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酸枣等九县属开封府 唐末五代初 · 朱全忠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一
升州作府。建邑为都。
未广邦圻。颇亏国体。
其以滑州酸枣县长垣县郑州中牟县阳武县宋州襄邑县曹州戴邑县许州扶沟县鄢陵县陈州太康县等九县宜并割属开封府。仍升为畿县。
乌程县修建廨宇记 唐末至五代 · 杨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七
叔孙昭子聘于晋。晋受邾人之愬。
昭子寘于箕。使吏藩之。
昭子不以拘为意。止之舍。
有坏必葺。去之如始至。
故春秋贤之。今有受九重之命。
母百里之民。凋瘵者系之以绥。
讹弊者藉之以移。既休于公馆。
睹其隳摧圯漏。忍而不治者。
无乃取讥于君子乎。丹阳余公。
以再命尹于乌程。降车之期月。
察讼决狱之暇。周视县署。
其门倾。其厅欹。
其墙。其庑偃。
颓檐侧楹。倒移相倚。
风雨罔庇。寒暑是窘。
公叹曰。建之者何人。
坏之者何心。既叨守邑。
其敢不力自懋以图嗣修乎。然属天末悔乱。
兵火犹炽。专城而居者。
其可无备乎。故我郡储甲数万。
以戒不虞。而军须军饩。
佥赋于县。务繁力匮。
久莫克举。公乃宵分而寐。
五鼓而兴。行忖坐惟。
不遑所安。近越于时。
方克僝功。于是节冗费之用。
鸠赎辟之金。僦力于农休。
徵功以厚赏。听断之馀。
策杖以巡。慰其劳者。
勖其惰者。设茗及飧。
日自省视。由是工操其斧。
如蚁集膻。佣运其材。
如水赴泜。财以俭而蕴。
故其用给。人以悦而使。
故其功倍。不期年而众宇鼎新矣。
有若换大门中门。修大厅小厅东阁西阁
新押司录事院。建人吏祗候房。
砌县之外城。凡百馀雉。
创宅之周垣。近一百堵。
修众寮之宅五。造厅库之桥六。
西亭之污池。制公廨之什物。
有遗罔不增构。其尤赫赫者。
如每岁徵赋。主胥类于厅之西庑。
以其输赋骈凑。逋逸是虞。
乃编筠接轩。权间隔之。
讫赋则毁去。厥费颇夥。
公乃增庑之一楹。构木为栏。
以限其内外。俾永绝妄耗。
此以见公谋之经久也。县之西北隅
旧有帐院。盖乡吏团集里书之所。
岁月绵远。崩陊无几。
每遇霖潦。则束席就燥。
以避其沾湿。亦有时矣。
加以往来者御奔走泥淖之患。举邑是病。
无户而革。公于是历揆其损。
以筹完葺。正倾支摧。
增新易坏。类夫重构。
复建修廊。以达于都门。
雨有依。暑有庇。
从役者不知其劳矣。此以见公情之恤下也。
公帑摧败。下冗下湿。
周垣虽设。腐不为固。
易所以刺慢蓄而诱盗也。公乃择坚以革枯。
选宏而化陋。厚厥墉。
严厥阙。此以见公志之防闲也。
县之圜扉。颓垝莫治。
彼犯大辟得系者。豺狼野心。
脱走是胜。苟闬闳不谨。
墙垣不慎。是遗肉于虎吻也。
或有絷堕。事由微眚。
盖俾其怀过而省非也。岂使敌于见善。
毒于昵枕哉。而粪壤狼籍。
秽不可迩。彼罪无轻重。
俱执于此。不其酷欤。
公乃刬积弊。涤宿污。
明坏牖。圩毁墉。
席以洁其榻。食以茹其馁。
苟获戾而入。如宴于此。
以见公之处心爱物也。先是县之秋苏许公颋释褐之官也。
公始至。兼戎曹务。
遇上已节。郡有角抵之戏。
郡守出观。则司戎者职其事。
因乘小艇往来。以检驭不整。
郡治之南。溪波浩洋。
许公驭楫以涉。而舟覆焉。
众皆骇惋。谓不可援。
俄闻空中有言曰。无损苏公。
忽有干流以出其舟。而许公存焉。
彼同溺者。俱不为水困。
俗旌其地为苏公潭大历中
县令李晤。则故相国绅之先也。
相国于县署。幼弄之岁。
于县东池。逾数刻。
忽若有物翼出于池面。相国略不为苦。
二者皆县之故事。而图经不载。
公乃檄请于邑太学博士邱光庭。编缉遗坠。
其或善未书能未纪者。罔不毕录。
此以见公兴废而继绝也。凡此数事。
岂前政之未知乎。抑知而不为乎。
非公勤于理。敏于用。
视公犹私。晓夕匪懈。
何以及此哉。始公之临。
承授政之后。人稔于易。
众务烦猥。纲在而目紊。
公乃肃之以整。严之以恪。
遏强字弱。优老恤匮。
旌别枉直。屏空奸慝。
不逾月而法令如一。劝赏分明。
清静简当。内外祗肃。
鞭朴阁于庭。争讼息于野。
宣尼所谓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济之以宽。
猛宽相济者。余公得之矣。
前是公才再稔而报代。乡之老。
肆之长。咸赖抚导。
数百人列状。墙立于郡庭以乞留。
太守陇西公以代其任者特敕之命。不可有滞。
然私器其能。颇自憾不偶良吏。
以共育尪瘠。公遂退寓于德清属邑。
驾水轩。酿春醪。
治蔬圃。修钓艇。
以吟醉自逸。明年冬。
为县者以谴停其任。杖媒依势求代用者。
檄累于几上。陇西公至而弗视。
且曰。乌有民病方急。
而摈良医乎。遂飞简以召公
洎其至。陇西公提印以授曰。
子之前治邑。其及物之泽。
被于廛野。未得尽子之术。
贻吾中悔。今还旧邑。
其为我抚其疲。遏其酋。
俾民获苏。无替初心。
公三让而后即县。张弦易调。
新其户牖。剔蠹抉弊。
刮垢磨顽。不次不序。
咸复旧贯。凡利于民。
济于公。事无巨细。
必自我始。丙辰春
公将受代。吏民等以为受其教庇。
而忘诸载祀。俾后之人不得详其俶落。
是食其旨。廋其处也。
于是列其状。谒言于宏农杨夔
学于春秋。固当以纪功书绩为勇。
公前任日。崇修先圣之祠。
为文赞功。刻石于县岸。
今复纪此宏烈。盖欲慰县人久久之虔思也。
况公以民吏之勤请。不可拒绝。
兼凡所革易创制。皆力殆心罄而后克济。
且虑夫什器。后之人不同乎慎惜也。
恐其倾陊。后之人不同乎缮治也。
苟沮众请。何以镜将来耶。
由是采石镌勒之费。莫不悉自于清俸。
益以见慎而有立也。嗣厥理者。
可不懋乎。乾宁丙辰秋七月记。
曹州刺史朱圭检校太傅平卢军节度使 后梁 · 朱友贞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
行营诸军马步都虞候匡国军节度观察留后朱圭
昨以寇戎未灭。
兵革方严。
所期朝夕之閒。
克弭烟尘之患。
每于将帅
别注忧劳。
谢彦章孟审澄侯温裕忽搆异图。
将萌逆节。
朱圭施贞节
密运沈机。
果致枭擒。
免资雠敌。
特加异殊之命。
用旌忠孝之谋。
便委雄藩。
隆渥。
检校太傅平卢军节度淄青登莱等州观察处置押新罗渤海两蕃等使兼行营诸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进封沛国郡开国侯
裴枢等敕 五代十国初 · 李柷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四
责授陇州司户裴枢琼州司户独孤损白州司户崔远濮州司户陆扆淄州司户王溥曹州司户赵崇濮州司户王赞等。皆受国恩。
咸当重任。罔思罄竭。
唯贮奸邪。虽巳谪于遐方。
尚难宽于国典。委御史台差人所在州县各赐自尽。
议择嗣君诰 后晋 · 汉高祖李皇后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七
高祖皇帝剪乱除凶。
变家为国。
救生灵于涂炭。
创王业于艰难。
甫定寰区。
遽遗弓剑。
枢密使郭威杨邠
卫使史宏肇。
三司使王章
亲承顾命。
辅立少君
协力同心。
安邦定国。
旋属四方多事。
三叛连衡。
吴蜀内侵。
契丹启衅。
蒸黎恟惧。
宗社阽危。
郭威授任专征。
提戈进讨。
躬当矢石。
尽扫烟尘。
外寇荡平。
中原宁谧。
复以强敌未殄。
边塞多艰。
允赖宝臣
往临大邺。
疆埸有藩篱之固。
朝廷宽宵旰之忧。
不谓凶竖连谋。
群小得志。
密藏锋刃。
窃发殿庭。
巳杀害其忠良。
方奏闻于少主
无辜受戮。
有口称冤。
而又潜差使臣
矫赍宣命。
谋害枢密使郭威宣徽使王峻卫步军都指挥使王殷等。
人知无罪。
天不助奸。
今者郭威王峻澶州节度使李洪义曹州防禦使何福进复州防禦使王彦超博州刺史李筠北面行营马步都指挥使郭崇步军都指挥使曹英护圣都指挥使白重赞索万进田景咸樊爱能李万全史彦超奉国都指挥使张铎王晖胡立弩手指挥使何赟等。
径领兵师。
来安社稷。
逆党皇城使李业内客省使阎晋卿枢密都承旨聂文进飞龙使后赞翰林酒使郭允明等。
胁君于大内
出战于近郊。
及至力穷。
遂行弑逆。
冤愤之极。
今古未闻。
今则凶党既除。
群情共悦。
神器不可以无主。
万几不可以久旷。
宜择贤君。
以安天下。
河东节度使
许州节度使信。
高祖之弟。
徐州节度使赟。
开封尹承勋。
高祖之男。
俱列盘维
皆居屏翰。
宜令文武百辟。
议择嗣君。
以承大统
交州节度使丁琏除静官军节度使安南都护开宝六年四月 五代至宋初 · 宋太祖
 出处:全宋文卷七、《宋会要辑稿》蕃夷四之二○(第八册第七七二三页)
交州节度使丁琏:乃祖以来,世为享(下阙。)三万,遏乱略于一方。
因权节制之师,遂有日南之地。
而能虔遵父命,耻事伪邦。
洎岭表之荡平,献封章而内附,仍备充庭之礼,远倾向日之(下阙。)朝恩,以旌效顺。
特进检校太师、充静海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安南都护、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封济阴郡开国公食邑一万户、食实(下阙。)推诚顺化功臣
分库纳绢诏至道二年七月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一之一(第六册第五六七五页)
河北三十五州军、淮南二十一州军、山南东道十州、京东应天府江南升、润州绢并纳内藏,自馀纳左藏
真宗论拣选强壮失信咸平六年三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咸平集》卷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二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九八、《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睹去秋已来,霖雨作沴,近畿诸处,水潦为灾。
虽闻检覆蠲免租税,又闻相度低下,开决沟渠。
虽忧恤之心,似有所济;
而利害相半,莫知适从。
古者不夺农时,虑妨营种,或遇歉岁,即念困穷,故有赈贷粮储,除放徭役,免令凋瘵,不至流亡。
今国家为少阙军兵,防备边戍,遂于曹、郓、宋、亳、陈、蔡、汝、颍之间,点集乡村,拣选强壮,得五七万人。
访闻始降宣命指挥,只令在本城防守;
及至奏闻都数,即并抽赴京师
昨近臣何以商量,如此失信;
令下民皆怀怨望,岂得无词?
况陛下常好读书,有儒臣时得侍讲
《春秋》谓「君命无二」,又曰「信不由中」。
谅在圣聪,尽达微旨。
岂有命令既宣于群下,而诚信不由于厥中?
若外国差人在京探事,事无巨细,境外既必尽知;
知而图谋,边上未得安静。
其所谋者,谓古者以民为邦本,食为民天。
今国家取丁壮为兵,以失邦本;
以灾伤去食,宁有民天?
粮储何止无馀,边备亦恐不济。
以此得计,以此乘时,此外国所谋之小者也。
其所谋之大者,以关西去年秋稼不登,京东今岁春种已失,国家营救之不暇,庙堂图虑之未精,欲以新集未惯之兵,授非才无勇之将。
侥倖求胜,轻敌寡谋,此外国所谋之大者也。
加以自以来,多阴少晴,每遇朔风,其来数日不定。
阳春和平之令,入边塞动静之占。
臣不晓占书,不知兵略,但以经史所言之事,求灾祥可见之證,以愚意裁量,望圣慈采纳。
虽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民为邦本,不得已而取之。
今五七万人并离农亩,日近更差使臣拣点,岂无物议忧虞?
以灾沴之馀,寇盗若起,适足为戎狄之利,有劳宵旰之怀。
检灾伤乃是虚名,行赈贷且非实事。
斯乃今日之务最急也,非时之患可忧也。
臣谓非十年不足以聚蓄财货,非十年不足以生育黎元。
二十年间,治之得其宜则无虑,治之失其宜则有患。
非二十年,尚未能聚蓄财货,生育黎元,况临事欲制置乎?
望陛下思今日之急务,虑非时之所忧,示信以结之,善谋以成之。
若信不由中,事出虑外,恐国家多难,自今日始。
臣受先帝拔擢,不敢不言;
臣受陛下指挥,不敢不奏。
将箴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咸平集》卷一三
圣人能御将,良将能御兵。
御得其道,则运筹料敌。
留侯运筹,知彼我胜败,如观掌上。
王剪攻于荆土,非六十万不足禦敌;
晋宣图于寿春,非三百日不足用兵。
其筹料本末,若是之审也。
然而有谋而迟缓者,将之病也;
有谋而心速者,将之病也。
故《军志》曰:「智而心怯,可窘也;
急而心速,可久也。
有骤胜则骄,不可不戒也;
有骤胜则怠,不可不备也」。
项梁败于定陶,骤胜而骄者也;
庸人败于临品,骤胜而怠者也。
能理其偏材,知其所病,戒其骄怠,是谓知与为将也。
伊尹吕望,王者之将也;
郤谷、管仲霸王之将也;
孙膑吴起战国之将也。
其材不同,同归于料敌;
其功不同,同归于用谋。
谋既素定,战无不克。
武侯以葛巾羽扇指麾三军,羊祜轻裘缓带总提万旅。
谢安知合淝之胜,对棋自若;
宋武知外水之宜,封函预言。
其何然哉?
盖所料无失,而当必捷者也。
虽云五帝有武备而无所用,是谓善师不阵者也;
汤武之举,是谓善阵不战者也;
桓文之举,是谓善战不败者也。
锡以为制理于未乱,即善师不阵者也;
制胜于未战,则善阵不战者也;
得机于一时,则善战不败者也。
又何必桓文之师,不及汤武之举乎?
汤武之举,不及五帝之有备乎?
韩信以尺书定燕,亦善师不战者也;
穆子以金城克鼓,亦善阵不战者也。
但务察机在目,料敌在心,自严将军之令,不受天子之诏,为将之道尽矣。
呜呼!
机者难得而易失,功者难成而易败,不可以图富贵而欲为将也,不可以爱威严而欲为将也。
有全材,受君之命可也;
无全材,辞君之命可也,不可以己之好尚,而欲陷民于锋刃。
三军之,千里趋战;
一国奉战,万民陷阱。
况应机之速,破敌之急,血膏草野,尸拥流水,而将帅自以为功名,以为富贵,以为威严,以为便利,可不恻隐乎!
可不咨嗟乎!
况胜不可保,袁绍败于官渡;
众不可恃,马服挫于长平。
皆图功贪名之过,无辑乱爱民之心。
加有私忿谋逆者,有幸乱而叛者,如汉之黥布韩王信,即私忿谋逆之人也;
晋之王敦桓玄,即幸乱以叛之人也。
轻士卒之死命,为嗜欲之深志,可不为伤心哉!
且周之饥也,伐商而年丰;
卫之旱也,伐邢而降雨。
岂徒顺于人欲,抑亦合于天意,是谓天人合发,万变定机乎。
欲期将帅之臣,先本仁信之用,故作箴曰:
兵者凶器,战者危事。
国有外患,君先择帅。
受脤于庙,授钺于社。
凿门而出,建牙指敌。
一国所仰,三军以律。
茍非将材,必自败绩。
先以仁信,次以智勇。
勇则三军增气,智则谋虑必中。
信则赏罚无党,仁则甘苦必共。
信智未明,仁勇或亏。
难保强胜,必致倾危。
天之雷霆,惊物为威。
国之征讨,吊民为辞。
晋文伐原,以信为机。
祖约法,以仁为机。
羊祜近吴,以礼为机。
韩信袭齐,以智为机。
吕蒙得羽,以恩为机。
合若符契,不差毫釐。
叛者伐之,服者舍之。
乱者平之,凶者戮之。
谲诈有时,不可常施。
残忍非仁,不可念兹。
茍违斯理,是奉其私。
宋故左屯卫大将军乐安郡孙公墓志铭996年十一月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九、《河东先生集》卷一五 创作地点:河北省邢台市
东南出海上诸国,西度羌戎外,朔越胡沙绝寒之塞,老稚人称孙氏为富贵家,于今六十年矣。
他人富,但积谷积金,有宅有田;
榷藏畏诈,常如偷生;
见府县走役,曲屈言笑,谄奉罔暇,其止得念,有动即逼;
况贪夫贼官,赓践本所,犹彪视羔,啧啧牙爪。
孙氏处神都,临帝街,天子割遗公地,以大其居。
崇楼敞敞,戛切霄极;
重堂叠楹,周庑绘彩。
明妆列侍,珍肴捧筵,艳夺晴,奇殚殊物;
歌声乐章,宝车金马;
华林广园,芳秀如仙;
爱时选景,终岁竟日。
将相侯王,婚姻亲戚;
宰政尹京,听顺音旨;
群卿庶士,遵承意命;
名材逸贤,候门谒次;
求睹颜面,胜逢绮、季;
行游衢路,呵避后先。
是孙氏为富家,天下谁能与之也?
他人贵,但贪祈竞窃,叨冒抑夺;
勤恭惕易,便媚闲防;
思奉乃尊,思逊乃患;
持平失欺,持盈失倾;
克公畏私,竭诚惧邪;
一途获前,百歧却之;
寸言见称,幅辞攻之;
位崇切心,权极危事;
跌趾缓扶,踣肌即伤。
孙氏自周室抵宋朝高祖、世宗,父交子友;
燕吴讨击,畿甸饯迎;
礼深朋从,恩厚寮庶;
入宫数召,锡物加等。
迨我太祖,宠倍于前,从臣百千,陪幸其第。
躬伐汾晋,十旬未归;
往请一言,遽还京国
溥天息役,匝地声歌。
今上圣皇,丕缵区夏,迎其爱女,册为贵妃
族属备官,禁掖列位;
深患亡忧,群疑罔干。
是孙氏为贵家,天下又谁能与之也?
呜呼!
汉与唐简册中,徵其比亦少焉。
居是富贵,其惟谁乎?
即故左屯卫大将军乐安郡讳守彬,字得之者也。
凡人聚百金之微,居九品之末,其行义必有可称者。
而公享此富贵,历两明朝,遇四圣帝,为亲为友,其德业量识,何烦言哉!
公自右领军,迁屯武骁卫,及今官,乃八命,为五将军也。
阶金紫,邑千户。
年七十有三,至道元年四月十五日薨,赠左金吾卫大将军
周高祖为友者公父,赠左监门率府率讳徽者也。
开辱公嗣子、西京作坊副使贞吉善。
西头供奉官贞干侍禁贞谅、奉职贞节贞素,次子也。
二稚未立。
公女贵妃外,洎公女弟、女孙皆为公王家妇,以其众不录。
公夫人某氏,先亡。
至道二年十一月日,公葬京东某处。
铭曰:
富无比,贵无拟。
寿有年,嗣有子。
惟此焉,其足矣。
(四库本作题)安秘丞歌诗集980年 北宋 · 王禹偁
 创作地点: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
我闻天有二十八个星,降生下界为英灵。
东方曼倩萧相国,至今留得终天名。
又闻地有三十六所洞,洞中多聚神仙众。
神仙负过遭谴谪,谪来人世为辞客。
李白王维杜甫,诗颠酒狂振寰宇。
今来相去千百年,寥落乾坤阒无睹。
皇天何不生奇人,庸儿蠢夫空纷纷。
夜眠朝走不觉老,饭囊酒瓮奚足云。
陶丘忽见安秘书,星精仙骨真有馀。
月中曾折最高,趁(四库本作走)玉兔惊蟾蜍。
示我歌诗百馀首,笔锋闪闪摩星斗。
乍似碧落长拖万丈虹,饮竭四海波澜空。
又似赤晴乾撒一阵雹,打折琼林枝倒卓
夜来梦见李长吉,叩头再拜须来乞。
自言失却照海珠,至今黑坐骊龙窟
方知安侯不是星辰类,即是神仙辈。
不然又争得标格峻迈,文辞颠怪。
有时醉起一长噫(自注:叶韵。),八极风清鬼神骇。
他年却入蓬莱宫,休使麻姑更爬背。
安秘丞见赠长歌980年 北宋 · 王禹偁
 创作地点: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
我闻进士登科换凡骨,信知不是风尘物。
贡籍由(原作有,据四库本改)来数百年,直疑空却神仙窟。
其间最贵龙虎榜,乘时得路为卿相。
一从巢寇犯阙来,梁氏礼闱还草创。
庄宗明宗虽膺命,晋朝汉朝俱不永。
其中纵得神仙材,太平不见哀之哉。
上玄应恐天地闲,安仙又谪来人寰。
二十把笔疏辞源,黄河倾落昆崙山
有周道衰犹叹凤,天公留得归皇宋。
天水夕郎掌贡时,禹门万仞连云耸。
不是真龙不能过,嗔波怒浪浇雷火。
是岁北极七个星,一时下降为门生。
安仙堂堂冠其首,六星煌煌愿随后。
驺虞赋就铿金石,丹水诗成摛锦绣。
玉皇殿前受恩渥,一时命入芙蓉幕
独得归州巫峡,十二晴峰长在睫。
郡斋狂醉复狂吟,书尽巴东一川叶。
迩来游宦五六年,吴山越水供新编。
还同白傅苏杭日,歌诗落笔人争传。
去年始上芸香阁,出典陶丘滞锋锷。
阮籍营中浮蚁馨,亚夫门外垂杨弱。
骥足虽知暂縻绊,樽前未始长嗟叹。
只应会得老聃言,大器本来成较晚。
吾君正是兴文教,不日徵归掌纶诰。
醉挨雉扇扫宫辞,怒上螭头呈谏草。
笔下追还三代风,祛尽浇漓成古道。
丈夫方见兼济才,莫学西山采薇老
我今自是蓬蒿身,如何一见如故人。
长歌谓我相剪饰,便疑平地升青云。
文章难得逢知己,知己相逢贵终始。
伊我行止方悽悽,老亲稚子相顾啼。
出门动足歧路迷,得君引上登天梯。
河决遣张舒等安抚京东咸平三年八月辛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六、《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七
朕司牧万民,躬亲庶务,所期编俗,咸保大宁
而大雨时行,洪河泛决,眷言蒸庶,颇致流移,疚于朕心,当食兴叹。
宜遣太子中舍张舒供奉官閤门祗候张禧往京东路,遍加安抚;
应经河水漂浸移寓他所者,委长吏倍加存恤,无令公私侵扰。
玉皇 其二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五
臣名言:近以甘泽未沾,大田虑损。
仓箱之望,莫保于顺成
夙夜之心,靡遑于宁处。
是以仰瞻环极,叠贡精衷。
伏望洞鉴诚明,诞敷福应。
俾骄阳之退舍,使嘉雨之顺时。
济平秩之民,克谐于善熟;
答无疆之祐,敢怠于寅威。
臣无任精虔激切之至,谨奉表奏告以闻。
臣名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大中大夫给事中上柱国临汾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二百户赐紫金鱼袋柴公行状1004年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七、《武夷新集》卷一一、雍正《山西通志》卷一八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曾祖丕皇,任庐州别驾
祖允,赠太子右赞善大夫
考自牧皇,任尚书兵部员外郎,累赠礼部侍郎
曹州济阴县沛郡乡崇儒里。
柴成务字宝臣,年七十一。
公之先,平阳人,由高、曾已来,占籍济阴,因而土著,遂为著姓。
先大夫以文行首出,一上登进士科,历佐使府,终于郎署
公爰在童幼,发言成章。
总角之年,出就外傅。
横经学问,迥如宿习,秉笔属文,动偕作者。
甫及冠岁,志业大成,尚复藏器待伸,养勇俟斗,誓得当世儒学宗匠为门下生。
乾德中礼部员外郎知制诰王公祜,受诏典礼部,公即踊跃从赋。
王公览其文而奇之,擢冠多士,朝论翕然,有得人之美。
解褐峡州军事推官,秩满,为曹单观察府中从事
所知论荐,改大理寺丞,监潭州茶场
筦榷之利,颇致增羡;
干蛊之誉,扬于王庭。
擢受太常丞峡路转运副使,赐五品服。
监察御史、知果州,转殿中、知苏州
满岁,移充两浙转运使
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赐服金紫。
除本曹郎中,充三司户部判官
太宗皇帝讲求化源,畴咨典故,且以列卿之职,实惟古官,各有攸司,所掌甚重。
爰自唐室,以台阁相高,汔至于今,目为散地,由郎署而授者,例同左迁。
浚发德音,丕变颓俗,乃选尚书诸曹正郎有才望者,凡十人,次补诸寺少卿监
仍著令,自今非曾历少列,不得拟给、舍谏议
公首预兹选,拜光禄少卿
辰韩之墟,称藩海外,属有恩诏,慎求使材,命公为高丽国信使。
公雍容儒雅,博闻强记,衣冠之国,文物盛焉,举措话言,是法是效,《皇华》之美,至今称之。
复命为京东水陆转运使
召入,拜司封郎中知制诰
左谏议大夫,出知河中府,得脱户八百家,附于版籍。
今上践祚,拜给事中、知梓州
归朝,受诏同修太宗实录》,十月而毕,劳赐策勋,宠数优渥。
未几,以本官知扬州,入判尚书刑部
小吏干犯,怒而笞之,诣阙诉冤,朝官问状。
公以为抶一胥而被劾,何面目复据堂决事耶?
即上书解职,以本官奉朝请
至是考终于正寝。
遗奏以六岁孤儿为言,上悯之,特授太常寺奉礼郎,命赋以禄,俾终丧纪。
公始娶赵氏,故宗正少卿齐之女也。
后娶张氏。
今夫人李氏,封赞皇县君,故水部员外郎岧之女也,实有令德,洽于宗姻。
公三娶良家,晚有儿息,行年六十有六,始得今奉礼焉。
公好学多能,博物稽古。
始在贡部,为时闻人,奋藻属词,流辈推服。
或有所述作,必传写都下
终以才望,入司训诰,发挥帝命,颇为称职。
而襟怀夷坦,无有城府,音容和粹,煦如阳春。
善与人交,久弥笃也;
好治家事,勤不匮也。
善谈名理,口无择言;
广聚坟史,手不释卷。
雅性奉道,遍阅金简玉笈之文;
平生多病,深穷恶石青囊之术。
恬淡以养性,蔓衍以穷年。
其风规酝藉,阀阅深厚,亦足以为儒林丈夫矣。
记事之职,良史在焉,谨书世家,以告册府
谨状。
宋故太中大夫给事中上柱国临汾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二百户赐紫金鱼袋平阳柴公墓志铭1004年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公讳成务,字宝臣
其先平阳人汉棘蒲侯之后也。
世乱流寓,不常厥居。
公之远祖,占籍河朔,积德有后,宗派盛焉。
五代祖赓,因官曹南,遂家于济阴郡
大王父纲,庐州别驾
王父允,隐居求志,藏器不耀,累赠太子右赞善大夫
祖妣刘氏,追封彭城县太君
烈考自牧举进士乙科,应聘戎阃。
晋末之乱,奉武行德于河桥,蹈危机,画奇策,尊立汉室,底定中原。
天步既清,赏典不及。
逮周邦之启,始通闺籍,践历台省,淹徊郎署,终兵部员外郎
而王父、祖妣追荣锡命,皆由兵部之故也。
自公之贵,兵部累赠礼部侍郎
妣丁氏,追封谯县太君
锡羡流光,斯不诬矣。
公风度夷雅,襟灵冲粹,始在孩稚,迥如老成,靡事尘游,不杂儿戏。
横经就学,昂昂有千里之姿;
从赋干名,籍籍致同人之誉。
每投诚执贽,前达为之致恭;
秉笔属文,倾都以之传写。
春官宗伯,常虚甲科以待之,而公思值名公,伸于知己。
乾德中礼部员外郎知制诰王公祜,适典贡部,公始就乡举,即以公冠于诸生,当时朝野,耸得贤之议。
解褐宿州军事推官
秩满,为曹单观察从事,被所知之举,迁大理寺丞,监潭州茶场
筦榷之利,实佐于用度;
羡馀之绩,具载于简书。
畴其干蛊之才,委以外计之任。
太常丞峡路转运副使,赐五品服。
监察御史、知果州
转殿中、知苏州
满岁,移充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赐服金紫。
除本曹郎中、充三司户部判官,选为光禄少卿
未几,充高丽国信使。
复命,领京东转运。
入为司封郎中知制诰
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
今上践阼,拜给事中、知梓州
归朝,受诏同修永熙《实录》,俄知扬州
判尚书刑部
小吏犯法,怒而笞之;
黠胥无赖,伏阙自诉。
适有中旨,薄责其状。
公以为天子从官,领曹六卿之任,抶吏被劾,禁止朝谒,亦何面目复据堂决事耶?
即上言解职,以本官奉朝请
未几,腠理生疾,勿药靡徵,哲人其萎,颓山兴叹。
呜呼!
公以景德元年六月某日,考终于正寝,享年七十有一。
公寝疾弥留,方寸不乱,口占遗奏,以六岁孤儿为言。
上悯之,特授太常寺奉礼郎,赋以廪禄,俾终丧纪。
即以某年某月某日,奉公之灵柩,归葬于开封县新里乡汴南里小边村汴南原,举前二夫人祔焉,礼也。
公始娶赵氏,故宗正少卿齐之女;
后娶张氏。
今夫人李氏,封赞皇县君,故水部员外郎岧之女也。
宜家之美,内助居多;
德茂亢宗义敦偕老。
三娶令族,晚有儿息,年六十有六,始得今奉礼焉。
二女:长许适太常寺太祝太初,今户部侍郎雍之爱子也;
次尚幼。
二弟:曰成象,举进士,终秘书省著作佐郎
曰成文,任三班奉职,实公之保任也。
弟之子曰贞范,将作监丞
贞简秘书省校书郎:皆自公而成立焉。
公文行首出,时名籍甚。
自濯缨筮仕,束带登朝,佐幕从军,颇闻婉婉之画;
剸烦治剧,盖有飘飘之刃。
先朝以卿士惟月,时惟古官,位实象河,行有鸣玉,典掌尤重,表著并崇。
自唐以来,目为散地。
思矫前失,以振旧规,乃选诸曹正郎有才望者十人,并补少列
而公首膺兹任,群议允归。
至若辰韩之区,是为君子之国,世修职贡,乃心本朝。
而尺诏颁恩,輶轩遣使,抚柔殊俗,震叠皇灵,自非专对之才,或致君命之辱。
而公奉辞于役,裔壤咸怀。
内史西台,专掌训诰,代言之选,居第一流;
而公允是佥谐,润色鸿业。
前朝国书,藏在册府,论次大典,厥惟难才;
而公肃奉拟伦,裁成信史。
逮于出典剧郡,必树于风声;
入奉内朝,式瞻于仪表。
经笥学海,河东之三箧尽通;
辨囿谈丛,稷下之千人皆伏。
多识前训,钻之弥坚;
善与人交,久而无改。
雅奉玄元之教,妙达养生之旨;
深通医砭之术,屦获蠲痾之效。
其风规酝藉,学术该博,亦足为儒林之丈人,公朝之旧德矣。
某昔刊青简,尝接绪言,今志佳城,无惭直笔。
庶几传信,以永方来。
铭曰:
浊河奔流,羽虫日化。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新阡郁起,原隰龙鳞。
死而可赎,人百其身。
呜呼柴公,名高乡品。
给事左曹,行将十稔。
享年从心,考终正寝。
日月之吉,龟筮叶从。
牛眠卜宅,马鬣增封。
九原宿草,千古长松。
唯令名兮不灭,与编简兮无穷(《武夷新集》卷一○。又见雍正山西通志》卷六四。)
编:原脱,据明本补。
彰信军节度使成德李昭亮敕书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三、《文恭集》卷二五
地滨北落,月旅西成,冲气荐和,下滋于宝稼;
灵苗合穗,交荫于绮塍。
万宝顺成,示三登之长楙。
卿兼荣麾钺,长治戎翰,睹擢颖于遐疆,喜同符于异亩。
伻图来上,列牍以闻,将顺在兹,钦叹曷已!
彰信军节度使新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名府李昭亮赴阙茶药口宣 其一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三、《文恭集》卷二五
卿召言侯藩,入觐王所。
历严途之阻越,谅旅从之勤劬,爰举匪颁,以将眷劳。
彰信军节度使新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名府李昭亮赴阙茶药口宣 其二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三、《文恭集》卷二五
卿外自国藩,入修王觐,历悠长之官道,冒严厉之时寒。
言念勤斯,固应劳止,爰伸迎赉,用示眷恩。
彰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随进谢到任马诏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三、《宋元宪集》卷二七
卿顷罢政机,近绥侯服。
星言之部,时克偃藩。
属宣布之涓辰,序恩勤而累感。
效兹早骏,绚乃庭仪。
言念寅恭,益深嘉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