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寄廉仲载 宋 · 王洋
吾州阿载志尚古,瓦豆铏羹列尊俎。
存心淡泊自有馀,过眼浮华俱不与。
但知古人力可到,不管今人弃如土。
白头老子举叹嗟,黄口小儿方靳侮。
淮田平衍真乐所,地远溪山老清苦。
天教置子一壑中,句曲海东疏药圃。
道中小吏三四家,邑前傍海饶桑麻。
初疑一饭不可饱,那知岁久今为家。
别君十年劳肺腑,遣问寒温访儿女。
一书还我报何如,志老益坚无软语。
喜君书语谈古人,身虽隔远心相亲。
扁舟何日载樽酒,共泛清江千尺纶。
户部乞禁铜器劄子 宋 · 李弥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四九、《竹溪先生文集》卷三
契勘自来鍮石铜器法令,私有非不严密,而民间铸造贩卖滋甚。且以铜钱一百文足为率,变造成器物,十两卖钱仅一贯,获利至厚。如浙东路绍兴府、温、台、明州,浙西路临安、平江、镇江府、湖、秀、常州,江东路建康府句容县、信州,福建路福、泉、建州,江西路虔、吉州丰城县、临江军新淦县等处,铸造铜器尤盛,销毁见钱不可胜计。若不早行措置,为害愈大。今相度欲乞将诸路见存鍮石铜器物,除道释功德像、钟磬铙钹铃杵,及士庶之家照子、腰带襻、鞍辔结束、真古器及高丽之物(伪造者非。),诸军所用铜锣铃铎见存者,许令存留,后来更不许铸造。其馀铜器,仰指挥到日,限一月拘收。并于逐州军资库桩管,具数申取朝廷指挥,如首纳违限,或尚敢隐藏铸造贩卖,即许人告捉,依法断罪。如州县容庇,并仰监司按劾。至如民间不可阙用之物,乞仿旧法,及斗斛等例,就官铸造,给卖施行。
题茅山胡道士琴月卷 南宋 · 江宾王
押侵韵
皎皎松上月,泠泠手中琴。
一弹飒灵飙,再弹驱层阴。
铿然发清响,窅皛延馀音。
流光复徘徊,空林转萧森。
象器无乃泥,天人谅何心。
邂逅若有得,俯仰还自吟。
太音寄寂寥,内景涵静深。
山空夜将宴,微露沾衣襟(清曹人袭乾隆《句容县志》卷一)。
句容县重修夫子庙记(绍兴二十四年三月) 南宋 · 江宾王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六、《江宁金石记》卷五、《句容金石记》卷五
乡校不可一日废也,尚矣!青衿逸城阙,郑诗以为刺;下车修庠序,汉史伟之。盖申孝悌、厉贤材、取士论政、养老飨宾,悉由于此。故君子于其兴废也,有以知国之盛衰,见人之贤否。句容旧有夫子庙,栖县之南,谨按古碑,立自唐开元十一载。我宋之兴,文物隆盛。元丰二年,叶公领县,病其卑陋,且恶俗不喜儒,相庙之南有驿焉,宽闲亢爽,面对三峰,佳气胜概,可坐而致,于是断然徙之。夫革故取新,固自可喜,然民犹狃于旧俗,能以仕进者寡。粤自政和改元,太师益国秦公预乡贡选,以职事寔来,负伊皋之器,怀孔孟之业,讲解六艺,启迪后知,时肄业者咸得折衷。春诵夏弦,彬彬然有洙泗之风。自是命乡论秀赐第于庭者,肩磨袂属,登枢府、践华胄,抑有其人。呜呼,师儒之训,其效至于是耶!独是历时滋久,庙貌昏翳,黉舍倾毁,非所宜称。东平龚涛仲山履行端方,饰吏治以儒术,凡有施设,知所先后。绍兴壬申,以右奉议郎出宰。谒庙之初,喟然叹曰:「创于前者欲美而彰,承于后者欲盛而传,今乡校若此,有忝厥初,人其谓何」?越明年八月,乃率僚属,鸠工赋役。仪门正殿,讲堂精庐,雄深巨丽,规模宏伟。而又揭大观八行之碑,图益公一德之像,乃左乃右,各有攸居,栏宇屹然,可瞻可仰。闰十二月丁亥告成,集生师宾佐以落之,且举释菜礼以祭于先圣先师。笾豆簠簋,列于殿庑,升降进退,济济跄跄。父老来观,低回留之而不忍去。多士欲镌石纪之,以无忘今之德,猥以见属,宾王忝桑梓,义不获辞。然天下之事务,其大者远者则可书,不然徒写琬琰奚益?春秋之世,鲁僖公能修泮宫,有史克者作颂,铺张扬厉,惟叙其采芹采藻献馘献囚而已。至若栋宇时制,则略而弗言,意固有在矣,矧今日之事哉!吾知令之意不在挈楹计工、夸耀一时也,盖欲后进方领矩步,升堂入室,敦诗书、阅礼乐,然后发策决科,致君泽民,以继踵先达,益知教化之所自来。其所务者远且大,诚可嘉也,于是乎书。
按:弘治《句容县志》卷九,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元应善利广济真人祠记(绍兴十一年三月) 北宋 · 李弥纶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三
雨旸晦明之候,丰穰荒歉之数,皆系于阴阳,司于人物,非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者,孰能嘘吸变动、宰制役使之耶!岁己未夏六月,天台郡大旱,禾稼将槁,遍走群望,不应,民以怨嗟。郡请通军州事李汇诣桐柏山崇道观,迎元应善利真人像入城祈祷。将至山,云气四合,风雷倏起,左右骇观。及境,雨泽沾足,遂获秋成。郡考覈自政和间始称之,因兼前后累有灵效上之,朝命褒称「善利」。郡人欢呼,愿书其事。按载籍,真人周灵王之子,晋乔或其字也。灵王有子三十八人,晋,太子也。尝以谏疏陈川泽之说,后受飞解之道去,入缑氏山,遗言将宾帝所。《图经》云为右弼真人,登侍帝宸,司天台水旱,故一方之人敬事,且有期应也。陶隐居称:「桐柏山在会稽东海,内有金庭,诚不死之福乡。方圆四十里,常有黄云覆之。木则苏玡琳碧,泉则石髓金浆,其山尽五色金也。孙兴公赋云:『天台盖山岳之神秀,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也』」。陶隐居又称:「越桐柏之金庭,吴句曲之金陵,养真之福境,成仙之灵墟」。其诗云:「三宿丽天序,二金标地灵」。《真诰》载真人往来吴越,栖宴两金,其说甚详。惟真人生能以阴阳事物之理、利害休戚之说告于王,厌世上宾,邈数千载,犹能以雨旸惠泽及于民,轻举远游,拥云气,跨飞龙,出乎六合之外,而灵通妙应,肸蚃之报,一皆曲应人寰,真人之道亦传矣。予所以考详而并载,非特宠兹上贶,为一方之荣,盖欲夫为道啬精神,光德业,久而不替,可以赞化育,参天地,灵为星辰,妙为造化,而为吏为民者知幽冥之间不可欺昧。天地鬼神,鉴之在上,质之在旁,精诚之应,速于影响,善恶之报,显如黑白,如是之不可诬也,庸可以不书!绍兴十一年三月初一日记。
按:《天台山方外志》卷二○,光绪刊本。
上国用五策奏(绍兴五年十二月) 宋 · 王俣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六、《续资治通鉴》卷一一六
兵革未息,屯戍方兴,大计所入,充军须者十居八九,此国用所以常乏。当讲究长策,细大不遗,斯为尽善,庶几日增月积,渐至富实。臣愚见略陈五事:一曰去冗食之兵,二曰损有馀之禄,三曰收隐漏之赋,四曰补销毁之宝,五曰修平准之法。臣闻兵贵精不贵多,兵多而不精,则冗食者众,冗食者众,则勇怯不分,勇怯不分,则战无必胜。是冗食之兵不唯徒费粮饷,乃取败之道。故治军之法,战兵之外,车御、火长、牧人、工匠之属,皆有定数,舍是则为冗食。今日财用所出,尽于养兵,然其閒未尝入队、不堪披甲者甚多有之,竭民力以养无用之人,非计也。不如委任将帅,尽加澄汰,付之漕臣,籍荒闲之田,计口分受,官为借贷,给与牛、种,使之垦辟。仍且与减半支给钱粮,俟秋熟之时,便罢请给,一岁之后,量立租课。且以万人为率,每岁所减米十馀万石,钱四十馀万缗,绢布五万馀匹,况又有租课所入哉!储此以养战士,非小补也。艰难以来,流品猥众,进用殊常,而制禄之数一循旧法,理宜不给。欲乞应内外文武官俸给等以缗计者,自百千以上,每千减半,有兼职者通计,并候事平日依旧。如此,则裁损虽众,不及小官,恕而易行,夫复何患?自军兴以来十年于兹,财用所出,大则资之民力,其次则资之商贾,无不自竭以奉其上。唯是释家者流一毫不取,邑以千计,郡以万计,不稼不穑,坐食吾民,其隐漏税赋,暗损国计,不知其几何也。臣谓宜酌古今之意,权急缓之宜,使之输米赡军,人岁五㪷,依税限送纳,凡居禅坊及西北流寓者,特与蠲免。于以少舒民力,不为过也。自艰难以来,饶、虔两司鼓铸遂亏,而江浙之民巧伪有素,销毁钱宝,习以成风。其最甚者,如建康之句容、浙西之苏湖、浙东之蠡越,鼓铸器用,供给四方,无有纪极。计一两所费不过十数钱,器成之日即市百金,奸民竞利,靡所不铸。一岁之閒,计所销毁,无虑数十万缗,两司所铸未必称是,加以流入伪境,不知几何。已明诏有司,申严铜禁,屏绝私匠,自今以始,悉论如律。除公私不可阙之物,立定名色,许人存留,及以后官铸出卖外,其馀一两以上,严立罪赏,并令纳官,量给铜价,令分拨赴钱监,额外鼓铸。国家平昔无事之时,在京则有平准务,在外则有平货务,边计之馀,内裨国用,无虑二十万缗,其效固已可见,况今日师旅方兴,用度日广。欲乞先于行在置平准务,次及诸路要会去处各置平货务,以广利源,诚非小补。俟其就绪,置使领之。此五事者,傥有可采,乞令有司讲究条画,排斥浮议,断以必行。
题周文矩唐宫春晓图(绍兴十年五月) 北宋 · 张澄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二、《珊瑚网·画录》卷一、《续书画题跋记》卷一
周文矩《宫中图》,妇人、小儿,其数八十一,男子写神,而装具、乐器、盆盂、扇、椅、席、鹦鹉、犬、蝶不与。文矩,句容人,为江南翰林待诏,作士女近周昉,而加纤丽。尝为后主画《南庄图》,号一时绝笔。他日上之朝廷,诏籍之閟阁。《宫中图》云是真迹,藏前太府卿朱载家,或摹以见馈。妇人高髻,自唐以来如此;此卷丰肌,长襦裙,周昉法也。予在峤南,于端溪陈高之裔见其世藏诸帝像,左右宫人梳髻,与此略同,而丫鬟乃作两大鬟,垂肩项閒,虽丑而有真态。李氏自谓南唐,故衣冠多用唐制,然风流实承六朝之馀。画家者言,辨古画当先问衣冠车服,盖谓是也。绍兴庚申五月乙酉,澹岩居士张澄题。
会稽先贤祠传赞下 其十一 晋葛仙公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七
仙公字孝先,讳玄,丹阳句容人。从左元放受《九丹金液仙经》,常服饵,求长生,能绝谷,连年不饥。曾游会稽,有贾人从海中还,过神庙,庙使主簿因以函书掷贾人船头,如钉著板,拔不可得。还达会稽,辄以报仙公。仙公自往取之,即得也。语弟子张恭曰:「吾不得治作大药,今当作尸解去。八月十二日申时当发」。至期,衣冠入室而卧,气色不变。弟子焚香守三日三夜,夜半中忽大风起,发屋折木,声响如雷,烛灭。良久风止,然烛,失仙公所在,但见衣在而带不解。以其学道得仙,故号曰葛仙公。今会稽有仙公钓矶及鍊丹井,具在(事载葛稚川《神仙传》及《晋书·葛稚川传》及《图经》。)。赞曰:
先生丹术,咫尺云路。治鍊弗时,蝉蜕而去。苔矶碧井,今有遗处。风静月明,倘一回顾。
会稽先贤祠传赞下 其十七 梁贞白陶先生 宋 · 史浩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一七
先生字通明,讳弘景,丹阳秣陵人。十岁得葛稚川《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永明中,脱朝冠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许之,敕所在月给伏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饵。止于句容之曲山,立馆号华阳隐居。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先生晚年,一眼有时而方。梁大同二年卒,年八十五,颜色不变,香气累日,谥贞白先生。案《内传》言,先生尝遐遁东迈,改名氏曰王整,宫称外兵。会稽陶宴岭有先生遗迹,岭由此得名。又上虞县钓台山,夏侯曾《地志》言,先生尝乘槎钓于山下潭中(事载《南史·隐逸传》及《内传》及《图经》。)。赞曰:
公来山阴,史氏弗传。遐遁东迈,盖见内篇。青嶂碧潭,遗迹粲然。翔鸾舞鹤,来往翩翩。
题句容酒肆壁 宋 · 李天才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青裙白面哄挑菜,茅舍竹篱疏见梅。
春事隔年无信息,一声啼鸟唤将来(元蒋正子《山房随笔》)。
隐静山新建御书毗卢二阁记 南宋 · 韩元吉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七、《南涧甲乙稿》卷一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并江而南,自建业历姑熟,其山之著者曰隐静,介于句曲、九华之间。初无奇形异态,以峻拔表见于外,而涧壑逶迤,草丰木茂,五峰错立,如高人胜士超然迥出于埃壒,非世俗所得而有也。山之寺曰普惠,栋宇宏丽,佛事焕列,足以称其山。寺之长老曰妙义大师道恭,当乾道三年,住山二十有四腊矣,禅学疏通而持律严甚,足以称其寺。恭之始来也,寺既圮于盗,因撤而新之。筑大殿,植二楼,峙杰阁于南,辟丈室于背,周廊重庑,环室数百,无一榱一桷仍其旧者。恭尝自叹,以为积此岁月,其志愿之力粗已伸矣,而寺故有阁藏三朝御书百有二十轴,规制卑陋,不足妥宸章宝墨之重。客过而问之,恭则𢥠然曰:「吾敢后此哉?是以庋天子之书,非有朝命、郡邑之请,惧不可为尔。可自为耶,可自为今为矣」。于是鸠工庀材,夜以继日,岁十二月乙未,阁亦新焉。先是阁之建实嘉祐三年,郡人郭祥正为之记,谓其甲于寺屋也,乃以卑陋易之,则其兴造加于旧,率可知矣。明年三月告成,恭来言曰:以楹数之从衡为七十四楹,以尺度之高下为七十尺。中以庋御书,后为复阁,以安毗卢遮那之像。左右飞阁,道壁涌千佛,栏楯四合,可以周旋瞻望作礼,围绕在我教中毗卢遮那广大楼阁等一切处。使昧者于此,不劳弹指,同入如来大光明藏。而云汉昭回,炳耀大千,实我导师矣。愿并记之。盖宋室至太宗皇帝,悉平僭乱;章圣登封降禅,以告成功;仁宗偃武修文,跻于极治。万几馀间,始得游意翰墨。三圣奎画,在世为多,高出唐贞观右,颁之天下,以镇夫名山川。惟隐静以梁慧严师杯渡道场,获受此赐。建炎初,贼张琪巢焉,书以仅存,是有神物阴拱而护之。今道恭典治此山,能竭己力,美轮奂以侈上施,又崇像设,益阐其师传。用钱凡四百万,积工凡万一千有奇,而佛像之费不在焉。志勤而意广,诚可嘉者。尝读《华严》,考所谓善财童子求善知识,自妙峰极海岸国,展转南行,盖百一十许,最后始登毗卢大阁,方能了知一切庄严自在境界。然是童子初入胎时,七宝楼阁已现其家,乃见世尊逝多林中重阁故在,而山巅水涯,城郭市肆,人天仙鬼,诸聚集相,奔走殆遍,是遭文殊调剧不悟。自今回观,可发大笑。恭之不起于坐,既已庄严佛土矣,而最后因缘,犹示此阁。善财不生,弥勒未见,将与文殊义为同异,必有能辨之者。特以御书在焉,则甚大而光明矣。道恭笑曰:「然。所以求子而记者,此也」。遂书以为记。
渔樵 宋 · 侯蕃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渔樵结伴住山溪,蓑笠生涯路不迷。
洞口桃花春水满,峰头槲叶夕阳低。
故人莫遣寻严濑,太守何须说会稽。
换得酒来歌得曲,大家不惜醉如泥(清张绍棠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卷一八中)。
华阳山堂落成 宋 · 诸葛舜臣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小筑菟裘石磴间,登临极望意苍然。
三更栗叶中峰雨,四月桃花一洞天。
时听茅君归碧落,恍闻玉女鍊丹铅。
江湖万里尘埃远,留得深山一道泉(清张绍棠光绪《句容县志》卷一八中)。
罗浮指掌图记 宋 · 邹师正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六七、《名山胜概记》卷四二、《羊城古钞》卷八、光绪《惠州府志》卷三、《广东文徵》卷六二
名山异境,散布人寰。其知名者,有十大洞天,五在江浙(台州委羽山、天台山、镇江府句曲山、处州括苍山、苏州林屋山。),三在梁益(华州西元山、蜀州青城山、成都府西城山。),与夫洛京一、(河南府王屋山。)惠阳一(博罗县罗浮山。)而已。洛京,衣冠都会之地,江浙、梁益,舟车奔凑之乡,辙踵辘轳,往来不绝。其林泉之美,登览之便,著于有闻,盖地势使然也。独罗浮邈处海上,天下想闻之,而恨不至其地。间有能至之者,非遗世高蹈之士,必希仙慕道之人。山之高且三千六百丈,地之袤直五百里,峰峦之多四百三十二,溪涧川源有不可胜数者。是虽长年隐者,犹未易遍览,而况士大夫来游者,暂至倏还,旬日而罢,又安能周知?兹《指掌图》所以作也。游山者,自龙华寺(有昌福夫人祠。)七里登山,初至延祥寺(唐朝赐额。)、明月戒坛(唐时度僧,于此受戒。)、百尺坛(唐时祭山建。)、铁佛像、(西域所献者。)御园柑子(唐朝充贡。)。至山腰三里馀,有宝积寺(宋朝赐额。)、中阁(唐僧怀迪所建。)、御书阁(中藏太宗、真宗、仁宗御书,及景德赐佛衣,嘉祐赐《藏经》。)、锡杖泉(景泰禅师驻锡之地。)、铜佛像(东坡游山记云:「饮景泰泉,礼天竺像。」此也。)、寺后罗汉岩(有穴通金坛山。)、伏虎岩、(隋僧惠越居此,常引虎枕其膝。)佛迹石(有二迹,甚异。)。上山十里,有大小石楼、(二楼相去五里,其状如楼,有石门,俯视沧海。昔东坡有记云:「夜半见日出,有山岸周回五里,水消长应海潮盈缩之候。」)铁桥峰(在罗浮二山相接处,昔人遇铁桥于此。)、上界三峰(上接铁桥峰三仞,在烟霭中,人莫能见。)、青羊岩、(在上界第三峰,顶上有羊迹。)夜乐洞、(在上界三峰下,昔人闻仙乐于此洞中,于是名焉。)犀牛潭、(昔人遇仙骑犀牛于此潭上,至今石上有迹在。)试剑石(夜乐洞中,轩辕仙人试剑。)、瀑布泉、(夜乐洞中,上界三峰侧,飞泉三十仞。)凤凰谷、(夜乐洞中,有谷,有凤凰出入。)凤浴潭、(在凤凰谷口,昔凤浴此潭中,有五色云气。)瑶石台、(在浮山铁桥峰,高五百六十丈,有奇石。)飞云塔、(又云凌云塔,正在山顶上。)瑶池、(在山顶,又名龙母池,神仙尝宴于此。)阿耨池、(在飞云塔之西,景泰禅师入定之处。)夜乐池(在飞云塔侧,池中夜有乐声。)、阿耨塔(景泰入定处,梁萧察建三十六所,今犹存焉。)、泉源山(罗浮二山接连处,俗呼分水凹。下接龙王坑,郑思远脩道处。泉分山东西成潭。)、玉鹅峰(在罗浮山,俗呼鹅岭。下接风洞、云洞。在大慈寺洞内。)、龙王坑(景泰禅师说法于此,有龙神听之。)、上中下龙潭(亦名西龙潭,有瀑布泉三十仞。)、花首坛、(佛书云:「花首菩萨五百,会于此坛上。」)资福寺、□□□、南楼寺(在石楼之南,故得名。)。去延祥寺之西五里馀,曰黄龙洞(南汉于此建天华宫,今呼西天华。)、七星坛(有古松十株,甚奇。)、狮子洞、(有道者庵。)花首台(在黄龙洞西,改花首寺。)。山背曰凤凰冈、(何仙姑所居。)云母溪(其中出云母石。)。循延祥而东七里馀,抵冲虚观(葛仙所居,宋朝赐额。)、丹灶(东坡书「稚川丹灶」四字。)、衣冠冢、(葛仙尸解,葬其衣冠。)蓬莱阁。阁后遗履轩、(鲍仙、葛仙夜谈之所。)铜玉皇像及二侍从三尊(南汉所铸者。)。观后朱明洞(道书云:「朱真人所治,榛莽不可入。」)、朱真人朝斗坛(在朱明洞口。)、黄野人庵(葛仙之门人也,有哑虎。)、钓鱼台(在观之左。)、青霞谷、(苏真人脩真之所。)野人洞(即王子书堂坑,唐王靓所居。)。观之北曰酥醪观、(葛仙北山之庵基。)麻姑峰(在观之西南,有麻姑坛,常有䌽云白鹤于其上。)。观之南曰观源洞(一名麻姑洞,一名药院,葛仙洗药之所。),西北幽居洞(有郑公书堂。)、滴水岩、(在幽居洞之后。)长寿观(本南汉天华宫,今呼为南天华。)。中路(王子书堂。)直上君子岩、(岩侧则通天岩。)云峰岩。其下曰蝴蝶洞(洞多蝴蝶,云是葛仙遗衣所化。),前曰水帘洞(山间水石最胜,张秘书、留丞相读书于此。)。天汉桥路出药槽(葛仙捣药之所,槽旁有臼者三。),其下为流杯池(有八仙会饮于此,其侧石上有八仙诗碑。)、罗浮石刻、(篆书二大字,广一丈许。)东龙潭(潭上有五龙堂。)。自冲虚观出会仙桥,东行三里馀,抵明福观(伪汉所建,亦名九天观,东坡书额。),迤逦至石洞(邝仙骑牛入石处。)、小水帘、(此处多隐者庵。)白鹤观(葛仙东山庵基。)。东北至蛇穴(晋单道开蝉蜕之所,穴中有路通眉州。),又东数里至蓬莱洞、丫髻峰,又名双髻峰,有刘仙坛(乃刘高尚真人打坐处,石坛高百丈,左右生竹叶符镇压蛇虎。)。峰下有试剑石(梁真素于此建元元观不成,有基在洞中。),有罗阳溪、(笼葱竹所出。)东林寺。山之东西,有香台峰、会真峰、樱桃峰、抛球峰、刀子峰、锦绣峰、黄猿峰、钵盂峰、致云峰、大旗峰、小旗峰、云母峰、鸡笼峰,其馀峰峦名数颇多,未可枚举。金沙洞、石臼洞、朱令洞、泰和洞、欧阳洞、赤水洞、白云洞、白角洞、大慈寺洞、古老洞、白芒古洞、桄榔洞、大坑洞。其馀洞谷,集中备载。奇峰秀岑,湍流怪石,不可名状,此游山者之梗概也。若夫仙圣之幻化,草木之奇异,禽兽之灵怪,骚人名士之题咏,神仙古迹之隐显,则有图志可考。大抵洞里乾坤,壶中日月,虽与世相绝,然亦人与山有缘,则蓬莱远隔弱水,以蹻车飞空而或可到;与山无缘,则瀛州近对会稽,虽驱石塞海而弗可逢。故作《指掌图》,以与好事者览焉。
按:《罗浮志》卷八,岭南丛书本。
宗坛秋夕 宋 · 褚环中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疏绮平云彻夜开,月明峰顶见楼台。
璚璈声里天灯近,知是三真谒帝回(清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卷一八中)。
题大茅峰 宋 · 王元复
七言绝句 押冬韵
五云金紫涌仙宫,十八湾尖第一峰。
木石阴阴风飒飒,方池掬看小神龙(明王僖徵弘治《句容县志》卷八)。
寄赠华阳洞隐者 其一 宋 · 李楙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句容郭里望三峰,绿翠芙蓉杳霭中。
安得与君骑两鹿,碧岩深处听松风。
寄赠华阳洞隐者 其二 宋 · 李楙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天上神仙白玉扉,春云谁绣六铢衣。
人间传得新诗句,为有高僧到紫微(清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卷一八中)。
送张时择从杨茂州之招 南宋 · 李流谦
押词韵第四部
州闾我知君,楚璞未剖初。
家无两钱锥,腹有万卷书。
闭门饱葵苋,抚几咏唐虞。
儿乳腥未濯,才能辨之乎。
巍科似拾遗,却走我不如。
流俗校成败,往往遭揶揄。
岂知磻溪叟,空钓宁在鱼。
穷途有知己,一笑肝胆输。
羔雁朝在门,挽我不得徐。
鲸鲲依洪波,凤凰集修梧。
士贵得所托,往矣膏子车。
忠信行蛮貊,九夷圣肯居。
使君况儒将,奥学窥盘谟。
小诗乃馀澜,已足吞五湖。
老羌弛弓刀,玉帐一事无。
举杯哦新篇,主宾兴不孤。
明日思君处,一千里平芜。
山家五首 其三 南宋 · 陆游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长生固非道,得道自长生。
书不传关尹,言谁契广成。
罗浮观日出,句曲听松声。
闻说长安好,何妨醉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