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杂书九事 北宋 · 章惇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七、《墨庄漫录》卷一○
东汉、魏、晋皆以八分题宫殿榜,蔡邕作飞白,是八分字耳,是以古云飞白是八分之轻者。卫恒作散隶,是用飞白笔作隶字也,故又云散隶终飞白。金石刻,东汉、魏、晋皆用八分,唯小小铅刻之阴或刻隶字也。许昌群臣劝进与受禅坛碑,皆八分之妙者。近世有荒唐士人妄谓为隶书,而不知隶书乃今正书耳。世俗亦往往从而谓之隶书,且相尚学焉,不知彼将以何等为古八分,又将以今正书为何等耶?呜呼!目前浅近之事,略涉古者便自可知,何至昏蒙妄惑,不可指示之如此耶!顾欲与其论书学之本,与用笔作字之微妙,旨远而意深者,安可得哉!盖不翅于钟鼓乐鴳、周公之服被猿狙也,事之类此者多矣。
书云六艺之一,古人列之于学,以相传授,则学者始习之已久,详知其规矩法度与所以为书之意矣,精而熟之,不妙且神何待耶?战国、奏、汉以来,其学犹未绝也,故学者尚有前世之风烈。至于名家,乃多父子祖孙,岂不由师授传习之有素乎?崔、张、钟、杜、卫、索、王、庾诸人是也。会之于繇,真父子也,逸少、子敬殆将雁行矣。
吾顷见苏浩然兄弟言,其曾祖参政所收古书画尽付幼子掌之,既薨,诸兄弟以其素所爱,不复取,悉以畀之,所与共者十一二而已。其后参政之幼子官洪州,卒于官,因不归。其子幼弱,已而遂绝,书画皆散失不复存,今诸房所共有者是十一二之粗者尔。然魏晋名迹矣,惜哉!
宣州笔有名耳,未必佳也。凡笔择毫,净捲心圆便是工夫,锋之长短尖齐在临时耳。处处皆能,要自指教令精意而已,无他奇也。
张侍禁笔甚佳,一管小字笔写二十万字尚写得如此,是少比也。卢管使十倍不及,是其手生也。凡习熟之与生疏,岂不相远哉!学者须先晓规矩法度,然后加以精勤,自入能品。能之至极,心悟妙理,心手相应,出乎规矩法度之外,无所适而非妙者,妙之极也。由妙入神,无复踪迹,直如造化之生成,神之至也。然先晓规矩法度,加以精勤,乃至于能;能之不已,至于心悟而自得,乃造于妙;由妙之极,遂至于神。要之不可无师授与精勤耳。凡用笔日益习熟,日有所悟,悟之益深,心手日益神妙矣。力在手中而不在手中,必须用力而不得用力,应须在意而不得在意,此可以到家矣。妙哉妙哉,真至理也!
吾每论学书,当作意使前无古人,凌厉钟、王,直出其上始可。即自立少分,若直尔低头,就其规矩之内,不免为之奴矣。纵复脱洒至妙,犹当在子孙之列耳,不能雁行也,况于抗衡乎!此非苟作大言,乃至妙之理也。禅家有云:见过于师,方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悟此语者,乃能晓吾言矣。夫于师法不传,字学废绝数百年之后,欲兴起之以继古人之迹,非至强神悟不能至也。
学书须先极取骨力,骨力充盈有羡,乃渐变化收藏,至于潜伏不露,始为精妙。若直尔暴露,便是柳公权之比,张筋努骨,如用纸武夫,不足道也。
杨小漕言,其兄官江夏,有道人自称吕亢圭,时时延之学院中。二侄幼小,颇勤待之。或言事往往有验。一日,忽再三言云:「恶人将至矣,须急避之」。时众人亦不甚留之,暂尔径渡江表,人但讶其所谓恶人者何也。是夜,忽提刑喻君涉至州,州郡都不知之。乃是乘便风一日行六七程,径至岸下耳。喻到,则遣人访求吕,不见踪迹。喻乃亲自密问,得与一人往还至熟,呼之至,即岑文秀也。诘其所得,云无有。喻作声色,且将笞之,岑终言无。喻不信,遣熟事吏往搜其家,乃于神堂壁中得所与岑长歌一首,是言内事。岑乃云:「吕实付此诗,云汝今未晓,异日当为子详说之」。喻乃云:「吕即吕先生也。其名亢圭,是解拆『先生』二字耳,亦不知其定如何也」。众乃悟所谓恶人者,指喻耳,是恐其迫逼求之也。
吾今日取君谟墨迹观之,益见其学之精勤,但未得微意尔;亦少骨力,所以格弱而笔嫩也。使其心自得者,何谢唐人。李建中学书宗王法,亦非不精熟,然其俗气特甚,盖其初出于学张从申而已。君谟少年时乃师周越,中始知其非而变之,所以恨弱,然已不谓其能变之至此也。吾若少年时便学书,至今必有所至;所以不学者,常立意,若未见钟、王妙迹,终不妄学,故不学耳。比见之,则已迟晚,故悟学皆迟。今但恐手中少力耳,若手中不乏力,不甚衰疲,更二十年,决至熟妙处。此须常精勤乃可,若不极精勤,亦不能至也,凡学者可以不自勉乎!元祐六年十一月五日,西斋东窗,大涤翁书。时卜至后一日也。
戏足柳公权联句(补编) 北宋 · 苏轼
押阳韵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七 创作地点:河北省河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定州市
《宋玉对楚王》:「此独大王之雄风也,庶人安得而共之?」讥楚王知己而不知人也。柳公权小子与文宗联句,有美而无箴,故为足成其篇云。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一为居所移,苦乐永相忘。
愿言均此施,清阴分四方。
按:《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八。
书柳公权联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五 创作地点:河北省河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定州市
贵公子雪中饮,醉馀,倚槛向风,曰:「爽哉,快哉」。左右有泣者。公子惊问之,曰:「吾父昔以爽亡」。楚襄王登台,有风飒然而至,王曰:「快哉,此风寡人与庶人共之者耶」?宋玉讥之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而有之」?不知者以为谄也,知之者以为讽也。唐文宗诗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柳公权续之曰:「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惜乎,时无宋玉在其傍也(《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七。)。
向:原缺,据《稗海》本《志林》补。
书唐氏六家书后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一、《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九、《皇朝文鉴》卷一三一、《记纂渊海》卷四二、五○、《文编》卷四○、《文章辨体汇选》卷三六六、《珊瑚网·书录》卷二四上、《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古今图书集成》字学典卷九四、《佩文斋书画谱》卷一○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覆不已,乃识其奇趣。今法帖中有云「不具释智永白」者,误收在逸少部中,然亦非禅师书也。云「谨此代申」,此乃唐末五代流俗之语耳,而书亦不工。欧阳率更书,妍紧拔群,尤工于小楷,高丽遣使购其书,高祖叹曰:「彼观其书,以为魁梧奇伟人也」。此非知书者。凡书象其为人。率更貌寒寝,敏悟绝人,今观其书,劲崄刻厉,正称其貌耳。褚河南书,清远萧散,微杂隶体。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茍非其人,虽工不贵也。河南固忠臣,但有谮杀刘洎一事,使人怏怏。然余尝考其实,恐刘洎末年褊忿,实有伊、霍之语,非谮也。若不然,马周明其无此语,太宗独诛洎而不问周,何哉?此殆天后朝许、李所诬,而史官不能辨也。张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今世称善草书者或不能真、行,此大妄也。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今长安犹有长史真书《郎官石柱记》,作字简远,如晋、宋间人。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其言心正则笔正者,非独讽谏,理固然也。世之小人,书字虽工,而其神情终有睢盱侧媚之态,不知人情随想而见,如韩子所谓窃斧者乎,抑真尔也?然至使人见其书而犹憎之,则其人可知矣。余谪居黄州,唐林夫自湖口以书遗余,云:「吾家此六人书,子为我略评之而书其后」。林夫之书过我远矣,而反求于予,何哉?此又未可晓也。元丰四年五月十一日,眉山苏轼书。
记欧公论把笔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七○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欧阳文忠公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欹侧,乃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柳诚悬之语良是。
书青州石末砚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四、《苏文忠公全集》卷七○ 创作地点:山东省潍坊市益都
柳公权论砚,甚贵青州石末,云「墨易冷」。世莫晓其语。此砚青州甚易得,凡物耳,无足珍者。盖出陶灶中,无泽润理。唐人以此作羯鼓腔,与定州花瓷作对,岂砚材乎?砚当用石,如镜用铜,此真材本性也。以瓦为砚,如以铁为镜。人之待瓦、铁也微,而责之也轻,粗能磨墨照影,便称奇物,其实岂可与真材本性者同日而论哉?
跋米元章书储子椿墨梅诗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二、《姑溪居士文集》卷三九、《姑溪题跋》卷一
予尝评元章书,回旋曲折,气古而韵高,上攀李泰和、颜清臣为不足,而下方徐季海、柳诚悬为有馀,未易咫尺论也。
跋储子椿藏书帖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三、《姑溪居士文集》卷四二、《姑溪题跋》卷一
凡书精神为上,结密次之,位置又次之。杨少师度越前古,而一主于精神。柳诚悬、徐季海纤悉皆本规矩,而不自展拓,故精神有所不足。或谓作字正如习马,步骤驰骋,各有先后,一失其节,御者所愧,至其奔轶绝尘,则乃能见其材。鲁直草字有类诚悬、季海与夫马之在御者,正书、行书则爽秀为多,要之,足以名世也。大观二年八月四日,姑溪居士题。
跋董安期帖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三、《姑溪居士文集》卷四二、《姑溪题跋》卷一
余始至当涂,得见讲院壁间题字,不觉失声曰:「吾元章何时过此耶」?主僧曰:「是诸董所留下」。余然后知其为祖习,然咄咄相逼,殆不复能真赝。后得是数帖,稍索其妙处,则往往过之,盖金陵董君安期所作。元章行笔,为一时之冠,推而上之,柳诚悬、徐季海俱在下风。董君时年少尔,使年加长,笔力愈老劲,则吾元章未必不为今日之徐、柳也。崇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姑溪居士。
李司理墓志铭(绍圣四年正月)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九、《陶山集》卷一四
作乂,吾婿也,名知刚。世有令德,为时闻家。曾大父讳执中,累赠正议大夫。大父讳审一。父讳棫。作乂五岁而孤,又十岁,而母夫人侯氏卒,伯父、今宁陵县大夫公权育之,所以长养成就,恩义甚笃。方为儿时,不喜嬉弄,顾有文字书画处,往观焉。大父异之,试使为诗,语能动人。既长,志尚特然,嗜问学,至忘饮食。与兄知柔在太学久,二李名动京师。作乂元祐五年举进士,为别试第一,遂中丙科。又明年见予穰下,如虎豹之驹,犀象之犊,豫章秠秬之苗,其精神气格,自然异也。至其经术,终日似不能言者,虽近在户庭,予累年而后知之。由此以观焉,天下之士潜光匿迹,以远不得而知者,顾岂少哉?居久之,予自南阳趣阙下,沿汴绝淮,访吴市之异书,探稽山之胜穴,切磋琢磨,相将以道。一日,忽谓予曰:「《春秋》属商,其学之不传久矣。公其为发明之,愿闻謦欬之馀也」。予曰:「闻之先生长者,仲尼以《鲁春秋》为《春秋》。《鲁春秋》今亡,则《春秋》有不可读者」。作乂应曰:「经一而足,圣人以比贯类使,从可知耳,虽无《鲁春秋》犹著」。予异其言。及得所谓《繁露》之书,作乂读至「《春秋》无传而著,引之鲁则谓之外,引之夷狄则谓之内。会同之事,大者主小;战伐之事,后者主先。《易》无达占,《诗》无达诂,《春秋》无达辞」。曰:「此等真奇语也,其他虽多,亦或牴牾,且在易到之域矣」。予以仲舒积精此书,至三年不窥园,乘马不知牝牡,斯已勤矣;而作乂展卷疾读,初不经意,便能摘《玉杯》之瑕,造《竹林》之美,若指白黑而数一二,何其敏也!尝谓予曰:「三传传经,《公羊》最精。《谷梁》殆其后人,其佳处拾《公羊》之遗耳。先儒云『《公羊》不如《谷梁》之精』,似误也」。予以其言考之,信然。作乂从予至数年矣,始以经术知之,每自以为不如也。窃谓异时当为国器,斯文实有寄焉,孰谓不幸短命死矣。死时,召其僚吴君愿,属以后事。愿去,即盥手靧面,揖吾女,令勿悲恼,西向端坐而逝。噫,死生之际亦大矣,其处之定,有名僧高道惮而愧之者也。使老且死,德义备成,事业著见,阐前人而振后世,虽使搢绅先生愿学焉可也。初讣至,予哭之恸绝。有解予者曰:「此诚可痛。然年未三十,文足以华国,行可以仪世,早成如此,理自不得长也」。予以为诣理,然有不能割也,尚忍为之志耶?作乂享年二十有五,为池州司理参军。以绍圣二年三月六日卒,四年正月三十日葬。墓在其乡龙舒祔春秋里之先茔。二女子,皆尚幼。
大宋故赠通议大夫王公墓表 北宋 · 张商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四、《金石苑》卷三、嘉庆《四川通志》卷四六、道光《荣县志》金石卷一四、同治《嘉定府志》卷四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一四
太常博士王潜夫,元丰末非辜失官,元祐丙寅八月十五日,以宣德郎终于南荣私第。终之日,其夫人向氏年三十六。三男子:长曰廱;次曰庠,年十六;次曰序,年十四。夫人执二子手泣于柩前,曰:「未亡人不能雪吾夫之横逆,复夫之官。庠、序未有成立,终不葬此柩也」。于是专室静居,命诸孤从贤师学。夫人于钦圣宪肃皇太后为从祖姑,钦圣闻其守志立节,又怜二子白身,首思官庠,庠以逊序。兄弟力学能文,崇宁初偕贡礼部,不第,庠谓序曰:「吾弗隐,谁侍吾母?子弗仕,孰大吾户」?已而庠以侍母,凡一十一次坚辞聘诏。序两献文,入等。稍迁都水监丞,治塘堤有劳,三岁五迁,至朝奉大夫,遂封赠潜夫朝奉郎。二子泣请于夫人曰:「母之教子志已成,父之官已复而有加矣,庶可葬乎」?夫人许之。既而完窆,而夫人亦殁,遂合祔焉。夫人之懿行孤节,冯澥既志而铭之,又谓「潜夫为前辈,澥不及见而知之,盍求与潜夫同时伟人,纪其详以信天下后世」?庠、序以书来曰:「唐人铭志,子孙不得柳公权笔,以为不孝。昔者先子获交于吾乡先生无尽公,诗编简牍秘于私家者,具存也。先子之平生及其诬服抵罪,乡先生固知之矣,茍无一言之赐,则庠、序不孝之罪,终天何赎耶」?予难曰:「尔父之为人,吾与范蜀公、何济川深知之;尔父之得罪,吾与诸人盖尝扼腕。当不幸时,尔未克有知,予与诸人窃叹而无及焉。今庠也太学定八行全备,为天下第一名,上于朝,又以从官之请,旌为廉逊处士。序也以仕宦褒显,累迁太中大夫,擢徽猷阁待制、知三城,又亲赐进士第。夫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不质于人,必质于天,二子何必以吾文为孝之尽哉」?勿已,则杨天惠所作《双溪先生传》尽之矣。传曰:先生名梦易,字潜夫,其先京兆人,□□□德,曾祖蕴舒。方蜀盗引众围州,危甚,蕴舒夜缒出,乞邻救城以完,州人德之。蕴舒生长钧、长锐,当淳化初顺贼扰掠过荣,长锐又有完城之仁。长钧生伯琪,赠殿中丞。伯琪与其母。□□□□居四十年,雍穆无间语。有三子:长梦禾,仲梦得,先生季也,俱以孝友闻,能世其家法。御史陈谕美之,以「韡鄂」书其亭之颜,荣人号为「义门王氏」,州上其行,乞加旌表。潜夫皇祐元年及进士第,调绵州法掾。始到,转运使出巴西滞讼数百牒,命理之,皆办。异其才,率同列交荐,迁石照令。邑民喜鬻狱,□卫氏子挟母以欺兄,其兄乃前母之子,狱久不决。潜夫察爱憎均□□使母子如初。有一家三人,夜渔于峡口,为盗并杀,溺其尸而舟在。潜夫悉□濒江民,听其辞色,疑二恶少,械系閒所,使人□□伺察之。时纵鼠以出,示若无人,二囚私语曰:「姑忍之,行不死矣」。按下人突出就證,囚遂服罪,一县称神明。前此,苦徭役不平。县占籍户三千,而下户无门番□。潜夫钩得冗民隐避者数百家,劳逸始均。州因命潜夫正卫籍,甲乙有差,率十岁为一周。遇岁饥疫,出私钱十万,设糜淖,储药石,为吏民先,所活甚众,邑人述《惠政录》刻于石。再调□石,复有能名。开封尹傅求荐右军巡判官,数雪冤抑,有异状,增秩一等,除通判果州。潜夫久摄守,大兴泮宫,邻郡皆有来学之士,盛闻四川。州滨涪江,屡齧城郛,潜夫亲□其灾,筑西面堤二里,增府属之楼观,利及于后。熙宁役书新下,有司不谕德意,潜夫以税定(缺二字)十取三以为式,比一路最轻平。就求普州,得之。值在势者不悦,以事免。造朝,舒国王丞相知其才,将用之,会出□□授兴元南□县,移擢兴州。蜀司运茶入秦,艰于募民,滞留乾没,岁以万数。潜夫备奏公私之弊,宜放邮传法置递兵便,仍预言曰:「臣今所陈,贻当职怒,或以他事中伤,臣不敢惮」。上可其请,自是岁办边计,郡邑数千里,免抑雇妨农,因以养游手,万家至今赖之。时当职果怒潜夫专达,诬以私役保正,被谪还家。潜夫治归来亭于徙居双溪上,坐客常满,因□客曰:「陶渊明从人得酒乃一醉,度一月醉几何?吾乃日有酒以延客,岂不优渊明耶」?初,荣之盐井,籍民熬输,岁久澹竭,□□□□以偿虚课,祸逮子孙,悉捶挞无完肌,独免有禄之家。明□□郡守李畋患之。公之伯父及殿中公率众闻于州,按法,官户免色役,而不免科配,请以官户均煎,遂纾一方之困。畋既还朝,力言于孙文懿公,孙以序美之,曰:「抗意恤民,古君子也」。□□痛疏其弊,章上,不报。厥后有禄者兴讼,将诡法中王氏,殿中公衔冤先逝,亲脱兄于□,兄亦□卒于狱,众切哀恸。潜夫既成童,伯仲力教登科,虽蠲本户之输,泣曰:「吾父为众之公心,□不伸于泉下乎」?屡白州县,不听,则言于使者及省部,又不听,则移书宰执。最后陈公希亮判三司户部勾院,以其书闻,乃还籍没者三百一十五家。命下之日,乡闾感涕,又岁蠲三十馀万斤。自是盐赋遂轻,民得苏息,皆潜夫父子始终之德。潜夫虽不极于荣,今流庆后昆,天定胜人,岂诬也哉!又喜诱掖后进,闻人一善,若出诸己。济贫赈困,尽其诚心,固宜有后也。杨天惠传大概如此,亦几以增损矣。潜夫以庠特恩赠太中大夫,序累遇郊礼,今赠通议大夫。女三人:长适□□朱立,次适中大夫鲜于之武,季适承议郎吕元淳。孙十三人:凤宝、环宝、楚宝、贤宝、儒宝、道宝,早世;芹孙,迪功郎;公孙、桐孙、卿孙,承奉郎;槐孙、庆孙,通仕郎;兴孙,承务郎。曾孙四人:曾慧、曾光、曾□、曾封,尚幼。
无尽居士表其墓曰:予读《李邕传》,见其以文章直气,为奸邪所恶,诬以重罪,使吏平治,事出吏口,迫令手书,未尝不掩卷流涕而叹曰:「安得宽平之人,使之治狱为吏哉」!以李邕之狱例之,则刻木画地,自昔而然,岂矢人不仁,出乎其术;抑蝮蝎之性,异形而同毒哉!王潜夫,乐易急义人也,身死之后,交游散矣。后二十年,二子卓卓有立,能从冯长源、郑少微、杨天惠求文以显亲之名,又拳拳终不释予。予惟天之报施至微,而不可昧。曲于人者,天必直之;殃于人者,天必庆之。潜夫之后,方大而昌,尚何辨哉!尚何辨哉!
次韵谢黄斌老送墨竹十二韵 北宋 · 黄庭坚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七十七 兰竹类 创作地点:四川省宜宾市
古今作生竹,能者未十辈。
吴生勒枝叶,筌寀远不逮。
江南铁钩锁,最许诚悬会(自注:世传江南李主作竹,自根至梢极小者,二钩勒成,谓之铁钩锁。自云惟柳公权有此笔法。)。
燕公洒墨成,落落(文集、山谷集作笔)与时背。
譬如刳心松,中有岁寒在。
湖州三百年,笔与前哲配。
规模转银钩,幽赏非俗爱。
披图风雨入,咫尺莽苍外。
吾宗(文集、山谷集作子)学湖州,师逸功已倍。
有来竹四幅,冬夏生变态。
预知更入神,后出遂无对。
吾诗被压倒,物固不两大。
跋翟公巽所藏石刻 其十四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三、《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八
柳公权《谢紫丝靸鞋帖》,笔势往来,如用铁丝纠缠,诚得古人用笔意。
跋李后主书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三、《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八
观江南李主手改表草,笔力不减柳诚悬,乃知今世石刻曾不得其髣髴。余尝见李主与徐铉书数纸,自论其文章,笔法政如此,但步骤太露,精神不及此数字笔意深稳。盖刻意与率尔为之,工拙便相悬也。
跋东坡叙英皇事帖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三、《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二
东坡此帖,甚似虞世南《公主墓铭》草。余尝评东坡善书,乃其天性。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平时所作徐浩体字。又尝为余临一卷鲁公帖,凡二十许纸,皆得六七,殆非学所能到。手泽袋盖二十馀,皆平生作字,语意类小人不欲闻者,辄付诸郎入袋中,死而后可出示人者也。
跋东坡墨迹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三、《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八、《兰亭考》卷九
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乃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数百年后,必有知余此论者。
与黄锾用和小柬 其二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四六、《三朝名臣言行录》卷一二
向者论俞玘笔病,出于偶然,乃蒙阁下推之以及修身之道,何嗜学之笃也!柳公权谓心正则笔正,亦有此理,苟知其要,亦不必专守斯言也。
寄薛绍彭 北宋 · 米芾
押词韵第三部
欧怪褚妍不自持,犹能半蹈古人规。
公权丑怪恶札祖,从兹古法荡无遗。
张颠与柳颇同罪,鼓吹俗子起乱离。
怀素猲獠小解事,仅趋平淡如盲医。
可怜智永研空臼,去本一步呈千媸(自注:法帖所载可见。)。
已矣此生为此困,有口能说手不随。
谁云心存乃笔到,天工自是秘精微。
二王之前有高古,有志欲购无高赀。
殷勤分付(四库本作语,涉闻本作贻)薛绍彭,散金购取重跋题。
题子敬范新妇唐摹帖三首 其三 北宋 · 米芾
押词韵第三部
直裂纹匀真古纸,跋(原作踠,据四库本、涉闻本改)印多时俗眼美。
诚悬尚复误疑似,有渭方能辨泾水。
真伪头面摸(四库本、涉闻本、河山本作拳)趺趾,久假中分辨愚智。
宝轴时开心一洗,百氏何人传至米。
跋羲献帖 北宋 · 米芾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宝晋英光集》卷七、《宝晋山林集拾遗》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柳诚悬得大令之书于太宗,卷首连于大令之后,可以鉴矣。复得右军两行,反谓又一帖,是误以羲之为献之。又尝见跋冯当世《西升经》,实非。颜、褚能书,未必能别。犹欧、虞之于唐,以书名天下,而不任识书。魏郑公无书名,乃同褚遂良为贞观书證。凡经贞观收者,后世以为无伪,识者以此为鉴。癸未,玉堂竹斋太常博士米芾记。