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果州长史李公碑铭725年 唐 · 张九龄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公讳仁瞻。字某赵郡房子人。其先自段干木柏仁侯。皆以醇德茂功。奋于上世。始于藩魏。终而将赵。其名不殒。遂济于今。五代后魏中书侍郎始丰懿侯璨。璨生徐州刺史始丰顺侯元茂元茂赵郡太守府君讳子云子云驸马都尉直阁将军府君讳道宗。道宗生齐尚书兵部郎中府君讳山寿。公即郎中府君之子。仍世济美。在邦攸宜。故我公禀灵中和。履道元吉。以学则探其奥旨。见圣人之心。以行则践其嘉言。合君子之度。以故动为人誉。名乃日宣。义府孔修德舆云远。固未可量也。隋大业中举孝廉。洎唐兴。调棣州司户参军。凡迁磁相二州总管府户曹参军宜州录事参军。莫不事人以直。反身于诚。处卑能安。敬长则顺。故光辅郡将。周爰咨度。自州徂州。或啸或诺。既而迁金乡晋陵县令。精诚以庀事。善教以长人。四封用孚。三英以粲。彼蒲与密。独何有焉。以课最迁归州治中郢州司马。加朝散大夫。行果州长史。盘桓参佐。未复公侯。道非吾行。德无必贵。遂以没代。岂命也夫。某年月。卒于官舍。享年若干。及丧至自蜀。而葬不归赵。乃卜宅于许。封树汝坟。子孙遂家。亦既重代。至开元中。公之孙曰察。以古诸侯之禄。奉先大夫之祀。昼游本郡。辉光前烈。非清白以遗。善庆之馀。保艾尔后人。亦何以臻此。于是履霜为感。恭惟春秋之事。刻石是图。俾扬祖宗之业。斯善继者也。叙而志之。铭曰。
长史英英,作为世程。
动合雅度,绰有令名。
以之入官,从事而升。
以之佐郡,为政孔明。
悠悠上天,曷不贵德
终于参佐,孰云邦国。
孝孙其昌,馀庆乃彰。
宰树苍苍,徽音不忘。
周公 唐 · 贾正义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
原夫阴阳不测之谓神。变化无穷之谓圣。
圣也者。范围天地。
备万物而不有其功。神也者。
探赜窈冥。降百祥而不矜其德。
持太元之斡运。日月齐明。
振中古之谟猷。乾坤合度。
盛业冠于三代。美化流于四国。
其生也。藉我为光辅。
其逝也。荐我为明灵。
所谓有始有终。可久可大者也。
公字朝明。文王之子。
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
昔尧臣以披□践祚。初开相地之宜。
殷伯以积德累仁。终剪格天之业。
历太极而承元吉资中和而诞贤圣
知微表于幼颜。继体分于正气。
兵戈已偃。西周之历数攸归。
宅土□封。东鲁之衣冠允集。
故能勤劳家国。翊亮台衡。
植圭璧而拜三坛。御冕旒而朝万宇。
鸱鸮救其衰乱。狼跋明其终始。
尊严其父。孝理也。
炯诫其子。卑牧也。
七月艰难。陈业也。
三年征伐。叙功也。
复子宝位。不亏忠敬之诚。
开我金縢。乃得风雷之意。
于是测四方以定都邑。分六职以明典刑。
制大礼以安上理人。则俎豆之法行。
揖让之仪备。制大乐以移风易俗。
则和感之音畅。舞咏之情宣。
详八卦而究精微。演六爻而告疑滞。
所谓极深研精。立功成器。
以为天下利者也。敢问先王之德。
何以加于斯乎。若乃示诸仁。
藏诸用。道艺可以激扬今古。
轨模可以粉泽人伦。悬宇焕然。
不假一二谈也。嗟乎。
天道有盈虚。人事有存没。
欲使百年黎庶。詟轩帝之威灵。
四序蒸尝。用君王之典则。
非天下之至圣。孰能与于此哉。
偃师县祠堂者。按图经云。
后人怀圣恩所置也。负阳岑之岩险。
通谷之萦纡。四水以为川。
二室以为镇。重檐累栱。
登玉户而三阶。洞室回廊。
列金楹而四合。寿宫肃肃。
备物严严。宛若居摄之仁明。
穆如行化之易简。孝若之徘徊庭庑。
未足赞其精微。灵均之倦阶除。
不能诃其怪异。易称王假
所以致孝享。诗称天作。
所以祀王公。崇敬则遐迩同臻。
嘉祥则贤愚共被。若乃日之吉。
辰之良。银鞍绣轴溢通庄。
会舞安歌纷满堂。樽酌奠兮
璆锵鸣兮琳琅。下祷戴兮介福。
上歆馨兮乐康。虽盛凝之持戒练心。
倾恇不怠。刘长之去邪归道。
拜谒逾勤。正直聪明。
于是乎在。粤以癸丑秋末
迄于甲寅夏首。西郊不雨。
南亩亢阳。八溪以眺渚滨河。
罕植青草。九重以握圭沈璧。
屡命皇华。阙□无鹤立之徵。
田夫有狼顾之惧。尹上柱国武威县开国子陇西李杰
山河间气。廊庙宏材。
允四海之具瞻。裁三川之景化。
西京伫润。稍□分陕之郊。
东都思理。再临惟洛之邑。
奸豪惩而疑滞剖。鳏寡悦而礼义行。
德泽布濩。颂声洋溢。
正议大夫少尹护军彭城刘祯。正议大夫行少尹上柱国博陵县开国男崔元祐。
并星象之奇。衣冠之秀。
器惟经国。文艺袭于
道以匡时。令望升于台阁
佐官司录齐物等。并陟遐自迩。
当州府之劳。择士用才。
终践公侯之望。朝请大夫行令博阳县开国男彭城刘体微
金枝玉叶之门。上善通贤之量。
霜台之鲠直。阐雷邑之风□立义□欺。
兼并自息。通直郎行丞王钝。
朝议郎主簿李循古。承议郎行尉崔延祚
莫不圭璋比德。麟凤成文。
藏用于东畿。安卑于西亳。
咸以分官济俗。共理经邦。
钦若皇情。特怜黔首。
吁嗟庙宇。申至理之馨香。
拜起灵坛。奠明祈之□诚敬如在。
神听无违。言未毕而布油云。
礼未终而澍甘液。三农有庆。
八政(阙十一字)而家邦可制。非圣人之利物。
岂能与于此者。是以黄发儿齿之徒。
相与而称曰。昔文翁以化渐蜀川。
犹存古庙子产以政行郑国
尚列遗祠。况公道德均两仪。
神灵庇万代。而颂章斯缺。
盛事莫传。蒙少忝青衿。
晚纡黄绶。勤诚不梦。
岂吾道之将衰。游践难言。
斯文未丧。颂曰。
伊太初兮。惟混惟茫。
暨中古兮。无制无防。
大忠勤国兮。辅我君王。
至道被物兮。明□典章。
乾坤可测兮。阴阳会合。
威仪不差兮。礼乐铿锵。
上德既丧兮。先灵如在。
下人蒙庇兮。遗惠不忘。
春夏炎赫兮。销流金石
官寮祈请兮。拜伏坛场。
神听之兮。密云已洒。
人赖之兮。零雨其滂。
喜大田之多稼。望高廪之盈仓。
蘩于祭礼。建碑颂于祠堂。
森沈兮岁久。烟霞□□兮山荒。
谒明神于此地。降福祚之穰穰。
李含光修功德敕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六
敬问元静先生
昨弟子唐若倩至。
具知去月十一日功德事毕。
夫以至诚之心。
精修之感。
坛在仙境。
宜按冲科。
下庇苍生。
上资宗社。
永求福应。
元感昭然。
及知天地至和。
人神胥庆。
以降甘露。
以表休符。
则视履考祥。
其旋元吉
今岁聿云暮。
璿玑运行。
不愧再劳。
事缘万姓。
今附香信往。
至年下。
且请尊师于所居修功德。
以助履新
至来载春和。
复请尊师茅山
上为宗社。
下为黎元。
河图大斋。
应缘功德之物。
触新再造。
无以多劳。
所利者广。
又道德相亲。
味县合。
诸山圣迹。
多有异人。
若有寻访尊师
当为弟子招致也。
甚寒。
尊师道体安和。
唐若倩还。
遣书。
指不多及。
郢王皇太子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八
维开元三年岁次乙卯正月甲申朔四日丁亥
皇帝若曰。
于戏。
书不云乎。
一人元良
万邦以贞。
易不云乎。
黄离元吉
得中道也。
将以守监从抚。
主器承祧。
执经陈东序之容。
端冕见南郊之礼。
本支百代。
宜哉福禄。
咨尔郢王嗣谦
忠肃恭懿
元亨利贞。
遵在镐之惠慈。
禀生谯之祥应。
学能知道。
孝乃因心。
书及春卿
悬推早秀。
言穷叔誉
远愧生知。
当试象之年。
备成人之敏。
九元赞命。
百姓与能。
正位少阳。
钦惟大典。
是用命尔为皇太子
其在靖恭尔位。
聿修厥德。
诗书礼乐。
敦说为本。
父子君臣。
威仪罔忒。
寝门问竖。
必视寒暄。
望苑招贤。
用资端直。
使三灵合契。
四海系心。
延我累圣之业。
积尔重辉之庆。
必敬必戒。
无怠无荒。
钦哉。
可不慎欤。
北岳庙 唐 · 郑子春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九
清明著象。
广大成形。
圣人则之。
作纪资始。
列于五岳。
视以三公
率由典常。
靡不祡燎。
维厥恒岫。
实为首称。
故知碣石太行
万里延袤。
阙耸河浒。
盘薄海隅
昴降其精。
涞易疏其浸。
设险以分中外。
通气以出云雷。
非阴阳不测之神。
其孰能与于此也。
尔其峰崿星联。
草树烟郁。
云仙表其窟宅。
珍怪产其高深。
感通应见。
必契诚德。
藏者知将亡之兆。
制胜者效率然之奇。
龙蛇羽毛。
安可详悉。
幽赞设教。
神道有凭。
登临极目。
如指诸掌。
其阴则常溪广武
林胡楼烦
其阳则燕赵殷卫。
面河溯雒。
冀州既载。
惟彼陶唐。
堤封庶品。
波委雾合。
财力豪赡。
货殖繁滋。
遗风祠宇。
岿然无易。
敬神绥福。
不孤德邻。
歆类诞灵。
可胜纪哉。
定人御侮。
陈迹昭然。
易知简能。
可大可久。
且收藏曰义。
生长曰仁。
仁义所摄。
祈祷如市。
有年登稔。
穰穰满家。
和平是恃。
不生灾害。
我唐列圣重光。
再造区宇。
邦本胥悦。
俊人用彰。
天工所代。
无非淑哲。
惟良共此。
技贤责成。
彼美循吏。
其犹踵武。
自升中检玉。
再展岱宗
方岳省巡。
躬行未给。
今之故事。
牧守是遵。
敬远之规。
载在王府。
使持节刺史段公字崇简。
学古入官。
政贵清净。
其惠。
吏慑其威。
博考前闻。
肃祗明祀。
每躬行奠享。
恺弟不忘。
神之所劳。
必在君子。
夫象设灵宇。
睟容凝湛。
未施敬而自敬。
不有威而自威。
而檐庑阶闼。
尚多湫隘。
未增閒敞。
折衷有亏。
长松靡
径隧犹褊。
公乃审面势。
规曲直。
延观宇。
划垣墉。
高闬闳。
通巷术。
周览弥望。
列树丰碑。
容卫森罗。
藻绘彪駮。
纳日月于扃牖。
驻云雾于轩楹。
光色焜煌。
烂如贝锦。
不费财力而忽赡。
不徵力役而自成。
求诸志诚。
不亦冥助。
先是冀方遐迩。
溥获元吉
初求厚报。
其徒实繁。
如山如流。
委输所积。
物无遗乏。
人不剿劳。
易于从事
百姓无扰。
商农工贾。
孚信不遗。
休徵允集。
是依是赖。
自东胡逆命。
多历岁年。
推亡固存。
天心独昭。
乃命大使辅国大将军羽林卫大将军幽府长史御史大夫经略支度营田节度副大使兼知河北道采访使南阳郡开国公张守圭
分阃董戎。
假节专制。
抗棱运策。
凶渠丧元。
屈人不战。
种落夷谧。
初有南阳人田登封于此祈福。
神君降形而谓之曰。
吾方助顺。
取彼残孽。
殄歼元恶。
悬诸稿街。
果如其期。
止暴宁乱。
兵不血刃。
野不曝骸。
乃圣乃神。
幽赞斯在。
霍山之祐无恤。
新城之见申生
以此寄言。
曾何等级。
由是厖眉耇老。
皤皤然被黄发者。
相率而言曰。
某等上从祖德。
下及孙谋。
百有馀年。
沐浴皇化
鼓腹击壤。
赓歌太平。
今属牧守仁明。
正身率下。
我有枳棘。
岑公不伐而自除。
昔无襦裤。
廉叔聿来而称足。
别驾符子规长史高元奉司马李夐等。
辅导忠益。
克表缇䌷。
询谋公道。
实毗方岳。
况乎广运不测。
幽明协和。
谋无遗𥫫。
人不劳止。
刊石纪事。
不亦宜乎。
子春才愧色丝。
学非博物。
课虚杼轴。
敢让当仁。
词曰。
巍巍巨镇。
幽都是托。
上接苍昊。
傍分寥廓。
并吞冀野。
枕倚沙漠。
华夷险界。
隔阂斯作(其一)
凡所敬远
心惟鬼神。
式昭祀典。
大庇烝人。
苛慝无作。
政教日新。
不孤其德。
必有其邻(其二)
水火金木。
配神作主。
允兹岳灵。
实司朔土。
东生南长。
西成北聚。
廥库开藏。
爰及坻庾(其三)
五载四觐。
今古有殊。
丰约异轨。
礼物分区。
明德无替。
洁粢不渝。
神理昭晰。
感应冥符(其四)
升中告禅。
名山有五。
礼亦从宜。
何必循古。
率先岱宗
望秩周普。
精一无差。
允膺福祜(其五)
随时珍荐。
必俟王言。
或降卿士
或命司存。
执礼必备。
恭惟骏奔。
式禋明德。
答乾坤(其六)
我皇立极。
阜俗宁乱。
贤才是以。
凶族咸窜。
蕞尔林胡。
假息离叛。
歼魁抚胁。
人神协赞(其七)
畴咨牧守。
实获我公。
既敷惠渥。
扇仁风
有葺斯庙。
陋彼昔功。
隘狭增广。
宏廓傍通(其八)
庭庑遂敞。
官卫弥饰。
绘事后素
昭彰歙赩。
工无遗巧
人不劳力。
垣墉径遂。
内方外直(其九)
门闬高耸。
丰碑列树。
相质匪工。
受辛宁喻。
小子何让。
敢忘景慕。
纪功书实。
恢我王度(其十)
贞顺皇后哀册文 唐 · 徐安贞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
维开元二十五年岁次丁丑十二月庚子朔七日丙午
惠妃武氏薨于兴庆宫前院
移殡春宫丽正殿西阶
翌日
乃命有司持节谥曰贞顺皇后
旌德饰终也。
明年春二月己亥朔二十二日庚申
将迁座于敬陵
礼也。
启攒涂于春禁。
候重门于初旭。
转灵卫于金根。
缅哀怀于上国。
亦既有命。
铭于贞王
其词曰。
风之始者。
□□备内。
职选才淑。
政兼翊戴。
化锡丕祉。
繁华钟美。
天后之从孙。
周桓王之季子。
于渭之涘。
重开戚里。
鹓鸾飞翔。
佩玉锵锵
婕妤而三命。
乃率先于雁行。
出言有章。
彤管有光。
孝慈之心。
谅自天启。
鞠育孙幼。
恩流恺悌。
七子既均。
六宫有礼。
贵主三分于外馆
贤王两辟于朱邸。
彼阴教兮惟微。
承日月之光辉。
辅圣人之至德。
故动用而无违。
骊谷汤泉。
天行暮律。
属车之内。
陪游之日。
孰谓荡邪。
兹焉遇疾。
□焚香山以邀元吉
却届重城。
弥留永毕。
思勿药之有喜。
痛还年之无术。
呜呼哀哉。
览旧馆兮洞开。
践芳尘兮徘徊。
指甘泉之画像。
德容之在哉。
自昔层城之宫。
椒风之殿。
获遇明主。
是矜邦媛。
有平生之渥恩。
无沦没之馀眷。
况贞顺之宠锡。
伊往古而莫见。
卜兆考常。
三龟良。
园陵苍苍。
在国之阳。
傍芙蓉而左转。
怨桃李之春芳。
风卷旌旆。
繁笳委咽。
中使护道。
懿亲辞诀。
山藏玉衣。
地留金穴。
惟清灞之永矣。
流国风而不竭。
呜呼哀哉。
大唐济度寺故大德比邱尼惠源和尚神空志铭 唐 · 杨休烈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六
尝闻见性为本。知常曰明。
幽探元珠。相付法印。
必将有主。人无閒言。
故如来立三世之事也。大师讳惠源
俗姓萧氏兰陵人也。
曾祖梁孝明皇帝。大父讳瑀。
中书令尚书左右仆射司空宋国公。父讳釴。
给事中利州刺史。纷纶葳蕤。
奕世名家。原大师之始诞也。
惠音清越。閒气冲亮
禀天真于太和。集神祐于纯嘏。
及数岁后。养必申敬。
动皆合理。发迹契道。
出言有章。屏金翠而窒其繁华。
绝荤膻而割其嗜欲。超然战胜。
但思出家。天鉴孔明。
精心上感。年二十二。
诏度为济度寺尼。如始愿也。
受戒和上□寺大德尼□道之崇也。羯磨阇梨太原寺大德律师薄尘。
法之良也。乃延师立證。
登坛进律。僧夏岁洁。
戒珠日明。奉以周旋。
不敢失坠。初大师才至九岁。
遘先大夫之酷。二十有七。
执先夫人之忧。皆泣血茹哀。
绝浆柴毁。古之孝子。
乌足道哉。每秋天露下。
衰林风早。棘心栾栾。
若在丧纪。不忘孝也。
亦能上规伯仲。旁训弟侄。
嗈嗈闺门。俾其勿坏。
则天伦之性。过人数级。
夫其内炳圆融。外示方便。
恂恂善诱。从化如流。
亦犹狮子一乳。魔宫大隤。
则感激有如此者。行住坐卧。
应必皆空。慈悲喜舍。
用而常寂。黄裳元吉
清风穆如。则龟镜有如此者。
后遇高僧义福者。常晏坐清禅。
止观传明。殊礼印可。
又有尼慈和者。世莫之识。
知微通神。见色无碍。
时人谓之观音菩萨。尝于大众中目大师曰十六沙弥
即法华中本师。释迦牟尼之往号也。
大师心同如来。孰能至于此。
而更精承密行。亲佩耿光。
十数年閒。演其后事。
他日。大师厌世示疾。
开元二十五年秋九月二日。从容而谓门人曰。
死生者。天之常道。
身没之后。于少陵原为空。
迁吾神也。言卒。
右胁而卧。怡然归寂。
始知至人不滞于物矣。呜呼天丧。
门人曷以仰。曷以律。
大师享年七十有六。即以十一月旬有二日
从事于空。遵理命也。
志无疆之德。旌不刊之典。
不亦可乎。铭曰。
猗那明行。足不复还。
至人去兮。逍遥天地之閒。
心目论 中唐 · 吴筠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六
人之所生者神。
所托者形。
方寸之中。
实曰灵府。
静则神生而形和。
躁则神劳而形毙。
深根宁极。
可以修其性情哉。
然动神者心。
乱心者目。
失真离本。
莫甚于兹。
故假心目而发论。
庶几于遣滞清神而已。
且曰。
心希无为。
而目乱之。
乃让目曰。
予欲忘情而隐逸。
率性而希夷。
偃乎太和之宇。
行乎四达之逵。
出乎生死之域。
入乎神明之极。
乘混沌以遐逝。
与汗漫而无际。
何为吾方止。
若且视。
方清
若且营。
览万象以汨予之正。
悦美色以沦予之精。
底我邈邈于无见。
熙熙于流眄。
摇荡于春台
悲凉于秋甸。
凝燕壤以情竦。
吴门而发变。
楚国以永怀。
俯齐郊而泣恋。
繄庶念之为感。
皆寸眸之所眩。
虽身耽美饰。
口欲厚味。
耳欢好音。
鼻悦芳气。
动予之甚。
皆尔之谓。
故为我之尤。
职尔之由。
非尔之怼。
而谁之仇乎。
目乃忿然而应之曰。
子不闻一人御域。
九有承式。
理由上正。
乱非下忒。
故尧俗可封。
桀众可殛。
彼殊方而异类。
犹咸顺乎帝则。
统形之主。
心为灵府。
逆则予舍。
顺则予取。
嘉祥以之招。
悔吝以之聚。
故君人者制理于未乱。
道者克念于未散。
安有四海分崩。
而后伐叛。
五情播越。
而能贞观者乎。
曷不息尔之机。
全尔之微。
而乃辨之以物我。
照之以是非。
欣其荣。
戚其辱。
畅于有馀。
悲于不足。
风举云逝。
星奔电倏。
纷纶鼓舞。
以激所欲。
既汨其真而混其神。
乖天心而悖天均。
焉得不溺于造物之景。
迷于自然之律哉。
故俾予于役。
应尔之适。
既婴斯垢。
反以我为咎。
嗟乎嗟乎。
何弊之有。
心乃愀然久焉。
复谓目曰。
顾予与尔。
谁明其旨。
何隐见之隔。
而元同若此。
既庶物之为患。
今将择其所履。
相与超尘烦之疆。
陟清寂之乡。
餐颢气。
吸晨光。
咀瑶华。
漱琼浆。
斯将期灵化于羽翼。
出云霞而翱翔。
上升三清。
下绝八荒。
以结友。
偕天地以为常。
何毁誉之能及。
何取舍之足忘。
谅予图以若兹。
其告尔以否臧。
目曰。
近之矣。
犹未为至。
若然者。
所谓欲静而躁随。
辞埃而滓袭。
闇乎反本之用。
方邈然而独立。
夫希夷之体也。
卷之无内。
舒之无外。
寥廓无涯。
杳冥无对。
独捐兹而取彼。
故得小而遗大。
忘息阴以灭影。
亦何逃于利害。
伊虚室之生白。
方道德之所载。
绝人谋于未兆。
乃天理之自会。
故元元挫锐以观妙。
文宣废心而用形。
轩帝得之于罔象。
广成契之于杳冥。
颜回坐忘以大通。
庄生相天而能精。
历众圣以稽德。
非智谋之是营。
盖水息澜而映澈。
尘不止而鉴明。
未违世以高举。
亦方寸之所宁。
故能泊然而常处。
感通而斯出。
不光而曜。
不秘而密。
冥始终而谁异。
与万物其为一。
因而靡得。
是以罔失。
诚踵武于坦涂。
可常保于元吉
若弃中而务表。
乃微往而不窒。
其故何哉。
水积而龙蟠。
林丰而兽居。
神栖于空洞。
道集于元虚。
苟不刳其所有。
焉能契其所无。
非夫忘形静寂。
瑕滓镜涤。
元关自朗。
幽键已辟。
曷可度于无累焉。
不然。
安得驾八景。
升九霄。
睹金阙之煌煌。
步紫庭之寥寥。
同浩劫之罔极。
以万椿为一朝。
予心于是释然于众虑。
凝澹于前豫。
澄之而徐清。
用之而不遽。
致谢于目曰。
幸我以善道。
宏我以至言。
觉我以大梦。
启我以重元。
升我以真阶。
纳我以妙门。
纵我于广漠之野。
游我于无穷之源。
既匪偫而匪独。
亦奚静而奚喧。
协至乐之恒适。
抱真精而永存。
遣之而无遣。
深之而又深。
通乎造化之祖。
达乎乾坤之心。
使我空欲视于目盲之外。
塞将见于元黄之林。
睹有而如见空寂。
闻韶而若听谷音。
与自然。
而作侣。
将无欲以为朋。
免驱驰于帝主。
保后天之所能。
窒欲于未兆。
解纷于未扰。
忘天壤之为大。
忽秋毫之为小。
处寂寞而闻和。
潜混溟而见晓。
应物于循环。
含光而闭关。
飘风震海。
迅雷破山
滔天焚泽。
而我自閒。
彼行止与语默。
曾何庸思于其间哉。
山阴侯史府君神道碑 唐 · 史嶷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六
若夫天定位。
地成形。
三光摇造化之基。
九土运阴阳之气。
出乎震。
见乎离。
建官凝体国之理。
多士郁经邦之化。
则有祥开白虎。
感骤帝而挺生。
迹焕苍龙。
应驰王而杰出。
圣人神道而设教。
贤哲思皇以熙绩
总天下之顺。
是资舟楫之用。
康天下之务。
多仗股肱之力。
故能经纶大造。
裁成于品汇之先。
左右中州
制宰于神明之表。
求之振古。
何代无其人哉。
公讳宪。
字景法
其先京兆杜陵人
十三世祖崇
后汉建武中封溧阳侯
子孙因家焉。
今为县人也。
自大电含枢。
三百年之盛德。
流虹贯日。
七十载之宏图。
凭天宠以宏业。
被龙光而锡允。
众仲称官有世功。
太史则周之天官
延陵曰周多君子。
大夫则卫之司直
竟宁之畴嗣也。
伏青蒲而谏之。
建武懋功也。
丹阳而国之。
陆海摛其颖烈。
三江派其遥绪。
东南之美。
复在于斯。
高祖光。
字伯朗
中书侍郎
侍中
魏称通事
周美有常。
莫非其人。
藻蔚于皇涣。
皆称其职。
骈蕃于帝猷。
曾祖雅。
字叔安
散骑常侍
尚德怀道而当朝。
居官体诚而奉上。
祖辉。
字季明
晋积石将军。
乘师誓众。
仗钺捍城。
蒲类之为盟。
同贰师之列号。
父俦。
字伯伦
豫章太守
国以诤臣为基。
人以良吏为本。
以兴其理。
多资驭俗之能。
在位惟良。
是曰真宫之选。
天遗以文。
月悬其字。
故贤哉令闻。
是称百代之宗。
卓彼英姿。
独冠千人之表。
枝条磊砢而多节。
涯涘深沈而莫际。
金坚玉润。
岳镇泉渟。
吉甫降神。
咸颂国桢之美。
茂先为赋。
即推王佐之才。
藏器于身。
俟时而动。
静其节。
高其事。
在幽而阐。
自然公辅之资。
用晦而明。
终负朝廷之誉。
江东草昧。
晋主休明。
人未安业
帝明俾乂。
皇华昭赞。
待以殊荣。
固辞以疾。
再不应命。
制书责让。
起为尚书左民郎。
荀慈明之好学。
初不就徵。
谢安石之贞德。
从嘉召。
联荣锦帐。
肃事丹墀。
逶迤建礼之门。
赞奏明光之府。
斯言复睹。
时闻彦辅之谈。
故事将遗。
屡发文章之对。
建安太守
广熙故郡。
罗平旧俗。
上当牛女之野。
下带龙川之坰。
百越南垂。
旁通于比景
左瞰。
近接于居风。
地实贸迁。
人惟标准。
秦汉以还。
号为难肃
公下车风行。
宏道信理。
文翁之临蜀郡
政教多奇。
子翼之莅颍川
恩威大举。
用能决讼断辞。
兴利除害。
劝勤治民。
举善黜恶。
庶绩其乂。
缉熙以
烈虎称歌。
既表仁和之盛。
游麟入瑞。
爰旌礼训之隆。
朝廷嘉之。
累增赏异。
封山阴县
锡以山川。
加之绂冕。
丹书白马。
以为利建之仪。
玉佩金章。
用表诚封之命。
方当入调鼎餗。
光践台阶。
虽忻郑鹿之祥。
忽起虞鸿之疾。
春秋七十有二。
薨于会稽郡
追赠江州刺史
生也有涯。
多屈宰衡之望。
殁而不朽。
用伸追赠之章。
昔以晋永和八年归葬于旧原土山之乾。
坏山左转。
洮水长流。
齐太公五代
不忘周壤。
宣尼之四友。
我则殷人。
燕之往观。
从若斧者。
吴所习礼。
不至泉焉。
茫茫古阡。
寂寂幽陇。
时更晋宋。
代历陈隋。
随武子之谋身。
九原可作
蔺相如之立事。
千载犹生。
其盛烈也如彼。
其遗风也如此。
孙中散大夫太子洗马宏文馆学士江州刺史元道文林郎叔豪。
参训质疑。
遵仪克选。
忠临畏道。
业擅长衢。
嗣孙义谦宝俊君逸等。
价重南金。
美踰东箭。
敦行不怠。
在家必闻。
未能州县之劳。
深体丘园之逸。
以为家声世业。
若被于管弦。
相质披文。
未宣于金石。
畴资故实。
爰命小人。
虽仁不让师。
而意非称物。
潘黄门之藻思。
敬述源流。
谢康乐之才华。
恭陈祖德。
后贤校理
犹知幼妇之辞。
深谷为陵。
当阳之字。
铭曰。
伊昔有熊。
道德资始。
名烈五帝。
泽流千祀。
文舍伯邑。
武兴太史
官有世功。
春秋所祀。
畴嗣。
孝成以康。
将军绩。
光武其昌。
事列盟府。
功书太常
源分陆海。
派别三江。
懿彼侍中
飞缨殿内。
为王之伯。
熙帝之载。
左貂右蝉。
切问近对。
八舍攸履。
七车不昧。
散骑帝友。
朝夕进规。
奉兴肃事。
赞道攸宜。
有济之论。
浚之仪。
献替之美。
复在于斯。
桓桓积石。
允文允武。
外擅爪牙。
内为心膂。
气逸南仲。
才高邵虎。
作师之贞。
爰誓其旅。
豫章太守
人之领袖
如玉之贞。
之茂。
共理天下。
是资时秀。
良二千石
抑非虚授。
惟君挺生。
才术纵横。
黄裳元吉
白贲永贞
荆岩植润。
汉水腾明。
是谓家宝。
膺兹国桢。
英英学艺。
为郎满岁。
紫帐趋荣。
青缣沐惠。
王谭练习。
郑泰才计。
持实有章。
大猷无替。
悠悠广熙
南海之湄。
言典斯郡。
远予将之。
变其风俗。
镇以宣慈。
人斯攸赖。
不忍欺
列郡之政。
兹焉为盛。
开国承家。
大君有命。
山川光锡。
圭组辉映。
是曰懋功
往哉惟敬。
重此台望。
期诸栋隆。
初忻郑鹿。
奄叹虞鸿。
麟伤孔子
马思滕公
死而可作。
善始令终。
言式其墓。
坏山之路。
如斧载形。
广轮为度。
委郁松槚。
苍茫草露。
万古同心。
千春罢曙。
猗欤云允。
世岂乏贤。
不忘其本。
愿述其先。
陆家茂德。
潘氏流泉。
家声懿范。
日月俱悬。
易论十三篇 其十二 易论第十二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九、《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三
或人请问:「《乾》、《坤》,何时也」?
曰:「《乾》者,圣人进取天位,非承平之时也。
故初则潜,二则见,三则乾乾,四则或跃,五则飞,上则亢也。
《坤》者,圣人防闲臣下,非大通之时也。
故初则履霜,上则龙战,三则含章而不敢为首,四则括囊而后无咎,五则黄裳而后元吉
唯二居于下卦,履其中正,乃可任其自然也」。
又问:「《大过》之时,则务在救危;
《乾》、《明夷》之时,则贵乎避难,何其不同也」?
曰「《大过》之时,本末虽弱,而未见君之昏乱,臣之谗邪。
是国家之难,何世无之?
君子之义,不得不救也。
《遁》则小人得志,《明夷》则闇主在上,忠良之士,徒见害而已,无足可为也。
君子之智,不得不避也」。
又问:「阴爻浸长,皆小人道盛也。
《剥》之五阴,《否》之三阴,小人众多矣,而不见君子避之之意,二阴始进,而君子之遁,犹恐为尾,何也」?
曰:「君子之道,知几其神,故云二阴用事,小人将盛,而亟避之,则无患矣。
茍至于否塞,至于剥落,而后退焉,不已晚乎!
《易》之为遁,所以示先见也」。
「然则,《剥》与《明夷》孰为大祸」?
曰:「小人虽盛,制之在君,故贯鱼以宫人宠,则无不利,是祸之小也;
主之闇,则末如之何,故南狩得其大首,是祸之大也」。
又问:「《屯》也,《蹇》也,《困》也,名相近也,请言其别」。
曰:「《屯》者,动乎险中,可为之世也,然而足以有功矣。
《蹇》者,见险而止,不可为之世也,然而足以无过矣。
《困》者,刚见掩于柔,君子为小人所蔽,穷厄委顿者也。
人之所患,莫斯之甚也」。
「《比》也,《同人》也,《随》也,义相类也,请言其别」。
曰「《比》者,刚得尊位,上下应之,天下之人,皆亲其君也。
《同人》者,柔履中正,而应乎《乾》,同志相合,物各有党也。
《随》者,刚来下柔,动而之说,谓能下于人,动则人说,莫不从其所为也。
上之所务,莫斯之大也」。
「《谦》也,《巽》也,奚若」?
曰:「《谦》者,内阳外阴,屈其刚德,以下于物者也。
《巽》者,内外皆阴,心貌如一,情实卑顺者也」。
「《豫》也,《兑》也,奚若」?
曰:「《豫》者,主于逸乐。
《兑》者,喜悦而已也」。
「《晋》也,《升》也,奚若」?
曰:「《升》者,升得位。
《晋》者,进见于君也」。
「《泰》也,《既济》也,奚若」?
曰:「《泰》者,君臣合好,君子在位,小人在野之世也。
然物既大通,多失其节,故不具利正之德也。
若夫物皆得其所,事皆得其宜,未有如《既济》之盛者也,其犹病诸。
然安不忘危,戒在终止,故曰『初吉终乱』也。
《泰》之极,则城复于隍;
《既济》之极,则濡其首。
祸福倚伏,诚可畏也。
大禹之训曰:『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夫能保万世无疆之休,其唯知惧者乎」!
次韵邢敦夫秋怀十首(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为韵) 其七 1085年秋 北宋 · 秦观
 押麌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
匠氏构明堂,百材入斤斧。
傥非豫章栋,冗长亦焉取。
英英范与苏(自注:登守、庆帅。),器识兼文武。
胡为先一州,不用霖雨
豫章行 北宋 · 谢逸
豫章栋梁材,托身南山阿。
王者建大厦,匠氏施斧柯。
万夫挽不行,留滞在河浒。
自非浪滔天,何由至王所。
根虽埋土中,叶已随风飞。
惟馀爨下柯,那得复相依。
风吹兼雨打,日居复月诸。
誓朽泥涂间,不及栎与樗。
匠氏慎无悔,豫章当自宽。
人生类如此,才难圣所叹。
亦乐居士文集序1154年9月 宋 · 张元干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芦川归来集》卷九 创作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文章名世,自有渊源,殆与天地元气同流,可以斡旋造化,关键顾在人所钟禀及师授为如何。
譬犹一身,五官百骸,各随形模,万态不同,至于上下左右,则难以倒置。
必也精神发挥,乃中仪矩,不然,土木偶尔。
前辈尝云:诗句当法子美,其他述作无出退之
韩、杜门庭,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俱名活法,金声玉振,正如吾夫子集大成,盖确论也。
国初,儒宗杨、刘数公,沿袭五代衰陋,号西昆体,未能超诣。
庐陵欧阳文忠公初得退之诗文于汉东弊箧故书中,爱其言辨意深。
已而官于洛,乃与尹师鲁讲习,文风丕变,寖近古矣。
未几,文安先生苏明允起于西蜀,父子兄弟俱文忠公门下士。
东坡之门,又得山谷,檃栝诗律,于是少陵句法大振。
张文潜晁无咎秦少游陈无己之流,相望辈出,世不乏才。
是岂无渊源而然耶?
尚书户部侍郎豫章王公承可,人品高妙,其文章深造少陵阃域,一时声名,籍甚荐绅间。
惜乎天不假年,位未称德,善类衋伤。
后六年,公之第三子湑叔济手裒先人平生所著,总若干篇,离为六卷,名曰《亦乐居士文集》,子职也。
叔济贤而有文,克世其家,一日属予序之,将镂板传于世。
予晚生,虽不及见东坡、山谷,而少时在江西,实从东湖徐公师川授以句法。
东湖,山谷甥也,贰卿东湖里中丈人行也。
东湖昂藏严毅,不妄许可,集中多有赠答,斯已可见。
然而今代鸿儒,以文鸣要路,能轩轾人者颇多;
叔济不他求,反取信于退閒无闻之老,何耶?
得非以皇祐中(原本阙四字。)与先祖同年进士,迨宣和初少师公帅广陵,予以年家孙展拜床下,复齿长贰卿三岁。
辈行既同,情义不啻手足,景服言行之详,诚莫予若也。
叔济用予芜颣之语,俾冠编帙,获托名不朽,幸矣,尚何敢辞!
贰卿在朝廷,则献纳论思,书于史官
在方镇,则抚绥智略,碑于德政,固不待予言。
姑推其渊源所自来,追古作者如此,后之君子必有处之矣。
绍兴二十四年九月晦日。
湖南黄提举1199年10月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一○、《诚斋集》卷一○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
某伏以维孟之,亦小之,即日恭惟提举太中一节星临,百城霜凛,民气嘉乐,神天给扶,台候动止万福。
敬斋奏记司铅椠者,仰惟财幸。
某恭闻皇上顾忧元元,逖在湖山之外,其欲安安,如在畿甸之内。
于是畴咨宰臣,涓选肤使,如西周皇华之五章,如东京临遣之八人者。
提举太中豫章栋干之材,商瑚周琏之器,繁星五纬之望,百千人中褒然举首,仁风先春,义气后秋,茕嫠舞歌,奸贪瑟缩,何其盛也,何其盛也!
使事有指,顾此耿中丞之一职,岂郁郁久居者?
鸡翘豹尾之间,尚多虚位,非执事是待而谁待也?
某弃官八年,请老四祀,孤云野鹤之与俦,桃花流水之为钓,仰名流之芳风,瞻使星之末光,可思而不可忘,可望而不可见,寸心耿耿,安得倾豁!
许穆夫人之诗不云乎:「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引领南云,悃悃款款。
某皇恐再拜,敬问台闳玉眷,即日恭惟尊尊幼幼受祉无央。
庐陵委,命戒唯唯。
某皇恐白事:中男承务郎、监安仁县税务次公筮仕云初,百事墙面。
今以蚍蜉蚁子之微,而仰事动摇山岳之威,是震是
敢九顿首以请,傥或辱许效其十驾,而遍覆之以二天,使得𥨱五斗以活其孥,仁人不报之恩,寒士不赀之福,繄门下是怙。
萧栋所藏画卷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八七、《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九、《后村题跋》卷一一
画《洛神》,余见数本,皆曰龙眠所临,虽使善鉴定者莫能辨其真赝。
庐陵萧君此本末有涧泉跋语,不必伯时真迹,自可重矣。
万氏旧德诗十一首 其八 梁豫章贞妇晞(见《梁书·止足传》。) 清 · 万光泰
 押陌韵 出处:南村草堂集(乙巳至乙卯)
贞妇生章江,贞比江头石。
堂前浣补勤,闺内形影只。
之死誓两髦,及身赐束帛。
孀居多令名,举一讽凡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