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笔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事类赋》卷一五
礼曰:士载言,史载笔。
古以为能述事而言,故谓之为述。
又以为能毕举万物之形,亦谓之为毕。
故秦谓之笔,楚谓之聿,而吴谓之不律。
若乃漆管绿沈之妙,文犀象齿之殊,博山为床,错宝为跗。
静女尝贻于彤管,周公曾写于龟书。
尔其中山之毫,北宫之制,秦将蒙恬之造始,官师路扈之精丽。
周舍执之而司过,班超投之而立事。
怒王思而逐蝇,伤盛吉而流涕。
何晏而遽失,骇曹公而忽坠。
阮檄而曾讶立成,祢赋而未尝停缀。
至于湘东三品,春坊四枝,含毫缅邈,搦管徘徊。
杨璇染血而书帛,陶景而画灰。
观其染清松之微烟,奉纤毫之积润,白牙碧镂之奇,鸡距鹿毛之隽。
王充之户牖墙壁,左思之门庭藩溷。
削荆既自于任末,捶琴更闻于柳恽
或以作锄耒于词园,或以为刀槊于文阵。
若至赵国秋毫,辽西麟角,锋必九分,管唯二握。
陆机而欲焚,过仲宣而见阁。
阚泽既自佣书,安世亦尝持橐。
枕中而每欲传方,荐下而还闻辟恶
郑译假润以为辞,曹褒怀铅而嗜学。
僧虔晦迹而见容,卜商括囊于则削。
若夫陆倕授之于幼玚郭璞取之于江淹白云先生以鼠须而传法,晋陵太守谓牙管之伤廉。
至于上刚下柔之名,三束五重之美,梦大手于词臣,表赤心于史氏。
相如而赋游猎,供荀悦成《汉纪》。
求之而写书,王隐授之而修史
毦白见识于辛毗,撍缥尝闻于夫子。
别有点高洋而作主,赐浑瑊而录功。
太初有不畜之慎,欧阳有不择之工。
至有宝胡卢而弥珍,却琉璃而若重。
婕妤折之而尚存,郑灼削之而更用。
颜裴则炙以课薪,智永则瘗而作冢。
亦闻采彼龙籦,截兹箘簬,痛颉为嘉,悬蒸有度。
清丽识傅玄之铭,瞻逸仰嵇含之赋。
行本明佩刀之职,公权陈正心之喻。
讶蝇集于苻坚,卜蛇衔于管辂
仲将留神于制作,稚恭见求而靳固。
传毛颖于韩公,自毫锥于白傅
逸少惊入木之七分,仲尼止获麟之一句。
斯濡翰之为用,诚词家之急务也。
姚著作之任宣城 北宋 · 王禹偁
平生闻说宣城郡,水石幽奇人物俊。
槛外澄江练不收,窗中远岫眉初印。
六朝繁盛至隋唐,才人名士遥相望。
谢公向此凭熊轼,白傅曾为鹿鸣客。
江楼山寺多赋诗,往往题名在僧壁。
皇家早岁平吴后,翰林贾公为太守
至今清话玉堂中,夸诧江山不离口。
吾君御极初选艺,东枢贰卿新擢第。
解褐曾縻佐郡官,首得宣城为历试。
紫微田郎次登科,东枢受代传厅事。
第三榜中第二人,今在乌台察视
迩来通倅少名流,云泉竹树应包羞。
今春忽命姚著作,学术纵横才磊落。
当年雄揖第三名,官路迍邅久漂泊。
去岁献文重召试,新恩始上芸香阁。
未教修史未演纶,宣城奉使聊亲民。
且忻彩服得就养,莫叹朱衣未即真。
旧游应有交朋在,此去仍言婚宦新。
下车布政民休休,高吟浅酌谁献酬。
夜深红烛在何处,绮霞阁通叠嶂楼
公权书札燕许词,未免山僧乞撰碑。
撰碑书碑即三载,眼看徵诏在丹墀。
却愁未尽江南兴,闲坐蓬瀛挥玉柄。
黄枢侍臣两制官,待君同说宣城景。
商于驿记后序992年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小畜集》卷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
唐都长安三百年,商于为近辅,地望雄剧,亚于同、华。
其择用郡守,皆尚书名郎暨诸寺少列,入拜中丞谏议者往往有之。
大历贞元之后,王室微弱,李希烈大梁李锜继叛,由是汴路或不通焉。
吴越、江淮、荆湘、交广,郡吏上计,皇华宣风,憧憧往来,皆出是郡,盖半天下矣,故邮传之盛,甲于他州。
会昌中刺史吕公领是郡,新是驿,请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韦琮其记,太子宾客柳公权书其石,秘书郎李商隐篆其额,皆一时之名士也。
观其不独记斯驿之盛,大率颂吕公之政耳。
自唐风不竞,鼎入于梁,长安废为列藩,商于化为小郡。
轺车罕至,传舍孔卑,古驿无馀,遗文空在。
运历五代,时踰百稔,痛乎吕公之政事、三贤之文翰,世莫得而闻也。
宋淳化三年,诏太子中允始平冯公知斯郡,才大务简,居多闲暇。
一日读《商于驿记》,见数字刓缺,慨然叹之。
且虑碎于樵牧之手,亟命移徙,立于便厅。
四贤之风,想象在目,俾夫后之好事者模印传写,无翼而飞,自冯公始也。
冯公名伉字仲咸,尝策名于江左,归朝由同州户曹掾举进士,得御前第,某之同年也。
式序始末,题于右阴。
吕公不书名,盖贵之也。
又惜其今之人弗遂知矣,地僻无书,未获讨阅,俟学唐史者,补其阙文。
某年十月十九日序。
宋故推忠协谋佐理功臣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食邑三千八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赠太尉中书令谥曰文靖李公墓志铭1005年5月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三○○、《武夷新集》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景德元年秋七月乙酉大丞相仆射陇西公早朝至待漏舍,不俟钥出而归,疾故也。
翌日,车驾幸其第,亲至卧内,存抚甚厚,赐白金三百斤。
既还宫,以不起闻,上又临哭出涕。
初,公之疾也,中人、太医,络绎旁午于道。
迨公之薨也,千乘万骑,一日再幸其居。
国殒宗臣,帝失元辅都城为之罢市,功女以之寝机。
同体既亏,实太上之深戚;
斯文将丧,顾天下而谁宗?
呜呼哀哉!
真古之遗爱也。
公讳字太初,其先赵郡人广武君之后也。
策书所载,世德茂焉。
泰陵令、累赠侍中丰,追封虢国太夫人滕氏,曾祖父母也。
洺州团练判官、累赠中书令滔,追封鲁国太夫人苗氏,王父母也。
侍御史、累赠尚书令炳,追封陈国太夫人周氏,考妣也。
公韵宇宏廓,襟灵冲粹,特资异禀,卓然不群。
甫及成童,性靡好弄;
逮于就傅,言必有章。
七岁能属文,十岁通五经大义。
服膺素业,既冠而大成;
比肩诸生,命乡而高荐。
时春官氏方虚甲科以待,属丁先府君之忧,自大梁而抵群舒,几二千里,见星泣血,哀感道涂。
食鬻倚庐,毁深栾棘。
先府君历佐使府、及剖郡符,徇公灭私,轻财好施,以经遗子,市义于人。
暨启手之辰,无兼金之蓄。
公承清白之训,持穷绝之家,有原宪病之忧,茂张仲孝友之德。
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得高弟,解褐将作监丞通判潭州
郊祀,迁太子右赞善大夫
八年,归朝为著作郎
当是时也,天子方端委穆清,详求茂异,崇建册府,养育人材。
公之莅长沙也,之德在人,金玉之音盈耳。
輶轩密启,外台陟状,稔熟于上听,喧塞于公议。
中谢日,太宗命中贵人送丞相府试文一通,以本官直史馆,赐五品服。
雍熙中,今工部尚书王公化基左拾遗,上封公车,大言自荐。
太宗执政曰:「李沆宋湜,皆佳士也,可并试之」。
明日,并命为右补阙知制诰
公之位在二公之次,上特令公首冠焉,又赐钱百万。
天子知公贫,多权钱富家,出倍称之息,又别赐三十万,俾偿之。
端拱初,迁职方员外郎掌诰如故。
来年,受诏与今学士承旨礼部尚书宋公白同知贡举
是时,天子始命复旧制,委有司,贡部翕然,有得人之誉。
未几,召入翰林学士,赐金紫。
又奉诏与今丞相上谷公同掌选部,澄汰流品,旌别淑慝,清通简要,时誉归之。
公之在内署也,或乙夜观书之馀,备前席受釐之问,风规酝藉,占对娴雅,弼违献可,上多沃心,称善举能,言皆有味。
天子知其才可以缉熙帝载,察其德可以镇厚风俗,乃有意于大用也。
淳化二年,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是时,天子方循名实以考百揆,谨吏事而责三公,公励翼一心,将明庶政。
水潦近止,闾阎息愁叹之声;
名器有伦,搢绅绝侥倖之路。
弥缝阙职,汔至小康。
俄罢政事,以本官奉朝请,虽坐策免,时望弥重。
未几,丁太夫人忧,柴毁过礼。
先是,公疏戚同居,功缌百口。
昆弟致美,家人忘贫;
赋禄虽优,量入都尽。
及罢枢务,复罹哀疢,居丧尽礼,送终竭力,殆于食贫,曾不屑虑。
优诏起复,辞不复请,俄以本官知升州
因奉玺书,请对便坐,天子留而不遣,改命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
二周变风,期月报政,才及满岁,召归阙庭。
属光启承华,克固邦本,畴咨羽翼,辅导元良,即以公为礼部侍郎太子宾客
特诏宾护之职,一用师傅之礼,仍屈储君之重,先施下拜之仪。
公请见顿首,辞不获免。
皇上践极,拜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未几,以本官平章事监修国史,进位中书侍郎
属鸣镝犯边,翠华薄伐,居守之任,根本斯系。
关中图籍,委酂侯以无疑;
东郊保釐,非毕公之为比。
上亲握武节,躬御六师,北涉大河,驻跸全魏。
劳军而连营贾勇,展义而编氓案堵,胡马引去,边尘载清,无有南顾之忧,克定一戎之业者,繄公之力也。
公亦坐镇京邑,兼容狱市,令行禁止,不戮一人。
千门万户,曾无吠犬。
及銮辂恺旋,谒见行在,置酒幄殿,奉觞上寿,劳问优缛,体貌尤异。
清中除道,奉迎至尊,同德一心,光辅大政。
来年,进位门下侍郎
属有事南郊,加尚书右仆射,馀如故。
公践师长之秩,处丞弼之地,属西北二鄙,金革未息,伐谋制胜,实赖前筹。
调发军输,曾不暇给,当宁靡宁于旰食,宰府专职于忧边。
夙夜自公,憔悴事国,任重责大,智困神疲。
休浣在辰,稀得出沐;
腠理徵疹,不敢宁居。
筋力渐衰,精爽坐竭。
江陵之尽瘁,天子先忧;
张司空之云亡,星文告变。
呜呼!
享年五十有八。
诏辍视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
上又别次发哀,群臣奉慰,追录嗣子,逮于周亲。
乃至外姻诸甥,常从给使,咸被延赏之泽,悉膺非次之命。
又特命昭宣使恩州团练使李公神福,监视葬事。
太常考行,谥曰「文靖」。
发引之日,有司具卤簿,大鸿胪持节护丧。
即以今年五月庚申,归葬于河南府洛阳县贤相乡积润里,从尚书令府君之茔,礼也。
公积阶至光禄大夫,策勋上柱国,三进爵为公,真食至千二百户。
功臣之号,凡再加焉;
禄位宠名,皆人臣之极也。
前娶清河张氏,永兴军司马忠辅之女。
生一子,曰翁朝。
三女:长适右谏议大夫薛映
次适奉礼向传正,相国河内公之子也;
次数岁而夭。
及公之薨,张夫人之所生无复存者。
夫人沛国朱氏,累封越国夫人,故太常少卿致仕、累赠工部侍郎洞之女。
嫔于台宰,宜其室家,作范中闱,启封大国
齐眉举案,礼极如宾,昼哭帷堂,痛深偕老。
生四子:三皆早夭;
幼曰宗简,大理评事
五女:长适著作郎直史馆王曾,执丧过哀,遇疾而逝;
次皆幼。
公三弟,曰贽,虞部员外郎、知洛阳县,陈力就列,负适时之才;
曰源,太子中舍,裕蛊亢宗,真保家之主;
曰维,户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文行第一,见推朝论,克荷世家,允为国器。
公风鉴融朗,天性谨厚。
自结发为学,靡杂尘游;
虽燕居慎独,如临宾祭。
视童无诳,处闇罔欺。
韦编屡绝,不阅非圣之典;
束带未既,不答严君之召。
先府君常语人曰:「此儿异日必至公辅」。
知子之明,盖无愧矣。
及计偕续食,发策决科,引籍周行,通直延阁。
水怀珠而川媚,林养栋以材成,繇是升右掖以司言,入内庭而待诏
五代已还,文体一变,至于雅诰,殊未复古。
公之书命也,启迪前训,润色鸿业,善为辞令,长于著书。
考三代之质文,取两汉之标格,使国朝谟训,与元和长庆同风者,繄公之故也。
及参贰政柄,弥纶事典,守正持重,不务将迎。
出莅锁闱,恪居官次,靖恭夙夜,曾无澄挠。
尹正西洛,茂宣恺悌之风;
调护东朝,助成明两之德。
暨再掌钧轴,正位岩廊,斟酌治体,辨论官材,人斯具瞻,帝用亲倚。
谋事补阙,夜思昼行,纳诲尽规,有犯无隐。
深识大体,务行故事。
终年公府,未尝案吏;
退食私第,靡有谢宾。
加以慎默寡言,执直无矫,百执延见,多虚往而实归,两府论议,必守经而据古。
将顺归美,而不喜诡随;
夕惕补过,而深惩满假。
兹所谓皇家之柱石,神化之丹青也。
至如喜怒不形,进退可度,陟降尽室,尺寸靡差。
呕车茵,醉饱必恕,赋禄虽厚,奉身甚薄。
万钱之入,周急屡空;
数亩之居,偪下已甚。
不问家事,不恤人言。
畴昔交游,淡水之情无改;
平生恩德,一饭之报不忘。
性绝玩好,专聚图籍,孜孜缮写,躬自雠对。
崇奉内典,洞晓真谛,每燕居静虑,深念无生,旁行四句,堆案盈几。
雅善笔札,特臻其妙。
尝所著述,遗橐颇多,季弟维,论次编联成二十卷。
立言不朽,其在兹乎。
诸弟等以某为相府舍人,多历年所,钦奉全德,饱闻绪言,见徵铭篆之词,以防陵谷之变。
某早在荐绅之末,特蒙国士之知,虽年辈相辽,位貌非等,更仆之论,固尝莫逆于心,沉石之文,庶几传信乎后。
是为实录,谅无愧焉。
铭曰:
圣作物睹,帝赉元辅
如鼎三足,犹天八柱。
翊宣大猷,康济庶务。
衮职有阙,仲山是补。
显允相国光弼大君。
谟明亮采,师古经文。
道类矢直,政无丝棼。
百工时乂,九流洞分。
公德如风,孰不霍靡。
公言如,人斯服媚
文成典谟,学探《象》《系》。
呜呼彼苍,胡不慭遗?
公心如秤,重轻诚悬
公道犹龙,钻仰弥坚。
功熙帝载,识穷化源
哀哉哲人,胡不永年,它人蹄涔,可以揭厉。
公陂万顷,涵泳无际。
它人垝垣,殆见室家。
墙数仞,德音孔遐。
公掌大钧,平章百揆。
思职忧边,匪躬尽瘁。
哲人其萎,二竖生沴。
桃茢临丧,礼优赗襚。
公辅大政,高朗令终。
易名赠秩,褒德显庸。
十世犹宥,九原启封
卤簿赐葬,都城辍舂。
马悲鸣兮车结辙,弩矢驱兮班剑列。
灵輀驾兮祖奠彻,铭旌飘兮楚挽咽。
伊人生之共尽兮,唯大名兮不灭。
邙之麓兮洛之涯,泉台阒兮陇树微。
宿草短兮朝露晞,苍烟暝兮夕鸟飞。
茍逝者之可作兮,非我公兮曷归?
不能驾驭李德裕 北宋 · 孙甫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七、《唐史论断》卷下
论曰:人君于大臣得委任之道,又得驾驭之术,则大臣得尽心于事,以成勋业,而推公于人,不敢窃威福矣。
二者一不可失,惟太宗得之。
贞观中,陈思合上《拔士论》,意閒房、杜,则立行窜逐;
萧瑀中书、门下朋党,则折其妄言,竟黜于外:可谓能委任矣。
中书、门下议事,必命谏官、御史史官随入,或正其失,或纠其过,或书其非。
李靖以老疾家居,欲复使为将,一言于朝,已起而统兵,可谓能驾驭矣。
使大臣各成功名,不敢骄横,其道其术如此。
武宗李德裕,颇得委任之道,故德裕尽其才谋,独当国事。
时之威令大振者,委任之至也。
武宗性雄毅,观前朝法令不行,纪纲衰替,将大振威令,知德裕才,首命作相。
德裕谋略,动合其意,故专任之。
委任既专,权势自重,权势既重,天子始不悦之,则怨者得窥其隙而攻之矣。
彼势已重而怨者攻之,肯帖帖乎?
必至于祸而后已。
呜呼!
武宗英主,知贤相而任之,不能驾驭,尚致太专之弊;
中常之主,不知人而任之,又不能驾驭,为害大矣。
或曰:「既称英主贤相,何待驾驭而无过」?
答曰:君臣之性皆雄毅,则锐于行事,而或不思,则喜怒有时而过,行事不无不平。
武宗自未免此累,安能察德裕之情?
德裕牛僧孺李宗闵辈相怨之久,人人所知。
上党之际,奏逐僧孺辈,明恃成功而报怨。
僧孺虽非大贤,尝位宰辅矣,德裕之言有何显状,至贬之遐裔?
宗闵已出远郡刺史,亦不因显过而流窜。
御史崔元藻按事有异,是举其职,乃不复验而黜之。
柳公权方以才望为集贤学士,无故罢职。
是一徇德裕之意矣。
任其才、从其谋、高其位、厚其礼可矣,何得一徇其意耶?
德裕言人之罪,其状明白,固自当从事
或不明,岂得不询验其状?
若不然,当有所制也;
有所制,则德裕无过矣。
或曰:「武宗英主,能任大臣而不能驾驭;
中常之君,何以尽委任之道、驾驭之术」?
答曰:惟至公可矣。
至公者,不以合意悦之,而不察其过;
不以违意怒之,而不知其贤。
人君用大臣,平其心如是,则委任之道、驾驭之术庶几矣。
虞世南楷书用笔赋 北宋 · 苏舜元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
公小楷见于石刻者,世亦甚鲜,况其真侯乎!
今观所书《用笔赋》,柔劲险媚,真如铁线萦结而成。
或者评为柳诚悬所临,似则似矣,其入神处恐非诚悬所至也。
嘉皊五年三月七日,苏舜元
按:《唐宋八大家帖》卷一,乾隆拓本。
唐郑浣阴符经序跋(一 〔开成二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二、《集古录》卷九、《六一题跋》卷九
右《阴符经序》,郑浣撰,柳公权书。
唐世碑碣,颜、柳二家书最多,而笔法往往不同。
虽其意趣或出于临时,而模勒镌刻亦有工拙。
公权书《高重碑》,余特爱模者不失其真,而锋铓皆在。
至《阴符经序》,则蔡君谟以为书之最精者,云善藏笔锋,与余之说正相反。
君谟书擅当世,其论必精,故为志之。
治平元年二月六日书。
唐何进滔德政碑跋(〔开成五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二、《集古录》卷九、《六一题跋》卷九
右《何进滔德政碑》,唐翰林学士承旨侍书柳公权撰并书。
进滔,《唐书》有传。
开成五年立,其高数丈,制度甚闳伟,在今河北都转运使公廨园中。
唐李听神道碑跋(〔开成五年柳公权书〕)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二、《集古录》卷九、《六一题跋》卷九
右《李听神道碑》,李石撰。
父子为唐名将,其勋业昭彰,故以碑考传,少所差异。
而史家当著其大节,其微时所历官多不书,于体宜然。
惟其自安州刺史迁神武将军,史不宜略而不书者,盖阙也。
治平元年七月三十日书。
唐李石神道碑跋(〔会昌三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二、《集古录》卷九、《六一题跋》卷九
右《李石碑》,柳公权书。
余家集录颜、柳书尤多,惟碑石不完者,则其字尤佳,非字之然也。
譬夫金玉,埋没于泥滓,时时发见其一二,则粲然在目,特为可喜尔。
熙宁三年季夏既望书。
唐高重碑跋(〔会昌四年〕)1064年1月25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二、《集古录》卷九、《六一题跋》卷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高重碑》,元裕撰,柳公权书。
唐世碑刻,颜、柳二公书尤多,而字体笔画往往不同。
虽其意趣或出于临时,而亦系于模勒之工拙,然其大法则常在也。
此碑字画锋力俱完,故特为佳,矧其墨迹,想宜如何也!
治平元年正月廿五日书。
唐康约言碑跋(〔大中七年〕)1064年秋社前一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二、《集古录》卷九、《六一题跋》卷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约言碑》,柳公权撰并书。
约言宦者,为河东监军
唐自开元以后,职官益滥,始有置使之名。
五代迄今,多因而不废,世徒知今之使额非古官,袭唐旧号,而不知皆唐宦者之职。
约言在大和开成间尝为鸿胪礼宾使,又为内外客省使
以此见今之使名,自枢密宣徽而下,皆宦官职也,又以见鸿胪卿寺亦以宦者为使于其间。
约言又为宣徽北院副使,又见当时南、北院宣徽皆有副使也。
治平甲辰秋社前一日书。
唐复东林寺碑跋(〔大中十一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七、《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二、《集古录》卷九、《六一题跋》卷九
湖州观察使崔黯撰,柳公权书。
东林寺会昌中废之,大中初江州刺史而复之。
之文辞甚遒丽可爱,而世罕有之。
用笔之法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
苏子美尝言用笔之法,此乃柳公权之法也。
亦尝较之,斜正之间便分工拙,能知此及虚腕,则羲、献之书可以意得也。
因知万事皆有法,扬子云断木为棋、刓革为鞠,亦皆有法,岂正得此也?
〔附录〕题柳公权兰亭诗并序 其一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石渠宝笈》卷一三
嘉祐四年岁次己亥夏六月癸亥朔初五日丁卯㬠过。
时在蔡州淮安门里街北监酒使臣廨署内寄寓,虢郡日益习之。
谨志。
〔附录〕题柳公权兰亭诗并序 其二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石渠宝笈》卷一三
嘉祐五年庚子岁八月丁巳朔初五日辛酉㬠过。
汝南秘校宗盛宅寄寓,待陈州项城姚辟来年三月阙。
莆阳蔡襄题。
〔附录〕题柳公权兰亭诗并序 其三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石渠宝笈》卷一三
治平元年甲辰岁夏六月乙未朔十二日丙午㬠过。
陈州项城县吉义寺天王院内寄寓,待庆糺何廓来年五月阙。
司空平章军国事太师开国正献吕公挽辞五首 其四 1089年2月 北宋 · 苏颂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汉代明经相,唐朝镇俗贤。
时方尊长孺,天遽夺公权
衮冕颁新隧,笳箫入故阡。
文成内外服,二美冠周篇。
府尹欧阳公以临书智信篇为贶谨以长句酬谢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八法能工世罕精,帅钤多暇录遗经。
言称智信文毋害,体具真行笔不停。
势似公权题殿壁,心希逸少写黄庭。
下僚何幸蒙垂赠,循览留为座右铭
书评 宋 · 岑宗旦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三、《清河书画舫》卷三上
张芝如班输构堂,不可增减。
钟繇如盛德君子,容貌若愚。
语其众妙,足以争造化者,羲之也。
较其父风,但恨乏天机者,献之也。
世南潜心羲之,盖若颜子之亚圣。
徐浩比肩儒雅,有类仲由之勇态。
欧阳询得其正,故如庙堂衣冠,不失动静。
柳公权得其劲,故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
怀素之閒逸,故如翩翩真仙。
真卿之淳谨,故厚重如周勃
至如李邕,则举动不离规矩,而有亏适变之道焉。
按:《宣和书谱》卷一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