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张安时墓志铭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杨龟山先生集》卷三七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公讳某,字安时,姓张氏。高祖照,仕南唐,摄汀州幕官,遭乱退居沙县,故今为南剑州沙县人。曾祖某,祖某,不仕。父某,以公贵,累赠正奉大夫。母邓氏,赠硕人。公自少力学有文,甫冠,中熙宁九年进士第,调兴化司户参军,福州闽县主簿。改江州录事参军,监湖州新市镇,开封府东明县酒税务。试学官,中选,除建州教授。未赴,改宣德郎,知德州德平镇。上皇嗣位,赐绯衣银鱼。召赴阙,除宗子博士,通判无为军。除太常博士,赐对称旨,除监察御史。迁工部员外郎,逾年出知兴化军。还朝,除知信阳军,入为兵部郎中。以郊祀恩,赐三品服,知广济军。初为御史,会四郊斋宫以内侍董其役,畿邑骚然,公请付将作,而后民得不扰。在京百司皆隶台察,而閤门、殿中监多嬖倖持权者莅其职,独不与,怙宠自肆,弊尤甚,无敢谁何者。公请隶台察如他司,上从之。未数月,复如旧,公由是乞罢台职。章再上,迁郎曹。其在信阳,朝廷下京西市金炭。淮康,邻壤也,支邑十,义阳两邑而已,所敷如淮康十之六,民以偏重诉之,而前守不加恤。公下车曰:「守令,民之父母,民犹赤子也,其可坐视其重困乎」?即致书漕台,辨析之甚力,卒如所请乃已,民赖之不为横敛所困。其去思,至于今不忘。京东岁荐饥,盗贼蜂起,民流亡相属于道。有旨蠲其赋租以赈恤之,公既免租,而定陶屯兵逾万人,廪无见粮,遂奏乞支降金谷赡军。时相怒,而以二租不当免官。言路论之为非辜,上悟,复官,还旧治。已而遇疾,遂引年而归。公为人敦朴夷易,遇物无城府,洞见心膂。一言之出,终身可复。平居卷不释手,自六经诸子百氏书,一经目辄成诵不忘,下至科举之文,亦无所不记。每春官较艺举天下士,公多与焉。晚学无根,类以剽截袭前为工,公一烛之,皆莫能掩也,人服其明。其后门生登膴仕、居要津者不可胜计,而公不一至其门,其外势利、恬于进取盖如是。元祐中,礼部侍郎杨公畏以贤良方正荐公,未及召而科适罢,士论惜之。历仕五十馀年,以清约自将,归无馀赀,而与兄弟同其有无,不以一亳私于己,为子孙后日计也。初,右司谏陈公莹中论蔡氏兄弟,忤旨,窜岭南,方京、卞用事之时,虽亲戚故旧皆讳言其名,公独附置邮通问不绝,人皆为公危之,而公自若也。非笃于风义,不为刑祸所移,宁有是夫?故孝弟著于乡,行义信于朋友,惠泽加乎民人,无贤愚皆知其为君子也。自宣德郎九迁为朝议大夫,以疾终于正寝,实建炎二年八月念九日也,享年七十有三。娶邓氏,先公卒,赠宜人。子男三人:周辅,迪功郎、亳州城父县主簿。曰周佐,曰周俊,皆将仕郎。女三人:长适进士罗宋,次适进士陈应求,次适宣义郎、直龙图阁、主管江州太平观胡寅。孙男二人、女二人。既卒之明年,其孤将以十一月初五日葬公于湖山之阳先茔之左,以右正言廖公刚之状来请铭。余于公有同年之契、朋友之恩,义不得辞,乃为之铭。铭曰:
少年逢时,历事三世。不比不随,独行其志。俭以持身,富以多文。瘗铭新阡,以示后昆。
感年 北宋 · 邹浩
押有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
一世三十年,我今二十九。
昔人当此时,事业已不朽。
颜渊语心斋,瞠若夫子后。
著录盈三千,独居四科首。
荀彧王佐才,智略子房偶。
脱身作谋主,谈笑解纷纠。
元宾与习之,二李相左右。
复命索玄微,词章配韩柳。
夙成更超伦,初不愧黄耇。
项橐实可师,仲尼安敢友。
孔融登龙门,元礼接弥厚。
叔度千顷波,能使荀淑忸。
陈蕃置一室,誓涤天下垢。
贾谊入朝廷,号咷动明后。
陆机文赋成,见者咸敛手。
祢衡孰比俊,帝室宜见受。
李贺锦囊中,佳句敌琼玖。
相望编简上,灼灼列星斗。
而我独何人,拟之一无有。
追维故时事,浃背汗如浏。
穷年坐井底,曾不辨齑臼。
多岐既亡羊,画虎欲类狗。
狂澜傥不回,何以刷兹丑。
吁嗟岁律逝,易于屈伸肘。
分阴所当惜,来者勿复苟。
譬彼力田子,耘锄肯卤莽。
所期嘉苗成,不使乱于莠。
血气况方刚,龙钟未为叟。
高名非我心,没齿庶无咎。
审思堂记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一、《道乡集》卷二五
人之所思,当于人心者也;人之所斁,违于人心者也。扬子云语其所以然之故详且悉矣,盖欲从政者审焉。仆常拾其遗意而伸之曰,无意于思而人思之者上也,务实者也;有意于思而人思之者次也,务名者也。不知出此者,斯为下矣。大用之而均四海,小用之而宰一同,从古以来,孰能逃乎此哉。今夫世之士幼而力学,必欲讲求思斁之理;壮而筮仕,必欲作止思斁之事。其居官如家,视民如子,惕惕焉惟惧有不获其所。虽其名实之心异涂,而人之思之至比父母,或为立祠,或以配社,甚者奉烝尝过其子孙宜矣。奈何不知出此者,莫之能审耶。承望风旨,梯媒进身,则奸者莫之能审也。开略利病,数日期去,则怠者莫之能审也。因缘为市,规以自润,则贪者莫之能审也。深文刺骨,祸及善良,则暴者莫之能审也。一切不明,取辨胥吏,则愚者莫之能审也。呜呼!圣主宵衣旰食,与六七大臣以道御今,造立法度,其所以审天下之思斁者熟矣。自朝廷四达而后至县为之令者,乃不从而致审,以润泽而行之,则斯民也何由被尧舜之泽乎。以是观之,如定陶令王彦祖者亦鲜俪矣。其为人刚方,尚气节,不以权贵辄少贬,故不知者多惮之。初不戒意,曰顾礼义何如尔,殆古强项令也。到邑,会复军,凡兴废之在境内者,虽非其职,毅然身之,于学校尤有力,能副邦君至诚待士之意。其他率与是称。非其知所审而能若是乎。越二年,始即其厅事之左基构为堂,以便燕处。仆故以「审思」命之,并以其说告焉。彦祖傥信仆言之不缪,则人之思之何独蕞尔之邑云。彦祖名绍,大名元城人,枢密直学士讳沿之孙,天章阁待制讳鼎之犹子,将监主簿讳震之子。《诗》不云乎:「惟其有之,是以似之」。
计过斋记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一、《道乡集》卷二五、《思贤录》卷一、康熙《武进县志》卷三七、《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卷八七、《宋元学案补遗》卷三五、《常郡八邑艺文志》卷二 创作地点: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
善乎!韩子之言过曰,非谓发于行,彰于言,生于其心,则为过矣。是以群目之所不睹,群耳之所不闻,君子慎之;仰天而不愧,俯人而不怍,君子乐之。苟非君子,则其过恶未有不形于言行之间者,欲其不生于心,其可得乎。虽然,圣人未尝深疾而遽绝之,为之广开自新之路,以待夫能自讼自艾而改其旧者焉。惟其怙终不悛,圣人无如之何,然后不得已而弃之于不齿之域。《记》曰:「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呜呼!圣人之心可以推此而知矣。安而行之,无过者也;利与勉强,则不能无过,而能改之者也。利而改之者,牵于有所慕;勉强而改之者,胁于有所畏。如其成功,圣人不与安而行之者等焉,则世之完人几名氏耶。冠鸡佩豭之狂生,安得为孔门之高弟;射虎斩蛟之恶少,安得为晋室之名臣。而孟子之受窃屦,郭泰之慰犯法,真为姑息尔。呜呼!此非圣人之心也。仆行年壮矣,自惟其愚,固不甘心于小人之归。然天资不敏,不能中固其主,而物投隙以探之,则性以情挠,理以事夺。见其居家莅官、行己接人之际,过恶岂少哉,仆犹知之。况父母之所戒,师友之所责,乡党亲旧之所指告,而仆初不知者,抑又倍焉,真名教之罪人也。私窃自喜者,幸而知之,又幸而父母戒之,师友责之,乡党亲旧指告之,又幸而圣人恕以待人,而开其自新之路,又幸而无聋盲迷罔之疾,血气未衰,馀日未索,足以感刻自奋。简册所传大君子之事业,咸在鸡鸣而起,奉以周旋,夜则内省而计焉。日以为常,有不善者庶几扑其始然,拔其始生,非特言行之间不使炽,直且驯致不生于心,以自赎于名教。后之视之,宜有曰:「晋陵邹某果不为小人之归,如其志者」。于是即听事之右屏一斋,名以「计过」而为之记。继今凡仆所至,燕私之居,必复以此名之,盖无往而不计云。时侍亲为广济军录事参军,实元祐戊辰中秋未望之三日。
定陶任颖士墓志铭 宋 · 刘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三、《学易集》卷八
颖士讳之奇,姓任氏。赠吏部尚书讳晓、陇西郡君李氏之曾孙,赠司空讳颛、荣国夫人王氏之孙,殿中丞讳廙、寿安县君李氏之子。其先曹州定陶人,后徙郓州,家须城。颖士以荫为太庙斋郎,屡举进士不中,调沧州司户,未赴。服考妣丧,既除,为定陶主簿。邑故多宗族,人以仕为难,然初官侃然,已有称誉。又为兖州仙源主簿,用荐为通利军黎阳令。始至官,与守将争议,蠲民租十八九,罢瘵以苏。朔部饥,朝廷遣使赈救,条目纤悉,他吏以违忤多得谴,独晓然见法意,烛其曲折,奉行以毋害。获伪为官文书印者,宁不受赏,宽其死罪。颇采孝弟力田大指,著为文数千言,散揭田里,训谕邑人,远近感劝,治声流闻。以通仕郎监南京曲院。或发地得铜钟六,验其款识,曰:「宋公成之䪫钟」,人莫能考。颖士叹曰:「当始基之邦,获先世之器,岂偶然哉」?著《宋乐宝钟文》一篇,上之朝,学者服其精博。又监郓州酒务,秩满当赴召对,未行属疾,政和四年四月乙酉终于家,年六十二。初,颖士既孤,事所生张夫人如事嫡,援崇宁赦令,年九十,封福昌县太君。与母弟之临相爱笃密,从姊婿及甥婿困窭,皆以孥来寓,为之绝甘分少,至其病,护视之,且死,办后事。常质衣周贫,乡评许其好施。上官荐其才行者,先后数十人。娶席氏,秘书监平之女,孝睦循法度,室家宜之,姻党称焉,先颖士二十四年、年三十八卒。继室以其兄之女。男女十有四人。六年十一月壬寅,葬须城庐泉乡望山南原先茔之次,前夫人祔。所著诗文二十卷藏于家。乡人董大夫正度所状如此。颖士与予同岁而少数月,以兄事予,晚又女我弟之子,知其为人尤详。性静不妄交,杜门读书,寒暑不废。善论事,不甚臧否人物。尤好养生,凡丹经气诀方士之书,类能涉其大略。幼则得官,而退居多于从事之日。尝从容言生年在巳,得亥时为冲,月建戌,得辰日为冲,术家谓之破。又自察形色非宦达者相,以是随牒小官,夷然自遂,未尝戚戚。人知与不知,不以屑意,澹无忮恨,如是终身焉,雅有士君子之度。诸孤求为铭,既叙次阀阅,因备论之,以遗其后人,亦庶几吾友之志云。铭曰:
嘻嗟颖士,孝友靖共。学优政殊,夫岂不逢?命则仇之,啬其显融。赍志永归,维后之丰。
席府君夫人杜氏墓志铭 宋 · 刘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三、《学易集》卷八
通直郎席君讳延昌之夫人宋城杜氏,庆历宰相岐国正献公之曾孙,大理评事讳诜之孙,累赠朝议大夫讳振之子。母曰永嘉县太君吕氏。自唐杜封邑,支分派别。伯仕周卿,赫食秦采,建平以德器显,征南用筹略著,代有台衮,讫我岐国。夫人幼孤,鞠于从祖直秘阁䜣。逡巡择对,年十八归席氏,遂以令望,宜于华族。沃盥授巾,馈食举案,肃雍之则,中表效之。从夫有秩,例当享封邑,不幸遘积忧之疾,茹未亡之痛。家故为卿,宗器莫备。子独能养,衣带不解。金灶空遥,税衣遽复,以政和二年二月二十七日终于寝,寿五十有六。男三人,彦回、彦轲、彦雄,其季前卒。女四人,适太原府户曹参军杜缋、进士王效、士衡,其幼未嫁。拱木已閟,佳哉滕公之城;筮宅靡移,善乎鲁人之祔。是岁五月初四日,合葬郓州须城长山之阳。孝嗣感桥梓之性,怀屺岵之悲,请以懿美,传之文翰。定陶任之奇状其行事,请余为铭。铭曰:
吁嗟夫人,命矣何如!府君是从,安此幽居。
皇叔祖宗景特授依前检校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充彰信军节度使特封济阴郡王加食邑食实封勋如故制(绍圣二年八月壬申)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八、《宋大诏令集》卷四六
门下:金印盭绶,冠三事之崇阶;渠门赤旗,开百里之成国。遹膺盛典,时属亲贤,涓日之良,扬廷以告。皇叔祖、彰信军节度、曹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司空、持节曹州诸军事、曹州刺史、知大宗正事、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八千户、食实封二千四百户宗景,谦虚敦大,宽裕静庄。袭庆善于高门,而无充诎之过;总训齐于属藉,而躬表率之劳。既法立于闺闱,宜职修于国族。睦是懿戚,迄无间言。酬其宿官,已更进律;崇于专任,益懋宠光。是用超二等以疏封,宪万邦而作弼。敦陪井赋,衍食真封。于戏!德爵之高,既莫尊于近属;将相之重,盖益壮于宗藩。祗率履祥,愈隆受祉。顾惟成德,无待训词。可。
皇叔祖宗景加恩制(绍圣二年九月)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八、《宋大诏令集》卷四七
门下:朕祗奉宝图,肃恭毖祀。涓选谷旦,展盛礼于合宫;昭格明灵,侑严亲于上帝。忱恂旁达,贶施下临。惟时湛恩,用先近属。敷扬大号,布告治廷。皇叔祖、彰信军节度、曹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司空、开府仪同三司、持节曹州诸军事、曹州刺史、判大宗正事、上柱国、济阴郡王、食邑八千五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宗景,瑰玮宏材,中和德性。动惟絜矩,宣义问于宗支;率以敦和,久训齐于公姓。奉祠惟恪,蒇事有劳。方兹庆泽之流,矧在亲贤之右。进陪户赋,衍食真封。事虽考于彝章,情益隆于异数。于戏!位望之重,固素履之不渝;祉福之多,宜明神之所相。益期康靖,永翊丕平。可。
皇叔祖宗景落开府仪同三司罢判大宗正司制(绍圣三年十二月五日)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五○、《宋大诏令集》卷五○
门下:法以制恩,虽亲而不敢废;礼以明分,虽贵而不敢踰。义苟弗容,罪其可逭。咨尔在服,其听朕言。皇叔祖、彰信军节度使、检校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济阴郡王宗景,职在敦宗,地居迩属。无检身律下之操,有溺情废礼之私。蔽其不聘之姻,妄有欲笄之请。逮从询究,始见诞欺。岂足以正邦族之亲,适足以害天下之义。其上大宗之印,仍还开府之司。盖示至公,良非得已。于戏!干国之宪,岂朕可私?乱人之伦,惟尔自底。往务循省,毋重悔尤。可特落开府仪同三司,罢大宗正事,依前检校司空、持节曹州诸军事、曹州刺史、充彰信军节度、曹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济阴郡王,勋、封、食邑、食实封如故。
胡唐老赐谥制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二六、《北山小集》卷二四
敕:毋将陈定陶之议,号称安国之言;丙吉飨博阳之封,兼收不伐之美。其有一时造膝,世莫得闻,五载不言,死而后显,易名之典,非朕尔私。具官俊造策名,儒雅饰吏。峨冠宪府,居有匪躬之思;剖符侯邦,绰著干城之节。顾惟京口,实控吴疆,畴其已试之功,付之连帅之任。俄属邻邦失守,大将移军,空城莫婴,散卒横溃。方身叩城垒,示以招徕之不疑;而盗憎主人,何虞祸变之忽起。素志不遂,朕甚伤之。比因同产之抗章,具列靖康之关说,节惠之请,下之有司。举安民大虑之言,与在国逢难之故,合是二法,贲于九原。庶英爽之有知,亦佥舆之无间。可。
大乘山普严禅院记(崇宁五年十一月) 北宋 · 范致明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三
方城东三十里,有山曰大乘,有僧园曰普严院,乃唐吉本禅师道场也。左黄城,右桐柏,泉石幽深,林峦秀峙。妙高峰上,足建宝坊;逝多林中,可敷法座。至于随缘见性,对境悟真,则空谷应声,虚室生白,以自本觉,觉自本心,可以得智慧三昧;一鸟不鸣,万籁俱寂,澄诸念虑,净慧发生,可以得解脱法门。所以达人先德来此立缘,后学初机于兹成道也。本禅师,南岳让之曾孙,百丈海之嫡子,传佛心印,得大总持,四众云集而示以不言,二乘鼎峙而机锋壁立,当时之尊宿,一代之祖师也。元和以后二百馀年,传记无闻,废兴莫考,中间有见含珠哲禅师者,唯著大乘山和尚之目,亦已失其名号。皇朝开国,有慧果禅师嗣广教省,德遵禅师嗣石门彻,皆阐道兹土,广开法会。自尔荒芜,废为讲席者又六十年。天禧中,慧灯驻锡于兹,未久复废。绍圣中,云渐传灯于此,亦不克振。阐扬般若,其难若是,岂盛衰之数亦自有时欤?惟普严有田园之利,可以具斋粥;有邸舍之直,可以供香火。聚诸方之众,撞钟击鼓,为国家严修佛事,盖优为之。不幸贪得嗜利之徒,欲私之以为法属弟子之利,往往伺间窥隙,攘而据之。然则普严所以屡为讲席,非但缘契,亦人事有如此者。崇宁天子新美大政,民俗阜安,中外禔福,诏天下咸建崇宁万寿寺。于是郡以诏书从事,又且上体朝廷之意,取旧所为禅林,而今为律寺者,皆以大长老主院事,聚徒传法,祝延皇帝千万岁寿。由是普严复为什方禅林,乃请大洪僧自觉来绍法席。始至之日,辟僧房为海会之室,易讲所以师子之座,振大法音,鸣大法鼓,远近僧俗,见闻摄授。自堂序庭庑,皆易而新之,使来观者,如入廊庙,虽未睹羽仪,悉生恭谨;如闻箫韶,虽不知音,亦有乐意。故耽道腴、味禅悦,自拔于羼提之门者多矣。觉,长安人,有操行。断缘舍俗,师事净因大长老道楷,得骨与髓,竟一大事。予自巴陵蒙恩试守定陶,过家待次,每闻其言,翛然有遗世之意,古所谓善知识者。觉传曹洞心印,自清原而下四世,而出洞山价。价传之九峰满,满传之同安威,威传之同安志,志传之梁山观,观传之大阳延,延传之投子青,青传之净因楷,楷以传觉。威仅见纂录之末,青才得之寄付之馀。盖其中不绝如线,此始与普严之屡废兴无异,真若符契所偶。故予并叙之,使后有考焉。崇宁五年冬至日记。
按:民国《方城县志》卷八,民国三十一年铅印本。又见乾隆《裕州志》卷六。
长芦长老一公塔铭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六、《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二
绍兴二年六月,余南迁,次临川,道过疏山,长老善清领众出迎余于稠人中。见一人小异,仪状翘秀,有贵介公子之风,问知为善清之高弟,今一公也。已而与之语,谈词亹亹,皆自经论中来,听之弥日不厌。又问其家世,实出章懿太后家,故彰信军节度使、太师襄阳郡王李公用和之玄孙也。襄阳王生子曰璋,武成军节度、殿前都指挥使;曰玮,尚兖国公主,为驸马都尉;曰瑊,宫苑使,赠金吾卫大将军,师之曾祖也。承平百馀年,中外安富,李氏以勋戚之贵震天下,筑大第,建旄节,粉白黛绿充满后房。鸣钟列鼎而食,子孙奉朝请者数十人。朱轮华毂,相属于道。豪者以驰骋射猎为事,谨者亦累勋阀,践华显,世其家。师独奋然舍去,入山林,践荆棘,茹蔬食粝,昼夜持膏火,给薪水,事佛祖,修无上道,为天人师,非所谓豪杰之士,不待文王而兴者欤?师讳法一,字贯道,开封府祥符县人。祖俨,朝奉大夫;父某,某官。方其在母也,夜梦一老僧梵相奇古,如世间所画罗汉像,而师以是夕生。比成童,见群儿啖枣栗、跨竹马、为嬉弄,皆不顾。年十七,试太学为诸生,被服诗书,侃侃然如寒士。从其翁仕淮南,大夫公欲任以官。不就,请诣长芦,事慈觉赜公为比丘。其翁难之,母曰:「此宿世沙门,勿夺其志」。未几,赜公没去,礼灵岩通照愿公。得度,受具足戒,是岁大观元年也。愿公徙徐之琅邪,又从之凡十年。迷闷不能入,益刻苦奋厉,刳心练形,至不知寒暑之变。时圆悟勤公住蒋山,见师书一偈,以大法炬许之。圆悟奉诏住京师天宁,师又持钵而往。会靖康之乱,圆悟还蜀。闻江西草堂清公坐疏山道场,閒关兵火,徒步数千里而至。一语之投,忽有所得,如金篦刮腹,表里洞然。绍兴七年,泉州太守,宝文阁直学士刘公子羽闻师名,具书币,驰请住延福院。开堂说法,缁素咸会,至无地以容。丞相张公浚帅福唐,徙住寿山。尚书梁公汝嘉守四明,又挽居雪窦。于时公卿大夫想见风采,争先邀迎,惟恐不及。天台万寿寺在山谷穷处,其徒数犯法,不能禁。有司奏改为禅,率选用一世名缁众所信服者为领袖,又徙万寿。积六七岁,淮南转运使蒋公璨以书抵师曰:「长芦大丛林,公弃家学道,推论于公,能一来乎」?师欣然许之。居岁馀,如有所不乐,辞归万年观音别院。才浃日,示微疾,索笔书四句偈,默坐而寂,实绍兴某年三月四日也。寿七十五,僧腊五十二。八日塔成,去寺若千步。余闻佛说:诸富贵人具大威力,发菩提心,难造种种业,易如一滴水,流入地中,五浊恶臭,便成生死大海。师生于戚里,长有华屋玉食之奉,而天资绝人,性与道合,不假师授,一念幡然,跳出苦海,直登彼岸,为大善知识。世缘已尽,振衣东还,奄然而化,虽古佛灭度不过也。褒禅山长老宝馀过余曰:「公知师者,宜得铭」。铭曰:
三生了了,大摩尼珠出光明兮。剖画瓮中,一笑相视过去僧兮。苦海无边,作大桥梁度众生兮。死而不亡,耿耿如在传一灯兮。
宋故乐安先生墓表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七、《鸿庆居士文集》卷四一
乐安先生讳时,字季中,姓孙氏,常州晋陵县人。先生以文学行义为一州之望,里父兄遣子弟受业者率尝数十百人。其学自《诗》、《书》、《易》、《礼》、《春秋三传》、诸子百家、笺疏之书无不读。自幼壮逮老,悲欢疾病、寝食行役之閒,书未尝去手。而尤深于《诗》,贯穿通洽,反复上下,解名释象,论美刺非,章通句达,自名一家,以故学者皆受《诗》。文章气质浑厚,议论深博,推原道德之旨,通达世务之要,不为空言。三代远矣,唯西汉文词最为近古,手钞数遍,往往通念,上自高帝讫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馀年君臣行事之始终与夫兴坏之端,得失之迹,䌷绎论著,追探千载,推见善恶之实,盖数万言,读者可以知其志之所存。而官止于主簿,寿止于五十六,命也夫!先生资沈毅,有畦畛,言笑不妄;家贫窭,无一金之储,而洁修自好,廉靖无求;身厄穷,四黜于吏部,而阖门著书,恬于不遇,无愠色。平生无嗜好,耳目所接,犁然有当于心,则赋诗以自见,词严义密,句法刻深,类李商隐;字画遒丽,有楷法,得欧、虞用笔意,虽片纸尺牍,属藁记遗,未尝草书一字。呜呼!可谓纯明笃厚之君子也。政和二年,试上舍,赐出身,授将仕郎、应天府谷熟县主簿。制行,换迪功郎、就移宁陵。部刺史闻其名,皆尊异之。再徙广济军定陶县主簿、权教授军学。于是河决恩、冀间,诏旁近县调发丁夫诣河所。定陶令率所部欲行,而众汹汹,相为怨诽,令惧,辞疾,檄主簿代己。先生即日就道,既至,受事三日矣,而都水改筑永静,众怒大哗,持锄梃欲起。先生徐谕之曰:「汝等有父母妻子,无为首祸,自取夷灭」。众稍定。行次历亭,指取八人械系县狱,去抵永静。竣事言还,而先生亦病矣。代还,改从政郎。上书告老,授宣教郎致仕,是岁宣和元年也。以八月六日卒于家。孙氏自南唐侍御史潜贬武进县令,遂家焉,于先生为六世祖。曾祖元瓒,祖居约,皆晦迹不仕;父宗伋,将仕郎、许州长史。夫人淩氏,朝议大夫浩之女,亦前卒。子男四人:帱、璹、铸、涛。铸遭建炎攻剽之祸,褫衣冠,去为浮图师,更名祖静,高蹈一世,其徒莫及也。帱、璹、涛皆以学行为乡县所推,能世其家者。女适左从政郎、前广德军建平县主簿李荐。孙男女十二人。以其年某月某甲子葬于武进县延政乡招贤庄,举淩氏以祔。某少时从先生受《诗》,观道德,听教诲,于左右凡六年。先生与进,以为可教者也。徽宗践祚,高丽遣使入贺,道过常,而州将例用迎饯燕劳之书十馀通,以属先生,先生操纸立就。某从旁窃观一二,至「国有札丧,礼阙九牢之一;时当遏密,乐无肆夏之三」之句,讽诵三四反。先生问故,某曰:「昔夏英公使北,以表辞行,有云:『义不戴天,难下穹庐之拜;礼当枕块,忍闻夷乐之音』。欧阳公以为辞义精确,妙绝一时。今先生此文殆过之,而世无欧阳公,莫识也」。他日燕居侍坐,则又授以章句声律之学。某既窃科第,未几,试词学中首选,官牒推移,进冒词禁,两登西掖,再直北门,遂当两朝大典册,世之君子或以为可与于斯文者,先生实使然。而以仕不知止,屡抵严谴,以是有愧于先生。先生之葬,今三十年矣,同时诸生凋落殆尽,独有左中大夫、直宝文阁李谟,左从事郎、江南东路安抚司干办公事孙迢与某三人者尚无恙。先生不遇于世,又将泯泯无所传于后,乃论次其终始而表诸墓上。
詹抃墓志铭(绍兴二年)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四、《毗陵集》卷一二
政和某年,凿三山,回大河,复禹故道,倚山为梁。调京东西、河北之民,三路骚动,役至再三,而功未就,数百县病之。毗陵詹公成老知广济军之定陶,下车未几,适是役再举也,乃慨然叹曰:「吾邑小而贫,力竭而役未已,厉民以苟禄,非吾志也」。遂拂衣而去焉。于时憸人欺君幸宠,争立新奇之功以取胜,至断千载不可力制之大河,使由山径之蹊。以人胜天,逆理咈众,群小靡靡和附,并为一谈。公独以病民至于谢事,呜呼,贤矣夫!公讳抃,成老其字也。詹氏,周桓王属大夫家父之后。曰强者仕吴为会稽太守,曰俊者唐武德中为云阳令,子孙家金陵。至公曾祖避乱,始居于常,遂为常州人。曾祖仪、祖泌、考谊,皆潜德不仕,考以公赠朝奉郎。始朝奉饶于赀,筑馆延客,纵其子从贤士大夫游,以至于贫不悔。公幼警悟,与兄扬俱称乡里,号二詹。王补之、王平甫相继主乡校,皆赏异之。甫冠,举于开封,俊誉晔然。试礼部不中,再举复报罢。继丁从母内外艰,不获试于有司者十年。益刻意问学,以功名自期。卒于五试礼部,策于庭,授某府助教,主饶之乐平簿、黄州司理。用荐者升从事郎,泛恩进文林郎,就移衢之西安丞,复用荐者改宣教郎、知定陶,以劳转通直郎。遂以奉议郎致仕,时方年六十有六。后五年而卒,实某年七月二十九日也。公纯孝天至,每言平生惟饮酒贻吾母忧,终丧,因不复饮。伯仲谋分异,公曰:「先人之敝庐在,其忍裂之?西圃有小亭,先人所游憩也,幸而获居,敢以湫隘为病」?伯氏许之。凡别业他赀一不取,由是益贫,晏如也。敏而强记,读书才一过目,尤邃于《易》。方未仕也,贤守令多以礼致公主学,而士大夫率遣子弟从之。其收科第、登禁从者甚众,最贤有声如邹公浩。交游亦多名公卿,陈公瓘、俞公伟尤厚善,尝欲同荐公于朝,会二公罢黜乃已。公卒流落不偶以死,有识所深悲也。公吏事强敏,案牍经目则宿奸积弊无复隐情,而卒处以平恕。其在乐平郡,守曹宣符延致郡下,事多咨决。时学法峻急,公权狱官,有胡润色者以传授就逮,特未尝受赇。公讯所传义,则伸纸疾书所自为为人者凡十篇,不少留思,无一字牴牾。公异之,遂缓其狱,卒会恩免。其全护士类如此。曾彦和守饶,益器公,遇以宾客,终更,率郡僚宴饯于郊门外,州人荣之。凡当涂贤部使者,一见必改容加礼。虽在州县,不知尘埃趋走之劳也。其调定陶,故人在要路,欲稍荐用之,公曰:「定陶事简而俸优,老而贫者幸也」。径归待次。权盐官令,县濒海,狱多盐盗,公稍宽其禁,囹圄遂虚,而课亦办,邑人德之。既至定陶,以三山之役,归意决矣。复会使者以度牒籴米数十万,公谓使者曰:「山东朴鲁,非江浙比,俗不为僧道,故寺观绝少。而广济小垒,止定陶一邑、天宁一寺,而籴数与诸州等。且僧牒数百,将安用之」?使者怒,语颇侵公,公辩诘不少阻,退又叹曰:「是趣吾行」。章即上。郡官挽留,公不可,曰:「某仕不如志,禄不及养老,通朝籍,恩亦及泉壤矣,而贫者吾所安也,又将何求」!遂归,稍葺故居,开轩名曰「友陶」,自为记,大要谓与渊明之出处无愧云。对亲旧置酒尽欢,不问家有无。公虽不饮,客必径醉,赋诗奕棋无虚日。客退,观书不置。家人劳苦之,则曰:「吾对书史,如见故人道旧耳」。不以为病也。寝疾且革,处后事不乱,命笔留语如释氏偈而绝。娶邵氏,封孺人,贤能相其夫,后公十一月亦卒。子一,必明,性资孝谨,承颜不违,克尽子职,故公居贫而乐。女二,长适具云,云早卒,女不复再适;次适张宏,皆举进士。孙男二,惠迪、允迪。孙女二,皆适仕族。公气韵高雅,商略古今,言辩而理畅,音吐清越,听者忘倦。诗文敏赡有思致,谈笑立成,若借书于手,至尺牍亦灿然可观。文集五十卷、《易书》二卷、《语说》十卷,藏于家。必明以宣和三年九月二十四日乙酉葬公于晋陵县定安乡求仲村下城之原。既葬十一年,求志于某。念从公游且久,而公次婿某兄也,知公为详,敢辞铭。铭曰:
三山之役,违天罔君,吏规功利,蠹国病民。公独有云,吾职抚字,忍毒斯民,趣办吾事。挂冠神武,如弃涕唾,里居再闰,郢唱绝和。才豪气刚,噤不获施,老于下僚,搢绅所悲。有蔚其文,有赫其名,陵谷傥夷,其考我铭。
初抵曹南四首 其一 宋 · 吕本中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
未辨归山计(原校:一作卧病初无策),今年学作官。
簿书妨好梦,尘土败馀欢。
但有妻孥累,初无肺腑宽。
从来畜鲑菜,不上八珍盘。
初抵曹南四首 其二 宋 · 吕本中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
久罢摄生术,虚(原校:一作空)藏种树书。
病多诗辄废,秋到客仍疏。
约带何辞缓,穿靴不暇徐。
犹胜策高足,辛苦曳长裾。
初抵曹南四首 其三 宋 · 吕本中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
并足经庭右,褰裳入座隅。
频(原校:一作时)容著帽进,雅称折腰趋。
燥吻(原校:一作终)应难湿,残杯莫强濡。
平生驷跛蹩,今日更长途。
初抵曹南四首 其四 宋 · 吕本中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
往时汪博士,劝我便归休。
细雨檐花夜,长江枫叶秋。
欲行殊未必,高卧恐无由。
感叹思亡友,端居可(原校:一作只)泪流。
曹南官舍书事 宋 · 吕本中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
去岁头已白,今年眼复昏。
不忧穷刺骨,仍有病伤魂。
酒薄如官冷,年丰荷主恩。
空庭闲草木,终未答乾坤。
大雪不出 宋 · 吕本中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
晶晶日欲出,翻翻风自横。
近阶三尺雪,附火一杯羹。
老树春难别,深檐乌或(四库本作鸟欲)鸣。
新春第三日,坚坐若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