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晋山阴侯史府君神道碑 唐 · 史嶷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六
若夫天定位。
地成形。
三光摇造化之基。
九土运阴阳之气。
出乎震。
见乎离。
建官凝体国之理。
多士郁经邦之化。
则有祥开白虎。
感骤帝而挺生。
迹焕苍龙。
应驰王而杰出。
圣人神道而设教。
贤哲思皇以熙绩
总天下之顺。
是资舟楫之用。
康天下之务。
多仗股肱之力。
故能经纶大造。
裁成于品汇之先。
左右中州
制宰于神明之表。
求之振古。
何代无其人哉。
公讳宪。
字景法
其先京兆杜陵人
十三世祖崇
后汉建武中封溧阳侯
子孙因家焉。
今为县人也。
自大电含枢。
三百年之盛德。
流虹贯日。
七十载之宏图。
凭天宠以宏业。
被龙光而锡允。
众仲称官有世功。
太史则周之天官
延陵曰周多君子。
大夫则卫之司直
竟宁之畴嗣也。
伏青蒲而谏之。
建武懋功也。
丹阳而国之。
陆海摛其颖烈。
三江派其遥绪。
东南之美。
复在于斯。
高祖光。
字伯朗
中书侍郎
侍中
魏称通事
周美有常。
莫非其人。
藻蔚于皇涣。
皆称其职。
骈蕃于帝猷。
曾祖雅。
字叔安
散骑常侍
尚德怀道而当朝。
居官体诚而奉上。
祖辉。
字季明
晋积石将军
乘师誓众。
仗钺捍城。
蒲类之为盟。
同贰师之列号。
父俦。
字伯伦
晋豫章太守
国以诤臣为基。
人以良吏为本。
以兴其理。
多资驭俗之能。
在位惟良。
是曰真宫之选。
天遗以文。
月悬其字。
故贤哉令闻。
是称百代之宗。
卓彼英姿。
独冠千人之表。
枝条磊砢而多节。
涯涘深沈而莫际。
金坚玉润。
岳镇泉渟。
吉甫降神。
咸颂国桢之美。
茂先为赋。
即推王佐之才。
藏器于身。
俟时而动。
静其节。
高其事。
在幽而阐。
自然公辅之资。
用晦而明。
终负朝廷之誉。
江东草昧。
晋主休明。
人未安业
帝明俾乂。
皇华昭赞。
待以殊荣。
固辞以疾。
再不应命。
制书责让。
起为尚书左民郎。
荀慈明之好学。
初不就徵。
谢安石之贞德。
从嘉召。
联荣锦帐。
肃事丹墀。
逶迤建礼之门。
赞奏明光之府。
斯言复睹。
时闻彦辅之谈。
故事将遗。
屡发文章之对。
建安太守
广熙故郡。
罗平旧俗。
上当牛女之野。
下带龙川之坰。
百越南垂。
旁通于比景
左瞰。
近接于居风。
地实贸迁。
人惟标准。
秦汉以还。
号为难肃
公下车风行。
宏道信理。
文翁之临蜀郡
政教多奇。
子翼之莅颍川
恩威大举。
用能决讼断辞。
兴利除害。
劝勤治民。
举善黜恶。
庶绩其乂。
缉熙以
烈虎称歌。
既表仁和之盛。
游麟入瑞。
爰旌礼训之隆。
朝廷嘉之。
累增赏异。
封山阴县
锡以山川。
加之绂冕。
丹书白马。
以为利建之仪。
玉佩金章。
用表诚封之命。
方当入调鼎餗。
光践台阶。
虽忻郑鹿之祥。
忽起虞鸿之疾。
春秋七十有二。
薨于会稽郡
追赠江州刺史
生也有涯。
多屈宰衡之望。
殁而不朽。
用伸追赠之章。
昔以晋永和八年归葬于旧原土山之乾。
坏山左转。
洮水长流。
齐太公五代
不忘周壤。
宣尼之四友。
我则殷人。
燕之往观。
从若斧者。
吴所习礼。
不至泉焉。
茫茫古阡。
寂寂幽陇。
时更晋宋。
代历陈隋。
随武子之谋身。
九原可作
蔺相如之立事。
千载犹生。
其盛烈也如彼。
其遗风也如此。
孙中散大夫太子洗马宏文馆学士江州刺史元道文林郎叔豪。
参训质疑。
遵仪克选。
忠临畏道。
业擅长衢。
嗣孙义谦宝俊君逸等。
价重南金。
美踰东箭。
敦行不怠。
在家必闻。
未能州县之劳。
深体丘园之逸。
以为家声世业。
若被于管弦。
相质披文。
未宣于金石。
畴资故实。
爰命小人。
虽仁不让师。
而意非称物。
潘黄门之藻思。
敬述源流。
谢康乐之才华。
恭陈祖德。
后贤校理
犹知幼妇之辞。
深谷为陵。
当阳之字。
铭曰。
伊昔有熊。
道德资始。
名烈五帝。
泽流千祀。
文舍伯邑。
武兴太史
官有世功。
春秋所祀。
卫尉畴嗣。
孝成以康。
将军
光武其昌。
事列盟府。
功书太常
源分陆海。
派别三江
懿彼侍中
飞缨殿内。
为王之伯。
熙帝之
左貂右蝉。
切问近对。
八舍攸履。
七车不昧。
散骑帝友。
朝夕进规。
奉兴肃事。
赞道攸宜。
有济之论。
浚之仪。
献替之美。
复在于斯。
桓桓积石。
允文允武。
外擅爪牙。
内为心膂。
气逸南仲。
才高邵虎。
作师之贞。
爰誓其旅。
章太守
人之领袖
如玉之贞。
共理天下。
是资时秀。
良二千石
抑非虚授。
惟君挺生。
才术纵横。
黄裳元吉
白贲永贞
荆岩植润。
汉水腾明。
是谓家宝。
膺兹国桢。
英英学艺。
为郎满岁。
紫帐趋荣。
青缣沐惠。
王谭练习。
郑泰才计。
持实有章。
大猷无替。
悠悠广熙
南海之湄。
言典斯郡。
远予将之。
变其风俗。
镇以宣慈。
人斯攸赖。
不忍欺
列郡之政。
兹焉为盛。
开国承家。
大君有命。
山川光锡。
圭组辉映。
是曰懋功
往哉惟敬。
重此台望。
期诸栋隆。
初忻郑鹿。
奄叹虞鸿。
麟伤孔子
马思滕公
死而可作。
善始令终。
言式其墓。
坏山之路。
如斧形。
广轮为度。
委郁松槚。
苍茫草露。
万古同心。
千春罢曙。
猗欤云允。
世岂乏贤。
不忘其本。
愿述其先。
陆家茂德
潘氏流泉。
家声懿范。
日月俱悬。
易论十三篇 其十二 易论第十二 北宋 · 李觏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九、《直讲李先生文集》卷三
或人请问:「《乾》、《坤》,何时也」?
曰:「《乾》者,圣人进取天位,非承平之时也。
故初则潜,二则见,三则乾乾,四则或跃,五则飞,上则亢也。
《坤》者,圣人防闲臣下,非大通之时也。
故初则履霜,上则龙战,三则含章而不敢为首,四则括囊而后无咎,五则黄裳而后元吉
唯二居于下卦,履其中正,乃可任其自然也」。
又问:「《大过》之时,则务在救危;
《乾》、《明夷》之时,则贵乎避难,何其不同也」?
曰「《大过》之时,本末虽弱,而未见君之昏乱,臣之谗邪。
是国家之难,何世无之?
君子之义,不得不救也。
《遁》则小人得志,《明夷》则闇主在上,忠良之士,徒见害而已,无足可为也。
君子之智,不得不避也」。
又问:「阴爻浸长,皆小人道盛也。
《剥》之五阴,《否》之三阴,小人众多矣,而不见君子避之之意,二阴始进,而君子之遁,犹恐为尾,何也」?
曰:「君子之道,知几其神,故云二阴用事,小人将盛,而亟避之,则无患矣。
茍至于否塞,至于剥落,而后退焉,不已晚乎!
《易》之为遁,所以示先见也」。
「然则,《剥》与《明夷》孰为大祸」?
曰:「小人虽盛,制之在君,故贯鱼以宫人宠,则无不利,是祸之小也;
主之闇,则末如之何,故南狩得其大首,是祸之大也」。
又问:「《屯》也,《蹇》也,《困》也,名相近也,请言其别」。
曰:「《屯》者,动乎险中,可为之世也,然而足以有功矣。
《蹇》者,见险而止,不可为之世也,然而足以无过矣。
《困》者,刚见掩于柔,君子为小人所蔽,穷厄委顿者也。
人之所患,莫斯之甚也」。
「《比》也,《同人》也,《随》也,义相类也,请言其别」。
曰「《比》者,刚得尊位,上下应之,天下之人,皆亲其君也。
《同人》者,柔履中正,而应乎《乾》,同志相合,物各有党也。
《随》者,刚来下柔,动而之说,谓能下于人,动则人说,莫不从其所为也。
上之所务,莫斯之大也」。
「《谦》也,《巽》也,奚若」?
曰:「《谦》者,内阳外阴,屈其刚德,以下于物者也。
《巽》者,内外皆阴,心貌如一,情实卑顺者也」。
「《豫》也,《兑》也,奚若」?
曰:「《豫》者,主于逸乐。
《兑》者,喜悦而已也」。
「《晋》也,《升》也,奚若」?
曰:「《升》者,升得位。
《晋》者,进见于君也」。
「《泰》也,《既济》也,奚若」?
曰:「《泰》者,君臣合好,君子在位,小人在野之世也。
然物既大通,多失其节,故不具利正之德也。
若夫物皆得其所,事皆得其宜,未有如《既济》之盛者也,其犹病诸。
然安不忘危,戒在终止,故曰『初吉终乱』也。
《泰》之极,则城复于隍;
《既济》之极,则濡其首。
祸福倚伏,诚可畏也。
大禹之训曰:『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夫能保万世无疆之休,其唯知惧者乎」!
萧栋所藏画卷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八七、《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九、《后村题跋》卷一一
画《洛神》,余见数本,皆曰龙眠所临,虽使善鉴定者莫能辨其真赝。
庐陵萧君此本末有涧泉跋语,不必伯时真迹,自可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