
宜其多道艺卓越之士,风化比邹鲁,而其俗乃以儒为耻。
自我宋有天下,以文致治,百有馀年,海隅遐陬不识兵革,释耒结绶,入为公卿,而此邦之人能以仕进者不过一二,岂万室之众,独无俊乂海隅遐陬者哉?
顾养之之具未全,而道之之方未至耳。
若今不我谋则已,今既谋及,敢以为请。
县之南孔子,庙貌仅存而学馆污陋,不足以容弦诵,而常为虚器;
庙之南有弊驿,荒榛芜秽,不可以寓宾从,而徒藏奸妖。
愿迁旧庙之卑下以易弊驿之爽垲,而董葺之,协卜之吉,不亦善乎」!
吾应之曰:「夫民俗之不率,上化之未孚,有学而士不游,有馆而宾不止,微子之言,益令之耻」。
上其议于曹,曹可其议于府,以官钱二万三千徙而新之,不累月而馆学成。
于是士之游其间者数十馀人,宾之远至者如归。
嗟呼!
学校之不修,令之罪;
既修矣,而道不讲,为士者宜何如哉!
是非特所以识废兴,且告其后之人,无为互乡所嗤也。
子瞻双石1092年夏 北宋 · 秦观
 押词韵第十五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天镵海滨石,郁若龟毛绿。
信为小仇池,气象宛然足。
连岩下空洞,鼎张彭亨腹。
双峰照清涟,眉镜中蹙。
疑经女娲鍊,或入金华
炉熏充云气,研滴当川渎。
尤物足移人,不必珠与玉。
道旁初无异,汉将疑虎伏。
支机亦何据,但出君平
奇礓入华林,倾都自追逐。
我愿作陈那,令吼震山谷。
一拳既在梦,二驹空所欲。
大士舍宝陀,仙人遗句曲
惟诗落人间,如传置邮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